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64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像素结构包括第一主动元件、第二主动元件、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三像素电极、耦合电极以及电容电极。第一像素电极连接第一主动元件并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异的第一至第四液晶配向区。第二像素电极连接于耦合电极并分别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异的第五至第八液晶配向区。第三像素电极连接第二主动元件并定义出第九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耦合电极连接于第一主动元件与第二主动元件之间并延伸经过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以及第三像素电极。电容电极分别重叠部分第一像素电极、部分第二像素电极以及部分第三像素电极。
【专利说明】像素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像素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个液晶配向区的像素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液晶分子具有明显的光学各异向性以及可受电场驱动的特性,液晶显示器即利用这样的特性来实现不同灰阶的调整。以已知的液晶显示器设计而言,每个像素结构所显示的灰阶就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与倾倒方向的改变来实现。在同一个像素结构中,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如果都相同,则受限于液晶分子的显著的光学异向性,像素结构所呈现的视角会有所局限。因此,已有技术提出利用凸块(protrusions)或是配向膜上有不同的曝光方向,使得液晶分子呈多方向倾倒与排列,而得到数个不同之液晶配向区(liquidcrystal alignment domain)。藉由这样的手段,液晶显示器能够达成广视角的要求。
[0003]不过,相邻液晶配向区的交界处往往因为液晶倾向不理想而无法呈现所需要的显示效果,这限制了像素结构的开口率。在同一个像素结构中的像素电极的数量增加时,交界处的面积随而增加,使得像素结构的开口率无法提升。因此,为了兼顾广视角以及高开口率的要求,像素结构仍有改进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升开口率的像素结构。
[0005]本发明的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一主动元件、一第二主动元件、一第一像素电极、一第二像素电极、一第三像素电极、一稱合电极以及一电容电极。第一主动兀件的源极与一数据线连接,且第一主动元件的栅极与一第一扫描线连接。第二主动元件的源极与第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且第二主动元件的栅极与一第二扫描线连接。第一像素电极连接第一主动元件的一第一漏极。第一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一狭缝以分别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第一液晶配向区、第二液晶配向区、第三液晶配向区以及第四液晶配向区。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四个方向上的多个第二狭缝,以分别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第五液晶配向区、第六液晶配向区、第七液晶配向区以及第八液晶配向区。第三像素电极连接于第二主动元件的漏极,且第三像素电极仅具有二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多个第三狭缝,以分别定义出第九液晶配向区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耦合电极连接第一主动元件的一第二漏极、第二像素电极以及第二主动元件的源极。耦合电极延伸经过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以及第三像素电极,且与部分第一像素电极、部分第二像素电极以及部分第三像素电极重叠。电容电极分别与另一部分第一像素电极、另一部分第二像素电极以及另一部分第三像素电极重叠。
[000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七液晶配向区位于第五液晶配向区与第九液晶配向区之间,而第八液晶配向区位于第六液晶配向区与第十液晶配向区之间。此时,第五液晶配向区与第九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实质上等于第六液晶配向区与第十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或是,第五液晶配向区与第九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实质上等于第七液晶配向区的面积,或是第六液晶配向区与第十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实质上等于第八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又或者,第七液晶配向区面积与第八液晶配向区面积实质上大于第五液晶配向区面积与第六液晶配向区面积。
