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716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投影机采用了激光(一般为蓝光激光)搭配荧光元件,以提供光源。但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受限于荧光元件的热衰减效应,造成荧光元件的激发效率下降。荧光元件激发效率下降的情形普遍出现在单片式数字光源处理投影机(dlp;digitallightprocessing)或三片式数字光源处理投影机(dlp;digitallightprocessing)之中。因此,改善荧光元件的散热以提升发光效率,成为固态照明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在降低热累积的情形以避免荧光元件发生热衰减效应的前提之下,进一步提升荧光元件的激发效率的光学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光学装置包含荧光轮以及两光源。荧光轮具有两荧光区段。两荧光区段位于荧光轮的不同半径位置且不相重叠。每一荧光区段具有多个荧光色段。光源发射出两光束而在荧光轮上分别提供两光点。两光点分别位于两荧光区段。在荧光轮转动期间,两光点分别位于两荧光区段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荧光色段上。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光学装置还包含滤光色轮。滤光色轮配置以接收由荧光区段激发的光线。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光学装置还包含合光模块。合光模块配置以接收由荧光区段激发的光线,并将被激发的光线继续导引至滤光色轮。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光学装置还包含积分器。积分 器配置以接收合光模块所导引的光线,并将光线继续导出至滤光色轮。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光学装置还包含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以及同步电路。第一驱动器配置以驱动荧光轮转动。第二驱动器配置以驱动滤光色轮转动。同步电路电性连接第一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滤光色轮具有多个色区。色区分别对应至任一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同步电路配置以同步控制第一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致使在荧光轮与滤光色轮转动期间,由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中的任一者激发的光线接着照射至滤光色轮的色区中的对应者。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装置还包含亮度控制电路。亮度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光源与同步电路。亮度控制电路配置以控制光源的输出功率,并在荧光轮转动期间,协同同步电路使光源以具有相异的输出功率的光线分别照射至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异荧光特性者。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两荧光区段中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异荧光特性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滤光色轮具有多个色区。色区分别对应至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异荧光特性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异。荧光区段中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者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滤光色轮具有多个色区。色区分别对应至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色区中具有相异颜色的任两色区的的圆心角相异。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两光点连成的直线通过荧光轮的圆心。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荧光轮还具有两光穿透部。两光穿透部配置以分别供两光束穿过。当两光穿透部中的其一通过荧光轮的旋转而移动至第一光点时,两光穿透部中的另一同时位于第二光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光学装置包含荧 光轮、第一荧光色段、第二荧光色段以及两光源。荧光轮具有一弪度。第一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一半径位置沿弪度设置,并形成第一圆心角。第二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二半径位置沿弪度设置,并形成第二圆心角。第一荧光色段与第二荧光色段上涂布第一荧光材料。第一圆心角与第二圆心角相同。两光源分别形成一光点,并用以激发第一荧光色段与第二荧光色段上的第一荧光材料。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两光点激发第一荧光材料的时间实质上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两光点可同时激发第一荧光色段与第二荧光色段上的第一荧光材料。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光学装置更包含第三荧光色段以及第四荧光色段。第三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一半径位置沿弪度设置,并形成第三圆心角。第四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二半径位置沿弪度设置,并形成第四圆心角。第三荧光色段与第四荧光色段上涂布第二荧光材料。第三圆心角与第四圆心角相同。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两光点激发第三荧光色段与第四荧光色段上的第二荧光材料的时间实质上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两光点可同时激发第三荧光色段与第四荧光色段上的第二荧光材料。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荧光色段及第四荧光色段同时设置于荧光轮的第一圆心角所形成的扇形区域中。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光学装置更包含两透光区。两透光区设置于荧光轮上,且与第一荧光色段及第二荧光色段间隔设置。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两光点通过二透光区的时间实质上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两光点可同时通过两透光区。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光学装置更包含第五荧光色段以及第六荧光色段。第五荧光色段与第六荧光色段设置于荧光轮上,且与第一荧光色段及第二荧光色段间隔设置。第五荧光色段与第六荧光色段上涂布第三荧光材料。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二光点激发第五荧光色段与第六荧光色段上的第三荧光材料的时间实质上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两光点可同时激发第五荧光色段与第六荧光色段上的第三荧光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装置透过将两光源所提供的两光点在荧光轮上分离的作法,即可降低单一光点的功率(即降低热累积的情形),藉以避免荧光轮上所涂布的荧光材料发生热衰减效应。并且,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荧光轮具有位于不同半径位置的两荧光区段,因此在荧光轮转动期间,透过使两光点分别位于荧光区段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两荧光色段上的作法,即可有效地提升此荧光特性所对应的颜色的亮度与色彩饱和度。再者,本发明的光学装置透过改变荧光色段的圆心角(即改变荧光色段的涂布范围)的作法,即可达到改变颜色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的目的。或者,为了同样达到上述改变颜色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的目的,本发明的光学装置还可透过同步电路与亮度控制电路协同配合,使得光源以具有相异的输出功率的光线分别照射至具有相异荧光特性的荧光色段。

