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122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片材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片材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片材运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运送路径、第二运送路径、汇合运送路径以及导向部件。汇合运送路径被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以及第二运送路径的汇合部分连接,并向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延伸。导向部件被配置在第一运送路径以及第二运送路径的汇合部分,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姿势改变,所述第一位置是将第一片材从第一运送路径向汇合运送路径引导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将第二片材从第二运送路径向汇合运送路径引导的位置。导向部件包括配置在与片材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视图中的较长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中央部的附近的支点部,其通过以支点部为中心转动来进行所述姿势改变。由此,能够提供沿着片材运送路径的形状的导向部件。
【专利说明】片材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片材运送装置以及具有该片材运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在转印压印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定影部,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在定影部被施加定影处理之后被排出。
[0003]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配置有向转印压印部供给片材的供纸装置。供纸装置包括片材盒以及手动托盘。而且,从片材盒延伸设置的第一片材运送路径和从手动托盘延伸设置的第二片材运送路径在运送路径汇合部汇合之后到达所述转印压印部。因此,为了将第一片材运送路径以及第二片材运送路径中的一者选择性地与转印压印部连通,需要在运送路径汇合部上配置能够摆动的切换导向部件。
[0004]另外,已有具有在与片材运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截面视图中呈细长状的切换导向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切换导向部件的上端侧以配置在切换导向部件的下端部的支点为中心转动来切换片材运送路径。

【发明内容】

[000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良上述现有技术而得到的技术。
[0006]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片材运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运送路径、第二运送路径、汇合部、汇合运送路径以及导向部件。
[0007]所述第一运送路径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运送第一片材。
[0008]所述第二运送路径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运送第二片材。
[0009]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在所述汇合部汇合。
[0010]所述汇合运送路径被与所述汇合部连接,其向所述第一运送路径以及第二运送路径的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延伸。
[0011]所述导向部件被配置在所述汇合部分,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姿势改变,所述第一位置是将所述第一片材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向所述汇合运送路径引导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将所述第二片材从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向所述汇合运送路径引导的位置。
[0012]而且,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各片材的片材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视图中呈细长形状,其具有配置在所述细长形状的较长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中央部附近的支点部,所述导向部件通过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转动来进行所述姿势改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0015]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截而图;
[0016]图4是放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图;
[0017]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汇合部的放大截面图;
[0018]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壳体开闭部处于开放状态的截面图;
[0019]图7是放大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图;
[0020]图8是放大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汇合部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图;
[0021]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他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壳体开闭部处于开放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以及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截面图。图1至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I是所谓的单色数码复合机,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如彩色数码复合机、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等,用于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墨水图像等其他的装置。此外,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如“上”或“下”,“前”或“后”,“左”或“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其目的仅仅是使说明的明确化,而不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进行任何限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用语“片材”是指复印纸张、铜版纸、OHP片材、厚纸、明信片、描图纸或者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其他的片材材料,或者接受图像形成处理以外的任意的处理的片材材料。
