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绕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8043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绕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操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绕纤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作为光传导的工具,其结构包括同心的纤芯和包层,其中纤芯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少量如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锗等掺杂剂,而包层的主要成分则为高纯度二氧化硅和少量掺杂氟或硼,光被封闭在纤芯内传输。光纤非常脆弱和易折断,如果包层受损,将大大降低光纤的强度,同时可能会造成光泄露。化学品、高温、挤压和划伤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光纤受损。

在对光纤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光纤进行缠绕,缠绕的目的包括收纳整理光纤和保护光纤不受损。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绕纤:一是用手把光纤绕成圆后再额外用线把光纤固定住;二是把光纤绕在纸质绕纤盘上,再利用纸质绕纤盘上的凸块保证光纤不被弹出。上述绕纤方式存在效率不高、操作不方便和光纤易松散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绕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和收纳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绕纤装置,包括绕纤轴、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设置在绕纤轴的两端,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绕纤轴、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为同心的圆形,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一绕纤槽,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软质弹性的挡纤柱,第一盖板上的挡纤柱和第二盖板上的挡纤柱交叉分布,所述挡纤柱设置在绕纤槽的入口处。

进一步,所述绕纤轴为圆筒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挡纤柱的长度为绕纤槽宽度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之间。

进一步,所述挡纤柱的材质采用橡胶或硅胶。

进一步,所述绕纤轴、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材质采用铝合金或塑料。

进一步,所述绕纤轴、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在绕纤槽的开口处开设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的倒角为40-50°。

进一步,述挡纤柱设置为圆柱形或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使用时先固定光纤的一端,用手把光纤卷入绕纤槽内,在这个过程中,软质弹性的挡纤柱会因为弹性较好而受压发生形变,使光纤能够顺利绕到绕纤槽的底部,光纤绕进绕纤槽后挡纤柱不再受压,回弹成原形,阻挡绕纤槽内的光纤弹出来,绕纤效率高,收纳效果好;另外,在使用光纤时可以一段一段地往外释放,每次释放的最小长度为两个挡纤柱之间的弧度距离,按照需要释放特定长度的光纤,没被释放的光纤仍然被阻挡在绕纤槽内,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绕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纤绕纤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纤绕纤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一种光纤绕纤装置,包括绕纤轴1、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所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分别设置在绕纤轴1的两端,所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绕纤轴1、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为同心的圆形,所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之间形成一绕纤槽4,绕纤轴1、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呈工字形连接。所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软质弹性的挡纤柱5,第一盖板2上的挡纤柱5和第二盖板3上的挡纤柱5交叉分布,所述挡纤柱5设置在绕纤槽4的入口处。

本光纤绕纤装置是圆盘式的,因为挡纤柱5为软质弹性材料,挡纤柱5在受压时会产生形变,而在失压时又可回复原形。使用时先固定光纤的一端,用手把光纤卷入绕纤槽4内,在这个过程中,软质弹性的挡纤柱5会因为弹性较好而受压发生形变,使光纤能够顺利绕到绕纤槽4的底部,光纤绕进绕纤槽4后挡纤柱5不再受压,回弹成原形,这样就能阻挡绕纤槽4内的光纤弹出来,绕纤效率高,收纳效果好;另外,在使用光纤时可以一段一段的往外释放,每次释放的最小长度为两个挡纤柱5之间的弧度距离,操作人员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释放特定长度的光纤,没被释放的仍然被阻挡在绕纤槽4内,操作更方便,不会造成光纤全部松开,另外也使得光纤和绕纤装置更加整洁。总的来说,本光纤绕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和收纳效果好等优点。

所述绕纤轴1、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的材质采用铝合金或塑料。当使用铝合金作为主体材料时,可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喷细砂并亮银色阳极氧化处理,大幅度提高其耐蚀性、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等。另外,铝合金具有强度高和质量轻的优点,提高了本绕纤装置的强度并减轻了重量,更加方便操作。

所述挡纤柱5的材质采用橡胶或硅胶。挡纤柱5的作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绕光纤时可以受压形变,使光纤得以顺利进入绕纤槽4,二是在光纤进行绕纤槽4后,阻挡光纤回弹散开。使用橡胶或硅胶作为挡纤柱5的材料,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两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在绕纤槽4的开口处开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为40-50°,具体为45°。光纤是要绕进绕纤槽4内的,在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上开设有倒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绕纤。另外,实践证明,倒角设置为40-50°时效果很好,能够很顺畅地把光纤导入绕纤槽4,完成绕纤。

第一盖板2上的挡纤柱5和第二盖板3上的挡纤柱5交叉分布,使得绕纤和释放都更加方便,防止光纤回弹的效果也更好。进一步,所述挡纤柱5的长度为绕纤槽4宽度的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之间,但不能大于绕纤槽4的宽度。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一段一段的往外释放光纤,每次释放的最小长度为两个挡纤柱5之间的弧度距离,需要用到多少就释放多少,不用担心光纤回弹导致全部松开。

另外,所述绕纤轴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绕纤轴1、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为一体化结构,整体结构简单。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