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9794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光源、导光板、光转换元件和显示面板。光从光源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光转换元件位于光源与导光板之间。显示面板位于导光板上。导光板包括:中心区域,与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的可用显示区域对应,外部区域,围绕该中心区域,以及全反射面,从光源的光轴倾斜并且设置在外部区域中。
【专利说明】显示器【技术领域】
[0001]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发光二极管(LEDs)是利用化合物半导体的特性将电能转换成紫外线、可见光、或红外线的半导体器件,广泛用于家用电器、远程控制以及大尺寸的电子显示器。
[0003]尤其是,高亮度LED光源用在照明装置中,其具有高能量效率和长服务寿命以降低更换成本。此外,这样的高亮度LED光源抗振动或晃动,并且不需要诸如水银等有毒物质,因此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节省成本方面取代了典型的白炽灯或荧光灯。
[0004]此外,LED适合作为中到大型液晶显示器(IXD)电视和监视器的光源。尤其是,由于LED在色彩纯度、能量消耗和小型化方面优于在LCD中广泛应用的冷阴极荧光灯(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s),因此LED被包含在各种产品中,并且对LED正在进行十分活跃的研究。
[0005]此外,还正在引入采用蓝光LED和作为发出红光和绿光的磷光体的量子点(QDs )以发出白光的各种技术。采用这样的量子点发出的白光具有高亮度和优异的彩色再现性。
[0006]但是,需要对降低在背光单元中使用的LED的光损失和色泽不均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0007][技术问题]
[0008]实施例提供了具有提闻的売度的显不器。
[0009][技术手段]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不器包括:光源;导光板,光从所述光源入射到该导光板;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以及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中心区域,与用于显示图像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可用显示区域对应;外部区域,围绕所述中心区域;以及全反射面,从所述光源的光轴倾斜并且设置在所述外部区域中。
[001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不器包括:导光板;第一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处;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之间;以及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全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穿过所述光转换元件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轴成从约40°至约80°范围的角度的光。
[00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不器包括:导光板;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面处;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以及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二侧面;以及全反射面,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且从所述第一侧面倾斜。
[0013]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阐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从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将明显得出其它特征。[0014][有益效果]
[0015]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器包括在外部区域中具有全反射面的导光板。全反射面能够全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特别地,全反射面能够全反射从光源发出的光,并且将与光源的光轴成大角度发出的光全反射至外部区域,进入导光板。
[0016]因此,全反射面能够避免光通过导光板的外部区域被发射至外部。特别地,全反射面能够全反射与光源的光轴成从50°至80°范围的角度的光,并且提高导光板的光学效率。
[0017]因此,根据实施例的显示器的亮度能够得以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
[0019]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0020]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透视图。
[0021]图4示出从根据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路径的俯视图。
[0022]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转换元件的剖视图。
[0023]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
[0024]图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
[0025]图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
[0026]图9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
[0027]图10示出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路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衬底、框架、片、层或图案被称为在另一衬底、框架、片、层或图案的“上面”或“下面”时,术语“上面”和“下面”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含义。进一步地,将基于附图做出每个构件有关“上面”或“下面”的参考。此外,为了本公开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元件的尺寸和元件之间的相对尺寸可以被夸大。
