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647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和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焦透镜、尤其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用变焦透镜等中,在照相机主体内配置摆动反射镜,因此需要用于收纳该摆动反射镜且不妨碍其摆动的规定值以上的法兰焦距。不论其焦距如何,需要该法兰焦距是规定值以上的长度。以往,为了使变焦透镜具有规定值以上的长的法兰焦距,而在位于该变焦透镜的后方部分的透镜组配置了正透镜组。然而,在近年来的小型化的照相机主体、数字静态照相机等中,不需要长的法兰焦距,制造并销售着不具有长的法兰焦距的变焦透镜。另一方面,在最近的变焦透镜中,制造并销售了专用于运动图像摄影等、实现了调焦透镜组的小型化的变焦透镜、具备防抖所需的防抖透镜的各种变焦透镜。特别地,为了高速且连续地进行运动图像摄影时等的自动对焦,而使一部分透镜组即调焦透镜组沿光轴方向高速地振动来进行摆动。摆动产生聚焦状态的变化即非聚焦状态→聚焦状态→非聚焦状态的变动,从该变动时的摄像元件的输出信号检测图像区域的特定部分的特定频带的信号成分,来运算成为聚焦状态的调焦透镜组的最佳位置。通过使调焦透镜组移动到该最佳位置来进行聚焦动作。为了高速且高效地实现该摆动,调焦透镜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是非常有效的。与近年来的照相机主体等的小型化以及随着其小型化所引起的法兰焦距的缩短化相应地,强烈期望自动对焦变焦透镜自身的小型化。为了自动对焦变焦透镜的小型化,将调焦透镜组的直径减小是有效的。为了聚焦动作的高速化,除了调焦透镜组的直径的缩小化以外,调焦透镜组的轻量化也是有效的。在具有防抖透镜的变焦透镜中也同样地,为了减轻用于降低抖动所致的图像劣化的影响的防抖驱动系统的驱动负荷,除了防抖透镜组的直径的缩小化以外,防抖透镜组的轻量化也是有效的。以往,接收光学像并转换为电图像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即摄像传感器为了高效地接收入射光而嵌入有片上微透镜等。因此,向光电转换元件入射的入射光相对于光轴的倾斜角度是有限制的。为了满足该限制,而进行了使变焦透镜的出射光瞳直径增大为固定以上并使入射光相对于光轴的倾斜角度减小、即确保向摄像传感器入射的入射光束的远心性的操作。例如,以往,想了对在变焦透镜的透镜后方部分配置正透镜组来确保远心性等各种办法。然而,关于近年来的摄像传感器,开口率提高即受光角度扩大、片上微透镜的光学性能提高,与在变焦透镜侧要求的出射光瞳的位置、大小有关的限制也变小了。例如即使构成为在变焦透镜的后方部分配置负透镜组而光束相对于摄像传感器的光轴斜入射,片上微透镜与变焦透镜的出射光瞳的错配等所导致的周边减光(遮光)也变得不易引起注意。另外,近年来,软件、照相机系统也在进步/提高。其结果,在畸变像差有点大的情况下,以往的话会成为成像性能的很大的障碍,但是近年来能够通过图像信号处理来基于畸变像差去除或减少所产生的障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26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8370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4278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518530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实施例2中,提出了一种从物体侧起依次至少具备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以及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G3的变焦透镜。然而,在该实施例2中,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倍时,孔径光圈或包括孔径光圈的透镜组向物体侧大幅地移动,在远摄侧的光圈值超过F11而难以变明亮。在专利文献2的变焦透镜系统的实施例2、3、6中,提出了一种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具备具有正的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的焦度的第二透镜组以及至少两个后透镜组的变焦透镜系统。然而,在引用文献2的变焦透镜系统中,在从广角端变倍为远摄端时,孔径光圈或包括孔径光圈的透镜组向物体侧大幅地移动,在远摄侧的光圈值超过F5.77而难以变明亮。专利文献3的变焦透镜的实施例5提出了一种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前组、使光路弯曲的反射镜以及具有两个以上透镜组的后组构成的变焦透镜,其中,该前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正或负的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然而,特别地,透镜全长相对于在广角端时的焦距的比率大,不能说充分实现了小型化。另外,在从广角端变倍为远摄端时,孔径光圈或包括孔径光圈的透镜组向物体侧大幅地移动,在远摄侧的光圈值超过F5.49而难以变明亮。在专利文献4的远摄变焦透镜的实施例1、2、3、4中,形成了以下变焦透镜的发明: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五透镜组构成。然而,在变倍时进行变焦移动的透镜组与其它的透镜组相比是外径大且重的第一透镜组。因而,对变焦机构施加较大的负荷,难以使变焦透镜整体变为轻量且小径。(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整体为小型且即使在远摄侧、光圈值也明亮的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负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三透镜组以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间隔变小的方式移动,在将向物体侧的移动设为正并将向像侧的移动设为负时,使各透镜组的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移动量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4.500≤m1/m3≤0.000其中,m1是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m3是第三透镜组的移动量。