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505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显示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将图像信号显示为图像的图像显示
直O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将图像信号再现显示为图像的显示单元(例如液晶显示单元等)的图像显示装置已经普遍地实用化。并且,具备这种图像显示装置而构成的电子设备,例如数码相机、移动电话机、小型计算机装置等也已经广泛普及。在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对外壳部件等施加有例如按压力等外力的情况下, 有时会成为这样的状态设于装置内部的各种构成部件与显示单元的背面(朝向装置内部的面)接触并按压于显示单元的背面。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存在这样的状况例如显示单元中的背光灯的照明光产生不均勻性、或者在图像显示画面上发生亮度不均、颜色显示不良、对比度不良、图像变形等异常,从而局部无法进行正常的显示。例如,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当对外壳部件施加外力时, 由于内部构成部件按压显示单元的背面而产生的显示不良的一个例子。图7所示的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101构成为,以使显示单元的显示面露出至外部的方式将显示单元配设在薄型箱形状的外壳部件110的一面。当对该图像显示装置101的外壳部件110施加外力时,当显示单元121的背面(内侧面,未图示)被内部构成部件(未图示)按压时,有时会产生如图7所示的以标号[W]表示的那样的显示不良。此外,在对图像显示装置施加落下等冲击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装置内部的构成部件与显示单元背面碰撞而导致显示单元自身损伤的可能性。因此,在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通过对装置内的各种构成部件的配置进行研究而在内部构成部件与显示单元的背面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隙,从而抑制内部构成部件彼此的接触、碰撞等。并且,例如日本特开2005-215079号公报等提出了下述结构的各种提案通过以覆盖显示单元的背面侧的方式配置板状部件等来避免内部构成部件与显示单元的背面直接接触。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15079号公报然而,即便是在由上述日本特开2005-215079号公报等公开的手段中,为了避免当施加冲击等时内部构成部件彼此碰撞,仍然需要在各构成部件之间设置间隙。然而,在这种图像显示装置、具有该图像显示装置而构成的电子设备等中,始终强烈地存在对小型化的要求。因此,在这种电子设备等中,在推进进一步的小型化的情况下, 存在无法避免内部构成部件的过密化、从而逐渐变得难以在内部构成部件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隙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 即便不能在图像显示装置内部的各构成部件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隙、各构成部件彼此干涉, 也不会发生不良情况,并且能够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实现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当对图像显示装置施加外力时由于各构成部件与显示面板背面接触或碰撞而发生的显示不良、及各构成部件的损伤,并且能够有助于装置自身的小型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部件;外壳部件,该外壳部件保持上述液晶显示部件,并且具有使上述液晶显示部件的图像显示面露出到外部的开口 ;以及板状保护部件,该板状保护部件具有覆盖部, 该覆盖部配置于与上述液晶显示部件的图像显示面的背面对置的位置,且位于与该背面之间留有间隙地离开的位置,该覆盖部覆盖上述背面;以及一对连接部,该一对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上述液晶显示部件的周缘部中对置的一对缘部。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即便不能在图像显示装置内部的各构成部件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隙,各构成部件彼此干涉,也不会发生不良情况,并且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特别地,能够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板状保护部件的覆盖部的变形来抑制当对图像显示装置施加外力时因各构成部件与显示面板背面接触或碰撞而发生的显示不良、以及各构成部件的损伤,同时,能够有助于装置自身的小型化。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背面侧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中的一部分构成部件取出进行表示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3]_[3]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构成部件组装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板状保护部件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示出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不良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数码相机;11:前罩;Ila:开口 ;12 后罩;1 开口 ;12aa 周缘部;13 左罩; 14 右罩;16 显示面保护部件;16a 外周缘部;17 操作部件;17a 快门释放按钮;17b 电源接通切断按钮;21 显示单元;21a 柔性印刷基板;21b 缘部;22 板状保护部件;22、 22A 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 弯曲部;22Aa 覆盖部;22b、22Ab 各连接缘部;23 第一固定板;23a 爪部;24 第二固定板;25 螺钉;26 摄影用透镜单元;26a 柔性印刷基板;31 缓冲部件;101 图像显示装置;110 外壳部件;121 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举例示出了具备图像显示装置而构成的数码相机,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固体摄像元件对由例如光学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将由此得到的图像信号转换为表示静态图像或者动态图像的数字图像数据,将如此生成的数字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并且基于记录于记录介质的数字图像数据再现显示静态图像或者动态图像。