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84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双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双面显示功能成为新世代电子产品的重要特色。例如,手机内部的双面显示装置可以一面显示手机主功能窗口,另一面显示时间;例如,在公共场合使用双面显示器让显示器两侧的人员都能看到展示的各种内容。目前业界所生产的双面显示装置通常是两个单面显示面板对贴而成,可以是一液晶显示面板与一有机电致发光面板背靠背设置,或者是两液晶显示器靠背设置。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背靠背设置贴合设置的第一显示面板1a和第二显示面板1b,第一显示面板1a通过一柔性印刷电路板2a连接至一个驱动模块3a,而第二显示面板1b则通过另一柔性印刷电路板2b连接至另一个驱动模块3b。目前,双面显示装置都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显示面板相互贴合形成,厚度较大,不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通过对双面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面板的结合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减小双面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透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背光模组、第一下基板以及第一上基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背面的柔性下基板和位于所述柔性下基板上的第二上基板;所述柔性下基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下基板的厚度,所述柔性下基板通过粘结层或界面静电作用力连接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的背面。

其中,所述柔性下基板的厚度为50~250μm。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下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一上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或者是,所述第一下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一上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所述柔性下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二上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下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一上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或者是,所述第一下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一上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所述柔性下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二上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设置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设置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模块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二焊盘。

其中,所述柔性下基板具有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侧面延伸出的柔性延伸部,所述柔性延伸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在所述柔性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相互连接的线路上还设置有一共用焊盘;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共用驱动模块,所述共用驱动模块通过一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共用焊盘,通过所述共用焊盘的连接分别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

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三显示面板和第四显示面板,所述第三显示面板和第四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为透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三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二背光模组、第三下基板以及第三上基板;所述第四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四显示面板包括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四下基板和第四上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外框以及设置在背光外框中的光源、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反射片粘附在所述第四下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三显示面板的一面。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显示面板的宽度,所述背光外框朝向所述第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固定所述第三下基板和第三上基板的外框架。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下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三上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或者是,所述第三下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三上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四显示面板中,所述第四下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四上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或者是,所述第四下基板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四上基板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设置有第三焊盘,所述第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驱动模块,所述第三驱动模块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三焊盘;所述第四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设置有第四焊盘,所述第四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驱动模块,所述第四驱动模块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四焊盘。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通过对双面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面板的结合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减小双面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显示面板10和第二显示面板20,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和第二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为透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背光模组11、第一下基板12以及第一上基板13;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为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11背面的柔性下基板21和位于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上的第二上基板22,优选地,所述柔性下基板21可以是直接粘接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11背面。所述柔性下基板2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下基板12的厚度,所述柔性下基板21通过粘结层(OCA或OCR光学胶等)或界面静电作用力粘接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11的背面(朝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一面)。

其中,所述柔性下基板21的厚度可以选择为50~250μm,相比于使用刚性基板,其厚度可以减小50%左右。同时,由于所述柔性下基板21连接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11的背面,可以由第一背光模组11的外壳提供支撑力,可以使得第二显示面板20维持均匀的液晶盒厚。其中,柔性下基板21对应显示区域的宽度应当不大于背光模组11的背面的宽度,因此,第二显示面板20不大于第一显示面板10的宽度。

如上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通过对双面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面板的结合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即第二显示面板20的下基板采用柔性下基板,柔性下基板则由第一显示面板10的背光模组支撑,在满足结构刚性要求的同时,柔性下基板相比于采用刚性基板其厚度可以减小50%左右,由此减小了双面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

