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板部件的连续贴合所使用的光学膜层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60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对面板部件的连续贴合所使用的光学膜层积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在面板部件上贴合光学膜片材来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以下称为“rtp贴合方法及装置”)所使用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

更详细地说,在输送至贴合规定位置的面板部件上通过粘接层贴合光学膜片材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从该粘接层上剥离层积于构成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的粘接层上的载体膜,由此,被剥离的载体膜剥离带电,在向贴合规定位置输送的面板部件上产生感应带电。另一方面,从载体膜剥离的粘接层表面也剥离带电,由于包含带电的粘接层的光学膜片材,在其向贴合规定位置输送并与面板部件贴合时,在该面板部件上产生感应带电。

本发明涉及与在这样的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上产生的新技术问题对应的、赋予使带电的载体膜及包含粘接层的光学膜片材的带电快速衰减的防带电功能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



背景技术:

光学显示装置所带静电具有使内置的电子配件劣化、损坏的危险性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内置于液晶面板的电子配件包括tft元件等场效应晶体管。为了防止这些电子配件的静电损坏,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一般经过以下的工序来完成制造。

一般地,液晶面板具有在彩色滤光片(cf基板)层与透明电极(tft基板)层之间封入液晶层的结构。至少经过在液晶面板的两个面上贴合交叉透射轴而形成为长方形状的偏光膜片材的工序,来完成液晶显示装置。此时,在与传统的片贴合(单片式贴合)方法及装置不同的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偏光膜片材在从载体膜上剥离时出现载体膜带电的状态,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剥离包含因剥离而带电的粘接层的偏光膜片材,并且贴合在液晶面板上。

在传统的贴合方法及装置中,通常包括如下工序,即,提前准备大量光学膜片材并集中在片盒中,在逐片供给光学膜片材后,从具有附带离型膜片的粘接层的偏光膜片材上剥离该离型膜片,在由此而露出的偏光膜片材的粘接层上定位并贴合另外输送来的液晶面板的工序。因为在贴合规定位置上在提前剥离的偏光膜片材上贴合液晶面板,而不是使剥离的离型膜片靠近该贴合规定位置地进行处理,所以,即使存在剥离带电,也不会影响贴合在偏光膜片材上的液晶面板。

因此,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使包含因剥离而带电的粘接层的偏光膜片材的带电衰减,从而与液晶面板贴合,为此,至今已经采用了各种方法来对应。

然而,rtp贴合方法及装置包括将包含粘接层的偏光膜片材从载体膜上剥离的同时与液晶面板贴合的工序。更具体地说,在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接近被剥离的载体膜,将液晶面板向贴合规定位置输送,包含粘接层的偏光膜片材从载体膜上剥离,并且贴合在液晶面板上,所以液晶面板不能避免因剥离带电的载体膜及偏光膜片材而产生的影响。对于上述因剥离带电而在液晶面板上产生的感应带电的对应措施,已经明确在传统的贴合方法及装置上完全不被考虑,但在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却是一个新的技术问题。

即,在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为了液晶面板的防带电,至少需要面对两个问题。其一首先是在接近因剥离而带电的载体膜而被输送的液晶面板上不因该载体膜产生感应带电的问题。然后是对于在将包含因从载体膜上剥离而带电的粘接层的偏光膜片材贴合在液晶面板时、对液晶面板产生的感应带电如何处理的问题。如果其处理方法不彻底,则如上所述感应带电的液晶面板会由于其静电而造成内置的电子配件损坏,而且即使不至于造成损坏,也会在对已完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检查工序中,如图2的照片所见,在液晶显示装置上产生因液晶的取向紊乱而产生的漏光部。其结果是,作为产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检查难以通过,从而阻碍液晶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

