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片、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65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片、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片、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作为构成电子纸的图像显示部的物质而利用了微粒的电泳的电泳显示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电泳显示器具有优异的便携性及省电性,尤其适合作为电子纸的图像显示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按光透射性基板、光透射性电极、电光层及层叠粘接剂层的顺序将它们层叠而成的前板、和层叠于层叠粘接剂层的背板的显示装置。并且,电光层具有收置有白色与黑色的电泳微粒的多个微囊。在如此的显示装置中,在各微囊中成为使白色电泳微粒不均勻地处于光透射性侧基板侧的状态,使通过光透射性基板及光透射性电极入射于电光层(微囊)并通过微囊中的白色电泳微粒反射、漫射后的光通过光透射性基板及光透射性电极进行出射,由此对白色进行显示。从如此的结构可知,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外光2次透射光透射性基板及光透射性电极显示白色。在此,光透射性基板及光透射性电极分别为无色透明。可是,组合它们所得到的基板的光透射率并非100 %,通常停留于80 % 90 %。在假定基板的光透射率为80 % 的情况下,因为外光2次透射光透射性基板及光透射性电极,所以能够以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进行使用的光只不过是外光的64% (80% X80%)o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中,无法提高白色的反射率,存在无法进行清晰的显示的问题。为了消除如此的问题、即为了提高基板的光透射率,可考虑使光透射性电极的厚度更薄。可是,若减薄光透射性电极的厚度,则光透射性电极的电阻按相应程度变高,当向光透射性电极施加电压时,发生电压下降(在光透射性电极的面内产生电压不勻的现象), 无法使预期的强度的电场作用于各微囊。其结果是,无法稳定地驱动显示装置,产生显示特性下降的问题。如以上地,在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中,存在无法维持显示特性不变地提高白色的反射率的问题。专利文献1特许第43481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显示特性的下降进行抑制、并显示更明亮的图像的显示片、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如此的目的通过下述的本发明可达到。本发明的显示片的特征为,具备呈平板状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板;形成于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侧的电极层;和显示层,其设置于前述电极层的与前述基板相反的面侧,具备收置有至少1种电泳微粒的多个收置部,前述电极层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膜状电极和电连接于前述电极的导电部;前述导电部具有在俯视前述显示层时与前述显示层重叠设置的多条布线,且以电阻比前述电极的形成材料低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提供能够对显示特性的下降进行抑制、并显示更明亮的图像的显示片。在本发明的显示片中,优选前述多条布线设置为格子状或蜂窝状。由此,因为能够对电极均勻地配置布线,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电极发生电压下降。在本发明的显示片中,优选前述电极在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前述多条布线分别在前述电极的与前述基板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由此,电极层的构成变得简单。在本发明的显示片中,优选前述多条布线分别在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上形成; 前述电极覆盖前述布线地形成。由此,能够缓和(减小)导电部与电极的台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前述台阶附近残留气泡(空气层)这样的情况。在本发明的显示片中,优选前述多条布线在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前述电极在相邻的一对前述布线之间的区域内形成。由此,能够缓和(减小)导电部与电极的台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前述台阶附近残留气泡(空气层)这样的情况。并且,能够将电极层厚度抑制为较薄。在本发明的显示片中,优选前述多条布线,在俯视前述显示层时分别在相邻的一对前述收置部之间形成。由此,布线变得不显著,能够将更清晰明亮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面。在本发明的显示片中,优选各前述布线的光反射率为20%以下。由此,布线变得更加不显著。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为,具备本发明的显示片。由此,能够提供能够对显示特性的下降进行抑制、并显示更明亮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为,具备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由此,能够提供能够对显示特性的下降进行抑制、并显示更明亮的图像的电子设备。本发明的显示片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包括以下工序在呈板状的构件的一方的面形成开放的多个凹部;在形成于相邻的前述凹部之间的分隔壁的顶部,形成具有导电性的布线;对前述多个凹部内,分别填充包括至少1种电泳微粒的电泳分散液;和将在呈平板状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板的一方的面侧形成有具有光透射性的膜状的电极的盖构件以使前述电极与前述布线相接触且堵塞前述凹部的开口的方式,接合于前述构件。