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143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应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画质调整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获得所希望的画质,按照构成规定的颜色空间(例如CMYK颜色空间)的各色的灰度,预先设定控制参数的值。另一方面,存在如下的情况:即使用相同的控制参数的值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灰度也因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变化、装置的经年老化等影响而变化,再现所希望的灰度变得困难。

因此,自以往一直在提出修正灰度的各种技术方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179768号公报)。灰度修正通常使用表示各色的浓度变化的测试图案。此处,浓度变化大多通过网点、点线表现。而且,为了再现所希望的灰度,基于测试图案所示的各颜色的浓度变化来修正控制参数的值。

然而,存在即使用表示测试图案中的相同的颜色的相同的灰度的补丁也未必总是能够再现相同的浓度这样的问题。而且,作为其主要的原因,列举在单一点或点线中,针对尺寸、浓度分布、边缘形状等状态的再现性降低。因此,在以往的技术中,实现较高精度下的灰度修正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调色剂图像形成部、信息获取部、和控制部。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包括在像载持体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部、使静电潜像显像化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部、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带的转印辊。信息获取部在向转印带转印调色剂图像后直到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为止的期间,获取该调色剂图像的光学信息。而且,控制部执行处理(i)以及(ii)。即,在处理(i)中,控制部使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形成单一点的调色剂图像、以及单一点沿规定方向排列成一列或者多列而构成的点线的调色剂图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来作为试验像,并使信息获取部获取形成的试验像的光学信息。在处理(ii)中,控制部基于从使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光学信息获得的试验像的状态来修正调色剂图像形成部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念图。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

图3是表示尺寸修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浓度分布修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边缘形状修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飞散抑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的拍摄部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组合了尺寸修正处理和浓度分布修正处理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组合了尺寸修正处理和边缘形状修正处理时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如图1以及图2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基于图像数据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来进行向纸张Z的图像打印。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具备4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中间转印带2、二次转印辊3、定影部4、拍摄部5、存储部6、以及控制部7,作为其主要部分。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使用的颜色空间而采用CMYK空间。而且,4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是分别形成构成CMYK空间的4色(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部件。另外,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颜色空间来变更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的设置数量。例如在黑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成为一个。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的每一个具有感光鼓11、带电部12、曝光部13、显影部14、一次转印辊15、以及清洁部16。

感光鼓11是静电潜像载持体。带电部12使感光鼓11以其圆周面的电位成为规定电位的方式带电。曝光部13通过对被带电的感光鼓11的圆周面照射激光L来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部14使感光鼓11的圆周面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像化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具体而言,显影部14通过对显影辊施加偏压(显影偏压)而使附着在显影辊的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在显影位置向感光鼓11的圆周面移动。由此,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化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感光鼓11的旋转被搬运到执行向中间转印带2的转印(一次转印)的位置。

一次转印辊15将被感光鼓11载持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具体而言,一次转印辊15通过对自身施加偏压(转印偏压)而使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产生静电力,并利用该静电力使调色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2移动。

基于图像数据由4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分别形成的4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的相同的区域以使它们不会相互错开。由此,4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在中间转印带2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该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的环行而被搬运到执行向纸张Z的转印(二次转印)的位置。

清洁部16将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的圆周面上的调色剂以及其它的附着物(尘埃等)除去。由此,进行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准备。

<二次转印辊>

二次转印辊3将被中间转印带2载持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Z。具体而言,二次转印辊3通过对自身施加偏压而使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产生静电力,并利用该静电力来使调色剂图像向纸张Z移动。

<定影部>

定影部4具有加热辊41、和压接在该加热辊41上的加压辊42。使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Z在加热辊41与加压辊42之间通过,从而对调色剂图像施加适度的热和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被固定在纸张Z上。

