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和发光装置,该背板包括安装表面。发光装置包括安装件和设置在该安装件上的光源。而且,背板包括凹部和/或凸部,所述凹部和/或凸部将安装件固定在安装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可以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或拆卸步骤,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背光模组的高集成度制造。
【专利说明】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件制造及组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件。【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液晶模组在采用侧入式的背光源时,其光源安装在背板的边框上,由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膜材后向出光面传播。在采用直下式的背光源时,其光源安装在背板的底板上,光透过光学膜材向出光面传播。
[0003]现有的光源通常包括电路板和安装在该电路板上的光源。其中,电路板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安装在背板上。
[0004]第一种方式,电路板通过螺钉安装在背板上。
[0005]第二种方式,电路板通过胶条粘贴在背板上。
[0006]第三种方式,电路板采用夹持器件固定在背板上。
[0007]但是,采用现有的上述三种方式会造成组装或拆卸光源的步骤较为繁琐,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背光源高集成度的制造。【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件,其可以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或拆卸步骤,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背光模组的高集成度制造。
[0009]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发光装置,所述背板包括安装表面,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安装件和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凹部和/或凸部,所述凹部和/或凸部将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安装表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凹部和凸部,其中,
[0011]所述凹部是在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块上形成的第一凹槽;
[0012]所述凸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块一侧的至少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
[0013]优选的,所述凹部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的一侧边,所述凸部卡合在相对的另一个侧边;
[0014]所述第一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0015]优选的,所述凹部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的一侧边,所述凸部卡合在相对的另一个侧边;
[0016]所述第一凸块为环形件,所述环形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〇〇17]优选的,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凸块沿平行于所述安装件的侧边方向向外凸出;
[0018]分别在所述安装件的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一凸件和/或第一凹件,其中,所述第一凸件与所述凹部相互卡合;所述第一凹件与所述第二凸块相互卡合。
[0019]优选的,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凸块沿垂直于所述安装件的侧边方向向外凸出;
[0020]在所述安装件的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一凸件,其中,所述第一凸件与所述凹部相互卡合;所述安装件的侧边与所述延伸部相互卡合。[0021 ]优选的,所述凹部与凸部各自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交错。
[0022]优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二者分别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相对的两个侧边;
[0023]在所述安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件,所述第一环形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凹槽用作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安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用作所述第二凹部。
[0024]优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二者分别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相对的两个侧边;
[0025]所述第一凹部是由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块构成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凹部是由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块构成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凹槽。[〇〇26]优选的,分别在所述安装件的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其中,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卡合;所述第四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合。[〇〇27]优选的,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各自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交错。
[0028]优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二者设置在所述安装表面上,且分别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相对的两个侧边;
[0029]在所述第一凸块和/或第二凸块上设置有延伸部,用以将所述安装件夹持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
[0030]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各自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交错。
[0031]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环绕在所述底板周围的边框,所述边框的内侧表面用作所述安装表面。[〇〇32]优选的,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连接器,且在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开口内,用以将所述光源与外部电源电导通。
[0033]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环绕在所述底板周围的边框,所述底板的内侧表面用作所述安装表面。[〇〇34]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所述的背光模组。[〇〇3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通过借助凹部和/或凸部将发光装置的安装件固定在背板的安装表面上,无需额外固定零件即可实现发光装置的组装固定,从而可以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或拆卸步骤,进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背光模组的高集成度制造。 [〇〇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器件,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可以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或拆卸步骤,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背光模组的高集成度制造D【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0039]图2为图1中背板在I区域的放大图;
[0040]图3为图1中发光装置的结构图;[0041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背板的侧视图;[〇〇42]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背板的局部放大图;
[004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图;
[004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采用的发光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件进行详细描述。
[00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和发光装置,其中,该背板包括安装表面,用于安装发光装置。背板通常包括底板和环绕在底板四周的边框,其中,该边框的内侧表面可以用作上述安装表面,从而将发光装置安装在边框的内侧表面,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或者,底板的内侧表面可以用作上述安装表面,从而将发光装置安装在底板的内侧表面,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发光装置包括安装件和设置在该安装件上的光源,该安装件可以为电路板,或者还可以为用于安装电路板或光源的散热板等。