由此,能够制造能够对显示特性的下降进行抑制、并显示更明亮的图像的显示片。在本发明的显示片制造方法中,优选形成前述布线的工序,通过将前述板状构件的前述一方的面浸渍于包含构成前述布线的材料的液体来形成。由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布线。本发明的显示片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包括以下工序在呈板状的构件的一方的面形成膜状的导电膜;在前述构件,形成多个向前述导电膜的表面开放的凹部;对前述多个凹部内,分别填充包括至少1种电泳微粒的电泳分散液;和将在呈平板状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板的一方的面侧形成有具有光透射性的膜状的电极的盖构件以使前述导电膜与前述电极相接触且堵塞前述凹部的开口的方式,接合于前述构件。由此,能够制造能够对显示特性的下降进行抑制、并显示更明亮的图像的显示片。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于图1的电极层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对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对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对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对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侧基板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侧基板的剖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侧基板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于电子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于显示器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的图。符号说明1...显示装置la...显示面10...电泳分散液100...构件101...凹部 11...显示片110...片构件12...电路基板,121...基板,122...像素电极123...背面侧基板130...盖构件2...基板200...构件210...导电膜220...构件221...凹部3、3A、3B...电极层300...液体金属31...共用电极32、32D...导电部321...缘部322、322D...布线322a...第1布线322b...第2布线4、4A、4B...显示面侧基板5、 5C. · ·显示层51. · ·单元52. · ·基体52a. · ·凹部52b. · ·分隔壁55. · ·微囊551. · ·囊主体56...粘合剂6...密封部600...电子纸601...主体602...显示单元7...电泳微粒7a...白色微粒7b...黑色微粒8...液相分散剂800...显示器801...主体部802a...移送辊对803...孔部804...透明玻璃板805...插入口 806...端子部 807. · ·插座808. · ·控制器809. · ·操作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示于附图的合适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显示片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电子设备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于图1的电极层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对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 4 图6是用于对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还有,在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以图1 图7中的上侧为“上”、下侧为“下”进行说明。1.显示装置首先,关于组装有本发明的显示片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片(前侧的面)11、和电路基板 (后侧的面)12。显示片11具有显示面侧基板4、和显示层5,所述显示面侧基板4具有基板2及形成于基板2底面的电极层3,所述显示层5设置于显示面侧基板4的底面。并且,电极层3 以形成于基板2底面上的膜状主电极(共用电极)31、和形成于共用电极31底面上的导电部32所构成。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共用电极31形成于基板2底面的基本全部区域, 但是形成为至少包括后述的各单元51即包括实际显示图像的区域即可。另一方面,电路基板12具有背面侧基板123、和设置于该背面侧基板123的包括例如TFT等开关元件的电路(未图示),所述背面侧基板123具备平板状基板121和设置于基板121顶面的多个像素电极122。以下,关于各部分构成依次进行说明。-显示层5-如示于图1地,显示层5通过矩阵状地排列收置有电泳分散液10的多个单元(收置部)51所构成。显示层5具有矩阵状地形成有多个凹部52a的基体52,通过以显示面侧基板4堵塞该凹部52a,形成多个单元51。基体52具有比较高的绝缘性、和不透过电泳分散液10的性质。作为如此的基体 52的构成材料并非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改性聚烯烃、聚酰胺(例尼龙6、尼龙66)、苯乙烯类、聚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或以这些为主的共聚物、掺合物、聚合物合金等,能够采用这些之中的1种材料或2种以上的混合材料。收置于(封进)各单元51内的电泳分散液10使电泳微粒7分散于液相分散剂8 而形成。在电泳微粒7,包括带正电或带负电的多个白色微粒(第1微粒)7a、和按与白色微粒7a相反极性带电的多个黑色微粒(第2微粒)7b。电泳微粒7向液相分散剂8的分散例如能够采用涂料摇震法、球磨法、介质研磨法、超声波分散法、搅拌分散法等之中1种方法或组合2种以上的方法而进行。作为液相分散剂8,优选使用相对于单元51的溶解性低、且具有比较高绝缘性的液相分散剂。