至此,对于传统的技术问题,已经提出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抑制因剥离带电而造成的静电障碍的光学膜层积体。更具体地说,是在构成光学膜层积体的光学膜的粘接层的形成面上设置导电层等。而且,专利文献2记载了在光学膜层积体上形成导电性粘接层的方案。进而专利文献3还记载了在与构成光学膜层积体的液晶面板贴合后,在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向保护偏光膜片材的、例如表面保护膜片所使用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赋予导电性的方案。或者专利文献4记载了对于从离型膜上剥离时产生的光学膜层积体的剥离带电,在该光学膜层积体内部表面电阻值为102ω/□以上、106ω/□以下而生成的导电层存在来进行控制的方案。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抑制因剥离带电而在与面板部件贴合的光学膜片材上产生的静电、由此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贴合方法及装置。其也是使用由相当于载体膜的基材膜、以及相当于光学膜的功能性膜构成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的方法及装置,涉及由功能性膜形成功能性膜片,通过剥离装置从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的基材膜即载体膜剥离该功能性膜片,使之与面板部件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贴合方法及装置。

在专利文献5中还记载了一种贴合方法及装置,为了从连续带状的载体膜上进行剥离时功能性膜片所产生的静电在功能性膜片与面板部件贴合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不对内置于面板部件的电子配件造成电破坏,而通过剥离使连续带状的载体膜带负电(或正电),在该情况下,对于剥离装置,由从带电列看比该载体膜位于负电侧(或正电侧)的材质构成。其通过根据载体膜剥离带电的状态即负电(或正电)来选择剥离装置的材质,抑制载体膜上产生的静电量,由此而抑制功能性膜片材的带电量,简单地说,在专利文献5中记述了用来抑制与面板部件直接贴合的功能性膜片材的带电量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8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32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4701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57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224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338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4-1137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面板部件上贴合光学膜片材、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使光学膜层积体与离型膜双方的剥离带电快速衰减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

更具体地说,关于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为了使面板部件不受到剥离带电的载体膜的影响而向载体膜赋予防带电功能,并且向贴合在面板部件上的光学膜片材赋予防带电功能,由此,在将剥离带电的光学膜片材贴合在面板部件前,能够使因剥离带电而产生的电荷快速衰减。而且,作为具有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的防带电功能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能够应用于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作为在rtp贴合方法及装置所使用的、至少包括在单面形成有与面板部件贴合的粘接层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以及在与该粘接层相接的面上形成有离型处理层的连续带状的离型膜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为了使光学膜在粘接层侧赋予防带电功能、另一方面使所述离型膜在离型处理层侧赋予防带电功能,而在与面板部件贴合时,向相互剥离的各侧赋予防带电功能,由此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用于对面板部件的连续贴合,至少包括:在单面形成有与所述面板部件贴合的粘接层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以及在与所述粘接层相接的面上形成有离型处理层的连续带状的离型膜,使所述光学膜与所述粘接层之间存在连续带状的第一导电层,使所述离型膜与所述离型处理层之间存在连续带状的第二导电层。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使用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形成为使在与所述粘接层之间存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所述光学膜、以及在与所述离型处理层之间存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所述离型膜的任一膜的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所述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优选为含有阳离子类或阴离子类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导电性聚合物、或含有氧化锡类或氧化锑类的金属氧化物的任一材料。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用于对面板部件的连续贴合,至少包括:在单面形成有与所述面板部件贴合的粘接层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以及在与所述粘接层相接的面上形成有离型处理层的连续带状的离型膜,所述光学膜与所述粘接层之间存在连续带状的导电层,所述离型膜具有导电功能。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离型膜优选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树脂中掺入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形成为使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并且所述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优选为含有阳离子类或阴离子类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导电性聚合物、或含有氧化锡类或氧化锑类的金属氧化物的任一材料。

而且,形成于光学膜单面的导电层使用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能够形成为使在与所述粘接层之间存在所述导电层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所述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优选为含有阳离子类或阴离子类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导电性聚合物、或含有氧化锡类或氧化锑类的金属氧化物的任一材料。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用于对面板部件的连续贴合,至少包括:在单面形成有与所述面板部件贴合的导电性粘接层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以及在与所述导电性粘接层相接的面上形成有离型处理层的连续带状的离型膜,所述离型膜与所述离型处理层之间存在导电层。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形成于光学膜单面的导电性粘接层优选在丙烯类粘接层中掺入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形成为使包含所述导电性粘接层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所述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优选为含有阳离子类或阴离子类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导电性聚合物、或含有氧化锡类或氧化锑类的金属氧化物的任一材料。

