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07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电磁感应型定影装置,其中在由磁性金属制成的型芯金属圆筒所形成的定影辊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例如,参见JP-A-2003-186322)。该电磁感应型定影装置利用由电磁感应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在定影辊感应涡电流来直接加热定影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等,该定影装置能够抑制当设置有将旋转驱动力从与定影部件分离的接触部件传递至定影部件的部件时所发生的定影部件的变形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部件、接触部件以及旋转部件。所述定影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所述旋转部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设置为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在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将旋转驱动力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并且当通过外力使所述定影部件旋转并且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可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当所述旋转部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 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当所述旋转部件沿相反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机构在使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联动的情况下使所述接触部件旋转。 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所述定影部件而沿所述一个方向旋转并且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空转,从而当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使得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接触部件可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所述旋转部件可通过所述旋转机构跟随所述接触部件, 从而使得所述旋转部件在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二或第三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当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接触部件可沿着所述相反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并且可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可包括电磁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所述电磁离合器受到控制以解除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连接,从而当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使
5得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部件、接触部件、传递部件以及切断单元。所述定影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所述传递部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接收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将所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当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切断单元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当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传递部件可压靠所述定影部件并且在跟随所述定影部件的情况下通过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六或第七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可包括切断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传递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当所述接触部件沿一个方向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切断机构将旋转驱动力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至所述传递部件。当所述接触部件沿相反方向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切断机构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当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接触部件沿着所述相反方向受到旋转驱动。所述切断单元通过所述切断机构切断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当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并且通过所述传递部件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时,所述接触部件可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所述传递部件可通过所述切断机构跟随所述接触部件,从而使得所述旋转部件旋转并且通过旋转的传递部件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可包括电磁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传递部件之间。所述切断单元通过所述电磁离合器切断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定影部件、接触部件以及旋转部件。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定影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所述旋转部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设置为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在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将旋转驱动力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并且当通过外力使所述定影部件旋转并且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定影部件、接触部件、传递部件以及切断单元。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定影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所述传递部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接收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将所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当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进行旋转时,所述切断单元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定影部件的变形或所述定影部件等的刮伤的定影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设置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较简单的结构使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即使所述旋转部件适于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空转,也可使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进一步抑制所述定影部件的变形等。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无论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如何,均可使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定影部件的变形等的定影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所述传递部件跟随所述接触部件的情况相比,所述定影部件的与所述传递部件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和所述定影部件的与所述接触部件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变得较小。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即使所述切断机构设置成不根据所述接触部件的旋转方向传递旋转驱动力,也可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无论所述接触部件的旋转方向如何,均可以切断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定影部件的变形或所述定影部件等的刮伤的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定影部件的变形等的图像形成设备。