[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像素电极具有一第一主干、一与第一主干交错的第二主干以定义出上述第一至第四液晶配向区并且多个第一狭缝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至第四液晶配向区内。同时,第二像素电极具有一第三主干、一与第三主干交错之第四主干以定义出上述第五至第八液晶配向区并且多个第一狭缝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五至第八液晶配向区内。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像素结构更包括一辅助电极。辅助电极连接至耦合电极,且第九液晶配向区的配向方向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的配向方向指向耦合电极与辅助电极的交点。辅助电极的长度大于第三像素电极的宽度的1/2或者是实质上等于第三像素电极的宽度。另外,辅助电极可选择地位于第二扫描线与第三像素电极之间。
[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液晶配向区、第二液晶配向区、第三液晶配向区以及第四液晶配向的面积大致相同。
[0010]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像素结构具有三个像素电极,其中至少一个像素电极仅具有两个液晶配向区,使得液晶配向区之间的交界减少。如此一来,像素结构具有理想的开口率。另外,不同像素电极的液晶配向区可以藉由面积配置的调整来实现均匀的配向效果。所以,本发明实施例的像素结构除了藉由减少液晶配向区的交界达到增加开口率之外,更可以藉由液晶配向区的面积调整来实现需要的配向效果。换言之,像素结构除了可以具有高开口率外更可以具有广视角的效果。
[0011]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0016]图5为图1的像素结构中第三像素电极驱动液晶分子时的仿真穿透效果;
[0017]图6为图4的像素结构中第三像素电极驱动液晶分子时的仿真穿透效果。
[0018]12:第一扫描线
[0019]14:第二扫描线
[0020]16:数据线
[0021]100、200、300、400:像素结构
[0022]110:第一主动元件
[0023]110C、120C:通道层
[0024]110D1:第一漏极
[0025]110D2:第 二漏极
[0026]110G、120G:栅极[0027]110S、120S:源极
[0028]120:第二主动元件
[0029]120D:漏极
[0030]130:第一像素电极
[0031]132:第一条纹
[0032]132S:第一狭缝
[0033]134:第一主干
[0034]136:第二主干
[0035]138、148、156、256、348:边缘图案
[0036]140、340:第二像素电极
[0037]142,342:第二条纹
[0038]142S、342S:第二狭缝
[0039]144,344:第三主干
[0040]146、346:第四主干
[0041]150、250:第三像素电极
[0042]152,252:第三条纹
[0043]152S、252S:第三狭缝
[0044]154,254:第五主干
[0045]160:耦合电极
[0046]170:电容电极
[0047]172:连接部
[0048]174、176:分支部
[0049]290、490:辅助电极
[0050]Dl:第一配向方向
[0051]D2:第二配向方向
[0052]D3:第三配向方向
[0053]D4:第四配向方向
[0054]L250、L290、L490:长度
[0055]Vl:接触窗
[0056]I?X:第一?第十液晶配向区【具体实施方式】
[0057]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像素结构100包括一第一主动兀件110、一第二主动兀件120、一第一像素电极130、一第二像素电极140、一第三像素电极150、一稱合电极160以及一电容电极170。其中,于同一像素结构中,第一像素电极130、第二像素电极140以及第三像素电极150系彼此分离,即第一像素电极130与第二像素电极140交界处存在着间隔(未标号)且第二像素电极140与第三像素电极150交界处亦存在着间隔(未标号)。以驱动电路的观点来看,像素结构100设置有两个主动元件,即第一主动元件110与第二主动元件120,并且像素结构100由一第一扫描线12与一第二扫描线14所驱动而连接至单一条数据线16。不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像素结构100不排除以更多主动元件来驱动,也不需限定仅连接至一条数据线10,更不需限定在以两条扫描线驱动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像素结构100排列成阵列时,各像素结构100所连接的第二扫描线14可以是前一级或是次一级像素结构100的第一扫描线12,或是各像素结构100所连接的第一扫描线12可以是前一级或是次一级像素结构100的第二扫描线14。