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a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光学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2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荧光轮的示意图。

图4a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4b为绘示图4a中的光学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200、300:光学装置

110、110’、210、310:荧光轮

111:第一荧光区段

112:第二荧光区段

113:光穿透部

121:第一光源

122:第二光源

130、230:滤光色轮

140、340:合光模块

150:积分器

160:同步电路

165:协同控制器

170:亮度控制电路

180:第一驱动器

190:第二驱动器

341:双色镜

342、343、344:反射镜

α、α1、α2、β、β1、β2:圆心角

θ:角度

r1、r2、g1、g2、yo1、yo2、yi1、yi2:荧光色段

c1、c2、c3、c4:色区

o:圆心

p1:第一光点

p2:第二光点

rad:弪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照图1a以及图1b。图1a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100的示意图。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光学装置100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a与 图1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光学装置100包含荧光轮110、第一光源121、第二光源122、滤光色轮130、合光模块140以及积分器150。荧光轮110具有第一荧光区段111以及第二荧光区段112。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位于荧光轮110的不同半径位置且不相重叠。在此所述的半径位置为与荧光轮110的圆心相距一预定半径的位置。具体来说,第一荧光区段111位于第二荧光区段112的外,亦即第一半径位置至荧光轮110的圆心的半径大于第二半径位置至荧光轮110的圆心的半径。荧光轮110具有一弪度(即弧度)。第一荧光区段111具有多个荧光色段r1、g1、yo1、yo2。第二荧光区段112具有多个荧光色段r2、g2、yi1、yi2。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发射出两光束而在荧光轮110上分别提供第一光点p1以及第二光点p2。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分别位于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透过将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提供的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在荧光轮110上分离的作法,即可降低单一光点的功率(即降低热累积的情形),藉以避免荧光轮110上所涂布的荧光材料发生热衰减效应。

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为蓝光激光固态光源。荧光轮110为穿透式基板,并具有两光穿透部113。荧光色段r1、r2上涂布第一荧光材料,因此具有相同的荧光特性,并可分别被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激发而产生具有第一特定波长的第一与第二光束,其可在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1)之后成为红光来源。荧光色段g1、g2上涂布第二荧光材料,因此具有相同的荧光特性,并可分别被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激发而产生具有第二特定波长的第三与第四光束,其可在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2)之后成为绿光来源。荧光色段yo1、yo2与荧光色段yi1、yi2上涂布第三荧光材料,因此具有相同的荧光特性,并可分别被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激发而产生具有第三特定波长的第五、第六、第七与第八光束,其可在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3)之后成为黄光来源。在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的光线穿过光穿透部113并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4)之后,可成为蓝光来源。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穿透部113的材质可包含透明玻璃,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方式中,光穿透部113亦可为缺口。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荧光轮110亦可不具有光穿透部113。亦即,荧光轮110上的荧光区段可相连而形成连续一整圈的形式。

