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

文档序号:279137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背光模块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一第一模具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第一模具能对该绝缘片产生一剪应力,以将该绝缘片截断成适当的大小,并定位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IXD)为一种平面超薄的显示装置,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省电、辐射低及方便携带等优点,因此被大量使用在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的显示面板上。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利用液晶材料特殊的物理性质,由于液晶材料在通电之后会排列地较为规律,以利光线透过,因此液晶材料能如闸门一般地控制光线进出,但由于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器中尚必须装设一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分子均匀的背景光源,背光模块的光源越亮,整个液晶显示器的亮度也会随的提高,一个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往往与背光模块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关联。目前,为减少液晶显示器的厚度,业者大抵采用“侧光式”的背光模块,所谓“侧光式”的背光模块,是将该背光模块的光源装设在一导光板的侧面,以减少该背光模块的整体厚度,由于大多数背光模块是透过一灯条提供光源,该灯条由焊接有多个发光组件(如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组成,因此,侧光式的背光模块的设计,虽能符合“薄形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但背光模块的边框宽度却需容纳壳体、灯条及发光二极管三者的厚度总和,容易对液晶显示器的美观、整体视觉效果及占用空间等方面造成影响,因此,如何以窄边化(NairowBorder)的方式设计液晶显示器,即成为了业者竞争市场的强力手段之一。目前业者达到“窄边化”的方式,主要有改变锁合方式(如将螺孔设在背光模块侧面的侧边锁固),或缩小电子组件与将接口线路极细化,或改变组装方式(如将发光二极管内藏至背光模块的壳体中)等,如此,借由缩小边框的设计,即能够全面的凸显出整个屏幕的视觉效果,以改变使用者在视觉上的观感。请参阅图I所示,为一窄边化设计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组件,包括一壳体10及一灯条11,该壳体10中设有一容置空间104,以供放置一导光板(图中未示),且该壳体10上开设有多个孔洞102 ;该灯条11由一电路板11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114构成,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的构型与该等孔洞102相匹配,且分别焊接至该电路板112上,以在该灯条11装设至该壳体10上后,该等发光二极管114能定位至该等孔洞102中,并面向该容置空间104,以将光源准确地投射至该导光板的对应侧缘,使该导光板呈现出均匀的背光亮度,如此,即可发挥背光模块的功效,并缩减该背光模块的边框宽度,由于该等孔洞102的构型与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的构型相匹配,因此,在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稳固地定位至该等孔洞102中的情况下,该灯条11上用于焊接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的锡膏将很有可能与该壳体10相接触,由于该壳体10的材质多为金属等可导电材质,因此,若该等发光二极管114上的电极接点或接脚直接或间接地(如通过锡膏)与该壳体10相接触,则该背光模块在使用上,将很容易发生短路的问题,进而破坏该背光模块的发光效率,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方法,使发光二极管在装设至背光模块的壳体上后,不会因为发光二极管与壳体相接触,造成短路的问题,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技术在方法及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应用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该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孔洞,以在一灯条组装至该壳体上的情况下,该灯条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能分别定位在各该孔洞中,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在背光模 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邻近该孔洞的位置设有一第三模具,该第三模具的位置能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可以在该第一模具被驱动,并将该绝缘片朝该孔洞的方向推抵的过程中,该第一模具及该第三模具能对该绝缘片上的对应位置产生一剪应力,使该绝缘片能更精准地被截断,且使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沿着该第三模具的内围,将该绝缘片上与该第一模具相接触的部位定位至该孔洞中,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是应用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该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孔洞,以供容置一灯条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该方法包括将该壳体定位在一第二模具上,且将一绝缘片置于一第一模具及该壳体间,该第一模具一端的构型与该孔洞的构型相匹配;驱动该第一模具,使该第一模具的一端朝该孔洞的方向移动,同时推抵该绝缘片;在该第一模具的一端移动至邻近该孔洞的位置时,该第一模具的外围能对该绝缘片上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剪应力,该剪应力足以截断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被截断后,该绝缘片上与该第一模具相接触的部位能随着该第一模具移动,并定位至该孔洞中;及对被定位在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进行一穿孔程序,以在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上开设一定位孔,该定位孔的构型与该等发光二极管相匹配。