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90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被广泛使用,光纤活动连接器亦被广泛应用于光纤的连接之中。现有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由止动环和软尾管组成,但止动环和软尾管一般或为固定连接,连接光纤操作不方便;止动环和软尾管或为组合连接,牢固度差,外型不美观。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包括止动环和软尾管,所述止动环和软尾管可拆卸配合连接。更具体的说,所述止动环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软尾管一端外壁上设有环形卡凸,所述环形凹槽的形状大小与环形卡凸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止动环和软尾管通过环形凹槽与环形卡凸的匹配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软尾管连接止动环的一端直径大于其另一端直径。优选地,所述软尾管为PVC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止动环基座和软尾管可拆卸连接,生产安装等操作都极为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止动环;2、软尾管;11、环形凹槽;21、环形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包括止动环1和软尾管2,即所述止动环1和软尾管2构成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所述止动环1和软尾管2可拆卸配合连接,具体而言,所述止动环1内壁上设有环
3形凹槽11,所述软尾管2 —端外壁上设有环形卡凸21,所述环形凹槽11的形状大小与环形卡凸21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止动环1和软尾管2通过环形凹槽11与环形卡凸21的匹配实现连接。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止动环1和软尾管2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使用时,软尾管2设有环形卡凸21的一端直接插入止动环1,至环形卡凸21卡入环形凹槽11内即可。所述软尾管2连接止动环1的一端直径大于其另一端直径。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软尾管2为PVC管,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其它材料软尾管的实用,可利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其它材料制作的软尾管2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使用十分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包括止动环(1)和软尾管O),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环(I)和软尾管( 可拆卸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环(1)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11),所述软尾管( 一端外壁上设有环形卡凸(21),所述环形凹槽(11)的形状大小与环形卡凸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止动环(1)和软尾管( 通过环形凹槽(II)与环形卡凸的匹配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尾管( 连接止动环(1)的一端直径大于其另一端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尾管( 为PVC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基座,包括止动环和软尾管,所述止动环和软尾管可拆卸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止动环和软尾管可拆卸连接,生产安装等操作都极为方便。
文档编号G02B6/38GK202305910SQ2011204417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林军亮 申请人:奉化市宇达高科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