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89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涉及复印机、打印机等中使用的进行电晕放电的充电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等中,存在通过电晕放电给予电荷,以使感光体均匀带电或将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薄片(sheet)上的充电器。但是担心进行电晕放电的充电器由 于电晕放电时所产生的臭氧等而引起感光体的劣化或动作不良。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包括放电部件,与图像载体相对;壳,支撑所述放电部件,所述壳在第一面具备通风孔;清洁器,与所述放电部件接触;以及清洁器支撑部件,具备导通所述通风孔和换气单元的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清洁器,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壳滑动。


图I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的充电器(charger)的MFP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清洁棒的百叶部(louver)的概略说明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C (青色)的感光鼓和安装了充电器的换气单元的概略说明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换气单元的C (青色)的充电器的壳内的空气流动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MFP (Multi 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打印机)10在作为主体的框体I内具备打印机部11、排出部12以及供给部14,该打印机部11用于形成图像,排出部12用于收容从打印机部11排出的薄片P,供给部14用于提供薄片P。并且,MFP 10在框体I的上部具备用于读取图像的扫描部13。打印机部11具备沿中间转印带15的下侧并列配置的Y (黄色)、M (品红色)、C (青色)、K (黑色)这四组图像形成站(station) 16Y、16M、16C及16Κ。各图像形成站16Y、16M、16C及16K分别具备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7Y、17M、17C及17K。各图像形成站16¥、16厘、16(及161(在沿箭头111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7¥、17厘、17(及17K的周围具备充电器18Y、18M、18C及18K、作为显影部的显影装置20Y、20M、20C及20K、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1Y、21M、21C及21K。打印机部11具备作为潜像形成部的曝光装置22。曝光装置22对应各感光鼓17Y、17M、17C及17K形成与各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打印机部11具备支撑中间转印带15的支撑辊27及从动辊28,打印机部11使中间转印带15沿箭头η方向前进。打印机部11在隔着中间转印带15与感光鼓17Y、17M、17C及17K相对的位置上具备一次转印辊23Y、23M、23C及23K。各一次转印辊23Y、23M、23C及23K将形成在感光鼓17Y、17M、17C及17K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依次重叠在中间转印带15上。各感光体清洁器21Y、21M、21C及21K除去一次转印后残留在各感光鼓17Y、17M、17C及17K上的色调剂并回收。打印机部11在隔着中间转印带15与支撑辊27相对的位置上具备二次转印辊30。 二次转印棍30从动于中间转印带15沿箭头q方向旋转。供给部14配合中间转印带15的色调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辊30的位置的定时(timing),将薄片P提供到二次转印棍30的位置。二次转印时,打印机部11在中间转印带15和二次转印辊30之间的夹持部(nip)形成转印偏压,并将中间转印带15上的色调剂图像总体二次转印到薄片P上。打印机部11具备进行图像形成站16Y、16M、16C及16K的换气的换气单元50。打印机部11在二次转印棍30的下游具备定影器(fuser) 31、排出棍对32。MFPlO通过打印处理,将由打印机部11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上,定影后,排出至排出部12。图像形成装置并不仅限于串联方式,其对图像形成站的数量没有限定。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通过感光体直接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在薄片上。对充电器18Y、18M、18C及18K进行详细说明。各充电器18Y、18M、18C及18K由于是相同的构造,因此使用共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充电器18Y、18M、18C及18K在两侧支撑电极端子33的壳34内具备由作为放电材料的金属制成的针电极36。壳(case) 34在与感光鼓17Y、17M、17C及17K相对的开口部具备格栅(grid) 37。壳34的在与格栅37相对的作为第一面的底面34a具备沿壳3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作为通风孔的导孔38。壳34在底面34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具备多个导爪40和钩部(hook)41。通风孔也可以设置在壳34的侧面。充电器18Y、18M、18C及18K具备沿壳34的底面34a滑动的清洁器支撑部件、即平板状的清洁棒42。清洁棒42的后侧端部43a支撑用于清洁针电极36的清洁器43。底面34a的导爪40引导清洁棒42的长度方向的侧端。导孔38引导清洁器43。清洁棒42是平板形状,且在壳34的与导孔38的两侧相对的区域具备空气的导入口(取入札口)44a和导出口(引出口)44b。清洁棒42具备用于手动(manual)操作的操作部42b。如图4所示,清洁棒42在导入口 44a具备向箭头r方向倾斜的百叶部(louver)46a,在导出口 44b具备向箭头s方向倾斜的百叶部46b。壳34具备从清洁棒42的外侧覆盖底面34a的盖47。盖47通过将嵌入部47a安装于壳34的钩部47a,从而固定在壳34的底面34a上。盖47在与导入口 44a和导出口 44b相对的区域具备前开口 48a和后开口 48b。在清洁棒42处于初期位置的情况下(清洁器43处于壳34的后侧、框体I的前盖关闭),壳34的导孔38、清洁棒42的导入口 44a及盖47的前开口 48a导通,壳34的导孔38、清洁棒42的导出口 44b及盖47的后开口 48b导通。如图5所示,换气单元50对例如由四组充电器18Y、18M、18C及18K产生的臭氧进行共同换气。换气单元50例如具备从框体I的前侧导入空气的导入管51、鼓风导管52以及从框体I的后侧导出鼓风导管52内的空气的导出管53。导出管53具备吸引风扇54、臭氧过滤器56。鼓风导管52在前侧具备与充电器18Y、18M、18C及18K的盖47的前开口 48a导通的第一开口 52a。鼓风导管52在后侧具备与充电器18Y、18M、18C及18K的盖47的后开口48b导通的第二开口 52b。在MFP 10进行打印处理时,充电器18Y、18M、18C及18K的清洁棒42被导孔38和 导爪40所引导,处于壳34内的初始位置。