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51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窄边框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目前的趋势是朝具有窄边框的特点发展,不仅可以缩小显示设备整体的体积,以及达到更大的显示面积,又可以增加设计上的美感与现代感。但是对于习知的具有窄边框的显示设备而言,仍有问题尚待解决。

对于侧光式的背光模块而言,窄边框的显示设备意味着面板的显示区会比传统式的显示器更靠近导光板的边缘,因此背光光源的光线自面板的遮光区旁泄漏的情况将更容易发生,而导致显示区周围亮暗不均的现象。另外,对某些窄边框的显示设备而言,面板是直接由背光模块所承载,而在这样的结构中,面板往往是直接放置在光学膜片上,容易造成光学膜片的高温卷曲(waving)。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承载件至多设置一侧壁,另外在承载件的外部设置框架,用来承载面板,框架的周壁采取结构上可成形的较小厚度,如此可避免导光板的边缘过于接近面板的显示区而产生漏光被目视的问题,而且面板由框架承载,不会直接压在光学膜片上,也避免光学膜片产生卷曲或刮伤的问题,另外,由于承载件至多设置一侧壁,光学膜片无须弯曲即可直接安装于导光板上,不会使光学膜片产生损伤。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设备的一实施例包括背光模块、框架、支撑件以及面板。背光模块包括承载件、发光组件、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承载件为板体,板体具有第一边以及第二边,第一边与第二边相对设置,发光组件设置于板体上并靠近第一边,导光板设置于板体上并邻接于发光组件,光学膜片设置于导光板上。框架具有周壁以及延伸部,周壁围绕背光模块,延伸部自周壁朝背光模块中央延伸,周壁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部以及一第二部,第一部对应于第一边,第二部对应于第二边,第一部与第一边之间形成间隙,第二部的下缘抵接于板体且其抵接处邻近于第二边,支撑件设置于发光组件与框架的延伸部之间,延伸部由支撑件支持,面板承载于框架上,框架的延伸部介于光学膜片与面板之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包括背光模块、框架、支撑件以及面板,背光模块包括承载件、发光组件、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承载件由板体、侧壁以及顶壁所构成,板体具有第一边以及第二边,第一边与第二边相对设置,侧壁分别连接板体的第一边与顶壁,且板体与顶壁相向设置,发光组件设置于板体上并靠近第一边,顶壁覆盖发光组件,导光板设置于板体上并邻接于发光组件,光学膜片设置于导光板上,框架具有周壁以及延伸部,周壁围绕背光模块,延伸部自周壁朝背光模块中央延伸,周壁包括相对的第一部以及第二部,第一部对应于第一边,第二部对应于第二边,第一部与第一边之间形成间隙,第二部的下缘抵接于板体且其抵接处邻近于第二边,支撑件设置于框架的延伸部与承载件的顶壁之间,延伸部由支撑件支持,面板承载于框架上,框架的延伸部介于光学膜片与面板之间。

藉由承载件至多设置一侧壁,并在背光模块的外部设置框架来承载面板,而且框架的周壁采取结构上可成形的较小厚度,这样即使应用于窄边框的显示设备,也可以使面板的显示区与导光板的边缘保持足够的距离,即使有漏光也不容易被目视,另外,面板由框架承载,不会直接压在光学膜片上,也避免光学膜片产生高温卷曲或刮伤的问题,并且,由于承载件至多设置一侧壁,光学膜片可直接安装于导光板上,不会使光学膜片在组装过程中与壳体干涉而损伤。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1B、1C与1D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一实施例的四个侧边的剖视图。

图1E为图1A、1B、1C与1D的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F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框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G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的承载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6表示图1A-1D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制造过程。

图7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显示设备

110:背光模块

112:承载件

113:反射材

114:发光组件

115:反射片

116:导光板

118:光学膜片

120:框架

122:周壁

124:延伸部

130:支撑件

140:面板

142:边缘

144:侧面

150:双面胶带

160:胶带

170:胶体

1121:第一边

1122:板体

1123:第二边

1124:侧壁

1125:第三边

1126:顶壁

1127:第四边

1129:表面

1221:第一部

1223:第二部

1225:第三部

1227:第四部

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1D,其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一实施例。图1A表示显示设备的左侧的结构,图1B表示显示设备的右侧的结构,图1C表示显示设备的光源侧的结构,图1D表示显示设备的光源侧的相对侧的结构。显示设备100包括背光模块110、框架120、支撑件130以及面板140。

