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

文档序号:270461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该立体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在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对应着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四周设置有粘结块,所述粘结块将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结成为整体。该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该立体显示装置具有更小的液晶棱镜的焦距f,从而使显示面板能获得更小的、更适合应用于便携式移动产品的可视距离h。
【专利说明】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不(Thin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1XD)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装置生产成本降低、制造工艺日益完善,液晶显示装置已经成为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的主流技术;同时,由于液晶显示装置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在市场和观众心中成为理想的显示装置。
[000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三维(3D,D为Dimension,可译为“线度、维”)立体显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与普通显示技术相比,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使画面图像不再局限于屏幕平面,而是变得立体逼真,让观众在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高显示品质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成为客户的理想选择。其中,裸眼式三维显示以其无需佩戴3D眼镜即可感受立体效果的特有优势备受推崇,实现裸眼三维显示的技术包括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微透镜(Lenticular)、指向式背光(Directional Backlight)、液晶棱镜(LC Lens)等多种方式。
[0004]其中,液晶棱镜方式为采用相对设置、且其中灌有扭曲向列液晶的衬底形成三维转换面板。如图1所示,图1中具有不同的填充图形代表了施加有不同电压的电极7,电极7在转换面板I中形成一个梯度电场,在电场作用下扭曲向列液晶发生偏转,不同位置处的扭曲向列液晶所受的电场力不同,偏转方向不同,使得液晶分子的折射率分布呈现为多个棱镜(即相当于液晶棱镜的透光镜)的效果,从而将当前视点的图像投射到对应视场,实现三维立体显示。液晶棱镜方式不仅具有2D/3D转换,透过率高的优点;而且由于液晶棱镜的焦距可调,易于实现对最佳观看距离的调节,进而达到裸眼追踪立体显示的效果,因此成为最具潜力的立体显示技术。
[0005]目前,已经出现了将液晶棱镜方式应用到电视器件等需较大可视距离的显示装置中的应用,随着便携式移动产品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移动产品(例如:手机、PAD、掌上电脑等)已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相比电视器件,便携式移动产品具有较小的可视距离,因此,开发适用于便携式移动产品的具有较小可视距离的立体显示面板,为使用便携式移动产品的消费者带来三维立体享受,成为目前立体显示装置的一个新方向。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该立体显示装置具有更小的液晶棱镜的焦距f,从而使显示面板能获得更小的、适合应用于便携式移动产品的可视距离h。
[0007]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立体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在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对应着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四周设置有粘结块,所述粘结块将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结成为整体。
[000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偏光片包括第一偏光层以及分设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两层面的支撑层,所述粘结块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厚度,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
[0009]优选的是,所述粘结块为含有V2O5材料的粉末,所述粉末能够吸收激光能量而熔化、冷却凝成玻璃熔块;或者,所述粘结块为封框胶。
[0010]优选的是,所述转换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衬底以及设置于两所述衬底之间的扭曲向列液晶层;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以及设置于两所述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转换面板的衬底的厚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转换面板的衬底的厚度;和/或,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液晶面板的基板的厚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液晶面板的基板的厚度。
[0011]优选的是,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转换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光方向正交,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对应设置并进一步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转换面板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和/或,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还设置有OCA光学胶,所述OCA光学胶能进一步增强所述转换面板和/或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粘结效果。
[0012]优选的是,所述转换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粘结块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气压小于I个标准大气压。
[0013]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其中,所述对合封装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在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对应着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四周设置粘结块,通过所述粘结块将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结成为整体。