[0023]图像形成装置I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壳体2。主壳体2包括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下部壳体21 (壳体)、布置在下部壳体21的上方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上部壳体22、以及连接下部壳体21和上部壳体22的连结壳体23。连结壳体23沿着主壳体2的右边缘以及背面边缘延伸。被施以印刷处理的片材S被排出至下部壳体21、上部壳体22以及连结壳体23所包围的排出空间24。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S被排出至配置在下部壳体21的上表面部的排纸部241、以及被配置在排纸部241的上方的排纸托盘242 (图3)。
[0024]配置在上部壳体22的正面方向的操作部221包括例如IXD触摸面板222。操作部221形成为能够输入与图像形成处理相关的信息。使用者例如能够通过IXD触摸面板222输入要印刷的片材的张数等,输入印刷浓度等。在上部壳体22内主要容纳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设备以及负责图像形成装置I的整体控制的电子电路。
[0025]布置在上部壳体22上的压盖223用于按压原稿。压盖223的背面侧被上部壳体22支持,压盖223被以其前面侧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安装。使用者将压盖223向上方转动,将原稿载置到上部壳体22上。之后,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21能够使布置在上部壳体22内的设备读取原稿的图像。
[0026]在下部壳体21的右侧面布置有手动托盘240。手动托盘240的上端240B侧能够以下端240A(图3)为支点上下转动。当手动托盘240被向下方转动,手动托盘240位于向下部壳体21的右方突出的位置时,用户能够将片材S载置到手动托盘240上。手动托盘240上的片材S (片材S2、第二片材)基于用户通过操作部221输入的指示被吸入下部壳体21内之后,被施加图像形成处理,并被排出到排出空间24。另外,在下部壳体21的内部形成有配置后述的各种装置的内部空间S(图3)。
[0027]图像形成装置I包括供纸装置10、校准辊对116、以及图像形成部120。供纸装置10包括盒110 (片材承载部)、供纸部11、第二供纸辊114、运送汇合部101。
[0028]盒110的内部容纳片材S(片材S1、第一片材)。盒110能够从下部壳体21向正面方向(图3的纸面跟前方向)拉出。容纳于盒110内的片材S在下部壳体21内被向上方送出。之后,片材S基于使用者通过操作部221输入的指示在下部壳体21内被施以图像形成处理,并被排出到排出空间24。盒110包括支持片材S的升降板111。升降板111以将片材S的前边缘向上方推的方式倾斜。
[0029]供纸部11包括拾取辊112、第一供纸辊113。供纸部11将盒110的片材S送出至片材运送路径PP。片材运送路径PP是为了使片材从供纸部11经由校准辊对116通过布置在图像形成部120内的转印位置TP而布置的运送路径。
[0030]拾取辊112被配置在被升降板111向上方推升的片材S的前边缘之上。当拾取辊112旋转时,片材S被第一供纸辊113从盒110中送出。
[0031]第一供纸辊113被布置在拾取辊112的片材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第一供纸辊113进一步将片材S向片材运送方向的下游侧送出。此外,在第一供纸辊113的下方配置有与第一供纸辊113相对的对置辊115。在第一供纸辊113以及对置辊115的相对部处形成有送出所述片材S的供纸压印部。
[0032]第二供纸辊114被布置在手动托盘240的下端240A的内侧。第二供纸辊114将手动托盘240上的片材运送到下部壳体21内。使用者能够选择使用盒110中容纳的片材S或者载置在手动托盘240的上的片材S。
[0033]运送汇合部101是从盒110延伸设置的片材运送路径和从手动托盘240延伸设置的片材运送路径汇合的部分。此外,后面详细说明运送汇合部101。
[0034]校准辊对116限定了与片材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片材的位置。由此来调整在片材S上形成的图像的位置。校准辊对116在辊之间形成压印部。校准辊对116配合在图像形成部120中向片材S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时机而将片材S运送至图像形成部120。另外,校准辊对116具有修正片材S的倾斜行进(歪斜)功能。
[0035]图像形成部120包括感光鼓121、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转印辊126、清洁装置35以及除电器50。
[0036]感光鼓121具有大致圆筒体的形状。感光鼓121在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承载与该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
[0037]带电器122被施以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地带电。曝光装置123向通过带电器122而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是按照从以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I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照射的。其结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0038]显影装置124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向显影装置124供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依次或者根据需要向显影装置124供给调色剂。一旦显影装置124向感光鼓121供给调色剂,则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其结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了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包括在周面上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124A。显影辊124A在显影位置被与感光鼓121相对地配置。显影辊124A被旋转驱动而向感光鼓121供给调色剂。
[0039]转印辊126在转印位置TP处与感光鼓121的周面相对地布置。转印辊126在转印位置TP处被向与感光鼓121相同的方向旋转驱动。在转印位置TP处,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
[0040]清洁装置35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除去感光鼓121的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除电器50向周面被清洁装置35净化了的感光鼓121照射预定的除电光。其结果是,使感光鼓121的周面的电势被均匀化。
[0041]在被清洁装置35净化之后,被除电器50除电后的感光鼓121的周面再次通过带电器122的下方而均匀地带电。之后,重新进行上述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0042]图像形成装置I在比图像形成部120更靠运送方向下游侧还包括定影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130。定影装置130包括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辊131和使片材S紧贴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一旦片材S通过加热辊131和压力辊132之间,则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S上。