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视图;图2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结构的视图;图3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结构的视图;图4是示出定影带的截面结构的视图;图5A和5B是示出加压辊的纵向结构的视图;图6A和6B是具体示出加压辊的结构的视图7A和7B是示出当退避机构使加压辊与定影带接触及分离时的操作的视图;图8A和8B是示出驱动力从驱动电动机到加压辊的传递的视图;图9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IH加热器的结构的截面图;图IOA和IOB是示出咬合部分处的定影带的状态的视图;图11是示出由主控制部分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内容实例的流程图;图12是示出当发生纸张的不良传送时定影单元的状态的视图;图13是示出当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在牵拉纸张时的定影单元的视图;图14A和14B是示出当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在预热操作等时的定影单元的视图;图15A至15C是示出当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定影单元的另一实例的视图;图16A和16B是示出在加压辊与动力传递部件之间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的定影单元的视图;图17是示出在加压辊与动力传递部件之间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的定影单元的视图;图18A和18B是示出加压辊的另一实例的视图;图19是示出设置有垫部件的定影单元的视图;以及图20是示出设置有垫部件的定影单元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的实例的视图。图像形成设备1是所谓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形成部分10,其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以及主控制部分31,其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另外,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通信部分32、图像读取部分33、图像处理部分34以及用户界面(UI)部分35。通信部分32通过例如与个人计算机(PC) 3等通信来接收图像数据。图像读取部分33从文档读取图像并且生成读取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分34对由通信部分3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由图像读取部分33生成的读取图像数据等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并且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部分10。UI部分35 接收由用户输入的操作,并且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图像形成部分10是例如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图像的部分,并且包括并行设置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以及IlK(在下文中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1”)。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例如包括作为功能元件的感光鼓12、充电器13、曝光单元14、显影单元15以及清洁器16。在感光鼓12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的同时,在感光鼓12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在感光鼓12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充电器13将感光鼓12的表面均勻地充电为预定电势。 曝光单元14基于图像数据对已由充电器13充电的感光鼓12进行曝光。显影单元15利用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将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清洁器16清洁转印之后的感光鼓12的表面。各图像形成单元11除了储存在显影单元15中的色调剂之外大致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⑷色调剂图像。此外,图像形成部分10包括中间转印带20和一次转印辊21。形成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的感光鼓12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多重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一次转印辊21将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形成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外,图像形成部分10包括二次转印辊22和定影单元(定影装置)60。 二次转印辊22将被叠加地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一同转印(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材料(记录纸张)的纸张P上。定影单元60将已被二次转印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图像形成部分10的图像形成单元11分别利用上述功能元件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21将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中形成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依次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相应地, 形成各颜色的色调剂相叠加的合成色调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20移动(沿箭头B的方向),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合成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设置有二次转印辊22的二次转印区域Tr。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合成色调剂图像一同地静电转印到从纸张收容容器 40送出的纸张P上。其后,定影单元60对已被静电转印到纸张P上的合成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并且将合成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然后,将形成有已定影图像的纸张P传送并堆叠到纸张堆叠部分45上,纸张堆叠部分45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排出部分处。同时,分别通过清洁器16和带清洁器25去除一次转印之后附着在感光鼓12上的色调剂(一次转印残留色调剂)和二次转印之后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二次转印残留色调剂)。这样,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图像形成处理重复与待打印纸张的数量相对应的若干个循环。<定影单元的整体结构的说明>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图2和图3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的结构的视图。图2是当从纸张P的输入侧(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的定影单元60的前视图,并且图 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定影单元60包括IH (感应加热)加热器63,其在支撑体69 (参见图2)中产生AC(交流电)磁场;定影带61,其作为定影部件的实例,由IH加热器63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并且对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以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 上;弹性部件64,其设置在定影带61的内部;加压辊62 (接触部件的实例),其在与定影带 61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对位于定影带61与加压辊之间所形成的咬合部分N处的纸张P进行传送,并且向纸张P施加压力;以及辅助分离部件70 (参见图3),其帮助从定影带61上分离纸张P。〈定影带的说明〉定影带61由原始形状为圆筒形状的环形带部件形成。当定影带保持其原始形状 (圆筒形状)时,例如,定影带的直径为30mm并且定影带的宽度为380mm。此外,如图4(示出定影带61的截面结构的视图)所示,定影带61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基层611、 叠加在基层611上的导热层612、提高色调剂图像的定影性能的弹性层613以及作为顶层而涂覆的表面防粘层614。
9