其中,所述柔性下基板21的材料可以为任意合适的柔性材料形成,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中,所述第一下基板12中设置有阵列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一上基板13中设置有滤光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中,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中设置有滤光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二上基板22中设置有阵列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中还应当设置有反射结构层(图中未示出)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形成反射式显示面板。图2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2所述,所述第一下基板12设置有第一焊盘14,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5,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5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一焊盘14。所述第二上基板22设置有第二焊盘23,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24,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4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二焊盘23。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和第二显示面板20是由不同的驱动模块15、24分别驱动的。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的第一显示面板10和第二显示面板20仅示出了背光模组、阵列基板以及彩膜基板,这些结构层只是简述了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构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彩膜基板包含了黑色矩阵(BM)、RGB色阻层等,阵列基板包含了TFT开关、扫描线、数据线、像素电极、公共电极等。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了各个其他显示部件,例如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有配向膜、液晶层、框胶等,这些细节都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中,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二上基板22中设置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中还应当设置有反射结构层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形成反射式显示面板。图3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对应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焊盘23设置在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4则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二焊盘2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中,所述第一下基板12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一上基板13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图4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对应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焊盘14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基板13上,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5则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一焊盘1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中,所述第一下基板12中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一上基板13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中,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中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二上基板22中设置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中还应当设置有反射结构层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形成反射式显示面板。图5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对应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焊盘14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基板13上,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5则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一焊盘14。所述第二焊盘23设置在所述柔性下基板21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4则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二焊盘2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20中所述柔性下基板21具有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的侧面延伸出的柔性延伸部211,所述柔性延伸部211电连接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的第一上基板13,由此,所述柔性下基板21和第一上基板13具有相互连通的共用信号走线。在所述柔性延伸部211与所述第一上基板13相互连接的线路上还设置有一共用焊盘14a。本实施例中共用焊盘14a设置在第一上基板13上,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共用焊盘14a也可以是连接在柔性延伸部211上。其中,所述柔性延伸部211可以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连接到所述第一上基板13。图6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所述双面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共用驱动模块15a,所述共用驱动模块15a通过一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共用焊盘14a,通过所述共用焊盘14a的连接分别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0和第二显示面板20提供驱动信号。

其中,连接到第一显示面板10的信号走线和连接到第二显示面板20的信号走线在共用焊盘14a可以是一一对应地连接,此时第一显示面板10和第二显示面板20从共用驱动模块15a中接收同一组驱动信号。当然,连接到第一显示面板10的信号走线和连接到第二显示面板20的信号走线在共用焊盘14a可以是一一交错设置,此时第一显示面板10和第二显示面板20从共用驱动模块15a中接收不同的两组驱动信号。两组驱动信号可以设置为相同的信号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信号。

基于以上结构,所述双面显示装置中的两个显示面板10、20共用一组印刷电路板和一个驱动模块,有利于驱动系统的简单化和成本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应用到如实施例2所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中。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中还包括第一前置光源25,所述第一前置光源25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基板22上,朝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0内部发射光线。图7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如实施例2-5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也可以在第二上基板22上增加设置有所述第一前置光源2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双面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所述双面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三显示面板30和第四显示面板40,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和第四显示面板40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为透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三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二背光模组31、第三下基板32以及第三上基板33。所述第四显示面板40为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第四显示面板40包括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四下基板41和第四上基板42。

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背光模组31包括背光外框311以及设置在背光外框311中的光源312、反射片313、导光板314以及光学膜片组315,所述反射片313粘附在所述第四下基板41的朝向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的一面,将所述第四下基板41作为所述第二背光模组31的背板。其中,反射片313可以通过粘结层(OCA或OCR光学胶等)粘附在所述第四下基板41上。具体地,所述背光外框311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背光模组31中的各个组件,所述导光板314和光学膜片组315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射片313上,所述光源312设置在所述背光外框311的内壁,并且位于所述导光板314的侧面。

如上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通过对双面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面板的结合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即第四显示面板40的下基板还用于作为第三显示面板30的第二背光模组31的背板,由此减小了双面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中,所述第三下基板32中设置有阵列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三上基板33中设置有滤光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四显示面板40中,所述第四下基板41中设置有滤光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彩膜基板,所述第四上基板42中设置有阵列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四下基板41中还应当设置有反射结构层(图中未示出)以使所述第四显示面板40形成反射式显示面板。图8中虚线箭头表示光线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所述第三下基板32设置有第三焊盘34,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还包括第三驱动模块35,所述第三驱动模块35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三焊盘34。所述第四上基板42设置有第四焊盘43,所述第四显示面板40还包括第四驱动模块44,所述第四驱动模块44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四焊盘43。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显示面板30和第四显示面板40是由不同的驱动模块35、44分别驱动的。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下基板32也可以是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此时所述第三上基板33中则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所述第四上基板42也可以是设置有滤光结构以形成彩膜基板,此时所述第四下基板41中则设置有阵列结构以形成阵列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的第三显示面板30和第四显示面板40仅示出了背光模组、阵列基板以及彩膜基板,这些结构层只是简述了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构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彩膜基板包含了黑色矩阵(BM)、RGB色阻层等,阵列基板包含了TFT开关、扫描线、数据线、像素电极、公共电极等。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了各个其他显示部件,例如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有配向膜、液晶层、框胶等,这些细节都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显示面板40的宽度,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中,所述背光外框311朝向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固定所述第三下基板32和第三上基板33的外框架。由此可以使得所述第三显示面板30的结构更加紧凑,更加有利于双面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装置,通过对双面显示装置中两个显示面板的结合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减小双面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有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