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821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系统并且执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经受通过定影单元执行的加热和定影处理。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通过传输设备被喷射(eject)到堆叠托盘。近年来的打印速度的高速化是在记录材料的温度仍然高的同时在堆叠托盘中堆叠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原因中的一个。另外,当连续执行打印动作时,片材体在冷却之前连续堆叠于堆叠托盘中,结果,片材体上的调色剂会再次溶解(re-melt)。再次溶解的调色剂附着于片材体和与调色剂重叠的调色剂图像上。通过使相互附着的片材相互分离,多个片材的调色剂图像变得同时与片材分离,并且,出现丢失图像的多个部分的问题。另外,伴随用户近年来对节电产品的需求,调色剂的熔点可能降低,因此,定影于堆叠托盘中的片材体上的调色剂更可能再次溶解。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5-77565描述了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定影设备的下游的喷射辊的附近的区域通过冷却风扇冷却且来自冷却风扇的空气流动根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片材喷射设备的有或无改变。

但是,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5-77565所公开的构成中,当冷却记录材料时,喷射辊等也冷却,因此,调色剂图像由于在紧接着经受加热和定影处理之后喷射的记录材料的温度与喷射辊和排出辊的温度之间的差值而不均匀地冷却。结果,有时出现诸如通过喷射辊形成的接触标记的图像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以上的状况而作出的,并且,针对有效地冷却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记录材料上之后喷射的记录材料以抑制记录材料由于熔融调色剂而相互附着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向堆叠单元喷射记录材料的喷射辊对,和通过将空气吹到记录材料上冷却通过喷射辊对喷射到堆叠单元上的记录材料的冷却单元。冷却单元包括:用于导致空气沿与记录材料的传输方向相交的方向吹到记录材料上的至少一个空气吹动端口被定位于处在喷射辊对的压合部的位置之上和与喷射辊对的压合部相切的延长线之下的区域中。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和定影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控制加热部件的通电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4A是喷射片材冷却单元的透视图。

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顶表面观看时的喷射片材冷却单元的构成的示图。

图5A是示出排气端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B是沿图5A的线VB-VB切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B示出排气端口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顶表面观看时的喷射片材冷却单元的构成的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其它引导体。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体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比较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9A是示出轴向流动风扇不被设置在定影单元的下游的位置处的构成的示图,图9B是示出轴向流动风扇被设置在定影单元的下游的位置处的构成的示图。

图10是比较第一实施例和比较例1中的根据粒径的粒数浓度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作为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以下的实施例中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根据可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构成以及根据各种条件适当地改变。因此,除非另外特别陈述,否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例子的示意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电子照相系统,并且可根据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00连接以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100通信的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传送的信号在诸如记录片材或OHP片材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感光鼓1被驱动,以按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感光鼓1通过诸如带电辊2的带电单元(在第一带电处理中)均匀带电以具有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势。带电的感光鼓1通过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束扫描器3被曝光。曝光单元3输出根据从诸如图像扫描器或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未示出)输入的目标图像信息项目的时间序列电气数字像素信号而开/关调制的激光束L,并且,曝光单元3扫描和照射感光鼓1的带电表面(将激光束L照射到其上面)。作为执行该扫描和照射动作的结果,感光鼓1的表面的曝光部分中的电荷被去除,并且,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与目标图像信息项对应的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4被显影。显影剂(调色剂)从包含于显影单元4中的显影套筒4a被供给到感光鼓1的表面,并且,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依次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在激光束打印机的情况下,一般使用通过导致调色剂沉积于静电潜像的曝光部分上来显影静电潜像的反转显影系统。

堆叠于作为片材馈送设备的片材馈送盒5中的记录材料P基于片材馈送开始信号通过片材馈送辊6相互分开并逐个被馈送。然后,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穿过对齐辊7和片材路径8a,并且,在预定的定时处被传输到通过感光鼓1和用作转印部件的转印辊9形成的接触压合部R(转印区段)。换句话说,记录材料P的传输以记录材料P的前缘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缘到达转印部分R的同时到达转印部分R的方式由对齐辊7控制。

在传输到转印部分R的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部分R被压合和传输的时段中,预定的受控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通过转印电源(未示出)被施加到转印辊9。通过向转印辊9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转印偏压,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分R中被静电转印到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

在转印部分R中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离,并且,记录材料P通过穿过片材路径8b被传输和引导到加热设备11中。然后,记录材料P经受调色剂图像的加热、加压和定影处理。在记录材料P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离之后(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之后),清扫设备10通过去除残留调色剂和纸粉等清扫感光鼓1的表面,并且,感光鼓1在图像形成中被重复使用。穿过加热设备11的记录材料P被引向片材路径8c并且通过喷射开口13被喷射到作为堆叠单元的片材喷射托盘14。