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负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三透镜组以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间隔变小的方式移动,在将向物体侧的移动设为正并将向像侧的移动设为负时,使各透镜组的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移动量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以及摄像元件,其将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1)-4.500≤m1/m3≤0.000其中,m1是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m3是第三透镜组的移动量。发明的效果本发明能够构成整体为小型且即使在远摄侧、光圈值也明亮的变焦透镜和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光学截面图。(1a)表示广角端变焦状态和各透镜组的变焦移动,(1b)表示中间变焦状态,(1c)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中间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中未进行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左侧)和进行了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右侧)的横向像差图。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中未进行基于第六透镜组内的第二防抖透镜VC2的防抖的情况(左侧)和进行了基于第六透镜组内的第二防抖透镜VC2的防抖的情况(右侧)的横向像差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光学截面图。(7a)表示广角端变焦状态和各透镜组的变焦移动,(7b)表示中间变焦状态,(7c)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中间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1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中未进行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左侧)和进行了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右侧)的横向像差图。图1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中未进行基于第二透镜组内的第二防抖透镜VC2的防抖的情况(左侧)和进行了基于第二透镜组内的第二防抖透镜VC2的防抖的情况(右侧)的横向像差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光学截面图。(13a)表示广角端变焦状态和各透镜组的变焦移动,(13b)表示中间变焦状态,(13c)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中间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1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中未进行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左侧)和进行了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右侧)的横向像差图。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光学截面图。(18a)表示广角端变焦状态和各透镜组的变焦移动,(18b)表示中间变焦状态,(18c)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中间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2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中未进行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左侧)和进行了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右侧)的横向像差图。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光学截面图。(23a)表示广角端变焦状态和各透镜组的变焦移动,(23b)表示中间变焦状态,(23c)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中间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图2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远摄端变焦状态中未进行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左侧)和进行了基于第四透镜组内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情况(右侧)的横向像差图。图28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结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S:孔径光圈;F:调焦透镜组;VC1:第一防抖透镜;VC2:第二防抖透镜;CG:光学滤波器;G1:第一透镜组;G2:第二透镜组;G3:第三透镜组;G4:第四透镜组;G5:第五透镜组;G6:第六透镜组;100:变焦透镜;101:照相机主体;102:透镜镜筒;103:主体卡口;104:受光元件;105:液晶监视器;106:透镜卡口;200:变焦透镜;300:变焦透镜;400:变焦透镜;500:变焦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变焦透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负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三透镜组以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间隔变小的方式移动,在将向物体侧的移动设为正、将向像侧的移动设为负时,使各透镜组的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移动量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4.500≤m1/m3≤0.000其中,m1是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m3是第三透镜组的移动量。