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134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布线导线被夹住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原稿供给装置、布线导线、导向部和布线盖。所述装置主体在内部具有原稿读取部。所述原稿供给装置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原稿承载面开关自如。所述布线导线电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原稿供给装置。所述导向部包围所述布线导线的周围。所述布线盖与所述布线导线一起安装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装拆自如。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内部具有原稿读取部,并且原稿供给装置安装成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原稿承载面开关自如。在装置主体的原稿承载面上嵌入有接触玻璃,原稿读取部通过接触玻璃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原稿供给装置在关闭原稿承载面的状态下向接触玻璃提供原稿。
[0003]原稿供给装置具有用于将原稿提供到接触玻璃上的驱动系统。通常,向上述驱动系统提供电力的电源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电力供给用的布线导线从装置主体向原稿供给装置延伸。
[0004]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由外壳构件覆盖布线导线,以便消除设置在装置主体和原稿供给装置之间的布线导线向外部露出而不美观,并且避免布线导线与包括其周围的人在内的环境发生干扰。
[0005]并且,一般来说,布线导线的布线路径从设置在原稿供给装置外壳上的开口部向外侧露出并插入设置在装置主体背后的连接器部。
[0006]在通过上述布线路径对布线导线进行布线之后,以从其背后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上述现有技术的外壳构件。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如果组装时不注意,则有时布线导线会被外壳构件夹住。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组装时布线导线被夹住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装置主体,在内部具有原稿读取部;原稿供给装置,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原稿承载面开关自如;布线导线,电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原稿供给装置;导向部,包围所述布线导线的周围;以及布线盖,与所述布线导线一起安装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装拆自如。
[0009]按照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可以防止组装时布线导线被夹住的图像形成装置。
[0010]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要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背面侧外观的立体图。
[0013]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布线盖安装部分的断面图。
[0014]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布线盖正面侧外观的立体图。
[0015]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线盖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6A、图6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7A、图7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盖构件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布线盖安装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19]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线盖的一种功能的图。
[0020]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背面侧外观的立体图。
[0021]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布线盖正面侧外观的立体图。
[0022]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布线盖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13A、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14A、图14B、图14C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15A、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盖构件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16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背面侧外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具有原稿读取功能的复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0028](第一实施方式)
[0029]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I的要部结构的示意图。