(加热和定影设备11的描述)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作为定影单元的加热和定影设备11。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和定影设备11的示意图。膜引导体21是引导膜22且具有耐热性和刚性的部件,并且,膜引导体21通过增强部件被增强。加热部件23是陶瓷加热器并且加热膜22。膜22是无端(endless)耐热膜并且与包含加热部件23的膜引导部件21的外部适配。无端耐热膜22的内周长度被设定为比包含加热部件23的膜引导体21的外周长度长例如约3mm,因此,膜21以一定的裕度与膜引导体21的外部适配。

膜引导体21可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或液晶聚合物的高度耐热树脂制成,并且,作为替代方案,膜引导体21可由包含例如上述的树脂和陶瓷、金属或玻璃中的一个的复合材料等制成。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液晶聚合物。U形片材金属可由诸如不锈钢(SUS)或铁的金属制成。为了导致膜22具有小的热容并改善膜22的迅速启动性能,可以使用具有小于等于100μm并优选小于等于50μm且大于等于20μm的膜厚的耐热膜作为膜22。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外周表面涂敷聚四氟乙烯(PTFE)的具有约50μm的膜厚的聚酰亚胺膜。膜22的外径被设定为18mm。

压力辊24与插入压力辊24与加热部件23之间的膜22形成压合部N,并且,压力辊24是驱动膜22使得膜22旋转的膜外表面接触驱动单元。压力辊24包含芯部金属、弹性体层和作为最外层的释放层,并且被布置为作为通过轴承单元和促压单元(未示出)接收预定加压力的结果被加压以通过插入于压力辊24与加热部件23之间的膜22与加热部件23的表面接触。

压力辊24通过驱动系统(未示出)被驱动以按预定的圆周速度沿图2中的箭头的方向旋转。作为压力辊24被驱动以旋转的结果,通过在压合部N中的压力辊24与膜22的外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导致膜22旋转的力被施加到膜22。膜22被驱动以在膜22的内表面在压合部N中与加热部件23的表面紧密接触且沿其滑动的同时以与压力辊24的旋转速度基本上相同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方向围绕托盘21的外部旋转。

图3是示出控制加热部件23的通电的电路的示图。加热部件23包含纵向与作为要被加热的部件的记录材料P的传输方向a垂直的细长基板27。另外,加热部件23包含形成为沿基板27的纵向延伸并且包含于基板27的表面(膜滑动表面)中的电阻加热元件26和保护加热部件23的上面形成电阻加热元件26的表面的耐热涂层28。并且,加热部件23在电阻加热元件26的纵向端部处包含电力供给电极29和60,并且,加热部件23的总热容低。

加热部件23的基板27具有耐热性和绝缘性能,并且由例如诸如氧化铝或氮化铝的陶瓷材料制成。电力供给电极29和60中的每一个由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的银钯图案形成。设置电阻加热元件26的涂层28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电阻加热元件26与加热部件23的表面之间的电气绝缘性以及膜22的可滑动性。在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约50μm的厚度的耐热玻璃层被用作涂层28。

图3还示出加热部件23的后表面(非膜滑动表面)。热敏电阻25是为了检测加热部件23的温度而设置的温度计元件,并且,热敏电阻25与加热部件23隔离。例如,热敏电阻25是通过将芯片热敏电阻元件固定于上面形成了热绝缘层的支撑体上且通过向该元件施加向下作用的预定加压力(向加热部件23的后表面)以导致该元件与加热部件23的后表面接触而形成的。热敏电阻25被设置在最小片材通过区域中并且与作为控制单元的中央处理单元(CPU)61连接。

通过向下侧露出加热部件23的包含在上面形成的涂层28的前表面并且通过导致加热部件23的前表面保持于膜引导体21的底表面上,加热部件23被布置为固定到位。通过使用以上的构成,加热部件23的总热容量可比使用热辊系统的情况低,并且,可执行迅速的启动。通过通过向电阻加热元件26的纵向端部处的电力供给电极29和60供给电力而导致电阻加热元件26跨着其整个纵向长度发热,加热部件23的温度升高。加热部件23的温度通过热敏电阻25被检测,并且,热敏电阻25的输出通过A/D转换被加载到CPU 61中。三端双向可控硅(triac)62通过相位控制或频率控制等基于关于加载输出的信息控制供给到电阻加热元件26的电力,使得加热部件23的温度被控制。换句话说,当通过以当由热敏电阻25检测的温度比预定温度低时增加加热部件23的温度、且当由热敏电阻25检测的温度比预定温度高时降低加热部件23的温度的方式控制电阻加热元件26的通电来执行定影处理时,加热部件23的温度保持在某程度。