[0029]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透视图。图4示出从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路径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光转换元件的剖视图。
[0030]参考图1至图5,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模框(mold frame)10、背光组件20和液晶面板30。
[0031]模框10容纳背光组件20和液晶面板30。模框10具有正方形框架形状,可以由塑料或增强塑料形成。
[0032]可以在模框10下面设置底架(chassis)以围绕模框10并且支撑背光组件20。该底架可以设置在模框10的侧面上。
[0033]背光组件20设置在模框10之内,并且产生光以将光发射至液晶面板30。背光组件20包括反射片100、导光板200、多个发光二极管300、光转换元件400、多个光学片50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 600。[0034]反射片100向上反射从发光二极管300产生的光。
[0035]导光板200设置在反射片100上,接收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射的光并且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向上发射光。
[0036]导光板200包括面对发光二极管300的光入射面202。S卩,导光板200具有面对发光二极管300的侧面,起到光入射面202的作用。
[0037]导光板200包括第一侧面203和第二侧面204,沿与光入射面202相交的方向延伸。这样当从俯视图观看时,导光板200可以整体具有正方形板的形状。光入射面202是导光板200的侧面中的一个,其为第三侧面。
[0038]参考图1、图3和图4,导光板200包括中心区域CR和外部区域OR。S卩,中心区域CR和外部区域OR被限定在导光板200中。
[0039]中心区域CR设置在导光板200的中心部分。中心区域CR对应于液晶面板30的可用显示区域ADR。可用显示区域ADR是在液晶面板30上主要显示图像的区域。当从俯视图观看时,中心区域CR可以具有矩形形状。
[0040]外部区域OR设置在中心区域CR的外围。外部区域OR可以与导光板200的边界对应。当从俯视图看时。外部区域OR具有封闭的环形形状。
[0041 ] 外部区域OR包括第一外部区域ORl、第二外部区域0R2、第三外部区域0R3和第四外部区域0R4。
[0042]第一外部区域ORl与光入射面202对应。即,第一外部区域ORl可以沿光入射面202的延伸方向延伸。即,第一外部区域ORl邻近发光二极管300。即,第一外部区域ORl沿光转换元件40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外部区域ORl设置在光转换元件400与中心区域CR之间。
[0043]第二外部区域0R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外部区域ORl的延伸方向交叉。S卩,第二外部区域0R2的延伸方向与光转换元件400的延伸方向交叉。第一外部区域ORl的端部可与第二外部区域0R2的端部连接。
[0044]第三外部区域0R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外部区域ORl的延伸方向交叉。S卩,第三外部区域0R3的延伸方向与光转换元件400的延伸方向交叉。第一外部区域ORl的另一个端部可以与第三外部区域0R3的端部连接。
[0045]第三外部区域0R3平行于第二外部区域0R2。第三外部区域0R3可以面对第二外部区域0R2,中心区域CR位于其间。
[0046]第四外部区域0R4沿第一外部区域ORl的延伸方向延伸。即,第四外部区域0R4可以面对第一外部区域ORl,中心区域CR位于其间。
[0047]导光板200包括全反射面210。全反射面210设置在导光板200的外部区域OR中。特别地,全反射面210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外部区域0R2和第三外部区域0R3中。
[0048]更特别地,全反射面210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外部区域ORl与第二外部区域0R2的交叉部分中和第一外部区域ORl与第三外部区域0R3的交叉部分中。即,全反射面210分别设置在导光板200的拐角处。因此,导光板200可以是具有拐角的正方形板形状。
[0049]全反射面210可以互相对称。全反射面210从发光二极管300的光轴OA倾斜。特别地,全反射面210可以从发光二极管300的光轴OA以从约3°至约30°范围的角度Θ I倾斜。更特别地,全反射面210可以从发光二极管300的光轴OA以从约10°至约20°范围的角度倾斜。即,全反射面210可以从光入射面202以从约70°至约80°范围的角度倾斜。
[0050]全反射面210可以分别从导光板200的第一侧面203和第二侧面204倾斜。
[0051]全反射面210分别从第一侧面203和第二侧面204延伸。即,全反射面210中的一个从第一侧面203延伸至光入射面202,而另一个从第二侧面204延伸至光入射面202。
[0052]全反射面210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全反射进入到导光板200。更特别地,全反射面210可以全反射从发光二极管300的最外面的一个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光。
[0053]参考图4,全反射面21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Θ 2角度的光。例如全反射面21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约40°或更大角度的光。特别地,全反射面21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从约50°至约80°范围的角度的光。更特别地,全反射面21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从约60°至约70°范围的角度的光。
[0054]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由全反射面210全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第一侧面203或第二侧面204全反射。即,从光转换元件400发出的光本来会发射出导光板200,却被全反射面210引导至导光板200的内部。这样,全反射面210改变从光转换元件400发出的光的路径,使得第一侧面203和第二侧面204能够全反射大量的光。
[0055]因此,全反射面210能够减少从第一侧面203和第二侧面204侧向发出的光的损失。
[0056]发光二极管300设置在光入射面202处。发光二极管300起到发光光源的作用。更特别地,发光二极管300将光发射至光转换元件400。
[0057]图中示出的发光二极管300的数目是5个,但不限于此。例如,发光二极管300的数目可以是9个。
