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视场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70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大视场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是自由空间紫外光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集大气中微弱的散射信号并进行放大和频谱滤波的作用。

目前无线光通信接收端接收天线常用的结构一种是菲涅尔透镜折射装置,另一种是抛物面反射装置。菲涅尔透镜和抛物面反射聚光器在进行聚光时都需要入射光平行于装置的主光轴,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附加跟踪装置,但跟踪装置制作困难,成本高昂。目前,通常采用抛物面作为接收天线。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是基于边缘光学原理设计的一种非成像聚光器,最初是用作高能物理实验的一种辐射探测器,后期用来作为太阳能聚光器应用,它可以将给定接收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收集到探测器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紫外光通信终端的位置不断变化,标准CPC光学天线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光学视场较小,难以满足移动通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在紫外光通信光学接收端所存在的难以满足移动通信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大视场、高聚光比的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视场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其包括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反射式窄带滤光片2、深紫外滤光片3、第二复合抛物面聚光器4。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为中空的圆锥体结构,外侧圆锥面贴有反射式窄带滤光片2,第二复合抛物面聚光器4具有一内陷的聚光槽,该聚光槽位于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出射方向上,且聚光槽底部为通孔,且下方设置有深紫外滤光片3,聚光槽两侧端面贴有反射式窄带滤光片2。

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内部具有沿中心轴向对称贯穿的复合抛物腔。

聚光槽为复合抛物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大视场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通过采用双反射面结构有效地增大了探测器的视场,并保留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原有的聚光特性,有较大的聚光比。同时采用具有低通反射滤波功能的反射式窄带滤光片,通过其对不同波段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有效地滤除背景噪声,再通过透射式滤波片,进入探测器,从而提高性噪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视场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的原理图,

其中,1-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2-反射式窄带滤光片、3-深紫外滤光片、4-第二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大视场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反射式窄带滤光片2、深紫外滤光片3、第二复合抛物面聚光器4。

所述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为中空的圆锥体结构,内部具有沿中心轴向对称贯穿的复合抛物腔,能够收集光信号,其中复合抛物腔的内部形状根据实际产品尺寸以及聚光要求确定,不限于某特定的形状结构。另外,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外侧圆锥面贴有反射式窄带滤光片2,从而具有低通反射滤波功能。

所述第二复合抛物面聚光器4具有一内陷的聚光槽,该聚光槽位于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出射方向上,以较好的收集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外侧圆锥面所反射的光束。另外,所述聚光槽底部为通孔,且下方设置有深紫外滤光片3,以滤除其他杂光。聚光槽两侧端面贴有反射式窄带滤光片2,以通过与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外侧圆锥面联合反射将更多的空间光信号反射收集进入聚光槽,以增加进入位于深紫外滤光片3下方的探测器的光信号数量。

本实用新型大视场紫外光通信接收天线结构工作时,第一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将接收到的光信号直接通过深紫外滤光片入射到位于深紫外滤光片下方的光电探测器上完成光电转换。第二部分光信号,即两侧的光信号经过反射式窄带滤光片2的两次反射滤波后,通过复合抛物面聚光后通过深紫外滤光片3入射到光电探测器完成光电转换,从而达到增大探测器视场,提高聚光比的效果。同时由于具有低通反射滤波功能的反射式窄带滤光片,通过其对不同波段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有效地滤除背景噪声,再通过深紫外滤波片滤除杂光,能够有效提高性噪比,提高通信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