作为如此的液相分散剂8,例如可举出各种水(例如,蒸馏水、纯水等)、甲醇等醇类、甲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乙酸甲酯等酯类、丙酮等酮类、戊烷等脂族烃类(液体石蜡)、环己烷等脂环烃类、苯等芳族烃类、二氯甲烷等卤代烃类、吡啶等芳族杂环类、乙腈等腈类、N, N-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类、羧酸盐、硅油或其他各种油类等,它们能够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其中,作为液相分散剂8,优选以脂族烃类(流动石蜡)或硅油为主成分的液相分散剂。以液体石蜡或硅油为主成分的液相分散剂8因为抑制电泳微粒7凝聚效果高所以优选。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显示装置1的显示性能历时性劣化。并且,液体石蜡或硅油从由于不具有不饱和键而耐气侯性优、且安全性也高的方面出发,也是优选的。并且,在液相分散剂8中,也可以相应于需要,添加例如电解质、链烯基琥珀酸酯等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或阳离子性)、由金属皂、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油类、清漆、复合物等微粒构成的带电控制剂、硅烷类偶联剂等分散剂、润滑剂、稳定剂等各种添加剂。并且,在对液相分散剂8进行着色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应于需要,将蒽醌类染料、偶氮类染料、靛类染料等各种染料溶解于液相分散剂8。电泳微粒7为具有电荷并通过电场发生作用而能在液相分散剂8中电泳的微粒。 在如此的电泳微粒7,只要具有电荷,能够采用任何物质,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颜料微粒、树脂微粒或这些复合微粒之中至少1种。这些微粒具有容易制造、并能够比较容易进行电荷控制的优点。作为构成颜料微粒的颜料,例如可举出苯胺黑、碳黑、钛黑、亚铬酸铜等黑色颜料; 氧化钛、氧化锑等白色颜料;单偶氮颜料等偶氮类颜料;异吲哚啉酮、铬黄等黄色颜料、喹吖啶酮红、铬朱红等红色颜料;酞菁蓝、阴丹士林蓝等蓝色颜料;酞菁绿等绿色颜料;能够使用这些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并且,作为构成树脂微粒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 尿素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苯乙烯、聚酯等,能够使用这些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并且,作为复合微粒,例如可举出以树脂材料和/或其他颜料覆盖颜料微粒的表面而得的微粒、以颜料覆盖树脂微粒的表面而得的微粒、由颜料与树脂材料按适当组分比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所构成的微粒等。作为以其他颜料覆盖颜料微粒的表面而得的微粒,例如能够例示以氧化硅和/或氧化铝覆盖氧化钛微粒的表面而得的微粒,如此的微粒适合用作白色微粒7a。并且,碳黑微粒或将其表面进行覆盖而得的微粒适合用作黑色微粒7b。另外,电泳微粒7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优选为球状。电泳微粒7的平均粒径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 1 5μπκ更优选为 0. 1 4 μ m、进一步优选为0. 1 3 μ m。若电泳微粒7的平均粒径不足0. 1 μ m,则得不到充分的色度,则对比度下降,有时显示变得不清晰。反之,若电泳微粒7的平均粒径超过5 μ m, 则有时必须提高微粒本身的着色度使其为必要以上而使得颜料等的使用量增多,和/或在用于电泳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用于显示而施加有电压的部分使得电泳微粒难以迅速移动而使其响应速度(显示响应性)下降。还有,所谓电泳微粒7的平均粒径是指以动态光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 产品名LB-500,(株)堀场制作所制)进行了测定的体积平均粒径。并且,优选电泳微粒7的比重设定为,与液相分散剂8的比重基本相等。由此,即使在停止向共用电极31与像素电极122之间施加电压之后,电泳微粒7也能够在液相分散剂8中长时间滞留于一定位置。即,能够赋予存储性于显示装置1,可长时间保持所显示的 fn息ο-显示面侧基板4-
在如此的显示层5上侧,堵塞多个凹部5 地设置显示面侧基板4。该显示面侧基板4呈基板2与电极层3相层叠的构成。基板2以片状(平板状)的构件所构成。并且,基板2实质上为无色透明。并且, 基板2可以是具有柔性的物质、硬质物质的任一种,但是优选与后述的基板121 —起具有柔性。通过采用具有柔性的基板2、121,能够得到具有柔性的显示装置1、即在构筑例如电子纸的方面有用的显示装置1。在假设基板2具有柔性的情况下,其构成材料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可举出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聚乙烯等聚烯烃;改性聚烯烃;聚酰胺;热塑性聚酰亚胺、聚醚、聚醚醚酮、聚氨酯类、氯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或以这些为主的共聚物、掺合物、聚合物合金等,能够使用它们之中的1种或将2 种以上混合使用。如此的基板2的平均厚度分别根据构成材料、用途等适当设定,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在具有柔性的情况下,优选为20 μ m以上且500 μ m以下的程度、进一步优选为 25 μ m以上且250 μ m以下的程度。由此,能够谋求显示装置1的柔软性与强度的平衡,并谋求显示装置1的薄型化。在基板2的底面,形成电极层3。电极层3以形成于基板2底面上的共用电极31、 和形成于共用电极31底面上的导电部32所构成。通过为如此的构成,因为电极层3以共用电极31与导电部32的层叠体所构成,所以其构成变得简单。并且,因为可以在形成共用电极31之后形成导电部32,所以电极层3的制造也变得比较简单。共用电极31呈膜状,形成为,俯视显示层5时,覆盖显示层5的至少工作区域(即、 包括各单元51的区域)。并且,共用电极31实质上无色透明。如此地,由于使共用电极31 与基板2 —起为无色透明,通过显示面侧基板4 (显示面la),能够识别微囊55中电泳微粒 7的状态。