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镜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外微型照相组件中普遍采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透镜载体、设置在透镜载体上方的上弹片、以及设置在透镜载体下方的下弹片;上弹片包括外定位圈、内定位圈 以及用于连接外定位圈和内定位圈的丝簧。一般而言,上弹片的内定位圈通过固化胶粘结固定在透镜载体顶壁上,外定位圈通过固化胶粘结固定在上盖底壁上,或者在上弹片和上盖之间加设一垫片,并把外定位圈通过固化胶粘结固定在垫片底壁上,这种结构在加工制造上较为费时,且容易发生出胶量过多过少等问题,对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上弹片在使用时,需要沿上下方向也即沿透镜伸缩方向往复发生形变,但由于上弹片是通过加工薄板制成,强度很低,在上下移动时,同时会产生旋移,引起透镜载体发生旋转偏移,极易造成透镜载体形成同心度和光轴度偏差,使得成像质量降低。这也是影响成品合格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合理、弹性效果好、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品率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上弹片组件。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包括上弹片和垫片;所述上弹片包括外定位圈、内定位圈、以及用于连接外定位圈和内定位圈的弹性丝簧;所述垫片包括基本形状为口字形的压接框;所述压接框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定在上弹片外定位圈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定位圈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直线边,各直线边的中部设有一个向着接近内定位圈方向突出的增强凸台;所述内定位圈的基本形状为环状,并设有四个向着接近外定位圈方向突出的定位凸台;所述上弹片包括四个弹性丝簧,各弹性丝簧包括与内定位圈同心设置的弧线簧体部、与外定位圈上相应一个直线边平行的直线簧体部、以及连接所述弧线簧体部和直线簧体部的S形簧体部;所述各弧线簧体部与外定位圈上相应一个增强凸台相连,所述各直线簧体部与内定位圈上相应一个定位凸台相连。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定位圈相邻两个直线边的内夹角处,设有一三角形的过渡区,各过渡区的内侧边缘是直线;所述各S形簧体部位于相应一个过渡区与内定位圈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S形簧体部形成两个U形缺口,各U形缺口的延伸方向和与该S形簧体部相邻的一个过渡区的内侧边缘平行。上述方案中,与同一个弹性丝簧相连的增强凸台和定位凸台之间的夹角是90度。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定位圈在正对各定位凸台的内侧边缘处,设有一个定位缺口。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定位圈的各直线边的内侧边缘处,设有一个正对着与该直线边相邻的弧线簧体部突出的三角形加强凸台。上述方案中,所述垫片压接框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直线状定位板,各直线状定位板上设有一个三角形加强台,该加强台位于所述外定位圈上相应一个三角形加强凸台的正上方。上述方案中,所述垫片压接框中相邻的两个直线状定位板的内夹角处,设有一个三角形过渡板,该三角形过渡板位于所述外定位圈相应一个过渡区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上弹片与垫片的装配方式,从而使其具有装配速度快,强度较高,弹性效果好的优点,不仅有效简化了制造工艺,还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品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I所示上弹片组件的一种爆炸图。附图所示标记为上弹片1,垫片2,外定位圈3,直线边31,增强凸台32,过渡区33,内侧边缘331,加强凸台34,内定位圈4,定位凸台41,定位缺口 42,弹性丝簧5,弧线簧体部51,直线簧体部52,S形簧体部53,U形缺口 531,压接框6,定位板61,加强台62,过渡板6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图I和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I所示上弹片组件的一种爆炸图。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见图I和图2所示,包括上弹片I和垫片2 ;所述上弹片I包括外定位圈3、内定位圈4、以及用于连接外定位圈3和内定位圈4的弹性丝簧5 ;所述垫片2包括基本形状为口字形的压接框6 ;所述压接框6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定在上弹片I外定位圈3上。所述外定位圈3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直线边31,各直线边31的中部设有一个向着接近内定位圈4方向突出的增强凸台32 ;所述内定位圈4的基本形状为环状,并设有四个向着接近外定位圈3方向突出的定位凸台41 ;所述上弹片I包括四个弹性丝簧5,各弹性丝簧5包括与内定位圈4同心设置的弧线簧体部51、与外定位圈3上相应一个直线边31平行的直线簧体部52、以及连接所述弧线簧体部51和直线簧体部52的S形簧体部53 ;所述各弧线簧体部51与外定位圈3上相应一个增强凸台32相连,所述各直线簧体部52与内定位圈4上相应一个定位凸台41相连。