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单元和具有该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114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处理单元和具有该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处理单元和使用该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例如至少具有静电潜像承载体的处理单元和具有该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一例是1998年4月24日申请公开的日本特开平10-104996号公报[G03G 21/00](文献1)。该文献1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通过使插入到感光体鼓的内部的贯通轴的两端部被清洁框体支承而使感光体鼓被清洁框体支承的处理盒。

该文献1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组装处理盒的情况下,将感光体鼓临时放置于清洁框体,在临时放置的感光体鼓中插入贯通轴。感光体鼓通过插入贯通轴而被定位,并且被清洁框体轴支承。因此,需要在清洁框体设置临时放置(保持)的机构以使得在贯通轴插入之前感光体鼓不会与周围的部件接触。

另外,文献1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体鼓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与清洁框体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当感光体鼓高速旋转时,会从该间隙吸入调色剂。因此,例如优选设置密封部件以填埋间隙。

但是,如上所述,需要设置用于在贯通轴插入之前保持感光体鼓等静电潜像承载体的机构的空间和设置密封部件的空间,处理盒会变得大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装置大型化也能够保持静电潜像承载体并且防止调色剂的吸入的处理单元和具有该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1方面是包括静电潜像承载体、框架和密封部件的处理单元。静电潜像承载体例如为感光体鼓,具有从形成为筒状的基体的两端面突出的凸缘。框架将静电潜像承载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密封部件设置于静电潜像承载体的两端面与框架之间,通过支承凸缘来保持该静电潜像承载体。另外,密封部件通过与该静电潜像承载体接触的硬质件和与该框架接触的弹性部件层叠而形成。作为密封部件的硬质件,能够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另外,作为密封部件的弹性部件,能够使用例如Moltoprene(商标)、橡胶等。

根据第1方面,利用包含硬质层的密封部件来支承静电潜像承载体的凸缘,所以能够在贯通轴插入之前保持静电潜像承载体。即,即使不设置用于将静电潜像承载体保持到框架的机构,也能够将定位前的静电潜像承载体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另外,根据第1方面,密封部件设置于静電潜像担持体的两端面与框架之间,所以静电潜像承载体的两端面与框架之间的间隙被封堵,能够防止静电潜像承载体旋转时的调色剂的吸入。而且,根据第1方面,密封部件的硬质层设置于静电潜像承载体侧,所以能够提高静电潜像承载体旋转时的密封部件的耐磨损性。

第2方面是从属于第1方面的处理单元,其中,设置于静电潜像承载体的一个端面与框架之间的一个密封部件形成为U字状,设置于静电潜像承载体的另一个端面与框架之间的另一个密封部件形成为圆环状。

根据第2方面,由于一个密封部件形成为上方开放的U字状,所以在将静电潜像承载体安装于框架时,能够从开放的部分插入静电潜像承载体的一个凸缘,静电潜像承载体的安装作业简单。

第3方面是从属于第1方面的处理单元,其中,密封部件形成为圆环状。

根据第3方面,密封部件形成为圆环状,所以静电潜像承载体的两端面与框架之间的间隙变少,能够提高防止静电潜像承载体旋转时的调色剂的吸入的能力。

第4方面是从属于第1~3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处理单元,其中,一个密封部件的弹性部件的厚度大于另一个密封部件的弹性部件的厚度。

根据第4方面,在将静电潜像承载体安装到框架时,使静电潜像承载体的一个端面按压弹性部件的厚度大的一个密封部件,能够使一个密封部件在层叠方向上被压缩。在该状态下,能够使静电潜像承载体的另一个端面保持于另一个密封部件。因此,静电潜像承载体的安装作业简单。

第5方面是从属于第1~4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处理单元,其中,密封部件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框架具有与突出部的前端面抵接的斜面。

根据第5方面,通过密封部件的突出部与框架的斜面抵接,能够确定密封部件的朝向和位置,所以密封部件的安装作业简单。

第6方面是包括第1~5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第6方面,发挥与第1方面同样的作用效果,能够保持定位前的静电潜像承载体,并且能够防止静电潜像承载体旋转时的调色剂的吸入。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处理单元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分解状态的处理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A)是从正面看第1密封部件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图4(B)是从右侧面看第1密封部件的外观结构的右侧视图,图4(C)是从左侧面看第1密封部件的外观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5(A)是将处理单元的框架的右侧的端部放大了的立体图,图5(B)是将在框架上安装了第1密封部件时的框架的右侧的端部放大了的立体图。