<拍摄部>

拍摄部5通过对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拍摄来生成作为调色剂图像的光学信息的图像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在通过拍摄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中进行针对后述的单一点或点线的状态(尺寸、浓度分布、边缘形状等)的识别,而在拍摄部5中使用高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更具体而言,以能够进行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的形成的单一点的分辨率为基准,具有其4倍以上的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被用作拍摄部5。例如在单一点的分辨率为600dpi的情况下,优选具有2400dpi以上的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作为拍摄部5。另外,拍摄部5并不限于对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拍摄,也可以在向中间转印带2的转印后直到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之前的任意的时刻拍摄调色剂图像。

<存储部>

在存储部6中存储打印所使用的图像数据、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等)的控制所使用的控制参数(激光L的占空比、显影偏压、转印偏压等)的设定值。

<控制部>

控制部7基于存储在存储部6中的图像数据、设定值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

[1-2]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部7进行的控制进行详细说明。控制部7除了进行通常打印处理之外,还进行灰度修正处理以便在打印物中获得所希望的画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还为了能够进行高的精度下的灰度修正处理而执行尺寸修正处理。以下,参照图3,对尺寸修正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部7首先使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的每一个形成单一点的调色剂图像来作为试验像(步骤S101)。接下来,控制部7使拍摄部5对形成的试验像进行拍摄来获取试验像的图像数据(步骤S102)。此时,控制部7可以按照使4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分别形成的颜色不同的单一点来获取图像数据,也可以获取包含这些全部的单一点的一个图像数据。

但是,不管图像数据的获取方式为何种方式,控制部7都按照每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基于使该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所形成的单一点来修正调色剂图像的形成条件。因此,以下,将某一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和由该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所形成的单一点作为对象,对步骤S103以后的处理进行说明。这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以后所说明的处理也同样。

步骤S102之后,控制部7根据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计算单一点的尺寸(步骤S103)。具体而言,控制部7通过在图像数据中提取构成单一点的图像的像素并且对该构成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从而计算构成像素的总数(像素数N1)来作为单一点的尺寸。此时,也可以计算与规定方向(例如图像数据中所设定的二维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上的单一点的宽度对应的像素数作为像素数N1。

步骤S103之后,控制部7将像素数N1(单一点的尺寸)与规定量Nt1相比较(步骤S104)。此处,规定量Nt1是作为与单一点的适当的尺寸对应的值而预先设定的像素数N1的值。具体而言,控制部7判断像素数N1是大于规定量Nt1的值、与规定量Nt1一致的值、小于规定量Nt1的值中的哪个。另外,规定量Nt1的数据例如存储在存储部6中,控制部7根据需要而从存储部6读取规定量Nt1的数据。

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7判断像素数N1与规定量Nt1的差值(N1-Nt1)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规定范围内的值、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中的哪个。此处,规定范围是指如果在该范围内则认为像素数N1与规定量Nt1一致的范围。而且,“差值(N1-Nt1)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像素数N1是大于规定量Nt1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N1-Nt1)是规定范围内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像素数N1是与规定量Nt1一致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N1-Nt1)是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像素数N1是小于规定量Nt1的值”这个判断结果。

之后,控制部7基于步骤S104中的比较结果,根据需要来修正曝光部13进行曝光的条件(步骤S105以及S106)。具体而言,在步骤S104中的比较的结果是需要调整单一点的尺寸的情况下,控制部7对从曝光部13输出的激光L的功率(例如峰值输出值、占空比)进行修正。更具体而言,如下。

在步骤S104中得到“像素数N1是大于规定量Nt1的值(N1>Nt1)”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激光L的功率降低,以使单一点的尺寸成为适当的尺寸(步骤S105)。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1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得到“像素数N1是小于规定量Nt1的值(N1<Nt1)”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激光L的功率上升,以使单一点的尺寸成为适当的尺寸(步骤S106)。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101。

在步骤S104中得到“像素数N1是与规定量Nt1一致的值(N1=Nt1)”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不使激光L的功率变更而移至步骤S107。