共用电极31的构成材料只要实质上具有导电性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金、银、铜、铝或包括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碳黑等碳类材料;聚乙炔、聚芴或它们的衍生物等电子导电性高分子材料;使NaCl、Cu(CF3SO3)2等离子性物质分散于聚乙烯醇、聚碳酸酯等基体树脂中而得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材料;如铟氧化物(10)、铟锡氧化物(ITO)、掺氟氧化锡(FTO)等导电性氧化物材料那样的各种导电性材料,能够使用它们之中的2种以上的组合、或1种。导电部32形成于共用电极31底面上。如示于图2地,导电部32具有设置于共用电极31缘部的框状的缘部321、和形成于缘部321内侧的多条布线322。如此的导电部32因为以电阻(体积电阻率)比共用电极31的构成材料低的材料所构成,所以与省略导电部32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电极层3的电阻(共用电极31的面方向的电阻)降低。因此,通过形成导电部32,能够对电压降低(在共用电极31的面内产生电压不勻的现象)的产生进行抑制,并使共用电极31的厚度更薄(例如,薄至Inm IOnm 程度)。通过使共用电极31变薄,使得共用电极31的光透射性有所提高,使显示于显示面 Ia的图像明亮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地,是白色的反射率)有所提高。即,通过形成导电部32,显示装置1能够维持显示特性不变,显示更明亮的图像。缘部321形成为,俯视显示面侧基板4时,包围实质供显示用的单元51全部。如果换言之,则缘部321设置于显示层5实际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围。还有,例如,在显示区域外包括不供显示用的单元的情况下,缘部321也可以形成得不包围该单元。通过如此地对缘部321进行配置,因为缘部321不与显示于显示面Ia的图像重叠,所以能够将更清晰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面la。缘部321的宽度设定为,比布线322的宽度粗。具体地,优选缘部321的宽度例如为Imm以上。因为电极层3通过缘部321,连接于形成于电路基板12的电路,所以通过使缘部321的宽度为上述范围,能够进行显示装置1的稳定驱动。还有,从防止显示装置1大型化的观点,优选缘部321的宽度为IOmm以下。多条布线322设置为,俯视显示层5时,至少与显示层5的显示区域重叠。如此地, 通过使与显示层5的显示区域重叠的部分成为线状(或带状),能够将导电部32对图像显示的不利影响抑制为最小。并且,能够在共用电极31上无不勻地形成导电部32。多条布线322排列为格子状。即、布线322具有延伸于图2中上下方向的多条第1 布线322a、和延伸于图2中左右方向的多条第2布线322b。通过成为如此的配置,因为能够在共用电极31的显示区域底面均勻地配置布线322,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对在共用电极31 中产生电压降低进行抑制。各第1布线32 及各第2布线322b配置为,俯视显示层5时,不跨单元51 (即、 不经过单元51之上)。具体地,各第1布线32 及各第2布线322b形成于相邻的2个单元51彼此之间。由此,布线322变得不显著,能够将更清晰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面l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布线32 及第2布线322b沿隔开相邻的单元51 (凹部52a) 的分隔壁52b的顶面所设置。即、第1布线32 及第2布线322b形成于相邻的单元51彼此之间。由此,如后述地布线322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布线322更不显著。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开各单元51地、如果换言之则在以相邻的一对第1布线32 与相邻的一对第2布线322b所包围的区域包括1个单元51地,形成布线322,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以相邻的一对第1布线32 与相邻的一对第2布线322b所包围的区域包括多个单元 51地形成布线322。各第1布线32 及各第2布线322b的宽度虽然分别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比分隔壁52b顶面宽度窄。具体地,优选例如为IO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程度。由此,能够使布线322更不显著。并且,第1布线32 及第2布线322b的间距虽然分别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 50 μ m以上且200 μ m以下的程度。由此,布线322的密度变得适当,能够使共用电极31的电阻在共用电极31的面内更均勻地降低。导电部32的构成材料只要是电阻比共用电极31的构成材料低的材料,就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金、银、铜、铝或包括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碳黑等碳类材料;聚乙炔、 聚芴或它们的衍生物等电子导电性高分子材料;使NaCl、Cu(CF3SO3)2等离子性物质分散于聚乙烯醇、聚碳酸酯等基体树脂中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材料;如铟氧化物(10)、铟锡氧化物(ITO)、掺氟氧化锡(FTO)等导电性氧化物材料这样的各种导电性材料,能够采用它们之中1种或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作为具体例,例如,在以ITO构成共用电极31的情况下,能够以铝和/或氧化铬(CrO)构成导电部32。缘部321及布线322之中的至少布线322表面的光反射率比共用电极31和/或分隔壁52b低。具体地,优选布线322表面的光反射率为20%以下,实质呈黑色。由此, 能够降低后述黑色显示状态时的反射率,使显示对比度有所提高。-背面侧基板123-背面侧基板123具备平板状基板121、和设置于基板121顶面的多个像素电极 122。基板121以片状(平板状)构件所构成。并且,基板121是具有柔性的物质、硬质物质的任一种均可,但是如前述地,优选具有柔性。并且,基板121既可以具有、也可以不具有光透射性。如此的基板121的构成材料和/或厚度因为与前述的基板2相同,所以将其说明进行省略。多个像素电极122在基板121上配置为矩阵状,各像素电极122连接于前述开关元件。在如此的构成中,共用电极31与1个像素电极122重叠的部分构成1个像素。若在共用电极31与像素电极122之间施加电压,则在它们之间产生电场,该电场作用于单元51 内的电泳微粒7。