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79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光学元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
背景技术
立体显示技术主要的原理系使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影像,而左眼与右眼接收到的影像会经由大脑分析并重叠而使观看者感知到显示画面的层次感及深度,进而产生立体感。因此欲在平面显示器显示立体影像,需于同一画面提供两组互相交错的影像以分别模拟两眼视觉,再透过特定的光学元件来分别使两眼接收两组影像,来达成立体影像的效果。现今已利用两种技术达成裸眼即可观看的立体显示效果,其一是利用视差屏障(Barrier),另一种是柱状凸透镜阵列(Column Lens Array)。另外,更有一种液晶透镜立体显示器被提出,用来取代视差屏障或柱状凸透镜设计的立体显示器以实现平面-立体可切换的功能。液晶透镜立体显示器系利用分布于液晶层内的电场驱动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使液晶分子的长轴随着电场强弱而改变方向,进而提供类似于透镜般的折射率分布。然而,液晶透镜需要复杂的电极设计以及电压驱动方式以使液晶透镜近似实体透镜,因此液晶透镜在其电场分布与设计上仍有待更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其中液晶透镜的电极设计允许仅使用一种驱动电压即可驱动液晶层提供透镜般的光学作用,并且藉由液晶透镜的驱动可使显示装置具有平面显示模式与立体显示模式切换的功能。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透镜,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第三电极层及绝缘层。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第二电极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第二电极层包括浮置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层配置于第二电极层与第二基板之间,且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三电极,且各第二电极遮蔽第三电极中至少一者所在位置,以构成多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沿一方向排列,其中液晶层受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的驱动而呈现折射率沿方向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以定义出透镜单元。绝缘层配置于第二电极层与第三电极层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遮蔽相同数量的第三电极以构成驱动单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同一个透镜单元中的第三电极部分被致能,其他不被致能。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个驱动单元所具有的第三电极的数量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的宽度相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宽度不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位于驱动单元旁且辅助电极适于被输入驱动电压。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电极的间距实质上等于透镜单元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辅助电极所在位置被浮置的第二电极暴露出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电极的电压实质上等于辅助电极的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层被输入接地电压,而第三电极被输入驱动电压。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液晶透镜。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画素单元。液晶透镜配置于显示面板上。其中液晶透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第三电极层及绝缘层。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第二电极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第二电极层包括浮置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层配置于第二电极层与第二基板之间,且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三电极,且各第二电极遮蔽第三电极中至少一者所在位置,以构成多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沿一方向排列,其中液晶层受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的驱动而呈现折射率沿所述方向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以定义出透镜单元。绝缘层配置于第二电极层与第三电极层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镜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画素单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遮蔽相同数量的第三电极以构成驱动单
