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息图制作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8219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作捕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息图制作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全息图制作需要采集被测物体一周的相位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设计一个光路保证光束围绕被测物体一周分布,另一种方法是旋转被测物体或者使单光束绕被测物体旋转。前一种方法的缺点是系统结构复杂,后一种方法的系统结构简单,但采用了旋转方式,不能实时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息图制作系统及其方法,结构合理紧凑,操作简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息图制作系统,包括激光器、可调分光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第一空间滤波器、第二空间滤波器、第一准直镜、第二准直镜、高反差片及全息干版,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经过所述可调分光镜分成参考光和物光,

所述参考光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反射后经过所述第二空间滤波器和第二准直镜后形成平行光,并以59.3°角斜入射至所述全息干版;

所述物光经过第二反射镜和第一空间滤波器扩束滤波后,垂直照射在所述高反差片上,最后经过所述第一准直镜成像在所述全息干版上。

作为优选,所述高反差片还紧贴有单面毛玻璃。

作为优选,所述高反差片上还带有分划图案。

作为优选,所述全息干版为全息银盐干版。

一种全息图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显影,在20℃的柯达D-19显影液中显影60S,随后立即用洁净水冲洗30S,至冲洗干净为止;

(2)定影,在所述步骤(1)显影之后,应该立即进行酸性停显。全息图在F5定影液中定影90S,并连续搅动定影液;

(3)水洗,定影之后立即用洁净水冲洗30S;

(4)漂白,在漂白液中漂白5分钟,并连续搅动;

(5)去除残留的漂白液,漂白之后立即用洁净水冲洗5分钟,以去除全息干版表面残留的漂白液;

(6)晾干,放在洁净室中自然晾干。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的漂白液配比如下:水,1000份;硝酸铁,50份;溴化钾,30份;浓硫酸,8份。

本发明通过提供的全息图制作系统及其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振幅型全息图变为位相型全息图,提高全息图的衍射效率,提高全息图的透明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全息图制作系统示意图。

图中:1-激光器;2-可调分光镜;3-第一反射镜;4-第二反射镜;5-第三反射镜;6-第一空间滤波器;7-第二空间滤波器;8-第一准直镜;9-第二准直镜;10-高反差片;11-全息银盐干版;12-参考光;13-物光;14-单面毛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息图制作系统,包括激光器1、可调分光镜2、第一反射镜3、第二反射镜4、第三反射镜5、第一空间滤波器6、第二空间滤波器7、第一准直镜8、第二准直镜9、高反差片10及全息银盐干版11。激光器1发射的激光经过可调分光镜分成参考光12和物光13,参考光12经过第一反射镜3和第三反射镜5反射后经过第二空间滤波器7和第二准直镜9后形成平行光,并以59.3°角斜入射至全息银盐干版11,光斑面积约5×5cm;物光13经过第二反射镜4和第一空间滤波器6扩束滤波后,垂直照射在紧贴在一起的单面毛玻璃14和带有分划图案的高反差片10上,最后经过第一准直镜8成像在全息银盐干版11上,其光束中心于参考光12的光束中心完全重合。

全息图的处理分为六大步骤:

(1)显影,在20℃的柯达D-19显影液中显影60S,随后立即用洁净水冲洗30S,至冲洗干净为止;

(2)定影,在所述步骤(1)显影之后,应该立即进行酸性停显。全息图在F5定影液中定影90S,并连续搅动定影液;

(3)水洗,定影之后立即用洁净水冲洗30S;

(4)漂白,在漂白液中漂白5分钟,并连续搅动;

(5)去除残留的漂白液,漂白之后立即用洁净水冲洗5分钟,以去除全息干版表面残留的漂白液;

(6)晾干,放在洁净室中自然晾干。

漂白有两个目的,一是将振幅型全息图变为位相型全息图,提高全息图的衍射效率;二是提高全息图的透明度"本实验采用的的漂白液配方如下:水,1000份;硝酸铁,50份;溴化钾,30份;浓硫酸,8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