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3540发布日期:2018-06-08 04:0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上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具备通过对所转印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而使调色剂熔融并使调色剂定影于用纸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为了使调色剂熔融而具有卤素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等发热体。熔融后的调色剂相对于用纸被加压并被定影于用纸上。这种定影装置的定影速度快,图像品质好,因此正广泛地普及。然而,使用这种热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对调色剂进行加热而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因此不利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节电。

针对上述这样的课题,存在有具备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对用纸上的调色剂赋予使调色剂溶解或膨润的定影液,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上。该定影装置不需要热定影方式这样的用于使调色剂熔融的加热处理,耗电低,在节电化方面优异。作为向调色剂像涂布定影液的方法,存在有向辊表面涂布定影液并使辊上的定影液与调色剂像接触而进行涂布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定影装置中,通过使泡状定影液保持于定影辊上并将该泡状定影液涂布于调色剂像上,通过定影液使调色剂溶解来进行调色剂像的定影。

作为将定影液涂布于调色剂像上的其他方法,已知有通过喷雾器等以非接触的方式向调色剂像上进行涂布的方法等(参见专利文献2)。该定影装置具备向用纸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喷雾单元和被施加电压的第二带电单元。另外,定影液通过静电喷雾被涂布于调色剂像上。

此外,专利文献2的定影装置设有用于调节定影液的温度的加热器,以使定影液的温度保持为固定的方式进行控制。由于定影液的粘度根据温度而变化,在采用随着定影液的温度上升而低粘度化的定影液的情况下,存在有随着温度上升而定影液的供给量增加从而导致无端地消耗定影液这一问题,因此专利文献2的定影装置用于解决该问题。

专利文献3也对向显影剂像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定影装置进行了记载。该定影装置具备能够沿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的遮板。遮板被配置为,在记录片材与喷雾头之间遮挡定影液的喷雾。而且,遮板被控制为,根据记录片材的种类而改变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由此,抑制所喷射的定影液附着于记录片材以外的部件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5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69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610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在利用定影辊向调色剂像上涂布定影液时,通过定影液而溶解的调色剂有时会附着于定影辊上,从而存在定影后的调色剂像紊乱的顾虑。作为一例,存在因成为辊与调色剂像接触的结构而使得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向辊侧移动(偏移)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由于是基于喷雾器的定影装置,因此,能够对调色剂像以非接触的方式涂布定影液,因此不会发生偏移。但是,在用纸发生卷曲的情况下等,若用纸与喷雾单元的喷嘴前端接触,则存在有喷嘴的前端被用纸上的调色剂像污染的顾虑。此外,在喷雾单元与第二带电单元之间形成了电场的情况下,存在有因用纸向喷雾单元侧翘起而使得喷嘴的前端被用纸上的调色剂像污染的顾虑。当如此喷嘴的前端被污染时,存在有附着于喷嘴的前端的调色剂在喷雾时与定影液一起被喷射至用纸上而给定影带来影响的顾虑。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对于用于向记录片材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适宜控制没有进行探讨。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在不确认定影液的状态而以预先规定的控制条件进行了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下,存在与所设想的条件偏离而产生不良情况的顾虑。

此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喷雾头会对遮板进行喷雾,因此存在无端地消耗定影液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定影装置具备加热器,因此不利于节电化。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在基于静电喷雾的定影方式中,在从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喷嘴停止喷射定影液的喷雾时,如果定影液在喷嘴的外周面上附着而残留,则存在在下一次的喷雾开始时无法进行正常的喷雾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抑制进行了利用定影液的定影之后的调色剂像的紊乱。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抑制通过静电喷雾而喷射的定影液在输送面上附着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抑制因用纸上的调色剂而使喷嘴前端被污染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在通过静电喷雾而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定影装置中精度良好地算出定影液的喷雾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可执行能够对记录片材恰当地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控制的定影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掌握定影液的状态的定影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目的在于,抑制无端地消耗定影液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目的在于,在抑制电力消耗的同时进行对应于外部环境的良好的静电喷雾。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目的在于,抑制定影液附着于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喷嘴的外周面上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目的在于,除去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喷嘴的外周面上所附着的定影液。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第一目的,第一发明为一种定影装置,通过静电喷雾向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喷射带电的定影液的喷雾,由此使显影剂像定影于记录片材上,所述定影装置具备:收纳部,在内部收纳所述定影液;多个喷嘴,与所述收纳部连通,并向所述显影剂像喷射所述定影液的喷雾;以及电位差形成部,用于在所述喷嘴内的所述定影液与在离开所述喷嘴的位置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之间形成电位差。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离开被输送的记录片材而配置的喷嘴喷射定影液的喷雾,能够抑制被定影液溶解的显影剂附着于喷嘴,因此,能够抑制定影后的显影剂像的紊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喷嘴在与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有多个。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喷嘴在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排列有多个。

根据该方式,能够从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向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喷射定影液的喷雾,因此,能够减少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喷嘴具有第一喷嘴和与该第一喷嘴相邻的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以第一间隔配置,所述第一间隔在从所述第一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与从所述第二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发生电排斥的间隔以下。

由此,能够使多个喷嘴密集,因此能够减小收纳部的大小。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将仅配置了一个喷嘴时的该喷嘴的喷雾量设为A[g/s]、将两个喷嘴的喷嘴间距为15mm时的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的实测值设为y15[g/s]、将使显影剂像定影于记录片材上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最小喷雾量设为α[g/s]、将以所述第一间隔排列的两个喷嘴的间距设为x[mm]、且将B设为满足y15=(1-1/exp(15/B))×A的值时,所述喷嘴的总个数St被设定为满足下式的自然数:St≥α/[(1-1/exp(x/B))×A]。

由此,能够使显影剂像良好地定影于记录片材上。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间隔为1mm以上。

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过于接近而导致无法良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具备多个交错排列组,所述交错排列组由多个第一喷嘴和多个第二喷嘴构成,并且,从所述正交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所述多个第一喷嘴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二间隔地排列,所述多个第二喷嘴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三间隔地排列。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和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喷嘴之间的一个第二喷嘴连结而得到的线为等腰三角形。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交错排列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所述第二间隔和所述第三间隔为相同的值,将相邻的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连结的假想线与所述输送方向所成的角被设定在30°~60°的范围内。

由此,能够抑制在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的间隔或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的间隔比第一间隔小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两个第二喷嘴的间隔等过小而导致无法良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和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喷嘴之间的一个第二喷嘴连结而得到的线为正三角形。

由此,能够最密地配置各喷嘴。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多个交错排列组之中,配置于预定的第一交错排列组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交错排列组相对于所述第一交错排列组而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错开比所述第二间隔的一半小的距离。

由此,能够缩小从各喷嘴喷射至记录片材上的定影液的喷雾区域的正交方向上的间距,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定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第一喷嘴列,由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四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构成;以及第二喷嘴列,配置于所述第一喷嘴列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且由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五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构成,所述第二喷嘴列相对于所述第一喷嘴列而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错开比所述第四间隔的一半小的距离。

由此,由于能够缩小从各喷嘴喷射至记录片材上的定影液的喷雾区域的正交方向上的间距,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定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将使显影剂像定影于记录片材上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最小喷雾量设为α[g/s]、且将能够在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与所述多个交错排列组的下游侧的部件接触之前使显影剂像干燥的最大喷雾量设为β[g/s]时,每一个交错排列组的喷雾量ρ[g/s]被设定为满足ρ≤β-α,将n设为满足n≥α/ρ的最小的自然数时,所述交错排列组的组数k被设定为满足k≥n+1。

由此,即使多个之中的一个交错排列组中发生喷雾不良,也能够通过相比于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数量(n)而有余量地设置的交错排列组来进行喷雾,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定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将m设为满足m≤β/ρ的最大的自然数时,所述交错排列组的组数k被设定为满足k≤m。

由此,能够抑制因过度增加交错排列组的数量而导致被定影液溶解的显影剂像在干燥之前附着于下游侧的部件上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每一个交错排列组的喷雾量ρ比与该交错排列组的最大能力对应的最大喷雾量ρmax小。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电位差形成部具备:向所述喷嘴内的定影液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及在所述喷嘴内的定影液与所述记录片材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第二电极。

为了达到所述第二目的,第二发明为,在所述电位差形成部具备向所述喷嘴内的定影液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和在所述喷嘴内的定影液与所述记录片材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第二电极的定影装置中,具备:输送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具有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输送面;以及电压施加部,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输送面之间形成第一电位差,并且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比所述第一电位差大的第二电位差。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电位差大于第一电极与输送面之间的第一电位差,因此,从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会避开施加有电压的输送面并向第二电极移动。因此,即使从记录片材到达喷雾装置之前起开始喷嘴的喷雾,也能够抑制定影液附着于输送面上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输送面被配置于在从与该输送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喷嘴错开的位置。

由此,即使在对定影液进行清洗(喷嘴前端发生了堵塞、利用压力释放粘性变大的定影液的步骤)的情况下等而定影液从喷嘴向喷嘴的前端所朝向的方向径直喷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定影液附着于输送面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输送部件具有从所述输送面侧向所述第二电极侧贯穿的多个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配置于与所述喷嘴对应的位置。

由此,即使在对定影液进行清洗(喷嘴前端发生了堵塞、利用压力释放粘性变大的定影液的步骤)的情况下等而定影液从喷嘴向喷嘴的前端所朝向的方向径直喷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定影液附着于输送面的情况。

此外,可以是,所述开口部比所述喷嘴的外周形状大。

由此,能够抑制在定影液的清洗时等定影液附着于输送面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喷嘴的间距被设定在2mm~15mm的范围内。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交错排列组,所述交错排列组由多个第一喷嘴和多个第二喷嘴构成,并且,从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所述多个第一喷嘴在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所述多个第二喷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输送面以在从与该输送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该输送面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喷嘴间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喷嘴间通过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倾斜。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存积从所述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的存积部,所述第二电极以向所述存积部引导定影液的方式构成。

由此,由于从喷嘴经过输送部件的开口部等而移动至第二电极上的定影液通过第二电极而向存积部被引导,因此,能够抑制定影液积留在第二电极上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向所述存积部引导定影液的引导槽。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定影液积留在第二电极上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所述输送部件可以构成为包含导电性树脂,也可以构成为包含金属。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所述输送面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比配置于所述最上游的所述喷嘴靠上游侧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所述输送面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比配置于所述最下游的所述喷嘴靠下游侧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对所述定影液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对所述电压施加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从开始印刷控制起到最先的记录片材到达所述输送面之前,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压施加部开始施加电压,在判断为所述最先的记录片材到达所述输送面时,所述控制部使向所述输送面施加的电压减小为小于判断前的电压。

由此,通过在记录片材到达输送面之前将较大的电压施加于输送面,能够良好地抑制定影液附着于输送面的情况。在判断出记录片材到达输送面的情况下,通过将较小的电压施加于输送面,能够减小与输送面接触的记录片材的电位,因此,能够向记录片材良好地喷射定影液的喷雾。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输送部件具有:框体,呈矩形形状,并具有在所述收纳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分离地配置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分;以及连结部,在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以连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所述输送面为所述连结部的与所述收纳部相向的面。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连结部为肋。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电极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

为了达到所述第三目的,第三发明为,在所述电位差形成部具备向所述喷嘴内的定影液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和在所述喷嘴内的定影液与所述记录片材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第二电极的定影装置中,具备用于保护所述多个喷嘴免受所述记录片材的影响的肋,所述多个喷嘴和所述肋向所述第二电极延伸,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多个喷嘴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肋之间的距离长。

根据该结构,当记录片材在多个喷嘴与第二电极之间被输送时将要接近于喷嘴侧的情况下,通过肋来限制记录片材进一步向喷嘴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因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而使喷嘴前端被污染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从所述收纳部向所述第二电极延伸。

由此,与将肋设于与收纳部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对于各喷嘴而精度良好地配置肋。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配置于两个喷嘴之间。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有在与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多个喷嘴而成的多个横向喷嘴列,所述肋具有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比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第一部分。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具有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第二部分。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具有从所述第一部分连续地延伸至所述第二部分并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三部分。

由此,由于肋从多个喷嘴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因此,能够抑制在用纸从多个喷嘴与第二电极之间通过的期间因肋而导致用纸向各喷嘴侧的移动。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倾斜。

由此,能够以良好的平衡分散地配置多个喷嘴。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肋之中,一个肋的所述第一部分与另一个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在从所述输送方向观察时重叠。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具有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所述多个第一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二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另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肋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肋以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交替地排列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肋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肋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肋的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通过如此连接各肋,能够使各肋的强度提高。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具有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所述多个第一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二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另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肋相对于所述横向喷嘴列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中心而配置于所述一侧,所述多个第二肋相对于所述横向喷嘴列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中心而配置于所述另一侧。

由此,由于倾斜方向不同的多个第一肋以及多个第二肋相对于横向喷嘴列的中心而以良好的平衡被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肋引导的记录片材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地移动的情况。此外,由于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被配置为,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以远离横向喷嘴列的中心的方式逐渐变宽,因此,能够通过各第一肋以及各第二肋而舒展记录片材的褶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距所述横向喷嘴列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中心最近的第一肋的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肋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

通过如此连接各肋,能够使各肋的强度提高。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具有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所述多个第一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二肋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另一侧的位置,所述多个第一肋相对于所述横向喷嘴列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中心而配置于所述另一侧,所述多个第二肋相对于所述横向喷嘴列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中心而配置于所述一侧。

由此,由于倾斜方向不同的多个第一肋以及多个第二肋相对于横向喷嘴列的中心而以良好的平衡被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肋引导的记录片材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地移动的情况。此外,由于多个第一肋和多个第二肋被配置为,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朝向横向喷嘴列的中心逐渐缩窄,因此,例如在记录片材以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用纸的中央部向喷嘴侧凸起的方式发生卷曲的情况下,能够将记录片材的鼓起的中央部通过逐渐缩窄的第一肋以及第二肋而向第二电极侧压入,能够矫正记录片材的卷曲。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距所述横向喷嘴列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中心最近的第一肋的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二肋的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通过如此连接各肋,能够使各肋的强度提高。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喷嘴具有在与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所述肋配置于相对于所述两个第一喷嘴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错开的位置,所述肋的作为所述第一喷嘴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喷嘴各自的中心之间。

由此,与在输送方向上将第一端部以与喷嘴并排的方式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例如收纳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喷嘴具有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所述肋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之间,所述肋的作为所述第二喷嘴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二喷嘴各自的中心之间。

由此,与在输送方向上将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以与喷嘴并排的方式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由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组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喷嘴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所述两个第一喷嘴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

由此,能够最密地配置第一端部和两个第一喷嘴。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喷嘴构成为,在记录片材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各位置处,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大致相等。

由此,能够在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上大致均匀地喷射定影液的喷雾。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所述正交方向上具有多列由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多列所述喷嘴列分别由相同数量的喷嘴构成。

由此,能够在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上大致均匀地喷射定影液的喷雾。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喷嘴之中,相邻的两个喷嘴的间距为2mm以上且小于10mm。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收纳部、所述多个喷嘴以及所述肋通过树脂而一体地形成。