并且,构成离型膜的导电层优选使用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形成为使在与所述离型处理层之间存在所述导电层的所述离型膜的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所述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优选为含有阳离子类或阴离子类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导电性聚合物、或含有氧化锡类或氧化锑类的金属氧化物的任一材料。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用于对面板部件的连续贴合,至少包括:在单面形成有与所述面板部件贴合的导电性粘接层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以及在与所述导电性粘接层相接的面上形成有离型处理层的连续带状的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具有导电功能。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形成于光学膜单面的导电性粘接层在丙烯类粘接层中掺入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能够形成为使包含所述导电性粘接层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所述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优选为含有阳离子类或阴离子类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导电性聚合物、或含有氧化锡类或氧化锑类的金属氧化物的任一材料。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构成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的离型膜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树脂中掺入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能够形成为使表面电阻值至少为1012ω/□以下,所述赋予防带电性的材料优选为含有阳离子类或阴离子类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导电性聚合物、或含有氧化锡类或氧化锑类的金属氧化物的任一材料。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式中,能够将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卷绕成形为卷筒。而且,将卷绕成形的卷筒切割为与rtp贴合装置所使用的面板部件的长边或短边的长度对应的宽度,通过将其卷绕成形为卷筒,也能够形成用于rtp贴合装置的送出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rtp贴合装置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漏光现象的照片。

图3是因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感应带电而造成的液晶取向紊乱的机制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剥离体与载体膜的接触作用的示意图。

图5表示进行实验中的实施例1~5及比较例1~5的结构。

图6是包含光学膜侧及离型膜侧的导电功能赋予层的表面电阻值的实验结果。

图7是表示使用真空吸附结构的贴合鼓的rtp贴合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rtp贴合装置整体的示意图。在rtp贴合装置10中,在送出辊r1上卷绕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1。光学膜层积体1至少由具有与面板部件5的尺寸(长边或短边)对应的宽度的载体膜2、以及在载体膜2的一个面形成有粘接层4并通过粘接层4连续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材3构成。光学膜片材3形成为在经由粘接层4而层积于载体膜2上的光学膜上、以与面板部件5的尺寸(短边或长边)对应的间隔加入可抵达载体膜2的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切割线的、包含粘接层4在内的膜片。

如图1(a)所示,rtp贴合装置10包括由从送出辊r1陆续输送光学膜层积体1的上游侧送料辊81、以及将从光学膜层积体1剥离的连续带状的载体膜2卷绕在卷绕辊r2的下游侧送料辊82构成的膜输送装置80。通过上述结构,装置10能够将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1没有松弛地向贴合规定位置100输送,通过具有配置在贴合规定位置100附近的顶部61的剥离体60,从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1的载体膜2上剥离包含粘接层4在内的光学膜片材3,并输送至贴合规定位置100。此时,连续带状的载体膜2通过下游侧送料辊82,经由连续带状的载体膜2的输送通路110,回收至卷绕辊r2。

剥离体60例如如图1(b)所示,为至少具有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1的宽度的长方形状,可以认为是将顶部61作为前端部的截面楔形结构。一般情况下,在与贴合规定位置100接近的位置上配置构成前端部的顶部61,剥离体60在面板部件5的输送通路310的正下方倾斜配置。一般情况下,对在顶部61折返输送的连续带状载体膜2的输送通路110进行定位,使之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通路310形成双重结构。

rtp贴合装置10为了与输送至贴合规定位置100的、包含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相对应,面板部件5例如从待机规定位置300,沿输送通路310,输送至贴合规定位置100。在贴合规定位置100上,在含有贴合辊51的贴合装置50所输送的面板部件5的一个面上,通过粘接层4贴合光学膜片材3。

在光学显示装置6的制造中,构成光学显示装置6的面板部件5通常内置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等电子配件,从避免静电破坏的角度出发,防带电不可忽视。正如已在专利文献5所见到的,对于防止因将与面板部件5贴合的、包含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从载体膜2上剥离而产生的静电、即剥离带电的装置只是其一个例子。例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通过使用自放电式除电装置400及/或离子发生器410、或使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具有导电功能的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能够抑制并控制因与载体膜2剥离而在包含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上产生的静电电位。