[0058]具体来说,第一主动元件110包括有栅极110G、通道层110C、源极110S、第一漏极110D1以及第二漏极110D2。信道层IlOC位于第一扫描线12与源极110S、第一漏极110D1以及第二漏极110D2之间,而源极110S、第一漏极110D1以及第二漏极110D2都位于通道层IlOC上并连接于通道层110C。在此,第一扫描线12由于被信道层IlOC所遮蔽的一部分可以视为栅极110G,所以第一主动元件110的栅极IlOG与第一扫描线12彼此连接,或是为一体成型的设计。另外,第一主动元件110的源极IlOS与数据线16连接。
[0059]第二主动元件120则包括有栅极120G、通道层120C、源极120S以及漏极120D。信道层120C位于第二扫描线14与源极120S以及漏极120D之间,而源极120S与漏极120D都位于通道层120C上并连接通道层120C。第二主动元件120的源极120S与第一主动元件110的第二漏极110D2电性连接,且第二主动元件120的栅极120G与第二扫描线14连接。本实施例上述第一主动元件Iio与第二主动元件120以底栅型晶体管为范例,但不限于此,亦可为顶栅型晶体管或其它合适类型的晶体管。本实施例上述的通道层IlOC与120C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其材料包含非晶硅、多晶硅、微晶硅、单晶硅、纳米晶硅、纳米碳管、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或其它合适的半导体材料。
[00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130连接第一主动元件110的第一漏极I IODl。耦合电极160连接第一主动元件110的第二漏极110D2、第二像素电极150以及第二主动元件120的源极120S。本实施例的第二漏极110D2靠近第一源极IlOS的部分可选择性的与第一漏极110D1连接或不连接,皆可运用于本发明中。耦合电极160与第二像素电极150例如透过接触窗Vl彼此连接,所以第二像素电极140透过耦合电极160电性连接于第一主动元件110的第二漏极110D2。第一主动元件110受到第一扫描线12的驱动而开启时,第一像素电极130与第二像素电极140可以接收数据线16上所传递的电压。第三像素电极150则连接于第二主动元件120的漏极120D。
[0061]具体而言,耦合电极160为延伸状的电极图案,其实质上经过第一像素电极130、第二像素电极140以及第三像素电极150,以与部分第一像素电极130、部分第二像素电极140以及部分第三像素电极150重叠。其中,耦合电极160的形状不限于直条状,亦可为其它形状,例如:三角型、菱形、多边形、曲形、弧形、锯齿状(zigzag)或其它合适的形状。在第一主动元件110透过第一扫描线12的驱动而开启时,连接于第二漏极110D2的耦合电极160可以接收数据线16上的电压并传递给第二像素电极140。同时,第一像素电极130可以接收到第一漏极110D1所传递的电压。
[0062]接着,在第二主动元件120透过第二扫描线14的驱动而开启时,基于耦合电极160连接于第二像素电极140,第二像素电极140上的电压可以透过第二主动元件120分享给第三像素电极150。此时,在耦合电极160与第一像素电极130的耦合作用下,第二像素电极140与第三像素电极150的电压将会不同于第一像素电极130的电压而有助于改善白浮(color washout)的问题。
[0063]除此之外,为了使像素结构100呈现稳定的显示质量,像素结构100的电容电极170分别与另一部分第一像素电极130、另一部分第二像素电极140以及另一部分第三像素电极150重叠。具体而言,电容电极170包括有连接部172、以及两分支部174、176。连接部172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扫描线12并位在第一像素电极130与第一扫描线12之间。两分支部174、176位在像素结构100的相对两侧(例如:左、右二侧)并且都连接至连接部172,其中另一部分第一像素电极132、另一部分第二像素电极140以及另一部分第三像素电极150重叠于分支部174与176以提供所需要的储存电容。其中,连接部172与两分支部174、176的形状其中至少一者为直条状,亦可为其它形状,例如:三角型、菱形、多边形、曲形、弧形、锯齿状(zigzag)、或其它合适的形状、或上述至少二种形状的组合。再者,连接部172与两分支部174、176的宽度其中至少一者实质上相同。
[0064]第一像素电极130具有多个第一狭缝132S以分别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第一液晶配向区1、第二液晶配向区I1、第三液晶配向区III以及第四液晶配向区IV。具体来说,第一像素电极130包括多个第一条纹132、一第一主干134以及一与第一主干134交错的第二主干136,其中第一狭缝132S即为第一条纹132间的间隙。彼此交错的第一主干134与第二主干136即为第一液晶配向区1、第二液晶配向区I1、第三液晶配向区III以及第四液晶配向区IV的交界。另外,第一像素电极130可以选择性的更包括有两边缘图案138,且此两边缘图案138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30的相对两侧。