即,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通过采用从物体侧起依次至少为正正负正……的变焦透镜结构,由此采用在物体侧正透镜组多的结构。其结果,容易进行远摄化,能够使透镜全长相对于焦距的比率减小、即实现小型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特别适合于远摄变焦透镜,但不限于该远摄变焦透镜,无论是什么样的焦距区域,都能够提供全长短的变焦透镜。条件式(1)规定了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移动量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之比。如果该比的值低于下限,则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变大。为了使与其它的透镜组相比外径大且重的所述第一透镜组大幅地移动而需要具有大的驱动力的透镜驱动结构,妨碍变焦透镜的小型化。另外,如果所述比的值高于上限,则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组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当第一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向物体侧移动时,第四透镜组也向物体侧移动。因此,难以将在远摄侧时的光圈值维持为明亮。当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时,难以使变倍比变大。在此,各透镜组的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移动量是在变焦透镜从广角端变倍到远摄端时以像面为基准而第一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各自从在广角端时的位置到在远摄端时的位置的移动量(移动距离)。关于条件式(1),较优选为-4.400≤m1/m3≤0.000,更优选为-4.300≤m1/m3≤0.000。更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条件式(2)。(2)0.700≤f12w/fw≤2.300其中,f12w是广角端状态下的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w是广角端的焦距。条件式(2)规定广角端状态下的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相对于广角端的焦距的比率。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均为正透镜组,当使双方的焦度增强时,能够使光学全长减小,另一方面,难以进行像差校正,因此条件式(2)规定为此的最佳的条件。如果该数值低于下限,则广角端状态下的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焦度变强而难以进行像差校正,并难以良好地校正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中的轴上色像差、倍率色像差、彗星像差等各像差。另外,如果该数值高于上限,则广角端状态下的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焦度变弱,难以进行远摄化,因此特别是难以缩短广角端状态下的全长。关于条件式(2),较优选为0.800≤f12w/fw≤2.100,更优选为0.900≤f12w/fw≤1.900。更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条件式(3)。(3)其中,f1是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t是远摄端的焦距。条件式(3)规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变焦透镜整体的有效焦距的比率。第一透镜组为正透镜组,当使焦度增强时,能够使变焦透镜全长减小,另一方面,难以进行像差校正,因此条件式(3)表示最佳的条件。如果该数值低于下限,则第一透镜组的焦度变强,难以进行像差校正,难以良好地校正第一透镜组中的轴上色像差、倍率色像差、彗星像差等各像差。另外,如果该数值高于上限,则第一透镜组的焦度变弱,难以进行远摄化,因此难以使全长缩短。关于条件式(3),较优选为更优选为更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4)0.500≤|(ft/fw)/(b3t/b3w)|≤2.000其中,b3t是第三透镜组的远摄端时的横向倍率,b3w是第三透镜组的广角端时的横向倍率。条件式(4)规定了光学系统整体相对于第三透镜组的倍率变化的变倍比。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为了有效地使用伴随第三透镜组的移动所引起的倍率变化,而使该倍率变化对变倍比做出贡献。其结果,能够更多地设置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而处于固定的组。即,与在变倍时很多的透镜组移动的以往的变焦透镜相比,能够实现变焦机构的简单化或小型化以及减少由于透镜各组的相对偏心等的影响而在组装后产生的针对设计性能的性能劣化。条件式(4)就第三透镜组的倍率变化而言规定最佳的条件。如果该数值低于下限,则在第三透镜组以外的透镜组中存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倍时使倍率减少的透镜组,因此难以进行透镜组、透镜个数的削减和小型化。另外,如果该数值高于上限,则在第三透镜组以外的透镜组中需要使倍率增加的透镜组,因此在变倍时进行移动的透镜组多,并且移动量也变大,因此难以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关于条件式(4),较优选为0.650≤|(ft/fw)/(b3t/b3w)|≤1.700,更优选为0.800≤|(ft/fw)/(b3t/b3w)|≤1.500。