[0047]而且,在背板的边框或者底板上设置有凹部和/或凸部,用于将安装件固定在安装表面上,这样,无需借助固定件即可实现发光装置的组装固定,从而可以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或拆卸步骤,进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背光模组的高集成度制造。
[0048]下面以边框的内侧表面用作上述安装表面为例,对凹部和/或凸部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背板在I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发光装置的结构图。请一并参阅图1-3,背板包括底板 101和环绕在底板101四周的边框102,该边框102的内侧表面用作安装表面,且在边框102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凹部和凸部,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上述凹部是在沿垂直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即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块103上形成的第一凹槽104。具体地,第一凸块103 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两个部分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04。并且,上述凸部包括沿垂直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块105,以及设置在该第二凸块105—侧的至少一个延伸部106,该延伸部106自第二凸块105沿平行于边框102的上侧边的方向向外凸出,同时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上述第一凸块103和第二凸块105可与背板的边框102同时冲压形成。[〇〇49]如图3所示,发光装置包括安装件201和设置在该安装件201上的多个光源202,其中,上述凹部卡合在安装件201的一侧边,上述凸部卡合在安装件201的与上述侧边相对的两一个侧边。具体的卡合方式为:分别在安装件201的上、下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一凸件203和第一凹件204。而且,安装件201贴合在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上,同时第一凸件203插接在第一凹槽104中,第二凸块105插接在第一凹件204中,从而可以实现安装件201与边框102的卡合连接。此外,由于安装件201的一部分插在延伸部106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从而可以将安装件201夹持在延伸部106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进而实现对安装件201 的固定。上述第一凸件203和第一凹件204可以与安装件201 —体成形。当然,在实际应用中, 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凸件203或者第一凹件204,只要实现安装件201与边框102的卡合连接即可。
[005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凹部(S卩,第一凹槽104)与凸部(S卩,第二凸块105)各自的数量为多个,其中,多个凹部沿边框102的上侧边间隔排布,多个凸部沿边框102的下侧边间隔排布,并且多个凹部与多个凸部相互交错,以增加卡合处的作用点,避免安装件201与边框102之间出现局部分离的情况。此外,安装件201的第一凸件203的数量和位置应与第一凹槽104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安装件201的第一凹件204的数量和位置应与第二凸块105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0051 ]在本实施例中,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背板的侧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背板的局部放大图。请一并参阅图4A和图4B,发光装置还包括连接器205, 且在边框102上设置有开口 107,连接器205设置在该开口 107内,用以将光源202与外部电源电导通,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用于为光源202提供电能。[〇〇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06自第二凸块105沿平行于边框102的上侧边的方向向外凸出,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延伸部106还可以自第二凸块105沿垂直于安装件201的侧边方向向外(向上)凸出,这同样可以实现使安装件201 的一部分插在延伸部106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安装件 201可以设置上述第一凹件204与第二凸块105插接,或者也可以省去上述第一凹件204,而仅依靠第二凸块105的上侧边与安装件201的下侧边相互卡合,来实现对安装件201的下侧边的固定。
[0053]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凹部(S卩,第一凹槽104)靠近边框102的上侧边, 而凸部(即,第二凸块105)靠近边框102的下侧边,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凹部和凸部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凹部靠近边框102的下侧边,而凸部靠近边框 102的上侧边。此外,应对应地对安装件201上的第一凸件203和第一凹件204的位置互换,以实现分别与凹部和凸部的相互卡合。
[0054]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边框102的内侧表面用作安装表面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底板101的内侧表面也可以用作安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凸部和/或凹部可以与底板101同时冲压形成。
[005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实施例,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图。请参阅图5,本变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其区别仅在于:设置在边框102上的凹部的结构不同。
[005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边框102的内侧表面用作安装表面,且在边框102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凹部和凸部,具体来说,该凹部是由沿垂直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即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块305构成的第一凹槽306。该第一凸块305为环形件,该环形件与边框 102的内侧表面形成第一凹槽306。并且,上述凸部包括沿垂直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块303,以及设置在该第二凸块303的一侧,并沿平行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的方向凸出的延伸部304,该延伸部304自第二凸块303沿垂直于边框102的上侧边的方向向外(向下)凸出,同时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〇〇57]发光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同,S卩,分别在安装件201的上、下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一凹件204和第一凸件203。而且,安装件201贴合在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上,同时第一凸件203插接在第一凹槽306中,第二凸块303插接在第一凹件204中,从而可以实现安装件201与边框102的卡合连接。此外,由于安装件201的一部分插在延伸部304 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可以将安装件201夹持在延伸部304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进而实现对安装件201的固定。[〇〇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凹部(S卩,第一凹槽306)靠近边框102的下侧边,而凸部(即,第二凸块303)靠近边框102的上侧边,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凹部和凸部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凹部靠近边框102的上侧边,而凸部靠近边框 102的下侧边。此外,应对应地对安装件201上的第一凸件203和第一凹件204的位置互换,以实现分别与凹部和凸部的相互卡合。
[0059]背光模组其他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由于在前述实施例中已有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60]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在边框102的内侧表面还可以仅设置有凹部, 该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二者分别卡合在安装件201的上、下两个侧边。具体来说, 在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且分别靠近其上侧边和下侧边设置有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二者的结构与图5中的环形件305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环形件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凹槽用作上述第一凹部;第二环形件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用作第二凹部。上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结构与图5中的第一凹槽306的结构相同。
[006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采用的发光装置的结构图。请参阅图6,发光装置包括安装件201和设置在该安装件201上的多个光源202,其中,分别在安装件201的上、下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三凸块401和第四凸块402,其中,第三凸块401插接在上述第一凹槽中,第四凸块402插接在上述第二凹槽中,从而可以实现安装件201与边框102的卡合连接。