定影带61的基层611支撑薄的导热层612,并且由具有整个定影带61的机械强度的耐热板状部件形成。此外,基层611由具有允许磁场通过的性能(相对磁导率和电阻率)和厚度的材料制成,并且基层611自身形成为基层不会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或几乎不产生任何热量。具体而言,例如,可将厚度在30 200 μ m范围内的诸如非磁性不锈钢等非磁性金属、厚度在60 200 μ m范围内的树脂材料等用作基层611。定影带61的导热层612是电磁感应加热元件层,通过IH加热器63所产生的AC 磁场的电磁感应而对该电磁感应加热元件层加热。也就是说,导热层612是当IH加热器63 所产生的AC磁场沿厚度方向通过导热层612时产生涡电流的层。这里,由IH加热器63产生的AC磁场的频率通常处在20 IOOkHz的范围内,该频率对应于通用电源所产生的AC 磁场的频率。相应地,导热层612形成为使得频率在20 IOOkHz范围内的AC磁场贯穿且通过导热层。例如,将诸如Au、Ag、Al、Cu、Zn、Sn、Pb、Bi、Be以及Sb等金属或其金属合金用作导热层612的材料。具体而言,将厚度在2 20μπι范围内并且电阻率为2.7Χ10_8Ω -m 或更小的诸如Cu等非磁性金属(相对磁导率大致为1的顺磁体)用作导热层612。此外, 即使就减少将定影带61加热至定影温度所需的时间(在下文中,称为“预热时间”)而言, 导热层612由薄层形成,从而使得热容量低。定影带61的弹性层613由诸如硅橡胶等耐热弹性体形成。通过将各颜色的粉末状色调剂叠加而形成保持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其中纸张P是图像被定影在其上的对象。相应地,为了在咬合部分N向整个色调剂图像均勻地供应热量,弹性层613形成为根据保持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凹凸而变形。例如,将厚度在100 600 μ m范围内且硬度在10至30° (JIS-A)范围内的硅橡胶用作弹性层613。由于定影带61的表面防粘层614与保持在纸张P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直接接触,因此将相对于色调剂具有高防粘性能的材料用作表面防粘层。例如,可将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聚合物)、PTFE(聚四氟乙烯)、硅共聚物以及其复合层等用作表面防粘层。如果表面防粘层614过于薄,则表面防粘层614的耐磨性不足,从而会缩短定影带61的寿命。同时,如果表面防粘层614过于厚,则定影带61的热容量过高,从而增加预热时间。因此,考虑到耐磨性与热容量之间的平衡,优选使表面防粘层614的厚度处在1 50μπι的范围内。同时,定影带61可具有由单一材料制成的单层结构。例如,定影带61可由厚度约为50 μ m且由诸如Ni等金属制成的单层形成。〈弹性部件的说明〉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弹性部件64在定影带61的整个宽度上设置在定影带61的内部。弹性部件64由圆筒状辊形成,该圆筒状辊的外径为30mm并且由诸如橡胶或合成橡胶(例如,硅橡胶)等橡胶硬度例如为15 45° (JIS-A)的弹性体制成。弹性部件64固定(接合)在旋转轴99上。另外,弹性部件64的外周表面粘附在定影带61的内周表面上。相应地,定影带61具有在其中构造有包括旋转轴99和弹性部件64 的弹性辊的结构,并且随着旋转轴99的旋转而受到旋转驱动。同时,设置在定影带61内部的弹性部件64的外径可稍大于保持其原始形状(圆筒形状)的定影带61的直径(例如,30mm)。因此,提高了弹性部件64的外周表面与定影带61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附着力。例如,如果将弹性部件64的外径设定为31mm,从而比30mm (即保持其原始形状的定影带61的外径)大约1mm,则通过从弹性部件64施加的弹性力增大弹性部件64与定影带61之间的附着力。当加压辊62设置为通过下面待说明的接触/分离机构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加压辊62设置为在按压定影带61的同时与定影带61相接触)时,定影带61通过由于该结构而引起的弹性部件64和加压辊62两者的弹性力而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自身之间形成咬合部分N。同时,当加压辊62设置为通过接触/分离机构与定影带61分离时,恢复到整个定影带61的原始形状(圆筒形状)。同时,下面将详细说明弹性部件64的功能。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旋转轴99的两个端部由支撑体69可旋转地支撑。此外,在加压辊62通过接触/分离机构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时,加压辊62在定影带61的整个宽度上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相应地,定影带61利用从整个加压辊62施加的摩擦力而在加压辊62作用下旋转。同时,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分离时,安装在加压辊62的两个端部区域上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也参见图幻在定影带61的两个端部区域与定影带压力接触,并且定影带61利用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施加的摩擦力而在加压辊62作用下旋转。同时,下面将详细说明用于驱动定影带61和加压辊62的机构。〈加压辊的说明〉如图2所示,加压辊62包括辊主体部分62A。辊主体部分62A的长度大于图像形成设备1中待使用的最大纸张(例如,A3纸张)的纸张通过区域(最大纸张通过区域Rmax) 沿加压辊纵向的长度。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传递部件和旋转部件的实例),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设置在辊主体部分62A的两个端部区域 (最大纸张通过区域Rmax的外侧区域)上,在与加压辊62联动(互锁)的同时进行旋转, 并且将旋转驱动力从加压辊62传递至定影带61。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形成为使得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各自在咬合部分N处的压力(在下文中称为“咬合压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率大于辊主体部分62A在咬合压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率,其中咬合部分N是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加压辊62在按压定影带61的同时与定影带61相接触)的区域。这里,“弹性变形率”是指当对目标施加咬合压力时目标的每单位体积的弹性变形量。此外,如图3所示,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包括耐热弹性体层621和防粘层 622。耐热弹性体层621例如由发泡硅橡胶等制成。防粘层622具有例如50 μ m的厚度,并且由耐热橡胶涂层或诸如含碳PFA等耐热树脂涂层形成。此外,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 62A形成为具有^mm的外径和370mm的轴向长度。相应地,包括轴向长度分别为IOmm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在内的整个加压辊62的轴向长度为390mm。此外,整个加压辊62 沿着定影带61的旋转轴99与定影带61平行设置,并且适于通过下述接触/分离机构与定影带61接触及分离。此外,如图2所示(也参见下述图6),旋转轴94在加压辊62中设置为穿过加压辊62的旋转中心。此外,驱动传递齿轮93固定在旋转轴94的一个端部上,并且旋转轴94 由支撑体69支撑成可沿着朝向定影带61的方向在预定范围内移动和旋转。此外,加压辊 62通过驱动传递齿轮93接收来自作为驱动源的驱动电动机90的驱动力,独自沿图3中所示箭头C的方向旋转。相应地,加压辊62驱动定影带61以使定影带61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在按压定影带61的同时,加压辊62在加压辊与定影带61相接触的接触位置处形成咬合部分N。当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通过咬合部分N时,加压辊62利用热量和压力将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加压辊的纵向结构的说明>图5是示出加压辊62的纵向(轴向)结构的视图。图5A示出了通过接触/分离机构(在下文中称为“退避机构”)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加压辊62,并且图5B示出了与定影带61分离的加压辊62。同时,图5A和5B也示出了当从纸张P的输入侧(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的加压辊的状态。当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时,如图5A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辊62中由弹性部件64和辊主体部分62A形成咬合部分N(也参见图3),其中弹性部件64由于从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施加的按压力而弹性变形,而辊主体部分 62A由于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按压定影带61,并且被压缩到与辊主体部分62A在咬合部分N处的表面位置S相对应的表面位置,该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形成为使得其各自的弹性变形率大于辊主体部分62A的弹性变形率。更具体而言,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分别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由例如通过将硅橡胶发泡而获得并且具有15 35° (JIS-A)的橡胶硬度的弹性体(海绵)制成。此外,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分别由单向离合器CL(旋转机构的实例)支撑,单向离合器CL分别安装在直径小于辊主体部分62A的直径的动力传递支撑部分62J和6 上。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被压缩在这样的空间中S卩,由于弹性部件64的反作用力而弹性变形的辊主体部分62A的外径与单向离合器CL的外径之间的差距而形成的空间。相应地,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表面位置对应于弹性变形的辊主体部分62A的表面位置S。结果,即使在两个端部区域上咬合部分N处的咬合压力也几乎不受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影响,同时该咬合压力由于辊主体部分62A和弹性部件64的弹性力之间的平衡而被设定为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勻。接下来,当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分离时,如图5B所示退避机构将加压辊62移动至下述位置即,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并且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与定影带 61压力接触(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在按压定影带61的同时与定影带61相接触)。也就是说,退避机构将加压辊62移动至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完全分离但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位置。此外,当加压辊62沿图5B中所示的箭头5A 的方向(与对应于定影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通过定影带61与动力传递部件 62B和62C之间的摩擦力将旋转驱动力从加压辊62传递至定影带61。相应地,在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加压辊62使定影带61旋转。