图1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数码相机)的背面侧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图像显示装置(数码相机)的构成部件中的一部分构成部件取出进行表示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图4是图1的图像显示装置(数码相机)的剖视图。其中,图3是沿着图1的[3]_[3]线的剖视图。并且,图4是沿着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构成部件组装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板状保护部件的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本数码相机时与被摄体对置的面称作相机前表面,将显示单元的显示部露出的面称作相机背面。并且,将配设有操作部件中的快门释放按钮的面称作相机上表面。将与该相机上表面对置的面称作相机底面。进一步,将在该数码相机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配置于两侧的面称作相机左侧面和相机右侧面。该情况下的左右的判别是通过下述方式区分的将朝向该数码相机的相机背面进行观察时(即观察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时)的左右分别作为左侧或右侧。在以下的说明中所采用的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要素成为在图上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存在针对各构成要素使比例尺不同而进行表示的情况。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例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并不仅仅限定于图示的方式。首先,以下采用图1 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数码相机)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即数码相机1的外表面侧由外壳部件 (11、12、13、14)、显示面保护部件16以及多个操作部件17等构成,所述显示面保护部件16 保护后述的液晶显示部件即显示单元21的显示面。外壳部件(11、12、13、14)是在内部收纳有构成本数码相机1的各种构成部件、并覆盖本数码相机1的外表面的构成部件。外壳部件主要由前罩11、后罩12、左罩13、右罩 14构成。其中,前罩11是主要覆盖前表面侧、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及底面的一部分的外壳部件。后罩12是主要覆盖背面侧和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外壳部件。左罩13是主要覆盖左侧面的外壳部件。右罩14是主要覆盖右侧面的外壳部件。本数码相机中的外壳部件(11、12、 13、14)形成扁平的薄型箱形状的框体。在相机前表面的前罩11形成有开口 lla(参照图3),该开口 Ila用于将光束引导至后述的摄影用透镜单元26。另外,在开口 Ila固定配置有透明保护罩lib (参照图3),该透明保护罩lib保护设于内部的摄影用透镜单元26的光学部件等,并且构成为能够透过入射光。在相机背面的后罩12形成有开口 12a (参照图2),该开口 1 使配设于本数码相机1的内部的显示单元21的显示面露出到外部。以从外部覆盖该开口 1 的方式配设有
5显示面保护部件16。在该情况下,显示面保护部件16的外周缘部16a(参照图3、图4)采用例如粘接剂等粘接固定于上述后罩12的开口 12a的周缘部参照图3、图4)。另外, 显示面保护部件16通过由例如丙烯树脂等制成的透明平板部件形成。操作部件17是当进行本数码相机1的各种操作时使用的部件,该操作部件17设置于外表面侧、且由使用者能够直接操作的多个按钮等构成。操作部件17适当配置于外壳部件的上表面和背面的预定部位。其中,例如在外壳部件的相机上表面的靠右的部位配设有快门释放按钮17a和电源接通切断按钮17b等。在数码相机1中,在由外壳部件(11、12、13、14)形成的薄型箱形状的框体的内部收纳有构成本数码相机1的各种构成部件。如图3、图4所示,本数码相机1中的收纳于外壳部件的内部的构成部件例如包括液晶显示部件即显示单元21、摄影用透镜单元26、电源电池27、记录介质28以及各种电气基板(四、30)等。电气基板例如包括主基板四、操作用基板30等。其中,主基板四安装有控制电路等,所述控制电路由进行本数码相机1的控制的控制用IC等构成。主基板四例如与柔性印刷基板参照图幻、柔性印刷基板21a(参照图4)等连接,所述柔性印刷基板26a从摄影用透镜单元26延伸出来,所述柔性印刷基板21a从显示单元21延伸出来。并且,操作用基板30是安装有与上述多个操作部件17对应的各种开关部件等的电气基板。操作用基板30与上述主基板四之间电连接。因此,当上述操作部件17被操作从而对应的各种开关部件发挥作用时,会产生各对应的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被传递到主基板四的控制电路。显示单元21是构成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例如应用液晶显示部件(液晶显示单元)。如图2所示,显示单元21以从内侧覆盖后罩12的开口 12a的方式配设,并由后罩 12保持。在该情况下,显示单元21以其显示面朝向相机背面侧的外部的方式配置。由此, 显示单元21的显示面通过开口 1 露出到外部。另外,在显示单元21的外周缘部与后罩 12的开口 1 的缘部内侧面之间配设有例如由遮光海绵卜7 > — >)等材料形成的缓冲部件31。此处,后罩12的开口 12a、显示单元21、显示面保护部件16、以及缓冲部件31的配置如图2所示。