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6505阅读:1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结构偏光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到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结构偏光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伴随着消费者对LCD液晶屏的显示效果追求不断提高。为了实现LCD液晶屏的显示效果,所述的偏光片已经成为LCD液晶屏显示效果的关键组件。偏光片是液晶显示的重要器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超越,偏光片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传统偏光片结构为中间一层带偏光作用的PVA膜,上下两层保护作用的TAC(三醋酸纤维素酯)膜。其中,TAC用来隔离空气及水汽,起到保护偏光层PVA膜的作用。TAC材料有优越的光学性能,透过率高且双折射效应导致的位相差小等优点;但是也有材料机械性能差,耐湿热稳定性差的缺点,从而影响偏光片的可靠性性能。本专利通过使用PET材料替代一层TAC,可以有效改善偏光片的可靠性,也不会影响偏光片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偏光片,该偏光片能够有效改善偏光片的可靠性,且不影响偏光片的光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结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第一层为PET膜,第二层为偏光层PVA膜,第三层为TAC膜,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使用粘合剂粘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在第三层TAC膜材料上涂布第四层压敏胶层;第四层压敏胶层主要用于偏光片和LCD粘结,第四层压敏胶层一般为透明亚克力胶。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液晶显示产片的良品率,在第三层TAC膜下层面上的设有偏光膜保护层,偏光膜保护层下层面上设有粘合胶层,粘合胶层下层面上设有离型膜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偏光膜保护层为三醋酸纤维素层。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背光源的光线强度较弱,在强光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内容无法观察清楚,目前解决方法是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强度,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增加电能的使用量,而且影响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PET膜的表面通过纳米印刷技术印刷有若干层UV光固化树脂层,各UV光固化树脂层重叠成为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条状体,条状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条状体的高度H为100-300nm,条状体的宽度A为25-150nm,相邻的条状体之间形成一光学细槽光学细槽的槽宽B为25-150n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使用PET膜代替TAC膜,克服材料机械性能差,耐湿热稳定性差的缺点,可以有效改善偏光片的可靠性,且不会影响偏光片的光学性能,提高偏光片耐高温高湿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PET膜,2、偏光层PVA膜,3、TAC膜,4、压敏胶层,5、偏光膜保护层,6、粘合胶层,7、离型膜层,8、UV光固化树脂层,9、条状体,10、光学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工作和实施的,一种新结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第一层为PET膜1,第二层为偏光层PVA膜2,第三层为TAC膜3,第四层压敏胶层4,第一、二、三层使用粘合剂复合在一起,最后再采用在第三层TAC膜3材料上涂布第四层压敏胶层4。

传统偏光片结构为:第一层TAC,第二层PVA,第三层TAC,第四层压敏胶。具体使用中第一层TAC为保护层,主要作用为保护和透光,要求具有高透光性和稳定性;第二层PVA的主要主用为偏光层,主要作用为是通过第一层的自然光通过后编程线偏振光,要求具有起偏作用和稳定性;第三层TAC也是保护层,主要作用为保护和透光,由于LCD的工作原理有双折射效应,因此,此层材料需要有高透光性、稳定性之外,还需要弱双折射性小位相差;第四层压敏胶层,主要租用为偏光片和LCD粘结,一般为透明亚克力胶。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两层TAC材料的要求会有不同,第一层TAC主要为保护和透光,第三层TAC需要在保护膜和透光外,要求有小位相差,同时由于第一层TAC和外界接触,第三层TAC并不和外界接触,因此影响偏光片可靠性的第一层TAC更关键。

由于TAC的耐湿热稳定性差,因此,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水气容易透过第一层TAC材料影响PVA层性能,从而导致偏光片材料可靠性差。传统的改善方法,一般是采用改善PVA层方式。普通偏光片采用卤素材料染色,高可靠性材料使用染料材料染色。采用染料材料虽然可以提供偏光片可靠性,但是PVA的透光性和偏光效率均会下降,且制造成本也比卤 素材料高。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使用PET材料替代第一层TAC方式,PVA层仍旧采用卤素材料染色。PET材料和TAC材料对比,透过率稍低,双折射效应明显位相差大,但是机械性能好耐湿热性能也比TAC好。替代第一层TAC,由于在偏光层之外,PET的位相差不会影响LCD的双折射效应,同时透过率降低的影响也不会比PVA采用染料材料染色大,同时此层和外界接触,PET的机械强度和耐湿热性均比TAC好,也会有效提高偏光片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工作和实施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液晶显示产片的良品率,在第三层TAC膜3下层面上的设有偏光膜保护层5,偏光膜保护层5下层面上设有粘合胶层,粘合胶层6下层面上设有离型膜层7;所述偏光膜保护层5为三醋酸纤维素层。

偏光膜层具有一个固定的偏光轴,只允许振动方向与偏振方向一致的光线通过,并吸收振动方向与偏光轴垂直的光,用于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使与电场成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让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通常偏光膜层的成分主要为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PVA是偏光板中的关键材料,在受应力延伸后其分子排列呈一定的方向,并吸附碘素错体或含双色性染料,利用碘素错体及双色性染料对特定波向光的吸收,达到偏光效果。由于PVA在经过延伸之后,通常机械性能会降低,变得容易碎裂,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中,在偏光膜层偏光膜保护层和偏光膜保护层,用以保护偏光膜层,并防止PVA材质的偏光膜层回缩。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工作和实施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背光源的光线强度较弱,在强光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内容无法观察清楚,目前解决方法是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强度,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增加电能的使用量,而且影响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PET膜的表面通过纳米印刷技术印刷有若干层UV光固化树脂层8,各UV光固化树脂层8重叠成为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条状体,条状体9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条状体9的高度H为100-300nm,条状体9的宽度A为25-150nm,相邻的条状体9之间形成一光学细槽光学细槽10的槽宽B为25-150nm。

传统偏光片的透光率只能达到42%,而本实用新型的偏光片在偏移一定的视觉角度后,强光的入视光角度为0度,主要我们采用百叶窗原理,透光率可以达到50%,它的应用解决了显示屏在强光环境下无法观察清楚的问题。因此,这是现有技术的各种偏光片均无法实现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在偏光效果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