[0043]图像形成装置I还包括被布置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运送辊对133、被布置在运送辊对133的下游的切换部70、下排出辊134、以及上排出辊135。运送辊对133向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通过定影装置130实施了定影处理的片材S。切换部70具有在运送辊对133的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切换片材S的运送方向的功能。下排出辊134被配置在切换部70的左方,将由运送辊对133运送来的片材S排出到排纸部241。上排出辊135被配置在下排出辊134的上方将由运送辊对133运送来的片材S排出到安装在排纸部241的上方的排纸托盘242。
[0044]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详细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运送汇合部101。图4是放大包括供纸装置10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图,图5是在图4中进一步放大运送汇合部101的周边而得到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三条片材运送路径(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1、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汇合于运送汇合部101。
[0045]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 (第一运送路径)是运送从盒110供纸的片材SI (第一片材)的运送路径。所述片材Si被经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向右方并且稍上方运送。如上所述,片材SI通过第一供纸辊113和对置辊115之间的供纸压印部并被运入运送汇合部101 (图5的箭头Dl)。此外,在对置辊115的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盖部件118。盖部件118包括引导部118A和保护部118B。弓丨导部118A被配置在盖部件118的上端部,其界定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的一部分,即,引导部118A被沿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的片材SI的运送方向延伸设置。保护部118B被与引导部118A连续设置并且与对置辊115的周面隔开间隔地沿所述对置辊115的周面配置。保护部118B防止为了进行运送汇合部101的片材堵塞的恢复作业,而在如后述那样将运送汇合部101露出到图像形成装置I的外部时,划伤置辊115的周面或者异物附着于置辊115的周面。
[0046]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 (第二运送路径)是运送从手动托盘240供纸的片材S2 (第二片材)的运送路径。所述片材S2沿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被向朝向左方并且上方的方向运送。另外,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在运送汇合部101处与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汇合。在前述的第二供纸辊114的下方配置有对置衬垫117。
[0047]对置衬垫117是在其与第二供纸辊114之间形成供纸压印部的部件。对置衬垫117在第二供纸辊114的左方并且下方被与第二供纸辊114相对地配置。对置衬垫117包括衬垫基材部117A、衬垫前端部117B、衬垫滑动摩擦部117C。衬垫基材部117A是对置衬垫117的主体部分,是与第二供纸辊114相对地配置的板状部件。衬垫前端部117B被从衬垫基材部117A的上端部向左方延伸设置。衬垫滑动摩擦部117C被固定在衬垫基材部117A的上表面部。衬垫滑动摩擦部117C与第二供纸辊114的周面抵接,在其与第二供纸辊114的周面之间形成供纸压印部。为了很好地分离手动托盘240上载置的片材S2,衬垫滑动摩擦部117C使用了摩擦系数高的材料。随着第二供纸辊114的旋转,片材S2通过第二供纸辊114和衬垫滑动摩擦部117C之间,并被运入运送汇合部101 (图5的箭头D2)。
[0048]另外,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 (第三运送路径)是配置在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和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之间自下方朝向上方的运送路径。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是经由图4所示的连结开口部21R直至运送汇合部101的运送路径。在将分体式的未图示的供纸盒安装到如图1或者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I上的情况下,从所述供纸盒供纸的片材S3(第三片材)被运入连结开口部21R,并被沿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运送(图5的箭头D3)。
[0049]在以上三个片材运送路径的汇合部分,即,运送汇合部101配置有导向部件90。导向部件90引导从任一个片材运送路径运送来的片材S,将其运入汇合运送路径15(图5)(第四运送路径)。换言之,导向部件90将经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1、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运送的片材S向上方引导。汇合运送路径15的左侧由第一壁部150界定,汇合运送路径15的右侧由第二壁部151界定。而且,被运入汇合运送路径15的片材S在到达前述的校准辊对116之后被运送至图像形成部120。
[0050]参照图5,导向部件90是在与片材S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截面视图中呈细长形状、且沿前后方向(与图5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部件。导向部件90包括支点部901、导向部901A、以及抵接部901B。
[0051]支点部901在所述截面视图中被配置在导向部件90的较长方向的中央部。支点部901成为导向部件90的转动的支点。而且,导向部件90以该支点部901为支点转动,并能够在图5的第一位置90A和第二位置90B之间改变位置。即,在第一位置90A处,导向部件90的上端部配置在最右方。另外,在第二位置90B处,导向部件90的上端部配置在最左方。另外,在导向部件90的转动中,将位于第一位置90A和第二位置90B之间,且导向部件90向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位置定义为第三位置90C。
[0052]导向部901A是导向部件90中的比支点部901更向上方延伸设置的部分。导向部901A具有向上端稍稍变细的形状。导向部901A包括作为一对侧面的左导向面902和右导向面903。左导向面902是导向部901A的左侧的侧面。另外,右导向面903是导向部901A的右侧的侧面。
[0053]抵接部901B(突部)是导向部件90中的比支点部901向下方(第三方向的上游侦U)延伸设置的部分。此外,在抵接部901B的左侧的侧部的接近支点部901的区域具有向外侧隆起的形状。而且,在前述的导向部件90的第一位置90A,作为所述隆起的部分的壁面的左导向面上游部90S被沿着盖部件118的引导部118A配置,并界定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的一部分。而且,抵接部901B在导向部件90的转动中与对置衬垫117的衬垫前端部117B抵接,从而规定了导向部件90的第二位置90B。此时,抵接部901B的右侧部界定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的一部分。另外,抵接部901B(左导向面上游部90S的下端部)与盖部件118的保护部118B抵接,从而规定了导向部件90的第一位置90A。