即,相对于后罩12的开口 12a,显示单元21隔着缓冲部件31从内侧、显示面保护部件16从外侧以各自的外周缘部夹持开口 1 的周缘部12aa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如图2 图5所示,在与显示单元21的与显示面对置的一侧的面(位于显示面的相反侧的面,称作显示单元背面)对置的位置,以覆盖显示单元背面的方式配设有板状保护部件即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并且,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经由第一固定板23、第二固定板M通过螺钉固定于后罩12的内侧。此处,使用图5对本数码相机1内的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配置和该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形状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在图5中,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示出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形状,将其形状稍稍夸张地进行图示。并且,在该图中,对于与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相邻的其他构成部件,即摄影用透镜单元26的柔性印刷基板^a、主基板四、显示单元21、第一固定板23、第二固定板对等部件的形状以及配置方式,为了避免附图的繁杂化而简化地示出。如图5所示,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形成为具有弯曲部(圆弧状的梁部)22a和一对连接缘部22b,所述弯曲部2 成为覆盖显示单元背面的覆盖部,所述一对连接缘部22b 成为与显示单元21的外周缘部相接而进行连接的连接部。进而,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由例如不锈钢等薄板部件形成。由此,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弯曲部2 形成为具有作为两端支承梁的弹性即弹力。作为覆盖部的弯曲部2 是以覆盖显示单元背面的方式配置的部位。在该情况下,弯曲部22a以与显示单元背面之间留有空隙且配置于相对于显示单元背面离开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为例如截面弯曲成大致圆弧状的形状。一对连接缘部22b (支承端)是分别连接(例如固定)于显示单元21的外周缘部中对置的一对缘部21b的部位。这一对连接缘部22b形成为与显示单元背面平行的平面。 因此,在相对于显示单元21的显示单元背面将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配置于预定位置的通常状态(无负荷状态)下,显示单元21的一对缘部21b与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一对连接缘部22b相对而接触配置,并且,在弯曲部2 处,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从显示单元背面离开配置。在本数码相机1的内部,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以下述方式配置(参照图5)。首先,如上所述,显示面保护部件16以从后罩12的背面外侧覆盖开口 1 的方式配设。此时,显示面保护部件16的外周缘部16a粘接固定于后罩12的开口 12a的周缘部
12 ο在后罩12的内侧,以覆盖开口 1 的方式将缓冲部件31稍稍压缩并配设显示单元21,并利用预定的构件进行固定,所述缓冲部件31粘贴于周缘部12aa的位于后罩12的内侧的面。以覆盖该显示单元21的显示单元背面的方式配设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此时,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弯曲部22a以覆盖显示单元背面的方式相对于该显示单元背面留有间隙地配置。并且,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一对连接缘部22b分别与显示单元21的一对缘部21b对应地配置。在该状态下,第一固定板23通过六根螺钉25 (Al) 25 (A6)相对于后罩12的预定位置、即由图2的符号[Al] 符号[A6]所示的螺钉孔进行螺钉固定。此时,第一固定板 23的两个爪部23a以限制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一个连接缘部22b的方式固定。并且,两个第二固定板M通过两根螺钉25 (A7)、25(A8)相对于后罩12的预定位置、即由图2的符号[A7]、[A8]所示的螺钉孔进行螺钉固定。此时,两个第二固定板M以限制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另一个连接缘部22b的方式固定。由此,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在各连接缘部22b被固定,以使该显示单元保护部件 22不会在与显示单元21的显示单元背面正交的方向(螺钉固定方向)脱离。另一方面,各连接缘部22b以能够在与显示单元背面平行的方向、即沿着该背面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具有些许自由度地滑动连接。进而,如图5所示,在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另一侧的面(与显示单元21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在接近的位置配设有例如主基板29、与该主基板四连接的摄影用透镜单元沈的柔性印刷基板26a等各种内部构成部件。[0059]以下对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对本数码相机1施加外力,装置内部的构成部件、例如图5所示的柔性印刷基板^a与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弯曲部2 接触,进而该弯曲部 2 被向图5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按压。 此时,施加于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的弯曲部2 的箭头F方向的按压力克服弯曲部2 的弹力而将该弯曲部2 朝向箭头F方向按压,并被向箭头Fl方向分散传递。进而, 最终成为使各连接缘部22b向箭头F2方向移动的力量。此处,如上所述,各连接缘部22b 被设置成不会在与显示单元背面正交的方向移动、但是能够在与显示单元背面平行的方向移动。因此,各连接缘部22b在沿着显示单元背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将上述弯曲部2 受到的箭头F方向的按压力在各连接缘部22b释放。