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收纳部、多个喷嘴以及肋。

为了达到所述第四目的,第四发明为,在所述第一发明中,具备对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一处理:基于通过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电压而在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值,来推定每单位时间从所述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基于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值来推定喷雾量,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定影液的喷雾量。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控制部执行对从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是否稳定进行判断的第二处理,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喷雾已稳定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处理。在该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将从开始喷射所述定影液的喷雾到所述喷雾稳定为止的期间的定影液的喷雾量推定为0。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从开始喷射所述定影液的喷雾到所述喷雾稳定为止的期间利用与所述第一处理不同的方法来推定定影液的喷雾量。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电压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成为目标电流值。在此,所述控制部通过判断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与所述目标电流值之差是否达到了预定值以下,来判断喷雾是否稳定。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温度或湿度来推定荷质比,在所述第一处理中,将所述电流的测定值除以所述荷质比而得到的值作为所述喷雾量。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温度或湿度来推定荷质比,在所述第一处理中,将所述电流的测定值的本次值与上次值的平均值除以所述荷质比而得到的值作为所述喷雾量。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通过从定影液的剩余量的上次值中减去所述喷雾量来算出定影液的剩余量。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三处理:基于图像数据来设定目标喷雾量,所述目标喷雾量是每单位时间从所述喷嘴喷射的喷雾量的目标值,所述控制部基于在所述第三处理中所设定的目标喷雾量来决定所述目标电流值。在此,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三处理中根据记录片材的种类来设定所述目标喷雾量。

此外,在具备对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处理:基于图像数据来设定目标喷雾量,所述目标喷雾量是每单位时间从所述喷嘴喷射的喷雾量的目标值;对从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是否稳定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喷雾已稳定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喷雾量来推定每单位时间从所述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量;以及通过从定影液的剩余量的上次值中减去所述喷雾量来算出定影液的剩余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根据基于图像数据而设定的目标喷雾量来推定喷雾量,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定影液的喷雾量。

在该结构中,所述控制部通过判断从开始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电压起所经过的时间是否达到了预定时间,来判断喷雾是否稳定。并且,所述控制部将从开始喷射所述定影液的喷雾到所述喷雾稳定为止的期间的定影液的喷雾量设为比所述目标喷雾量少的值。

为了达到所述第五目的,第五发明为,在具备对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以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之前从所述喷嘴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方式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电压。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之前从喷嘴喷射定影液的喷雾,因此,能够抑制在从未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状态切换为进行喷雾的状态时从喷嘴滴落的滴状的定影液附着于记录片材上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以在记录片材的前端从感光体与转印部件之间通过之后从所述喷嘴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方式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电压。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待机状态下将电压设为具有不能从所述喷嘴喷射所述定影液的喷雾的大小的第一电压,所述控制部在印刷控制期间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之前的预定时机将电压设为比所述第一电压大的第二电压。

由此,由于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之前将电压从第一电压升高为第二电压,因此,能够抑制在从第一电压向第二电压切换时从喷嘴滴落的滴状的定影液附着于记录片材上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到达所述定影区域之前将电压设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为能够使显影剂定影、且比所述第二电压大的电压。

由此,与例如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之前从第一电压一下子变更为第三电压的方式相比,由于在第三电压施加前设为比第三电压小的第二电压,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此外,也可以是,在多个显影剂像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分离地配置于预定记录片材上的情况下,若在所述预定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穿过所述定影区域之后到所述预定记录片材上的下一个显影剂像到达所述定影区域为止的时间为第一阈值以上,则所述控制部将电压设为小于所述第三电压且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四电压。

由此,由于在到下一个显影剂像到达定影区域为止的期间,将电压设为比第三电压小的第四电压,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四电压为与所述第二电压相同的值。

此外,也可以是,若在预定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像穿过所述定影区域之后到所述预定记录片材上的下一个显影剂像到达所述定影区域为止的时间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控制部将电压维持为所述第三电压。

由此,能够使对下一个显影剂像进行定影时的喷雾状态稳定。

此外,也可以是,在记录片材上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显影剂像穿过所述定影区域之后,所述控制部将电压设为所述第一电压。

由此,能够抑制在预定记录片材与下一记录片材之间(以下也称为“片材之间”)无端地消耗电力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在从记录片材上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显影剂像穿过所述定影区域之后起到下一个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所述定影区域为止的时间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所述最上游侧的显影剂像穿过所述定影区域之后,所述控制部将电压设为比所述第一电压大的值。

例如,在提高了输送速度的情况下等,有时从最上游侧的显影剂像穿过定影区域起到下一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为止的时间非常短。在该情况下,若将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在片材之间从第一电压切换为第二电压,则会存在从喷嘴滴落的定影液附着于下一记录片材上的顾虑。相对于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片材之间将电压设为比第一电压大的值,能够抑制从第一电压向第二电压切换时产生的滴液,因此能够抑制滴状的定影液附着于记录片材上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待机状态下算出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与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的关系式,基于所述关系式来决定所述第二电压。

由此,能够将第二电压设定为恰当的电压。

此外,在具备对定影液施加压力的压力施加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印刷控制期间将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维持为固定。

此外,在具备定影头、所述定影头具有所述多个喷嘴、且所述定影头在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对向各所述定影头内的定影液施加的电压单独进行控制。

由此,由于对多个定影头单独进行控制,因此,能够抑制无端的喷雾。

可以是,所述定影区域是对应所述多个定影头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设定的。

此外,也可以是,在判断出预定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区域之中的预定宽度内的预定区域中不存在显影剂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向与所述预定区域对应的预定定影头内的定影液施加的电压在所述预定时机之后且在所述预定记录片材从与所述预定定影头对应的定影区域通过的期间维持为所述第一电压。

由此,当在图像形成区域中的预定区域中不存在显影剂像的情况下,不会从与预定区域对应的定影头喷射定影液的喷雾,因此,能够抑制无端地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多个定影头具备:第一定影头,对第一记录片材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第二定影头,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定影头相邻;以及第三定影头,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定影头相邻,所述第一定影头以及所述第二定影头能够向宽度比所述第一记录片材的宽度宽的第二记录片材喷射定影液的喷雾,所述第一定影头、所述第二定影头以及所述第三定影头能够向宽度比所述第二记录片材的宽度宽的第三记录片材喷射定影液的喷雾。

由此,通过根据记录片材的宽度的不同而对各定影头进行控制,能够抑制无端地喷射定影液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定影头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记录片材的宽度,所述第二定影头配置于比所述第二记录片材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端部靠另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三定影头配置于比所述第三记录片材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端部靠另一侧的位置。

由此,能够使各定影头小型化。

此外,可以是,所述第二电压为能够使显影剂定影的电压。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电位差形成部具有:第一电极,与所述定影液接触,能够向所述定影液施加电压;以及第二电极,与所述喷嘴相向。

为了达到所述第六目的,第六发明为,在具备对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定影装置中,具备存储部,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状态掌握控制: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电压,将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达到了预先规定的第一电流值时的第一电压或所述电压达到了预先规定的第一电压时的第一电流值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所述第一电压或第一电流值,来执行用于向显影剂像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喷雾控制。

根据该结构,通过存储(掌握)相对于预先规定的第一电流值的第一电压的值或相对于预先规定的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流值,能够在例如所存储的第一电压比预定电压低时判断为定影液的粘度比预定值低,并能够在所存储的第一电压比预定电压高时判断为定影液的粘度比预定值高。此外,例如,在所存储的第一电流值比预定电流高时能够判断为定影液的粘度比预定值低,在所存储的第一电流值比预定电流低时能够判断为定影液的粘度比预定值高。因此,由于能够在印刷控制之前掌握定影液的状态,因此,在印刷控制中能够执行与定影液的状态相应的喷雾控制。

此外,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状态掌握控制中将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达到了预先规定的第一电流值时的第一电压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所述第一电压来执行所述喷雾控制。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电流值为处于在所述喷雾控制中使用的电流值的范围内的值。

由此,由于能够在喷雾控制中使用在不执行印刷控制时存储于存储部中的第一电压,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喷雾控制。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状态掌握控制中,所述控制部对电压进行控制,使得与所述第一电流值不同的第二电流值的电流在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并将达到了所述第二电流值时的第二电压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来求出表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的第一函数,并且,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函数和目标电流值来确定在所述喷雾控制中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

由此,即使目标电流值为与第一电流值以及第二电流值不同的值,也能够恰当地确定与目标电流值对应的电压。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函数为一次函数。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下将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设定为在所述第一函数中的电流值为0时的值以下且0以上的第三电压。

由此,能够抑制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中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

此外,在具备向定影液施加压力的压力施加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将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设为第一压力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压,所述控制部在将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设为与所述第一压力不同的第二压力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在所述第一压力时所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压力及在所述第二压力时所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来求出表示压力与电压的关系的第三函数,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三函数来决定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下的压力。

由此,能够抑制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中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在将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设为第一压力时所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来求出所述第一函数,所述控制部基于在将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设为与所述第一压力不同的第二压力时所获取的所述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压来求出表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的第二函数,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压力、所述第一函数中的电流值为0时的第四电压、所述第二压力及所述第二函数中的电流值为0时的第五电压,来求出所述第三函数。

由此,能够抑制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中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函数和所述第三函数、或者基于所述第二函数和所述第三函数来设定用于决定所述喷雾控制时的电压的第四函数,使得电流值为0时的第六电压在目标电压以上,所述目标电压为0以上。

由此,能够抑制在未施加电压时定影液滴液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六电压被设定为比所述目标电压高的值,所述控制部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下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相当于所述第六电压与所述目标电压之差的第七电压。

在压力施加单元的分辨率较低而无法将第六电压设定为意图的目标电压的情况下,若将第六电压设定为比目标电压低的值,则会产生滴液,然而在所述的结构中,由于将第六电压设定为比目标电压高的值,因此能够抑制滴液。但是,在该情况下,第六电压与目标电压不一致,因此,在待机状态下等将电压设为0的情况下,喷嘴前端的定影液与空气间的界面向定影液侧凹陷而使界面的表面积增大,使得喷嘴前端的定影液容易在空气中干燥。相对于此,通过在待机状态下等向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相当于第六电压与目标电压之差的第七电压,能够使喷嘴前端的定影液与空气间的界面从向定影液侧凹陷的状态成为大致平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小界面的表面积而抑制喷嘴前端的定影液的干燥。

此外,在具备定影头、所述定影头具有所述多个喷嘴、且所述定影头设有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对多个定影头单独执行所述状态掌握控制以及所述喷雾控制。

由此,能够执行与各定影头的定影液的状态相应的喷雾控制。

另外,所述多个定影头可以沿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排列,也可以沿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排列。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从上次执行之后起到经过预定时间后再执行所述状态掌握控制。

由此,由于在每次经过预定时间时即每次有环境变化的可能性时执行状态掌握控制,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掌握定影液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相对于上次执行时的温度而产生了预定温度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状态把握控制。

由此,由于在每次产生温度差时执行状态掌握控制,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掌握定影液的状态。

此外,在具备定影液盒、所述定影液盒收纳有向所述喷嘴供给的定影液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更换了所述定影液盒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状态把握控制。

由此,由于在每次更换定影液盒时执行状态掌握控制,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掌握从所更换的新的定影液盒向定影头供给的定影液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基于所述第一函数和所述目标电流值而确定的电压为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禁止所述喷雾控制。

由此,通过向定影液施加上限值以上的电压而能够抑制定影液分离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基于所述第一函数和所述目标电流值而确定的电压为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该电压设定为小于所述上限值的值,并减慢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

由此,通过将电压设定为小于上限值的值,能够抑制因向定影液施加上限值以上的电压而导致定影液分离的情况。此外,虽然喷雾量减小对应于将电压设为比所确定的电压小的电压的量,但是通过减慢记录片材的输送速度,能够使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增大至所需要的量,因此能够不中止喷雾控制而以较慢的输送速度执行喷雾控制。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电位差形成部具备:第一电极,与所述定影液接触,并被施加电压;以及第二电极,与所述喷嘴隔开间隔地配置。

此外,可以是,所述待机状态为从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或印刷控制结束起到经过预定的待机时间为止的状态、或者到在所述待机时间期间收到印刷任务为止的状态。

此外,可以是,所述准备状态为从开始印刷控制起到开始喷雾控制为止的期间的状态。

为了达到所述的第七目的,第七发明为,在具备对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收纳部具备多个,所述控制部根据记录片材的种类或图像数据对向各所述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施加的各电压分别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应于记录片材的种类或图像数据而对应每个收纳部分别控制电压,因此,例如在对窄宽度的记录片材进行定影时,能够从配置于该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收纳部的喷嘴停止喷射定影液的喷雾,进而能够抑制无端地消耗定影液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收纳部沿所述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排列。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容器部和将该容器部内分隔为多个室的分隔壁,各所述收纳部由所述容器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分隔壁构成。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容器部一体地形成。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容器部具有用于保护所述喷嘴的前端的肋,所述肋被配置于将所述分隔壁向所述喷嘴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投影而得到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肋与所述容器部一体地形成。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收纳部分别分体地构成。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收纳部具有:第一收纳部,对应于第一记录片材的宽度而配置;第二收纳部,对应于宽度比所述第一记录片材的宽度宽的第二记录片材的宽度而配置;以及第三收纳部,对应于宽度比所述第二记录片材的宽度宽的第三记录片材的宽度而配置。

由此,例如,在对第一记录片材进行喷雾时,能够使电压向第二收纳部内以及第三收纳部内的定影液的施加停止,因此,能够抑制无端地消耗定影液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收纳部。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接地部件,所述接地部件针对各收纳部而设置,用于使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接地。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还具备开关,所述开关针对各接地部件而设置,能够切换为使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接地的第一状态和不使定影液接地的第二状态,在从预定收纳部内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与该预定收纳部对应的开关设为所述第二状态,在不从预定收纳部内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与该预定收纳部对应的开关设为所述第一状态。

例如在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经由配管而电连接的情况下,会存在从进行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向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中泄漏电流的顾虑,此时,存在有不实施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从喷嘴错误地喷雾的担忧。相对于此,通过将与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对应的开关设为第二状态,能够将流过的电流释放至大地,因此,能够抑制错误的喷雾。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有:定影液盒,在内部收纳定影液;以及罐,从所述定影液盒接受定影液的供给,并向所述多个收纳部供给定影液。在所述罐上设有用于使该罐内的定影液接地的接地部件。

由此,能够通过处于进行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的电荷经由配管内的定影液而流向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的中途的罐的接地部件而释放至大地。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有:定影液盒,在内部收纳定影液;罐,从所述定影液盒接受定影液的供给,并向所述多个收纳部供给定影液;多个配管,将所述罐与所述多个收纳部之间连接;以及绝缘性的阀,设置于所述多个配管中的每一个配管上,在不从预定收纳部内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与该预定收纳部对应的阀关闭。

由此,能够通过绝缘性的阀来抑制从进行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向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泄漏电流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设于各所述收纳部上的喷嘴的个数相等。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各所述收纳部为相同形状。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喷嘴间距为1mm以上且14mm以下。

为了达到所述第八目的,第八发明为,在所述第一发明中的定影装置中,具备:压力施加部,向所述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施加压力;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温度来决定向所述定影液施加的压力的值。