图6(A)是从正面看第2密封部件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图6(B)是从右侧面看第2密封部件的外观结构的右侧视图,图6(C)是从左侧面看第1密封部件的外观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7(A)是将处理单元的框架的左侧的端部放大了的立体图,图7(B)是将在框架上安装了第2密封部件时的框架的左侧的端部放大了的立体图。

图8(A)是从正面看第2实施例的第1密封部件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图8(B)是从斜方向看在框架上粘贴了第2实施例的第1密封部件的状态的处理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A)是从右侧面看第3实施例的第1密封部件的右侧视图,图9(B)是从右侧面看第3实施例的第2密封部件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0的复合机100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参照图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0使用框架74将感光体鼓36、清洁单元38和带电器40单元化而构成,可拆装地设置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和它们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本第1实施例中,表示对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100应用了处理单元10的例子。

首先对复合机100的结构进行概略的说明。如图1所示,复合机100包括复合机主体12和配置在其上方的图像读取装置14。

图像读取装置14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原稿载置台16。在原稿载置台16的上方通过合页等可开闭地安装有原稿按压盖18。在该原稿按压盖18上设置有将载置于原稿载置盘20的原稿逐张自动供给到图像读取位置22的ADF(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4。另外,在原稿载置台16的前面侧设置有接受用户的输入操作的触控面板和操作按钮等操作部。

另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4内装有包括光源、多个反射镜、成像透镜和线传感器等的图像读取部26。图像读取部26,通过光源将原稿表面曝光,利用多个反射镜将从原稿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引导到成像透镜。然后,利用成像透镜使反射光在线传感器的受光元件上成像。线传感器中,检测成像于受光元件的反射光的亮度或色度,基于原稿表面的图像生成图像数据。作为线传感器,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掐)或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等。

在复合机主体12内装有控制部28和图像形成部30。控制部28包括CPU和存储器等,根据输入到触控面板等操作部的输入操作等向复合机100的各部位发送控制信号,使复合机100执行各种动作。

图像形成部30包括:曝光单元32、显影单元34、感光体鼓36、清洁单元38、带电器40、中间转印带单元42、转印辊(二次转印辊)44和定影单元46等,在从供纸盒48或手动供纸盒50输送的纸张(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将图像形成完成的纸张排出到排纸盘52。作为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使用由图像读取部26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计算机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

其中,复合机100中被处理的图像数据,为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四色的彩色图像相应的图像数据。因此,显影单元34、感光体鼓36、清洁单元38和带电器40分别被设置4个,以使得形成与各色相应的四种潜像,由此构成4个图像站(image station)。另外,感光体鼓36、清洁单元38和带电器40被单元化(盒式化),由此构成处理单元10。即,在图像形成部30设置有包括感光体鼓36、清洁单元38和带电器40等的4个处理单元10。

感光体鼓36是在具有导电性的圆筒状的基体360(参照图3)的表面形成感光层的静电潜像承载体,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能够绕轴线旋转。带电器40是使该感光体鼓36的表面带规定的电位的部件。该第1实施例中,作为带电器40使用电晕放电装置,但也能够使用刷型带电装置、辊型带电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等。另外,曝光单元32构成为包括激光出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通过使带电的感光体鼓36的表面曝光,在感光体鼓36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另外,清洁单元38在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之后,将残留于感光体鼓36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

显影单元34利用四色(YMCK)的调色剂使形成于感光体鼓36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化(形成调色剂像),包括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鼓36的显影辊76等。显影辊76配置在与感光体鼓36接近平行的方向上,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能够绕轴线旋转。另外,在显影单元34的显影壳体80内收纳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二成分显影剂),该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经由显影辊76被供给到感光体鼓36。

中间转印带单元42包括中间转印带54、驱动辊56、从动辊58和4个中间转印辊60等,配置在感光体鼓36的上方。中间转印带54设置成与各感光体鼓36接触,用中间转印辊60将形成于各感光体鼓36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4上形成多色的调色剂像。另外,在驱动辊56的附近配置有转印辊44,在中间转印带54与转印辊44之间的压印线区域通过纸张,由此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4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