即,在图3中,直至在步骤S104中获得“像素数N1是与规定量Nt1一致的值(N1=Nt1)”这个比较结果之前,反复执行步骤S101~S106。另外,在与单一点有关的尺寸修正处理中,并不限于此,在步骤S104中得到“像素数N1是大于规定量Nt1的值(N1>Nt1)”或者“像素数N1是小于规定量Nt1的值(N1<Nt1)”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激光功率降低或者上升的修正处理后,也可以不返回到步骤S101而移至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控制部7使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的每一个形成单一点沿规定方向排列成一列或者多列而构成的点线(以下,仅称为“点线”。)的调色剂图像来作为试验像。此处,规定方向例如是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接下来,控制部7通过使拍摄部5对形成的试验像进行拍摄来获取试验像的图像数据(步骤S108)。此时,控制部7可以按照4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分别所形成的颜色不同的点线获取图像数据,也可以获取包含这些全部的点线的一个图像数据。

但是,不管图像数据的获取方式为何种方式,控制部7按照每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基于使该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所形成的点线来修正调色剂图像的形成条件。因此,以下,将某一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和由该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所形成的点线作为对象,对步骤S108以后的处理进行说明。这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以后所说明的处理也同样。

步骤S107之后,控制部7根据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计算点线的宽度(步骤S109)。具体而言,控制部7提取图像数据中构成点线的图像的像素,并且对点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构成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由此,控制部7计算宽度方向上的构成像素的总数(像素数N2)来作为点线的尺寸。

步骤S109之后,控制部7将像素数N2(点线的宽度)与规定量Nt2相比较(步骤S110)。此处,规定量Nt2是作为与点线的适当的宽度对应的值而预先设定的像素数N2的值。具体而言,控制部7判断像素数N2是大于规定量Nt2的值、与规定量Nt2一致的值、小于规定量Nt2的值中的哪一个。另外,规定量Nt2的数据例如存储在存储部6中,控制部7根据需要从存储部6读取规定量Nt2的数据。

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7判断像素数N2与规定量Nt2的差值(N2-Nt2)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规定范围内的值、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中的哪个。此处,规定范围是如果在该范围内则认为像素数N2与规定量Nt2一致的范围。而且,“差值(N2-Nt2)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像素数N2是大于规定量Nt2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N2-Nt2)是规定范围内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像素数N2是与规定量Nt2一致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N2-Nt2)是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像素数N2是小于规定量Nt2的值”这个判断结果。

之后,控制部7基于步骤S110中的比较结果,根据需要来修正曝光部13进行曝光的条件(步骤S111以及S112)。具体而言,在步骤S110的比较的结果是需要调整点线的宽度的情况下,控制部7对从曝光部13输出的激光L的功率(例如峰值输出值、占空比)进行修正。更具体而言,如下。

在步骤S110中得到“像素数N2是大于规定量Nt2的值(N2>Nt2)”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激光L的功率降低,以使点线的宽度成为适当的宽度(步骤S111)。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107。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中得到“像素数N2是小于规定量Nt2的值(N2<Nt2)”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激光L的功率上升,以使点线的宽度成为适当的宽度(步骤S112)。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107。

在步骤S110中得到“像素数N2是与规定量Nt2一致的值(N2=Nt2)”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不使激光L的功率变更而结束尺寸修正处理,移至灰度修正处理。

即,在图3中,直到在步骤S110中获得“像素数N2是与规定量Nt2一致的值(N2=Nt2)”这个比较结果之前,反复执行步骤S107~S112。另外,在与点线有关的尺寸修正处理中,并局限于此,在步骤S110中得到“像素数N2是大于规定量Nt2的值(N2>Nt2)”或者“像素数N2是小于规定量Nt2的值(N2<Nt2)”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进行使激光功率降低或者上升的修正处理后,也可以不返回到步骤S107而结束尺寸修正处理。