[001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偏光片包括第一偏光层以及分设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两层面的支撑层,所述粘结块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厚度,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
[0015]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对合封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6]清洗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0017]采用UV微粒子预处理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0018]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所述显示区的区域放置所述第一偏光片;
[0019]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设置粘结块,所述粘结块为含有V2O5材料的粉末颗粒;
[0020]将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进行预烧结;
[0021]采用激光使粘结块熔化,并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合。[0022]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对合封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3]清洗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0024]采用UV微粒子预处理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0025]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所述显示区的区域放置所述第一偏光片;
[0026]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涂覆封框胶;
[0027]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合。
[0028]优选的是,在清洗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之前,还包括:将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转换面板的衬底,和/或,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液晶面板的基板采用减薄工艺减薄厚度,所述减薄工艺包括刻蚀工艺或机械减薄工艺。
[0029]优选的是,在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合之前,还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上整面涂覆OCA光学胶。
[0030]优选的是,在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合之前,还包括:
[0031]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的周边涂覆UV胶;
[0032]固化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周边的UV胶。
[00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装置通过减少位于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偏光片的层数量、以及将转换面板的衬底和/或液晶面板的基板进行减薄工艺,来减小液晶棱镜的焦距f,并通过粘结块在非显示区粘合和封装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的技术方案,从而使显示面板能获得更小的、适合应用于便携式移动产品的可视距离h,实现液晶棱镜在便携式移动产品中三维立体显示的更佳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转换面板中电场梯度使扭曲向列液晶形成液晶棱镜效果的原理示意图;
[0035]图2为显示装置中液晶棱镜的焦距与可视距离的关系示意图;
[00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3中第一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A-图5C为图3中立体显示装置的制造流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其中:
[0040]图5A为形成转换面板的示意图;
[0041]图5B为在转换面板上放置第一偏光片的不意图;
[0042]图5C为将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对合的不意图;
[004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工艺的流程的示意图;
[004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8为现有技术中位于转换面板与液晶面板之间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1_转换面板;11-扭曲向列液晶层;12_衬底;2_液晶面板;21_基板;22_液晶层;3_第一偏光片;31_第一偏光层;32_支撑层;33_粘附层;4_第二偏光片;5_粘结块;6-封框胶,7-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004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8]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于,如图2所示,根据显示装置中液晶棱镜的焦距和可视距离的关系,如公式(I)所示:
[0049]h=fXe/r..................(I)
[0050]公式(I)中:h_可视距离;f_焦距;e-n倍的瞳距(η为正整数);r_棱镜间距。其中,f为对合的转换面板I的衬底12厚度、液晶面板2的基板21厚度与二者之间的偏光片(或者还包括有空气间隙)的厚度之和。
[0051]为了适用于具有较小的可视距离的便携式移动产品,本发明通过采用减小焦距f的方法来达到获得较小的可视距离的目的。对应图2,即通过减小对合的液晶面板2和转换面板I之间的直接的间隔距离,从而减小立体显示装置的可视距离。
[0052]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在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对应着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四周设置有粘结块,所述粘结块将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结成为整体。
[005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其中,所述对合封装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在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对应着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四周设置粘结块,通过所述粘结块将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结成为整体。