定影单元46包括加热辊62和加压辊64,配置在转印辊44的上方。加热辊62以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方式进行设定,在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之间的压印线区域通过纸张,由此将转印后的调色剂像熔融、混合和压接到纸张上,使调色剂像热定影到纸张上。

另外,在这样的复合机主体12内形成有用于将载置于供纸盒48或手动供纸盒50的纸张经由定位辊68、转印辊44和定影单元46输送到排纸盘52的第1纸张输送路S1。另外,形成有用于在对纸张进行双面印刷时,使单面印刷结束而通过定影单元46后的纸张在转印辊44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返回第1纸张输送路S1的第2纸张输送路S2。在该第1纸张输送路S1和第2纸张输送路S2适当设置有用于对纸张赋予辅助的推进力的多个输送辊66。

在复合机主体12中进行单面印刷时,载置于供纸盒48或手动供纸盒50的纸张被拾取辊70逐张引导到第1纸张输送路S1,被输送辊66输送至定位辊68。然后,利用定位辊68,在纸张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54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一致的时刻被输送到转印辊44,在纸张上转印调色剂像。之后,通过定影单元46,由此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受热熔融、固接,之后纸张经由输送辊(排纸辊)66被排出到排纸盘52上。

另一方面,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在单面印刷结束而通过了定影单元46的纸张的后端部到达至排纸盘52附近的排纸辊66时,使该排纸辊66逆旋转,由此纸张倒走而被引导到第2纸张输送路S2。被引导到第2纸张输送路S2的纸张,由输送辊66在第2纸张输送路S2中输送,在定位辊68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被引导到第1纸张输送路S1。由于在该时刻纸张的正反被反转,所以之后纸张通过转印辊44和定影单元46,由此在纸张的背面进行印刷。

接着参照图2和图3对处理单元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图2是表示图1的处理单元10的外观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分解状态的处理单元10的外观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其中,图2和图3中,从感光体鼓36侧看处理单元10的长度方向时的处理单元10的右侧相当于复合机100的正面侧,从感光体鼓36侧看处理单元10的长度方向时的处理单元10的左侧相当于复合机100的背面侧。另外,图3中表示清洁单元38安装于框架74的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处理单元10包括感光体鼓36、清洁单元38和带电器40,它们通过框架74以规定的配置方式被保持为一体。另外,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在框架74与感光体鼓36的两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10、120)。处理单元10能够从复合机主体12的前面侧拆装,通过使其在复合机主体12的进深方向(前后方向)滑动而被安装到复合机主体12或从复合机主体12拆离。

如图3所示,感光体鼓36包括基体360、第1凸缘部件362和第2凸缘部件364。基体360如上所述,形成为圆筒状,在圆筒的两个开口部分设置有第1凸缘部件362和第2凸缘部件364。例如,第1凸缘部件362设置于基体360的右侧的开口部分,第2凸缘部件364设置于基体360的左侧的开口部分。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第1凸缘部件362和第2凸缘部件364进行了区分,但它们是相同部件。

第1凸缘部件362具有在基体360的轴向上向基体360的外侧突出的第1鼓凸缘362a。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与第1凸缘部件362同样,第2凸缘部件364具有在基体360的轴向上向基体360的外侧突出的第2鼓凸缘364a。第1鼓凸缘362a和第2鼓凸缘364a与基体360同轴,形成为比基体360直径小的圆筒状。

带电器40包含放电丝,该放电丝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与感光体鼓36的轴线方向一致。另外,如图3所示,带电器40能从形成于框架的右侧面部件74a的孔740拆装。

鼓轴72被插入到感光体鼓36中,作为轴部件发挥功能。鼓轴72包括轴主体720、前端部722和固定部724。轴主体720是贯通基体360的内部、第1鼓凸缘362a和第2鼓凸缘364a的圆柱状(圆棒状)的金属轴。该轴主体720的外径设定成相对于第1鼓凸缘362a和第2鼓凸缘364a的内径稍小的不会卡住的程度。

前端部722是轴主体720的一个端部,形成为圆柱状,其外径设定成比轴主体720的外径小。该前端部722是在鼓轴72被安装到框架74时被插入到形成于框架74的右侧面部件74a的轴承部742中的部分。通过将前端部722插入到轴承部742中,鼓轴72的右侧的端部被支承。其中,鼓轴72能从形成于框架的左侧面部件74b的孔744插入。