[0030]复印机I具有:装置主体2和原稿供给装置40,该原稿供给装置40设置成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开关自如。装置主体2在其内部具有印刷部10和第一原稿读取部(原稿读取部)20,并且在其外部具有操作部30。
[0031]印刷部10具有供纸部U、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和出纸盘14等,用于在印刷纸上印刷图像并作为印刷物输出。供纸部11具有供纸盒11a,该供纸盒Ila收容多张(例如数十?数百张左右)标准的印刷纸,并能够将印刷纸从复印机I的正面抽出。利用搓纸辊Ilb的驱动,将收容在各供纸盒Ila内的印刷纸中最上层的印刷纸抽出,并向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2输送。
[0032]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2包括感光鼓12a、曝光部12b、显影部12c和转印部12d等,用于将与需要印刷的图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印刷纸上。感光鼓12a是圆筒形的感光体,形成与需要印刷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影,并承载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曝光部12b向感光鼓12a照射用于在感光鼓12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的激光。显影部12c通过向形成有静电潜影的感光鼓12a提供调色剂,使静电潜影显影而成为调色剂图像。转印部12d将承载在感光鼓12a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部11输送来的印刷纸上。
[0033]定影部13对由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2转印(形成)在印刷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加压并将其定影在印刷纸上,并且此后该定影部13将该定影处理后的印刷纸作为印刷有所希望的图像的印刷物排出(输出)到出纸盘14。出纸盘14设置在印刷部10的上部,用于积存从定影部13输出的印刷物。
[0034]第一原稿读取部20读取设置在原稿承载面3上的原稿,并取得表示上述原稿图像的原稿图像数据。第一原稿读取部20包括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稱合器件)传感器21、支架22和原稿台23等。支架22安装有CCD传感器21,用于读取设置在原稿承载面3上的原稿、或由原稿供给装置40依次供纸的原稿等。原稿台23包括接触玻璃24和狭缝接触玻璃25。
[0035]具体地说,当读取设置在接触玻璃24上的原稿时,支架22边向原稿台23的长边方向移动、边利用CCD传感器21读取原稿。相对于此,当读取从原稿供给装置40提供来的原稿时,在与狭缝接触玻璃25相对的位置(狭缝接触玻璃25的下方的位置)上,支架22通过狭缝接触玻璃25并利用CCD传感器21读取从原稿供给装置40依次提供来的原稿。
[0036]操作部30包括操作键31和操作显示部32,用于输出与由用户进行的操作对应的信号(操作信号),并且显示表示复印机I状态的信息等各种信息。操作键31是复印开始键、复印停止/清除键、数字键(数值输入键)和功能切换键等硬键。
[0037]操作显示部32包括:显示部,显示规定的图像;以及操作部,输出与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进行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另外,显示部是例如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此外,操作部例如是与显示部的显示画面相对配置的触摸面板,将表示用户按下部位坐标的信号作为上述操作信号输出。
[0038]原稿供给装置40依次自动供给需要读取的原稿。原稿供给装置40具有:供纸盘
41、原稿输送通道42、第二原稿读取部43和出纸盘44。供纸盘41能够收容多张原稿。收容在供纸盘41内的原稿中最上层的原稿利用搓纸辊42a的驱动而被抽出并导入原稿输送通道42。
[0039]原稿输送通道42经由狭缝接触玻璃25并与出纸盘44相连。由搓纸辊42a导入原稿输送通道42的原稿利用输送辊42b被送向狭缝接触玻璃25,此后,利用出纸辊42c排出到出纸盘44。
[0040]第二原稿读取部43读取原稿的一面(与第一原稿读取部20相反一侧的面),来取得表示上述原稿图像的原稿图像数据。第二原稿读取部43是朝向原稿输送通道42配置的CCD传感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I包括两个原稿读取部,能够进行原稿双面扫描。
[0041]上述结构的原稿供给装置40通过后述的布线导线C与装置主体2电连接。
[0042]以下,参照图2?图9,说明设置在装置主体2和原稿供给装置40之间的布线导线C的布线盖50的结构。
[0043]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I的背面侧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I的布线盖50安装部分的断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的布线盖50的正面侧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线盖50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51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盖构件52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I的布线盖50安装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线盖50的一种功能的图。
[0044]如图2所示,在复印机I的背面侧设置有合叶单元45。合叶单元45开关自如地连接装置主体2和原稿供给装置40。原稿供给装置40利用隔开距离且成对设置的合叶单元45,相对于原稿承载面3开关自如。具体地说,原稿供给装置40为绕轴线转动自如的结构,该轴线沿以合叶单元45的轴部为支点的装置主体2的宽度方向延伸。
[0045]布线盖50配置在合叶单元45之间。布线盖50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背面侧,并且与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相比朝向上方突出。原稿供给装置40在背面侧具有开口部46。开口部46避免原稿供给装置40和布线盖50之间产生干扰。布线盖50在原稿供给装置40打开的状态下相对嵌入开口部46,并且在原稿供给装置40关闭的状态下覆盖开口部46。