J Li o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同一个透镜单元中的第三电极部分被致能,其他不被致能。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个驱动单元所具有的第三电极的数量不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的宽度相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宽度不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位于驱动单元旁且辅助电极适于被输入一驱动电压。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电极的间距实质上等于透镜单元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辅助电极所在位置被浮置的第二电极暴露出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电极的电压实质上等于辅助电极的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层被输入接地电压,而第三电极被输入驱动电压。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透镜受驱动而形成透镜单元时提供立体显示功能。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的结构设计中,藉由对第三电极提供一种驱动电压,使液晶层两侧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场梯度呈现特定的分布,此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可依据电场梯度被驱动而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液晶透镜的电极设计及驱动方法,并且可使显示装置藉由液晶透镜的驱动而具有平面显示模式与立体显示模式切换的功能。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图IB是图IA中的液晶透镜的透镜单元L在水平方向AA’的折射率与位置的关系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中10a、10b、10c、IOcU10e、IOf、2 液晶透镜,100 第一基板,1100 显示面板,1102画素单元,200第二基板,300液晶层,410第一电极层,420a、420b、420c、420d、420e、420f 第二电极层,421第二电极,430第三电极层,431第三电极,425、427、435、437辅助电极,450a、450b、450c、450d、450e、450f驱动单元,500绝缘层,AA’水平方向,L透镜单元,Q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a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液晶层300、第一电极层410、第二电极层420a、第三电极层430及绝缘层500。详细地说,液晶层300配置于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第一电极层410配置于第一基板100与液晶层300之间。第二电极层420a配置于第二基板200与液晶层300之间,且第二电极层420a包括浮置的多个第二电极421。第三电极层430配置于第二电极层420a与第二基板200之间,且第三电极层430包括多个第三电极431。绝缘层500配置于第二电极层420a与第三电极层4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200例如是玻璃基板,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200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410、第二电极层420a及第三电极层43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或其他适当的透明导电材料。绝缘层500的材质可以为氮化硅或是氧化硅,但并不以此为限,绝缘层500的材料亦可为其它的透明绝缘材料。具体而言,每个第二电极421遮蔽第三电极431中至少一者所在位置以构成多个驱动单元450a,而驱动单元450a沿着水平方向AA’排列。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每个驱动单元450a中,每个第二电极421遮蔽三个第三电极431。亦即,每个驱动单元450a在本实施例中都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三电极431。另外,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电极421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因此本实施例的每个驱动单元450a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不过,上述电极数量仅是举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电极421可以遮蔽住两个第三电极431或是三个以上的第三电极431,甚至一个第三电极431。液晶层300必须被提供特定分布型态的电场以具有所需的折射率分布来实现实体透镜一般的光学效果。因此,在每个驱动单元450a具有相同结构设计下,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层410可以被输入接地电压,部份的第三电极431被输入驱动电压,而其他的第三电极431则不被输入驱动电压。如此一来,浮置的第二电极421会因为其下方的被输入驱动电压的第三电极431而具有对应的耦合电压。并且,第二电极421具有的耦合电压可与第一电极层410的接地电压形成驱动液晶层300的电场。也就是说,每个驱动单元450a中被驱动的第三电极431的 数量可以不一致,进而使每个第二电极421上的耦合电压不同以提供所需的电场分布。若单一个驱动单元450a中,具有较多的第三电极431被输入驱动电压,则对应的第二电极421可以受到较大的电压耦合效应而与第一电极层410之间形成较强的电场。若每个驱动单元450a中,具有较少的第三电极431被输入驱动电压,则对应的第二电极421可以受到较小的电压耦合效应而与第一电极层410之间形成较弱的电场。因此,只要控制被输入驱动电压的第三电极431的数量,在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沿着水平方向AA’,将可产生所需的电场分布。换言之,本实施例可以仅使用一种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三电极层430中的第三电极431就可以实现所需要的透镜效果,不需使用多种驱动电压输入至不同的电极。所以,液晶透镜IOa的驱动方法简易而有助于降低驱动电路的复杂性。液晶层300受第一电极层410、第二电极层420a以及第三电极层430的驱动,可以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其中液晶层300的折射率例如沿水平方向AA’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或是沿水平方向AA’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小,而在此定义出透镜单元L。