还有,虽然在示于图1的构成中,在1个像素中包括1个单元5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1个像素中包括多个单元51。2.显示装置的工作显示装置1如下地进行工作。以下,关于作为白色微粒7a带正电、作为黑色微粒7b带负电的情况,举1个单元 51为例进行说明。-白色显示状态_如示于图3(A)地,若在共用电极31与像素电极122之间,施加使共用电极31变成负电位、像素电极122变成正电位的电压,则通过该电压施加而产生的电场作用于单元 51中的白色微粒7a及黑色微粒7b。于是,白色微粒7a移动(泳动)到共用电极31侧而聚集于共用电极31,黑色微粒7b移动到像素电极122侧而聚集于像素电极122。在如此的状态下,若从显示面Ia侧看单元51,则显示作为白色微粒7a的颜色的白色。-黑色显示状态_与白色显示状态相反,如示于图3(B)地,若在共用电极31与像素电极122之间, 施加使共用电极31变成正电位、像素电极122变成负电位的电压,则通过该电压施加而产生的电场作用于单元51中的白色微粒7a及黑色微粒7b。于是,白色微粒7a移动(泳动) 到像素电极122侧而聚集于像素电极122,黑色微粒7b移动到共用电极31侧而聚集于共用电极31。在如此的状态下,若从显示面Ia侧看单元51,则显示作为黑色微粒7b的颜色的
里任通过按每个单元51对是白色显示状态还是黑色显示状态进行选择,即、通过使白色显示状态的单元51与黑色显示状态的单元51适当组合,可在显示面Ia显示预期的图像。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1能够如下地进行制造。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基体52的工序Al ;在基体52的分隔壁52b顶面形成布线322的工序A2 ;以电泳分散液10充满基体52的凹部52a的工序A3 ;预备形成有共用电极31的基板2,并通过堵塞凹部52a的开口地对该基板进行接合而得到显示片11 的工序A4 ;和对以工序A4所得到的显示片11与电路基板12进行接合的工序A5。以下,关于各工序Al A5,依次详细地进行说明。(工序Al)如示于图4(a)地,预备板状的构件100。接着,如示于图4(b)地,在构件100,矩阵状地形成开放于其顶面的多个凹部101。由此,得到形成有多个凹部52a的基体52。还有,在凹部101的形成中,能够采用湿蚀刻、干蚀刻等各种蚀刻法和/或喷砂法等公知方法。(工序 A2)如示于图4(c)地,例如,预备积存有液体金属(包括导电部32的构成材料的液体)300的槽,并使以工序Al所得到的基体52的凹部5 开放侧的面接触该液体金属300。 由此,如示于图4(d)地,能够在基体52的顶面形成导电部(排列为格子状的多条布线322 及形成于其周围的缘部321)。(工序 A3)如示于图5 (a)地,预备将白色微粒7a及黑色微粒7b分散于液相分散剂8所形成的电泳分散液10,并以电泳分散液10充满各凹部52a。此时,优选使电泳分散液10的液面与布线322顶面相一致、或比顶面高。如果换言之,则优选使得空气不残留于凹部5 内。 由此,能够防止空气残存于制造出的显示装置1的单元51内,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驱动。(工序A4)如示于图5(b)地,预备无色透明的片构件110(基板2)。接着,在片构件110的顶面,例如采用ITO等电极材料而形成共用电极31。由此,得到盖构件130。共用电极31的形成能够分别采用例如蒸镀、溅射、印刷等各种成膜方法。接着,如示于图5(c)地,使共用电极31与基体52相对向、且堵塞凹部5 的开口地,将盖构件130接合于基体52 (布线322)。由此,以凹部5 与共用电极31划分形成液密的单元51,且导电部32与共用电极31电连接。通过以上的工序,得到显示片11。(工序 A5)如示于图5(d)地,将预先预备的电路基板12接合于以工序A4得到的显示片11。 通过以上,得到显示装置1。如果依照于如此的制造方法,则能够简单地制造显示装置1。并且,尤其因为包括工序A2、A3,能够以电泳分散液10充满单元51内,即能够防止空气(气泡)进入单元51 内,所以能够制造显示特性更优异的显示装置1。并且,通过采用如工序A2的浸渍法,能够简单地形成布线322。并且,显示装置1也能够如下地进行制造。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呈板状的构件200顶面形成导电膜210而得到构件220的工序Bl ;通过在构件220顶面(形成有导电膜210的面)形成开放的多个凹部 221,同时形成基体52及布线322的工序B2 ;以电泳分散液10充满各凹部52a的工序B3 ; 预备形成有共用电极31的基板2 (盖构件),并通过堵塞凹部5 的开口地对该基板2进行接合而得到显示片11的工序B4 ;和对以工序B4得到的显示片11与电路基板12进行接合的工序B5。以下,虽然关于各工序Bl B5,依次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工序B3 B5因为与前述的工序A3 A5相同,所以将其说明进行省略。
(工序 Bi)如示于图6(a)地,预备板状的构件200。接着,如示于图6(b)地,在构件的顶面, 形成具有导电性的膜状导电膜210。由此,得到构件220。还有,导电膜210的形成能够采用例如蒸镀、溅射、印刷等各种成膜方法。(工序 B2)如示于图6(c)地,在构件220,形成开放于其顶面(形成有导电膜210的面)的多个凹部221。由此,形成有凹部52a的基体52、与导电部32可同时形成。还有,凹部221的形成能够采用湿蚀刻、干蚀刻等各种蚀刻法和/或喷砂法等公知方法。通过如此的制造方法,与前述的制造方法同样,也能够简单地制造显示装置1。并且,尤其因为包括工序B2、B3,能够以电泳分散液10充满单元51内、即能够防止空气(气泡)进入单元51内,所以能够制造显示特性更优异的显示装置1。(第2实施方式)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侧基板的剖视图。以下,虽然关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事项,将其说明进行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除了电极层的构成不同之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为同样的构成。如示于图7地,本实施方式的电极层3A具有形成于基板2底面上的导电部32、和覆盖导电部32地形成的共用电极31。还有,因为导电部32如前述地以缘部与布线部所构成,所以,在基板2的底面,也存在未形成导电部32的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膜状的共用电极31从导电部32之上形成于基板2上,至少填埋未形成导电部32的区域。