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435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源通常采用正面胶架,底面金属架的结构装配,但是,随着背光源尺寸的变大,大尺寸胶架的注塑难度越来越大,而且翘曲度也比较大,因此,如图1所示,大尺寸背光源开始采用上金属架2’和下金属架1’的结构装配,但是,导光板3’容易在背光源运动状态下向发光源方向移动并压伤LED;并且上金属架2’由于自身的重量较大,其顶面开口的边缘会由于自身的重量而下沉变形,导致上金属架2’压到导光板3’出光面上的光学膜4’,在进行背光源的高低温可靠性试验时,上金属架2’的下沉变形造成光学膜4’褶皱不良,另外,上金属架2’的顶面开口的边缘存在无法完全避免的毛刺,若光学膜4’相对上金属架2’移动,则毛刺会刮伤光学膜4’。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该背光源的下金属架的底面在靠近所述发光源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从所述下金属架的底面向所述导光板内折90°,限制所述导光板向所述发光源方向移动,避免背光源在运动状态下,所述导光板与发光源发生碰撞而损坏发光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金属架和下金属架,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具有开口;所述上金属架和下金属架内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所述下金属架的底面在靠近所述发光源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导光板内折90°的若干弯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四侧中的至少一侧和最顶层的光学膜之间设置有隔离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材料的硬度小于最顶层的光学膜的硬度。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材料为膜片、海绵、垫胶条、硅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四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一长条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四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向内180°的折叠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除靠近所述发光源一端外的其余三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相对应的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上设置有双面粘。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背光源的下金属架的弯折结构可以限制所述导光板向所述发光源方向移动,避免背光源在运动状态下,所述导光板与发光源发生碰撞而损坏发光源;隔离材料把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和光学膜之间隔离开一定的距离,防止所述上金属架与光学膜直接接触,并且为所述上金属架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长条凹槽加强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的强度,防止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开口边缘的毛刺对所述光学膜造成刮伤,以及防止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因自身的重量而下沉、变形而压伤所述光学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背光源,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金属架2和下金属架1,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具有开口;所述上金属架2和下金属架1内设置有导光板3,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所述下金属架1的底面在靠近所述发光源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导光板3内折90°的若干弯折结构11。

该背光源的下金属架1的底面在靠近所述发光源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弯折结构11,所述弯折结构11从所述下金属架1的底面向所述导光板3内折90°,限制所述导光板3向所述发光源方向移动,避免背光源在运动状态下,所述导光板3与发光源发生碰撞而损坏发光源。

所述发光源包括线路板9和设在所述线路板9上的若干发光器件8,所述线路板9粘贴到所述下金属架1的侧面上,所述线路板9为PCB或FPC,所述发光器件8优选为LED;所述若干弯折结构11设置在LED之间的间隔区域。

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4,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四侧中的至少一侧和最顶层的光学膜4之间设置有隔离材料5。

该背光源在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和光学膜4之间设置隔离材料5,把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和光学膜4之间隔离开一定的距离,防止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开口边缘的毛刺对所述光学膜4造成刮伤,并且所述隔离材料5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因自身的重量而下沉、变形而压伤所述光学膜4。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隔离材料5设置在所述上增光膜和上金属架2的顶面之间,当然,所述光学膜4的类型和数量应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不应以此为限。

所述隔离材料5的硬度小于最顶层的光学膜4的硬度,可以为膜片、海绵、垫胶条、硅胶条等材料,通过双面胶或者胶水等粘贴到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的内侧,其面向所述光学膜4的一侧优选无粘性。

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四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至少一长条凹槽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金属架2的上下两端的顶面均设置有长条凹槽21,其中靠近所述发光源的一侧的顶面设置有两条长条凹槽21,远离所述发光源的一侧的顶面设置有一条长条凹槽21,但是,所述长条凹槽21的数量应根据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四侧预留的空间和实际需求而定,不应以此为限;所述长条凹槽21优选地向背光源内部凹陷。

所述长条凹槽21用作所述上金属架2的骨架,能够起到类似加强筋的作用,加强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的强度,防止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因自身的重量而下沉、变形而压伤所述光学膜4;所述隔离材料5的厚度应大于所述长条凹槽21的最大凹陷深度,保证所述长条凹槽21不会接触到光学膜4。

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四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向内180°的折叠结构22,增加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开口边缘的强度,避免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开口边缘变形。

所述导光板3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7,所述反射片7除靠近所述发光源一端外的其余三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3相对应的侧边上,以固定所述导光板3和反射片7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防止所述导光板3的侧边漏光问题。

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上设置有双面粘6,用于粘贴显示面板。

实施例二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背光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