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039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及设置于该显示面板内的触控电极层,然而,由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及非显示区处的电极及布线差别较大,可能导致该触控电极层在显示区与该非显示区交界处的位置的触控灵敏度及准确度下降,影响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用户体验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体验性较佳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位于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内的触控导电层,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及位于该显示区外侧的非显示区,该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及位于该显示区外侧的边缘显示区,该触控导电层包括位于该主显示区的主触控电极、及位于该边缘显示区的边缘触控电极,其中,该边缘触控电极的尺寸小于该主触控电极。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该显示区的与非显示区相邻边缘显示区设置比主显示区的主触控电极尺寸较小的边缘触控电极,可提高该边缘显示区的触控灵敏度及准确度,提高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及其驱动布线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本发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100、200

第一基板        110、210

第二基板        120、220

液晶层         130、230

触控电极层       140、240

第一基底        111、221

彩色滤光层       112、222

第一偏光片       113、223

第二基底        121、221

薄膜晶体管及驱动布线层 122、222

第一绝缘层       123、223

触控电极层       140、240

第二绝缘层       124、224

金属导线层       125、249

第三绝缘层       126、225

像素电极层       127、227

第二偏光片       128、228

显示区         150

非显示区        160

驱动电路        170

主显示区        151

边缘显示区       152

主触控电极       141

边缘触控电极      142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通孔          1241

金属导线层       125

金属导线        1251

第一边缘触控电极    142a

第二边缘触控电极    142b

第二边缘触控电极    142c

扫描线         1221

数据线         1222

薄膜晶体管       1223

像素电极        1271

第四绝缘层       226

公共电极层       22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及夹于该第一基板110与该第二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30。优先地,该第一基板110为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120为薄膜晶体管基板。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内部的触控电极层140。具体地,该触控电极层140可以形成于该第二基板120上,即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上

该第一基板11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111、形成该第一基底111上的彩色滤光层112及设置于该第一基板110外侧的第一偏光片113。该第二基板120可以包括第二基底121、设置于该第二基底121邻近该液晶层130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及驱动布线层122、设置与该薄膜晶体管及驱动布线层122邻近该液晶层130一侧的第一绝缘层123、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123邻近该液晶层130一侧的触控电极层140、设置于该触控电极层140邻近该液晶层130一侧的第二绝缘层124、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124邻近该液晶层130的金属导线层125、设置于该金属导线层125邻近该液晶层130一侧的第三绝缘层126、设置于该第三绝缘层126邻近该液晶层130一侧的像素电极层127、及设置于该第一基底121远离该液晶层130一侧的第二偏光片128。该触控电极层140不仅作为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感测层,还作为该内嵌式显示面板100的公共电极层,用配合像素电极层127驱动液晶层130以显示画面,具体地,该触控电极层140可以被分时施加触控感测信号及公共电极信号。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显示区150、位于该显示区150外侧的非显示区160及设置于该非显示区160的驱动电路170。进一步地,该显示区150可以分为主显示区151及位于该显示区150外侧的边缘显示区152。该触控导电层140包括位于该主显示区150的主触控电极141、及位于该边缘显示区152的边缘触控电极142,其中,该边缘触控电极142的尺寸小于该主触控电极141。

具体地,该主触控电极141呈矩阵排列,定义该矩阵行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该矩阵列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该边缘触控电极142包括沿该第一方向X与该主触控电极141同行设置的第一边缘触控电极142a。该第一边缘触控电极142a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小于该主触控电极141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该第一边缘触控电极142a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等于该主触控电极141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优选地,该第一边缘触控电极142a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为1.5毫米,该第一边缘触控电极142a与该主触控电极141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均为5毫米。此外,该主触控电极141之间的间距可以均相同,且大于该第一边缘触控电极142a与该主触控电极141之间的间距。