在清洁棒42处于初始位置时,在MFP 10的前侧,清洁棒42的导入口 44a、盖47的前开口 48a、以及鼓风导管52的第一开口 52a导通。在清洁棒42处于初始位置时,在MFP 10的后侧,清洁棒42的导出口 44b、盖47的后开口 48b、以及鼓风导管52的第二开口 52b导通。例如,在进行打印处理期间,换气单元50驱动吸引风扇54。通过吸引风扇54的驱动,换气单元50将MFP 10外部的空气导入导入管51内。如图6所示,换气单元50使沿箭头u方向导入的空气在鼓风导管52的前侧流动。鼓风导管52经由与第一开口 52a导通的前开口 48a及导入口 44a,从导孔38的前侧向壳34输送空气。在导入口 44a,空气通过百叶部46a向箭头r方向倾斜地流入壳34内。流入壳34内的空气产生箭头V方向的气流。在壳34内,沿箭头V方向流动的空气从导孔38的前侧经由导出口 44b,从与后开口 48b导通的第二开口 52b向鼓风导管52的后侧排出。壳34内的空气在导出口 44b通过百叶部46b向箭头s方向倾斜地向鼓风导管52排出。通过壳34排出到鼓风导管52的空气被换气单元50从导出管53向箭头w方向吸弓丨,以排出至MFP 10的外部。基于打印处理而产生的从针电极36向感光鼓17Y、17M、17C及17K的电晕放电,在壳34内产生臭氧。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与通过换气单元50产生的壳34内的箭头V方向、箭头s方向的气流一起从壳34向鼓风导管52的后侧流出。排出至鼓风导管52的臭氧被吸引风扇54吸引而导出至导出管53。换气单元50通过臭氧过滤器56除去空气中含有的臭氧,并从导出管53将不含有臭氧的空气排出至MFP10的外部。换气单元50将通过针电极36的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通过清洁棒42的空气的导入口 44a和导出口 44b从壳34内导出至导出管53。从壳34内除去通过针电极36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的臭氧。可以防止感光鼓17Y、17M、17C及17K暴露在带电时产生的高浓度的臭氧中。在MFP 10进行打印处理期间,在针电极36上附着有污垢。针电极36的污垢导致产生感光鼓17Y、17M、17C及17K的带电不均匀,从而引起画质劣化。针电极36的污垢例如配合预先设定的规定的定时或需要,进行手动清洁。针电极36的清洁器打开MFP 10的前盖,操作向清洁棒42的前侧突出的操作部42b,使清洁棒42向前侧的箭头X方向、以及后方向的y方向作往复移动。通过导孔38引导清洁器43,从而提高清洁器43相对于针电极36的位置精度。在向X方向及y方向往复移动清洁棒42期间,清洁器43与针电极36的前端可靠地滑动接触,以清洁针电极36的附着物。清洁结束后,沿y方向滑动清洁棒42,使清洁棒42返回初始位置。也可反复移动多次清洁棒42,以清洁针电极36。如果清洁棒42返回初始位置,则关闭MFP 10的前盖。在清洁棒42未返回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前盖与清洁棒42的端部干扰,无法关闭。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清洁棒42形成空气的导入口 44a和导出口 44b。在换气单元 50的鼓风导管52中流动的空气从导入口 44a送入壳34内,壳34内的空气从导出口 44b排出至鼓风导管52的后侧。在壳34内产生从导入口 44a朝向导出口 44b的气流。壳34内的臭氧排出至导出管53,防止感光鼓17Y、17M、17C及17K暴露在高浓度的臭氧中。已经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示,没有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超出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更改。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和宗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电部件,与图像载体相对; 壳,支撑所述放电部件,所述壳在第一面具备通风孔; 清洁器,与所述放电部件接触;以及 清洁器支撑部件,具备导通所述通风孔和换气单元的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清洁器,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壳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在所述第一面具备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的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在所述导入口和所述导出口具备百叶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部件具备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针状的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形成空气从所述导入口流向所述导出口的流道。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载体; 换气单元,导入用于收容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的空气,并将所述空气排出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放电部件,与图像载体相对; 壳,支撑所述放电部件,所述壳在第一面具备通风孔; 清洁器,与所述放电部件接触; 清洁器支撑部件,具备导通所述通风孔和所述换气单元的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清洁器,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壳滑动;潜像形成部,在通过所述放电部件带电后的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部,向所述静电潜像赋予色调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在所述第一面具备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的引导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在所述导入口和所述导出口具备百叶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部件具备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针状的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形成空气从所述导入口流向所述导出口的流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充电器包括放电部件,与图像载体相对;壳,支撑所述放电部件,所述壳在第一面具备通风孔;清洁器,与所述放电部件接触;以及清洁器支撑部件,具备导通所述通风孔和换气单元的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清洁器,所述清洁器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壳滑动。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2968013SQ2012103020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田中芳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