[0058]发光二极管300可以是产生蓝光的蓝光发光二极管,或产生紫外(UV)线的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即,发光二极管300可以产生波长范围约430nm至约470nm的蓝光,或者波长范围约300nm至约400nm的紫外线。
[0059]发光二极管300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600上。发光二极管300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600下方。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600施加的驱动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300。
[0060]光转换元件400设置在导光板200与发光二极管300之间。光转换元件400粘附至导光板200的侧面。更特别地,光转换元件400粘附至导光板200的光入射面202。此夕卜,光转换元件400可以粘附至发光二极管300。
[0061]光转换元件400改变从发光二极管300入射的光的波长。例如,光转换元件400可以将从发光二极管300入射的蓝光转换成绿光和红光。S卩,光转换兀件400可以将一部分蓝光转换成波长范围约520nm至约560nm的绿光,并且将剩余的蓝光转换成波长范围约630nm至约660nm的红光。
[0062]此外,光转换元件400可以将从发光二极管300入射的UV线转换成蓝光、绿光和红光。即,光转换元件400可以将:一部分UV线转换成波长范围约430nm至约470nm的蓝光;另一部分UV线转换成波长范围约520nm至约560nm的绿光;以及剩余的UV线转换成波长范围约630nm至约660nm的红光。[0063]因此,从光转换兀件400发出的光可以是白光。即,白光作为蓝光、绿光和红光的组合可以入射到导光板200。
[0064]参考图5,光转换元件400包括管410、密封件420、多个光转换粒子430和基体(matrix) 440。
[0065]管410容纳密封件420、光转换粒子430和基体440。即,管410起到容纳密封件420、光转换粒子430和基体440的容器的作用。管410具有沿一个方向拉长的形状。
[0066]管410可以具有四方(tetragonal)管形状。即,管410可以具有与管410的纵向方向垂直的矩形横截面。管410可以具有约0.6mm的宽度和约0.2mm的高度。即,管410可以是毛细管。
[0067]密封件420设置在管410内。此外,密封件420设置在管410的一端。密封件420密封管410的内部。密封件420可以包括环氧树脂。
[0068]光转换粒子430设置在管410内。更特别地,光转换粒子430均匀分散在基体440内,并且基体440设置在管410内。
[0069]光转换粒子430改变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的波长。即,光转换粒子430接收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以改变光的波长。例如,光转换粒子430可以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蓝光转换成绿光和红光。即,一部分光转换粒子430可以将蓝光转换成波长范围约520nm至约560nm的绿光,剩余的光转换粒子430可以将蓝光转换成波长范围约630nm至约660nm的红光。
[0070]可选择地,光转换粒子430可以将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UV线转换成蓝光、绿光和红光。即,一部分光转换粒 子430可以将UV线转换成波长范围约430nm至约470nm的蓝光,并且另一部分光转换粒子430可以将UV线转换成波长范围约520nm至约560nm的绿光。此外,剩余的光转换粒子430可以将UV线转换成波长范围约630nm至约660nm的红光。
[0071]即,当发光二极管300是可以发出蓝光的蓝光发光二极管时,将蓝光转换成绿光和红光的光转换粒子可以用作光转换粒子430。可选择地,当发光二极管300是可以发出UV线的UV发光二极管时,将UV线转换成蓝光、绿光和红光的光转换粒子可以用作光转换粒子 430。
[0072]光转换粒子可以是量子点(QD)。量子点可以包括纳米晶核和围绕纳米晶核的纳米晶壳。进一步地,量子点可以包括附接至纳米晶壳的有机配位体(ligand)。进一步地,量子点可以包括围绕纳米晶壳的有机涂层。
[0073]纳米晶壳可以包括两层或多层。纳米晶壳可以设置在纳米晶核的外表面上。由量子点的壳层组成的纳米晶壳增大了入射到纳米晶核的光的波长,且发光效率得以提高。
[0074]量子点可以包括II族化合物半导体、III族化合物半导体、V族化合物半导体和VI族化合物半导体中的至少一个。更特别地,纳米晶核可以包括0(^6、11^&?工(11'6、0(15、21^6、ZnTe、ZnS、HgTe 或 HgS。纳米晶壳可以包括 CuZnS、CdSe、CdTe、CdS、ZnSe、ZnTe、ZnS、HgTe或HgS。量子点可以具有从约Inm至约IOnm范围的直径。
[0075]从量子点发出的光的波长可以依赖于量子点的尺寸或者在合成期间分子簇化合物与前驱体的摩尔比。有机配位体可以包括吡唳(pyridine)、巯基乙醇(mercaptoalcohol)、硫醇(thiol)、磷化氢(phosphine)和磷化氢氧化物。有机配位体对合成之后不稳定的量子点加以稳定。否则,合成之后形成在量子点的外围处的悬空键(dangling bond)会使量子点不稳定。但是,有机配位体的自由端与悬空键键合从而稳定量子点。
[0076]当量子点的尺寸小于由电或光激发的电子和空穴确定的激子波尔半径(ExcitionBohr radius)时,发生量子限制(quantum confinement),将原始能级分裂成更小的能级,并且改变能带的尺寸。此外,量子点内的电荷定位提高其发光效率。
[0077]不像典型的荧光染料,量子点的荧光波长由其尺寸确定。即,当量子点的尺寸减小时,从其发出的光的波长减小。因此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尺寸可以发出具有期望波长的可见光。此外,量子点的消光系数大于典型的染料100倍至1000倍,并且量子点具有优良的量子产率,由此提高了荧光效率。
[0078]量子点可以采用化学湿法合成。化学湿法是将前驱体材料加入到有机溶剂中用于生长粒子的方法。于是,可以合成量子点。
[0079]基体440包围光转换粒子430。即,光转换粒子430均匀地分散在基体440内。基体440可以包括聚合物。基体440是透明的。即,基体440可以由透明聚合物形成。
[0080]基体440设置在管410内。S卩,管410基本上被基体440填满。基体440可以紧密地与管410的内表面接触。
[0081]空气层450设置在密封件420与基体440之间。空气层450被氮气充满。空气层450起到密封件420与基体440之间的缓冲层的作用。
[0082]光转换元件400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形成。
[0083]首先,将光转换粒子430均匀地分散在树脂化合物中。树脂化合物是透明的并且是可以光固化的(photo-curable)。
[0084]之后,对管410的内部减压。然后,将管410的入口浸入到分散有光转换粒子430的树脂化合物中,并且升高环境压力。因此,具有光转换粒子430的树脂化合物被引入到管410 中。
[0085]之后,一部分引入到管410中的树脂化合物从管410的入口处去除。