在灰度修正处理中,控制部7使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形成表示各色的浓度变化的测试图案。而且,控制部7基于测试图案表示的浓度变化来修正各色的灰度。

根据上述尺寸修正处理,通过对单一点或点线的尺寸进行修正,从而针对它们的尺寸的再现性提高。因此,在灰度修正所利用的测试图案的形成时,针对各色的浓度变化的再现性提高。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进行高精度下的灰度修正。

另外,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步骤S101~S106的处理和步骤S107~S112的处理两方都被执行的情况,可以仅执行任意一方的处理来作为尺寸修正处理。

另外,对于单一点的试验像,可以使用多个单一点在各个之间隔开单一个量或者多个量的间隔而形成的试验像,也可以是多个单一点隔开间隔而配置成网点状的试验像。另外,对于点线的试验像,也可以是多个点线在各个之间隔开线一列量或者多列量的间隔来形成的试验像。通过这样将多个单一点或者点线用作试验像,由此图像数据中的单一点或点线的识别变得容易。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修正处理中也同样。

而且,通过将多个单一点或者点线用作试验像,在步骤S104或S110的尺寸比较中,作为与规定量Nt1或Nt2比较的尺寸,能够使用从多个单一点或点线获得的尺寸的平均值。由此,能够进行考虑了尺寸的偏差的尺寸修正处理。

[2]第二实施方式

控制部7可以为了能够进行高精度下的灰度修正处理,而执行浓度分布修正处理来代替尺寸修正处理。以下,参照图4,对浓度分布修正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如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浓度分布修正处理可以与上述的尺寸修正处理组合来使用。

在步骤S201以及S202中分别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以及S102相同的处理。步骤S202之后,控制部7从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检测单一点的浓度分布(步骤S203)。具体而言,控制部7在图像数据中提取构成单一点的图像的像素,并且基于提取出的像素的像素值来计算单一点的中央部分的浓度D1和边缘部分的浓度D2。

步骤S203之后,控制部7对2个浓度D1以及D2进行比较(步骤S204)。具体而言,控制部7判断浓度D1是大于浓度D2的值、与浓度D2一致的值、小于浓度D2的值中的哪个。

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7判断2个浓度D1以及D2的差值(D1-D2)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规定范围内的值、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中的哪个。此处,规定范围是如果在该范围内则认为浓度D1与浓度D2一致的范围。而且,“差值(D1-D2)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浓度D1是大于浓度D2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D1-D2)是规定范围内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浓度D1是与浓度D2一致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D1-D2)是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浓度D1是小于浓度D2的值”这个判断结果。

之后,控制部7基于步骤S204中的比较结果,根据需要来修正一次转印辊15进行转印的条件(步骤S205以及S206)。具体而言,在步骤S204中的比较的结果是需要调整单一点的浓度分布的情况下,控制部7对一次转印辊15的转印偏压或转印压进行修正。更具体而言,如下。

在步骤S204中得到“浓度D1是大于浓度D2的值(D1>D2)”的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转印偏压增大,以使单一点的浓度变得均匀(步骤S205)。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2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中得到“浓度D1是小于浓度D2的值(D1<D2)”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转印压降低,以使单一点的浓度变得均匀,(步骤S206)。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201。

在步骤S204中得到“浓度D1是与浓度D2一致的值(D1=D2)”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不使转印偏压以及转印压变更而移至步骤S207。

在步骤S207以及S208中分别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7以及S108相同的处理。步骤S208之后,控制部7从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检测点线的浓度分布(步骤S209)。具体而言,控制部7在图像数据中提取构成点线的图像的像素,并且基于提取出的像素的像素值来计算点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浓度D3和边缘部分的浓度D4。

步骤S209之后,控制部7对2个浓度D3以及D4进行比较(步骤S210)。具体而言,控制部7判断浓度D3是大于浓度D4的值、与浓度D4一致的值、小于浓度D4的值中的哪个。