尽管如此,在rtp贴合装置10中,如图2的照片所见,在光学显示装置6上出现因液晶取向紊乱产生的漏光部。其结果是,作为产品的光学显示装置6不能完成透射检查,为光学显示装置6的连续制造造成障碍。

究其原因,在rtp贴合装置10中,在利用离子发生器410的情况下,光学膜片材3从载体膜2上剥离后,带电的光学膜片材3没有进行完全的除电,就立刻与面板部件5贴合,作为防带电措施是不彻底的。而在后者的情况下,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必须为106ω/□以下,如果考虑原材料的成本,则这也是价格太高、作为防带电措施不现实的原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构成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的光学膜片材与载体膜所包含的导电层都形成于剥离面侧,即使不是106ω/□以下的低电阻值,也能够可靠地使剥离带电衰减。在该情况下,任一个导电层的形成位置都很重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形成于与剥离面相反的一侧,就不能发挥防带电功能。一般情况下,光学膜层积体优选由在由聚乙烯醇(pva)类树脂形成的连续带状的偏光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将由三乙酰纤维素(tac)类树脂或丙烯类树脂或环烯类树脂形成的连续带状的保护膜层积的多层结构形成,而且离型膜优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树脂形成。

连续带状的载体膜2因与光学膜片材3剥离而带电。剥离带电的载体膜2经由输送通路110而输送、回收至卷绕辊r2。如图1(a)或(b)所见,面板部件5例如在输送并回收的载体膜2附近,反向沿输送通路310向贴合规定位置100输送。

此时,在面板部件5上因回收的载体膜2而产生感应带电,其会影响内置于面板部件5的电子配件,如图2所示,在光学膜片材3与面板部件5贴合的光学显示装置6上产生漏光部。在面板部件5上贴合光学膜片材3而连续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6不但难以通过光学显示装置6的透射检查检测出缺陷,而且也是造成对贴合光学膜片材3前内置于面板部件5的电子配件造成静电破坏的一个原因。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态,必须将因与光学膜片材剥离而产生的连续带状的载体膜2的带电量控制在一定电位以下。

图4(a)是表示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1通过剥离体60被剥离光学膜片材3与连续带状的载体膜2时的带电状态的示意图。包含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如该图所示,从载体膜2上剥离,并且维持因剥离动作而引起的带电状态,贴合在输送至贴合规定位置的面板部件5的一个面上。

在该状态下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6在面板部件5上产生由于到达贴合规定位置100前因剥离动作而带电的载体膜2所产生的感应带电。并且,在输送到贴合规定位置100的面板部件5的一个面上,包含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从载体膜2上剥离并且维持带电状态而与面板部件5贴合。无论是因来自载体膜2的感应带电,还是因包含带电状态的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的贴合而产生的感应带电,都一定会具有使内置于光学显示装置6的电子配件劣化、损坏的危险性,这是在技术上希望避免的。

例如,在光学显示装置6为液晶面板的情况下,从图3所示的、因感应带电而在光学显示装置6上产生的液晶取向紊乱的机制来看,可得到如下的认知。即,图3(a)~(c)所表示的面板部件5以在可视侧的彩色滤光基板(cf基板)501与不可视侧的薄膜晶体管基板(tft基板)502之间封入液晶层503的液晶面板5作为对象。例如图3(b)所示的、面板部件5朝向贴合规定位置100、通过因剥离带电而带负电荷被输送的连续带状载体膜2的下侧时,由于感应带电,电荷在面板部件5的两个面极化。

具体而言,根据该图可知,cf基板501的接近载体膜2的一个面带正电荷,tft基板502的下表面带负电荷。其结果是,在形成液晶层503上表面的cf基板501的下表面带负电荷,在形成液晶层503的tft基板502的上表面带正电荷,由于该电位差,液晶层503起动。因为在液晶层503的起动部位有光通过,所以如图2所示,面板部件5的表面可见白色缺失状态。