在此,两边缘图案138例如有一者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30邻近于第一扫描线12的一侧,另一者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30远离第一扫描线12的一侧。其中,第一狭缝132S、第一条纹132、第一主干134、第二主干136与边缘图案138其中至少一者的形状可为直条状、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梯形、圆形、楕圆形、多边形、曲形、弧形、锯齿状(zigzag)、或其它合适的形状、或上鐽至少二种形状的组合。再者,第一液晶配向区1、第二液晶配向区I1、第三液晶配向区III以及第四液晶配向区IV其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个第一狭缝132可选择性为至少一种或多种的宽度。
[0065]位于第一液晶配向区I中的部分第一条纹132都实质上平行于第一配向方向D1,因此第一液晶配向区I定义出第一配向方向Dl。相似地,第二液晶配向区II中的第一狭缝132S定义出第二配向方向D2,第三液晶配向区III中的第一狭缝132S定义出第三配向方向D3,而第四液晶配向区IV中的第一狭缝132S定义出第四配向方向D4。
[0066]在第一像素电极130中,第一狭缝132S定义的第一配向方向D1、第二配向方向D2、第三配向方向D3与第四配向方向D4都指向第一主干134与第二主干136的交叉点。另夕卜,第一像素电极130的第一液晶配向区1、第二液晶配向区I1、第三液晶配向区III以及第四液晶配向区IV可以具有相同的面积,以提供在各视角提供大致相似或相同的显示亮度。不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液晶配向区1、第二液晶配向区I1、第三液晶配向区III以及第四液晶配向区IV的面积大小可以随着产品所需要的视角调整。因此,第一液晶配向区1、第二液晶配向区I1、第三液晶配向区III以及第四液晶配向区IV的面积不需限定为彼此实质上相同。
[0067]相似于第一像素电极130,第二像素电极140具有四种各异的延伸方向的多个第二狭缝142S,以分别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第五液晶配向区V、第六液晶配向区V1、第七液晶配向区VII以及第八液晶配向区VIII。具体而言,第二像素电极140包括有多个第二条纹142、第三主干144以及与第三主干144交错的第四主干146,并且第二条纹142之间定义出多个第二狭缝142S。在此,彼此交错的第三主干144与第四主干146即为第五液晶配向区V、第六液晶配向区V1、第七液晶配向区VII以及八四液晶配向区VIII的交界。另外,第二像素电极140可以选择性的更包括有两边缘图案148,且此两边缘图案148位于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相对两侧。在第二像素电极140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30与第三像素电极150之间时,此两边缘图案148分别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30与第二像素电极140之间以及位于第二像素电极140与第三像素电极之间150。其中,第二狭缝142S、第二条纹142、第三主干144、第四主干146与边缘图案148其中至少一者的形状可为直条状、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曲形、弧形、锯齿状(zigzag)、或其它合适的形状、或上述至少二种形状的组合。再者,第五液晶配向区V、第六液晶配向区V1、第七液晶配向区VII以及八四液晶配向区VIII其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个第二狭缝142可选择性为至少一种或多种的宽度。
[0068]另外,第五液晶配向区V中的第二条纹142与第二狭缝142S都实质上平行于第一配向方向D1,第六液晶配向区VI中的第二条纹142与第二狭缝142S都实质上平行于第二配向方向D2,第七液晶配向区VII中的第二条纹142与第二狭缝142S都实质上平行于第三配向方向D3,而第八液晶配向区VIII中的第二条纹142与第二狭缝142S都实质上平行于第四配向方向D4。在第二像素电极140中,第二狭缝142S定义的第一配向方向D1、第二配向方向D2、第三配向方向D3与第四配向方向D4都指向第三主干144与第四主干146的交叉点。
[0069]第三像素电极150仅具有二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多个第三狭缝152S,以分别定义出第九液晶配向区IX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X。具体而言,第三像素电极150包括有多个第三条纹152以及一第五主干154,并且第三条纹152之间定义出多个第三狭缝152S。在此,第五主干154即为第九液晶配向区IX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X的交界。另外,第三像素电极150可以选择性的更包括有两边缘图案156,且此两边缘图案156位于第三像素电极150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九液晶配向区IX中的第三条纹152与第三狭缝152S都实质上平行于第三配向方向D3,第十液晶配向区X中的第三条纹152与第三狭缝152S都实质上平行于第四配向方向D4。其中,第三狭缝152S、第三条纹152、第五主干154与边缘图案156其中至少一者的形状可为直条状、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曲形、弧形、锯齿状(zigzag)、或其它合适的形状、或上述至少二种形状的组合。再者,第九液晶配向区IX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X其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个第三狭缝152可选择性为至少一种或多种的宽度。