所述外定位圈3相邻两个直线边31的内夹角处,设有一三角形的过渡区33,各过渡区33的内侧边缘331是直线;所述各S形簧体部53位于相应一个过渡区33与内定位圈4之间。所述S形簧体部53形成两个U形缺口 531,各U形缺口 531的延伸方向和与该S形簧体部53相邻的一个过渡区33的内侧边缘331平行。与同一个弹性丝簧5相连的增强凸台32和定位凸台41之间的夹角是90度。所述内定位圈4在正对各定位凸台41的内侧边缘处,设有一个定位缺口 42。[0026]所述外定位圈3的各直线边31的内侧边缘处,设有一个正对着与该直线边31相邻的弧线簧体部51突出的三角形加强凸台34。所述垫片2压接框6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直线状定位板61,各直线状定位板61上设有一个三角形加强台62,该加强台62位于所述外定位圈3上相应一个三角形加强凸台34的正上方。所述垫片2压接框6中相邻的两个直线状定位板61的内夹角处,设有一个三角形过渡板63,该三角形过渡板63位于所述外定位圈3相应一个过渡区33的正上方。本实施例通过改进上弹片与垫片的装配方式,从而使其具有装配速度快,强度较高,弹性效果好的优点,不仅有效简化了制造工艺,还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品率。本实施例中的上弹片在使用时,其结构较为合理,能够在上下移动时,保证透镜载体的同心度和光轴度,使得成像质量较高,有效保证成品质量。·[003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包括上弹片(I)和垫片(2);所述上弹片(I)包括外定位圈(3)、内定位圈(4)、以及用于连接外定位圈(3)和内定位圈⑷的弹性丝簧(5);所述垫片(2)包括基本形状为口字形的压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框(6)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定在上弹片(I)外定位圈(3)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圈(3)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直线边(31),各直线边(31)的中部设有一个向着接近内定位圈(4)方向突出的增强凸台(32);所述内定位圈(4)的基本形状为环状,并设有四个向着接近外定位圈(3)方向突出的定位凸台(41); 所述上弹片(I)包括四个弹性丝簧(5),各弹性丝簧(5)包括与内定位圈(4)同心设置的弧线簧体部(51)、与外定位圈(3)上相应一个直线边(31)平行的直线簧体部(52)、以及连接所述弧线簧体部(51)和直线簧体部(52)的S形簧体部(53); 所述各弧线簧体部(51)与外定位圈(3)上相应一个增强凸台(32)相连,所述各直线簧体部(52)与内定位圈(4)上相应一个定位凸台(4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圈(3)相邻两个直线边(31)的内夹角处,设有一三角形的过渡区(33),各过渡区(33)的内侧边缘(331)是直线;所述各S形簧体部(53)位于相应一个过渡区(33)与内定位圈(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簧体部(53)形成两个U形缺口(531),各U形缺口(531)的延伸方向和与该S形簧体部(53)相邻的一个过渡区(33)的内侧边缘(331)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与同一个弹性丝簧(5)相连的增强凸台(32)和定位凸台(41)之间的夹角是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定位圈(4)在正对各定位凸台(41)的内侧边缘处,设有一个定位缺口(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圈(3)的各直线边(31)的内侧边缘处,设有一个正对着与该直线边(31)相邻的弧线簧体部(51)突出的三角形加强凸台(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2)压接框(6)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直线状定位板(61),各直线状定位板(61)上设有一个三角形加强台(62),该加强台¢2)位于所述外定位圈(3)上相应一个三角形加强凸台(34)的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2)压接框¢)中相邻的两个直线状定位板¢1)的内夹角处,设有一个三角形过渡板(63),该三角形过渡板¢3)位于所述外定位圈(3)相应一个过渡区(33)的正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弹片组件,包括上弹片和垫片;所述上弹片包括外定位圈、内定位圈、以及用于连接外定位圈和内定位圈的弹性丝簧;所述垫片包括基本形状为口字形的压接框;所述压接框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定在上弹片外定位圈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上弹片与垫片的装配方式,从而使其具有装配速度快,强度较高,弹性效果好的优点,不仅有效简化了制造工艺,还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品率。
文档编号G02B7/02GK202710824SQ20122023471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金绍平, 方绍彬, 夏太红, 黄晓敏, 金士雷, 颜石磊 申请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