共用电极31的形成导电部32的区域的膜厚比未形成导电部32的区域的膜厚要薄,与例如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以仅形成共用电极31的区域和层叠导电部32与共用电极31的区域,能够缓和(减低)显示面侧基板4A下侧的台阶。因此,当将显示面侧基板4A接合于显示层5时,能够更可靠地对气泡(空气层)残留于前述台阶附近的情况进行抑制。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显示装置1的显示特性下降。通过如此的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第3实施方式)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侧基板的剖视图。以下,虽然关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事项,将其说明进行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除了电极层的构成不同之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为同样的构成。如示于图8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极层:3B中,在基板2的底面上形成导电部32。 而且,在基板2的底面的未形成导电部32的区域,形成共用电极31。具体地,例如,填埋以相邻的一对第1布线32h、322a与相邻的一对第2布线 322b,322b所包围的区域和/或以缘部321与布线322所包围的区域地,形成共用电极31。
通过成为如此的构成,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能够缓和(减低)导电部32 与共用电极31的台阶。因此,当将显示面侧基板4B接合于显示层5吋,能够更可靠地对气 泡(空气层)残留于前述台阶附近的情况进行抑制。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显示装 置1的显示特性下降。并且,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因为能够将电极层3的厚度抑制得薄,所以能 够进一歩谋求显示装置1的薄型化。与第2实施方式相比较,因为能够将电极层3的厚度 抑制得薄,所以也能够进一歩谋求显示装置1的薄型化。通过如此的第3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第4实施方式)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以下,虽然关于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第1实施方 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事项,将其说明进行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除了显示层的构成不同之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为同样 的构成。如示于图9地,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层5C构成为,通过粘合剂56保持将电泳分散液 10封进囊主体551内所成的多个微囊(收置部)55。如示于图10地,微囊55在显示面侧基板4与背面侧基板123之间,纵横排列地以 单层(即,在厚度方向不重叠而ー个个地)、且在显示层5C的整个厚度方向配设。S卩,微囊 55在显示层5C排列为,在其面方向上相邻的彼此互相接触、且在厚度方向上不层叠。并且, 微囊阳不在上下方向受压縮,基本呈球状(球形状)。并且,微囊55通过导电部32的布线322(通过布线322所形成的凸部)所定位, 避开像素电极122之间地(如果換言之,则不跨相邻的像素电极122地)配置。由此,显示 装置的显示特性进ー步提高。并且,微囊55具有某种程度的柔软性,其形状因为外部压カ而发生变化,所以并 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在不存在外部压カ的情况下,为圆球状等微粒状。即,优选微囊55 在显示面侧基板4与背面侧基板123之间,在維持为更接近球状的形状的状态下存在。并且,微囊55的粒径(平均粒径)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5i!m以上且 300 u m以下的程度、更优选为10 ii m以上且200 u m以下的程度、进ー步优选为15 y m以上 且150 y m以下的程度。若微囊55的粒径不足5 u m,则虽然也与收置于微囊55内的电泳 微粒7的色调、粒径及数量(个数)等有关,但是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显示浓度。反之,若 微囊阳的粒径超过300 u m,则虽然也与微囊55的构成(构成材料等)有关,但是微囊55 的囊强度有时下降,并且,封进微囊阳的电泳分散液10中的电泳微粒7的电泳特性得不 到充分发挥,用于显示的起动电压也有可能升高。还有,所谓微囊55的粒径是指以激光衍 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装置(例如,产品名LA-910,(株)堀场制作所制、コ-ルヵゥン タ-Multisizerf、ベックマン.コ-ルタ-(株))进行了測定所得的体积平均粒径。对微囊主体551的构成材料并不特別限定,例如可举出明胶、阿拉伯树胶与明胶 的复合材料、聚氨酯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尿素树脂、环氧类树脂、酚类树脂、丙烯酸类 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聚酰胺、聚醚等各种树脂材料,能够使用它们之中的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粘合剂56例如由于将显示层5C固定于显示面侧基板4和/或背面侧基板123 的目的、对微囊阳彼此间进行固定的目的、确保共用电极31与像素电极122之间的绝缘性的目的等,所供给。由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的耐久性及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关于粘合剂56,优选使用与显示面侧基板4、背面侧基板123及囊主体551的亲和性(紧密附着性)优、且绝缘性优的树脂材料(绝缘性或仅流通微弱电流的树脂材料)。