因此,弯曲部2 起到如下的作用当在箭头F方向被按压时,利用与显示单元背面之间的空隙,一边被向与箭头F相同的方向压下,一边将所施加的力量从箭头Fl方向朝向F2方向释放。这样,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构成为,即便不能够充分地确保与显示单元21的显示单元背面之间的间隙,也能够可靠地保护显示单元背面使其不会受到其他构成部件的影响。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根据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在显示单元21的显示单元背面设置具有弯曲部2 和连接缘部22b的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由此,朝向显示单元背面施加的按压力、冲击力等不会直接施加于显示单元背面。进而,由于构成为该按压力、冲击力等经由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释放到显示单元21的周缘部附近,因此能够抑制对显示单元21的不良影响。进一步,由于弯曲部2 在与板面正交的方向具有弹力,因此也能够借助该弹力承受由上述外力引起的按压力、冲击力。另外,虽然示出了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板状保护部件即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 由将覆盖部形成为弯曲形状的弯曲部2 形成的例子,但是,覆盖部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板状保护部件也可以应用如图6所示的形状的板状保护部件(显示单元保护部件 22A)。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A形成为具有截面呈凸形状的覆盖部。 在该情况下,对于施加于显示单元保护部件22A的覆盖部22Aa的按压力、冲击力等,能够通过该覆盖部22Aa挠曲而承受该力量,并且,能够通过各连接缘部22Ab向与图5所示的箭头 F2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而将传递来的力量释放到显示单元21的周缘部附近。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应用。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各种层次的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而提取出各种实用新型。例如,当即便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也能够解决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能够得到实用新型的效果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删除了构成要素的结构作为实用新型提取出来。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具备图像显示装置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数码静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移动电话机、录音设备、电子记事本、电子词典、小型个人计算机、便携式游戏设备、电视机、钟表、使用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设备等各种带有图像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显示装置具备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部件;外壳部件,该外壳部件保持上述液晶显示部件,并且具有使上述液晶显示部件的图像显示面露出到外部的开口 ;以及板状保护部件,该板状保护部件具有覆盖部,该覆盖部配置于与上述液晶显示部件的图像显示面的背面对置的位置,且位于与该背面之间留有间隙地离开的位置,该覆盖部覆盖上述背面;以及一对连接部,该一对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上述液晶显示部件的周缘部中对置的一对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部件相对于上述外壳部件固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为数码相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保护部件形成为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是将板状保护部件的连接部配置为不会在与液晶显示部件背面正交的方向移动、但是能够在与液晶显示部件背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覆盖部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保护部件的截面形成为凸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的两个爪部以限制板状保护部件的一个连接部的方式固定于外壳部件,两个第二固定板以限制板状保护部件的另一个连接部的方式固定于外壳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即便不能在图像显示装置内部的各构成部件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隙、各构成部件彼此干涉,也不会发生不良情况,并且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图像显示装置(1)具备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部件(21);保持液晶显示部件、且具有使液晶显示部件的图像显示面露出到外部的开口(12a)的外壳部件(12);以及板状保护部件(22),其具有在与液晶显示部件的图像显示面的背面对置的位置配置于与该背面之间留有间隙地离开的位置、且覆盖背面的覆盖部(22a);以及分别连接于液晶显示部件的周缘部中对置的一对缘部(21b)的一对连接部(22b)。
文档编号G03B17/02GK201955599SQ20112003415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吉田仁, 松冈启, 松本直树, 铃木久延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