该边缘触控电极142还包括沿该第二方向Y与该主触控电极141同列设置的第二边缘触控电极142b,该第二边缘触控电极142b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小于该主触控电极141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该第二边缘触控电极142b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等于该主触控电极141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边缘触控电极142b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为1.5毫米,该第二边缘触控电极142b与该主触控电极141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均为5毫米。此外,该主触控电极141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该第二边缘触控电极142b与该主触控电极141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该边缘触控电极142还包括位于该边缘显示区152角落处的第三边缘触控电极142c。该第三边缘触控电极142c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小于该第一边缘触控电极142a沿该第一方向X的宽度。该第三边缘触控电极142c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等于该第二边缘触控电极142b沿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优选地,该第三边缘触控电极142c沿该第一方向X及该第二方向Y的宽度均为1.5毫米。

该金属导线层125与该触控电极层140通过位于该第二绝缘层124的通孔1241电连接,该金属导线层125包括多条金属导线1251,每一主触控电极141及每一边缘触控电极142均通过一金属导线1251连接至驱动电路170。该驱动电路170可以为通过COG等技术设置于该第二基板120的非显示区160上,该驱动电路170用于分时施加触控信号及公共电压信号至该主触控电极141及边缘触控电极142。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薄膜晶体管及其驱动布线层12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该薄膜晶体管及其驱动布线层122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扫描线1221、沿该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该扫描线1221垂直绝缘相交的数据线1222、及位于该扫描线1221与数据线1222交叉处的薄膜晶体管1223。该薄膜晶体管1223的栅极连接至对应的扫描线1221,源极连接至对应的数据线1222,漏极电连接至该像素电极层127。其中该像素电极层127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电极1271,每一漏极对应电连接至其中一个像素电极1271。该扫描线1221及该数据线1222还电连接至该驱动电路170。该驱动电路170可以为整合触控及显示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用于施加显示驱动信号至该薄膜晶体管及其驱动布线层122、及施加公共电压信号或触控信号至该触控电极层140,从而使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实现显示与触控功能。可以理解,该薄膜晶体管1223的漏极可以依序经由该第一绝缘层123、第二绝缘层124及第三绝缘层126中的通孔(图未示)与对应的像素电极1271电连接。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0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120及夹于该第一基板210与该第二基板220之间的液晶层230。优先地,该第一基板210为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220为薄膜晶体管基板。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0内部的触控电极层240。具体地,该触控电极层240可以形成于该第二基板220上,即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上

该第一基板21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211、形成该第一基底211上的彩色滤光层212及设置于该第一基板210外侧的第一偏光片213。该第二基板220可以包括第二基底221、设置于该第二基底221邻近该液晶层230一侧的薄膜晶体管及驱动布线层222、设置与该薄膜晶体管及驱动布线层222邻近该液晶层230一侧的第一绝缘层223、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223邻近该液晶层一侧的公共电极层229、设置于该公共电极层229邻近该液晶层230一侧的第二绝缘层224、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224邻近该液晶层230一侧的像素电极层227、设置于该像素电极227邻近该液晶层230一侧的第三绝缘层225、设置于该第三绝缘层225邻近该像素电极227一侧的触控电极层240、设置于该触控电极层240邻近该液晶层230一侧第四绝缘层226、及设置于该第四绝缘层226邻近该液晶层230一侧的金属导线层249、及设置于该第一基底221远离该液晶层230一侧的第二偏光片228。

其中,该公共电极层229用于配合该像素电极层227显示画面。该触控电极层240用于侦测施加到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0上的触控动作。该触控电极层240的具体结构与图2所示的触控电极层140结构基本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其结构,该金属导线层249用于将该触控电极层240的多个触控电极连接至驱动电路。该薄膜晶体管及驱动布线层222与图3所示的薄膜晶体管及驱动布线层1222结构基本相同,此处也不再赘述其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该显示区150的与非显示区160相邻边缘显示区152设置比主显示区151的主触控电极141尺寸较小的边缘触控电极142,可提高该边缘显示区152的触控灵敏度及准确度,提高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及200的使用者体验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