[0046]如图3所示,布线盖50具有包围布线导线C周围的导向部53。导向部53包围布线导线C侧部的四个方向。与布线导线C的导线部分相比,导向部53的开口大,将布线导线C临时保持成在其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自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布线导线C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装置主体2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与上述连接器部分相比,导向部53的开口大,从而可以使布线导线C通过。
[0047]布线盖50安装成相对于装置主体2装拆自如(参照图3中的双点划线)。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盖50在装置主体2的背面侧沿进深方向装拆自如。装置主体2在背面侧具有开口部4。开口部4用于安装布线盖50,并且被布线盖50覆盖。布线盖50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4和原稿供给装置40的开口部46之间,并且具有引导布线导线C的形状,以使布线导线C通过开口部4和开口部46。
[0048]如图4所示,布线盖50具有平面部54,该平面部54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大体垂直地直立设置。平面部54是朝向装置主体2眼前一侧的部分。此外,布线盖50具有斜面部55,该斜面部55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倾斜竖起。斜面部55设置在原稿承载面3和平面部54之间,是朝向布线盖50的装置主体2眼前一侧的部分。
[0049]如图5所示,布线盖50组合由树脂构件形成的第一盖构件51和第二盖构件52而构成。第一盖构件51包括导向部53和与装置主体2滑动卡合的滑动部56。第二盖构件52包括:卡合轴部57,与第一盖构件51卡合,并相对于其背后开关自如;以及固定部58,相对于装置主体2被固定连接构件59固定。
[0050]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4形成为横跨该装置上面和装置背面。在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4的装置上面部分上设置有与滑动部56卡合的肋5。肋5设置在开口部4的内侧面上,沿装置主体2的进深方向延伸。此外,在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4的装置背面部分上设置有与固定连接构件59螺纹连接的孔部6。孔部6设置在开口部4的底边部上。
[0051]第一盖构件51的滑动部56具有用于沿肋5滑动的槽形。如图6A和图6B所示,滑动部56由与原稿承载面3安装成大体同一平面的板部56a和设置在板部56a内侧上的导向片56b形成。板部56a和导向片56b之间的距离设置成与肋5的厚度对应。由此,第一盖构件51在板部56a和导向片56b之间夹持肋5并滑动,并且与装置主体2卡合。
[0052]第一盖构件51具有承载第二盖构件52的卡合轴部57的轴承槽60。轴承槽60设置在第一盖构件51的上部、且设置在导向部53的两侧部上。如图7A所示,第二盖构件52具有与轴承槽60卡合的卡合轴部57。第二盖构件52覆盖第一盖构件51的背后,并且在其上部的侧面具有圆筒形状的卡合轴部57。通过使卡合轴部57与轴承槽60卡合,第二盖构件52绕轴线转动自如,该轴线以卡合轴部57为支点沿第一盖构件51的宽度方向延伸。
[0053]如图7B所示,第二盖构件52在其下部具有固定部58。固定部58具有连接构件59的螺钉部能够插入的孔形状。固定部58以第二盖构件52覆盖第一盖构件51背后的状态,与图5所示的孔部6连通的方式配置。S卩,在第一盖构件51以利用滑动部56而临时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的状态下,如果由固定连接构件59将第二盖构件52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则可以一同限制第一盖构件51。
[0054]如图8所示,布线导线C包含第一布线导线Cl及其以外的第二布线导线C2,所述第一布线导线Cl传输由第二原稿读取部43读取到的图像信号。第二布线导线C2包含原稿供给装置40的驱动系统的电源导线。布线盖50在导向部53上具有肋61,该肋61分离第一布线导线Cl和第二布线导线C2。导向部53被肋61分为两部分,向一方的开口引导第一布线导线Cl,并且向另一方的开口引导第二布线导线C2。
[0055]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设置在装置主体2和原稿供给装置40之间的布线导线C的布线盖50的作用。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布线盖50具有包围布线导线C周围的导向部53,并且与布线导线C 一起安装成相对于装置主体2装拆自如。按照上述结构,由于可以使布线导线C通过布线盖50的导向部53并临时保持布线导线C,并且保持上述状态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所以可以不需要担心布线导线C被夹住来进行组装。
[0057]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布线盖50具有第一盖构件51和第二盖构件52,上述第一盖构件51包括导向部53和与装置主体2滑动卡合的滑动部56,上述第二盖构件52包括:卡合轴部57,与第一盖构件51卡合,并相对于其背后开关自如;固定部58,相对于装置主体2被固定连接构件59固定。在利用上述结构进行的组装作业中,首先,使布线导线C通过导向部53,并将布线导线C临时保持在第一盖构件51上。
[0058]接着,利用滑动部56将临时保持布线导线C的第一盖构件51临时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将多余的布线导线C压入开口部4等的作业(参照图8)。接着,使第二盖构件52的卡合轴部57与临时固定的第一盖构件51的轴承槽60卡合。并且,以卡合轴部57为支点使第二盖构件52转动,以覆盖第一盖构件51的方式封闭其背后。由此,布线导线C不会向外部露出。
[0059]最后,使固定连接构件59通过第二盖构件52的固定部58,并与装置主体2的孔部6螺纹连接,由此在覆盖第一盖构件51背后的状态下固定第二盖构件52。由于在覆盖第一盖构件51背后的状态下固定第二盖构件52,所以仅通过一个部位进行固定连接,就可以同时也固定第一盖构件51,从而可以减少组装作业时间。