更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具备进行调焦的调焦透镜组,满足条件式(5)。(5)其中,ff是调焦透镜组的焦距。条件式(5)规定了调焦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变焦透镜整体的有效焦距的比率。如果该数值低于下限,则调焦透镜组的焦度强,为了像差校正而增加透镜个数,从而无法实现调焦透镜组的小型/轻量化。另外,如果该数值高于上限,则调焦透镜组的焦度弱,伴随调焦产生的透镜移动量变大,因此难以使光学全长缩短。此外,调焦透镜组可以通过构成上述的第一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中的任一个透镜组的一个以上的透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与第一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不同的透镜组、例如第五透镜组来实现,并不特别地限定。关于条件式(5),较优选为更优选为更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具备相对于光轴垂直地移动来进行防抖的防抖透镜组,满足条件式(6)。(6)0.100≤|fv|/ft≤0.500其中,fv是防抖透镜组的焦距。条件式(6)规定了防抖透镜组的焦距相对于远摄端的焦距的比率。如果该数值低于下限,则防抖透镜组的焦度变强,为了像差校正而增加透镜个数,从而无法实现防抖透镜组的小型/轻量化。另外,如果该数值高于上限,则防抖透镜组的焦度变弱,伴随防抖产生的透镜移动量变大,因此难以使外径减小。此外,防抖透镜组可以通过构成上述的第一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中的任一个透镜组的一个以上的透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与第一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不同的透镜组、例如第五透镜组来实现,并不特别地限定。关于条件式(6),较优选为0.130≤|fv|/ft≤0.400,更优选为0.160≤|fv|/ft≤0.300。更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在变倍时,所述防抖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防抖透镜组由于实质上与防抖机构部件等是一体的,因此大且重。因此,期望防抖透镜组由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处于固定的透镜组或透镜组的一部分组成。如果使该大且重的防抖机构部件等在变倍时移动,则变焦机构复杂化且大型化。因此,通过将防抖透镜组配置为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在光轴方向上处于固定的透镜组或透镜组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实现特别是防抖机构部件等的外径方向的小型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负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三透镜组以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间隔变小的方式移动,在将向物体侧的移动设为正、将向像侧的移动设为负时,使各透镜组的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移动量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以及摄像元件,其将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1)-4.500≤m1/m3≤0.000其中,m1是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m3是第三透镜组的移动量。像这样构成的摄像装置是有效利用了变焦透镜整体为小型这一情形、即使在远摄侧而光圈值也明亮这一情形的、摄像性能优秀且使用性好的装置。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在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倍时,以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大的方式使变焦透镜变化。该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在变倍时的变化不是本发明的变焦透镜的必要特征。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广角端与远摄端的光圈值是相同的。但是,通过使在远摄侧的光圈值比在广角侧的光圈值暗,能够实现径向的小型化。另外,也能够使在远摄侧的光圈值比在广角侧的光圈值明亮。这些都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从色像差校正的效果的点出发,优选的是,第二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正透镜,该正透镜满足ν2p≤55。在此,ν2p是第二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以下,基于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数值的表中的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透镜厚度或透镜间隔,nd表示d线的折射率,vd表示d线基准的阿贝数。另外,非球面设为通过下式来定义。z=ch2/[1+{1-(1+k)c2h2}1/2]+A4h4+A6h6+A8h8+A10h10…(其中,c为曲率(1/r),h为距光轴的高度,k为圆锥系数,A4、A6、A8、A10……为各次数的非球面系数)在各纵向像差图中,从左侧起依次表示球面像差(SA(mm))、像散(AST(mm))、畸变像差(DIS(%))。在球面像差图中,纵轴表示光圈值(图中用FNO表示),实线为d线(d-line)的特性,短虚线为g线(g-line)的特性,长虚线为C线(C-line)的特性。在像散图中,纵轴表示视角(图中用W表示),实线为弧矢平面(图中用S表示)的特性,虚线为子午平面(图中用M表示)的特性。