背光模块110包括承载件112、发光组件114、导光板116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118。承载件112由板体1122、侧壁1124以及顶壁1126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侧壁1124、顶壁1126与板体1122一体成形,例如将一板材做两次弯折后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122可呈矩形并具有第一边1121、第二边1123、第三边1125以及第四边1127,请参阅图1E及图1G,图1E为图1A、1B、1C与1D的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G为图1A、1B、1C与1D的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的承载件的一实施例,承载件112的第一边1121与第二边1123是相对设置,第三边1125与第四边1127是相对设置,侧壁1124分别连接板体1122的第一边1121与顶壁1126,请回到图1A-1D,在本实施例中,侧壁1124例如可实质垂直地连接于板体1122的第一边1121,且板体1122与顶壁1126相向设置,在顶壁1126与板体112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而第二边1123、第三边1125与第四边1127则不设置侧壁及顶壁,使承载件112形成三边无侧壁而只在一边具有侧壁的结构,发光组件114设置于板体1122上并靠近第一边1121,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14设置于上述的容置空间中,顶壁1126覆盖发光组件114,导光板116设置于板体1122上并邻接于发光组件114,光学膜片118设置于导光板116上,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10可更包括反射材113,反射材113夹设于顶壁1126与发光组件114之间,且反射材113例如覆盖了自导光板116的边缘的至少一部份并夹设于导光板116与光学膜片118之间,反射材113主要是将可能会直接入射面板140的光线反射回到导光板116。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10可更包括反射片115,反射片115设置于导光板116与承载件112的板体1122之间,用来将反射自导光板116散逸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16。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14可以是例如冷阴极荧光灯管、发光二极管等,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10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118,光学膜片118可以是例如扩散片、菱镜片、复合式光学膜等,并无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A-1D以及图1F,图1F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框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框架120具有周壁122以及延伸部124,周壁122围绕背光模块110,延伸部124自周壁122朝背光模块110的中央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周壁122可包括相对的第一部1221以及第二部1223,周壁122更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部1225与第四部1227,第一部1221对应于板体1122的第一边1121,第二部1223对应于板体1122的第二边1123,第三部1225对应于板体1122的第三边1125,第四部1227对应于板体1122的第四边1127,第三部1225介于第一部1221与第二部1223之间,第四部1227介于第一部1221与第二部1223之间,周壁122可通过第一部1221、第二部1223、第三部1225与第四部1227来围绕背光模块110。延伸部124则可分别从周壁122的第一部1221、第二部1223、第三部1225与第四部1227朝背光模块110中央的方向延伸,其中从第一部1221延伸出的延伸部124的长度例如比从第二部1223、第三部1225与第四部1227延伸出的延伸部124的长度大。框架120的第一部1221与板体1122的第一边1121之间形成间隙S,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侧壁1124连接于板体1122的第一边1121,因此第一部1221与承载件112的侧壁1124之间亦形成上述间隙S。第二部1223的下缘抵接于板体1122且其抵接处邻近于第二边1123,于本实施例中,板体1122具有一表面1129,表面1129承载发光组件114及导光板116,因此表面1129朝向导光板116,第二部1223的下缘可抵接于板体1122的表面1129且其抵接处邻近于第二边1123。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部1225与第四部1227的下缘抵接于板体1122的表面1129,但是并无限定,在框架的结构强度足够时,第三部1225与第四部1227的下缘未抵接于表面1129亦可。

支撑件130设置于框架120的延伸部124与承载件112的顶壁1126之间,延伸部124由支撑件130支持,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30承载于承载件112的顶壁1126,详细来说,支撑件130设置在承载件112的顶壁1126的上表面,框架120的延伸部124由支撑件130支持,如此框架120可以分别由支撑件130以及板体1122的表面1129所支持,如此,只要框架120的延伸部124由支撑件130支持且框架120的周壁122的第二部1223的下缘抵接于板体1122的表面1129,框架120即可稳固地被支持,即使第三部1225与第四部1227的下缘未抵接于表面1129亦可,如此可简化组装的程序。