[005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导向部件90的重心使得由于导向部件90的自重,导向部件90被配置第一位置90A。此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定为在支点部901处配置未图示的螺旋弹簧,在其他的外力没有作用于导向部件90的情况下,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使得导向部件90配置在第一位置90A。
[0055]另外,在导向部件90的右方与导向部件90相对地配置有壁部119。壁部119 一体地固定于后述的壳体开闭部21A。壁部119在其与导向部件90之间界定了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
[0056]接着,说明片材被从各片材运送路径运入运送汇合部101时的导向部件90的动作。
[0057]在容纳在盒110中的片材SI被运送至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导向部件90由于自重配置在第一位置90A。因此,通过第一供纸棍113以及对置棍115之间的片材SI在与引导部118A以及左导向面上游部90S滑动摩擦的同时,被第一位置90A的导向部件90的左导向面902向上方引导。而且,所述片材SI在与第二壁部151滑动摩擦的同时被从汇合运送部15运送至校准辊对116。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与手动托盘240相比,更多地是从盒110中承载的片材SI中进行供纸,因此,通过将导向部件90的通常配置位置设定为第一位置90A,可稳定地运送所述片材SI。
[0058]另一方面,在手动托盘240上载置的片材S2通过第二供纸辊114以及对置衬垫117之间后,被朝向由于自重而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的导向部件90运送。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设定对置衬垫117(衬垫滑动摩擦部117C)的角度,使得沿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运送的片材S2的前端部与导向部件90的右导向面903的比支点部901靠上方的接触部90P抵接。因此,通过片材S2的前端部与接触部90P抵接,导向部件90以支点部901为中心转动,配置到第二位置90B。由此,片材S2与第二位置90B的导向部件90的右导向面903滑动摩擦的同时被向上方引导。而且,所述片材S2在与第一壁部150滑动摩擦的同时被从汇合运送部15运送至校准辊对116。
[0059]而且,从未图示的分体式的供纸盒供纸的片材S3被经由连结开口部21R运入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图5的箭头D3)。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设定作为界定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的右侧的壁部的第三壁部152的角度,使得片材S3的前端部与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的情况同样地与导向部件90的接触部90P抵接。而且,通过片材S3的前端部与接触部90P抵接,导向部件90以支点部901为中心转动,从而配置到第三位置90C。由此,片材S3与第三位置90C处的导向部件90的右导向面903滑动摩擦的同时被向上方引导。而且,所述片材S3在通过第一壁部150和第二壁部151之间的同时,被从汇合运送部15运送至校准辊对 116。
[006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导向部件90的转动,从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1、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运送的片材S被稳定地引导向汇合运送部15。此时,导向部件90的转动的支点被配置在导向部件90的较长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够使导向部件90在尽可能地缩小了的空间中以大的可动范围转动。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位置90A中的左导向面902和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21度。另外,第二位置90B中的右导向面903与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29.8度。换言之,导向部件90切换的两个片材运送方向所成的角度是50.8度。因此,在具有从左方到达运送汇合部101的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和从右方到达运送汇合部101的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的供纸装置10中,无论是从哪一个运送路径运送来的片材S,都能够在减少对片材S的运送负载的状态下,将片材S稳定地向上方运送。此外,在没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导向部件90的转动支点配置在较长方向的中央部的情况下,难以确保导向部件90如上述那样有大的可动范围。
[0061]图7是放大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参照的图像形成装置IZ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图。图8是放大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送汇合部IOlZ的一部分得到的截面图。参照图8,运送汇合部IOlZ包括与本实施方式的导向部件90进行比较参照的摆动导向95。摆动导向95能够以配置在下端部配置的支点951为中心摆动。当摆动导向95摆动,且作为摆动导向95的右方的侧面的右导向面953与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Z的内部的抵接壁96抵接时,摆动导向95被配置在最右方(图8的95A)。在该情况下,摆动导向95将通过第一供纸辊113Z以及对置辊115Z之间的片材S向上方引导。另外,作为摆动导向95的左方的侧面的左导向面952被沿第二壁部151Z配置。另一方面,当通过所述摆动,而摆动导向95的左导向面上游部95S与引导部118AZ抵接时,摆动导向95被配置在最左方(图8的95B)。在该情况下,摆动导向95将通过第二供纸辊114Z以及对置衬垫117Z之间的片材S向上方引导。此时,摆动导向95的右导向面953被配置为沿着第一壁部150Z。
[0062]这样,在摆动导向95以配置在摆动导向95的下端部的支点951为中心摆动的情况下,支点951和摆动导向95的上端部分离,因此,摆动导向95的可动范围变窄。在图8中,位于最右方的摆动导向95A的左导向面952与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11度。另外,位于最左方的摆动导向95B的右导向面953与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是25.8度。换言之,摆动导向95切换的两个片材运送方向所成的角度是36.8度。而且,在如图8所示的情况下,当通过第一供纸棍113Z以及对置棍115Z之间的片材S被向摆动导向95A运送时,在摆动导向95的左导向面上游部95S和引导部118AZ之间形成空隙。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导向部件90的第一位置90A,左导向面上游部90S被配置为与引导部118A相连。因此,与图8所示的方式比较,能够稳定地引导片材S。