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邻近该壳体的孔洞的位置尚设有至少一第三模具,以在该第一模具移动至邻近该孔洞的位置的情况下,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三模具及该第一模具的外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该第三模具的构型为一刀具,且其刀围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孔洞的宽度与该壳体中段部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一模具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的刀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该第三模具的构型为装设至该第二模具上的二延伸部,且其内围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孔洞的宽度与该壳体中段部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一模具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的端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该第三模具的构型为一块体,且该第三模具的一端围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孔洞的宽度小于该壳体中段部的宽度的情况下,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一模具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的端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该第三模具与该第二模具结合成一体。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一绝缘片置于一第一模具及该壳体之间,该第一模具一端的构型与该孔洞的构型相匹配,且该壳体背对该第一模具的位置设有一第二模具,该壳体定位在该第二模具上;驱动该第一模具,使该 第一模具的一端朝该壳体上对应于各该孔洞的方向移动,同时推抵该绝缘片;在该第一模具被移动至邻近各该孔洞的位置时,该第一模具的外围能对该绝缘片上的对应位置产生一剪应力,该剪应力的大小足以截断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被截断,该绝缘片上与该第一模具相接触的部位会随着该第一模具移动,而被定位在该孔洞中;最后,对被定位在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进行穿孔程序,以在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上开设一定位孔,该定位孔的构型与该等发光二极管相匹配,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在该灯条装设至该壳体的情况下,各该发光二极管即能分别穿过各该定位孔,且定位至各该定位孔中,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上的各该定位孔能分别使该发光二极管的各该电极接点或接脚与该壳体隔开,以避免该发光二极管的电极接点或接脚上的锡骨与该壳体接触而造成短路。有鉴于以往将发光二极管装设于背光模块的壳体中时,发光二极管的电极接点或接脚容易与该壳体相接触,致使容易发生短路等问题,发明人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实验后,终于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期能解决现有习知背光模块的问题,并使液晶显示器在设计上能更为轻薄精巧。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现有习知背光|旲块壳体的立体不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A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B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31,41 :绝缘片311,411 :定位孔32、42 :第一模具33、43 :壳体
331、433:孔洞34、36、44 :第二模具341、361、46:第三模具35:灯条351、451 :发光二极管351a:电极接点461 :开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
、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33上,该壳体33上开设有多个孔洞331,以供容置一灯条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该方法包括(201)将一绝缘片31置放在该壳体33与一第一模具32的间请参阅图4A所示,将该绝缘片31置放于该壳体33及该第一模具32之间,该第一模具32 —端的构型与该孔洞331的构型相匹配,且该第一模具32被驱动时,其一端能朝该孔洞331的方向移动;该壳体33背对该第一模具32的位置设有一第二模具34,该第二模具34能支撑该壳体33,以在后续的流程中,该壳体33能稳固地被定位在该第二模具34之上;(202)驱动该第一模具32 :在将该绝缘片31定位至该第一模具32及该壳体33之间后,驱动该第一模具32,使该第一模具32的一端能朝该壳体33上对应于该孔洞331的位置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该第一模具32的一端能推抵该绝缘片31,使该绝缘片31上与该第一模具32相接触的部分能朝该孔洞331的方向移动;(203)截断该绝缘片31 :在该第一模具32移动至邻近该孔洞331的位置时,该第一模具32能对该绝缘片31上对应该第一模具32外围的部位施加一剪应力,且该剪应力的大小足以截断该绝缘片31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32外围的部分;(204)将该绝缘片31定位至该孔洞331中该绝缘片31上与该第一模具32相接触的部位能随着该第一模具32的一端移动,以被稳固地定位至该孔洞331中;(205)穿孔程序请参阅图4B所示,对定位在该孔洞331中的绝缘片31进行一穿孔作业,以在绝缘片31上开设一定位孔311,如此,在一灯条35装设至该壳体33的情况下,该灯条35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351即能穿过该等定位孔311,并定位在该等孔洞331中。请参阅图5所示,由于该绝缘片31具有弹性,因此,该绝缘片31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32的部位被定位至该孔洞331中后,能紧密地贴靠在该孔洞331的内围,不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脱落,且在该灯条35上的该等发光二极管351分别穿过该等定位孔311,并定位在该孔洞331中的情况下,定位至各该孔洞331中的绝缘片31能有效地将该发光二极管351的电极接点351a与该壳体33隔离,以有效避免该灯条35在装设至该壳体33上后,由于外力的介入(如受到震荡或摇晃)或该等发光二极管351装设位置的不精确等状况,致使该等发光二极管351上的电极接点351a与该壳体33直接或间接地(如通过锡膏)接触而短路的问题,进而提升该等发光二极管351在使用上的质量。