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a仅绘示一个透镜单元L来进行说明,不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液晶透镜IOa可以由多个透镜单元L所构成。更详细地说,图IA以标记有斜线的第三电极431表示被输入驱动电压,而未标记斜线的第三电极431则是未被输入驱动电压。假设液晶透镜IOa预定要形成的电场分布是沿水平方向AA’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则以图IA所绘示的五个驱动单元450a而言,液晶透镜IOa的驱动方式如下所述。最外侧的两个驱动单元450a中,所有第三电极431都被输入驱动电压(即被致能或被通电)。中间的驱动单元450a仅有一个第三电极431被输入驱动电压。剩余的两个驱动单元450a中,各自地具有两个第三电极431被输入驱动电压。如此一来,液晶层300的折射率分布即可以定义出单一个透镜单元L。图IB是图IA中的液晶透镜的透镜单元L在水平方向AA’的折射率分布示意图,其中曲线Q代表本发明的液晶透镜IOa的折射率分布。请参照图1B,由于液晶透镜IOa中,五个驱动单元450a中被输入驱动电压的第三电极431数量沿水平方向AA’变化而提供梯度分布的电场给液晶层300。如此一来,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在水平方向AA’上,会随着电场的梯度分布而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以产生不同的折射率。由图IB可知,液晶层300的折射率可以沿水平方向AA’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不过,上述变化趋势仅是举例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一般来说,液晶层300的折射率大小与电场大小的关系可以视液晶层300的液晶材料而决定。因此,电场分布是沿水平方向AA’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时,液晶层300的折射率即可以沿水平方向AA’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或是沿水平方向AA’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小以定义出对应的透镜单元L。此外,由于液晶透镜IOa的透镜单元L中,被驱动的驱动单元450a呈现对称分布,因此图IB的折射率分布图表示透镜单元L在水平方向AA’上呈现实质上对称的折射率分布。如此一来,在本实施例中,藉由电场的梯度分布,使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a的折射率 分布可接近实体透镜的光学效果。进一步而言,若适当地控制施于液晶透镜IOa上的驱动电压,可以调控液晶透镜IOa中的折射率,而使液晶透镜IOa的焦距随之改变,因此,液晶透镜IOa可具有调焦的功能。当然本发明不限制每个驱动单元450a中通电的第三电极431的电极数目需不同,亦即每个第二电极421下方,被提供驱动电压的第三电极431的数目不相同。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421的宽度可以选择性地不同,而任两个驱动单元450a所具有的第三电极431的数量也可以选择性地不同。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的液晶透镜10b,其中第二电极421的宽度相同,但是每个驱动单元450b中所配置的第三电极431数目不同,亦可以达到在液晶透镜IOb中形成电压梯度分布的效果。图2以标记有斜线的第三电极431表示被输入驱动电压,对于液晶透镜IOb的单一个透镜单元L中的四个驱动单元450b而言,液晶透镜IOb的驱动方式如下所述。所有第三电极431都被输入驱动电压,然而,在最外侧的两个驱动单元450b具有三个第三电极431,而中间的两个驱动单元450b仅具有二个第三电极431。如此一来,由于在液晶透镜IOb的透镜单元L中,最外侧的两个驱动单元450b具有较多的第三电极431数目,在液晶透镜IOb的透镜单元L中的电场梯度的分布可以沿水平方向AA’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进而使液晶层300的折射率在水平方向AA’上呈现高低起伏的折射率分布。另外,图2所绘示的第三电极431皆被输入驱动电压,不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个驱动单元450b可以仅有部份的第三电极431地被输入驱动电压,例如对于最外侧的驱动单元450b而言,可选择性地仅有两个第三电极431被输入驱动电压。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液晶透镜10c,在一个透镜单元L中,驱动单元450c所具有第二电极421在宽度的设计上不完全相同,而每个驱动单元450c配置有相同数目的第三电极431。图3以标记有斜线的第三电极431表示被输入驱动电压,对于液晶透镜IOc而言,单一个透镜单元L中的四个驱动单元450c可选择地采用下述方式驱动以提供类似于实体透镜的光学效果。所有第三电极431都被输入驱动电压,然而,在最外侧的两个驱动单元450c中的第二电极421的宽度较宽,而中间的两个驱动单元450c的第二电极421的宽度较窄。如此一来,在液晶透镜IOc的透镜单元L中,最外侧的两个驱动单元450c的第二电极421所受到的耦合效应不同于位于中间的两个驱动单元450c的第二电极421所受到的耦合效应,因此在液晶透镜IOc的透镜单元L中的电场梯度的分布可以沿水平方向AA’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弱,进而使液晶层300的折射率在水平方向AA’上呈现高低起伏的折射率分布。在上述实施例中,仅使用一种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三电极层430中的第三电极431就可以实现所需要的透镜效果,不需使用多种驱动电压输入至不同的电极。所以,液晶透镜IOa-IOc的驱动方法相当简易而有助于降低驱动电路的复杂性。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d与图1A、图2及图3的液晶透镜IOa-C相似,本实施例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三电极层430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435及437,且辅助电极435及437所在位置被浮置的第二电极421暴露出来。以本实施例的设计而言,辅助电极435及437的间距实质上等于透镜单元L的宽度。此外,液晶透镜IOd被驱动时,辅助电极435及437被输入的驱动电压实质上可以等于第三电极431被输入的电驱动压。 图4以标记有斜线的第三电极431与辅助电极435及437表示被输入驱动电压。对于液晶透镜IOd的单一个透镜单元L而言,四个驱动单元450d的第二电极421的宽度不完全相同,而每个驱动单元450d具有的第三电极431数目也不完全相同。