在畸变像差图中,纵轴表示视角(图中用W表示)。在各横向像差图中,左侧三个像差图分别对应在远摄端未进行防抖的基本状态,右侧三个像差图分别对应使第四透镜组4的第一防抖透镜VC1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了规定量的在远摄端的防抖状态。基本状态的各横向像差图之中,上部对应最大像高的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中部对应轴上像点的横向像差,下部对应最大像高的-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防抖状态的各横向像差图之中,上部对应最大像高的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中部对应轴上像点的横向像差,下部对应最大像高的-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另外,在各横向像差图中,横轴表示在光瞳面上的距主光线的距离,实线为d线(d-line)的特性,短虚线为g线(g-line)的特性,长虚线为C线(C-line)的特性。此外,关于各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系统,在远摄端时的、防抖状态下的第四透镜组4的第一防抖透镜VC1的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移动量如下面所示那样。实施例10.604mm实施例20.348mm实施例30.448mm实施例40.409mm实施例50.658mm摄影距离为∞且在远摄端时变焦透镜系统倾斜了0.3°的情况下的像偏心量等于防抖透镜组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平行移动上述的各值时的像偏心量。由利用第一防抖透镜VC1进行的防抖所涉及的各横向像差图可知,轴上像点的横向像差的对称性良好。另外,当将+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与-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在基本状态下进行比较时,均为弯曲度小且像差曲线的倾斜大致相等,因此可知偏心彗星像差、偏心像散小。该情况意味着即使是防抖状态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成像性能。在变焦透镜系统的防抖角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变焦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变短,而防抖所需要的平行移动量减少。因而,无论在哪一个变焦位置,对于到0.3°为止的防抖角,都能够不使成像特性下降地进行充分的防抖。另外,通过将在远摄端时的防抖透镜的平行移动量应用于广角端和中间焦点位置状态,也能够将防抖角度取得比0.3°更大。另外,实施例1~4所记载的防抖透镜配置在第四透镜组,但是防抖透镜并非限定配置在第四透镜组。在第四透镜组以外的透镜组具备防抖透镜也能够获得有效的防抖效果。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在图1和图7中示出了代替第一防抖透镜VC1的第二防抖透镜VC2。关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系统,在远摄端时的、防抖状态下的第二防抖透镜VC2的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移动量如下面所示那样。实施例10.270mm实施例20.193mm在摄影距离为∞且在远摄端时变焦透镜系统倾斜了0.05°的情况下的像偏心量等于防抖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平行移动上述的各值时的像偏心量。由利用第二防抖透镜VC2进行的防抖所涉及的各横向像差图可知,轴上像点的横向像差的对称性良好。另外,当将+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与-70%的像点的横向像差在基本状态下进行比较时,均为弯曲度小且像差曲线的倾斜大致相等,因此可知偏心彗星像差、偏心像散小。该情况意味着即使是防抖状态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成像性能。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防抖透镜组无论配置在哪个透镜组或配置为哪个透镜组的一部分,都能够不使成像特性下降地进行防抖。[实施例1]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图1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透镜结构图,图2~4分别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纵向像差图。图5是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基于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横向像差图。图6是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基于第二防抖透镜VC2的防抖的横向像差图。表1~5是其数值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变倍时,第二透镜组、第四透镜组以及第六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如图1所示,变焦透镜100具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第六透镜组G6。第五透镜组G5是调焦透镜组F。第四透镜组G4包括孔径光圈S和第一防抖透镜VC1。第六透镜组G6包括第二防抖透镜VC2。受光元件104被配置在成像位置,靠近受光元件的物体侧地配置光学滤波器CG。