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9634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供设置于显示模块上以形成立体影像显示模块。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包含第一基板、触控复合层及光栅复合层。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触控复合层设置于第一面及第二面的至少其一上并包含复数个触控电极。光栅复合层设置于第二面上并包含复数个光栅控制电极及光栅层,其中该等光栅控制电极改变光栅层的极性以决定显示模式。
【专利说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一种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供配合显示使用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科技日趋发达,显示科技结合触控技术已成为主流趋势。举例而言,触控式显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ATM、导航工具或其他互动式显示装置。一般而言,触控式显示装置具有相迭合但各自独立的触控模块及显示模块,其中触控模块及显示模块分别至少包含2片玻璃基板。
[0003]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的显示技术不但在平面显示领域有优越的表现,业者更尝试开发立体影像领域。公知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除了具有触控模块及显示模块外,更包含切换影像模块;例如光栅模块,其具有切换平面影像及立体影像的功能。请参照图1,图1为公知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11包含触控模块12、光栅模块13及显示模块14。在实际应用中,触控模块12包含2片玻璃基板111及触控单元121 ;光栅模块13包含2片玻璃基板111及光栅单元131 ;且显示模块14包含2片玻璃基板111及显示单元141。换言之,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I至少具有6片玻璃基板111,且每片玻璃基板111具有厚度,使得整体厚度增加且难以降低成本。
[0004]此外,触控模块12、光栅模块13及显示模块14是通过光学胶222进行贴合。然而,在贴合过程中,人为因素或工艺因素容易降低良率。再者,光学胶222亦会影响成本高低。进一步而论,一旦良率降低,势必会使用更多的光学胶,更提高成本。
[0005]综合上述诸多因素,如何设计能降低成本、减少厚度及提高良率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为现今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并减少厚度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
[0007]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共用基板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可减少厚度。
[0008]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胶材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可提高良率。
[0009]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整合结构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可降低成本。
[0010]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显示模块及上述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具有轻薄性。
[0011]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供设置于显示模块上,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包含第一基板、触控复合层及光栅复合层。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触控复合层设置于第一面及第二面的至少其一上并包含复数个触控电极。光栅复合层设置于第二面上并包含复数个光栅控制电极及光栅层,其中该等光栅控制电极改变光栅层的极性以决定显示模式。
[0012]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触控复合层进一步包含:
[0013]一第一保护层,覆盖于设置该第一面的该等触控电极上。
[0014]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等触控电极分别横向及纵向分布于该
第一面上。
[0015]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部分该等触控电极分布于该第一面上,且其余该等触控电极分布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面上。
[0016]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设置于该第一面的该等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设置该第二面的该等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
[0017]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等触控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面上或该第
二面上。
[0018]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触控复合层进一步包含:一第二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二面的该等触控电极上。
[0019]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第二保护层连接该光栅复合层。
[0020]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触控复合层进一步包含:一扇形输出单元,分别连接相对应的该等触控电极。
[0021]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光栅复合层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基板,设置面对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面,其中部分光栅控制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而其余该等光栅控制电极设置于该第二面上。
[0022]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偏光层,设置于该触控复合层之外。
[0023]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进一步包含:一透明光学层,设置于该触控复合层与该偏光层之间或于该偏光层之外。
[0024]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透明光学层可以是透镜层、透胶层或其他透明层。
[0025]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光学胶层,设置于该触控复合层与该透明光学层之间或于该触控复合层与该偏光层之间。
[0026]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包含上述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显示模块,其中显示模块对应于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设置。
[0027]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显不装置,其中该显不模块包含:一背光模块,对应于该第二
基板设置。
[0028]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光学调变层,设置于该背光模块及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之间,并具有复数个光学单元。
[0029]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三基板,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连接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
[0030]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四基板,与该第三基板夹合该光学调变层。
[0031]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偏光层,设置于该第四基板与该背光模块之间;以及一第二偏光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三基板之间。[0032]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使用第一基板为共用基板,减少基板数量,以达到轻薄的功效。需说明的是,第一基板为触控复合层及光栅复合层的共用基板。换言之,触控复合层及光栅复合层共同使用第一基板配置元件,不但减少整体模块厚度,更有效减少胶材的使用率。值得注意的是,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在不影响触控技术及显示技术的状况下,即可改善生产工艺,故能够解决成本及良率问题。