此外,六个驱动单元450d位于辅助电极435及437之间并且辅助电极435与437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没有第二电极421遮蔽。位于透镜单元L两端的辅助电极435及437被输入驱动电压,且被浮置的第二电极421暴露出来,因此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在透镜单元L两端可以受较大的电场驱动而呈现较显著的折射率起伏。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d中,驱动单元450d的第二电极421的宽度不尽相同,且驱动单元450d的第三电极431数目也不尽相同,然而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d不限于此,而可以其他形式呈现,例如图5所示的液晶透镜10e。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e与图4的液晶透镜IOd相似,差异在于液晶透镜IOe中,每个驱动单元450e具有相同宽度的第二电极421,且每个驱动单元450e具有相同的第三电极431的数目,而关于液晶透镜IOe的技术与液晶透镜IOd相似,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极435、437与驱动单元421的所有第三电极431被输入相同的驱动电压可以在透镜单元L中形成梯度变化的电场。因此,在所有驱动单元450e具有相同结构设计且采用相同驱动方式驱动时,透镜单元L也可提供如同实体透镜一般的光学效果。也就是说,在有辅助电极435、437的设置下,本发明并不特别的局限透镜单元L的多个驱动单元450e需具有不同结构设计或是采用不同驱动方式来驱动。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液晶透镜的剖面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f 与图1A、图2及图3的液晶透镜IOa-C相似,差异在于第二电极层420f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425及427位于驱动单元450f旁,而辅助电极425及427的间距实质上等于透镜单元L的宽度,此外,辅助电极425及427适于被输入一驱动电压。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将辅助电极425、427设置于第二电极层420f中。此时,辅助电极425、427与第二电极421为同一膜层,且驱动单兀450f都设置于两辅助电极425、427之间。在驱动液晶透镜IOf时,辅助电极425、427可以被输入驱动电压以在透镜单元L形成较大的电场而使透镜单元L的折射率起伏更为显著。以本实施例而言,输入给辅助电极425、427的驱动电压可选择性的相同或是不同于输入给第三电极431的驱动电压以使液晶层300的折射率分布符合实际设计需求。换言之,本实施例可以仅使用两种或是一种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三电极431与辅助电极425、427就可以实现所需要的透镜效果,不需使用两种以上的驱动电压输入至不同的电极。所以,液晶透镜IOf的驱动方法简易而有助于降低驱动电路之复杂性。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面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100及液晶透镜20,其中显示面板1100包括多个画素单元1102,而液晶透镜20配置于显示面板1100上。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0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电浆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或场发射显示面板等。然而,上述仅为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显示面板1100的种类,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此外,液晶透镜20可为上述实施例的液晶透镜IOa-IOf其中之一,因此关于液晶透镜20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0中,液晶透镜20中的每个透镜单元L对应于至少两个画素单元1102。当液晶透镜20被驱动(参照前述液晶透镜IOa-IOf的驱动方式)而定义出透镜单元L时,即可提供立体显示功能。详言之,透镜单元L中所对应的两个画素单元1102分别显示左眼与右眼的影像时,左眼与右眼的影像经过透镜单元L的光学作用将分别地投射于左眼与右眼可见的视点。当液晶透镜20不被驱动时,显示面板110所显示的影像会直接地穿透液晶透镜20。所以,显示装置1000可藉由液晶透镜20的驱动与否以切换地进行平面显示模式与立体显示模式的功能。另外,当透镜单元L中所对应的画素单元1102为两个以上时,透镜单元L的光学作用可以将显示面板110所显示的影像投射于两个以上的视点以实现多视域(multi-views)立体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不特别地侷限每个透镜单元L对应的画素单元1102的数量。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中,液晶透镜配置有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及第三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中的第二电极呈现浮置状态且遮蔽住第三电极层中的第三电极以形成多个驱动单元。此时,第三电极层中的第三电极被提供驱动电压可使第二电极层中的浮置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层产生电场。若第二电极遮蔽了越多被输入驱动电压的第三电极,则液晶层所受到的耦合电场越大。因此,若多个驱动单元中各自具有不同数目的被输入驱动电压的第三电极,或是若多个驱动单元中第二电极的宽度不同,液晶层中可以受到梯度分布的电场作用而呈现折射率的梯度变化。也就是说,藉由控制液晶透镜中的电极的驱动方式,可以调控液晶透镜中的折射率。藉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可提供一种驱动电压于第三电极层,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依据驱动电压而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如此一来,可以简化液晶透镜的电极设计及驱动方法,并且可使显示装置藉由液晶透镜的驱动而具有平面显示模式与立体显示模式切换的功能。