固定部724是设置于轴主体720的另一个端部,将鼓轴72固定于框架74的部件。另外,由于固定部724的结构和将鼓轴72固定于框架74的方法,并不是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全都是公知的,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说明。

通过这样的结构的鼓轴72,感光体鼓36可旋转地被支承于框架74。此时,感光体鼓36通过鼓轴72被配置于框架74的规定位置。因此,鼓轴72也作为感光体鼓36的定位部件发挥功能。

像这样,本第1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0中,使用鼓轴72将感光体鼓36支承于框架74,因此,一般来说,以使基体360的表面不与其他部件等接触的状态,将感光体鼓36临时放置(保持)于框架74,以保持感光体鼓36的状态来安装鼓轴72。因此,考虑设置用于将感光体鼓36保持于框架74的机构。

另外,在处理单元10被安装于复合机100,复合机100工作的情况下,当感光体鼓36旋转时,因其风压而会使调色剂被吸入到基体360的左右的端面(第1凸缘部件362和第2凸缘部件364的表面)与框架74的间隙中,有可能导致被吸入的调色剂附着到中间转印带54等而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考虑用密封部件填埋间隙。

但是,在设置用于保持上述的感光体鼓36的机构,并且设置密封部件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0会变大。因此,复合机100也会变得大型化。

于是,在本第1实施例中,使得装置不会变得大型化地,使感光体鼓36在通过鼓轴72而被支承于框架74之前被保持,并且防止感光体鼓36旋转时的调色剂的吸入。

如图3所示,在本第1实施例中,第1密封部件110和第2密封部件120设置于感光体鼓36与框架74之间。更具体地说,第1密封部件110设置于感光体鼓36的右侧的端面(第1凸缘部件362的表面)与框架74的右侧面部件74a的内侧的面之间。第2密封部件120设置于感光体鼓36左侧的端面(第2凸缘部件364的表面)与框架74的左侧面部件74b的内侧的面之间。

图4(A)是从正面看第1密封部件110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图4(B)是从右侧面看第1密封部件110的外观结构的右侧视图,图4(C)是从左侧面看第1密封部件110的外观结构的左侧视图。图5(A)是将处理单元10的框架74的右侧的端部放大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将第1密封部件110安装到框架74的状态的图解图。图6(A)是从正面看第2密封部件120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图6(B)是从右侧面看第2密封部件120的外观结构的右侧视图,图6(C)是从左侧面看第2密封部件120的外观结构的左侧视图。图7(A)是将处理单元10的框架74的左侧的端部放大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将第2密封部件120安装到框架74的状态的图解图。

如图4(A)所示,第1密封部件110包括环的一部分开放的U字状的主体1100和与主体1100相连地设置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102。主体1100的U字的空缺的缺口部分1104的直径R1,设定成与第1鼓凸缘362a的外径大致相同。突出部1102具有向与U字开放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A)中为下方)突出,图4(A)中面向左斜下方的前端面1102a。

另外,如图4(B)和图4(C)所示,第1密封部件110通过用粘接剂110c将弹性部件110a和硬质件110b粘接而层叠形成。如图4(A)~图4(C)所示,弹性部件110a和硬质件110b从正面看的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弹性部件110a为例如Moltoprene(商标)、软质橡胶等弹性体,具有规定的厚度。规定的厚度设定得比感光体鼓36与右侧面部件74a之间的间隙稍大。因此,第1密封部件110当载置感光体鼓36时,成为在厚度方向(感光体鼓36的轴线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硬质件110b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等具有可挠性的树脂制片。

另外,第1实施例中,将弹性部件110a和硬质件110b用粘接剂粘接,但也可以用双面胶带粘贴。后述的第2密封部件120也同样。

像这样,通过用粘接剂110c将弹性部件110a和硬质件110b粘接来构成第1密封部件110,是为了在具有保持感光体鼓36的强度的同时防止旋转扭矩变得过大。这一点后述的第2密封部件120也相同。

另外,在例如第1密封部件110仅用软质的弹性部件形成的情况下,在载置感光体鼓36时会因其重量而变形,无法将感光体鼓36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另外,在例如第1密封部件110仅用硬质的弹性部件形成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将感光体鼓36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但是会使反作用力增大到必要以上,也就是说弹性部件与感光体鼓36之间的摩擦力变得过大,因此导致旋转扭矩变得过大。