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7判断2个浓度D3以及D4的差值(D3-D4)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规定范围内的值、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中的哪个。此处,规定范围是如果在该范围内则认为浓度D3与浓度D4一致的范围。而且,“差值(D3-D4)是大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浓度D3是大于浓度D4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D3-D4)是规定范围内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浓度D3是与浓度D4一致的值”这个判断结果。“差值(D3-D4)是小于规定范围的下限值的值”这个判断结果相当于“浓度D3是小于浓度D4的值”这个判断结果。

之后,控制部7基于步骤S210中的比较结果,根据需要来修正一次转印辊15进行转印的条件(步骤S205以及S206)。具体而言,在步骤S210中的比较结果是需要调整点线的浓度分布的情况下,控制部7对一次转印辊15的转印偏压、转印压进行修正。更具体而言,如下。

在步骤S210中得到“浓度D3是大于浓度D4的值(D3>D4)”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转印偏压增大,以使点线的浓度变得均匀(步骤S205)。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2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0中得到“浓度D3是小于浓度D4的值(D3<D4)”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转印压降低,以使点线的浓度变得均匀(步骤S206)。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201。

在步骤S210中得到“浓度D3是与浓度D4一致的值(D3=D4)”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不使转印偏压以及转印压变更而结束浓度分布修正处理,移至灰度修正处理。

根据上述浓度分布修正处理,通过对单一点或点线的浓度分布进行修正,针对它们的浓度分布的再现性提高。因此,在灰度修正所利用的测试图案的形成时,针对各色的浓度变化的再现性提高。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进行高精度下的灰度修正。

另外,步骤S201~S206的处理、和步骤S207~S210、S205以及S206的处理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两方都被执行的情况,可以仅执行任意一个处理来作为浓度分布修正处理。此处,在单独执行步骤S207~S210、S205、以及S206的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7执行步骤S205以及S206的每一个后,返回到步骤S207。

另外,通过将多个单一点或者点线用作试验像,在步骤S204或S210的浓度比较中,作为比较的浓度,能够使用从多个单一点或点线获得的浓度的平均值。由此,能够进行考虑了浓度的偏差的浓度分布修正处理。

[3]第三实施方式

控制部7为了能够进行高精度下的灰度修正处理,可以执行边缘形状修正处理来代替尺寸修正处理或浓度分布修正处理。以下,参照图5,对边缘形状修正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如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边缘形状修正处理可以与上述的尺寸修正处理、浓度分布修正处理组合来使用。

在步骤S301以及S302中分别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以及S102相同的处理。步骤S302之后,控制部7从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检测单一点的边缘形状(步骤S303)。具体而言,控制部7在图像数据中提取构成单一点的边缘的像素(边缘像素),并且基于提取出的边缘像素来计算表示边缘形状的干扰的干扰值V1。

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7根据图像数据中所设定的二维坐标系中的边缘像素的坐标来计算重心坐标,并且计算从该重心坐标到各边缘像素的坐标的距离。而且,控制部7求取表示计算出的距离的偏差的标准偏差作为干扰值V1。

步骤S303之后,控制部7判断干扰值V1是否大于规定值Vt1(步骤S304)。此处,规定值Vt1是如果干扰值V1为该值以下则认为边缘形状为适当的形状(圆形状)的干扰值V1的上限值。另外,规定值Vt1的数据例如存储在存储部6中,控制部7根据需要从存储部6读出规定值Vt1的数据。

之后,控制部7基于步骤S304中的判断结果,根据需要来修正一次转印辊15进行转印的条件(步骤S305)。具体而言,在步骤S304中的判断的结果是需要调整单一点的边缘形状的情况下,控制部7对一次转印辊15的转印偏压进行修正。更具体而言,如下。

在步骤S304中得到“干扰值V1大于规定值Vt1(是)”这个判断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转印偏压增大,以使单一点的边缘形状接近于圆形状(步骤S305)。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3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4中得到“干扰值V1不大于规定值Vt1(否)”这个判断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不使转印偏压变更而移至步骤S306。