面板140承载于框架120上,框架120的延伸部124介于光学膜片118与面板140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0可更包括双面胶带150,双面胶带150介于面板140与框架120的延伸部124之间,以固定面板140。详细来说,双面胶带150的两面分别贴合于面板140的边缘142与框架120的延伸部124,藉此使面板140固定于框架120上。支撑件13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或缓冲材,支撑件130上下两面例如分别以双面胶而与延伸部124和顶壁1126固定,或是根据模块厚度考虑,支撑件130整体亦可用胶体取代,另外,支撑件130亦可兼具导电特性,用以达到接地效果。另外,面板140的边缘142例如可包含遮光区。而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0更包括胶带160,胶带160贴合承载件112的板体1122、框架120的周壁122以及面板140,藉此使背光模块110、框架120及面板140稳固地组装在一起。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12与框架120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或合金,可有效减少厚度,并能节省空间使面板的显示区与导光板的边缘保持足够的距离,而有助于减缓或避免漏光现象,但材质不限于此,可视需求调整材质。

请参阅图2-6,表示图1A-1D的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组装程序。如图2所示,例如先将发光组件114、导光板116、反射材113与反射片115设置于承载件112上,发光组件114设置于顶壁1126与板体1122之间的容置空间内,导光板116邻接于发光组件114设置,反射材113夹设于顶壁1126与发光组件114之间,反射片115设置于导光板116与承载件112的板体1122之间。然后如图3所示,例如将光学膜片118放置于导光板116上而完成背光模块110,然后将支撑件130放置于顶壁1126的外表面。接着如图4所示,以双面胶带150结合面板140与框架120,然后如图5所示,将框架120连同面板140放置于背光模块110上,使框架120的延伸部124由支撑件130支持,并使第一部1221与承载件112的侧壁1124之间形成上述间隙S,且第二部1223的下缘抵接于板体1122的表面1129(请同时参阅图1C与1D),而使框架120稳固地被支持。需说明的是,通过间隙S的存在,可避免制造公差与组装公差造成的组装问题,以达到组装的流畅性。最后如图6所示,将胶带160贴合于承载件112的板体1122、框架120的周壁122以及面板140的表面(对应于面板140的边缘),藉此使背光模块110、框架120及面板140稳固地组装在一起。

请参阅图7,其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A-1D的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相同的组件给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例与图1A-1D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胶带160贴合承载件112的板体1122以及框架120的周壁122与延伸部124,双面胶带150分别贴合于面板140的底面与延伸部124的上表面并覆盖于胶带160上。

请参阅图8,其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7的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相同的组件给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例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显示设备100更包括胶体170,胶体170位于面板140的侧面144与胶带160上,胶体170被涂布于面板140的侧面144与框架120的延伸部124的上表面之间并覆盖于面板140的侧面144及胶带160上,除了双面胶带150将面板140接合于框架120之外,胶体170也可增强面板140与框体120的接合度,胶体170可涂布于面板140的外周的侧面144,因此相较双面胶带150远离背光模块110的中心,在本实施例中,胶体170可以是例如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树脂(PMMA)或者是硅基的胶体,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9,其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A-1D的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相同的组件给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例与图1A-1D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承载件112为板体,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12呈矩形且在四个侧边都不具有侧壁与顶壁,支撑件130直接设置于发光组件114与框架120的延伸部124之间,延伸部124由支撑件130支持,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30承载于发光组件114,反射材113夹设于支撑件130与发光组件114之间。另外,图9的胶带160虽然贴合于板体、框架120的周壁122以及面板140,然不限于此,亦可包含类似图7的变化如贴合于板体以及框架120的周壁122与延伸部124,亦可包含类似图8的变化如增加胶体170的使用。

本发明的显示设备藉由背光模块的承载件至多设置一侧壁,而且设置于背光模块外部的框架也使其厚度降低至可成形且可以保持一定强度,因此即使本发明应用至窄边框的显示设备,面板的显示区仍可以与导光板的边缘保持足够的距离,产生漏光也不容易被目视,另外,面板由框架承载,不会直接压在光学膜片上,也避免光学膜片产生卷曲或刮伤的问题,另外,由于承载件至多设置一侧壁,光学膜片无须弯曲即可直接安装于导光板上,不会使光学膜片产生损伤。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