[0054]实施例1:
[005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液晶面板2靠近转换面板I的板面设置有第一偏光片3 (位于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之间的偏光片为第一偏光片3),第一偏光片3对应设置于显不区中,在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之间、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设置有粘结块5,粘结块5将第一偏光片3完全包围在其内部、且将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粘结成为整体。
[0056]一般的,转换面板I包括相对设置的衬底12以及设置于两衬底12之间的扭曲向列液晶层11,液晶面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21以及设置于两基板21之间的液晶层22。
[0057]如图4所不,第一偏光片3包括第一偏光层31以及分设置于第一偏光层31的两层面的支撑层32。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块5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偏光片3的厚度,优选粘结块5的高度等于第一偏光片3的厚度,以使得液晶面板与转换面板之间获得最小的间隔距离;同时应该理解的是,当粘结块5的高度大于第一偏光片3的厚度时,有利于粘结块5熔化后冷凝的高度保持,但应使得该粘结块5的高度小于现有技术中液晶面板与转换面板之间的偏光片的厚度,以使得使用粘结块5进行对合封装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液晶棱镜的焦距能小于现有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的液晶棱镜的焦距。
[0058]另外,粘结块5的宽度小于等于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即粘结块5与第一偏光片3在水平空间上,可以间隔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优选直接接触。为了达到粘结的目的,粘结块5为含有V2O5材料的粉末颗粒,粉末颗粒能够吸收激光能量而熔化、冷却凝成玻璃熔块。当粘结块5与第一偏光片3在水平空间上直接接触时,由于粘结块5与第一偏光片3仅在侧面接触,因此在采用玻璃熔块作为粘结块5的过程中,并不会对第一偏光片3的性能造成影响。
[0059]为了实现液晶面板2的正常显示,并能配合转换面板I实现三维立体显示,液晶面板2远离转换面板I的一侧的板面还设置有第二偏光片4,第一偏光片3与第二偏光片4的偏光方向正交,第二偏光片4与第一偏光片3对应设置并进一步延伸至非显区,例如:第二偏光片4的尺寸比显示区的各边尺寸均长2_ ;同时,第二偏光片4与液晶面板2的粘结方式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与偏光片相同的粘结方式,即第二偏光片4与液晶面板2通过整层的粘附层33粘结在一起。其中,现有技术中,偏光片的结构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3与第二偏光片4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不具偏振性的光源产生偏振性,转变成偏振光,加上液晶面板2的液晶层22中液晶分子的偏转特性,达到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从而实现图像显示,并具有提高透光率和视角范围、形成防眩等功能。
[0060]本实施例中立体显示装置的制造工艺包括:
[0061]步骤一:形成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
[0062]在该步骤中,将两衬底玻璃对合,并在其中封装扭曲向列液晶,形成转换面板1,转换面板I的结构如图5A所示;形成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在对合后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封装液晶层,形成液晶面板2。参考图3,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均通过封框胶6进行封装。
[0063]步骤二:将液晶面板I和转换面板2对合。
[0064]在该步骤中,包括在在转换面板I 一侧对应着显示区的区域放置第一偏光片3 ;还包括在转换面板I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设置粘结块5,通过粘结块5将第一偏光片3完全包围在内部、且将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粘结、封装形成整体。
[0065]具体的,如图6所示,该步骤包括如下几个分步骤:
[0066]清洗(Washing)转换面板I ;
[0067]采用UV微粒子预处理(Pre-treatment UV Ozone)转换面板I,以获得足够的洁净度;
[0068]在转换面板I对应着显示区的区域放置第一偏光片,放置第一偏光片3后的转换面板I如图5B所不。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液晶面板2的一侧放置第一偏光片3,本实施例仅以在转换面板I的一侧放置第一偏光片作为不例,而非限定。
[0069]在转换面板I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设置粘结块5(Frit Paste dispensing),其中粘结块5为含有V2O5 (五氧化二钒)材料的粉末颗粒,粉末颗粒吸收激光能量而熔化、冷却凝成玻璃熔块,其中,粘结块5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偏光片3的厚度,宽度小于等于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
[0070]将转换面板I进行预烧结(Pre-sintering),其中,预烧结温度范围为230_250°C ;
[0071]优选的,对转换面板I进行检查(Inspection),以避免出现粘结块5断线等不良;
[0072]为能进一步清除第一偏光片3与转换面板I之间的空气或水汽,优选增加在转换面板I的周边涂覆UV胶(Dummy Seal dispensing)的步骤;[0073]接下来,相应地对转换面板I周边的UV胶进行固化(UV Curing);
[0074]最后,采用激光使粘结块5熔化(Laser Frit Sealing),并将放置有第一偏光片3的转换面板I与液晶面板2粘合,从而封装形成整体。
[0075]本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3与现有技术中相应位置的偏光片相比,省去了用于液晶面板2的基板与转换面板I的衬底之间粘结的粘附层33,层数量减少、整体厚度也相应的减小。而现有技术中粘附层33的作用,由粘结块5来实现;并且,粘结块5还具有如下额外的作用:能封闭转换面板I与液晶面板2内的第一偏光片3,使得第一偏光片3与外界的空气隔绝,保持第一偏光片3与相接触的转换面板I的衬底和液晶面板2的基板紧密贴附;进一步的,通过使得由转换面板1、液晶面板2和粘结块5形成的密封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强(例如:1个标准大气压),依靠外部大气压的压力保证封闭质量,尤其是在优选粘结块5与第一偏光片3直接接触时,将使得密封的效果更好。
[0076]步骤三、形成显示面板。
[0077]在该步骤中,在液晶面板2未与转换面板I对合的另一侧贴附第二偏光片4,连接驱动电路,完成可用于立体显示的显示面板的制造。