[0070]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像素电极150在此仅定义出两个液晶配向区,即第九液晶配向区IX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X。因此,第三像素电极150仅具有一个主干图案,即第五主干154。在像素结构100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来驱动液晶分子时,对应于不同配向区的液晶分子在理想的状态下是沿着不同的配向方向倾倒以呈现所需要的穿透率。不过,在相邻液晶配向区的交界处,即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五主干134、136、144、146与154所在位置,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不稳定,而往往呈现为显示亮度不佳的区域。第三像素电极150仅具有第九液晶配向区IX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X两个配向区域,而仅存在一个第五主干154,所以第三像素电极150可以提供相对理想的穿透率(亮度)。[0071]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像素结构200相似于像素结构100,因此两实施例中相同的构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标示,而不另赘述。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不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第三像素电极250的图案设计,并且像素结构200更包括一辅助电极290。
[007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电极250具有多个第二狭缝252S以定义出第九液晶配向区IX与第十液晶配向区X。具体而言,第二像素电极250包括有多个第二条纹252、一第五主干254以及两边缘图案256。第二条纹252之间的间隙即为第二狭缝252S,且两边缘图案254位于第三像素电极250的相对两侧。第五主干254位于第九液晶配向区IX与第十液晶配向区X的交界。另外,位在第九液晶向区IX的第二条纹252与第二狭缝252S平行于第一配向方向Dl而位在第十液晶配向区X的第二条纹252与第二狭缝252S平行于第二配向方向D2。也就是说,第三像素电极25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第二狭缝252S对配向方向的定义。
[007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结构200中所设置的辅助电极290相交于耦合电极160。辅助电极290实质上位在第二扫描线14 (亦可做为下一个像素结构的第一扫描线12)与第三像素电极250之间并且实质上平行于其中一个边缘图案256。较佳地,第三像素电极250会与辅助电极290至少一部分重叠,以形成一辅助电容(未标不),来辅助电场分布。其中,辅助电极290的形状可为直条状、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曲形、弧形、锯齿状(zigzag)、或其它合适的形状、或上述至少二种形状的组合。如此一来,第九液晶配向区IX的配向方向Dl以及第十液晶配向区X的配向方向D2实质上指向耦合电极160与辅助电极290的交点。像素结构200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以驱动液晶分子时,辅助电极290可以辅助驱动电场的分布,致使位在第九液晶向区IX的液晶分子确实地沿着第三配向方向Dl倾倒而位在第十液晶配向区X的液晶分子确实地沿着第四配向方向D2倾倒。也就是说,辅助电极290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像素结构250驱动液晶分子时所呈现的显示质量。
[0074]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极290的长度L290可以大于第三像素电极250的长度L250的至少一半。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辅助电极290的长度L290可以长达等于第三像素电极250的长度L250。辅助电极290的长度L290相关于驱动电场的分布。因此,设计者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改变辅助电极290的长度L290。