因包含带电状态的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的贴合而产生的感应带电的情况也可以作为相同的现象来说明。问题是如果面板部件5带电超过上限带电量,则截止状态的晶体管带电,衰减就需要时间,液晶层503因其电位差而起动的状态继续下去,如图2所示,继续白色缺失的状态。因此,对于未超过上限带电量的带电状态的面板部件5,找出快速使之衰减的技术方法是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在rtp贴合装置10中,很难使从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1上剥离的载体膜2不产生剥离带电。那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回收剥离带电的载体膜2的输送通路110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通路310靠近而配置,所以难以避免在面板部件5上产生某种程度的感应带电。而且,从载体膜2上剥离的、含有带电状态的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与面板部件5贴合,据此面板部件5也难以避免感应带电。

本发明的发明人如图4(b)所示,为了应对这两个问题,使剥离带电的载体膜快速衰减而向载体膜2赋予导电功能,还使含有剥离带电的粘接层4的光学膜片材3快速衰减而向含有粘接层4的的光学膜片材3赋予导电功能,而生成一种连续带状的光学膜层积体1,如图5所示,针对实施例1至3、以及比较例1至2,通过以下实验,确认何种程度的上限带电量、即带电容许量能够使面板部件5不产生漏光。

实施例1包括:第一阶段,作为光学膜,而准备在偏光膜的一个面形成导电层,在该导电层之上经由粘接层层积离型膜的结构的日东电工产的光学膜层积体(npf-cmg1765cu);第二阶段,从准备的光学膜层积体上剥离离型膜,在露出的该光学膜的粘接层侧以导电层在该粘接层侧的方式贴合具有导电功能的离型膜(三菱树脂产,型号mrf38ck(ct-ef)/38μmpet膜),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第三阶段,从该光学膜层积体上剥离离型膜,将含有粘接层的光学膜贴合在从lg电子产液晶tv(型号49ub8300-cg)取出的面板部件(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制造出液晶显示装置;第四阶段,最后将该液晶显示装置放置在背光之上,通过目测确认液晶的取向斑点。

此外,在光学膜与粘接层之间存在导电层的光学膜的表面电阻值、以及与在第三阶段剥离的离型处理层之间存在导电层的离型膜的表面电阻值都设定为1012ω/□,此时,将没有取向斑点或斑点在一分钟之内消失的情况评估为○,将取向斑点消失需要一分钟以上的情况评估为×。结果如图6所示,为○。

与实施例1进行对比的比较例1在第一阶段,作为光学膜,而准备以(日本)特开2004-338379号公报(专利文献6)记载的比较例1的方法制成的、在偏光膜与粘接层之间不具有导电层即防带电层的粘接层上形成离型膜的光学膜层积体。作为第二阶段,剥离该离型膜,在该偏光膜的粘接层侧贴合不具有导电功能的三菱树脂产的离型膜(型号mrf38ck(ct-ns2)),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以下,经由与实施例1相同的阶段,进行相同的评估。比较例1在剥离的含有粘接层的光学膜侧以及离型膜侧都不设置导电层,结果如图6所示,为×。

再看比较例2,从在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导电层的光学膜、即光学膜与粘接层之间存在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12ω/□的光学膜上经由粘接层层积离型膜的结构的日东电工产的光学膜层积体上剥离离型膜,在光学膜的粘接层侧贴合与比较例1相同的、不具有导电功能的离型膜,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以下,经由与实施例1相同的阶段,同样进行评估。比较例2中,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所贴合的光学膜具有导电层,另一方面,被剥离的离型膜没被赋予导电功能。结果如图6所示,与比较例1相同,为×。

实施例2中,作为光学膜,而使用通过专利文献6记载的实施例2的方法制成的、在偏光膜与粘接层之间存在导电层的、具有表面电阻值设定为108ω/□的导电层的光学膜,仅这个与实施例1不同。即,在第三阶段剥离的离型膜的表面电阻值设定为1012ω/□,以下,经由与实施例1相同的阶段,进行相同的评估。结果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为○。

实施例3使用与实施例2的情况中各表面电阻值相反的值而制成的光学膜所形成的结构。具体而言,将固化性硅树脂(ks847h:信越化学工业产)与含有聚噻吩(ポリオフェン)的导电性高分子树脂(as-d09e:信越聚合物产)适当混合,通过(日本)特开2014-113741号公报(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实施例1公开的方法,将使表面电阻值为108ω/□而制成的离型膜贴合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表面电阻值设定为1012ω/□的、在偏光膜与粘接层之间存在导电层的光学膜的粘接层侧,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结果如图6所示,为○。