如图5(A)所示,在框架74,在右侧面部件74a的内侧的面形成有用于安装(粘贴)第1密封部件110的部分(安装部)746。安装部746具有与包含突出部1102的第1密封部件110的一部分接触,与突出部1102的前端面1102a抵接的斜面746a。

另外,如图5(B)所示,第1密封部件110被安装于框架的右侧面部件74a的内侧。具体来说,第1密封部件110中的弹性部件110a粘接(粘贴)到框架74。另外,此时,第1密封部件110配置成突出部1102的前端面1102a与斜面746a抵接。因此,利用突出部1102和安装部746来确定第1密封部件110的朝向和位置。另外,第1密封部件110在粘贴到框架74时,硬质件110b被配置在与感光体鼓36的侧面(第1凸缘部件362)接触(抵接)的一侧。这一点如后所述,是为了保持感光体鼓36。这一点后述的第2密封部件120也同样。

另外,如图6(A)所示,第2密封部件120包括:形成为圆环状(环状)的主体1200;和与主体1200相连地设置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202。主体1200的中空的圆(孔)1204的直径R2设定得比第2鼓凸缘364a的外径大,比第2凸缘部件364的外径小。突出部1202具有图6(A)中向下方突出,朝向右斜下方的前端面1202a。

另外,如图6(B)和图6(C)所示,第2密封部件120与第1密封部件110同样,通过用粘接剂120c将弹性部件120a和硬质件120b粘接而层叠形成。如图6(A)~图6(C)所示,弹性部件120a和硬质件120b从正面看的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作为弹性部件120a和硬质件120b,能够使用第1密封部件110时说明过的弹性体和树脂制片。其中,弹性部件120a具有规定的厚度。规定的厚度设定得比感光体鼓36与左侧面部件74b之间的间隙稍大。因此,第2密封部件120当载置感光体鼓36时,成为在厚度方向(感光体鼓36的轴线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

如图7(A)所示,在框架74,在左侧面部件74b的内侧的面形成有用于安装(粘贴)第2密封部件120的部分(安装部)748。安装部748具有与包含突出部1202的第2密封部件120的一部分接触,与突出部1202的前端面1202a抵接的斜面748a。

另外,如图7(B)所示,第2密封部件120被安装于框架的左侧面部件74b的内侧。具体来说,第2密封部件120中的弹性部件120a粘接(粘贴)到框架74。另外,此时,第2密封部件120配置成突出部1202的前端面1202a与斜面746a抵接。因此,利用突出部1202和安装部748来确定第2密封部件120的朝向和位置。另外,第2密封部件120在粘贴到框架74时,硬质件120b被配置在与感光体鼓36的侧面(第2凸缘部件364)接触(抵接)的一侧。

由于设置这样的第1密封部件110和第2密封部件120,因此,在组装处理单元10时,以使感光体鼓36相对于框架74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感光体鼓36的第2鼓凸缘364a插入到粘贴于框架74的第2密封部件120的孔1204中。接着,以由粘贴于框架74的第1密封部件110的缺口部分1104支承感光体鼓36的第1鼓凸缘362a的方式,将第1鼓凸缘362a从主体1100的开放的部分插入到缺口部分1104。因此,感光体鼓36由第1密封部件110和第2密封部件120保持。像这样,能够在感光体鼓36被保持的状态下安装鼓轴72,如图2所示,感光体鼓36可旋转地被支承于框架74。

根据本第1实施例,利用包含硬质件110b、120b的第1密封部件110、第2密封部件120支承感光体鼓36的第1鼓凸缘362a和第2鼓凸缘364a,因此,能够在由鼓轴72轴支承之前保持感光体鼓36。也就是说,即使不设置用于将感光体鼓36保持到框架74的机构,也能够将定位前的感光体鼓36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另外,根据第1实施例,第1密封部件110和第2密封部件120设置于感光体鼓36的两端面与框架74之间,因此,感光体鼓36的两端面与框架74之间的间隙被封堵,能够防止感光体鼓36旋转时的调色剂的吸入。

而且,根据第1实施例,硬质件110b和硬质件120b设置于感光体鼓36侧,因此,能够提高感光体鼓36旋转时的第1密封部件110和第2密封部件120的耐磨损性。

而且,根据第1实施例,将第1密封部件110的主体1100的一部分开放而形成为U字状,在安装感光体鼓36时,从开放的部分插入第1鼓凸缘362a,因此感光体鼓36的安装作业简单。