[0062]背光模组其他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由于在前述实施例中已有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6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还可以如图2中所示的凹部(S卩,由第一凸块103的两个部分形成的第一凹槽104)的结构代替上述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具体来说,上述第一凹部是由沿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块构成的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两个部分之间形成第一凹槽。上述第二凹部是由沿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块构成的第二凹槽,且该第二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两个部分之间形成第二凹槽。在这种情况下,发光装置的结构与图6中示出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相同。
[0064]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各自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交错,以增加卡合处的作用点,避免安装件201与边框102之间出现局部分离的情况。此外,安装件 201的第三凸块401的数量和位置应与第一凹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安装件201的第四凸块40 2的数量和位置应与第二凹部的数量和位置对应。
[0065]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型实施例,在边框102的内侧表面还可以仅设置有凸部,该凸部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二者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第二凸块105的结构相同,用以分别卡合在安装件201相对的两个侧边;而且,在第一凸块和/或第二凸块上设置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延伸部106的结构相同,用以将安装件201夹持在延伸部 106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
[0066]在实际应用中,延伸部可以自第一凸块或者第二凸块沿平行于边框102的上侧边的方向向外凸出,或者,还可以自第一凸块或者第二凸块沿垂直于安装件201的侧边方向向外凸出,只要可以实现使安装件201的一部分插在延伸部106与边框102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即可。此外,安装件201可以通过设置凹槽与第一凸块和/或第二凸块插接,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凹槽,而仅依靠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侧边分别与安装件201的两个侧边相互卡合,来实现对安装件201的固定。
[0067]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各自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交错,以增加卡合处的作用点,避免安装件201与边框102之间出现局部分离的情况。
[0068]背光模组其他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由于在前述实施例中已有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通过借助凹部和/或凸部采用卡合的方式将发光装置的安装件固定在背板的安装表面上,无需借助固定零件即可实现发光装置的组装固定,从而可以简化发光装置的组装或拆卸步骤,进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背光模组的高集成度制造。
[0070]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发光装置,所述背板包括安装表面,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安 装件和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凹部和/或凸部,所述凹部 和/或凸部将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安装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凹部和凸部,其中,所述凹部是在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块上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凸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块一侧的至少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的一侧 边,所述凸部卡合在相对的另一个侧边;所述第一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的一侧 边,所述凸部卡合在相对的另一个侧边;所述第一凸块为环形件,所述环形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凸块沿平行于 所述安装件的侧边方向向外凸出;分别在所述安装件的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一凸件和/或第一凹件,其中,所述第一凸件与 所述凹部相互卡合;所述第一凹件与所述第二凸块相互卡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凸块沿垂直于 所述安装件的侧边方向向外凸出;在所述安装件的两个侧边设置有第一凸件,其中,所述第一凸件与所述凹部相互卡合; 所述安装件的侧边与所述延伸部相互卡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与凸部各自的数量为多个, 且相互交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包括第 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二者分别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相对的两个侧边;在所述安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件,所述第一环形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形成的第 一凹槽用作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安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与所述 安装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用作所述第二凹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包括第 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二者分别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相对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一凹部是由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块构成的第一凹槽,且 所述第一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 第二凹部是由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块构成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 凸块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且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凹槽。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安装件的两个侧边设 置有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其中,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卡合;所述第四凸块与 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合。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各自的 数量为多个,且相互交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包括第 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二者设置在所述安装表面上,且分别卡合在所述安装件相对的两个侧 边;在所述第一凸块和/或第二凸块上设置有延伸部,用以将所述安装件夹持在所述延伸 部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各自的数 量为多个,且相互交错。14.根据权利要求1-9U2-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 括底板和环绕在所述底板周围的边框,所述边框的内侧表面用作所述安装表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连接器,且在 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开口内,用以将所述光源与外部电源电导通。16.根据权利要求1-9U2-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 括底板和环绕在所述底板周围的边框,所述底板的内侧表面用作所述安装表面。17.—种显示器件,包括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采用权利要求1-16任意 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5691914SQ201620626045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公开号201620626045.4, CN 201620626045, CN 205691914 U, CN 205691914U, CN-U-205691914, CN201620626045, CN201620626045.4, CN205691914 U, CN205691914U
【发明人】徐健, 马永达, 卢永春, 程鸿飞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