[006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第一原稿读取部20、并在原稿供给装置40上设置第二原稿读取部43,从而能够进行原稿双面扫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原稿供给装置40 —侧读取到的图像信号向装置主体2传输的布线导线C(第一布线导线Cl)。如果使第一布线导线Cl和其他驱动系统的电源导线等(第二布线导线C2)并行,则图像信号有可能受到噪声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通过在导向部53上设置肋61而区分第一布线导线Cl和第二布线导线C2,能够稳定地传送图像信号。
[006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原稿供给装置40利用隔开距离且成对设置的合叶单元45而开关自如,布线盖50配置在合叶单元45之间,并且如图4所示,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大体垂直地直立设置的平面部54。如图9所示,如果在将原稿(图9中附图标记P所示)放置在原稿承载面3上的状态下打开原稿供给装置40,则原稿有时被原稿供给装置40吸着而浮起。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原稿有时从装置主体2和原稿供给装置40的间隙被引导到装置主体2的背面侧,但是可以通过在合叶单元45之间配置布线盖50来防止原稿落下。此外,由于布线盖50的原稿接触面为平面部54,所以,可以不是以点而是以面阻挡原稿的端部,从而可以减轻原稿接触时的损伤。
[0062]由此,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复印机I在内部具有:装置主体2,包括第一原稿读取部20 ;原稿供给装置40,设置成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开关自如;以及布线导线C,电连接装置主体2和原稿供给装置40,该复印机I具有布线盖50,该布线盖50具有包围布线导线C周围的导向部53,并且与布线导线C 一起安装成相对于装置主体2装拆自如,由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布线导线C通过布线盖50的导向部53并临时保持该布线导线C,且保持上述状态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所以可以不需要担心布线导线C被夹住,而进行组装。
[0063](第二实施方式)
[0064]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结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进行简略说明或省略说明。
[0065]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印机I的背面侧外观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的布线盖70的正面侧外观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布线盖70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和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71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盖构件72结构的立体图。
[0066]如图10所示,布线盖70配置在合叶单元45之间。布线盖70以比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背面侧。
[0067]如图11所示,布线盖70具有包围布线导线C (未图示)周围的导向部73。布线盖70在导向部73上具有肋81,该肋81分离第一布线导线Cl (未图示)和第二布线导线C2(未图示)。此外,布线盖70具有平面部74,该平面部74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原稿承载面3大体垂直地直立设置。
[0068]如图12所示,布线盖70组合由树脂构件形成的第一盖构件71和第二盖构件72而成。第一盖构件71包括形成导向部73—部分的槽部75。第二盖构件72包括:滑动部76 (参照图15),与第一盖构件71滑动卡合,封闭槽部75的开口并形成导向部73;以及钩部77,与装置主体2卡止。
[0069]如图12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装置上面形成有开口部8。开口部8呈矩形开口。在上述开口部8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布线盖70的肋9。
[0070]如图15A和图15B所示,第二盖构件72具有直立设置在肋9上的支脚部78。在第二盖构件72上设置有比支脚部78朝向下方延伸的钩部77。钩部77为与开口部8里侧的边缘卡止的结构。
[0071]第二盖构件72的滑动部76具有肋形状。滑动部76分别设置在覆盖第一盖构件71背后的第二盖构件72的朝向内侧的侧面上。在上述滑动部76的一个上设置有后述止动件79嵌入的凹部76a。
[0072]如图13A和图13B所示,第一盖构件71具有用于滑动部76滑动的板部74a和导向片74b。板部74a的表面侧形成平面部74。导向片74b设置在板部74a的里侧。
[0073]板部74a和导向片74b之间的距离设定成与滑动部76的厚度对应。由此,第二盖构件72在板部74a和导向片74b之间夹持滑动部76并滑动,并且与第一盖构件71卡合。
[0074]如图14A?图14C所示,在第一盖构件71上设置有止动件79。止动件79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在上述第一位置限制第二盖构件72相对于第一盖构件71的滑动,在上述第二位置解除第二盖构件72相对于第一盖构件71的滑动限制。
[0075]第一位置是指止动件79嵌入滑动部76的凹部76a的位置。此外,第二位置是指止动件79脱离滑动部76的凹部76a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71由树脂材料形成,止动件79利用其弹性而移动自如。止动件79在常态下位于第一位置,并且能够通过克服材料的复原力变弯而位于第二位置。
[0076]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装置主体2和原稿供给装置40之间的布线导线C的布线盖70的作用。