<加压辊的动力传递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6是具体示出加压辊62的结构的视图。图6A是示出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 的截面结构的视图,并且图6B是示出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装配结构的透视图。同时,在图6中示出了设置在加压辊的一个端部处的动力传递部件62B,但设置在加压辊的另一端部处的动力传递部件62C也具有与动力传递部件62B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单向离合器CL分别配合在动力传递支撑部分62J和6 周围并且安装在动力传递支撑部分62J和6 上,其中如图6B所示动力传递支撑部分62J和 62K与辊主体部分62A —体形成。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分别配合在单向离合器CL周围并且安装在单向离合器CL上。换句话说,单向离合器CL设置在辊主体部分62A与每个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之间。此外,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形成为使得厚度dl(= (rl-r2)/2)为3mm,其中该厚度dl是每个动力传递部件的外径rl (32mm) 与每个动力传递部件的内径r2 Q6mm)之差的一半。此外,如图6A所示支撑动力传递部件 62B和62C的单向离合器CL形成为使得每个单向离合器的外径R2 ( = r2)等于每个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内径r2,即^mm。相应地,在单向离合器CL中将高度差dO设定为 1mm,其中该高度差dO是辊主体部分62A的外径Rl (28mm)与单向离合器CL的外径之差的一半。同时,当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分离时,将退避机构设置为使得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之间的间隙例如为1. 5mm。相应地,当通过退避机构使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 61分离时,厚度dl为3mm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在受到压缩而变形成厚度为2. 5mm (BP 1.5mm的间隙与高度差dO(lmm)的总和)的情况下与定影带61 (压力)接触。相应地,如图5B所示定影带61利用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弹性力而引起的摩擦力从而随着加压辊62的旋转而旋转,该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受到压缩而变形从而厚度dl从3mm例如变为2. 5mm。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影带61不传送纸张P,因此驱动定影带61所需的驱动转矩小,例如约为0. 05 0. 1N。为此,定影带61在摩擦力作用下旋转,该摩擦力取决于受压缩而变形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弹性力并且由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施加。此外,当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时,如图5A所示,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被压缩在这样的空间中即,由于辊主体部分62A的表面位置S和单向离合器 CL的外周表面所形成的高度差dO (Imm)而形成的空间,并且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表面位置S与弹性变形的辊主体部分62A的表面位置S对应。相应地,主要通过辊主体部分 62A的弹性力与弹性部件64的弹性力之间的平衡而将咬合部分N处的咬合压力设定为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勻。同时,可在设置于定影带61内部的弹性部件64的面向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 的区域中设置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由刚度高于弹性部件64的刚度的材料(弹性变形率低于弹性部件64的弹性变形率的材料)所制成的薄壁圆筒状部件形成。相应地,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以预期的弹性变形量被更加可靠地弹性压缩,以便对应于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状态和通过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的状态。也就是说,由于具有高刚度(具有低弹性变形率)的支承部件受到来自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按压力,因此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易于以预期的弹性变形量发生弹性压缩。为此,在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时,可更加可靠地将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压缩在由于辊主体部分62A的表面位置S与单向离合器CL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高度差dO而形成的空间中。此外,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分离时,动力传递部件62B 和62C以预期的压缩变形状态与定影带61更加可靠地(压力)接触。<加压辊的接触/分离机构的说明>接下来,将说明使上述加压辊62沿着该加压辊与定影带61接触或分离的方向移动的退避机构(接触/分离机构)。如图2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包括旋转轴81、位移电动机80以
13及凸轮82和83以作为退避机构。旋转轴81由支撑体69可旋转地支撑。位移电动机80 使旋转轴81在预定角度范围内位移。凸轮82和83在旋转轴81的两个端部区域中面向加压辊62的旋转轴94的位置处被固定,并且通过旋转轴81的位移而摆动。另外,定影单元 60包括弹簧84和85,弹簧84和85与加压辊62的旋转轴94的两个端部区域连接并且沿着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分离的方向(箭头的方向)推压加压辊62。图7是示出当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接触及分离时的操作的视图。首先,当如图7A所示位移电动机80使旋转轴81位移以使凸轮82和83 (在图7中仅示出了凸轮8 各自的顶部FO面向定影带61的旋转轴99时,凸轮82 (凸轮83)的顶部FO克服弹簧84和85的推压力而朝向定影带61 (沿箭头的方向)推压加压辊62的旋转轴94。相应地,加压辊62被设置在下述位置辊主体部分62A按压弹性部件64的同时将定影带61 夹置在辊主体部分62A与弹性部件64之间。接下来,当如图7B所示位移电动机80使旋转轴81位移以使凸轮82 (凸轮83)的顶部FO相对于朝向定影带61的旋转轴99的方向倾斜角度θ时,加压辊62的旋转轴94 在弹簧84和85 (参见图幻的沿着使加压辊与定影带61分离的方向(图7Β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的推压力作用下,沿着凸轮82(凸轮83)的侧面Fl在支撑体69中所设定的移动限制区域W的范围内移动。相应地,加压辊62被设置在辊主体部分62Α与定影带61分离的位置。同时,在支撑体69中所设定的移动限制区域W形成为使加压辊62的动力传递部件62Β和62C与定影带61之间保持压力接触的范围,例如,当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分离时,辊主体部分62Α与定影带61之间的间隙为1. 5mm。如上所述,通过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相对于定影带61进行接触/分离操作。当在定影单元60中开始和结束定影操作时,通过退避机构进行加压辊62的接触/分离操作。 也就是说,将加压辊62设置为在定影操作开始时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将加压辊62设置为在按压定影带61的同时与定影带61相接触)。相应地,接收到来自于驱动电动机90 (参见图幻的旋转驱动力的加压辊62在定影操作时使定影带61旋转。此外,在定影操作之前保持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之间分离,并且定影带61以此状态旋转。相应地,进行通过IH加热器63将定影带61加热至定影温度的操作(在下文中称为“预热操作,,)。<用于定影带的驱动机构的说明>接下来,将说明驱动加压辊62的机构(在下文中称为“驱动机构”)。首先,如图2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包括驱动电动机90、驱动传递齿轮92以及驱动传递齿轮93以作为驱动机构。驱动电动机90用作驱动源。驱动传递齿轮92固定在驱动电动机90的旋转轴91上。驱动传递齿轮93固定在加压辊62的旋转轴94上。此外,定影单元60包括摆动支撑部件97和传动齿轮95。摆动支撑部件97由加压辊62的旋转轴94可摆动地支撑。传动齿轮95固定至旋转轴96,旋转轴96由摆动支撑部件97可旋转地支撑,并且传动齿轮95与固定至加压辊62的驱动传递齿轮93接合。即使通过退避机构进行加压辊62的接触/分离操作,也由摆动支撑部件97保持传动齿轮95 与固定至加压辊62的驱动传递齿轮93之间的接合。此外,通过推压部件(未示出)将摆动支撑部件97推压在固定至驱动电动机90的驱动传递齿轮92上,从而将传动齿轮95按压在驱动传递齿轮92上。