[0086]然后,通过例如UV线来固化管410中的树脂化合物,从而形成基体440。
[0087]之后,环氧树脂基树脂化合物被引入到管410的入口中。然后,固化环氧树脂基树脂化合物以形成密封件420。为此目的,形成氮气气氛。于是,在密封件420与基体440之间形成包含氮气的空气层。
[0088]第一粘附件201设置在导光板200与光转换元件400之间。光转换元件400通过第一粘附件201粘附于导光板200的入射面202。此时,第一粘附件201紧密接触光转换元件400以及导光板200的光入射面202。
[0089]可以去除第一粘附件201。因此,空气层可以形成在导光板200和发光二极管300之间。
[0090]第二粘附件301设置在光转换元件400与发光二极管300之间。发光二极管300通过第二粘附件301粘附于光转换元件400。此时,第二粘附件301紧密接触光转换元件400以及发光二极管300的发光面341。
[0091]第一粘附件201和第二粘附件301避免空气层形成在发光二极管300与导光板200之间。因此,能够减少导光板200与发光二极管300之间的介质之间的折射率变化。
[0092]因此,一部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可以以宽的发射角被发射至导光板200。即,当光入射到导光板200时,由于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不穿过空气层,能够保持其宽的发射角。
[0093]另一部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被光转换元件400转换成不同波长的光。这样,当光转换粒子430改变光的波长时,波长被改变的光可以从光转换粒子430以随机的方向发出。即,无论入射光的方向如何,光转换粒子430可以沿各种方向发出转换后的光。
[0094]因此,被光转换元件400改变了波长的光可以以较宽的发射角发射至导光板200。
[0095]而且,光转换粒子430可以沿任意方向发出波长改变的光。即,无论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的方向如何,光转换粒子430可以沿所有方向发出转换后的光。
[0096]结果是,大部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可以以与发光二极管300的光轴OA成大角度地发射至导光板200。并且,被光转换兀件400转换的光可以以与发光二极管300的光轴OA成大角度地发射至导光板200。
[0097]因此,大量的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可以沿导光板200的侧面发出导光板200之外,而不会在导光板200内被全发射。
[0098]此时,以与光轴OA成特定角度倾斜并且设置在外部区域OR中的全反射面210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的光全反射到导光板200中。
[0099]光学片500设置在导光板200上。光学片500提高了从中穿过的光的特性。
[0100]柔性印刷电路板600电连接至发光二极管300。发光二极管300可以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600上。柔性印刷电路板600设置在模框10之内。柔性印刷电路板600设置在导光板200上。
[0101]模框10和背光组件20组成背光单元。即,背光单元包括模框10和背光组件20。
[0102]液晶面板30在模框10中被适应性地设置,并且被设置在光学片500上。
[0103]液晶面板30控制从中穿过的光的强度以显示图像。即,液晶面板30是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液晶面板3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衬底、彩色滤光片衬底、设置在TFT衬底与彩色滤光片衬底之间的液晶层、以及多个偏振滤光片。
[0104]如上所述,全反射面210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全反射到导光板200中。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减少了从导光板200的侧面发出的光的损失,并提高了光的亮度和亮度的均匀性。
[0105]S卩,由于导光板200与发光二极管300之间没有空气层,入射至导光板200的光的发射角能够增大。此外,光转换粒子430增大了发射角。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组合了光转换元件400和全反射面210以补偿由于发射角的增大引起的光损失。
[0106]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关于液晶显示器,本实施例参照了之前的实施例,并对支撑部进行了额外描述。即,除了有改变的部分之外,之前实施例的描述基本上与本实施例的描述相匹配。
[0107]参考图6,导光板200包括支撑部220。
[0108]支撑部220分别从全反射面210的端部延伸。支撑部220的延伸方向与光转换元件400的相同。支撑部220可以分别设置在导光板200的拐角处。
[0109]支撑部220的端部可以分别与导光板200的第一侧面203和第二侧面204齐平。支撑部220可以具有从约4mm至约6mm范围的长度。
[0110]S卩,导光板200可以在第一侧面203和第二侧面204中具有凹进部221。全发射面210可以限制凹进部221的侧面。[0111]支撑部220可以支撑光转换元件400。支撑部220促进导光板200与例如模框的耦合。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强度得以提高。
[0112]图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关于液晶显示器件,本实施例参照了之前的实施例,并对倾斜面进行了额外描述。即,除了有改变的部分之外,之前实施例的描述基本上与本实施例的描述相匹配。
[0113]参考图7,每个全反射面230包括第一倾斜面231和第二倾斜面232。
[0114]第一倾斜面231从导光板200的光入射面202延伸至第二倾斜面232。第二倾斜面232从第一倾斜面231延伸至导光板200的第一侧面203或第二侧面204。
[0115]第一倾斜面231可以与发光二极管300的光轴OA成第一角度Θ 3倾斜。第二倾斜面232可以与光轴OA成小于第一角度Θ 3的第二角度Θ 4倾斜。
[0116]因此,全反射面230能够更宽泛地全反射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
[0117]即,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大角度的光可以被第一倾斜面231全反射,而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小角度的光可以被第二倾斜面232全反射。
[0118]因此,全反射面210能够有效而完全地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光。
[0119]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能够得以提高。