[0033]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
[0035]
图1为公知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剖视
[0036]
剖视图
[0037]
剖视图
[0038]
剖视图
[0039]
剖视图
[0040]
剖视图
[0041]
剖视图
[0042]
剖视图
[0043]
剖视图
[0044]
剖视图
[0045]
剖视图
[0046]
剖视图
[0047]
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0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1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2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3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4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以及[0048]图15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004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50]IAlD: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00:第二基板[0051]2A^2D: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10A~210C:触控电极[0052]3A^3F: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11:绝缘部[0053]10:偏光层212:桥接部[0054]11: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220:第一保护层[0055]12:触控模块222:光学胶[0056]13:光栅模块230:第二保护层[0057]14:显示模块240:扇形输出单元[0058]20、20A、20B:触控复合层300:第三基板[0059]30:光栅复合层310:光栅控制电极[0060]40、40A:透明光学层320:光栅层[0061]50A、50B:光学胶层330:配向层[0062]60:显示模块400:第四基板[0063]100:第一基板610:背光模块[0064]110:第一面620:光学调变层[0065]111:玻璃基板621:光学单元[0066]120:第二面630:第一偏光层[0067]121:触控单兀640:第二偏光层[0068]131:光栅单元241:导体部[0069]141:显示单元242:输出电极[0070]IOlA~IOlD: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0071]201A~201D: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0072]301A~301F: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73]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 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能够减少成本
及厚度。于此实施例中,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可以切换平面影像或立体影像,且供设置于显示模块上。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模块为平面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装置及其他采用背光或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0074]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剖视图。如图2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包含第一基板100、触控复合层20及光栅复合层30。第一基板10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0及第二面120,且触控复合层20设置于第一面110及第二面120的至少其一上并包含复数个触控电极210A/210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0为透明基板,较佳为透明玻璃基板,但不以此为限。
[0075]在此实施例中,触控复合层20选择设置于第一面110上并包含有触控电极210A/210B。该等触控电极210A及该等触控电极210B分别横向及纵向分布于第一面110上,其中横向的触控电极2IOA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纵向的该等触控电极2IOB的延伸方向,使得触控电极210A与触控电极210B交织形成网状触控面,以达到全面触控的功效。此外,触控复合层20更具有复数个绝缘部211及复数个桥接部212。需说明的是,绝缘部211设置于触控电极210A与触控电极210B之间,能够防止触控电极210A与触控电极210B的导通。在实际情况中,该等触控电极210A为不连续电极,而桥接部212能够连接延伸线相交的触控电极210A。此外,触控电极210A/210B可以是透明导电膜,其材质可选自氧化铟锡(ΙΤ0,Indium Tin Oxide),但不以此为限。
[0076]如图2所示,触控复合层20进一步包含扇形输出单元240,且扇形输出单元240设置于第一面110的侧边且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触控电极210A/210B。扇形输出单元240较佳为用以输出触控电极210A/210B侦测的数个触控数据,且扇形输出单元240于第一面110比触控电极210A/210B占据较小的面积,使得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使用扇形输出单元240集中输出该等触控数据。具体而言,每一个扇形输出单元240包含导体部241及输出电极242,其中导体部241能够桥接触控电极210A/210B及输出电极242,且输出电极242用以输出该等触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导体部241为金属导体,输出电极242的材质可以与触控电极210A/210B相同。
[0077]此外,触控复合层20进一步包含第一保护层220,其中第一保护层220覆盖于设置第一面110的该等触控电极210A/210B上。在实际情况中,第一保护层220可避免该等触控电极210A/210B被破坏。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220可以是绝缘氧化层或其他绝缘材料。
[0078]如图2所示,光栅复合层30设置于与第一面110相对的第二面120上并较佳包含第二基板200、复数个光栅控制电极310、光栅层320及至少一配向层330,其中该等光栅控制电极310是用以改变光栅层320的极性或方向性以切换决定显示模式。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模式包含平面显示模式及立体显示模式。换言之,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使用光栅复合层30决定显示模式,以达到可切换平面影像及立体影像的功效。
[0079]如图2所示,第二基板200设置面对第一基板100的第二面120,其中部分光栅控制电极310设置于第二基板200上,而其余光栅控制电极310则设置于第二面120上,于第二基板200上的该等光栅控制电极310其之延伸方向较佳垂直于第二面120上的该等光栅控制电极310的延伸方向。在此实施例中,配向层330较佳为分别设置于该等光栅控制电极310上,可以控制光栅层320排列方向。光栅层320介于第二面12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具体而言,光栅层320设置于相对面的配向层330所夹合的空间中,其材质较佳是液晶材料。在实际情况中,光栅层320依照该等光栅控制电极310的电压改变旋转角度,以达到不同的显示效果。
[0080]由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复合层20与光栅复合层30是以第一基板100为共用基板,故能够减少基板数量以有效减少厚度。此外,因基板数量变少,使得贴合程序减少,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且能够降低不良率。换句话说,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是使用共用基板的结构改善生产工艺及降低成本,且能达到轻薄产品的功效。
[0081]如图2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配合显示模块60使用,且显示模块60对应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设置,其中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IOlA包含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及显示模块60。在此实施例中,显示模块60是通过光学胶层50A连接光栅复合层30。举例而言,光学胶层50A可以是光学胶(OCA)、液态光学胶(LOCA)、口字胶或其他胶膜。显不模块60较佳包含第三基板300、第四基板400、背光模块610、光学调变层620、第一偏光层630及第二偏光层640,其中第三基板300设置于第二基板200上并连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1A。在此实施例中,第三基板300通过光学胶层50A贴合于第二基板200上。此外,第四基板400面对第三基板300,其中第三基板300及第四基板400夹合光学调变层620,且背光模块610对应于第四基板设置。