在加热部件23的温度升高到预定的程度且通过压力辊24的旋转导致膜22旋转的圆周速度变得稳定的状态下,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被传输到在膜22被插入于加热部件23和压力辊24之间的状态下由加热部件23和压力辊24形成的压合部N。然后,记录材料P与膜22一起通过压力接触压合部N被压合和传输,并且,结果,由加热部件23产生的热经由膜22被施加到记录材料P,使得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定影到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穿过压合部N的记录材料P与膜22的表面分离并且被传输。

(喷射片材冷却单元的描述)

现在将描述喷射片材冷却单元。如上所述,当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在记录材料P的温度仍然高的同时被喷射到片材喷射托盘14时,在一些情况下,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再次溶解,这又导致记录材料P相互附着。当相互附着的记录材料P相互分离时,调色剂图像的多个部分与记录材料P分离,并且,出现丢失图像的多个部分的问题。因此,堆叠于片材喷射托盘14中的记录材料P需要被有效地冷却。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作为冷却单元的轴向流动风扇31。记录材料P通过由轴向流动风扇31供给的空气冷却。

图4A是喷射片材冷却单元的透视图,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顶表面观看时的喷射片材冷却单元的构成的示图。轴向流动风扇31通过在外部盖子32中形成的百叶窗33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取入空气。取入的空气穿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空气导管34,并且被发送到分别具有希望的角度以设定排出空气的方向的引导体36R和36L(引导部件)。空气导管34具有箱体形状,使得空气导管34可抑制空气泄漏并且有效地发送空气。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空气导管34分成右侧导管路径34R和左侧导管路径34L。右侧导管路径34R向排气端口37R延伸,并且,左侧导管路径34L向排气端口37L延伸。因此,轴向流动风扇31是向导管路径34R和34L供给空气的共用冷却风扇。

作为第一引导部件的引导体36R和作为第二引导部件的引导体36L导致从分别作为在片材喷射托盘14的附近形成的空气流动端口的排气端口37R(第一空气吹动单元)和排气端口37L(第二空气吹动单元)吹出所排出的冷却空气。排气端口37R和37L被设置在片材喷射托盘14的沿片材喷射托盘14的宽度方向相反的侧,该宽度方向与记录材料P的喷射方向垂直,并且,排出冷却空气的方向与记录材料P的移动方向相交。在第一实施例中,排出冷却空气的方向是与记录材料P的移动方向垂直且由图4A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为了防止作为从排气端口37R的端部发送的冷却空气和从排气端口37L的端部发送的冷却空气相互接触的结果出现的空气涡流,排气端口37R和37L以沿记录材料P的移动方向相互偏移约20mm的方式被布置。

(排气端口37R和37L的位置描述)

图5A是示出排气端口37R和37L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B是沿图5A的线VB-VB切取的示意性截面图,该图示出排气端口37R和37L之间的位置关系。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通过喷射辊对51被压合和传输并且经由喷射开口13被传输到片材喷射托盘14。通过喷射辊对51压合且处于被喷射的过程中的记录材料P穿过被喷射辊对51的压合切线A(与压合部相切的延长线)和代表喷射辊对51之间的压合部的高度的二点链线B包围的虚线阴影部分C(参见图5B中的二点链线B之上的区域)。这里,通过喷射辊对51喷射记录材料P的方向与压合切线A延伸的方向平行,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被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是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的方向。沿记录材料P的喷射方向,排气端口37R和37L被定位于喷射辊对51的下游和堆叠于片材喷射托盘14中的记录材料P的前缘的上游。

排气端口37R和37L被设置在虚线阴影部分C的区域中,处于被喷射过程中的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穿过该区域,使得排气端口37R和37L可直接冷却处于被喷射过程中的记录材料P。排气端口37R和37L中的每一个具有宽度(L1)为20mm且高度(L2)为3mm的排出开口,并且空气通过这些排出开口被吹出。关于排气端口37R和37L的位置,从喷射开口13到排气端口37R的距离被设定为20mm,并且,从喷射开口13到排气端口37L的距离被设定为40mm,使得防止通过排气端口37R排出的空气和通过排气端口37L排出的空气相互接触。在本构成中,由于排气端口37R和37L中的每一个的宽度(L1)为20mm,因此排气端口37R和37L的相对于彼此的位移量(L3)被设定为20mm。因此,在增加排气端口37R和37L中的每一个的宽度L1的情况下,希望增加排气端口37R和37L的相对于彼此的位移量(L3)。