[0078]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中,第一偏光片3和第二偏光片4之间为液晶面板2,液晶面板2中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均分别各形成在一块玻璃板上,当二者对合形成液晶面板2时,玻璃板均位于外侧。当将液晶面板2与转换面板I对合形成显不面板时,相对合一侧的液晶面板2中作为基板的玻璃板的厚度、转换面板I中作为衬底的玻璃板的厚度和粘结块5的高度之和即为转换面板中扭曲列向液晶形成的液晶棱镜的焦距。
[0079]这里应该理解的是,构成液晶棱镜焦距中的相对合一侧的液晶面板2中的基板的厚度,该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中的玻璃板,此时第一偏光片即设置于彩膜基板外侧的偏光片;或者,该基板也可以为阵列基板中的玻璃板,此时第一偏光片即设置于阵列基板外侧的偏光片。也即,转换面板I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2中的彩膜基板侧,也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2中的阵列基板侧,这里不做限定。
[0080]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转换面板I采用电致液晶棱镜(LC lens)式的扭曲向列液晶立体显示方式,通过棱镜透光镜的效果从而达到图像的空间分离,实现三维显示。根据上述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造工艺的描述,同时根据公式(I ),本实施例可获得相比现有技术更小的可视距离的效果,更适合应用于便携式移动产品以实现三维立体显示。
[0081]例如,现有技术中一种立体显示装置产品中,转换面板中的衬底和液晶面板中的基板均采用玻璃板,且玻璃板的厚度相同,各参数如下:玻璃板的厚度为0.3mm,偏光片的厚度为180 μ m (其中:第一偏光层20 μ m,2*支撑层40 μ m,2*粘附层40 μ m),即液晶棱镜的焦距f为780 μ m,棱镜的间距r为600 μ m,η倍瞳距e为65mm,带入公式(1),计算得出该产品的最小可视距离h为84.5mm ;而在本实施例中,保持液晶棱镜的间距r、η倍瞳距e不变,第一偏光片I的厚度变为IOOym (其中:第一偏光层20 μ m,2*支撑层40 μ m),带入公式(1),计算得出该产品的最小可视距离h为73.6mm,最小可视距离降低了 13%。本实施例中,由于无需在支撑层32的外侧进行粘附,考虑信赖性、耐受力等因素,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更薄的支撑层32 (如20 μ m),此时最小可视距离h变为69mm,最小可视距离h降低了
18.5%。
[0082]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电致液晶棱镜在显示时对图像的空间分离,并通过减小液晶棱镜的焦距f,实现了较小可视距离的可应用于便携式移动产品的三维显示。
[0083]实施例2:
[008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粘结块采用封框胶(sealant)对液晶面板和转换面板进行粘结和封装。
[0085]本实施例中,立体显示装置制造过程中,将液晶面板和转换面板对合的具体步骤包括:
[0086]清洗转换面板或液晶面板;
[0087]采用UV微粒子预处理转换面板或液晶面板;
[0088]在转换面板或液晶面板对应着显示区的区域放置第一偏光片;
[0089]在转换面板或液晶面板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涂覆封框胶;
[0090]使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粘合。
[0091]当然,为了保证第一偏光片与转换面板之间的空气或水汽,同样可以优选增加在转换面板的周边涂覆UV胶(Dummy Seal dispensing),以及对转换面板周边的UV胶进行固化(UV Curing)的步骤,这里不再赘述。
[0092]本实施例中,位于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第一偏光片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第一偏光片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93]相比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采用封框胶作为粘结块,具有材料易于获得、工艺技术成熟等优点。
[0094]实施例3:
[009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或2相比,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中,在转换面板与第一偏光片之间,和/或,液晶面板与第一偏光片之间,还设置有OCA光学胶,OCA光学胶能进一步增强转换面板和/或液晶面板与第一偏光片的粘结效果。
[0096]相应的,在该立体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为了使得第一偏光片与转换面板和/或液晶面板获得更好的粘结作用,优选进一步增加在转换面板和/或液晶面板上整面涂覆OCA光学胶(Lamination)的步骤。
[0097]其中,OCA光学胶的厚度为ΙΟμπι数量级。由于OCA光学胶具有较高的粘结性,因此能使得第一偏光片与液晶面板和/或转换面板之间的粘结效果更好,从而使得粘合后的显示面板获得更好的整体性。
[0098]实施例4:
[009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3任一相比,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中,如图7所示,靠近第一偏光片3的转换面板I的衬底12的厚度小于远离第一偏光片3的转换面板I的衬底12的厚度;和/或,靠近第一偏光片3的液晶面板2的基板21的厚度小于远离第一偏光片2的液晶面板2的基板21的厚度。
[010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液晶棱镜的焦距进一步减小,可以采用更小厚度的衬底或基板,例如:可以在转换面板I或液晶面板2制备的过程中,直接采用较小厚度的衬底或基板,也可以将转换面板I或液晶面板2中与第一偏光片I紧贴的一侧的衬底或基板的厚度通过减薄工艺进一步减薄。
[0101]其中,可以采用刻蚀工艺或机械减薄工艺减薄转换面板I中与第一偏光片3紧贴的一侧的衬底的厚度,和/或,采用刻蚀工艺减薄液晶面板2中与第一偏光片紧贴的一侧的衬底的厚度。
[0102]与实施例1-3任一相比,在本实施例中立体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放置第一偏光片3之前,先将转换面板I 一侧的衬底进行刻蚀工艺以进行减薄,然后在该减薄后的衬底上放置第一偏光片3 ;然后,将放置有第一偏光片3的转换面板I的一面,与液晶面板2的板面(例如:靠近彩膜基板的一侧的板面)进行粘合,进而使转换面板I和液晶面板2形成整体。
[010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立体显示装置,第一偏光片3中层数量减少,不仅省去了用于液晶面板2与转换面板I之间层面粘结的粘附层,厚度相应的减小;且相比实施例1-3任一,转换面板I靠近第一偏光片3 —侧的衬底,和/或,液晶面板2靠近第一偏光片3一侧的基板还通过减薄工艺进行了减薄,进一步减小了液晶面板2与转换面板I之间的直接的间隔间距,减小了液晶棱镜的焦距f,相应地能减小显示面板的可视距离。
[0104]本实施中的立体显示装置,结合减薄工艺,能获得更小的可视距离h,且减小可视距离h的效果更加显著。
[0105]实施例1-4的立体显示装置中,通过减少位于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偏光片的层数量、以及将转换面板的衬底和/或液晶面板的基板进行减薄工艺,来减小液晶棱镜的焦距f,并通过粘结块在非显示区粘合和封装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的技术方案,从而使显示面板能获得更小的、更适合应用于便携式移动产品的可视距离h,实现液晶棱镜在便携式移动产品中三维立体显示的应用。