接下来,将说明从用于定影单元60的驱动构的驱动电动机90驱动力传递。如上所述,通过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接触或分离。相应地,定影单元60的驱动机构适于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状态和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分离的状态下将驱动力从驱动电动机90传递至加压辊62。图8A和8B是示出驱动力从驱动电动机90传递到加压辊62的视图。图8A示出了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状态,并且图8B示出了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的状态。如上所述,摆动支撑部件97通过推压部件(未示出)朝向固定至驱动电动机90 的驱动传递齿轮92施加推压力F,从而将传动齿轮95压靠在驱动传递齿轮92上。为此, 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接触时,如图8A所示由摆动支撑部件97支撑的传动齿轮95与固定至驱动电动机90的驱动传递齿轮92接合,其中对摆动支撑部件97施加朝向驱动传递齿轮92的推压力F。此外,传动齿轮95也与固定至加压辊62的驱动传递齿轮93接合。相应地,通过传动齿轮95与固定至驱动电动机90的驱动传递齿轮92之间的接合并且通过传动齿轮95与固定至加压辊62的驱动传递齿轮93之间的接合而将来自于驱动电动机9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加压辊62,从而旋转地驱动加压辊62。此外,加压辊62使定影带61旋转。此外,当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时,如图8B所示驱动传递齿轮93和加压辊62的旋转轴94沿着驱动传递齿轮93和旋转轴94与定影带61分离的方向(图8B中箭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传动齿轮95通过摆动支撑部件97的摆动而沿着朝向固定至驱动电动机90的驱动传递齿轮92的方向(图8B中的箭头)移动,其中对摆动支撑部件97施加朝向驱动传递齿轮92的推压力F,并且保持传动齿轮95与固定至驱动电动机90的驱动传递齿轮92之间的接合。相应地,即使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也通过传动齿轮95与固定至驱动电动机90的驱动传递齿轮92之间的接合并且通过传动齿轮95与固定至加压辊62的驱动传递齿轮93之间的接合将来自于驱动电动机9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加压辊62,从而旋转地驱动加压辊62。此外,加压辊62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使定影带61旋转。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当将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 62A设置为在定影操作开始之前由于退避机构而不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时,动力传递部件 62B和62C使定影带61旋转。同时,当定影操作开始并且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 61压力接触时,整个加压辊62使定影带61旋转。<IH加热器的说明〉接下来,将说明通过使AC磁场作用于定影带61的导热层612从而利用电磁感应来加热导热层612的IH加热器63。图9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IH加热器63的结构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IH加热器63包括支撑体631、励磁线圈632、弹性支撑部件633以及多个磁芯634。支撑体631 例如由诸如耐热树脂等非磁性体形成。励磁线圈632产生AC磁场。弹性支撑部件633将励磁线圈632固定到支撑体631上,并且例如由诸如硅橡胶等弹性体形成。多个磁芯634 沿着定影带6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形成由励磁线圈632产生的AC磁场的磁路。此外,IH 加热器63包括多个调整磁芯639、磁芯保持部件637、加压部件636、护罩635以及励磁电路638。多个调整磁芯639沿着定影带6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使由励磁线圈632产生的AC磁场沿着支撑体631的纵向均勻化。磁芯保持部件637保持磁芯634,以从上方遮盖磁芯634。加压部件636在磁芯保持部件637夹置在加压部件636与磁芯634之间的情况下将磁芯634按压在支撑体631上,并且加压部件636例如由诸如硅橡胶等弹性体形成。护罩635通过遮挡磁场从而抑制磁场泄漏到外部。励磁电路638向励磁线圈632供应交流电流。支撑体631例如由耐热玻璃、诸如聚碳酸酯和PPS (聚苯硫醚)等耐热树脂、或诸如通过将玻璃纤维混合至耐热树脂中而形成的耐热树脂等耐热非磁性材料制成。此外,支撑体631形成为使得支撑体631的横截面弯曲成顺应于定影带61的表面形状,并且在定影带61的表面与支撑励磁线圈632的支撑表面631a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例如,0. 5 2mm) ο通过将绞合线拧绞成诸如卵形或椭圆形以及矩形形状等空心的闭环形状而形成励磁线圈632。例如通过将彼此绝缘的分别具有例如0. 17mm的直径的90根铜线材捆扎在一起而获得每条绞合线。此外,当从励磁电路638向励磁线圈632供应具有预定频率的交流电流时,围绕励磁线圈632产生AC磁场,该AC磁场的中心对应于被拧绞成闭环形状的绞合线。通常,从励磁电路638供应至励磁线圈632的交流电流的频率处在20 IOOkHz的范围内,该频率对应于由上述通用电源产生的AC磁场的频率。弹性支撑部件633是例如由诸如硅橡胶或氟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板状部件。将弹性支撑部件633设置为将励磁线圈632按压在支撑体631上,从而使励磁线圈632与支撑体631的支撑表面631a紧密接触并且固定在该支撑表面631a上。将例如由烧制铁氧体、铁氧体树脂、或诸如坡莫合金或温敏磁性合金等具有高磁导率的合金材料或氧化物制成的圆弧形状的铁磁体用作磁芯634。磁芯634在其中感应由励磁线圈632产生的AC磁场所引起的磁力线(磁通);并且形成从磁芯634穿越定影带61 并且返回到磁芯634的磁力线的路径(闭合磁路)。相应地,由励磁线圈632产生的AC磁场的磁力线集中在定影带61的面向磁芯634的区域上。每个磁芯保持部件637由诸如SUS或树脂等非磁性体形成,并且磁芯保持部件637 分别保持磁芯634以便遮盖磁芯634的一部分或全部。将例如由烧制铁氧体或诸如铁氧体树脂等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制成的长方体状 (块状)铁磁体用作调整磁芯639。此外,调整磁芯639通过将由磁芯634产生的AC磁场的强度沿着支撑体631的纵向(=定影带61的宽度方向)均勻化,从而减小沿定影带61 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变化(温度偏移或温度波动)。如上所述,IH加热器63产生沿定影带61的厚度方向穿越定影带61的磁力线,并且在定影带61的导热层612中产生涡电流I,涡电流I与每单位面积磁力线的数量(磁通密度)的变化成比例。相应地,IH加热器63通过在导热层612中产生焦耳热W(W= I2R) 来加热定影带61,其中焦耳热W是导热层612的电阻率值R与涡电流I的值的平方的乘积。<弹性部件的功能的说明>接下来,将说明设置在定影带61内部的弹性部件64的功能。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包括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接触及分离的退避机构。此外,在定影操作开始之前进行通过IH加热器63将定影带61加热至定影温度的操作(预热操作),并且通过退避机构将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设置到与定影带61分离的位置。相应地,设置为下述状态热量几乎不会从热容量低的定影带61传导至加压辊62。结果,有效地加热了定影带61,并且缩短了将定影带61加热至定影温度所需的时间(在下文中称为“预热时间”)。同时,加压辊62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在预热操作期间使定影带61旋转。同时,当定影带61的温度由于预热操作接近定影温度并且达到低于定影温度的预定温度时,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相应地,通过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的弹性力和设置于定影带61内部的弹性部件64的弹性力而在定影带61的整个宽度上在定影带61与加压辊62之间形成咬合部分N。此外,当形成咬合部分N并且定影带61达到定影温度时,将纸张P传送至咬合部分N并且开始定影操作。接下来,图IOA和IOB是示出在咬合部分N处的定影带61的状态的视图。图IOA 示出了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并且图IOB示出了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在定影操作期间,如图IOA所示由退避机构将加压辊62设置为而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相应地,通过加压辊62和弹性部件64形成具有预定咬合压力的咬合部分N,其中加压辊62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按压弹性部件64并且将定影带61夹在加压辊62与弹性部件 64之间,而弹性部件64由于从加压辊62施加的按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当如上所述将加压辊62设置为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时,弹性部件64接收到来自于加压辊62的按压力并且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形成咬合部分N。这里,通过均为弹性变形的加压辊62和弹性部件 64将咬合压力稳定地设定为预定压力。同时,在预热操作期间,如图IOB所示,通过退避机构将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 62A设置为与定影带61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在定影带61的整个圆周上恢复定影带61和弹性部件64的形状。如上所述,在预热操作期间通过退避机构而使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相应地,设置为热量几乎不会从定影带61传导至加压辊62的状态。结果,获得缩减了将定影带61加热至定影温度所需的预热时间的结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定影带61适于在加压辊62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作用下旋转。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设置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状态和通过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这两种状态下将驱动力传递至加压辊62,并且使定影带61旋转。 因此,简化了旋转地驱动定影带61的结构,从而降低定影单元60的成本并且减小定影单元 60的尺寸。<对图像形成处理的操作控制的说明>接下来,将说明图像形成操作的流程。图11是示出由主控制部分31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内容实例的流程图。如图11 所示,主控制部分31基于来自于图像读取部分33、UI部分35或通信部分32的信号等对下述操作(在下文中称为“用户操作”)进行监视所述操作为在诸如将文档放置在图像读取部分33上的指令等用户的图像形成指令之前进行的操作(步骤101)。