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光AG蓝宝石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88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宝石面板防眩光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眩光AG蓝宝石面板。



背景技术:

“眩光”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当光源的亮度极高或是背景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较大时,就会产生“眩光”,“眩光”现象不仅影响观看,而且对视力健康也有影响。现有的蓝宝石面板均不具备的较佳的防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防眩光AG蓝宝石面板,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AG蓝宝石面板,其包括面板本体,面板本体表面覆设有膜层本体;膜层本体包括至少一层膜层单元,膜层单元包括在远离面板本体的方向上依次层叠的膜层单元组件A、膜层单元组件B和膜层单元组件C;膜层单元组件A的材质采用四氮化三硅,膜层单元组件B的材质采用二氧化硅,膜层单元组件C的材质采用氯化银。

本实用新型中,膜层本体的设置能够较佳的降低对光线的反射率,使得其能够具备较佳的防眩光效果。另外,由于膜层单元组件A的材质采用四氮化三硅,膜层单元组件B的材质采用二氧化硅,膜层单元组件C的材质采用氯化银,使得膜层本体能够兼具较佳的表面硬度和较佳的杀菌性能。其中,由于膜层单元组件A的材质采用了四氮化三硅,从而能够较佳的带来硬度上的提升;由于膜层单元组件C的材质采用了氯化银,使得膜层单元组件层C处会存在微量的银离子,该微量的银离子可以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因而有很强杀菌作用,而且相对于其他重金属银对人体的危害较小。

作为优选,所述至少一层膜层单元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在远离面板本体的方向上层叠的第一膜层单元和第二膜层单元。

作为优选,第一膜层单元包括第一膜层单元组件A、第一膜层单元组件B和第一膜层单元组件C,第一膜层单元组件A的厚度为9.23nm,第一膜层单元组件B的厚度为44.75nm,第一膜层单元组件C的厚度为5.46nm;

第二膜层单元包括第二膜层单元组件A、第二膜层单元组件B和第二膜层单元组件C,第二膜层单元组件A的厚度为75.06nm,第二膜层单元组件B的厚度为16.40nm,第二膜层单元组件C的厚度为69.91n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2层膜层单元,且将该2层膜层单元的构造采用上述方式,使得膜体的表面硬度能够达到9H以上,且能够具备较小的光线反射率,尤其是在可见光段,对光线的反射率能够保持在0.5%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眩光AG蓝宝石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AG蓝宝石面板,其包括面板本体110,面板本体110表面覆设有膜层本体120;膜层本体120包括至少一层膜层单元,膜层单元包括在远离面板本体110的方向上依次层叠的膜层单元组件A、膜层单元组件B和膜层单元组件C;膜层单元组件A的材质采用四氮化三硅,膜层单元组件B的材质采用二氧化硅,膜层单元组件C的材质采用氯化银。

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膜层单元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在远离面板本体110的方向上层叠的第一膜层单元和第二膜层单元。

本实施例中,第一膜层单元包括第一膜层单元组件A121、第一膜层单元组件B122和第一膜层单元组件C123,第一膜层单元组件A121的厚度为9.23nm,第一膜层单元组件B122的厚度为44.75nm,第一膜层单元组件C123的厚度为5.46nm;

第二膜层单元包括第二膜层单元组件A124、第二膜层单元组件B125和第二膜层单元组件C126,第二膜层单元组件A124的厚度为75.06nm,第二膜层单元组件B125的厚度为16.40nm,第二膜层单元组件C126的厚度为69.91nm。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