[0082]第一偏光层630设置于第四基板400及背光模块610之间并改变背光的偏极性。此外,第二偏光层640设置于第二基板200与第三基板300之间并改变显示影像的极性;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偏光层640介于光学胶层50A与第三基板300之间。在实际情况中,第一偏光层630及第二偏光层640的材质可以是聚乙烯醇(PVA)或其他具偏光特性的材料。
[0083]在实际应用中,背光模块610对应于第二基板200设置,并朝第二基板200均匀射出光线,且第一偏光层630改变光线由非偏极光转变为偏极光。此外,光学调变层620具有复数个光学单元621,能够改变光线的色阶并显示影像。举例而言,光学单元621可以是液晶分子。借着由控制光学单元621的排列旋转,即可对光线进行调变,并由第二偏光层640控制光线的输出。
[0084]如图2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进一步包含偏光层10、透明光学层40及光学胶层50B。需说明的是,光学胶层50B设置于触控复合层20与透明光学层40之间,其中光学胶层50B是将透明光学层40贴合于触控复合层20上。此外,光学胶层50B可以是光学胶(OCA)、液态光学胶(LOCA)、口字胶或其他胶膜。在此实施例中,光学胶层50B为液态光学胶,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透明光学层40设置于触控复合层20与偏光层10之间,可以是透镜层、透胶层或其他透明层。在此实施例中,透明光学层40为透镜层,较佳为玻璃透镜或强化玻璃。值得注意的是,偏光层10设置于触控复合层20之外。具体而论,偏光层10贴合于透明光学层40上,能够过滤并抑制反光以提升画质。
[0085]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B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IOlB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3所示,相对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1A,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B的透明光学层40设置于偏光层10之外。换言之,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B是以透明光学层40为供使用者接触的触控介面,其中透明光学层40较佳为玻璃透镜或强化玻璃,使得使用者进行触控时具有较滑顺的触感,以提高操控品质及触感。
[0086]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C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IOlC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4所示,相对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1B,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C的光学胶层50B设置于透明光学层40与偏光层10之间。在实际工艺中,若光学胶层50B直接接触第一保护层220时,容易出现上述黄斑现象。进一步而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C的光学胶50B并未直接接触第一保护层220,故较不易出现黄斑。换言之,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C不但具有较佳的操控品质,并能提供较佳的显示品质。
[0087]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D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IOlD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5所示,相对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1A?1C,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D并非具有光学胶层50B,故较不易出现黄斑。在此实施例中,偏光层10直接形成于触控复合层20上,且透明光学层40A设置于偏光层10之外。在此实施例中,透明光学层40A为一种透明胶膜,具有较薄的厚度,以达到轻薄的功效。举例而言,透明光学层40A可以是塑料透明壳、胶质透明膜或其他薄型光学材料。换言之,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D能够降低成本,并大幅减少产品厚度。
[0088]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A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201A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6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A的触控复合层20A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其中部分该等触控电极210A分布于第一面110上,且其余该等触控电极210B分布于第一基板100的第二面120上。进一步而论,横向及纵向的触控电极210A/210B均分别分布于第一面110及第二面120上,其中横向的触控电极210A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纵向的该等触控电极210B的延伸方向。需说明的是,设置于第一面110的该等触控电极210A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设置第二面120的该等触控电极210B的延伸方向。换言之,相对于图2中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1A,触控复合层20A的触控电极2IOA及触控电极210B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00的第一面110及第二面120,不但具有触控机制,更能避免触控电极210A与触控电极210B接触而短路。
[0089]值得注意的是,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0具有第二保护层230,其中第二保护层230覆盖于第二面120的该等触控电极210B上,以避免该等触控电极210B短路。在此实施例中,第二保护层230连接光栅复合层30,以避免该等光栅控制电极310接触第二面120上的该等触控电极210B,进而避免该等触控电极210B及光栅控制电极310短路。
[0090]此外,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A的光学胶层50B、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相同,于此不另行赘述。
[0091]请参照图7、图8及图9,其中图7、图8及图9分别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B/2C/2D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201B/201C/201D的不同实施例剖视图。需说明的是,图7/图8中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B/2C的触控复合层20A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A的触控复合层20A相同,且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B/2C的光学胶层50B、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B相同,于此不另行赘述其结构及功效。此外,图9中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D具有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A相同的触控复合层20A,且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2D的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A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D相同,在此不另行赘述其结构及功效。换言之,相对于图疒图5的该等实施例,图图9的该等实施例揭示另一种触控结构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
[0092]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A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301A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10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A具有触控复合层20B,其中该等触控电极210C设置于第一面110上或第二面120上。具体而论,该等触控电极210C是以雷射蚀刻的方式布植于第一面110上或第二面120上。在此实施例中,该等触控电极210C是设置于第一面110上。需说明的是,该等触控电极210C是以触控区块(touch area)的结构进行侦测,故触控复合层20B不使用如图2中的绝缘部211及桥接部212,扇形输出单元240连接该等触控电极210C。换言之,相对于触控复合层20及20A,触控复合层20B具有较简单的结构,且只需设置于单面即可达到触控的功效。此外,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A的光学胶层50B、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A相同,于此不另行赘述。[0093]请参照图11,图11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B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301B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11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B具有触控复合层20B,且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B的光学胶层50B、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B相同,于此不另行赘述。