根据该结构,由于基于温度来决定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的值,因此,能够进行与温度相对应的恰当的喷雾。此外,由于不需要设置现有技术那样的加热器,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设定有与温度对应的压力的压力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压力表来决定压力的值。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压力表中的压力是对应温度和定影液的目标喷雾量而设定的。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压力表的压力被设定为,随着温度降低,向所述收纳部内施加的压力增大。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压力表中的压力包括:第一压力,是喷射所述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并且处于喷雾状态为正常的压力范围内;以及第二压力,是比喷射所述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低的压力,并且处于喷雾状态为正常的压力范围内。

由此,例如,在喷射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为高于压力范围的值的情况下,通过将压力设为第二压力,能够将喷雾状态保持为正常。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二压力与能够在所述多个喷嘴的前端维持定影液的泰勒锥的最大压力相等。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压力表中的压力包括:第一压力,是喷射所述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并且处于喷雾状态为正常的压力范围内;以及第三压力,是比喷射所述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高的压力,并且处于喷雾状态为正常的压力范围内。

由此,例如,在喷射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为低于压力范围的值的情况下,通过将压力设为第三压力,能够将喷雾状态保持为正常。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三压力与用于在所述多个喷嘴的前端形成定影液的泰勒锥的最小压力相等。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将压力设定为所述第一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进行动作的所述喷嘴的个数设为第一喷嘴数,在将压力设定为所述第二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进行动作的所述喷嘴的个数设为比所述第一喷嘴数多的第二喷嘴数。

由此,在将压力设定为小于喷射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的情况下,喷雾量小于目标喷雾量,但在该情况下通过增加喷嘴数,能够使喷雾量接近目标喷雾量,因此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在将压力设定为所述第一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进行动作的所述喷嘴的个数设为第一喷嘴数,在将压力设定为所述第三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进行动作的所述喷嘴的个数设为比所述第一喷嘴数少的第三喷嘴数。

由此,在将压力设定为比喷射目标喷雾量所需要的压力高的第三压力的情况下,喷雾量与目标喷雾量相比而增多,但在该情况下通过减少喷嘴数,能够使喷雾量接近目标喷雾量,因此,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压力表中,在温度处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时的压力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目标喷雾量为比所述第一喷雾量多的第二喷雾量时的压力的值。

由此,能够以对于温度处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而恰当的喷雾量进行定影。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压力表中,在温度在预定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时的压力被设定为高于所述目标喷雾量为比所述第一喷雾量多的第二喷雾量时的压力的值。

由此,能够以对于温度处于预定范围外的情况而恰当的喷雾量进行定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收到印刷指令之前决定压力的值,并对所述压力施加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收纳部内的所述定影液施加压力。

由此,通过在收到印刷指令之前向定影液施加临时决定的压力,在收到了印刷指令时,由与通过印刷指令所指示的喷雾量关联的参数和温度所决定的压力有时会与临时决定的值相同。在该情况下,能够缩短到定影装置达到能够喷雾的状态为止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印刷速度。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具备对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温度和由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湿度来决定所述定影液中流动的电流值。

由此,由于基于温度和湿度来决定电流值,因此,能够进行与温度和湿度相应的恰当的喷雾。此外,由于不需要设置现有技术那样的加热器,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设定有与温度及湿度对应的电流值的电流值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电流值表来决定电流值。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对所述定影液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所述控制部对电压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电流传感器所检测出的电流值成为所决定的电流值。

由此,能够使喷雾量固定。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存储部存储有与定影液的目标喷雾量对应的多个所述电流值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目标喷雾量来选择所述电流值表。

由此,能够使适于目标喷雾量的电流值流向定影液,因此,能够恰当地喷射定影液的喷雾。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根据图像的浓度来决定目标喷雾量。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定影装置周围的温度进行检测。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定影液的温度进行检测。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电场形成部具有:第一电极,与所述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接触,能够向定影液施加电压;以及第二电极,与所述喷嘴隔开间隔地配置,用于在该第二电极与所述喷嘴的前端之间形成电场。

为了达到所述第九目的,第九发明为,在所述第一发明中的定影装置中,具备:压力施加单元,为了向所述喷嘴的前端供给定影液而向所述定影液施加压力;以及控制部,对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和向所述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进行控制,在停止喷射所述定影液的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开始压力降低处理之后执行电压降低处理,所述压力降低处理是对所述压力施加单元进行控制以使施加于所述定影液的压力减小的处理,所述电压降低处理是对所述电位差形成部进行控制以使施加于所述定影液的电压比所述压力降低处理开始时的电压降低的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定影液的喷雾停止时,通过在使电压降低之前先减小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能够使通过压力而送入到喷嘴前端的定影液的量减少,因此,在使压力降下之后,会在使通过电压的施加而形成的泰勒锥状的定影液的体积逐渐减小的同时继续进行喷雾。由此,能够减少残留于喷嘴前端的定影液的量,因此,即使在电压降下后成为泰勒锥状的定影液的表面形状变化为球面状,也会抑制定影液从喷嘴前端迂回到喷嘴外周面的情况,能够抑制定影液附着于喷嘴外周面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开始所述压力降低处理之后对是否已停止喷射所述定影液的喷雾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已停止喷雾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电压降低处理。

由此,能够使电压施加持续到定影液的喷雾停止为止,因此,能够使泰勒锥状的定影液的体积极小。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是否达到了预定值以下进行判断,在电流达到了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已停止喷雾。

由此,能够根据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而良好地判断喷雾的停止。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对从执行所述压力降低处理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进行判断,在判断为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已停止喷雾。

由此,通过根据从压力降低处理开始起所经过的时间而对喷雾的停止进行判断,能够简化控制。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压力降低处理中将压力设为弯液面耐压力以下。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印刷任务中的最终页图像的上游端穿过所述定影液的喷雾区域之前开始执行所述压力降低处理。

由此,能够有效利用在压力降低处理后被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印刷任务中的最终页图像的上游端穿过所述定影液的喷雾区域之后执行所述压力降低处理。

由此,例如在最终页图像的上游侧部分的图像浓度较高而需要大量的定影液的情况(以与泰勒锥的体积对应的量的定影液的量而不足的情况)下等,能够对图像的上游侧部分良好地进行定影。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记录片材堵塞的情况下开始所述压力降低处理,之后执行所述电压降低处理。

由此,即使在记录片材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定影液附着于喷嘴外周面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压力施加单元具有对所述定影头内的气体进行加压的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开始所述压力降低处理起到开始所述电压降低处理为止的期间,所述控制部将电压保持为固定。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电场形成部具有:第一电极,与所述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接触;以及第二电极,与所述喷嘴隔开间隔地配置。

为了达到所述第十目的,第十发明为,在所述第一发明中的定影装置中,具备:压力施加单元,向定影液施加压力;以及控制部,对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和向所述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处理:定影喷雾处理,将所述压力施加单元向所述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设为第一压力,通过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电压,从所述喷嘴向所述记录片材喷射定影液的喷雾;以及液滴除去处理,在未执行所述定影喷雾处理时,在将所述压力施加单元向所述定影液施加的压力设为比所述第一压力小的第二压力的状态下,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电压。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喷嘴的外周面上附着了定影液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液滴除去处理,也能够除去附着于喷嘴的外周面上的定影液,因此,能够在开始喷雾时迅速地成为稳定的喷雾状态。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定影喷雾处理之前执行所述液滴除去处理。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二压力为弯液面耐压力以下。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液滴除去处理中在第一时间的期间施加电压。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液滴除去处理中在所述第一时间的期间施加了电压之后,将压力从所述第二压力变更为所述第一压力而开始执行所述定影喷雾处理。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液滴除去处理中所述电位差形成部中没有电流流动的状态持续了第二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压力从所述第二压力变更为所述第一压力而开始执行所述定影喷雾处理。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印刷任务的输入来执行所述液滴除去处理。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从上次的定影喷雾处理结束起经过了第三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执行所述液滴除去处理。

在此,“第三时间”是指用于使附着于喷嘴的外周面上的定影液蒸发的足够长的时间。

由此,在从上次的定影喷雾处理结束起经过了第三时间以上的情况下,附着于喷嘴外周面上的定影液会蒸发而消失,因此,通过在该情况下不执行液滴除去处理而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液滴除去处理中,向所述电位差形成部施加的电压处于定影喷雾处理时的电压值的范围内。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执行利用压力将定影液从所述喷嘴向外部排出的清洗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液滴除去处理。

由此,能够通过液滴除去处理良好地除去在清洗处理中附着于喷嘴外周面上的定影液。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压力施加单元具有对所述定影头内的气体进行加压的泵。

此外,在所述的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电位差形成部具有与所述定影液接触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喷嘴相向的第二电极。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能够抑制进行了利用定影液的定影之后的调色剂像的紊乱。

根据第二发明,能够抑制通过静电喷雾而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附着于输送面上的情况。

根据第三发明,能够抑制因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而使喷嘴前端被污染的情况。

根据第四发明,能够在通过静电喷雾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定影装置中精度良好地算出定影液的喷雾量。

根据第五发明,能够对记录片材恰当地喷射定影液的喷雾。

根据第六发明,能够掌握定影液的状态。

根据第七发明,能够抑制无端地消耗定影液的情况。

根据第八发明,能够在抑制电力消耗的同时进行与外部环境相应的良好的静电喷雾。

根据第九发明,能够抑制定影液附着于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喷嘴的外周面上的情况。

根据第十发明,能够除去附着于喷射定影液的喷雾的喷嘴的外周面上的定影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3是从前方观察定影头的主视图(a)和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b)。

图4是表示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与喷嘴间距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5是表示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喷嘴间距和喷嘴的总个数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6是表示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喷嘴间距和定影头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7是表示每一个交错排列组的喷雾量ρ、最小喷雾量α、最大喷雾量β以及交错排列组的个数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8是表示ρmax>β-α时的喷雾量ρ的调节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交错排列组与喷雾的喷落范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一部分喷嘴堵塞时的交错排列组与喷雾的喷落范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对应于喷嘴的堵塞而增加了交错排列组的个数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与印字速度间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3是表示能够追加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与印字速度间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4是表示连结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假想线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为30°的形态的图。

图15是表示连结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假想线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为60°的形态的图。

图16是表示连结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假想线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小于30°的形态的图。

图17是表示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列逐列沿宽度方向错开一些的形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20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21是从前方观察定影头的主视图(a)和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b)。

图22是从下方观察输送部件和喷嘴的仰视图(a)和从上方观察输送部件的俯视图(b)。

图23是表示第二电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定影装置的作用效果的简化示图。

图26是表示输送部件以及第二电极的变形例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

图27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28是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29是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

图3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1的仰视图。

图3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2的仰视图。

图3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3的仰视图。

图3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4的仰视图。

图3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5的仰视图。

图3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6的仰视图。

图3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7的仰视图。

图37是表示图36所示的第三肋与第一喷嘴间的关系的放大图(a)和表示与图(a)的形态对应的比较例的放大图(b)。

图3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8的仰视图(a)和表示与图(a)的形态对应的比较例的仰视图(b)。

图3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9的仰视图(a)和表示与图(a)的形态对应的比较例的仰视图(b)。

图4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10的仰视图(a)和表示与图(a)的形态对应的比较例的仰视图(b)。

图4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11的仰视图。

图4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12的仰视图。

图4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13的仰视图(a)和与图(a)的形态对应的比较例的仰视图(b)。

图4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14的仰视图(a)和表示与图(a)的形态对应的比较例的仰视图(b)。

图4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头的变形例15的仰视图。

图4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47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48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定影头的主视图(a)和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b)。

图49是表示喷雾量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0是表示算出定影液的剩余量的剩余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5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剩余量计算处理的变形例1的流程图。

图5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剩余量计算处理的变形例2的流程图。

图5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54是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第一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55是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

图56是表示第二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与向第一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关系式的图。

图57是表示在准备状态下对各时刻进行设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8是表示待机状态下的电压控制的流程图。

图59是表示印刷控制中的电压控制的流程图。

图60是将向第一定影头、第三定影头以及第五定影头施加的电压的变更时机对应于用纸的前端或图像的各位置而示出的时间图。

图61是表示对施加于各定影头的电压进行切换的情形的图,且是表示从最先的用纸到达各定影头之前的状态起到最先的用纸上的第二图像从第二定影头穿过为止的情形的图(a)~(h)。

图62是表示对施加于各定影头的电压进行切换的情形的图,且是表示从第二图像从第一定影头穿过起到第四图像从第五定影头穿过为止的情形的图(a)~(f)。

图63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64是详细示出定影装置的图。

图65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66从前方观察定影头的主视图(a)和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b)。

图67是表示第一函数、第二函数以及目标函数的坐标图。

图68是表示第三函数的坐标图。

图69是表示第一函数、第二函数、目标函数以及第四函数的坐标图。

图70是表示控制部在非印刷控制时始终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1是表示压力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图72是表示函数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3是表示喷雾环境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图74是表示目标喷雾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5是表示电压控制的流程图。

图76是表示将定影头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77是表示喷雾环境设定控制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78是用于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三函数的求出方法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坐标图。

图79是用于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三函数的求出方法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坐标图。

图80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81是详细示出定影装置的图。

图82是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第一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83是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

图84是表示第一电极中流动的电流与向第一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关系式的图。

图85是表示在准备状态下对各时刻进行设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6是表示待机状态下的电压控制的流程图。

图87是表示印刷控制中的电压控制的流程图。

图88是将向第一定影头、第三定影头以及第五定影头施加的电压的变更时机对应于用纸的前端或图像的各位置而示出的时间图。

图89是表示对施加于各定影头的电压进行切换的情形的图,且是表示从最先的用纸到达各定影头之前的状态起到最先的用纸上的第二图像从第二定影头穿过为止的情形的图(a)~(h)。

图90是表示对施加于各定影头的电压进行切换的情形的图,且是表示从第二图像从第一定影头穿过起到第四图像从第五定影头穿过为止的情形的图(a)~(f)。

图9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定影头的图。

图9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定影头的图。

图93是从斜上方观察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定影头的立体图。

图94是从斜下方观察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剖视图(b)。

图95是表示在各收纳部上设有接地部件的形态的图。

图96是表示在罐上设有接地部件的形态的图。

图97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98是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

图99是从前方观察定影头的主视图(a)和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b)。

图100是表示第一电流值表的图(a)和表示第二电流值表的图(b)。

图101是表示第一压力表的图(a)和表示第二压力表的图(b)。

图102是表示在第一压力表中作为目标压力而被选择的压力的图(a)和表示在第二压力表中作为目标压力而被选择的压力的图(b)。

图103是将第一压力表与第二压力表重叠而示出的图。

图104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5是在基于表Pn2、Pmax2、Pmin2而执行压力控制时所利用的表示喷嘴数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

图106是在基于表Pn1、Pmax1、Pmin1而执行压力控制时所利用的表示喷嘴数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

图107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108是详细示出定影装置的图。

图109是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第一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110是从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

图111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2是表示停止喷射定影液的喷雾时的喷嘴前端附近的定影液的状态的图(a)~(c)。

图113是表示变形例1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4是表示变形例2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图。

图116是详细示出定影装置的图。

图117是从斜上方观察定影头的立体图(a)和从斜下方观察第一定影头的立体图(b)。

图118是从斜下方观察定影头的仰视图。

图119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0是表示附着于喷嘴的外周面上的定影液被除去的情形的图(a)~(c)。

图121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方向是以激光打印机使用时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具备:壳体2;用于对作为记录片材以及对象物的一例的用纸P进行馈纸的馈送部3;及用于在用纸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