作为如此的粘合剂56,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1,1-二氯乙烯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醇酸类树脂、酚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硅氧烷类树脂、烷基聚硅氧烷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硅氧烷醇酸类树脂、硅氧烷聚氨酯类树脂、硅氧烷聚酯类树脂、聚(亚烷基)二醇类树脂等合成树脂粘合剂;乙丙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粘合剂;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热塑性或热固性高分子粘合剂等;能够使用它们之中的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粘合剂56之中,在微囊55的分散性比较好、并且与显示面侧基板4、背面侧基板123及囊主体551的紧密附着性优之点,优选采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 聚氨酯类树脂、聚(亚烷基)二醇类树脂,进一步尤其优选采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在显示面侧基板4与背面侧基板123之间,沿它们的缘部,设置密封部6。通过该密封部6,使显示面侧基板4与背面侧基板123之间(显示层幻气密地被密封。由此,能够防止水分向显示装置1内浸入。作为密封部6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举出如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那样的热塑性树脂;如环氧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酚醛类树脂那样的热固性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等,能够使用它们之中的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还有,密封部6只要相应于需要设置即可,也可以省略。通过如此的第4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第5实施方式)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侧基板的俯视图。以下,虽然关于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事项,将其说明进行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除了导电部的构成不同之外,与前述第4实施方式为同样的构成。如示于图10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32D中,延伸于一个方向互相平行地设置多条布线322D。由此,因为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能够减少布线322D的条数,所以布线322D的形成更加容易。并且,多条布线322D延伸于附图10中横向方向,是用于导电部 32在后述的缘部321 ( S卩,在图10中的左侧及右侧)与电路基板电连接。在此,在对显示层5与显示面侧基板4进行层叠接合的情况下,优选使层叠方向与布线32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当层叠时布线322D断裂等。缘部321分割为两部分,在布线322D的延伸方向上离开而设置。
通过如此的第5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电子设备)如以上的显示装置1能够组装到各种电子设备。以下,关于具备显示装置1的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电子纸)首先,关于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为电子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为电子纸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于图11的电子纸600具备以具有与纸张相同的质感及柔软性的可改写片所构成的主体601、和显示单元602。在如此的电子纸600中,显示单元602以如前述的显示装置1所构成。(显示器)接下来,关于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为显示器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应用为显示器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的图。其中, 图12(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示于图12的显示器(显示装置)800具备主体部801、和相对于该主体部801自如装拆地设置的电子纸600。还有,该电子纸600与如前述的构成、即示于图11的构成相同。主体部801在其侧部(图12(a)中的右侧)形成可以插进电子纸600的插入口 805,并且,在内部设置两组移送辊对8(^a、802b。若通过插入口 805将电子纸600插进主体部801内,则电子纸600在通过移送辊对80h、802b夹持的状态下设置于主体部801。并且,在主体部801的显示面侧(图12(b)中为纸面眼前侧),形成矩形状的孔部 803。在该孔部803,嵌入透明玻璃板804。由此,能够从主体部801外部观察设置于主体部 801的状态下的电子纸600。S卩,在该显示器800中,通过使设置于主体部801的状态下的电子纸600在透明玻璃板804处被观察而构成显示面。并且,在电子纸600的插入方向前端部(图12中的左侧),设置端子部806,在主体部801内部,设置在将电子纸600设置于主体部801的状态下连接端子部806的插座807。 对该插座807,电连接控制器808与操作部809。在如此的显示器800中,电子纸600自如装拆地设置于主体部801,也能够在从主体部801取下的状态下便携地使用。并且,在如此的显示器800中,电子纸600包括如前述的显示装置1来构成。还有,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并不限定于向如以上的设备的应用,例如能够举出电视机、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笔记本、电子计算器、电子报纸、文字处理器、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可视电话机、POS终端、具备触摸面板的设备等,在这些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可以应用显示装置1。