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7728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VR眼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引出线的缠绕,现有的VR眼镜的引出线均直接从外壳的侧边引出,外壳上开设有供引出线引出的通孔,有时引出线还在该通孔处与外壳密封连接,采用这种方式经长久使用后,引出线上容易有灰尘积累,或者出现引出线毁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包括前盖和引出线,所述前盖位于外设的眼镜主体的前部,所述前盖盖合在所述眼镜主体上,所述眼镜主体在所述前盖的内侧对应位置处设有所述引出线的容置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轴,所述前盖的底部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眼镜主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的截面形状为倒L形。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线从所述前盖上表面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位于所述眼镜主体的前部正面中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部护带,所述顶部护带的外形为拱形,所述顶部护带位于所述眼镜主体的上表面,所述顶部护带的对中面与所述前盖的对中面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眼镜主体的前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引出线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体积与引出线的体积相适配,通过前盖盖合在眼镜主体上,实现容置槽的密封,从而实现了引出线的收纳,具有防尘和保护的效果,引出线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结构合理,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VR眼镜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眼镜主体与前盖和引出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VR眼镜的立体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前盖;2、引出线;3、眼镜主体;4、转轴;5、顶部护带;6、软橡胶垫;7、灯带;

31、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VR眼镜的眼镜主体中设置引出线的容置槽以及容置槽的前盖,来收纳引出线。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包括前盖1和引出线2,所述前盖1位于外设的眼镜主体3的前部,所述前盖1盖合在所述眼镜主体3上,所述眼镜主体3在所述前盖1的内侧对应位置处设有所述引出线2的容置槽31。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轴4,所述前盖1的底部通过所述转轴4与所述眼镜主体3转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前盖1通过转轴4与眼镜主体3转动连接,结构合理,操作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1的截面形状为倒L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前盖1的截面形状为倒L形,一是可有效减少灰尘进入容置槽31中,二是方便对引出线2的引出方向进行引导,减少使用过程中引出线2引起的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线2从所述前盖1上表面引出。

由上述描述可知,引出线2从前盖1上表面引出,使引出线2可从眼镜主体3前部的顶面引出,减少使用过程中引出线2与使用者胳膊之间的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1位于所述眼镜主体3的前部正面中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前盖1位于眼镜主体3前部正面中部,则容置槽31也位于眼镜主体3前部中部,有效保持VR眼镜本身的平衡性,使使用者佩戴时左右两侧受力平衡。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部护带5,所述顶部护带5的外形为拱形,所述顶部护带5位于所述眼镜主体3的上表面,所述顶部护带5的对中面与所述前盖1的对中面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顶部护带5位于眼镜主体3的上表面,并呈拱形,用于与使用者的头顶形状配合,使使用者佩戴的更加舒适稳定;顶部护带5的对中面与前盖1的对中面重合,使从前盖1上表面引出的引出线2可放置在顶部护带5上,并引向人的背部,有效避免引出线2与使用者身体之间的缠绕,使用更加便捷。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包括前盖1和引出线2,所述前盖1位于外设的眼镜主体3的前部,所述前盖1盖合在所述眼镜主体3上,所述眼镜主体3在所述前盖1的内侧对应位置处设有所述引出线2的容置槽31。

使用时,引出线2一端与眼睛主体的容置槽31底部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引出线2可完全放置或者部分放置在容置槽31内,引出线2在容置槽31内的位置调整好后,将前盖1盖合在眼镜主体3上,容置槽31被相对密封起来,可对容置槽31内的引出线2进行防尘和保护。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转轴4,所述前盖1的底部通过所述转轴4与所述眼镜主体3转动连接,所述前盖1的截面形状为倒L形,所述引出线2从所述前盖1上表面引出。

使用时,通过掰动倒L形前盖1的上部打开前盖1,从而可调节引出线2 的引出长度;将前盖1扣合在眼镜主体3上,则引出线2的引出长度和方向固定,倒L形前盖1可将引出线2向尽量贴合眼镜主体3前部上表面的方向引出,减少引出线2在前盖1上表面处的晃动。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顶部护带5,所述顶部护带5的外形为拱形,所述顶部护带5位于所述眼镜主体3的上表面,所述顶部护带5的对中面与所述前盖1的对中面重合;所述前盖1位于所述眼镜主体3的前部正面中部,所述顶部护带5位于所述眼镜主体3的中部。

使用时,引出线2从前盖1引出后,放置在顶部护带5的上表面,引出线2引向底部护带后方,有效减少引出线2与使用者的缠绕。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软橡胶垫6、灯带7,所述软橡胶垫6位于所述眼镜主体3前部内侧的两个侧边和底边,减少VR眼镜内部的碰撞引起的损坏;所述灯带7从所述眼镜主体3的前部底边向所述眼镜主体3前部的两个侧面上部延伸,且所述灯带7的亮度沿着从所述眼镜主体3的前部底边到前部侧面上部的方向逐渐减弱,强调VR眼镜本身的曲线设计及整体光效的速度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收纳引出线的VR眼镜,在眼镜主体3上设有容置槽31,并用前盖1盖合密封,引出线2从前盖1上表面引出,倒L形的前盖1将引出线2引导至顶部护带5的上方,根据使用情境需要调节引出线2在容置槽31内的多少,将引出线2放置在容置槽31内,容置槽31和前盖1可对引出线2进行防尘,并对引出线2进行保护,前盖1和顶部护带5使引出线2从使用者头顶上方引向后方,避免引出线2与使用者身体的缠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