馈送部3具备: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的下部的馈纸托盘31;及将馈纸托盘31内的用纸P向图像形成部4进行馈纸的馈纸机构32。

馈纸机构32具备:从馈纸托盘31送出用纸P的拾取辊32A;将用纸P逐张分离的分离辊32B以及分离垫32C;将用纸P上的纸粉等除去的纸粉清除辊32D;及用于使用纸P的前端位置对齐的对位辊32E。在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在对位辊32E的下游侧设有检测有无用纸P的过纸传感器SP。

图像形成部4被收纳在壳体2内,且主要具备扫描单元5、处理盒6、转印辊TR、作为喷雾装置的一例的定影装置7。

扫描单元5被设于壳体2内的上部,且具备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面反射镜、透镜以及反射镜等。在该扫描单元5中,在后文所述的感光鼓61的表面上以高速扫描的方式照射激光束。

处理盒6能够相对于壳体2进行拆装。处理盒6具备: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61;未图示的带电器;收纳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部62;及将调色剂收纳部62内的调色剂向感光鼓61供给的供给辊63以及显影辊64。

在该处理盒6中,未图示的带电器使旋转的感光鼓6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扫描单元5向感光鼓61的表面射出激光束,而使感光鼓61的表面曝光,由此在感光鼓61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接下来,被旋转驱动的显影辊64向感光鼓61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而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然后,感光鼓61的表面上所携带的调色剂像在用纸P在感光鼓61与转印辊TR之间被输送时被转印辊TR吸引而转印至用纸P上。

定影装置7是通过静电喷雾将带电的定影液L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喷雾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装置。另外,关于定影装置7的结构将在之后进行详述。

在定影装置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7排出的用纸P向下游侧输送的下游侧输送辊81。通过下游侧输送辊81而被输送来的用纸P被输送至排纸辊R,并从该排纸辊R排出至排纸托盘21上。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定影装置7具备:用于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71;及在定影头71下方以面向用纸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电极72。换言之,第二电极72被设置于与定影头71相向的位置。另外,处于定影装置7的上下游的辊(感光鼓61、转印辊TR、下游侧输送辊81等)构成了在从定影头71的前方向后方的方向上在后文所述的喷嘴N与第二电极72之间对用纸P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

作为定影液,为了良好地进行静电喷雾并且进行定影,而能够使用使调色剂溶解的溶质分散在电容率较高的溶剂中而得到的定影液。作为电容率较高的溶剂,能够使用安全的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使调色剂溶解的溶质分散在水中的类型、即所谓的水包油型乳化液来进行调色剂的溶解。即,使用了将相对于作为溶剂的水而不溶或难溶的溶质分散在水中而得到的定影液。作为溶质,能够使用作为脂肪族一元羧酸酯类的月桂酸乙酯、月桂酸丁酯、月桂酸异丙酯、肉豆蔻酸乙酯、肉豆蔻酸丁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乙酯、棕榈酸丁酯、棕榈酸异丙酯、作为脂肪族二羧酸酯类的琥珀酸二乙酯、琥珀酸二丁酯、作为脂肪族三羧酸酯类的o-乙酰柠檬酸三乙酯、o-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作为脂肪族二羧酸二烷氧基烷基酯类的琥珀酸二乙氧基乙酯、琥珀酸二丁氧基乙酯、作为碳酸酯类的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这些溶质具有使调色剂软化的功能。

此外,为了良好地形成乳化液也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作为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月桂酸钠等高级脂肪酸盐类、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烷基芳基磺酸盐类、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烷基硫酸酯盐类、聚乙氧基乙烯月桂基醚硫酸钠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类、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硫酸钠等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硫酸酯盐类。作为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脂肪族胺盐、脂肪族四级铵盐、苯扎氯铵盐、苄索氯铵、吡啶盐、咪唑啉盐。作为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类、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等脱水山梨糖醇高级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等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高级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单月桂酸酯等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类、蔗糖月桂酸酯等蔗糖脂肪酸酯类。

定影头71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73;与收纳部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N;及向收纳部73内以及各喷嘴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74。第一电极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73的上壁73A的方式设置,且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73内的定影液L内,上端部与具有未图示的电压施加部的控制装置连接。

第二电极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电场)的电极,且以从各喷嘴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于各喷嘴N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是比用纸P的厚度大的距离,且被设定为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能够恰当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另外,第二电极72可以接地,也可以被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74的电压小的电压。此外,施加于第二电极72的电压也可以为极性与施加于第一电极74的电压的极性相反的电压。在设置有第二电极72的情况下,优选为,施加于第一电极74的电压为1kv~10kv。

当向第一电极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由于定影液L从该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从喷嘴N喷射的液滴状的定影液L带有正电。相对于此,用纸P实质上成为0电位状态。因此,液滴状的定影液L会由于库仑力而朝向用纸P飞射,并附着于用纸P、调色剂像上。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74以及第二电极72成为用于在喷嘴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如图2(a)所示,收纳部73为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容器,且具有上壁73A、前壁73B、后壁73C、左壁73D、右壁73E以及下壁73F。

如图2(b)所示,多个喷嘴N从收纳部73的下壁73F向下方突出,且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N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

详细而言,多个喷嘴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3个交错排列组U1、U2、U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最前方的交错排列组U1也称为第一交错排列组U1,将位于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交错排列组U2也称为第二交错排列组U2,将位于最后方的交错排列组U3也称为第三交错排列组U3。

如图3(a)、(b)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U1由第一喷嘴列和第二喷嘴列构成,所述第一喷嘴列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二间隔D2而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N1构成,所述第二喷嘴列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三间隔D3而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N2构成,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N1与第二喷嘴N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间隔D2与第三间隔D3为相同的间隔。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第二喷嘴N2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N1之间。第一喷嘴列的多个第一喷嘴N1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第二喷嘴列的多个第二喷嘴N2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喷嘴列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二喷嘴列的上游。

若详细地进行说明,则第一喷嘴列的一个喷嘴具有第一喷嘴N1A和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喷嘴N1A相邻的第一喷嘴N1B。第二喷嘴列具有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喷嘴N1A以及第一喷嘴N1B相邻的第二喷嘴N2A。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第二喷嘴N2A被配置于第一喷嘴N1A以及第一喷嘴N1B之间。第一喷嘴N1A以及第一喷嘴N1B与第二喷嘴N2A的间隔成为第一间隔D1。换言之,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N1和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喷嘴N1之间的一个第二喷嘴N2连结而得到的线为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U2以及第三交错排列组U3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U1相同的结构。即,第二交错排列组U2以及第三交错排列组U3由第一喷嘴列和第二喷嘴列构成,所述第一喷嘴列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二间隔D2而配置的多个第一喷嘴N1构成,所述第二喷嘴列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三间隔D3而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N2构成。第一喷嘴列相对于第二喷嘴列而配置于输送方向上游侧。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多个第一喷嘴N1与多个第二喷嘴N2。此外,在第二交错排列组U2以及第三交错排列组U3中,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N1和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喷嘴N1之间的一个第二喷嘴N2连结而得到的线也为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U2被配置于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相对于第一交错排列组U1而向宽度方向的一侧(右侧)错开比第二间隔D2的一半小的距离。详细而言,第二交错排列组U2相对于第一交错排列组U1向右侧错开喷嘴N的大致直径的量而配置。此外,构成第二交错排列组U2的第一喷嘴N1与构成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第二喷嘴N2的间隔之中较小的间隔Ds成为第一间隔D1以上。

第三交错排列组U3被配置于第二交错排列组U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相对于第二交错排列组U2而向右侧错开喷嘴N的大致直径的量而配置。此外,构成第三交错排列组U3的第一喷嘴N1与构成第二交错排列组U2的第二喷嘴N2的间隔之中较小的间隔Ds成为第一间隔D1以上。

即,构成3个交错排列组U1、U2、U3的多个喷嘴N彼此的间隔之中最小的间隔成为第一间隔D1。而且,第一间隔D1被设定为相邻的两个喷嘴N之中从一个喷嘴N喷射的定影液与从另一个喷嘴N喷射的定影液发生电排斥的间隔以下。

另外,第一间隔D1能够基于由图4所示的实验结果求出的近似式等而适当地设定。

在此,图4所示的坐标图表示对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y[g/s]与喷嘴间距x[mm]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得出的实验结果和其近似式。根据实验确认出,越缩小喷嘴间距x,则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y越减少。而且,基于该实验的实测值的近似式被设定为以下的式(1)。

y=(1-1/exp(x/B))×A…(1)

y:以喷嘴间距x配置的多个喷嘴之中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g/s]

x:喷嘴间距[mm]

A:仅配置了一个喷嘴时的该喷嘴的喷雾量[g/s]

B:满足y15=(1-1/exp(15/B))×A的值

y15:以喷嘴间距15mm配置的多个喷嘴之中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的实测值[g/s]

在此,喷嘴间距15mm为y的值比A的值减小2%时的喷嘴间距。

根据图4所示的坐标图确认出,喷嘴间距x为20mm以上时的喷雾量y几乎固定为A。可以认为这是因为,由于充分确保了喷嘴间距x,所以从各喷嘴N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不会发生电干渉。

然而确认出,当缩小喷嘴间距x时喷雾量减少,且以喷嘴间距15mm为界限而喷雾量开始减少。可以认为原因是,喷嘴间距x减小,从各喷嘴N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发生电干渉、在各喷嘴N与第二电极72之间形成的电场互相干渉。

在此,在喷嘴间距x小于15mm的区域中,式(1)中随着喷嘴间距x的减小而喷雾量描绘出缓慢地向上凸起的曲线而逐渐减少。具体而言,喷雾量的减少比例小于喷嘴间距x的减小比例。详细而言,相对于穿过(15,y15)和原点的直线L1,在x≤15的区域中,喷雾量始终比直线L1多。另外,直线L1通过以下的式(1-2)来表示。

y=(y15/15)·x…(1-2)

另外,在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中,是对定影液L施加了5.5kV的电压的情况的示例,但是在对定影液L施加5.0kv、6.0kv的电压的情况下也得出了相同的倾向。此外,在对形成上述的乳化液的各定影液L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也得出了与图4相同的倾向。

此外,确认出,在喷嘴间距x小于2mm时,喷雾量y变得过少。

另外,上述的式(1)中的喷嘴间距x为以第一间隔D1排列的第一喷嘴N1以及第二喷嘴N2之间的间距,满足以下的式(2)的关系。

x=D1+2r…(2)

D1:第一间隔

r:喷嘴N的半径

另外,在得出了图4的实验结果的实验中,使用了半径r为0.5mm的喷嘴N。因此,确认出,在发生定影液的电排斥的同时得到适度的量的喷雾量y的第一间隔D1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另一方面,在将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最小喷雾量α[g/s]通过以下的式(3)来算出。

α=At/T1…(3)

At:在对预定尺寸的用纸P的图像形成范围全部进行了印字时、即进行了全黑印字时定影所需要的总的喷雾量[g]

T1:1张用纸P的输送时间[s]

另外,输送时间T1通过以下的式(4)来算出。

T1=(60/VE)·[Lf/(Lf+C)]…(4)

VE:用纸P的输送速度[ppm]

Lf: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长度[mm]

C:连续印字时的纸间距离[mm]

在此,用纸P的输送速度VE由激光打印机1的规格来决定。此外,例如如果为A4尺寸的用纸P,则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f为297mm,连续印字时的纸间距离C由输送速度VE和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f来决定。

而且,定影头71上所设置的喷嘴N的总个数St为满足St≥α/[(1-1/exp(x/B))×A]的自然数。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喷嘴间距x越小,则喷嘴N的总个数St设定为越大的数。

此外,对于构成一个交错排列组(例如,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喷嘴N的个数S1,考虑与用纸P的宽度Lb(左右方向的长度)的关系而通过以下的式(5)来算出。

S1=Lb/(x·cosθ1)+1…(5)

θ1:连结沿宽度方向排列的两个第一喷嘴N1的线与连结在预定交错排列组中相邻的第一喷嘴N1和第二喷嘴N2的线所成的角(参照图3(b))

在此,例如如果为A4尺寸的用纸P,则用纸P的宽度Lb为210mm。

而且,由上述个数S1构成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n(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个数)被设定为满足以下的式(6)的最小的自然数。

n≥α/ρ…(6)

α:式(3)中所示的最小喷雾量[g/s]

ρ:一个交错排列组的每1秒钟的喷雾量[g/s],通过以下的式(6-1)来算出。

ρ=y·S1…(6-1)

y:上述的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g/s]

S1:构成上述的交错排列组的喷嘴N的个数

而且,若决定了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n,则定影头71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h(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长度)通过以下的式(7)来算出。

Lh=(2n-1)·x·sinθ1…(7)

x:上述的喷嘴间距[mm]

θ1:式(5)中所示的角度

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喷嘴间距x越小,则定影头71的输送方向的长度Lh能够设定为越小的值。

在此,为了使定影头71小型化,需要缩小喷嘴间距x。当缩小喷嘴间距x时喷雾量y减少,因此,为了将从定影头71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确保为预定量而需要使喷嘴数增加。于是,存在导致定影头71的大型化的情况。尤其是,在喷雾量y为了在x≤15的区域内满足式(1-2)而减少的情况下,喷雾量的减少幅度大于喷嘴间距x的减小幅度,因此,为了将从定影头71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确保为预定量,需要使喷嘴个数大幅地增加。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场发生干涉的距离、即喷嘴间距x小于15mm的方式配置了各喷嘴N。在该情况下,来自喷嘴N的喷雾量y以满足式(1)的方式减少。换言之,以满足在x≤15的区域内始终成为高于式(1-2)的值的式(1)的方式使喷雾量y减少。即,由于能够使喷雾量y的减少量小于喷嘴间距x的减小量,因此,能够确保从定影头71喷射预定的喷雾量y,并且,即使增加喷嘴个数也能够使定影头71在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小型化。

在具有图4所示的喷雾特性的喷嘴N中,图6所示的坐标图是记载了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y与喷嘴间距x的关系、定影头71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Lh与喷嘴间距x的关系的坐标图。图5是表示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y与喷嘴间距x的关系和定影头71的喷嘴总个数St与喷嘴间距x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5示出了以从定影头71喷射的定影液L的总量成为预定值At(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定影液量)以上的方式进行了设定时的喷嘴间距x与定影头71的总喷嘴个数St的关系。当减小喷嘴间距x时,每一个喷嘴1的喷雾量y减少,因此,为了使从定影头71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固定,需要增加喷嘴个数。由图5可知,随着缩小喷嘴间距x,喷嘴个数逐渐增加。

图6示出了如图5所示那样以使从定影头71喷射的定影液L的总量成为预定值At以上的方式使喷嘴个数增加时的喷嘴间距x与定影头71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Lh的关系。如图6所示,可知,在使喷嘴个数增加的同时(使喷嘴间距x减小的同时)定影头71的输送方向的长度减小。

接下来,在定影头71中,对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的交错排列组的排列个数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在通过静电喷雾方式涂布定影液L时,从喷嘴N喷射的液滴是液滴直径为10μm以下的微粒。因此,从每一个喷嘴喷射的定影液量较少。在此,为了充分确保对用纸P上的预定区域喷射的定影液量,理想的是,在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排列多个交错排列组U。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当在用纸P上对定影头71的喷雾区域沿左右方向进行了分割的情况下,在区域A中,通过2个交错排列组而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在此,以图9所示的虚线所示的范围示出了由喷嘴N喷射的喷雾的喷落范围(用纸P上的喷雾范围),虚线内的点的阴影示出了正常地进行了喷雾的情形。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向用纸P上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