通过使用上述的构成,冷却空气可沿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的表面而不是记录材料P的切割表面流动,并且,可在不出现空气涡流的情况下有效地冷却记录材料P。结果,可以降低在以连续的方式执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片材喷射托盘14上的记录材料P相互附着的可能性。

可形成引导体36R和36L以导致以希望的角度排出冷却空气。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顶表面观看时的喷射片材冷却单元的构成的示图,图6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其它引导体36R和36L。引导体36R和36L中的每一个具有被设定为5度的预定角度θ1。换句话说,第一空气吹动单元在空气吹动方向的中心线和第二空气吹动单元在空气吹动方向的中心线不相交。由于引导体36R和36L中的每一个的纵向宽度(L5)为230mm,因此,作为空气以5度被引导的结果,通过引导体36R排出的气流和通过引导体36L排出的气流在排气端口37R和37L处相互位移约20mm,因此,可以获得与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排气端口37R和37L相互偏移获得的效果基本上相同的有利效果。当纵向宽度L5或排气端口37R和37L的尺寸改变时,为了防止通过引导体36R排出的空气和通过引导体36L排出的空气相互接触,预定角度θ1可根据所述改变而改变。

记录材料P不在记录材料P的传输方向的定影设备11与喷射辊对51的之间冷却而在通过喷射辊对51被喷射之后冷却,使得可将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调色剂蜡产生的超细微粒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

(UFP的出现机制)

现在将描述从调色剂蜡出现超细微粒(以下,称为UFP)的机制。当调色剂图像穿过压力接触压合部N时,通过向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调色剂中的蜡液化,并且,蜡从调色剂渗出。在这种情况下,蜡的一部分气化并且被释放到空气中。另外,少量的蜡即使在调色剂图像穿过压力接触压合部N之后也保持于膜22上并且作为保持被膜22加热的结果而气化。作为环境温度的结果,气化的蜡变为液相或固相的细粒。通过由于由定影单元11加热的空气导致的上升气流以及通过伴随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的移动产生的UFP周围的具有一定粘性的空气的流动(Couette流动),导致产生的UFP沿向着片材喷射开口13的方向移动,并且,UFP的一部分有时候会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面。

处于浮动状态的UFP保持在浮动状态中越长,则UFP越可能凝集并且被周边部件吸引。另外,浮动UFP的浓度越高,则越可能出现UFP的凝集。因此,为了促进凝集并减少UFP的数量浓度(number concentration),必须通过在在从UFP源到喷射开口13的路径中保持高浓度的UFP的同时降低传输UFP的空气的流动粘性来增加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UFP的滞留时间。

(第一实施例与比较例1之间的比较)

现在将描述根据比较例1的冷却单元的构成,以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有利效果。图8是示出比较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作冷却单元的冷却风扇60被设置在从定影单元11到喷射开口13和一对传输辊51的路径中且没有冷却单元被设置在设置堆叠托盘14的一侧的构成。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具有60平方毫米的外部尺寸和25mm的厚度的轴向流动风扇60被设置在压合部N的下游,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导致与记录材料P的打印表面垂直地吹动冷却空气来冷却记录材料P之中的已被喷射的一个记录材料P。

进行与比较例1的构成和第一实施例的构成中的UFP的数量浓度和喷射记录材料的相互附着有关的比较评价。作为用于评价UFP的方法,图像形成装置被设置在被气密密封并且填充净化空气的3立方米的室腔中,并且,测量紧接着以连续的方式打印5分钟的具有5%的图像覆盖率的图像之后的室腔中的UFP的浓度。对测量使用纳米粒子尺寸分布测量装置FMPS3091(由TSI Inc.制造)。关于记录材料的相互附着,通过感官评价将附着程度评分。没有附着评为A,轻微附着评为B,明显的附着评为C。注意,使用处理速度为约150mm/sec和27ppm的激光束打印机(LBP)作为图像形成装置。

表1示出与第一实施例和比较例1中的UFP的数量浓度和记录材料的相互附着有关的比较结果。这里,UFP数量浓度的单位为以比较例1的数量浓度为100%的百分比(%)值。

表1

如表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构成中,当附着程度保持低时,UFP数量浓度可降低。

现在将描述可实现这一点的原因。UFP是作为沉积于定影膜22上或者沉积于压力辊24上的调色剂的蜡成分由于被加热到高温而挥发的结果并且作为空气关于扩散的高沸点物质变得过饱和的结果出现的、通过形核生长的纳米级粒子。在第一实施例中,喷射的记录材料P在喷射开口13的下游的位置处冷却,因此,源自UFP的物质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面的气流不直接被扰乱。另外,由于用于冷却片材喷射开口13的外侧位置处的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的冷却空气沿记录材料P的表面流动,因此什么也不扰乱通过喷射开口13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面的UFP的气流。