此外,如果主控制部分31识别到用户操作(步骤101中为“是”),则主控制部分31指示定影单元60对驱动电动机90进行驱动(参见图2、并且在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不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情况下使定影带61旋转(步骤10幻。其后,主控制部分31指示定影单元进行预热操作(步骤103)。由于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在此步骤中与定影带61分离,因此热量几乎不会从定影带61传导至加压辊62。相应地,抑制了热量从热容量低的定影带61的传导,从而缩短了将定影带61加热至定影温度所需的预热时间。同时,如果主控制部分没有识别到用户操作(步骤101中为“否”),则主控制部分31继续监视用户操作(步骤101)。此外,如果通过预热操作使定影带61的温度达到接近于定影温度但低于定影温度的预定温度(步骤104中为“是”),则主控制部分31使得由退避机构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步骤10幻。此外,如果与加压辊62压力接触的定影带61的温度达到定影温度(步骤106中为“是”),则主控制部分31指示图像形成部分10开始色调剂图像形成操作(步骤107)。由于在此步骤中加压辊62被设置为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因此通过弹性部件64和加压辊62两者的弹性力在定影带61与加压辊62之间形成具有预定咬合压力的咬合部分N。此外,如果主控制部分31识别到一系列图像形成处理的完成(步骤108), 则主控制部分返回到步骤101并且监视用户操作。同时,如果将薄纸P等传送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则如图12(示出当发生纸张的不良传送时定影单元60的状态的视图)所示纸张P可能无法与定影带61 分离。换句话说,纸张S卷缠在定影带61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纸张P的不良传送,并且停止对定影单元60等的驱动。此外,加压辊62退避,从而使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保持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与定影带61之间的接触)。此外,通过用户界面(UI)部分35向用户通知发生了纸张P的不良传送的情况。然后,用户去除引起不良传送的纸张P。这里,用户可以通过朝向纸张P的传送方向(如图12中的箭头12A所示)的上游侧牵拉纸张P,从而去除引起不良传送的纸张 P。同时,当朝向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牵拉纸张P时,对定影带61施加外力,并且如图13 (示出当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在牵拉纸张P时的定影单元60的视图)中的箭头13A所示定影带61沿着与定影带在定影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此夕卜,随着定影带61如上所述移动,旋转驱动力从定影带61传递至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 相应地,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也沿着与动力传递部件在定影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参见箭头13B)旋转。这里,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在加压辊62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为此,当动力传递部件62B和 62C如上所述沿相反方向旋转时,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对于加压辊62空转。换句话说,旋转驱动力不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传递至加压辊62。同时,当动力传递部件62B 和62C通过外力沿着在定影时的旋转方向旋转时,由于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因此加压辊 62在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这里,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然而, 定影单元60可形成为不带有单向离合器CL。更具体而言,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可直接安装在加压辊62上。在这种情况下,担心的是定影带61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接触的部分或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外周表面将被刮伤。此外,还担心的是定影带61将发生变形。
详细的说,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辊62与驱动电动机90 (参见图2)连接,因此加压辊62不易于旋转(不易于空转)。为此,如果当省略单向离合器CL并且将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直接安装在加压辊62上时从定影带61向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传递旋转驱动力,则加压辊62不旋转并且在定影带61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之间可能发生打滑。换句话说,如果当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直接安装在加压辊62上时牵拉纸张P 并且使定影带61移动,则加压辊62不易于旋转。由此,定影带61在动力传递部件62B和 62C上滑动。当发生打滑时,担心的是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外周表面或定影带61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接触的部分被刮伤。此外,从纸张P向定影带61的沿定影带61宽度方向的中部施加牵拉力,从而使得定影带61的沿定影带61宽度方向的中部移动。然而, 定影带61的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接触的部分的移动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定影带61易于发生变形。为此,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以便抑制这种问题的发生。当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时,如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对于加压辊62空转。在这种情况下,可抑制在定影带61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之间发生打滑。此外,定影带61也几乎不会变形。同时,当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中进行预热操作时,加压辊62沿着与加压辊在定影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更具体而言,加压辊62沿着图14A(示出当从纸张P 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在预热操作时的定影单元60的视图)中所示的箭头14A的方向旋转。同时,当加压辊62沿着与加压辊在定影时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时,由于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因此旋转驱动力不从加压辊62传递至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应地,定影带61不旋转。为此,当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预热操作时,加压辊62沿着与加压辊在定影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相应地,旋转驱动力从加压辊62传递至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从而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跟随加压辊62。因此,动力传递部件62B 和62C在与加压辊62联动的情况下旋转(参见箭头14B)。此外,随着动力传递部件62B和 62C旋转,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定影带61,从而定影带61也旋转(参见箭头14C)。此外,当预热操作结束并且进行定影操作时,沿反方向对驱动电动机90进行驱动,并且加压辊62沿如图14B中所示的箭头14D的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不是受到来自于加压辊62而是受到来自于定影带61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在跟随定影带61的情况下进行旋转。更具体而言,当加压辊62旋转时,由于设置有用作切断单元或切断机构的单向离合器CL,因此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被切断。为此,旋转驱动力不从加压辊62传递至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同时,旋转驱动力不从加压辊62传递至定影带 61。为此,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不是接收到来自于加压辊62而是接收到来自于定影带 61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在跟随定影带61的情况下进行旋转。以上例举了这样的结构即,当进行定影操作时,将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压缩至与辊主体部分62A的表面位置S相对应的位置。同时,本发明不限于此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5A和15B(示出当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定影单元60的另一实例的视图)所示,可在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从表面位置S突出的情况下进行定影操作。图15B 是图15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同时,如果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从表面位置S突出并且未设置上述单向离合器CL,则如上所述定影带61易于发生变形。