[0120]图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关于液晶显示器件本实施例参照了之前的实施例,并且对全反射面进行了额外描述。即,除了有改变的部分之外,之前实施例的描述基本上与本实施例的描述相匹配。
[0121]参考图8,全反射面240包括曲面。特别地,全反射面240整体具有曲面。曲面可以从导光板200的光入射面202延伸至导光板200的第一侧面203或第二侧面204。
[0122]因此,全反射面240能够更宽泛地全反射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
[0123]S卩,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大角度的光和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小角度的光都可以被曲面全反射。因此,全反射面240能够有效而完全地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光。
[0124]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能够得以提高。
[0125]图9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元件和导光板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路径的俯视图。关于液晶显示器件,本实施例参照了之前的实施例,并对全反射部进行了额外描述。即,除了有改变的部分之外,之前实施例的描述基本上与本实施例的描述相匹配。
[0126]参考图9和图10,导光板200包括第一全反射面250、延伸面270和第二全反射面260。
[0127]第一全反射面250从导光板200的光入射面202延伸至延伸面270。延伸面270从第一全反射面250延伸至第二全反射面260。第二全反射面260从延伸面270延伸至导光板200的第一侧面203或第二侧面204。
[0128]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设置在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延伸且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的光轴OA成约40°的角度Θ 5的线LNl与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延伸且与该光轴OA成约80°的角度Θ 6的线LN2之间的区域Rl (在下文中称之为第一区域)中。更特别地,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Rl与第二外部区域0R2之间的重叠部分中,或者第一区域Rl与第三外部区域0R3之间的重叠部分中。
[0129]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设置在从仅次于最外面的(second outmost)发光二极管303延伸并且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的光轴OA成约40°的角度Θ 7的线LN3与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延伸并且与该光轴OA成约80°的角度为Θ 8的线LN4之间的区域R2 (在下文中称之为第二区域)中。更特别地,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R2与第二外部区域0R2之间的重叠部分中,或者第二区域R2与第三外部区域0R3之间的重叠部分中。
[0130]参考图10,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光。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角度Θ 9的光束LI。例如,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约40°或更大的角度的光束。特别地,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从约50°至约80°范围的角度的光束。更特别地,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全反射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且具有与光轴OA成从约60°至约70°范围的角度的光束。
[0131]因此,第一全反射面250可以避免一部分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2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200的侧面被侧向发出。
[0132]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全反射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发出的光。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全反射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角度θ 10的光束L2。例如,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全反射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约40°或更大的角度的光束。特别地,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全反射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从约50°至约80°范围的角度的光束。更特别地,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全反射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发出的且与光轴OA成从约60°至约70°范围的角度的光束。
[0133]因此,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避免一部分从仅次于最外面的发光二极管303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200的侧面被侧向发出。
[0134]这样,第一全反射面250和第二全反射面260可以避免一部分从发光二极管300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200的侧面被侧向发出。
[0135]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能够得以提高。