(表1)面数据面编号rdndvd1120.0002.0001.834037.35257.2399.2761.497081.613320.5390.200473.1688.3921.437095.105-3965.989d561541.4962.3901.846723.787-170.858d78492.1611.2001.834842.72927.0462.4551036.9161.2001.516864.201121.0613.8791.761826.611268.9782.50913-44.6691.2001.900437.3714-332.526d141556.5723.0851.910835.2516-211.2132.00017∞12.559(孔径光圈)1834.4455.0181.497081.6119-32.1651.5001.921223.962041.5072.91821*44.6333.9641.583159.4622*-63.9904.01123140.4273.0652.000625.4624-71.525d242554.9612.8991.846723.7826-211.6291.0001.910835.252721.8973.82828-45.7181.2001.497081.6129-96.685d2930186.9624.0491.846723.7831-69.9780.2003265.0011.5001.834842.723335.1946.47334-24.8511.5001.846723.7835-30.99624.38336∞2.5001.516864.2037∞1.000*为非球面。(表2)非球面数据(未显示的非球面系数为0.00。)面编号kA4A6A8A10210.0000E+00-6.1788E-06-3.7337E-083.3864E-10-1.2294E-12220.0000E+001.5086E-06-4.6567E-083.3627E-10-1.2105E-12(表3)各种数据变焦比2.713、像高21.633广角中间远摄焦距71.847119.965194.907光圈值4.1204.1204.120半视角15.9009.3495.764透镜全长160.000189.533207.221后焦点27.03027.03027.030d52.00031.53349.221d72.00011.13619.417d1419.41710.2812.000d246.8186.5983.000d296.4126.63210.230(表4)变焦透镜组数据(表5)变焦透镜组倍率组起始面广角中间远摄110.0000.0000.000260.5200.5680.60138-0.599-0.925-1.643415-0.532-0.526-0.4355252.6182.6202.7366300.9240.9240.924[实施例2]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图7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透镜结构图,图8~10分别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纵向像差图。图11是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基于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横向像差图。图12是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基于第二防抖透镜VC2的防抖的横向像差图。表6~10是其数值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变倍时,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如图7所示,变焦透镜200具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第二透镜组G2包括第二防抖透镜VC2。第四透镜组G4包括孔径光圈S、第一防抖透镜VC1以及调焦透镜组F。受光元件104被配置在成像位置,靠近受光元件的物体侧地配置光学滤波器CG。(表6)面数据面编号rdndvd1137.1952.0001.804246.50253.8368.8571.497081.6131361.6660.200480.7357.5751.437095.105-245.237d56-187.3531.5001.800029.84732.1514.6331.953732.328-156.561d89-1002.3911.2001.834842.721024.3523.2251126.6104.0741.921223.9612-101.6111.2001.806140.731335.1172.92314-35.5541.2331.900437.3715-570.719d151659.4623.1631.910835.2517-90.3362.00018∞8.042(孔径光圈)1932.1985.4221.497081.6120-31.0311.5001.921223.962141.1972.95322*42.1464.3581.583159.4623*-44.9407.00224134.4872.6492.000625.4625-86.9163.5242649.2224.1271.846723.7827-93.8771.0001.910835.252825.0001.80529132.7471.0001.910835.253046.1949.4283199.1594.5531.647733.8432-61.9100.38833221.5635.5131.497081.6134-26.0881.2001.638555.453556.87031.77036∞2.5001.516864.2037∞1.000*为非球面。(表7)非球面数据(未显示的非球面系数为0.00。)面编号kA4A6A8A10220.0000E+00-8.4644E-06-1.3698E-081.9828E-10-9.3027E-13230.0000E+002.1489E-06-2.6950E-082.2427E-10-1.0171E-12(表8)各种数据变焦比2.037、像高21.633广角中间远摄焦距71.778100.010146.226光圈值4.1204.1204.120半视角16.05211.2657.662透镜全长160.000181.642193.644后焦点34.41634.41634.416d54.47726.11638.094d82.0004.88410.004d1510.0047.1212.000(表9)变焦透镜组数据(表10)变焦透镜组倍率组起始面广角中间远摄110.0000.0000.000260.5330.5770.60539-0.486-0.627-0.873416-1.916-1.912-1.916[实施例3]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图13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透镜结构图,图14~16分别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纵向像差图。图17是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基于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横向像差图。