[0075]另外,在本实施例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液晶配向区I的面积、第二液晶配向区II的面积、第三液晶配向区III的面积与第四液晶配向区IV的面积大致上相同。同时,第五液晶配向区V的面积、第六液晶配向区VI的面积、第七液晶配向区VII的面积与第八液晶配向区VIII的面积大致上相同。并且,第九液晶配向区IX的面积大致相同于第十液晶配向区X。不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76]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3,像素结构300相似于像素结构200,因此两实施例中相同的构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标示,不另赘述。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相异于第二实施例之处在于,第二像素电极340的图案设计。第二像素电极34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多个第二条纹342、第三主干344、第四主干346以及两边缘图案348,其中第二条纹342之间的间隙即定义为多个第二狭缝342S。其中,第二条纹342、第三主干344、第四主干346以及两边缘图案348其中至少一者可查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形状与览度。[00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主干344交错于第四主干346以定义出第五液晶配向区V、第六液晶配向区V1、第七液晶配向区VII以及第八液晶配向区VIII。第五液晶配向区V中的第二狭缝342S实质上平行于第一配向方向D1。第六液晶配向区VI中的第二狭缝342S实质上平行于第二配向方向D2。第七液晶配向区VII中的第二狭缝342S实质上平行于第三配向方向D3。第八液晶配向区VIII中的第二狭缝342S实质上平行于第四配向方向D4。
[0078]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液晶配向区V与第九液晶配向区IX所定义出来的配向方皆为实质上平行于第一配向方向D1,而第六液晶配向区VI与第十液晶配向区X所定义出来的配向方皆为实质上平行于第二配向方向D2。因此,第五液晶配向区V与第九液晶配向区IX大致上对相同视角有贡献而第六液晶配向区VI与第十液晶配向区X大致上对相同视角有贡献。为了在所有视角上呈现的亮度约均匀一致,不同配向方向的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往往被要求大致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液晶配向区V与第九液晶配向区IX的面积和可大致上等于第七液晶配向区VII的面积,而第六液晶配向区VI与第十液晶配向区X的面积和可大致上等于第八液晶配向区VIII的面积。
[0079]另外,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4,像素结构400大致相同于像素结构300,故两者中相同的构件在此不另赘述,而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结构400的辅助电极490的长度L490例如实质上等于第三像素电极250的长度L250。辅助电极490的长度L490越长则对驱动电场的影响越明显,因此设计或制造者可以依据不同的需求来决定辅助电极490的长度L490。
[0080]在前述所有实施例中,第三像素电极150、250都仅具有两个液晶配向区(即第九液晶配向区IX与第十液晶配向区X)。因此,在第三像素电极150与250中,液晶倾向不明确的液晶配向区交界处占据面积较少,而可以获得较高的显示开口率。另外,在图2至图4中,辅助电极290与490的设置可以改善驱动电场的分布致使像素结构200?400在驱动液晶分子时呈现理想的液晶排列及倾向。因此,除了在开口率的提升之外,辅助电极290与490的设置更对显示质量的提升有所贡献。再者,在图2至图4中,本发明的同一像素结构中可选择性的包含有一额外辅助电极(未标不),位于第一扫描线12与第一像素电极130之间,较佳地,电容电极170与额外辅助电极(未标示)至少一部分重叠,以形成额外辅助电容,来协助电场分布。其中,额外辅助电极(未标示)的长度与形状设计,可参阅前述的辅助电极290所述的长度与形状。
[0081]举例而言,图5为图1的像素结构中第三像素电极驱动液晶分子时的仿真穿透效果,而图6为图4的像素结构中第三像素电极驱动液晶分子时的仿真穿透效果。在图5中,由于控制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场并不十分理想,导致穿透率不佳。尤其是,在像素电极的中间区域,即第三像素电极150,仍有暗线存在,也代表电场分布不理想。更甚者,在第二像素电极140与第三像素电极150之交界处亦有较大面积范围的暗线存在,也代表电场分布亦不理想。在图6中,辅助电极490的设置确实明显改善驱动电场的分布使得液晶分子的倾向正确而获得理想的穿透率。