[0136]尽管参考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这些实施例,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多个其他改型和实施例而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0137]更特别地,在公开内容、附图以及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零元件和/或隶属的组合排列的排列方式中可以有各种变化和变型。除了零元件和/或排列的变化和变型之夕卜,多种用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显不器,包括: 光源; 导光板,光从所述光源入射到该导光板; 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 中心区域,与用于显示图像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可用显示区域对应; 外部区域,围绕所述中心区域;以及 全反射面,从所述光源的光轴倾斜,并且该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外部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外部区域包括: 第一外部区域,邻近所述光源;以及 第二外部区域,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外部区域的延伸方向交叉, 其中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部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外部区域包括: 第一外部区域,邻近所述光源;以及 第二外部区域,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外部区域的延伸方向交叉, 其中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区域与所述第二外部区域交叉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全反射面包括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全反射面包括: 第一倾斜面,以与所述光源的光轴成第一角度倾斜; 第二倾斜面,以与所述光源的光轴成第二角度倾斜,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所述第一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全反射面的端部沿所述光转换元件的延伸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光转换元件紧密接触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
9.一种显不器,包括: 导光板; 第一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处; 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源之间;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全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穿过所述光转换元件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轴成从约50°至约80°范围的角度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包括第二光源,邻近所述第一光源, 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二全反射面,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全反射从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穿过所述光转换元件且与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轴成从约40°至约80°范围的角度的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延伸,以及 所述导光板包括从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延伸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中第一线从所述第一光源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轴成约80°的角度, 第二线从所述第一光源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轴成约40°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外部区域与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之间的区域重叠的区域中。
15.一种显不器,包括: 导光板; 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三侧面处; 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 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交叉;以及 全反射面,从所述第三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且从所述第三侧面倾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光转换元件沿所述第三侧面延伸,以及 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元件的一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全反射面包括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分别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元件的两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全反射面包括曲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中一部分从所述光转换元件发出的光从所述全反射面全反射,以及 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全反射面全反射的光从所述第一侧面全反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3534641SQ20128002380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吕寅在, 徐银晟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