更具体而言,参考图15C,如果动力传递部件 62B和62C从表面位置S突出,则当加压辊62受到旋转驱动时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圆周速度SA (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外周表面的移动速度)高于辊主体部分62A的圆周速度SB (辊主体部分62A的外周表面的移动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定影带61的分别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长于定影带61的与辊主体部分62A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此外,如果如上所述两移动距离之间出现差异,则定影带61易于发生变形。更具体而言,在定影带61分别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接触的部分和定影带61与辊主体部分62A相接触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参见附图标记K)处易于发生定影带61的变形(形变)。此外,如果随着定影带61旋转而反复发生变形,则担心的是将在定影带61上形成裂缝等。为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以抑制定影带61的变形。在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参见图15B),如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不是受到来自于加压辊62而是受到来自于定影带61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在跟随定影带61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定影带61的分别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和定影带61的与辊主体部分62A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小于在未设置单向离合器CL的情况(图15C所示的情况)下产生的相应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此外,如果如上所述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变小,则定影带61几乎不会发生变形。同时,当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中进行预热操作时,加压辊62沿着参考图14A 所描述的箭头14A的方向(沿着与加压辊在定影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相应地, 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旋转,并且旋转驱动力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传递至定影带 61。同时,以上例举了设置有单向离合器CL的情况,但也可用电磁离合器代替单向离 ^pTCL ο图16和17是示出在加压辊62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之间设置有电磁离合器DCL的定影单元60的视图。同时,除了电磁离合器DCL之外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 同样地,图16和17示出了当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看去时的定影单元。这里,当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进行定影操作时,如图16A所示断开电磁离合器DCL (切断单元的另一实例)。相应地,解除加压辊62与动力传递部件62B 和62C之间的连接,并且旋转驱动力不从加压辊62传递至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此外,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压辊62沿着箭头16A的方向旋转,并且定影带61在跟随加压辊62 的情况下沿着箭头16B的方向旋转。此外,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在跟随定影带61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参见箭头16C)。这里,即使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中,定影带61的分别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和定影带61的与辊主体部分62A相接触的部分在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也变小。相应地,定影带61 几乎不会发生变形。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纸张P缠绕在定影带61上并且由传感器(未示出) 检测到纸张P的不良传送时,也通过从主控制部分31发送的指令将电磁离合器DCL设置为断开。相应地,解除加压辊62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之间的连接。此外,当如图16B所示朝向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牵拉纸张P时,如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将相对于加压辊62空转。此外,当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中进行预热操作时,电磁离合器DCL闭合,并且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在跟随加压辊62的情况下如图17中的箭头17A所示进行旋转。 此外,随着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旋转,定影带61旋转。同时,当在此结构中进行预热操作时,加压辊62沿着与加压辊在定影时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设置在加压辊上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另一实例的说明>这里,将说明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设置在加压辊62上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 的另一结构。例如,在图5中描述了下述结构由辊主体部分62A支撑动力传递部件62B和 62C并且在其间夹置有单向离合器CL。这里,将说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不由辊主体部分62A支撑的结构。图18A和18B是示出加压辊62的另一实例的视图。同时,图18A是示出加压辊62 的截面结构的视图,并且图18B是示出装配加压辊62的过程的透视图。同时,在图18A和 18B中示出了设置在加压辊的一个端部处的动力传递部件62B,而设置在加压辊的另一端部处的动力传递部件62C也具有与动力传递部件62B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此外,下面将例举使用单向离合器CL的情况,但也可使用上述电磁离合器DCL。如图18A和18B所示,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形成为与辊主体部分62A分离,并且每个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配合在旋转轴94周围并且安装在旋转轴94上,并且将单向离合器CL夹置在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与旋转轴94之间。此外,如图18A所示,每个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在其自身与辊主体部分62A之间设置有间隙g。相应地,当加压辊62被设置为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时,弹性变形的动力传递部件 62B和62C与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压力接触,该加压辊62在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形成咬合部分N。为此,在辊主体部分62A的两个端部处抑制了咬合压力的不够均勻。也就是说,由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形成为与辊主体部分62A分离,因此动力传递部件62B 和62C的弹性变形几乎不会影响辊主体部分62A。此外,由于弹性变形的动力传递部件62B 和62C各自因辊主体部分62A分别与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之间的间隙g而不与弹性变形的辊主体部分62A相接触,因此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弹性变形更不会影响辊主体部分62A。这样,通过图18A和18B所示的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的结构在辊主体部分 62A的两个端部处确保咬合压力的均勻性。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设定了这样的状态在将定影带 61加热至定影温度的操作(预热操作)期间,通过使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从而使得热量几乎不会从定影带61传导至加压辊62。另外,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设置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压力接触的状态下以及在加压辊62的辊主体部分62A与定影带61分离的状态下均将驱动力传递至加压辊 62,并且使定影带61旋转。相应地,可缩短将定影带61加热至定影温度所需的时间(预热时间)。此外,可简化旋转驱动定影带61的结构,从而降低定影单元60的成本并且减小定影单元60的尺寸。同时,以上例举了通过IH加热器63加热定影带61的情况,但在其中构建有加热器的辊状部件可与定影带61接触从而加热定影带61。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已将带状部件(定影带61)用作对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件。然而,定影部件不限于带状部件,并且例如可将辊状部件用作定影部件。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为完全填充定影带61的内部的弹性部件64接收来自于加压辊62的压力。然而, 垫部件可用于接收来自于加压辊62的压力。 图19和20是示出设置有垫部件的定影单元60的视图。同时,图20是示出当从图19的箭头XX的方向看去时定影带61的视图。