[0082]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像素结构在至少一个像素电极中仅设置两个液晶配向区而减少了液晶配向区的交界。液晶配向区的交界处的面积减少,使得基于液晶配向区交界的不良显示效果可以获得改善。另外,不同像素电极的液晶配向区可以藉由面积配置的调整来实现均匀的配向作用。所以,本发明实施例的像素结构除了藉由减少液晶配向区的交界达到增加开口率之外,更可以藉由液晶配向区的面积调整来实现需要的配向效果。并且,像素结构可以设置有辅助电极改善驱动电场的分布以实现理想的显示效果。
[0083]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像素结构,包括: 一第一主动元件,该第一主动元件的源极与一数据线连接,且该第一主动元件的栅极与一第一扫描线连接; 一第二主动元件,该第二主动元件的源极与该第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且该第二主动元件的栅极与一第二扫描线连接; 一第一像素电极,连接该第一主动兀件的一第一漏极,该第一像素电极具有四种配向方向各异的多个第一狭缝以分别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一第一液晶配向区、一第二液晶配向区、一第三液晶配向区以及一第四液晶配向区; 一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二狭缝,该些第二狭缝具有四种各相异的配向方向,以分别定义出四个配向方向各相异的一第五液晶配向区、一第六液晶配向区、一第七液晶配向区以及一第八液晶配向区; 一第三像素电极,连接于该第二主动元件的漏极,且该第三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三狭缝,该些第三狭缝仅具有二种各相异的配向方向,以分别定义出一第九液晶配向区以及一第十液晶配向区; 一率禹合电极,连接该第一主动兀件的一第二漏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二主动兀件的源极,并且该耦合电极延伸经过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三像素电极,且与部分该第一像素电极、部分该第二像素电极以及部分该第三像素电极重叠;以及 一电容电极,分别与另一部分该第一像素电极、另一部分该第二像素电极以及另一部分该第三像素电极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 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七液晶配向区位于该第五液晶配向区与该第九液晶配向区之间,该第八液晶配向区位于该第六液晶配向区与该第十液晶配向区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液晶配向区与该第九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实质上等于该第六液晶配向区与该第十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液晶配向区与该第九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实质上等于该第七液晶配向区的面积或是该第六液晶配向区与该第十液晶配向区的面积和实质上等于该第八液晶配向区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七液晶配向区面积与该第八液晶配向区面积实质上大于该第五液晶配向区面积与该第六液晶配向区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像素电极具有一第一主干、一与该第一主干交错的一第二主干以定义出该第一至该第四液晶配向区,并且该些多个第一狭缝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至该第四液晶配向区内,并且 该第二像素电极具有一第三主干、一与该第三主干交错的一第四主干以定义出该第五至该第八液晶配向区,并且该些多个第一狭缝分别设置于该第五至该第八液晶配向区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辅助电极,连接至该耦合电极,且该第九液晶配向区的配向方向以及该第十液晶配向区的配向方向指向该耦合电极与该辅助电极的交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电极的长度大于该第三像素电极的宽度的1/2或者是实质上等于该第三像素电极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电极位于该第二扫描线与该第三像素电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晶配向区、该第二液晶配向区、该第三液晶配向区以及该`第四液晶配向的面积大致相同。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3439838SQ201310247059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魏玮君, 田堃正, 吴明辉, 钟仁阳, 龚欣玫, 王辰, 廖乾煌, 徐文浩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