[0077]如图12所示,布线盖70具有第一盖构件71和第二盖构件72,上述第一盖构件71包括形成导向部73 —部分的槽部75,上述第二盖构件72包括:滑动部76 (图15参照),与第一盖构件71滑动卡合,封闭槽部75的开口并形成导向部73 ;以及钩部77,与装置主体2卡止。在上述结构的组装作业中,首先,沿第一盖构件71的槽部75布置布线导线C。
[0078]接着,以将盖盖在布置有布线导线C的第一盖构件71上的方式,利用滑动部76使第二盖构件72滑动来组合两者。由此,可以封闭槽部75的开口来形成包围布线导线C周围的导向部73 (参照图11)。如图12所示,由于沿槽部75组合第一盖构件71和第二盖构件72,所以可以不会夹住布线导线C而将布线导线C临时保持在布线盖70上。
[0079]其中,布线盖70具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止动件79,在上述第一位置限制第二盖构件72相对于第一盖构件71的滑动,在上述第二位置解除第二盖构件72相对于第一盖构件71滑动限制。由此,通过设置止动件79并能够限制/解除限制第一盖构件71和第二盖构件72之间的滑动,可以在一次组装布线盖70之后进行分解、重新布线来进行再次组装。
[0080]最后,将布线盖70插入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8内,并利用设置在第二盖构件72上的钩部77与开口部8的里侧卡止。由于第一盖构件71与第二盖构件72 —起一体地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所以可以减少组装作业时间。
[0081]此外,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使布线导线C通过布线盖70的导向部73并临时保持布线导线C,且保持上述状态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所以可以不需要担心布线导线C被夹住来进行组装。
[0082]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结构构件的各种形状和组合等只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0083]例如,如图16所示,在装置主体2未安装原稿供给装置40而安装稿台盖90时,也可以将第三盖构件91安装在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4上。当未安装原稿供给装置40时,如果像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布线盖50那样、其一部分突出,则安装稿台盖90时产生干扰而妨碍安装。因此,可以通过不使用布线盖50而安装第三盖构件91来封闭开口部4。
[0084]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布线盖由第一盖构件和第二盖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盖构件和第二盖构件原本为一体的结构。
[0085]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例示了复印机,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例如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0086]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直王体,在内部具有原稿读取部; 原稿供给装置,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原稿承载面开关自如; 布线导线,电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原稿供给装置; 导向部,包围所述布线导线的周围;以及 布线盖,与所述布线导线一起安装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装拆自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供给装置具有读取原稿一面的第二原稿读取部, 所述布线导线包含传输由所述第二原稿读取部读取的图像信号的第一布线导线及其以外的第二布线导线, 所述布线盖在所述导向部具有肋,所述肋分离所述第一布线导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盖具有: 第一盖构件,包括所述导向部和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卡合的滑动部;以及第二盖构件,包括:卡合轴部,与所述第一盖构件卡合,并相对于其背后开关自如;以及固定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被固定连接构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盖具有: 第一盖构件,包括形成所述导向部一部分的槽部;以及 第二盖构件,包括:滑动部,与所述第一盖构件滑动卡合,封闭所述槽部的开口并形成所述导向部;以及钩部,与所述装置主体卡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盖具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止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限制所述第二盖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盖构件的滑动,在所述第二位置解除所述第二盖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盖构件的滑动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供给装置利用隔开距离且成对设置的合叶单元开关自如, 所述布线盖具有平面部,所述平面部配置在所述合叶单元之间,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原稿承载面基本垂直地直立设置。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4076639SQ201410106981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角田昌之, 奥村启二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