这里,从定影单元11(定影膜22和压力辊24)排出的UFP和UFP由来物质的流动由图9A和图9B中的速度矢量(虚线箭头)示意性表示。图9A是示出轴向流动风扇不被设置在定影单元11的下游位置处的构成的示图,图9B是示出轴向流动风扇被设置在定影单元11的下游位置处的构成(比较例1)的示图。如图9A所示,假定在保持UFP由来物质的高浓度的同时通过自然对流导致UFP由来物质向片材喷射开口13缓慢移动。因此,作为通过该移动处理超饱和的结果,UFP由来物质变为粒子,并且,假定由于粒子相互接触使得UFP由来物质凝集的概率增加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吸引的粒子增加的概率增加,使得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的UFP的数量浓度降低。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的构成中,从图像形成装置外面取入的冷却空气(图9B中的实线箭头)吹到定影单元11的附近的记录材料上。因此,如图9B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与记录材料接触且被其反射的冷却空气变为涡流,并且,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形成指向定影压合部的气流X。在定影单元11(定影膜22和压力辊24)中产生的UFP由来物质通过气流X扩散,并且,空间中的UFP由来物质的浓度降低。

因此,粒子的凝集被抑制,并且,在数量浓度高的状态下,UFP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的概率增加。另外,假定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压力由于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取入的冷却空气的影响而变高的结果,UFP和UFP由来物质向片材喷射开口13的移动速度增加。结果,UFP和UFP由来物质短时间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使得UFP的凝集被抑制,并且,周边部件吸引UFP的概率降低。因此,UFP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的概率增加。

图10是比较第一实施例和比较例1中的依赖于粒径的粒子数量浓度的示图。对测量使用纳米粒子尺寸分布测量装置FMPS3091(由TSI Inc.制造)。在图10中,横轴代表测量粒子的粒径(nm),并且,纵轴代表依赖于粒径的粒子数量浓度。如图10所示,在比较例1中,分布的中心为作为小的粒径的50nm。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例中,分布的中心向较大的粒径偏移,并且,数量浓度降低。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不为了冷却对从定影单元11向喷射辊对51传输的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而吹动空气,并且,记录材料在喷射开口13外面的位置处冷却。因此,UFP由来物质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的气流不被直接干扰。另外,由于导致用于冷却片材喷射开口13的外侧位置处的记录材料P的冷却空气沿记录材料的表面流动,因此什么也不扰乱UFP和UFP由来物质的气流。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在执行冷却被喷射的记录材料P的必要动作且抑制记录材料P相互附着的同时减少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面的UFP的数量浓度。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排气端口37R和37L排出的空气沿与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的切割表面垂直的方向被吹动的构成。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通过排气端口37R和37L排出的空气沿与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的切割表面相交的方向被吹动的构成。更具体而言,引导体中的每一个的构成改变。注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剩余部分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因此,在以下的描述中将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体360L和360R的示意图,并且是从记录材料P的传输方向观看片材喷射托盘14时的示图。如图7所示,为了导致以希望的角度排出冷却空气,引导体360L和360R被布置于关于沿与引导体360L和360R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线(图7中的二点链线)的预定角度θ2处。引导体360L和360R中的每一个的预定角度θ2被设定为5度,并且,由于引导体360L和360R中的每一个的纵向宽度(L5)为230mm,因此,作为空气以5度被引导的结果,通过引导体360R排出的气流和通过引导体360L排出的气流在排气端口37R和37L处相互偏移约20mm。

另外,关于与喷射辊对51的压合部相切的线,引导体360L面朝下,并且,引导体360R面朝上。结果,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的顶表面可通过穿过引导体360R经排气端口37R排出的冷却空气被冷却,并且,记录材料P的底表面可通过穿过引导体360L经排气端口37L排出的冷却空气被冷却。通过该构成,记录材料P可被有效地冷却,并且,可降低片材喷射托盘14上的记录材料P相互附着的概率。

(其它实施例)

虽然排气端口37R和37L中的每一个的形状在以上的实施例中为矩形形状,但是,只要来自左排气端口的空气和来自右排气端口的空气不相互接触,开口形状就可以是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另外,虽然给出了为了向排气端口37R和37L发送冷却空气而使用单个风扇且空气导管被分成两个导管路径以向排气端口37R和37L中的每一个发送空气的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构成。可为了向排气端口37R和37L发送冷却空气而使用两个或更多个风扇。另外,可以使用离心风扇。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