[0106]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在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对应着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四周设置有粘结块,所述粘结块将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结成为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包括第一偏光层以及分设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两层面的支撑层,所述粘结块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厚度,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块为含有V2O5材料的粉末,所述粉末能够吸收激光能量而熔化、冷却凝成玻璃熔块;或者,所述粘结块为封框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衬底以及设置于两所述衬底之间的扭曲向列液晶层;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以及设置于两所述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转换面板的衬底的厚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转换面板的衬底的厚度;和/或,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液晶面板的基板的厚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液晶面板的基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转换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光方向正交,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对应设置并进一步延伸至所述非显不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换面板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和/或,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还设置有OCA光学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粘结块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气压小于I个标准大气压。
8.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对合封装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划分为显示区以及包围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对合设置的转换面板和液晶面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合封装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在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对应着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四周设置粘结块,通过所述粘结块将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结成为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合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包括第一偏光层以及分设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两层面的支撑层,所述粘结块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厚度,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合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合封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清洗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采用UV微粒子预处理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所述显示区的区域放置所述第一偏光片; 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设置粘结块,所述粘结块为含有V2O5材料的粉末颗粒;将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进行预烧结; 采用激光使粘结块熔化,并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合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合封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清洗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采用UV微粒子预处理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 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所述显示区的区域放置所述第一偏光片; 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对应着非显示区的区域涂覆封框胶; 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对合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洗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之前,还包括:将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转换面板的衬底,和/或,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液晶面板的基板采用减薄工艺减薄厚度,所述减薄工艺包括刻蚀工艺或机械减薄工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对合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 晶面板粘合之前,还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上整面涂覆OCA光学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对合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转换面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粘合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的周边涂覆UV胶;固化所述转换面板或所述液晶面板周边的UV胶。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3698892SQ20131070678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王强涛, 崔贤植, 王海燕, 方正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