此外,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与上述功能相同的功能,并且这里将省略其说明。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在定影带61的内部设置有按压垫63,该按压垫63由加压辊62按压并且将定影带61夹在加压辊62与该按压垫自身之间。此外,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按压垫63与加压辊62彼此压力接触的位置处形成咬合部分N。此夕卜,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在与按压垫63相比在定影带61的更内侧设置有支架65,该支架65支撑诸如按压垫63等组件。此外,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如图20所示,在定影带61的两个端部上安装有用于保持定影带61的两个端部的圆形截面形状的端盖部件67。这里,端盖部件67分别形成为盘状。此外,端盖部件67分别包括配合在定影带61内部的固定部分67A。 此外,端盖部件67分别包括凸缘部分67B,凸缘部分67B形成为具有比固定部分67A的外径大的外径,并且当端盖部件67分别安装在定影带61上时从定影带61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ο此外,端盖部件67分别在其沿径向的中央部分处包括轴承部分(未示出)。每个端盖部件67通过轴承部分安装在支架65上。相应地,每个端盖部件67适于绕着支架65 旋转。换句话说,定影带61也适于绕着支架65旋转。同时,如图20所示支架65的两个端部由支撑体69支撑。这里,即使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也设置为与定影带61的外周表面相接触。相应地,即使在预热操作期间,也从加压辊62向定影带61传递驱动力。同时,优选动力传递部件62B和62C与定影带61的由固定部分67A 从内部支撑的部分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影带61几乎不会发生挠曲或变形,因此旋转驱动力也可更加稳定地传递至定影带61。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接触部件,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以及旋转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设置为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在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将旋转驱动力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并且当通过外力使所述定影部件旋转并且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当所述旋转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并且当所述旋转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机构在使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联动的情况下使所述接触部件旋转,其中,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所述定影部件而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并且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空转,从而当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使得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跟随所述接触部件,从而使得所述旋转部件在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接触部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并且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电磁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其中,所述电磁离合器受到控制以解除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连接,从而当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使得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
6.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接触部件,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传递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接收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将所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以及切断单元,当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切断单元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传递部件压靠所述定影部件并且在跟随所述定影部件的情况下通过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切断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传递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当所述接触部件沿第一方向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切断机构将旋转驱动力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至所述传递部件,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切断机构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其中,当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受到旋转驱动时,所述接触部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所述切断单元通过所述切断机构切断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并且通过所述传递部件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时,所述接触部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所述传递部件通过所述切断机构跟随所述接触部件,从而使得所述旋转部件旋转并且通过旋转的传递部件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电磁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传递部件之间, 其中,所述切断单元通过所述电磁离合器切断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接触部件,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以及旋转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设置为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在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将旋转驱动力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并且当通过外力使所述定影部件旋转并且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
12.—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接触部件,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位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之间的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传递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接收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将所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以及切断单元,当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件进行旋转时,所述切断单元切断从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传递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对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接触部件,其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的同时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使记录材料移动,并且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以及旋转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件上,设置为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情况下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在与所述接触部件联动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将旋转驱动力从所述接触部件传递至所述定影部件,并且当通过外力使所述定影部件旋转并且旋转驱动力从所述定影部件传递至所述旋转部件时,所述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接触部件旋转。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455642SQ20111022691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上原康博, 马场基文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