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一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 一第二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该第二电极层包括浮置的多个第二电极; 一第三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该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三电极,且各该第二电极遮蔽该些第三电极中至少一者所在位置,以构成多个驱动单元,该些驱动单元沿一方向排列,其中该液晶层受该第一电极层、该第二电极层以及该第三电极层的驱动而呈现折射率沿该方向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以定义出一透镜单元;以及一绝缘层,配置于该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三电极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遮蔽相同数量的该些第三电极以构成该些驱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同一个透镜单元中的该些第三电极部分被致能,其他不被致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驱动单元所具有的该些第三电极的数量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电极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宽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位于该些驱动单元旁且该些辅助电极适于被输入一驱动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些辅助电极的间距实质上等于该透镜单元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该些辅助电极所在位置被浮置的该些第二电极暴露出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三电极的电压等于该些辅助电极的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被输入一接地电压,而该些第三电极被输入一驱动电压。
12.—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画素单元;以及 一液晶透镜,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上,且该液晶透镜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一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 一第二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该第二电极层包括浮置的多个第二电极;一第三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该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三电极,且各该第二电极遮蔽该些第三电极中至少一者所在位置,以构成多个驱动单元,该些驱动单元沿一方向排列,其中该液晶层受该第一电极层、该第二电极层以及该第三电极层的驱动而呈现折射率沿该方向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以定义出一透镜单元;以及 一绝缘层,配置于 该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三电极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镜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画素单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遮蔽相同数量的该些第三电极以构成该些驱动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透镜单元中的该些第三电极部分被致能,其他不被致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驱动单元所具有的该些第三电极的数量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电极的宽度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的宽度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位于该些驱动单元旁且该些辅助电极适于被输入一驱动电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辅助电极的间距等于该透镜单元的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电极层更包括多个辅助电极,该些参考电极所在位置被浮置的该些第二电极暴露出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三电极的电压实质上等于该辅助电极的电压。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被输入一接地电压,而该些第三电极被输入一驱动电压。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透镜受驱动而形成该透镜单元时提供一立体显示功能。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液晶透镜。液晶透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第三电极层及绝缘层。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第二电极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第三电极层配置于第二电极层与第二基板之间。液晶层受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的驱动而呈现折射率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加以定义出透镜单元。绝缘层配置于第二电极层与第三电极层之间。该液晶透镜的电极设计允许仅使用一种驱动电压即可驱动液晶层提供透镜般的光学作用,并且藉由液晶透镜的驱动可使显示装置具有平面显示模式与立体显示模式切换的功能。
文档编号G02F1/29GK102621763SQ2012100334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张哲维, 黄子轩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