另外,第1实施例中,第2密封部件120的主体1200形成为环状,但并不一定需要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使第2密封部件120与第1密封部件110同样,将主体1200的一部分开放,从开放的部分将第2鼓凸缘364a插入到孔1204(在这种情况下为缺口部分)。

另外,第1实施例中,从正面看时弹性部件110a与硬质件110b的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并且从正面看时的弹性部件120a与硬质件120b的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但是并不一定需要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在由鼓轴72轴支承感光体鼓36之前将感光体鼓36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即可,所以例如硬质件110b、120b也可以省略感光体鼓36的载荷不会施加到的部分。

[第2实施例]

第2实施例的复合机100除了第1密封部件110的主体1100形成为环状以外,与第1实施例的复合机100相同,所以对于第1实施例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A)是从正面看第2实施例的第1密封部件110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图8(B)是从斜方向看在框架74上粘贴了第2实施例的第1密封部件110的状态的处理单元1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8(A)所示,第2实施例中,第1密封部件110的主体1100形成为环状。因此,在主体1100上替代缺口部分1104形成孔1106。该孔1106的直径R1,设定成与第1鼓凸缘362a的外径大致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组装处理单元10时,以使感光体鼓36相对于框架74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感光体鼓36的第2鼓凸缘364a插入到粘贴于框架74的第2密封部件120的孔1204中。接着,将感光体鼓36的第1鼓凸缘362a插入到粘贴于框架74的第1密封部件110的孔1106中。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第1鼓凸缘362a插入到第1密封部件110的孔1106中时,通过将感光体鼓36向第2密封部件120侧稍微按压,而使得弹性部件120a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

另外,也可以将第1鼓凸缘362a插入到第1密封部件110的孔1106后,将第2鼓凸缘364a插入到第2密封部件120的孔1204中。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第2鼓凸缘364a插入到第2密封部件120的孔1204中时,通过将感光体鼓36向第1密封部件110侧稍微按压,而使得弹性部件110a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

根据本第2实施例,第1密封部件110和第2密封部件120形成为环状,因此,感光体鼓36的两端面与框架74之间变得没有间隙,能够提高防止感光体鼓36旋转时的调色剂的吸入的能力。

[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的复合机100除了第1密封部件110的厚度比第2密封部件120的厚度大以外,与第2实施例的复合机100相同,所以对于与第2实施例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A)是从右侧面看第3实施例的第1密封部件110的侧视图,图9(B)是从右侧面看第3实施例的第2密封部件120的侧视图。

如图9(A)和图9(B)所示,第3实施例中,第1密封部件110的弹性部件110a的厚度,设定得比第2密封部件120的弹性部件120a的厚度大。例如,第1密封部件110的弹性部件110a的厚度,设定为第2密封部件120的弹性部件120a的厚度的1.5~2倍。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组装处理单元10时,以使感光体鼓36相对于框架74的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感光体鼓36的第1鼓凸缘362a插入到粘贴于框架74的第1密封部件110的孔1106中。接着,将感光体鼓36的第2鼓凸缘364a插入到粘贴于框架74的第2密封部件120的孔1204中。此时,通过将感光体鼓36向第1密封部件110侧按压,而使得弹性部件110a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如上所述,由于弹性部件110a的厚度比弹性部件120a的厚度大,所以能够简单地压缩弹性部件110a。因此,感光体鼓36的安装作业简单。

本第3实施例中,使弹性部件110a的厚度比弹性部件120a的厚度大,但也可以使弹性部件120a的厚度比弹性部件110a的厚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2鼓凸缘364a插入到第2密封部件120的孔1204后,将第1鼓凸缘362a插入到第1密封部件110的孔1106中。在该情况下,当将第1鼓凸缘362a插入到第1密封部件110的孔1106中时,通过将感光体鼓36向第2密封部件120侧按压,而使得弹性部件120a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

根据本第3实施例,即使在第1密封部件110和第2密封部件120双方均形成为环状的情况下,感光体鼓36的安装作业也简单。

另外,第3实施例中所示的变形也能够应用于第1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0中。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列举的具体的数值、画面构成等只是一例,能够根据实际的产品适当变更。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图示,但这仅是作为图解和一例而使用的,显然不应解释为是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添附的权利要求的文字限定。另外,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也应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