然而,当喷射至用纸P的定影液L的量过多时,存在到由定影液L软化的调色剂凝固为止耗费时间的情况。若在调色剂未完全凝固的状态下输送用纸P时,存在用纸上的调色剂附着于配置在定影装置7的下游侧的下游侧输送辊81、传感器上而导致印字不良的情况。因此,需要恰当地设定输送方向上的交错排列组的列数。

在此,上述的每一个交错排列组的喷雾量ρ[g/s]以满足以下的式(8)的方式进行设定。

ρ≤β-α…(8)

α:式(3)中所示的最小喷雾量[g/s]

β:能够在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与多个交错排列组U1~U3的下游侧的部件(图1所示的下游侧输送辊81)接触之前使调色剂像干燥的最大喷雾量[g/s]

β能够根据定影液L的软化剂的种类而适当设定。

即,每一个交错排列组的喷雾量ρ需要同时满足式(8)和上述的式(6-1)。在不满足式(8)时,只要通过进行喷嘴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的电位差的变更、喷嘴N的前端的液压的变更等而减少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y从而减小喷雾量ρ的值即可。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减小施加于第一电极74的电压的值、缩小喷嘴N与第二电极72的间隔、减小喷嘴N的前端的液压等。

而且,定影头71上实际所设置的交错排列组的数量k以满足以下的式(9)的方式进行设定。

n+1≤k≤m…(9)

n:上述的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

m:满足m≤β/ρ的最大的自然数

在此,定影头71的喷嘴N存在有因调色剂附着于喷嘴N的前端而发生堵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在区域A的范围内,喷射至用纸P上的定影液L的量变得不足。在此,在图10中,将发生了堵塞的喷嘴N通过对由虚线所示的喷雾的喷落范围不加阴影的方式来表现。当像这样定影液L的量不足时,调色剂像将会以未定影的状态直接被排纸而导致印字不良。

在此,为了确保定影头71的可靠性,如式(9)所示,设定为,设置比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多一个的交错排列组。由此,如图11所示,尽管在区域A内发生了喷嘴N的堵塞的情况下,但由于多配置了交错排列组,因此能够防止定影不良。此外,对于未发生喷嘴N的堵塞的区域,由于交错排列组的个数被设定为m以下,因此,能够减少定影后的图像附着于下游侧输送辊81等的印字不良。

在此,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为了将定影头71整体的喷雾量设为最小喷雾量α以上,需要2个交错排列组,并且,当设置5个以上的交错排列组时,如果定影头71整体的喷雾量达到了最大喷雾量β以上,则只要将交错排列组的个数k设定为3、4之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k=3来进行说明。

然而,如图8所示,假设上述的每一个交错排列组的喷雾量ρ为与一个交错排列组的最大能力对应的最大喷雾量ρmax、且ρmax>β-α的情况下,无法为了应对喷嘴堵塞等而配置多于n个的交错排列组。这是由于,当处于满足ρmax>β-α的状态时,增加交错排列组会使喷射于用纸的定影液量超过β的值。

在此,对ρmax>β-α的情况下的一例进行说明。由实验可知,从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起到调色剂固化为止的时间与喷射至用纸P上的定影液L的量成正比。

此外,由实验可知,通过预定喷嘴个数对用纸P的预定区域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与用纸P的输送速度相关。即,当用纸P的输送速度较慢时,喷射于用纸P的定影液L的量增加。这是由于,当用纸P的输送速度较慢时,用纸P与定影头71相向的时间变长。

另一方面,当用纸P的输送速度较快时,喷射于用纸P的定影液L的量减少。这是由于,当用纸P的输送速度较快时,用纸P与定影头71相向的时间缩短。因此,为了使喷射于用纸P的定影液量成为α以上,越增大用纸P的输送速度则需要越多地设置定影头71的在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的喷嘴个数。并且,图12示出用纸P的输送速度与交错排列组的关系。

图12是表示通过实验求出的用纸P的输送速度(印字速度)与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的关系的坐标图。如图12所示,用纸P的输送速度越增大,则定影所需要的交错排列组的最小数n越增加。

此外,图12表示通过实验总结出的、被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的调色剂像不会附着于下游侧输送辊81的表面的最大的交错排列组数m与用纸P的输送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即使用纸P的输送速度增大,最大的交错排列组数m也是固定的。这是由于,被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的调色剂像的固化时间与所喷射的定影液量成正比。具体而言,可认为原因是,当用纸P的输送速度提高时,调色剂像到达下游侧输送辊81的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向用纸P的预定区域喷射的每一个喷嘴的喷雾量(实际上涂布于用纸P的定影液量)也减少。

在此,如图12所示,当用纸P的输送速度增大时,交错排列组数的最大数m与最小数n间的大小关系颠倒。这表明,当以比最大数m和最小数n成为相同值时的输送速度快的用纸P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时,为了向调色剂像涂布足以进行定影的定影液量而增加交错排列组,使涂布于用纸P上的定影液量过剩,并在调色剂软化了的状态下与下游侧输送辊81接触,从而发生印字不良。

图13是表示在图12所示的坐标图中交错排列组数的最大数m与最小数n之差的坐标图,喷雾量ρ的条件为ρ=β-α。即,图13示出了能够追加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由图13可知,当用纸P的输送速度增大时,能够追加的交错排列组的个数减少。而且,在图13中,在能够追加的交错排列组小于一个的区域中,当追加交错排列组时,会超过上限值,因此,无法追加交错排列组。

在此,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喷雾量ρ设定为比最大喷雾量ρmax小的值、详细而言为小到满足式(8)的值ρs,即使增加用纸P的输送速度,也能够提供可靠性较高的定影头71。

接下来,对定影头71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当用纸P到达第二电极72之上时,从离开用纸P而配置的定影头71的各喷嘴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详细而言,如图3(b)所示,首先,从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各喷嘴N向用纸P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此时,由于多个喷嘴N交错排列,因而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整体上大致均匀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然后,用纸P之中由第一交错排列组U1进行了喷雾的部分向第二交错排列组U2的下方移动,并由第二交错排列组U2的各喷嘴N来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由此,在用纸P之中由第一交错排列组U1以及第二交错排列组U2来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部分被喷射最小喷雾量α以上的定影液L,因此能够通过定影液L良好地溶解该部分上的调色剂像。

然后,用纸P之中由2个交错排列组U1,U2进行了喷雾的部分向第三交错排列组U3的下方移动,并由该第三交错排列组U3的各喷嘴N来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如此,通过第三交错排列组U3向用纸P上喷射所需以上的定影液L的喷雾,但由于被喷雾的部分的定影液L的量为最大喷雾量β以下,因此,在该部分穿过定影头71而到达其下游侧的下游侧输送辊81时,已充分地干燥。由此,能够抑制被定影液L溶解的调色剂附着于下游侧输送辊81而导致图像不良的情况。

此外,假设在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至少一部分的喷嘴N发生堵塞而未能从该部分良好地进行喷雾的情况下,在与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产生不良情况的部分对应的用纸P的部分不会供给定影液L。然而,尽管在这种情况下,但由于从剩余的2个交错排列组U2、U3向该部分喷射最小喷雾量α以上的定影液L的喷雾,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交错排列组U1的不良情况而产生定影不良的情况。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除上述的效果外,还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通过从离开所输送的用纸P而配置的各喷嘴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能够抑制由定影液L所溶解的调色剂附着于各喷嘴N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定影后的调色剂像的紊乱。

由于从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N向被输送的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因此能够减少每一个喷嘴N的喷雾量。

由于相邻的第一喷嘴N1和第二喷嘴N2以从第一喷嘴N1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与从第二喷嘴N2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发生电排斥的间隔以下的第一间隔D1而配置,因此,能够使多个喷嘴N密集,能够缩小定影头71的大小、详细而言为输送方向的长度Lh。

由于将喷嘴N的总个数St设为满足St≥α/[(1-1/exp(x/B))×A]的自然数,因此,能够将调色剂像良好地定影于用纸P上。

由于将第一间隔D1设为1mm以上,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喷嘴N1与第二喷嘴N2过于接近而导致无法良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情况。

通过使输送方向下游侧的2个交错排列组U2、U3分别相对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交错排列组而沿宽度方向错开比第二间隔D2的一半小的距离,能够缩小从所有的喷嘴N向用纸P上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定影。

尽管在多个之中的一个交错排列组中发生喷雾不良,但由于能够通过相比于定影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数量n而有余量地设置的交错排列组进行喷雾,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定影。

由于将交错排列组的个数k设定为满足k≤m且m≤β/ρ,因此,能够抑制因过度增加交错排列组的个数而导致被定影液L溶解的调色剂像在干燥之前附着于下游侧输送辊81上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这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多个交错排列组U1~U3逐个沿宽度方向错开一些而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也可以将多个交错排列组U1、U2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此外,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也可以将第二间隔D2和第三间隔D3设为相同的值,将连结相邻的第一喷嘴N1和第二喷嘴N2的假想线Lv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θ2设定在30°~60°的范围内。

由此,能够抑制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N2的间隔(第三间隔D3)或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N1的间隔D0小于第一间隔D1,因此,能够抑制因两个喷嘴N的间隔过小而导致无法良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情况。

另外,理想的情况下,优选为,如图14所示,以将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N1和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N1之间的一个第二喷嘴N2连结而得到的线为正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各喷嘴N。由此,能够最密地配置各喷嘴N。

另外,如图16所示,也可以使连结相邻的第一喷嘴N1和第二喷嘴N2的假想线Lv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θ2小于30°。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使角θ2大于60°。

此外,如图17所示,也可以将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喷嘴N构成的多个喷嘴列C1~C4以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逐渐沿宽度方向错开的方式进行配置。详细而言,第一喷嘴列C1由在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四间隔D4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N1构成,第二喷嘴列C2被配置于第一喷嘴列C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五间隔D5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N2构成。

第三喷嘴列C3被配置于第二喷嘴列C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六间隔D6地排列的多个第三喷嘴N3构成,第四喷嘴列C4被配置于第三喷嘴列C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第七间隔D7地排列的多个第四喷嘴N4构成。各间隔D4~D7分别成为相同的值。

第二喷嘴列C2相对于第一喷嘴列C1而向宽度方向的一侧错开比第四间隔D4的一半小的距离,第三喷嘴列C3相对于第二喷嘴列C2而向宽度方向的一方错开比第五间隔D5的一半小的距离,第四喷嘴列C4相对于第三喷嘴列C3而向宽度方向的一侧错开比第六间隔D6的一半小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以每次错开间隔D4的三分之一的距离的方式配置。

由此,能够缩小从各喷嘴N1~N4喷射至用纸P上的定影液L的喷雾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定影。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感光鼓61与定影装置7在前后方向上并排、用纸P在壳体2内以大致S字形被输送的激光打印机1中,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使定影装置7以及感光鼓61偏向壳体2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一端侧而配置、用纸P在壳体2内以大致C字形被输送的激光打印机1A中。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电极72以与定影头71的各喷嘴N的前端相向的方式进行了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在从喷嘴突出的方向观察喷嘴与第二电极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电极。在该情况下,在与第二电极接触的用纸与喷嘴的前端相向时,也能够在喷嘴内的定影液与用纸之间形成电位差,而进行静电喷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中,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中。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OHP片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感光体而例示了感光鼓6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带状的感光体。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利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利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向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此外,第二电极72并不一定与喷嘴N相向,也可以向用纸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错开地配置。

如此,通过参照图1至图18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而能够达到第一目的。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为第一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19~图2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101进行详细说明。

在通过静电喷雾而从离开记录片材而配置的喷嘴喷射定影液的喷雾来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中,在从开始喷射定影液的喷雾起到喷雾稳定为止的期间,存在无法进行良好的定影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在记录片材到达该定影装置之前开始喷雾。然而,若如此在记录片材到达前开始喷雾,则定影液会附着于在定影装置内输送用纸的输送面上,存在有该定影液在输送用纸时成为阻碍的顾虑。第二实施方式对该问题点进行了处理。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激光打印机101具备定影装置107。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为激光打印机使用时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19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定影装置107为通过静电喷雾而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作为带电的液体的一例的定影液L的喷雾的装置,且通过该喷雾装置的静电喷雾而将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另外,对于定影装置107的结构将在之后进行详述。

在定影装置107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107排出的用纸P向下游侧输送的下游侧输送辊81。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1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定影装置107具备:用于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171;在定影头171的下方支撑用纸P的输送部件175;配置于输送部件175的下方的第二电极172;及配置于第二电极172的下方的存积部176。此外,定影装置107具备:向定影头171供给定影液L的供给罐177;对供给罐177内的空气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178;及对定影头171以及加压装置178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

定影头171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173;与收纳部1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1N;及对收纳部173内以及各喷嘴1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174。第一电极1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173的上壁173A的方式设置,且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173内的定影液L内,上端部与具有电压施加部110的控制部100连接。

如图20(a)所示,收纳部173为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容器,且具有上壁173A、前壁173B、后壁173C、左壁173D、右壁173E以及下壁173F。

如图20(b)所示,多个喷嘴1N从收纳部173的下壁173F向下方突出,且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1N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

详细而言,多个喷嘴1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5个交错排列组1U1、1U2、1U3、1U4、1U5。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从位于最前方的交错排列组向后方的顺序,也将各个交错排列组称为第一交错排列组1U1、交错排列组1U2、第三交错排列组1U3、第四交错排列组1U4、第五交错排列组1U5。

如图21(a)、(b)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1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1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1N2构成,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1N1和第二喷嘴1N2。此外,各第一喷嘴1N1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二喷嘴1N2之间。第二交错排列组1U2、第三交错排列组1U3、第四交错排列组1U4以及第五交错排列组1U5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1U1相同的结构。

另外,各喷嘴1N的间距能够被设定在2mm~15mm的范围内。

图19所示,输送部件175为相向部件的一例,被配置在定影头171与第二电极172之间,且从各喷嘴1N的前端离开预定的第一距离而配置。在此,第一距离为比用纸P的厚度大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对输送部件175上的用纸P良好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这样的距离。

此外,输送部件175构成为包含导电性树脂或金属,且与具有电压施加部110的控制部100连接。

如图22(a)所示,输送部件175一体地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框体751和作为连结部的一例的多个第一输送肋752以及多个第二输送肋753。多个第一输送肋752在框体751内的大致左半部分向左斜后方延伸,多个第二输送肋753在框体751内的大致右半部分向右斜后方延伸。在此,图22(a)是从下方观察输送部件175和喷嘴1N的仰视图,图22(b)是从上方观察输送部件175的俯视图。

框体751一体地具有沿收纳部17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51F、在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与第一部分751F分离地配置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751B、将第一部分751F和第二部分751B的左端部彼此进行连接的第三部分751L及将第一部分751F和第二部分751B的右端部彼此进行连接的第四部分751R。

多个第一输送肋752和多个第二输送肋753分别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左右方向外侧倾斜,且成为相对于用纸P的输送中心(被输送的用纸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而左右对称的形状。具体而言,如以下所述。