特别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100配置在荧光轮110转动期间,使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的位置分别位于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荧光色段上。举例来说,当第一光点p1位于第一荧光区段111的荧光色段r1时,第二光点p2即位于第二荧光区段112的荧光色段r2;当第一荧光区段111的荧光色段g1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移动至第一光点p1时,第二荧光区段112的荧光色段g2即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位于第二光点p2;当第一荧光区段111的荧光色段yo1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移动至第一光点p1时,第二荧光区段112的荧光色段yi2即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位于第二光点p2;当第一荧光区段111的荧光色段yo2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移动至第一光点p1时,第二荧光区段112的荧光色段yi1即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位于第二光点p2。而当一光穿透部113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移动至第一光点p1时,另一光穿透部113亦同时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位于第二光点p2。

同样示于图1a与图1b中,第一光源121及第二光源122的位置与滤光色轮130的位置分别位于荧光轮110的相反两侧,使得由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穿过的光线接着照射至滤光色轮130。合光模块140位于荧光轮110与滤光色轮130之间。合光模块140配置以接收由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穿过的光线,并将光线继续导引至滤光色轮130。积分器150位于合光模块140与滤光色轮130之间。积分器150配置以接收合光模块140所导引的两道光线并将其均匀地混合成一道光线,接着再将混合的光线继续导出至滤光色轮130。于实际应用中,合光模块140的光路架构并不以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为限。

请参照图2,其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100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光学装置100还包含第一驱动器180、第二驱动器190以及同步电路160。第一驱动器180配置以驱动荧光轮110转动。第二驱动器190配置以驱动滤光色轮130转动。同步电路160电性连接第一驱动器180与第二驱动器190。滤光色轮130具有多个色区c1、c2、c3、c4。色区c1、c2与c3分别对应至第一荧光区段111的荧光色段r1、g1 与yo1、yo2,以及分别对应至第二荧光区段112的荧光色段r2、g2与yi1、yi2。同步电路160配置以同步控制第一驱动器180与第二驱动器190,致使在荧光轮110与滤光色轮130转动期间,由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中的任一者穿过的光线接着照射至滤光色轮130的色区中的对应者。举例来说,由色区c1所穿透的光线具有特定的红色光谱,而经由同步电路160的控制,可使得由荧光色段r1、r2穿过的第一与第二光束会恰好抵达色区c1;由色区c2所穿透的光线具有特定的绿色光谱,而经由同步电路160的控制,可使得由荧光色段g1、g2穿过的第三与第四光束会恰好抵达色区c2;由色区c3所穿透的光线具有特定的黄色光谱,而经由同步电路160的控制,可使得由荧光色段yo1、yo2、yi1、yi2穿过的第五、第六、第七与第八光束会恰好抵达色区c3;由色区c4所穿透的光线具有特定的蓝色光谱,而经由同步电路160的控制,可使得由光穿透部113穿过的光线会恰好抵达色区c4。

在以上结构与光路配置之下,即可有效地提升每一种荧光特性所对应的颜色的亮度与色彩饱和度。经申请人实验后发现,相较于现有采用仅具有单一荧光区段的荧光轮110的光学装置100,本实施方式采用具有双荧光区段的荧光轮110的光学装置100可有效增加特定颜色的亮度与色彩饱和度。由具体的实验数据来看,红光可以提升整体亮度约1~1.5%,且红光与白光的色彩比值(colorratio)也可以从原本的6.6%提升到7.3%,而绿光更可以将整体亮度提升约4~5%。

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具有相同波长。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分别具有相异波长。

再回到图1a,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连成的直线通过荧光轮110的圆心o,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荧光轮11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荧光轮110’相较于图1a所示的荧光轮110的差异之处,在于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的联机并未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荧光轮110’的圆心o。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荧光区段112的所有荧光色段与第二光点p2相对于圆心o顺时针偏转了角度θ。因此,在荧光轮110’转动期间,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的位置同样可分别位于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 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荧光色段上。

再回到图1a,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异荧光特性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同。举例来说,第一荧光区段111中的荧光色段r1与荧光色段g1具有相同的圆心角α,而第二荧光区段112中的荧光色段r2与荧光色段g2具有相同的圆心角α。并且,荧光区段中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同。举例来说,第一荧光区段111中的荧光色段r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中的荧光色段r2有相同的圆心角α,而第一荧光区段111中的荧光色段g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中的荧光色段g2有相同的圆心角α。以及,滤光色轮130的色区中具有相异颜色的至少两色区的圆心角相同。举例来说,色区c1与色区c2具有相同的圆心角β。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a以及图4b。图4a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200的示意图。图4b为绘示图4a中的光学装置200的另一示意图。如图4a与图4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光学装置200同样包含荧光轮210、第一光源121、第二光源122、滤光色轮230、合光模块140以及积分器150,其中第一光源121、第二光源122、合光模块140与积分器150皆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相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200针对荧光轮210上的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进行调整,而滤光色轮230上的色区也对应地调整。