[0094]请参照图12,图12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C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301C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12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C具有触控复合层20B,且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C的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A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ID相同,于此不另行赘述。
[0095]请参照图13,图13为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D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301D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如图13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D的触控复合层20B设置于第二面120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保护层230连接光栅复合层30以避免该等光栅控制电极310接触第二面120上的该等触控电极210C。在实际应用中,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C的结构通过一层一层配置部件,以达到简化工艺的功效。此外,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D的光学胶层50B、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A相同,于此不另行赘述。
[0096]至于图14及图15所示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E/3F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301E/301F的实施例,其中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E及3F同样具有于第二面120上的触控复合层20B。此外,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E的光学胶层50B、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B相同;且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F的偏光层10及透明光学层40A的堆迭结构与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3C相同,故在此不另行赘述。
[0097]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及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使用第一基板为共用基板,减少基板数量,以达到轻薄的功效。需说明的是,第一基板为触控复合层及光栅复合层的共用基板。换言之,触控复合层及光栅复合层共同使用第一基板配置元件,不但减少整体模块厚度,更有效减少胶材的使用率。值得注意的是,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在不影响触控技术及显示技术的状况下,即可改善生产工艺,故能够解决成本及良率问题。
[0098]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公开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包含:一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触控复合层,设置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的至少其一上并包含复数个触控电极;以及一光栅复合层,设置于该第二面上并包含复数个光栅控制电极及一光栅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触控复合层进一步包含:一第一保护层,覆盖于设置该第一面的该等触控电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等触控电极分别横向及纵向分布于该第一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部分该等触控电极分布于该第一面上,且其余该等触控电极分布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设置于该第一面的该等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设置该第二面的该等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等触控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面上或该第二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触控复合层进一步包含:一第二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二面的该等触控电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 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第二保护层连接该光栅复合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触控复合层进一步包含:一扇形输出单元,分别连接相对应的该等触控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光栅复合层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基板,设置面对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面,其中部分光栅控制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而其余该等光栅控制电极设置于该第二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偏光层,设置于该触控复合层之外。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进一步包含:一透明光学层,设置于该触控复合层与该偏光层之间或于该偏光层之外。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其中该透明光学层可以是透镜层、透胶层或其他透明层。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光学胶层,设置于该触控复合层与该透明光学层之间或于该触控复合层与该偏光层之间。
15.一种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包含:一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以及一显示模块,对应于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包含:一背光模块,对应于该第二基板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光学调变层,设置于该背光模块及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之间,并具有复数个光学单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三基板,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连接该触控式立体影像控制模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四基板,与该第三基板夹合该光学调变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式立体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偏光层,设置于该第四基板与该背光模块之间;以及一第二偏光层,设置 于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三基板之间。
【文档编号】G02B27/22GK103529975SQ20121023418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吴许合, 游家华, 王义方, 康沐楷, 曾恒正 申请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