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89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紧靠光源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系为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的关键零组件,藉由背光模块供应亮度充分且均勻的光源,使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显示影像。背光模块依光源位置大致可分为侧光式及直下式设计,其中侧光式设计的背光模块是将光源设置于导光板侧边,再利用导光板控制光束行进方向,以提供液晶面板均勻的光源。然而,当组装光源至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时,若光源与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不够紧密地贴近,导致光源与导光板侧边之间产生不预期的间隙,如此,导光板所提供光束的出光效率便会随着两者之间隙的增大而快速下降。此外,由于环境温度变化的因素,环境温度上升时,导光板会膨胀,当温度下降时, 导光板会收缩,经过数次的热胀冷缩后,便会使得导光板产生位置偏移,而改变导光板与光源间的间隙,进而衰减导光板的出光效率。有鉴于此,如何研发出一种背光模块,可有效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固定导光板与光源的相对位置,进而保持导光板原有的出光效率,是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着手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面板足够的照明光线。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藉由强制光源紧靠于导光板侧面的观念,以避免衰减导光板的出光效率。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揭露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含一底板、一框架、一导光板、 一光源以及一弯折弹片。框架位于底板的一侧,并围绕出一容置空间。导光板位于容置空间内,并包含一入光面。光源位于容置空间内、入光面的一侧,并朝入光面发光。弯折弹片的一端连接底板,另一端伸入容置空间内,并弹性地压迫光源紧靠导光板的入光面。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光二极管组件间隔地设于电路板的一面。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中,弯折弹片的另一端直接压迫发光二极管组件。此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中,弯折弹片的另一端压迫电路板相对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一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底板支撑框架,且导光板与光源被固定于框架内。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弯折弹片与底板一体成型。此实施例,底板更包含一缺口及一遮光膜。缺口邻接弯折弹片。遮光膜遮蔽缺口。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弯折弹片为一独立组件,固定地插设于底板上。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弯折弹片包含一第一部份及一第二部份。第一部份位于弹片的一端,自底板朝容置空间及导光板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第二部份位于弹片的另一端,于容置空间内朝底板及导光板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第二部份包含一用以使光源滑入容置空间的倾斜面。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揭露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上述背光模块及一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位于背光模块的一侧。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于任何状况下皆可尽可能地缩小导光板侧面与光源之间的间隙,甚至达成零间隙,实现导光板较理想的出光效率,进而提供液晶面板足够的照明光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背光模块于一实施例的一变化的分解图。
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背光模块100于此实施例的变化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背光模块于此实施例的另一变化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显示装置于此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显示装置
100、101 背光模块
200底板
210弯折弹片
211第一部份
212第二部份
213连接部
214倾斜面
220缺口
230遮光膜
300框架
310容置空间
400导光板
410出光面
420反射面
430入光面
500光源
510.,511 :电路板
520发光二极管组件
521发光面
600 反光片700 液晶面板D1、D2: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图示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由于光源与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不够紧密地贴近时,光源与导光板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将导致导光板所提供光束的出光效率下降。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藉由一底板的一弯折弹片伸入并压迫光源以强制光源紧靠于导光板侧面,进而避免衰减导光板的出光效率。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背光模块于一实施例的一变化的分解图。图 2为本发明背光模块100于此实施例的变化的局部剖视图。此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包含一底板200、一反光片600、一框架300、一导光板 400以及一光源500。框架300,例如胶框,其内围绕出一容置空间310。导光板400与光源 500被固定于框架300的容置空间310内。光源500位于导光板400的侧面,并朝导光板 400发光。框架300位于底板200的一侧,并受底板200的支撑。背光模块100更包含一弯折弹片210,弯折弹片210的一端连接底板200,另一端自容置空间310外伸入容置空间 310内,并弹性地压迫光源500紧靠导光板400的侧面。导光板400,例如可为一厚度均勻的矩形板或一厚度由大至小的楔形板,具有相对的正面及反面,以及环绕其正面与反面的四个侧面,其正面或反面的面积均大于其中任一侧面的面积。导光板400的任一个侧面皆可为一用以导引入光线进入导光板400的入光面 430。导光板400的正面为一出光面410,出光面410用以送出光线。导光板400的反面为一反射面420,反射面420用以反射光线至出光面410。反光片600位于导光板400的反射面420与底板200之间,用以反射光线至出光面410。此实施例中,底板200例如为一金属背板或一塑料背板,位于导光板400远离出光面410的一侧,以支撑或挟持框架300及导光板400。此外,此实施例的一选项中,底板200的面积大于等于框架300的面积,可全面地涵盖框架300及容置空间310 (包含容置空间310内的光源500及导光板400)。另一选项中,底板200的面积小于框架300的面积,可仅涵盖框架300的部份位置 (图中未示),例如罩体或U字型铁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实施例中,弯折弹片210伸入容置空间310介于框架300与光源500的区域,包含一第一部份211、一第二部份212及一连接部213。第一部份211即弯折弹片210的一端, 自底板200朝容置空间310及光源500 (或导光板400)的方向Dl (如图中的右上方)倾斜地延伸。第二部份212即弯折弹片210的另一端,朝底板200及光源500(或导光板400)的方向D2(如图中的右下方)倾斜地延伸。连接部213连接于第一部份211与第二部份212 之间,以加强弯折弹片210的结构力。此外,第二部份212靠近光源500的一面包含一倾斜面214,此倾斜面214方便光源500安装时,滑入容置空间310内。