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一荧光区段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异荧光特性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异。举例来说,在第一荧光区段111中,荧光色段r1所具有的圆心角α1相异于荧光色段g1所具有的圆心角α2。在第二荧光区段112中,荧光色段r2所具有的圆心角α1相异于荧光色段g2所具有的圆心角α2。并且,荧光区段中的荧光色段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至少两荧光色段的圆心角相同。举例来说,第一荧光区段111中的荧光色段r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中的荧光色段r2有相同的圆心角α1,而第一荧光区段111中的荧光色段g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中的荧光色段g2有相同的圆心角α2。以及,滤光色轮230的色区中具有相异颜色的至少两色区的圆心角相异。举例来说,色区c1所具有的圆心角β1相异于色区c2所具有的 圆心角β2。

通过以上所述透过改变荧光色段的圆心角(即改变荧光色段的涂布范围)的作法,即可有效地达到改变颜色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的目的。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由于荧光色段r1、r2所具有的圆心角α1大于荧光色段g1、g2所具有的圆心角α2,且色区c1所具有的圆心角β1对应地大于色区c2所具有的圆心角β2,因此可以增加红光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

或者,为了同样达到上述改变颜色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的目的,于一实施方式中,光学装置100还可包含协同控制器165以及亮度控制电路170。亮度控制电路170配置以控制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的输出功率。透过图2所示的协同控制器165使同步电路160与亮度控制电路170协同配合,可使得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以具有相异的输出功率的光线分别照射至具有相异荧光特性的荧光色段。举例来说,当第一荧光区段111的荧光色段r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的荧光色段r2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分别移动至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的位置时,可利用协同控制器165使同步电路160与亮度控制电路170协同配合,进而使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发射具有第一输出功率的光线;当第一荧光区段111的荧光色段g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的荧光色段g2通过荧光轮110的旋转而分别移动至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的位置时,可利用协同控制器165使同步电路160与亮度控制电路170协同配合,进而使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发射具有第二输出功率的光线。若第一输出功率大于第二输出功率,则可增加红光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相对地,若第二输出功率大于第一输出功率,则可增加绿光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

换句话说,由前述实施方式可知,光学装置100、200包含荧光轮、第一荧光色段(例如荧光色段r1)、第二荧光色段(例如荧光色段r2)以及两光源(即第一光源121、第二光源122)。荧光轮具有弪度rad(如图1a与图4a所示)。第一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一半径位置沿弪度rad设置,并形成第一圆心角(如图1a中的圆心角α与第4a图中的圆心角α1所示)。第二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二半径位置沿弪度rad设置,并形成第二圆心角(如图1a中的圆心角α与图4a中的圆心角α1所示)。第一荧光色段与第二荧光色段上涂布第一荧光材料。第一圆心角与第二圆心角相同。第一半径位置至荧光轮 110的圆心的半径不等于第二半径位置至荧光轮110的圆心的半径。两光源分别形成光点(即第一光点p1与第二光点p2)并用以激发第一荧光色段与第二荧光色段上的第一荧光材料。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即,恰好使)两光点激发第一荧光材料的时间实质上相同。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光点可同时激发第一荧光色段与第二荧光色段上的第一荧光材料。