[006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在运送汇合部101中片材S发生堵塞的情况下,通过导向部件90的姿势,所述片材S容易地被除去。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I中壳体开闭部21A被开放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部壳体21的右侧部分的壳体开闭部21A能够以下方为支点转动。通过壳体开闭部21A的转动,使片材运送路径PP的一部分向下部壳体21的外部露出。特别是,通过壳体开闭部21A的转动,运送汇合部101被露出。详细地说,通过壳体开闭部21A的转动,前述的壁部119从导向部件90离开。因此,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的下游侧端部向下部壳体21的外部露出。其结果是,即使是在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中发生片材S2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除去片材S2。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导向部件90的自重,导向部件90配置在第一位置90A。其结果是,在图6中,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的一部分,即位于第一位置90A的导向部件90的左方的区域X向外部露出。因此,即使是在沿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以及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运送来的片材S2或者S3在导向部件90的右方堵塞的情况下,亦或是沿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运送来的片材SI在导向部件90的左方堵塞的情况下,都能够容易地除去所述片材S。
[0064]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导向部件90在第一位置90A将沿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运送的片材SI引导至汇合运送路径15。另外,导向部件90在第二位置90B将沿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运送的片材S2引导至汇合运送路径15。导向部件90以配置在较长方向的中央部的支点部901为中心转动。因此,在导向部件90将引导向汇合运送路径15的片材S的运送路径在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和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之间切换时,与支点被配置在导向部件90的较长方向的一端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确保导向部件90大的可动范围。
[0065]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向部件90的转动动作能够以支点部901为中心节省空间地大幅转动,因此,导向部件90为了上述切换而以支点部901为中心转动,比支点部901靠上述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右导向面903以及左导向面902成为汇合运送路径15的一部分,能够节省空间地构成比支点部901靠上述片材运送方向上流侧的抵接部901B与衬垫前端部117B或者保护部118B抵接的动作。由此,能够节省空间地使为了上述切换而进行转动的导向部件90具有沿着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1、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以及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的形状。
[0066]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当导向部件90以支点部901为中心转动时,导向部件90的抵接部901B界定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以及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的一部分。因此,导向部件90能够沿着切换运送方向的片材运送路径的形状理想地引导片材。
[0067]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导向部件90由于自重或者支点部901所具有的施力部件的施力而稳定地配置在第一位置90A。因此,能够将沿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运送来的片材SI正确引导至汇合运送路径15。而且,通过使沿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运送的片材S2的前端部与导向部件90抵接,从而导向部件90从第一位置90A移动到第二位置90B。因此,即使是在导向部件90被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的状态,也能够将沿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运送的片材S2正确地引导至汇合运送路径15。
[0068]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通过片材S2的前端部与比支点部901靠第二方向下游侧(上方)的接触部90P抵接,导向部件90能够可靠地从第一位置90A移动到第二位置90B。
[0069]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壳体开闭部21A的打开状态下,壁部119从导向部件90离开,因此,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的一部分被向下部壳体21的外部开放。另外,通过导向部件90被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的一部分向下部壳体21的外部露出。因此,在导向部件90的周边,即使是在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或者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发生片材S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除去所述片材S。
[0070]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除了向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l以及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之外,导向部件90还能够将沿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运送来的片材S3弓丨导至汇合运送路径15 (上方)。
[0071]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供纸装置1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取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0072](I)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1、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这三个运送路径汇合于运送汇合部101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运送汇合部101汇合多个运送路径即可。另外,第一片材运送路径P1、第二片材运送路径P2、第三片材运送路径P3也不是被限定于分别从盒110、手动托盘240以及未图示的分体式片材盒延伸设置的方式,只要是向运送汇合部101运送片材的路径即可。
[0073](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导向部件90由于自重而被配置在第一位置90A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导向部件90可以是如上所述通过如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而被配置在作为等待位置的第一位置90A即可,另外,也可以被配置在作为等待位置的第二位置90B或者第三位置90C。