在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业者 尚能在邻近该壳体33的孔洞331的位置加设至少一第三模具,该第三模具的位置与该第一模具32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第一模具32推动该绝缘片31,朝该孔洞331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三模具能强化该第一模具32施加于该绝缘片31上的剪应力,以使该绝缘片31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32外围的部位能被更精准且迅速地截断,在此特别一提者,该第三模具的构型能因应不同背光模块的规格做出相对应的变化,分别详述如下(I)孔洞的宽度与壳体中段部的宽度相同复请参阅图4A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模具341的构型为一刀具,且其刀围与该第一模具32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第一模具32的一端推抵该绝缘片31,朝该孔洞331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该绝缘片31对应于该第一模具32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一模具32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341的刀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另,请参阅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模具361的构型为装设在该第二模具36上的二延伸部,该第三模具361的端围与该第一模具32的外围相对应,且其水平高度高于该孔洞331的水平高度,如此,在该第一模具32被驱动,以将该绝缘片31朝该孔洞331的方向推抵的过程中,该第一模具32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361的端围间能产生剪应力,以将该绝缘片31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32外围的部位截断,并将该绝缘片31上与该第一模具32相接触的部位定位至该孔洞331中。(2)孔洞的宽度小于壳体中段部的宽度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模具46的构型为一块体,其一端围与该第一模具42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第一模具42被驱动,并将该绝缘片41朝该孔洞433的方向推抵的过程中,该第一模具42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46的端围间能产生一剪应力,截断该绝缘片41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42外围的部位,以便进行后续的组装程序,此外,业者也能在邻近该孔洞433的位置上,装设二第三模具46,以在各该第三模具46间形成一开槽461,如此,在该第一模具42推抵该绝缘片41的过程中,该第一模具42即能穿过该开槽461,使该等模具42、46间产生的剪应力能更为精准地截断该绝缘片41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42外围的部位,并将该绝缘片41上与该第一模具42相接触的部位定位至该孔洞433中。在此特别一提者,在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业者尚能将第三模具与第二模具结合成一体,以节省在绝缘片组装过程中占用的空间,并方便业者作业,合先陈明,又,请参阅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业者尚能将该绝缘片41定位在邻近该孔洞433的位置,并驱动该第一模具42,使该第一模具42能推抵该绝缘片41,并利用该孔洞433的内围与该第一模具42间产生的剪应力,将该绝缘片41上对应该第一模具42外围的部位截断,如此,也能达成与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并节省该第三模具的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应用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该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孔洞,以供容置一灯条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该壳体定位在一第二模具上,且将一绝缘片置于一第一模具及该壳体间,该第一模具一端的构型与该孔洞的构型相匹配; 驱动该第一模具,使该第一模具的一端朝该孔洞的方向移动,同时推抵该绝缘片; 在该第一模具的一端移动至邻近该孔洞的位置时,该第一模具的外围能对该绝缘片上对应的位置产生一剪应力,该剪应力足以截断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 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被截断后,该绝缘片上与该第一模具相接触的部位能随着该第一模具移动,并定位至该孔洞中;及、 对被定位在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进行一穿孔程序,可以在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上开设一定位孔,该定位孔的构型与该等发光二极管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邻近该壳体的孔洞的位置尚设有至少一第三模具,以在该第一模具移动至邻近该孔洞的位置的情况下,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三模具及该第一模具的外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模具的构型为一刀具,且其刀围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孔洞的宽度与该壳体中段部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一模具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的刀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模具的构型为装设至该第二模具上的二延伸部,且其内围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孔洞的宽度与该壳体中段部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一模具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的端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模具的构型为一块体,且该第三模具的一端围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以在该孔洞的宽度小于该壳体中段部的宽度的情况下,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绝缘片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能被该第一模具的外围与该第三模具的端围间所产生的该剪应力截断。
6.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模具与该第二模具结合成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应用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上,该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孔洞,可以使多个发光二极管能分别定位至该等孔洞中,该方法先将一绝缘片定位在一第一模具及该壳体之间,该第一模具一端的构型与该孔洞相匹配,且该壳体能定位在一第二模具上;驱动该第一模具,使其一端朝该孔洞的方向移动,并推抵该绝缘片;在该第一模具移动至邻近该孔洞的位置时,该第一模具的外围能在该绝缘片上对应的部位上产生一剪应力,可以截断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外围的部位;该第一模具将该绝缘片上对应于该第一模具的部位定位至该孔洞中,并进行一穿孔程序,使定位于该孔洞中的该绝缘片上开设一定位孔。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2734756SQ2011100938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灿荣 申请人: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