表11~15是其数值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变倍时,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如图13所示,变焦透镜300具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第三透镜组G3是调焦透镜组F。第四透镜组G4包括孔径光圈S和第一防抖透镜VC1。受光元件104被配置在成像位置,靠近受光元件的物体侧地配置光学滤波器CG。(表11)面数据面编号rdndvd1125.3862.0001.953732.32279.1497.8181.497081.613601.7910.200486.0287.7801.437095.105-2138.421d5676.1773.0001.672732.17792.988d7845.9121.2001.910835.25924.7187.95410-164.3111.2001.497081.611126.3833.4641.921223.961280.9653.23413-43.8721.2001.883040.8114-216.986d141538.2983.8292.001029.1316-2392.4312.84617∞2.309(孔径光圈)1828.8105.8261.592868.6219-50.5411.5002.000625.462026.5153.28921*30.1514.8241.497181.5622*-42.5850.20023109.4371.5001.922920.8824256.491d2425-125.0443.8121.846723.7826-23.6471.0002.001029.132737.5856.1212835.1339.0581.623058.1229-33.5873.9583074.5293.7731.846723.7831-53.2371.38832-29.2751.5001.772549.623329.381d3334∞2.5001.516864.2035∞1.000*为非球面。(表12)非球面数据(未显示的非球面系数为0.00。)面编号kA4A6A8A10210.0000E+00-8.9608E-064.3602E-10-1.3596E-106.2852E-13220.0000E+004.3555E-06-1.2195E-09-1.8571E-108.6257E-13(表13)各种数据变焦比2.735、像高21.633广角中间远摄焦距71.760119.981196.292光圈值4.1204.1204.120半视角15.9829.4495.772透镜全长175.000195.876204.449后焦点43.80441.06040.292d52.00022.87631.450d75.14016.14828.154d1424.80813.8001.794d242.6135.3566.125d3341.15838.41437.646(表14)变焦透镜组数据组起始面焦距透镜结构长度透镜移动量11159.93417.79729.45026584.4343.0000.00038-29.78818.252-23.01441531.00926.1240.000525-46.18430.609-3.512(表15)变焦透镜组倍率组起始面广角中间远摄110.0000.0000.000260.7880.8110.82038-0.412-0.621-0.984415-0.635-0.704-0.7245252.1762.1152.099[实施例4]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4。图18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透镜结构图,图19~21分别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纵向像差图。图22是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基于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横向像差图。表16~20是其数值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变倍时,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变焦透镜400具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第六透镜组G6。第三透镜组G3是调焦透镜组F。第四透镜组G4包括孔径光圈S和第一防抖透镜VC1。受光元件104被配置在成像位置,靠近受光元件的物体侧地配置光学滤波器CG。(表16)面数据面编号rdndvd1138.2802.0001.922920.88284.4837.2651.497081.613-318.9360.200479.5684.5281.437095.105208.640d56191.9673.0001.922920.887606.119d782036.5371.2001.804246.50940.2192.61910-115.6631.2001.881040.141125.7235.0381.921223.9612-200.3981.52313-42.3471.2001.881040.1414-151.512d141546.9163.8212.001029.1316-762.2653.65817∞2.495(孔径光圈)1838.6585.6011.568856.0419-46.0501.5001.921223.962036.7132.93421*34.3255.6511.497181.5622*-44.2170.2002361.6031.6352.000625.4624126.458d2425-204.0372.5641.921223.9626-27.3061.0002.001029.132733.790d272884.1737.1281.568856.0429-34.1670.38630103.7403.1981.846723.7831-110.1285.66232-48.0811.5001.834842.723355.096d3334∞2.5001.516864.2035∞1.000*为非球面。(表17)非球面数据(未显示的非球面系数为0.00。)