多个第一输送肋752之中配置在左侧的5个第一输送肋752从框体751的第一部分751F向左斜后方延伸,而与框体751的第三部分751L或第二部分751B连结。此外,多个第一输送肋752之中配置在右侧的2个第一输送肋752从第二输送肋753向左斜后方延伸而与框体751的第二部分751B连结。

多个第二输送肋753之中右侧的5个第二输送肋753从框体751的第一部分751F向右斜后方延伸而与框体751的第四部分751R或第二部分751B连结。多个第二输送肋753之中左侧的2个第二输送肋753从第一输送肋752向右斜后方延伸而与框体751的第二部分751B连结。

此外,右侧的2个第一输送肋752与左侧的2个第二输送肋753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彼此交叉而连结。

如图22(b)所示,多个第一输送肋752的各上表面即与收纳部173相向的面成为用于输送用纸P的第一输送面752A。多个第二输送肋753的各上表面成为用于输送用纸P的第二输送面753A。框体751的上表面成为用于输送用纸P的第三输送面751A。另外,各输送面752A、753A、751A为相向面的一例。

第三输送面751A的前端部即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配置于最上游的喷嘴1N(构成第一交错排列组1U1的第一喷嘴1N1)靠上游侧的位置。此外,第三输送面751A的后端部即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在比配置于最下游的喷嘴1N(构成第五交错排列组1U5的第二喷嘴1N2)靠下游侧的位置。

第三输送面751A的左端部被配置在比配置于最左侧的喷嘴1N靠左侧的位置。此外,第三输送面751A的右端部被配置在比配置于最右侧的喷嘴1N靠右侧的位置。

多个第一输送面752A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多个第二输送面753A也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而且,各输送面751A、752A、753A彼此在同一平面上,且在交叉的地方连结而构成一个输送面。第三输送面751A与第一输送面752A、或者第三输送面751A与第二输送面753A在彼此连结的地方以外的部分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各输送面751A、752A、753A在从与输送面751A、752A、753A正交的方向、详细而言从下方观察时,配置在与各喷嘴1N错开的位置。而且,在从下方观察时,各第一输送面752A以及各第二输送面753A以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1N1间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1N2间通过的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倾斜。

换言之,输送部件175具有从输送面751A、752A、753A侧向第二电极172侧、即从上侧向下侧贯穿的多个开口部175A。而且,各开口部175A被配置在与各喷嘴1N对应的位置。即,在从下方观察时,各开口部175A配置在与各喷嘴1N重叠的位置。

详细而言,各开口部175A比喷嘴1N的外周形状大。换言之,开口部175A的外周缘在从下方观察时包围多个喷嘴1N。

如图19所示,第二电极172是用于在喷嘴1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以从各喷嘴1N的前端离开比上述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的方式配置。在此,第二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第二电极172接地。另外,第二电极172并不一定接地,例如,也可以向第二电极172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174、输送部件175的电压小的电压。

如图23所示,第二电极172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且含有导电性树脂或金属的板状部件,具有将定影液L向配置于下方的存积部176(图19参照)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槽1G1、第二引导槽1G2以及第三引导槽1G3。第一引导槽1G1是以从第二电极172的上表面的左端向右端贯穿的方式形成的槽,其两端部1G11向左右方向外侧及下侧倾斜。

第二引导槽1G2以与第一引导槽1G1连续的方式设有多个,且从离开第一引导槽1G1的左右两端的多个部位向前侧以及下侧倾斜,其前端部向前方开口。第三引导槽1G3以与第一引导槽1G1连续的方式设有多个,且从离开第一引导槽1G1的左右两端的多个部位向后侧及下侧倾斜,其后端部向后方开口。详细而言,多个第三引导槽1G3分别被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与多个第二引导槽1G2相同的位置。

如图19所示,存积部176是上部被开口的箱状的部件,与第二电极172相比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较大。另外,第二电极172的上述各引导槽1G1~1G3以外的部分经由未图示的支撑部件而被固定于存积部176的开口的边缘或壳体2上。由此,喷射至第二电极172上的定影液L沿着第二电极172的各引导槽1G1~1G3而流向第二电极172的外周缘,从第二电极172的外周缘与存积部176的开口边缘之间通过而流入到存积部176内并被存积。

供给罐177为内部填充有定影液L的罐,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进行拆装的方式构成。在供给罐177与定影头171的收纳部173之间,设有将供给罐177内和收纳部173内进行连接的配管。由此,供给罐177内的定影液L向收纳部173内进行供给。

加压装置178通过对供给罐177内的空气进行加压,而对供给罐177内以及定影头171的收纳部173内的定影液L进行加压。

控制部100具备CPU、RAM、ROM、输入输出电路等,且具有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来自过纸传感器SP的信号而对施加于第一电极174以及输送部件175的电压进行控制的功能。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具备向第一电极174以及输送部件175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110。

控制部100通过对电压施加部110进行控制,而在第一电极174与输送部件175的输送面751A、752A、753A之间形成第一电位差,并在第一电极174与第二电极172之间形成比第一电位差大的第二电位差。例如,在定影液L的带电极性为正的情况下,能够将施加于第一电极174的第一电压设为+10kV,将施加于输送部件175的第二电压设为+5kV。在该情况下,考虑第二电极172接地,第一电位差为+5kV,第二电位差为+10kV。

此外,控制部100具有以下功能:在从开始印刷控制起最先的用纸P到达第三输送面751A之前,开始由电压施加部110向第一电极174以及输送部件175施加电压,在判断出最先的用纸P到达第三输送面751A时,使施加于第三输送面751A的电压小于判断前的电压。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在接收到印刷指令后,立即开始对输送部件175施加第二电压,然后,在从过纸传感器SP接收到表示用纸P的前端已从过纸传感器SP通过的信号时,将施加于输送部件175的电压切换为比第二电压小的第三电压。例如,在将第二电压设定为上述那样的+5kV时,能够将第三电压设定为小于+5kV且大于0kV的电压。

此外,控制部100还具有如下功能:在进入到喷嘴1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水分蒸发而该定影液L的粘性升高了的情况下(例如一定时间以上未进行定影动作的情况下等)执行清洗控制,所述清洗控制为,对加压装置178进行控制而对定影头171内的定影液L进行加压,由此通过压力使堵塞在喷嘴1N的前端的定影液L向外部排出。

接下来,对控制部1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4所示,控制部100首先判断是否接收到印刷指令(S101)。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100在判断出未接收到印刷指令时(否),结束本控制,在判断出接收到印刷指令时(是),判断标识F1是否为0(S102)。

在步骤S102中,在判断出标识F1为0时(是),控制部100向第一电极174施加第一电压(S103),并且向输送部件175施加第二电压(S104)。在步骤S104之后,控制部100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过纸传感器SP的信号,来判断从接收到印刷指令起是否通过过纸传感器SP检测到最先的用纸P(S105)。换言之,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100对从接收到印刷指令起最先的用纸P是否即将到达定影装置107进行判断。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首次从过纸传感器SP接收到信号时,判定为最先的用纸P即将到达定影装置107,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判定从首次从过纸传感器SP接收到信号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来判断最先的用纸P是否即将到达定影装置107。

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100在判断为未检测到最先的用纸P时(否),结束本控制,在判断为检测到最先的用纸P时(是),将标识F1设定为1(S106),并转移至步骤S107的处理。此外,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100在判断出标识F1为1时(否),越过步骤S103~S106的处理而转移至步骤S107的处理。

在步骤S107中,控制部100对输送部件175施加比第二电压小的第三电压。在步骤S107之后,控制部100判断由印刷指令所指定的张数的量的印刷控制是否已结束(S108)。

在步骤S108中,当判断为印刷控制未结束时(否),控制部100结束本控制。此外,在步骤S108中,在判断为印刷控制已结束时(是),控制部100将施加于第一电极174以及输送部件175的电压设为关断(S109),将标识F1设为0之后(S110),结束本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25对定影装置107的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25中,将喷嘴1N等各部件简化而进行了图示。

在通过控制部100而向第一电极174施加第一电压、向输送部件175施加第二电压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74与第二电极172之间的第二电位差大于第一电极174与输送部件175之间的第一电位差。由此,如图25所示,从各喷嘴1N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会避开施加有电压的输送面(例如第一输送面752A)并向第二电极172进行移动。因此,即使从用纸P到达定影装置107之前起开始从各喷嘴1N喷射喷雾,定影液L也不会附着于输送面上,因此,能够抑制输送面上的定影液L成为输送用纸P时的阻碍。

此外,即使在将施加于输送部件175的电压从第二电压切换为比该第二电压小的第三电压的情况下,第一电位差与第二电位差的关系也不会改变,因此,即使在用纸P载置于输送面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定影液L附着于输送面的其他部分的情况。

此外,在进行将喷嘴1N的前端发生了堵塞而粘性较高的定影液L排出的清洗控制时,堵塞于喷嘴1N的前端的定影液L通过定影液L的加压而向喷嘴1N的正下方径直地排出。尽管在该情况下,但由于输送面被配置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从喷嘴1N错开的位置,换言之,开口部175A被配置于与喷嘴1N对应的位置,因此,也能够抑制向喷嘴1N的正下方径直地排出的定影液L附着于输送面的情况。

此外,由于开口部175A比喷嘴1N的外周形状大,因此,在清洗控制时能够抑制定影液L附着于输送面的情况。

以上,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外,还能够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由于多个第一输送肋752与多个第二输送肋753各自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左右方向外侧倾斜,因此,在用纸P在各输送肋752、753上被输送时,会从各输送肋752、753对用纸P作用有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的力。因此,由于用纸P的左右两端部向左右方向外侧伸展,因此,在定影动作期间能够抑制用纸P产生褶皱的情况。

由于第二电极172具有向存积部176引导定影液L的引导槽1G1~1G3,因此,能够通过引导槽1G1~1G3将从各喷嘴1N经过输送部件175的各开口部175A等而移动至第二电极172上的定影液L向存积部176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抑制定影液L存留于第二电极172上的情况。

由于在用纸P到达第三输送面751A之前向输送部件175施加较大的第二电压,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定影液L附着于第三输送面751A等的情况。此外,在通过过纸传感器SP检测到用纸P时,即判断出用纸P到达第三输送面751A时,向输送部件175施加较小的第三电压,因此,能够降低与第三输送面751A等接触的用纸P的电位,进而能够向用纸P良好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第二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那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输送部件175整体配置于第一电极174与第二电极172之间,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6(a)、(b)所示,只要是作为多个输送面的一例的多个输送面851A被配置于第一电极184与第二电极182之间,则也可以将输送部件185的其他部分配置于第二电极182下方。另外,在该方式中,由一个输送面851A构成一个输送面。

具体而言,图26的方式的输送部件185一体地具有配置于第二电极182的下方的板状的基部852和从基部852向上方延伸的多个突起851。各突起851的上表面成为输送用纸P的输送面851A,各输送面851A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且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及上方倾斜。此外,第二电极182具有用于使多个突起851自下而上插通的多个贯通孔182A。

在该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电极184与输送面851A之间的电位差设为第一电位差,将第一电极184与第二电极182之间的电位差设为比第一电位差大的第二电位差,也能够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的效果。此外,在该方式中,由于使各输送面851A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及上方倾斜,因此,能够抑制用纸P的前端钻入到各突起851之间的情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开口部175A的外周缘包围多个喷嘴1N的方式构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开口部的外周缘包围一个喷嘴的方式构成。即,可以在板状的输送部件上形成与各个喷嘴逐个对应的多个孔。在该情况下,通过配置于各孔间的多个输送面而构成一个输送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电极182上形成了引导槽1G1~1G3,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通过将第二电极形成为网状而将定影液L引导至存积部,也可以通过将板状的第二电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配置而将定影液引导至存积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定影液L的带电极性设为正,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定影液L的带电极性也可以为负。在该情况下,只要将施加于第一电极等的电压的极性设定为负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而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OHP片材。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1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1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而对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仅使喷嘴由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部而例示了板状的第一输送肋752以及第二输送肋753,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连结部也可以是例如金属丝这样的细长的部件。

如此,通过参照图19至图26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达到所述的第二目的。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为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27~图4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201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激光打印机201具备定影装置207。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是图27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27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27所示,定影装置207是通过静电喷雾而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带电的定影液L的喷雾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装置。另外,对于定影装置207的结构,在之后进行详述。

在定影装置20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207排出的用纸P向下游侧输送的下游侧输送辊81。通过下游侧输送辊81而被输送来的用纸P被输送至排纸辊R,从该排纸辊R排出至排纸托盘21上。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2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定影装置207具备用于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271和第二电极272。第二电极272以与定影头271相向的方式被配置于定影头271的下方,对向定影头271的下方输送来的用纸P从下方进行支撑。另外,处于定影装置207的上下游的辊(感光鼓61、转印辊TR、下游侧输送辊81等)构成了在从定影头271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上在后述的喷嘴2N和第二电极272之间对用纸P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

定影头271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273;与收纳部273连通且由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2N构成的喷嘴组2Gn;及向收纳部273内以及各喷嘴2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274。喷嘴组2Gn由定影头271所具有的全部喷嘴2N构成。换言之,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多列横向喷嘴列,所述横向喷嘴列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在图2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喷嘴组2Gn由6列横向喷嘴列形成。喷嘴2N的内径被形成在0.1mm~1.0mm之间。

第一电极2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273的上壁273A的方式设置,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273内的定影液L内,上端部与具有未图示的电压施加部的控制装置连接。

第二电极2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2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电场)的电极,并以从各喷嘴2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与各喷嘴2N的下方相向地配置。在此,预定距离为大于用纸P的厚度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另外,第二电极272可以接地,也可以被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274的电压小的电压。此外,施加于第二电极272的电压可以是极性与施加于第一电极274的电压的极性相反的电压。在第二电极272接地的情况下,施加于第一电极2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

当向第一电极2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2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有电场。具体而言,收纳部273内的定影液L通过未图示的加压装置而被施加压力。由此,定影液L向喷嘴2N的前端供给。在该喷嘴2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第二电极272之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2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电场在该泰勒锥的前端集中,因定影液L从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形成微小的液滴。

从喷嘴2N喷射出的液滴状的定影液L带有正电。相对于此,用纸P实质上成为0电位状态。因此,液滴状的定影液L通过库仑力而向用纸P飞射,并附着于用纸P、调色剂像上。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274以及第二电极272成为用于在喷嘴2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2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如图28(a)所示,收纳部273是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容器,具有上壁273A、前壁273B、后壁273C、左壁273D、右壁273E以及下壁273F。

如图28(b)所示,多个喷嘴2N是与收纳部273内连通的大致圆筒状的喷嘴,从收纳部273的下壁273F向作为第一方向的一例的下方突出,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2N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

而且,在收纳部273的下壁273F设有在下壁273F与第二电极272之间引导用纸P的肋290。收纳部273、喷嘴组2Gn以及肋290利用树脂而一体地形成。

肋290具有3个第一肋291和3个第二肋292。各肋291、292分别从收纳部273的下壁273F向下方延伸,且其下端面配置于比各喷嘴2N的前端靠下侧的位置(参见图27)。换言之,各肋291、292与多个喷嘴2N的前端相比向第二电极272突出,且与第二电极272隔开间隔地配置。即,各肋291、292与第二电极272之间的距离短于各喷嘴2N的前端与第二电极272之间的距离。