在步骤S306以及S307中分别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7以及S108相同的处理。步骤S307之后,控制部7从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检测点线的边缘形状(步骤S308)。具体而言,控制部7在图像数据中提取构成点线的边缘的像素(边缘像素),并且基于提取出的边缘像素来计算表示边缘形状的干扰的干扰值V2。

作为一个例子,控制部7根据图像数据中所设定的二维坐标系中的边缘像素的坐标来计算点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各位置的点线的宽度。而且,控制部7求出表示计算出的宽度的偏差的标准偏差作为干扰值V2。

步骤S308之后,控制部7判断干扰值V2是否大于规定值Vt2(步骤S309)。此处,规定值Vt2是如果干扰值V2为该值以下则认为边缘形状为适当的形状(直线形状)的干扰值V2的上限值。另外,规定值Vt2的数据例如存储在存储部6中,控制部7根据需要从存储部6读出规定值Vt2的数据。

之后,控制部7基于步骤S309中的判断结果,根据需要来修正一次转印辊15进行转印的条件(步骤S305)。具体而言,在步骤S309中的判断的结果是需要调整点线的边缘形状的情况下,控制部7对一次转印辊15的转印偏压进行修正。更具体而言,如下。

在步骤S309中得到“干扰值V2大于规定值Vt2(是)”这个判断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使转印偏压增大,以使单一点的边缘形状接近于直线形状(步骤S305)。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3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9中得到“干扰值V2不大于规定值Vt2(否)”这个判断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不使转印偏压变更而结束边缘形状修正处理,移至灰度修正处理。

根据上述边缘形状修正处理,通过对单一点或点线的边缘形状进行修正,针对它们的边缘形状的再现性提高。因此,在灰度修正所利用的测试图案的形成时,针对各色的浓度变化的再现性提高。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进行高精度下的灰度修正。

另外,步骤S301~S305的处理、和步骤S306~S309以及S305的处理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两方被执行的情况,可以仅执行任意一个处理来作为边缘形状修正处理。此处,在单独执行步骤S306~S309以及S305的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7执行步骤S305后,返回到步骤S306。

另外,通过将多个单一点或者点线用作试验像,在步骤S304或S310的干扰值的比较中,作为与规定值Vt1或Vt2比较的干扰值,能够使用从多个单一点或点线获得的干扰值的平均值。由此,能够进行考虑了边缘形状的偏差的边缘形状修正处理。

[4]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为了抑制向中间转印带2转印调色剂图像时能够产生的调色剂的飞散,可以执行飞散抑制处理。以下,参照图6,对飞散抑制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部7首先使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的各个形成单一点或者点线的调色剂图像来作为试验像(步骤S401)。接下来,控制部7通过使拍摄部5对形成的试验像进行拍摄来获取试验像的图像数据(步骤S402)。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飞散抑制处理被编入在步骤S102以及S103之间或步骤S108以及S109之间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402中所获取的图像数据而能够代用步骤S102或S109中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因此,可以省略步骤S401以及S402。在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正处理中加入飞散抑制处理的情况也同样。

步骤S402之后,控制部7根据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检查向中间转印带2转印试验像印时能够产生的调色剂的飞散痕迹的有无(步骤S403)。具体而言,控制部7在图像数据中提取构成试验像(单一点或者点线)的图像的像素,并且判断提取出的像素的周边是否存在具有与它们同程度的像素值的像素。

而且,在得到“存在具有与提取像素同程度的像素值的像素”这个判断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移至步骤S404,作为检查调色剂的飞散痕迹。另一方面,在得到“不存在具有与提取像素同程度的像素值的像素”这个判断结果的情况下,控制部7结束飞散抑制处理,作为未检查到调色剂的飞散痕迹。