光学装置100、200更包含第三荧光色段(例如荧光色段g1)以及第四荧光色段(例如荧光色段g2)。第三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一半径位置沿弪度rad设置,并形成第三圆心角(如图1a中的圆心角α与图4a中的圆心角α2所示)。第四荧光色段于荧光轮的第二半径位置沿弪度rad设置,并形成第四圆心角(如图1a中的圆心角α与图4a中的圆心角α2所示)。第三荧光色段与第四荧光色段上涂布第二荧光材料。第三圆心角与第四圆心角相同。第一半径位置至荧光轮110的圆心的半径不等于第二半径位置至荧光轮110的圆心的半径。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两光点激发第三荧光色段与第四荧光色段上的第二荧光材料的时间实质上相同。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光点可同时激发第三荧光色段与第四荧光色段上的第二荧光材料。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荧光色段及第四荧光色段同时设置于荧光轮的第一圆心角所形成的扇形区域中。

光学装置100、200更包含两透光区(即光穿透部113)。两透光部设置于荧光轮上,且与第一荧光色段及第二荧光色段间隔设置。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两光点通过二透光区的时间实质上相同。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光点可同时通过两透光区。

光学装置100、200更包第五荧光色段(例如荧光色段yo2)以及第六荧光色段(例如荧光色段yi1)。第五荧光色段以及第六荧光色段设置于荧光轮上,且与第一荧光色段及第二荧光色段间隔设置。第五荧光色段与第六荧光色段上涂布第三荧光材料。当荧光轮旋转时,适使二光点激发第五荧光色段与第六荧光色段上的第三荧光材料的时间实质上相同。于一些实施方式中,两光点可同时激发第五荧光色段与第六荧光色段上的第三荧光材料。

请参照图5,其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光学装置300包含荧光轮310、第一光源121、第二光源122、滤光色轮130、合光模块340以及积分器150,其中第一光源 121、第二光源122、滤光色轮130与积分器150皆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参照前述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相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300针对荧光轮310与合光模块340进行修改。

具体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荧光轮310为半穿透半反射式基板,其具有如图1a中的荧光轮110上所示的第一荧光区段111、第二荧光区段112以及光穿透部113的相同配置,差别在于图1a中的荧光轮110上的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为穿透式的,而本实施方式的荧光轮310上的第一荧光区段111与第二荧光区段112为反射式的。合光模块340包含双色镜341与反射镜342、343、344。双色镜341配置以让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通过,并反射其它波长的光线,因此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可直接通过双色镜341而抵达荧光轮310。

基于如图5所示的光路配置,荧光轮310上的荧光色段r1、r2可分别被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激发而产生具有第一特定波长的第一与第二光束,第一与第二光束随即分别被荧光色段r1、r2反射至双色镜341,接着再被双色镜341反射而进入积分器150,最后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1)而成为红光来源。荧光轮310上的荧光色段g1、g2可分别被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激发而产生具有第二特定波长的第三与第四光束,第三与第四光束随即分别被荧光色段g1、g2反射至双色镜341,接着再被双色镜341反射而进入积分器150,最后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2)而成为绿光来源。荧光轮310上的荧光色段yo1、yo2与荧光色段yi1、yi2可分别被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所发射的光线激发而产生具有第三特定波长的第五、第六、第七与第八光束,第五、第六、第七与第八光束随即分别被荧光色段yo1、yo2与荧光色段yi1、yi2反射至双色镜341,接着再被双色镜341反射而进入积分器150,最后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3)而成为黄光来源。在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22的光线穿过光穿透部113之后,会依序被反射镜342、343、344反射而进入积分器150,最后穿透滤光色轮130的对应的色区(例如色区c4)而成为蓝光来源。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 光学装置透过将两光源所提供的两光点在荧光轮上分离的作法,即可降低单一光点的功率(即降低热累积的情形),藉以避免荧光轮上所涂布的荧光材料发生热衰减效应。并且,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荧光轮具有位于不同半径位置的两荧光区段,因此在荧光轮转动期间,透过使两光点分别位于荧光区段中具有相同荧光特性的两荧光色段上的作法,即可有效地提升此荧光特性所对应的颜色的亮度与色彩饱和度。再者,本发明的光学装置透过改变荧光色段的圆心角(即改变荧光色段的涂布范围)的作法,即可达到改变颜色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的目的。或者,为了同样达到上述改变颜色的比例与色彩饱和度的目的,本发明的光学装置还可透过同步电路与亮度控制电路协同配合,使得光源以具有相异的输出功率的光线分别照射至具有相异荧光特性的荧光色段。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