如图29所示,各肋291、292分别以相对于用纸P的输送方向而倾斜并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至下游侧横穿喷嘴组2Gn的方式配置。详细而言,第一肋291具有:配置于比喷嘴组2Gn靠上游侧的位置的第一部分291A;配置于比喷嘴组2Gn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第二部分291B;及从第一部分291A连续延伸至第二部分291B而与第一部分291A以及第二部分291B连接的第三部分291C。换言之,第一部分291A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1B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同样地,第二肋292也具有:配置于比喷嘴组2Gn靠上游侧的位置的第一部分292A;配置于比喷嘴组2Gn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第二部分292B;以及从第一部分292A连续延伸至第二部分292B而与第一部分292A以及第二部分292B连接的第三部分292C。换言之,第一部分292A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2B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

而且,第一肋291中,在左右方向上第二部分291B配置于比第一部分291A靠一侧(右侧)的位置。即,左右方向上的左壁273D与第二部位291B之间的距离长于左右方向上的左壁273D与第一部位291A之间的距离。

相对于此,第二肋292中,在左右方向上第二部分292B配置于比第一部分292A靠与一侧相反的另一侧(左侧)的位置。即,左右方向上的左壁273D与第二部位292B之间的距离短于左右方向上的左壁273D与第一部位292A之间的距离。而且,3个第一肋291以及3个第二肋292以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排列的方式配置。

详细而言,在相对于喷嘴组2Gn(横向喷嘴列)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2CL的一侧(图示左侧),从中心线2CL侧起依次交替地排列有第二肋292、第一肋291、第二肋292,在另一侧,从中心线2CL侧起依次交替地排列有第一肋291、第二肋292、第一肋291。而且,处于中心线2CL的一侧的各肋292、291、292与处于另一侧的各肋291、292、291以中心线2CL为对称轴而成为线对称。

喷嘴组2Gn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多列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2个喷嘴2N构成的喷嘴列2Ln。由此,喷嘴组2Gn构成为,在左右方向的各位置,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大致相等。

多列喷嘴列2Ln具有:构成喷嘴列2Ln的2个喷嘴2N以预定的第一间距2P1排列的第一喷嘴列2Ln1;以及构成喷嘴列2Ln的2个喷嘴2N以比第一间距2P1大的第二间距2P2排列的第二喷嘴列2Ln2。另外,第二间距2P2成为第一间距2P1的2倍的大小。

第一喷嘴列2Ln1以在第一肋291或第二肋292的图示左侧或图示右侧沿着第一肋291或第二肋292的方式配置。第二喷嘴列2Ln2以在构成该第二喷嘴列2Ln2的两个喷嘴2N之间隔着第一肋291或第二肋292的方式配置。

多个喷嘴2N以连结最接近的三个喷嘴2N的中心而成的形状为大致正三角形的方式分别被配置。换言之,连结多个喷嘴2N之中在左右方向上以最短的距离相邻的两个喷嘴2N的各中心和相对于这两个喷嘴2N最近的一个喷嘴2N的中心而成的形状为大致正三角形。

此外,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喷嘴2N间的最短距离、喷嘴2N与第一肋291间的最短距离以及喷嘴2N与第二肋292间的最短距离成为大致相同的值。在此,在将各肋291、292与喷嘴2N间的最短距离设定为两个喷嘴2N间的最短距离以上的情况下,从各喷嘴2N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不容易因为由带电的状态的各肋291、292发生的电解而受到不良影响,能够良好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另外,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喷嘴2N的间距、详细而言以最短距离排列的两个喷嘴2N的间距例如能够被设定在2mm以上且小于10mm的范围内。

另外,前述的喷嘴组2Gn以及各肋291、292能够通过以下的设计方法而恰当地配置。

首先,在输送方向上配置有多列横向喷嘴列,所述横向喷嘴列由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的第三间距Pi排列的多个喷嘴2N(还包括由虚线所示的喷嘴2Nv1、2Nv2)构成。此时,多列横向喷嘴列分别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第三间距Pi的一半的距离而配置,使得连结最接近的三个喷嘴2N的各中心而成的形状为大致正三角形。

然后,除去在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2Nv1,在除去的部分配置各肋291、292。接下来,除去多余的喷嘴2Nv2,以使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的个数为2个。

即,多个喷嘴2N构成为,原则上配置于以铺满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正三角形的各顶点处,而不配置于配置各肋291、292的部分以及因各肋291、292的配置而需要削减输送方向的喷嘴数的部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将各喷嘴2N原则上配置于正三角形的顶点处这样的结构也称为最密配置。

接下来,对肋29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27所示,在感光鼓61与转印辊TR之间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用纸P通过未图示的引导部件而向肋290与第二电极272之间被输送。当用纸P在肋290与第二电极272之间被输送的过程中,在因用纸P的卷曲的状态等而用纸P向喷嘴2N侧进行了移动时,通过位于比喷嘴2N的前端靠下侧的肋290,而限制用纸P进一步向喷嘴2N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因用纸P上的调色剂而使喷嘴2N前端被污染的情况。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上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由于肋290以从收纳部273向第二电极272侧延伸的方式设于收纳部273,因此,与例如将肋设于收纳部以外的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相对于各喷嘴2N而精度良好地配置肋290。

由于各肋291、292从喷嘴组2Gn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因此,在用纸P从喷嘴组2Gn与第二电极272之间通过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肋290来抑制用纸P向各喷嘴2N侧的移动。

由于各肋291、292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因此能够以良好的平衡分散地配置多个喷嘴2N。

由于处于中心线2CL的一侧的各肋292、291、292与处于另一侧的各肋291、292、291以中心线2CL为对称轴而成为线对称,因此,能够抑制被肋290引导的用纸P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地移动。

由于将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相同个数(2个)的喷嘴2N构成,因此,能够在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上大致均匀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由于利用树脂一体地形成收纳部273、喷嘴组2Gn以及肋290,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收纳部273、喷嘴组2Gn以及肋290。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那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成为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中,适当地将收纳部273的一部分放大地进行图示。

在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多个第一喷嘴列2Ln1以沿第一肋291或第二肋292的方式进行了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30所示,也可以将多个第一喷嘴列2Ln1偏向第一肋291与第二肋292之间所形成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空间之中的宽度较宽的空间侧而配置。另外,在图30的方式中,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6列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的横向喷嘴列。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291A、292A也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1B、292B也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由倾斜方向不同的2种第一肋291和第二肋292构成了肋29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图31所示,也可以仅由多个第一肋291构成肋290。详细而言,在图31的方式中,多个第一肋291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肋291之中的一个第一肋291的第一部分291A与另一个第一肋291的第二部分291B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重叠。另外,在该方式中,各喷嘴2N被最密配置,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4个喷嘴2N构成。换言之,在图31的方式中,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10列横向喷嘴列,所述横向喷嘴列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此外,在该方式中,第一部分291A也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1B也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

此外,如图32所示,可以将第一肋291的第一部分291A与第二肋292的第一部分292A进行连接而构成一个第四部位291D,将第一肋291的第二部分291B与第二肋292的第二部分292B进行连接而构成一个第五部位291E。详细而言,第四部位291D以从与输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喷嘴2N大致相同的位置起沿输送方向延伸至比该喷嘴2N靠上游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此外,第五部位291E以从与输送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喷嘴2N大致相同的位置起沿输送方向延伸至比该喷嘴2N靠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另外,在该方式中,也使各喷嘴2N被最密配置,且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4个喷嘴2N构成。换言之,在图32的方式中,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10列横向喷嘴列,所述横向喷嘴列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另外,在该方式中,第一部分291A、292A也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1B、292B也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

通过如此连接第一肋291及第二肋292,能够使各肋291、292的强度提高。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各喷嘴2N进行了最密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33所示那样配置各喷嘴2N。图33的方式为仅由多个第二肋292来构成肋290的方式。另外,在该方式中,第一部分292A也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2B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

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多列、详细而言为10列横向喷嘴列2Ls,横向喷嘴列2Ls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起依次将位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各横向喷嘴列2Ls统称为第一喷嘴组2G1,将位于第三列和第四列的各横向喷嘴列2Ls统称为第二喷嘴组2G2。同样地,将位于第五列和第六列的各横向喷嘴列2Ls称为第三喷嘴组2G3,将位于第七列和第八列的各横向喷嘴列2Ls称为第四喷嘴组2G4,将位于第九列和第十列的各横向喷嘴列2Ls称为第五喷嘴组2G5。

各喷嘴组2G1~2G5分别被最密配置,但第二喷嘴组2G2相对于第一喷嘴组2G1而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错开上述第三间距Pi的1/5的间距,第三喷嘴组2G3相对于第一喷嘴组2G1而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错开第三间距Pi的2/5的间距。第四喷嘴组2G4相对于第一喷嘴组2G1而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错开第三间距Pi的3/5的间距,第五喷嘴组2G5相对于第一喷嘴组2G1而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错开第三间距Pi的4/5的间距。

通过如此将各喷嘴组2G1~2G5沿左右方向逐组错开1/5间距,能够使从各喷嘴2N喷射至用纸P的定影液L的喷雾区域(圆形形状的区域)在左右方向上以1/5间距而细致地重叠,因此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的各位置使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大致相等。另外,这种各喷嘴组2G1~2G5的结构也同样能够应用于如图29、图32那样配置的肋290。

此外,肋290也可以如图34所示那样构成。在该方式中,肋290具有与图29所示的方式大致相同的3个第一肋291以及3个第二肋292,但各第一肋291和各第二肋292的配置与图29的方式有所不同。另外,在图34的方式中,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10列横向喷嘴列,所述横向喷嘴列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此外,在该方式中,第一部分291A、292A也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1B、292B也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

详细而言,在左右方向上第二部分291B被配置于比第一部分291A靠一侧(右侧)的各第一肋291相对于喷嘴组2Gn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2CL而配置于一侧。相对于此,在左右方向上第二部分292B被配置于比第一部分292A靠另一侧(左侧)的各第二肋292相对于喷嘴组2Gn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2CL而配置于另一侧。即,各第一肋291与各第二肋292以中心线2CL为对称轴而成为线对称。

此外,最接近喷嘴组2Gn的中心线2CL的第一肋291以及第二肋292的各第一部分291A、292A彼此连接而构成一个第四部位291D。第四部位291D与图32的方式同样地构成。另外,在该方式中,也使各喷嘴2N最密配置,且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4个喷嘴2N构成。

由此,倾斜方向不同的各第一肋291以及各第二肋292相对于喷嘴组2Gn的中心线2CL而以良好的平衡被配置,因此,能够抑制被各肋291、292所引导的用纸P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地移动的情况。此外,各第一肋291与各第二肋292被配置为,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以远离喷嘴组2Gn的中心线2CL的方式逐渐变宽,因此,能够通过各肋291、292来舒展用纸P的褶皱。

此外,肋290也可以以图35所示的方式构成。该方式成为使图34的方式中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反过来的结构。另外,在图35的方式中,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10列横向喷嘴列,所述横向喷嘴列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此外,在该方式中,第一部分291A、292A也被配置于比构成喷嘴组2Gn的多列横向喷嘴列之中的最上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上游的位置,第二部分291B、292B也被配置于比最下游侧的横向喷嘴列靠下游的位置。

详细而言,在左右方向上第二部分291B被配置于比第一部分291A靠一侧(图示左侧)的各第一肋291相对于喷嘴组2Gn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2CL而被配置于另一侧(图示右侧)。相对于此,在左右方向上第二部分292B被配置于比第一部分292A靠另一侧的各第二肋292相对于喷嘴组2Gn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2CL而被配置于一侧。即,各第一肋291与各第二肋292以中心线2CL为对称轴而成为线对称。

此外,最接近喷嘴组2Gn的中心线2CL的第一肋291以及第二肋292的各第二部分291B、292B彼此连接而构成了一个第五部位291E。第五部位291E与图32的方式同样地构成。另外,在该方式中,也使各喷嘴2N最密配置,且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4个喷嘴2N构成。

根据该结构,倾斜方向不同的各第一肋291以及各第二肋292相对于喷嘴组2Gn的中心线2CL而以良好的平衡被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各肋291、292所引导的用纸P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地移动的情况。此外,各第一肋291和各第二肋292被配置为,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朝向喷嘴组2Gn的中心线2CL逐渐缩窄,因此,例如,当用纸P以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用纸P的中央部向喷嘴组2Gn侧凸起的方式发生了卷曲时,能够通过逐渐缩窄的各肋291、292而将用纸P的鼓起的中央部向第二电极272侧压入,由此能够矫正用纸P的卷曲。

此外,肋290也可以以图36所示的方式构成。在该方式中,多个喷嘴2N全部被最密配置,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3个喷嘴2N构成。换言之,该方式的喷嘴组2Gn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多列横向喷嘴列2Ls,横向喷嘴列2Ls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2N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起也将多列横向喷嘴列2Ls依次称为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

肋290具有配置于喷嘴组2Gn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6个第三肋293和配置于喷嘴组2Gn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6个第四肋294。各肋293、294从收纳部273向第二电极272侧延伸,其下表面被配置于比各喷嘴2N的前端靠第二电极272侧的位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也将构成在输送方向上与各肋293、294相邻的横向喷嘴列2Ls的各喷嘴2N分别称为第一喷嘴2N1。即,例如,在图36的方式中,也将构成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以及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各喷嘴2N分别称为第一喷嘴2N1。

如图37(a)所示,第三肋293在输送方向上以预定长度形成,且配置于相对于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2N1而向输送方向上游侧错开的位置。第三肋293的作为第一喷嘴2N1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293A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此外,第一端部293A的与各第一喷嘴2N1相向的面成为剖视视角下的圆弧状的曲面,第一端部293A与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1与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

通过如此将第一端部293A以在输送方向上与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相向的方式进行配置,与例如图37(b)所示这样的、将第一端部293A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喷嘴2N1分离距离2D1而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第三肋293在输送方向上接近第一喷嘴2N1。

如图36所示,第四肋294成为与第三肋293大致相同的结构,详细而言为使第三肋293的朝向在输送方向上相反这样的结构。更详细而言,第四肋294的作为第一喷嘴2N1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294A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此外,第一端部294A的与各第一喷嘴2N1相向的面成为剖视视角下的圆弧状的曲面,第一端部294A与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1与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

由此,与例如将第一端部293A、294A以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喷嘴2N1并排的方式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各肋293、294偏向于喷嘴组2Gn侧而进行配置,因此,能够缩短收纳部273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此外,由于将第一端部293A、294A与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设为相同的长度,因此,能够最密地配置第一端部293A、294A和第一喷嘴2N1。

另外,在图36的方式中,将第三肋293与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上游侧相邻地配置,将第四肋294与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下游侧相邻地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38~图40所示,也可以将第三肋293以及第四肋294与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以及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以外的横向喷嘴列2Ls在输送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在图38(a)所示的方式中,第三肋293以从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上游侧的位置起延伸至与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相邻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其第一端部293A被配置于构成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详细而言,第三肋293的第一端部293A以与构成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的两个第一喷嘴2N1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的方式被配置。

第四肋294以从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下游侧的位置起延伸至与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相邻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其第一端部294A被配置于构成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详细而言,第四肋294的第一端部294A以与构成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的两个第一喷嘴2N1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的方式被配置。