进而,如图5所示,针对实施例4或5、以及比较例3至5,通过以下的实验,确认何种程度的上限带电量、即带电容许量才能使面板部件5不发生漏光。针对由形成了赋予导电功能的粘接层的光学膜完成的实施例4或5,以及与之进行对比比较例3~5,进行与上述相同的评估。

实施例4中,作为光学膜,通过(日本)特开2014-32340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实施例14的方法,在适当调整三乙基锍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东京化成工业产)的分量而制成的、在单面形成了具有导电功能的粘接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8ω/□的偏光膜上,贴合实施例3中制成的离型膜、即将固化性硅树脂(ks847h:信越化学工业产)与含有聚噻吩的导电性高分子树脂(as-d09e:信越聚合物产)适当混合、通过专利文献7所述的实施例1公开的方法,使表面电阻值为108ω/□而制成的离型膜,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结果如图6所示,为○。

与实施例4进行对比的比较例3是在与实施例4相同的光学膜、即在一个保护膜的单面上形成了具有导电功能的粘接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8ω/□的偏光膜上,贴合与比较例1相同的离型膜、即不具有导电功能的三菱树脂产的离型膜(型号mrf38ck(ct-ns2)),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结果如图6所示,与比较例1或2相同,为×。

比较例4是在与比较例1相同的光学膜、即在形成于偏光膜与粘接层之间不具有导电层即防带电层的偏光膜的粘接层上,贴合与实施例3相同的离型膜、即将固化性硅树脂(ks847h:信越化学工业产)与含有聚噻吩的导电性高分子树脂(as-d09e:信越聚合物产)适当混合、通过专利文献7记载的实施例1公开的方法、使表面电阻值为108ω/□而制成的离型膜,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结果如图6所示,与比较例1、2或3相同,为×。

实施例5是通过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即作为光学膜,通过专利文献2记载的实施例14的方法,在适当调整三乙基锍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东京化成工业产)的分量而制成的、在单面形成了具有导电功能的粘接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12ω/□的偏光膜上,贴合与实施例1相同的、使表面电阻值为1012ω/□而制成的离型膜,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结果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至4相同,为○。

与实施例1至5进行对比的比较例5,作为光学膜,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具有导电层的光学膜即偏光膜的一个面上形成使表面电阻值为1012ω/□的导电层、并在该导电层之上经由粘接层而层积离型膜的结构的日东电工产的偏光膜上剥离离型膜,并在光学膜的粘接层侧贴合通过专利文献7记载的段落[0130]所公开的方法、在与离型膜的粘接层相接的一面适当涂抹固化性硅树脂(ks847h:信越化学工业产),并且在与离型膜的粘接层相接一面的相反一面适当涂抹含有聚噻吩的导电性高分子树脂(as-d09e:信越聚合物产)、使表面电阻值为108ω/□而制成的离型膜,从而制成光学膜层积体,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结果如图6所示,与比较例1至4相同,为×。

但是,如图1所示,虽然利用在贴合规定位置100的附近配置设想为截面楔形结构的剥离体60的rtp贴合装置10,而提出了本发明,但作为rtp贴合装置10,已经明确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考虑图7所示的、利用真空吸附结构的贴合鼓的rtp装置。在这样的rtp装置中,从剥离部件剥离的光学膜片材3在贴合鼓200上,通过真空吸附力吸附光学膜片材3的与形成有粘接剂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这样,光学膜片材3相对于贴合鼓200进行卷绕,在该状态下与面板部件5重叠,而向贴合规定位置输送。在此,光学膜片材3形成了粘接剂层的面以按压在面板部件5上的方式进行贴合。

本发明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对等物可以代替相关的元件这一点上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本发明并未限定于为实施本发明而考虑的、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包括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膜层积体;2载体膜;3光学膜或光学膜片材;4粘接层;5面板部件;6光学显示装置;10rtp装置;50贴合装置;60剥离体;100贴合规定位置;110载体膜的输送通路;310面板部件的输送通路;400自放电式除电装置;410离子发生器;501cf基板;502tft基板;503液晶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