[0074](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图6中,说明了当壳体开闭部21A被开放时,导向部件90停止在第一位置90A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图9是在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中当壳体开闭部21A被开放时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截面图。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I不具有图6的盖部件118。而且,随着壳体开闭部21A的开放,导向部件90由于自重而比第一位置90A向右方转动(退避位置)。因此,导向部件90的左方侧的区域X被更大地开放,提高了片材S的除去性。而且,在壳体开闭部21A的下端侧与导向部件90相对地配置有突起部96。突起部96与导向部件90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相对地配置一对。当壳体开闭部21A被关闭时,突起部96与导向部件90的上端部抵接。其结果是,导向部件90从上述的退避位置向第一位置90A移动。此外,可以设定预先导向部件90的重心以及突起部96的形状,使得在壳体开闭部21A被关闭的状态下,导向部件90由于自重而与突起部96抵接而配置在第一位置90A。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运送装置,包括: 壳体; 第一运送路径,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运送第一片材; 第二运送路径,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运送第二片材; 汇合部,所述第一运送路径以及第二运送路径在所述汇合部汇合; 汇合运送路径,其被与所述汇合部连接,其向所述第一运送路径以及第二运送路径的片材运送方向下游侧延 伸;以及 导向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汇合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姿势改变,所述第一位置是将所述第一片材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向所述汇合运送路径引导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将所述第二片材从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向所述汇合运送路径引导的位置, 所述导向部件在与所述各片材的片材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视图中呈细长形状,其具有配置在所述细长形状的较长方向的中央部或者中央部附近的支点部,所述导向部件通过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转动进行所述姿势改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比所述支点部靠所述片材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导向部件的侧面部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构成所述第一运送路径的一部分,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构成所述第二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比所述支点部靠所述片材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所述导向部件的侧面部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时,构成所述汇合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部件通过自重或者所述支点部所具有的施力部件中的一者的施力而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导向部件由于经由所述第二运送路径运送来的所述第二片材的前端部抵接而转动,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部件被构成为,当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经由所述第二运送路径运送来的所述第二片材的所述前端部抵接所述导向部件的比所述支点部靠所述片材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侧面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还包括: 壁部,其被与所述导向部件相对地配置,在其与所述导向部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运送路径的一部分;以及 盖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开闭, 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所述导向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汇合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露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其中, 伴随着所述盖部件从关闭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所述导向部件转动到比所述第一位置更使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向所述壳体的外部露出的退避位置, 所述片材运送装置还包括:突起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盖部件上,伴随着所述盖部件从打开状态变化为关闭状态,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导向部件抵接,并使得所述导向部件从所述退避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还包括: 片材承载部,所述第一片材承载于其上;以及 手动托盘,所述第二片材载置于其中, 所述第一运送路径是将所述第一片材从所述片材承载部运送至所述导向部件的运送路径, 所述第二运送路径是将所述第二片材从所述手动托盘运送至所述导向部件的运送路径。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还包括: 第三运送路径,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从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以及第二运送路径不同的方向与所述汇合部连接, 所述导向部件还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进行姿势改变,所述第三位置是将从所述第三运送路径运送至所述汇合部的片材向所述汇合运送路径引导的位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运送装置; 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第一片材以及所述第二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第四运送路径,将通过所述导向部件引导至所述汇合运送路径的所述第一片材或者所述第二片材运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576494SQ20131032934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山本耕充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