面编号kA4A6A8A10210.0000E+00-6.8057E-06-2.8145E-093.4424E-121.4222E-14220.0000E+003.6351E-06-4.9846E-09-7.9971E-125.7322E-14(表18)各种数据变焦比2.721、像高21.633广角中间远摄焦距71.806119.996195.372光圈值4.1204.1204.120半视角16.4019.6905.914透镜全长200.000200.000200.000后焦点48.49543.94540.572d57.21817.69724.184d713.62320.62928.383d1433.67316.1881.947d242.5797.81211.844d2714.85214.16913.510d3345.84941.29937.926(表19)变焦透镜组数据组起始面焦距透镜结构长度透镜移动量11151.42113.9930.00026303.3773.000-16.96638-26.28112.780-31.72641530.56027.4940.000525-26.7613.564-9.26662864.63817.874-7.923(表20)变焦透镜组倍率组起始面广角中间远摄110.0000.0000.000260.6870.7030.71438-0.529-0.698-0.987415-0.518-0.665-0.778525-32.583-323.58153.437628-0.077-0.0070.044[实施例5]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5。图23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透镜结构图,图24~26分别是广角端变焦状态、中间变焦状态、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纵向像差图。图27是表示远摄端变焦状态下的基于第一防抖透镜VC1的防抖的横向像差图。表21~25是其数值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变倍时,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变焦透镜500具有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第五透镜组G5、第六透镜组G6。第三透镜组G3是调焦透镜组F。第四透镜组G4包括孔径光圈S。第五透镜组G5是第一防抖透镜VC1。受光元件104被配置在成像位置,靠近受光元件的物体侧地配置光学滤波器CG。(表21)面数据面编号rdndvd1130.4241.5001.953732.32260.9498.8221.497081.613-279.1020.200452.5595.3081.437095.105122.198d56-2137.7811.8532.104117.027-247.560d78286.6151.2001.903731.31933.1316.26510-73.4021.2001.497081.611133.9703.0272.000625.4612444.1061.96313-31.3311.2001.497081.6114148.768d141528.3774.6201.834842.7216876.9562.08717∞2.000(孔径光圈)1823.0785.9241.497081.6119-76.4301.5002.000625.462021.9541.00021*23.0174.4781.583159.4622*-58.792d2223∞2.5631.922920.8824-29.3131.0001.910835.252543.604d252645.7533.4301.620036.30274481.56525.18628-36.0671.5001.881040.1429-57.955d2930∞2.5001.516864.2031∞1.000*为非球面。(表22)非球面数据(未显示的非球面系数为0.00。)面编号kA4A6A8A10210.0000E+00-1.5413E-05-3.4557E-083.6316E-10-4.1222E-12220.0000E+001.2322E-05-3.1817E-084.4017E-10-4.1424E-12(表23)各种数据变焦比2.713、像高21.633广角中间远摄焦距71.791119.933194.787光圈值4.1204.5485.417半视角16.97810.0556.152透镜全长160.461179.986190.000后焦点23.02832.01337.812d53.34322.86832.882d77.59113.91621.771d1417.78310.2682.021d223.0564.2464.638d2516.9817.9972.198d2920.38229.36735.165(表24)变焦透镜组数据组起始面焦距透镜结构长度透镜移动量11154.37515.83029.53926253.4311.8530.00038-24.48414.855-14.18041529.12721.6091.582523-49.0363.5630.000626131.59230.11514.783(表25)变焦透镜组倍率组起始面广角中间远摄110.0000.0000.000260.6380.6710.69038-0.444-0.606-0.876415-0.920-1.037-1.1005233.8774.6985.4586260.4600.3920.348[条件式对应值]表26中示出与各实施例的发明所记载的数式对应的条件式对应值。(表26)条件式对应值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条件式(1)-2.711-4.200-1.2800.000-2.083条件式(2)1.2981.0751.7561.4481.373条件式(3)1.5171.4101.3481.2781.305条件式(4)0.9891.1341.1451.4581.375条件式(5)-0.272-0.315-0.251-0.222-0.207条件式(6)0.2340.2600.1850.2040.252m147.22133.61729.4500.00029.539m3-17.417-8.004-23.014-31.726-14.180f12w93.28177.184125.996103.97498.540fw71.84771.77871.76071.80671.791f1179.508144.478159.934151.421154.375ft194.907146.226196.292195.372194.787b3t-1.643-0.873-0.984-0.987-0.876b3w-0.599-0.486-0.412-0.529-0.444ff-32.155-32.297-29.788-26.281-24.484fv45.70437.99836.31039.825-49.036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如图28所示那样通过透镜镜筒102来保持本发明的变焦透镜100。透镜镜筒102具有用于安装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透镜卡口106。照相机主体101在前面具有主体卡口103,在背面具有液晶监视器105,在内部具有受光元件104。通过将透镜卡口106与主体卡口103结合,来将变焦透镜100安装于照相机主体101。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