以上,虽然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显示片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电子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各部分的构成能够替换为具有同样功能的任意构成。并且,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附加其他任意构成物。并且,本发明的显示片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也可以组合前述各实施方式之中的任意2种以上构成。并且,虽然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导电部具有缘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缘部进行省略。
并且,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多条布线呈格子状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俯视显示层时多个单元排列成蜂窝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应于其而蜂窝状地配置布线。并且,既可以包围1个单元地形成布线,也可以一次包围多个单元地形成布线。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片,其特征在于, 具备呈平板状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板, 形成于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侧的电极层,和显示层,其设置于前述电极层的与前述基板相反的面侧,具备收置有至少1种电泳微粒的多个收置部,前述电极层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膜状的电极和电连接于前述电极的导电部; 前述导电部具有在俯视前述显示层时以与前述显示层重叠的方式设置的多条布线,且以电阻比前述电极的形成材料低的材料形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片,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条布线设置为格子状或蜂窝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片,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极在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前述多条布线分别在前述电极的与前述基板相反侧的面上形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片,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条布线分别在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上形成; 前述电极以覆盖前述布线的方式形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片,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条布线在前述基板的一方的面上形成; 前述电极在相邻的一对前述布线之间的区域内形成。
6.按照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片,其特征在于前述多条布线,在俯视前述显示层时,分别在相邻的一对前述收置部之间形成。
7.按照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片,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条布线各自的光反射率为20%以下。
8.—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
10.一种显示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在呈板状的构件的一方的面形成开放的多个凹部; 在形成于相邻的前述凹部之间的分隔壁的顶部,形成具有导电性的布线; 在前述多个凹部内,分别填充包括至少1种电泳微粒的电泳分散液;和将在呈平板状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板的一方的面侧形成有具有光透射性的膜状的电极的盖构件,以使前述电极与前述布线相接触且堵塞前述凹部的开口的方式,接合于前述构件。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形成布线的工序通过将前述板状构件的前述一方的面浸渍于包含构成前述布线的材料的液体来形成。
12. —种显示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序在呈板状的构件的一方的面形成膜状的导电膜; 在前述构件,形成多个向前述导电膜的表面开放的凹部; 在前述多个凹部内,分别填充包括至少1种电泳微粒的电泳分散液;和将在呈平板状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板的一方的面侧形成有具有光透射性的膜状的电极的盖构件,以使前述导电膜与前述电极相接触且堵塞前述凹部的开口的方式,接合于前述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显示片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显示片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于基板的一方的面侧的电极层、和设置于电极层的与基板相反的面侧且具备收置有电泳微粒的多个收置部的显示层。电极层具备具有光透射性的膜状电极和电连接于电极的导电部。导电部具有与显示层重叠地设置的多条布线,且以电阻比电极的形成材料低的材料所形成。
文档编号G02F1/167GK102279499SQ2011101585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4日
发明者钱峻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