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一般都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背光源。
上述LED光源一般设置在作为上述背光源的背光模组的侧边边缘处。
在实践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背光源无法向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盒提供较高色域的光线。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能使得从所述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具有较高色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内底面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内侧面处;光学处理组件,所述光学处理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侧入光面之间,所述光学处理组件包括:滤光片组件,用于过滤所述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中的具有预定波长的光线,并用于向所述导光板的侧入光面提供经过过滤的光线。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滤光片组件包括:基板;扩散板;光学薄膜组合板,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包括: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光学薄膜;第二预定数量的第二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具有第一折射率,第二光学薄膜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一光学薄膜与所述第二光学薄膜交替层叠为一体。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预定数量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之和大于或等于40。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之间。
在上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处理组件还包括: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设置在所述滤光片组件与所述光源之间,所述准直透镜用于接收所述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并用于将所述所产生的光线提供给所述滤光片组件,以使所述所产生的光线进入所述滤光片组件的入射角小于或等于预定角度。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学处理组件还包括:耦光构件,所述耦光构件用于提高所述滤光片组件的第一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侧入光面之间的耦光效率。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耦光组件具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所形成的第一内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所形成的第二内角大于90度。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耦光构件设置有一腔室;所述滤光片组件设置于所述腔室内。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腔室的内表面设置有卡设部;所述滤光片组件卡设于所述卡设部处。
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耦光构件设置有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耦光构件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构件用于将所述耦光构件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内。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能使得从所述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具有较高色域。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耦光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滤光片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滤光片组件中的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在不同入射角下的穿透率频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例如为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耦光构件106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滤光片组件105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滤光片组件105中的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在不同入射角下的穿透率频谱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1、反射片102、导光板103、光学膜片109、光源104、光学处理组件、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110和边框108。
所述反射片102设置在所述背板101的内底面处。所述导光板103设置在所述反射片102上。所述光学膜片109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3上。所述光源104设置在所述背板101的内侧面处。所述光学处理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源104与所述导光板103的侧入光面之间。所述光源104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08上。所述边框108的一边设置在所述背板101的侧边边缘处,所述边框108的另一边压合所述导光板103。
其中,所述光学处理组件包括滤光片组件105,所述滤光片组件105用于过滤所述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中的具有预定波长的光线,并用于向所述导光板103的侧入光面提供经过过滤的光线。
具体地,所述滤光片组件105用于过滤所述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中的青色光、橙色光、橙红光,以使得所述经过过滤的光线的红绿蓝光谱窄化,以及使得所述经过过滤的光线颜色更纯,所述滤光片组件105还用于向所述导光板103的侧入光面提供经过过滤的光线。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滤光片组件105包括基板1052、扩散板1053和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
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对于处于425纳米(nm)至470纳米的范围内的蓝光、处于510纳米至560纳米的范围内的绿光、处于610纳米至730纳米的范围内的红光的第一通过率大于或等于80%,优选地,所述第一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0%。
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对于处于480纳米至505纳米的范围内的光线(青色光)以及处于570纳米至605纳米的范围内的光线(橙色光或橙红光)的第二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0%,优选地,所述第二通过率为0,即,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对处于480纳米至505纳米的范围内的光线以及处于570纳米至605纳米的范围内的光线截止通过。
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包括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光学薄膜和第二预定数量的第二光学薄膜。
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具有第一折射率,第二光学薄膜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一光学薄膜与所述第二光学薄膜交替层叠为一体。
例如,对于波长为550纳米的光线,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的所述第一折射率处于2.0至2.8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光学薄膜的所述第二折射率处于1.3至1.8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预定数量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之和大于或等于40。例如,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均为20、22、25、28、31;或者,所述第一数量为20,所述第二数量为21;或者,所述第一数量为24,所述第二数量为25;或者,所述第一数量为21,所述第二数量为20,或者,所述第一数量为25,所述第二数量为24。
从图4可以看出,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对于入射角较小的光线具有较好的R(Red,红)G(Green,绿)B(Blue,蓝)滤光特性,可以使RGB三色光光谱的半高峰宽(FWHM,Full Wave at Half Maximum)变窄,从而实现高色饱液晶显示;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对于入射角较大的光线的RGB滤光特性较差。其中,“half-angle-0D”是指入射角为0度,“half-angle-15D”是指入射角为15度,“half-angle-30D”是指入射角为30度,“half-angle-45D”是指入射角为45度,“half-angle-60D”是指入射角为60度。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基板1052设置于所述扩散板1053与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之间。具体地,所述扩散板1053设置于所述基板1052朝向所述导光板103的表面上,所述光学薄膜组合板1051设置于所述基板1052朝向所述光源104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由于所述滤光片组件105对以较大入射角入射的特定波长的光线的过滤能力较弱,因此,为提高所述滤光片组件105对所述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的过滤效果,所述光学处理组件还包括准直透镜107,所述准直透镜107设置在所述滤光片组件105与所述光源104之间,所述准直透镜107用于接收所述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并用于将所述所产生的光线提供给所述滤光片组件105,以使所述所产生的光线进入所述滤光片组件105的入射角α小于或等于预定角度。
即,所述准直透镜107用于实现入射到所述滤光片组件105的光线准直。
具体地,所述准直透镜107用于减少以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角度的入射角α入射到所述滤光片组件105的光线的比例。
所述预定角度为30度,例如,所述预定角度为1度、2度、3度、4度、5度、6度、7度、8度、9度、10度、11度、12度、13度、14度、15度、16度、17度、18度、19度、20度、21度、22度、23度、24度、25度、26度、27度、28度、29度、30度。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学处理组件还包括耦光构件106,所述耦光构件106设置在所述滤光片组件105与所述导光板103之间,所述耦光构件106用于提高所述滤光片组件105的第一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103的侧入光面之间的耦光效率。
所述耦光构件106所对应的材料为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S(Methyl Methacrylate Styrene,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透明塑料,或者是透明玻璃。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耦光组件具有第一斜面1061、第二斜面1062和第二出光面1064,所述第一斜面1061与所述第一出光面所形成的第一内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斜面1062与所述第二出光面1064所形成的第二内角大于90度。
所述第一斜面1061和所述第二斜面1062用于收窄所述耦光组件的所述第二出光面1064,以提高所述第二出光面1064与所述导光板103的侧入光面之间的耦光效率。
所述第二出光面1064的位置与所述导光板103的侧入光面的位置对应。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耦光构件106设置有一腔室1065。
所述滤光片组件105设置于所述腔室1065内。所述滤光片组件105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背板101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腔室1065的内表面设置有卡设部1066。所述滤光片组件105卡设于所述卡设部1066处。具体地,所述卡设部1066为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腔室1065的内底面和/或内顶面处,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滤光片组件105的底边长度或顶边长度对应。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耦光构件106还设置有固定构件1063,所述固定构件1063设置在所述耦光构件106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构件1063用于将所述耦光构件106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内。
具体地,所述固定构件1063设置在所述耦光构件106的外表面上靠近所述光源104的部位,并且所述固定构件1063所在的位置处于所述准直透镜107所在的位置的外围。
所述准直透镜107设置在所述腔室1065内。所述准直透镜107为曲面透镜。
所述扩散板1053用于将所述准直透镜107所提供的光线打散和混合,以避免热点(Hotspot)现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发明的所述背光模组中位于所述光源104与所述导光板103之间部位设置有所述滤光片组件105,因此可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组所出射的光线具有较高的色域。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