如此,当组装时,当光源500藉由倾斜面214滑入容置空间310内时,光源500迫使弯折弹片210形变产生一回复力后,回复力便可使弯折弹片210持续弹性地压迫光源500。需说明的是,弯折弹片不限于上述外型,只要将底板的一弹片伸入容置空间,并使其朝光源方向倾斜,以便持续对此光源提供一弹性应力,迫使此光源朝导光板的方向压迫即可。此外,设计人员可依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及位置,提供不同形状或数量的弯折弹片,例如,弯折弹片可以呈一长条状(朝垂直纸面的方向延伸)或多个相分离的弯折弹片(朝垂直纸面的方向间隔排列)。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部份212用以触压光源500的末端可被设计为圆弧状,或者可加设一胶块,以避免压坏或刮伤光源500。继续参阅图1所示,光源500包含一电路板510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520 (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由于本说明书的图式为剖视图,故图式中仅可看到其中一发光二极管组件,但光源500不仅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组件520,而是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520。 这些发光二极管组件520间隔地设于电路板510的一面。此些发光二极管组件520的发光面521共同面对上述的入光面430,并共同朝向此入光面430发光。更进一步,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中,发光二极管组件520为一侧发射型的发光二极管组件520 (side-view type LED)。此些发光二极管线性排列地设置于此电路板510上以构成一灯条(light bar)。电路板510位于容置空间310外,仅这些发光二极管组件520伸入容置空间310内,使得弯折弹片210的第二部份212可直接压迫发光二极管组件520。此实施例的变化中,电路板510不限种类为硬式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金属基板(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 MCPCB)或软式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参阅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背光模块101于此实施例的另一变化的剖视图。此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中,发光二极管组件520为一顶发射型的发光二极管组件 (Top-view type LED)。这些发光二极管线性排列地设置于此电路板511上以构成一灯条 (light bar),且电路板511与发光二极管组件520皆位于容置空间310内,使得弯折弹片 210的第二部份212直接压迫电路板511相对发光二极管组件520的一面。此实施例的变化中,电路板511不限种类为硬式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金属基板(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 MCPCB)或软式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弯折弹片210可设计为与底板200 —体成型。具体来说, 若底板200为金属材质时,可对底板200进行冲压程序,使得一具上述外型的弯折弹片210 便可被快速制成。由于弯折弹片210经冲压程序被形成后,底板200对应弯折弹片210的邻接位置便形成一缺口 220,为避免此缺口 220造成漏光,可藉一遮光膜230遮蔽此缺口 220。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弯折弹片210可设计为与底板 200分别成型。具体来说,当弯折弹片210成型后,将弯折弹片210固定地插设于底板200 上。参阅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显示装置10于此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揭露一种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包含上述的背光模块100 及一液晶面板700。液晶面板700位于背光模块100背对底板200的一侧。如此,由于底板200的一弯折弹片210伸入容置空间310内压迫光源500,以强制光源500紧靠于导光板 400侧面,本发明显示装置便可具有导光板400应有的出光效率。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于任何状况下皆可尽可能地缩小导光板侧面与光源之间的间隙,甚至达成零间隙,实现导光板较理想的出光效率,进而提供液晶面板足够的照明光线。此外,当测试导光板、搬运导光板或导光板受温度影响而膨胀收缩,而可能改变导光板与这些发光二极管的间距时,例如当环境温度上升时,导光板会膨胀,而当温度下降时,导光板则会收缩,经过数次的热胀冷缩后,便会使得导光板产生位置偏移,而改变导光板与光源间的间隙,然而,因为本发明弯折弹片会对光源持续地提供一应力压迫,使得导光板会与光源的发光面保持紧邻关系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板;一框架,位于所述底板一侧,并围绕一容置空间; 一导光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包含一入光面; 一光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入光面一侧,并朝所述入光面发光;以及一弯折弹片,其一端连接所述底板,其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弹性地压迫所述光源紧靠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弹片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更包含 一缺口,邻接所述弯折弹片;以及一遮光膜,遮蔽所述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弹片为一独立组件,固定地插设于所述底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含 一电路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间隔地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其中事实上弯折弹片的所述另一端直接压迫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含 一电路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间隔地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其中所述弯折弹片的所述另一端压迫所述电路板相对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一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弹片包含一第一部份,位于所述弹片之所述端,自所述底板朝所述容置空间及所述光源装置之方向倾斜地延伸;以及一第二部份,位于所述弹片之所述另端,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朝所述底板及所述光源装置之方向倾斜地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份包含一用以使所述光源滑入所述容置空间的倾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支撑所述框架,且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光源被固定于所述框架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一液晶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块的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含一底板、一框架、一导光板、一光源以及一弯折弹片。框架位于底板的一侧,并围绕出一容置空间。导光板位于容置空间内,并包含一入光面。光源位于容置空间内、入光面的一侧,并朝入光面发光。弯折弹片的一端连接底板,另一端伸入容置空间内,并弹性地压迫光源紧靠导光板的入光面。采用本发明可缩小导光板侧面与光源之间的间隙,实现导光板较理想的出光效率,进而提供液晶面板足够的照明光线。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2563469SQ2012100390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吴电礼, 肖兵 申请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