在步骤S404中,控制部7对一次转印辊15进行转印的条件进行修正,以便不产生转印时的调色剂的飞散(步骤S305)。具体而言,控制部7使转印偏压增大或者降低。之后,控制部7返回到步骤S401。

根据上述飞散抑制处理,抑制向中间转印带2转印调色剂图像(包括试验像。)时能够产生的调色剂的飞散。因此,在尺寸修正处理(第一实施方式)、浓度分布修正处理(第二实施方式)、以及边缘形状修正处理(第三实施方式)的各个中除去飞散痕迹的影响,结果实现高精度下的修正处理。

[5]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可以使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的各个在针对中间转印带2的宽度方向Dw(与搬运方向Dt垂直的方向。参照图7)的不同的多个位置的各个位置上形成试验像。该情况下,与形成试验像的多个位置的各个对应地设置拍摄部5。例如在中间转印带2的宽度方向Dw上,在与前端2a较近的位置、中央附近的位置、以及与后端2b较近的位置的各个位置上形成试验像的情况下,如图7中所示,与这些位置的各个位置对应地设置拍摄部5。

而且,控制部7通过使用各位置的试验像的图像数据来执行各种修正处理,从而按照每个位置对调色剂图像的形成条件进行修正。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因针对中间转印带2的宽度方向Dw的位置的不同而能够产生的单一点或点线的尺寸、浓度分布、边缘形状等的偏差被修正。

另外,可以在形成试验像的多个位置上形成不同的试验像。例如可以在与前端2a较近的位置以及与后端2b较近的位置上形成单一点,在中央附近的位置形成点线。由此,能够使对单一点的各种修正处理、和对点线的各种修正处理并行,所以能够以短时间完成各种修正处理。

[6]第六实施方式

上述的各种修正处理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几个或者全部。作为一个例子,图8是表示组合了尺寸修正处理和浓度分布修正处理时的流程的流程图。作为其它的例子,图9是表示组合了尺寸修正处理和边缘形状修正处理时的流程的流程图。优选在任意的情况下,当一次转印辊15进行转印的条件被修正了时(执行了步骤S205、S206、以及S305的各个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

[7]其它的例子

上述的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正处理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下,在任何的时机执行。作为执行时机,例如列举了规定张数的打印完成的时刻、待机状态的期间、打印执行之前、图像形成装置的起动(电源接通)时等。另外,各种修正处理可以在控制部7的监视下自动执行,也可以在操作面板等的画面上可选择地被显示,在任意一个被选择时执行。而且,为了防止急剧的浓度变化等,可以在通过控制部7判断为需要执行各种修正处理时,在操作面板等的画面上可选择地显示判断为需要执行的处理。该情况下,能够使用户判断该处理的执行的必要性。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正处理中,控制部7可以代替对曝光部13进行曝光的条件、一次转印辊15进行转印的条件进行修正,或者在这些的基础上,而对带电部12进行带电的条件、显影部14进行显影的条件等调色剂图像形成部1中的调色剂图像的各种形成条件进行修正。

由于中间转印带2大多使用黑地的转印带,对于黑色的调色剂,可以在使用与黑色不同的颜色(黄色等)的调色剂所形成的整个图像上形成单一点或点线等试验像。由此,能够容易根据图像数据识别出试验像的状态(尺寸、浓度分布、边缘形状等)。

而且,单一点或点线等试验像的状态(尺寸、浓度分布、边缘形状等)并不限于从由拍摄部5获得的图像数据直接获得,也可以根据由光学传感器测量的试验像的反射率等间接地获得。该情况下,能够使用以往的结构,根据反射率等间接地识别试验像的状态,并使该状态反映到曝光的条件、转印的条件。例如能够根据反射率,使用浓度修正表格等来对曝光的条件、转印的条件进行修正。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结构能够应用于彩色复合机、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等各种图像形成装置。另外,上述的各部结构并不限于以彩色图像为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应用于以黑白的图像为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

应认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全部的点上例示,并未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实施方式而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而且,预期本发明的范围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