在该方式中,由于第三肋293以横穿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方式被配置,因此,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之中配置有第三肋293的部分所要配置的预定的喷嘴2Ns向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下游侧进行配置转换。此外,同样地,由于第四肋294以横穿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方式被配置,因此,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之中的配置有第四肋294的部分所要配置的预定的喷嘴2Ns向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上游侧进行配置转换。通过这样的配置转换,使得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3个喷嘴2N构成。

相对于此,如图38(b)所示,在将第三肋293以及第四肋294分别相对于第一喷嘴2N1沿输送方向分离距离2D1而排列的情况下,各肋293、294的位置成为与图38(a)的方式相比在输送方向上更远离第一喷嘴2N1的位置。因此,图38(a)的方式中,与图38(b)的方式相比,能够缩小输送方向上的第三肋293与第四肋294的间隔(2D3<2D4),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用纸P从第三肋293向第四肋294的移交。

在图39(a)所示的方式中,第三肋293以从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上游侧的位置起延伸至与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相邻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其第一端部293A被配置于构成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详细而言,第三肋293的第一端部293A以与构成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的两个第一喷嘴2N1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的方式被配置。

第四肋294以从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下游侧的位置起延伸至与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相邻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其第一端部294A被配置于构成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详细而言,第四肋294的第一端部294A以在左右方向上与构成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的两个第一喷嘴2N1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的方式被配置。

在该方式中,由于第三肋293以横穿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以及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的方式被配置,因此,各横向喷嘴列2Ls1、2Ls2之中配置有第三肋293的部分所要配置的预定的3个喷嘴2Ns向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下游侧进行配置转换。另外,进行了配置转换的3个喷嘴2Ns之中构成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两个喷嘴2Ns与第三肋293不重叠,但由于与第三肋293的最短距离小于2D1,因此进行配置转换。

此外,同样地,由于第四肋294以横穿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以及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的方式被配置,因此,各横向喷嘴列2Ls6、2Ls5之中配置有第四肋294的部分所要配置的预定的3个喷嘴2Ns向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上游侧进行配置转换。通过这样的配置转换,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3个喷嘴2N构成。

在该方式中,与图39(b)所示这样的、将第三肋293以及第四肋294分别相对于第一喷嘴2N1沿输送方向分离距离2D1而排列的结构相比,也能够缩小输送方向上的第三肋293与第四肋294的间隔(2D5<2D6)。

在图40(a)所示的方式中,第三肋293以从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上游侧的位置起延伸至与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相邻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其第一端部293A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构成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详细而言,第三肋293的第一端部293A以与构成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的两个第一喷嘴2N1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的方式被配置。

第四肋294以从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下游侧的位置起延伸至与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相邻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其第一端部294A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构成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详细而言,第四肋294的第一端部294A以与构成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的两个第一喷嘴2N1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的方式被配置。

在该方式中,由于第三肋293以横穿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至第三横向喷嘴列2Ls3的方式被配置,因此,各横向喷嘴列2Ls1~2Ls3之中配置有第三肋293的部分所要配置的预定的多个喷嘴2Ns向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下游侧进行配置转换。另外,关于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与第三肋293的最短距离达到2D1以上的两个喷嘴2Ns也进行配置转换,但这仅是考虑喷嘴组2Gn整体的形状而进行移动的,因此这两个喷嘴2Ns可以不进行配置转换。

此外,同样地,第四肋294以横穿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至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的方式被配置,因此,多个喷嘴2Ns向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上游侧进行配置转换。通过这样的配置转换,多列喷嘴列2Ln分别由沿输送方向排列的3个喷嘴2N构成。

在该方式中,与图40(b)所示那样的、将第三肋293以及第四肋294分别相对于第一喷嘴2N1沿输送方向分离距离2D1而排列的结构相比,也能够缩小输送方向上的第三肋293与第四肋294的间隔(2D7<2D8)。

在图41所示的方式中,肋290具有配置于喷嘴组2Gn之中的多个第五肋295。第五肋295从收纳部273向第二电极272侧延伸,其下表面被配置于比各喷嘴2N的前端靠第二电极272侧的位置。第五肋295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与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之间,且在输送方向上以预定长度(比喷嘴2N的直径大的长度)形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构成与第五肋295的下游侧相邻的横向喷嘴列2Ls的喷嘴2N也称为第一喷嘴2N1,将构成与第五肋295的上游侧相邻的横向喷嘴列2Ls的喷嘴2N也称为第二喷嘴2N2。

第五肋295的作为第一喷嘴2N1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295A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第一端部295A的与各第一喷嘴2N1相向的面成为剖视视角下的圆弧状的曲面,第一端部295A与第一喷嘴2N1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一喷嘴2N1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

第五肋295的作为第二喷嘴2N2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295B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二喷嘴2N2各自的中心之间。第二端部295B的与各第二喷嘴2N2相向的面成为剖视视角下的圆弧状的曲面,第二端部295B与第二喷嘴2N2的最短距离2D1和两个第二喷嘴2N2之间的最短距离2D2相等。

通过如此配置第一端部295A以及第二端部295B,与例如将第一端部295A以及第二端部295B中的至少一方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喷嘴2N1或第二喷嘴2N2分离距离2D1而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与第四横向喷嘴列2Ls4的间隔扩大的情况,能够缩短喷嘴组2Gn的输送方向的长度。

另外,在该方式中,也进行图38(a)的方式等所说明的喷嘴2N的配置转换。

图42所示的方式是与图41的方式相比增大了第五肋295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的方式。具体而言,在该方式中,第五肋295的第一端部295A被配置于构成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第二端部295B被配置于构成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两个第二喷嘴2N2各自的中心之间。

根据该方式,能够获得与图41的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与图41的方式相比第五肋295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大,因此,能够更稳定地进行用纸P的引导。另外,在该方式中,也进行图38(a)的方式等中所说明的喷嘴2N的配置转换。

图43(a)所示的方式为将第五肋295以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的方式配置于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与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之间的方式。具体而言,在该方式中,在左右方向上,第五肋295的第一端部295A被配置于构成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第二端部295B被配置于构成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的两个第二喷嘴2N2各自的中心之间。另外,在该方式中,也进行图38(a)的方式等中所说明的喷嘴2N的配置转换。

相对于此,如图43(b)所示,在将第五肋295以沿输送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第五横向喷嘴列2Ls5与第二横向喷嘴列2Ls2之间的情况下,例如,必须将第二端部295BB相对于第二喷嘴2N2沿输送方向分离距离2D1而排列,因此,第五肋295的输送方向的长度变小。因此,在图43(a)的方式中,与图43(b)的方式相比,能够增大第五肋295的输送方向的长度(2D9>2D10)。

图44(a)所示的方式为与图43(a)的方式相比增大了第五肋295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的方式。具体而言,该方式为,在左右方向上,第五肋295的第一端部295A被配置于构成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的两个第一喷嘴2N1各自的中心之间,第二端部295B被配置于构成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的两个第二喷嘴2N2各自的中心之间。另外,在该方式中,也进行图38(a)的方式等中所说明的喷嘴2N的配置转换。

相对于此,如图44(b)所示,在将第五肋295以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横向喷嘴列2Ls1与第六横向喷嘴列2Ls6之间的情况下,例如,必须将第二端部295B相对于第二喷嘴2N2沿输送方向分离距离2D1而排列,因此,第五肋295的输送方向的长度变小。因此,在图44(a)的方式中,与图44(b)的方式相比,能够增大第五肋295的输送方向的长度(2D11>2D12)。

图45所示的方式为,喷嘴组2Gn具有多个喷嘴2N以预定间距而被最密配置的第六喷嘴组2G6和多个喷嘴2N以大于预定间距的间距而被最密配置的2个第七喷嘴组2G7。第六喷嘴组2G6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七喷嘴组2G7之间。第七喷嘴组2G7的喷雾量大于第六喷嘴组2G6的喷雾量。

在该方式中,肋290具有多个第六肋296和多个第七肋297。第六肋296以从比上游侧的第七喷嘴组2G7靠上游侧的位置起沿输送方向延伸至最上游侧的两个喷嘴2N之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第六肋296的下游侧的端部296A在输送方向上与从上游侧起第二个喷嘴2N相向。

第七肋297以从比下游侧的第七喷嘴组2G7靠下游侧的位置起沿输送方向延伸至最下游侧的两个喷嘴2N之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第七肋297的上游侧的端部297A在输送方向上与从下游侧起第二个喷嘴2N相向。

在该方式中,也能够通过各肋296、297来抑制用纸P与喷嘴2N接触。此外,第七喷嘴组2G7的喷雾量大于第六喷嘴组2G6的喷雾量,因此,能够使从以较大间距被配置的各喷嘴2N喷射至用纸P的定影液L的喷雾区域(圆状的区域)在左右方向上重叠,能够在左右方向的各位置使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大致相等。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二电极272以作为对用纸P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配置于第二电极与喷嘴之间并从下方对用纸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支撑部件上也设有沿着肋290的用纸输送引导件。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电极272以与定影头271的各喷嘴2N的前端相向的方式进行了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从喷嘴突出的方向观察时喷嘴与第二电极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电极,例如将第二电极相对于喷嘴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错开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在与第二电极接触的用纸与喷嘴的前端相向时,也能够在喷嘴内的定影液与用纸之间形成电位差而进行静电喷雾。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2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彩色打印机、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OHP片材。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感光体而例示了感光鼓6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带状的感光体。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2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2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并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并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另外,各肋291、292不需要在输送方向上完全连续,而也可以在输送方向途中间断。

各肋291、292可以是与收纳部273分体的部件。可以仅将各肋291、292作为与收纳部分体的单元而形成。

如此,通过参照图27乃至图45而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能够达到所述第三目的。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为第三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46~图52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301进行详细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激光打印机301具备定影装置307。

本申请发明人涉及了通过静电喷雾而从离开记录片材而配置的喷嘴喷射定影液的喷雾来进行定影的装置。第四实施方式基于如下的认知:为了实际运用该装置,精度良好地算出从喷嘴喷射的定影液的喷雾量是重要的。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是将激光打印机使用时的用户作为基准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46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46所示,定影装置307为通过静电喷雾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带电的定影液L的喷雾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装置。另外,对于定影装置307的结构将在后文详述。

在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在定影装置30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307排出的用纸P向下游侧输送的下游侧输送辊81。通过下游侧输送辊81而被输送来的用纸P被输送至排纸辊R,并从该排纸辊R被排出至排纸托盘21上。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3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定影装置307具备用于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371和在定影头371下方支撑用纸P的第二电极372。

定影头371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373;与收纳部3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3N;及向收纳部373内以及各喷嘴3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第一电极374。第一电极3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373的上壁373A的方式被设置,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373内的定影液L内,上端部与具有未图示的电压施加部的控制部300连接。施加于第一电极3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

第二电极3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3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并以从各喷嘴3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被配置于各喷嘴3N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是比用纸P的厚度大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第二电极372经由电流传感器3SA而接地。另外,第二电极372并不一定接地,例如,也可以向第二电极372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374的电压小的电压。

当向第一电极3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3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3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由于定影液L从该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从喷嘴3N喷射的液滴状的定影液L带有正电。相对于此,用纸P实质上成为0电位状态。因此,液滴状的定影液L会由于库仑力而向用纸P飞射,并附着于用纸P、调色剂像上。

电流传感器3SA是对第二电极372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对在从喷嘴3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二电极372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向控制部300输出。在此,即使向第一电极3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3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二电极372中流动,而通过从喷嘴3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3N向用纸P移动,使得电流在第二电极372中流动。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374以及第二电极372成为用于在喷嘴3N内的定影液L与离开喷嘴3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此外,壳体2中设有对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3SH。湿度传感器3SH将所检测到的湿度向控制部300输出。

如图47(a)所示,收纳部373为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容器,具有上壁373A、前壁373B、后壁373、左壁373D、右壁373E以及下壁373F。

如图47(b)所示,多个喷嘴3N从收纳部373的下壁373F向下方突出,且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3N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被排列有多个,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被排列有多个。

详细而言,多个喷嘴3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3个交错排列组3U1、3U2、3U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最前方的交错排列组3U1也称为第一交错排列组3U1,将位于第一交错排列组3U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交错排列组3U也称为第二交错排列组3U2,将位于最后方的交错排列组3U3也称为第三交错排列组3U3。

如图48(a)、(b)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3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3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3N2构成,且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3N1与第二喷嘴3N2。此外,各第二喷嘴3N2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3N1之间。第二交错排列组3U2以及第三交错排列组3U3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3U1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最短的喷嘴间距)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如图46所示,控制部300具备CPU、RAM、ROM、输入输出电路等,具有基于从外部输入来的图像数据、来自电流传感器3SA以及湿度传感器3SH的信号而对向第一电极374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的功能。具体而言,控制部300具有基于由湿度传感器3SH所检测到的湿度而对荷质比Rx进行推定的功能。

在此,荷质比Rx是指以重量为基准的通过雾化的喷雾而被运送的电荷量的指标,能够通过每单位重量的库仑量来求出。具体而言,荷质比Rx为表示在预定的温度湿度环境下在第二电极372中流动的电流I与实际所喷射的目标喷雾量ρ之间的关系的比I/ρ,并通过实验、模拟等而根据湿度来适当设定。而且,使表示这种荷质比Rx与湿度之间的关系的映射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控制部300通过适当地参照存储部的映射而设定与此时的湿度对应的荷质比Rx。

此外,控制部300具有执行第三处理的功能,第三处理为基于图像数据而设定每单位时间从喷嘴3N喷射的喷雾量的目标值即目标喷雾量ρ的处理。详细而言,控制部300在接收到图像数据(印字指令)时,首先根据成为喷雾对象的图像数据的部分的浓度而设定初始目标喷雾量ρ0。详细而言,图像数据的部分的浓度越高,则控制部300将初始目标喷雾量ρ0设定为越大的值。另外,只要将表示浓度与初始目标喷雾量ρ0之间的关系的映射、函数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即可。

此外,控制部300具有在第三处理中基于图像数据中表示用纸P的种类的数据而对初始目标喷雾量ρ0进行校正的功能。详细而言,控制部300在判断出用纸P为普通纸时,将初始目标喷雾量ρ0的值直接设定为临时目标喷雾量ρ1。控制部300在判断为用纸P是比普通纸薄的薄纸时,将临时目标喷雾量ρ1设定为比判断为普通纸时小的值。此外,控制部300在判断为用纸P是比普通纸厚的厚纸时,将临时目标喷雾量ρ1设定为比判断为普通纸时大的值。

此外,控制部300具有在第三处理中基于图像数据之中表示图像品质的数据而对临时目标喷雾量ρ1进行校正的功能。详细而言,控制部300判断图像品质是否为高品质,在判断为非高品质即普通品质时,将临时目标喷雾量ρ1的值直接设定为目标喷雾量ρ。此外,控制部300在判断为高品质时,将目标喷雾量ρ设定为比判断为普通品质时大的值。另外,作为高品质模式,存在使调色剂像具有光泽效果的光泽模式。

此外,控制部300在第三处理中设定与目标喷雾量ρ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T。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设定的目标喷雾量ρ除以上述的荷质比Rx来设定目标电流值IT。

另外,目标电流值IT的设定不限于该方法,例如,也可以预先使用表示图像品质或用纸P的种类与目标电流值IT之间的关系的映射而根基图像品质等来直接设定目标电流值IT。另外,即使在根据图像品质等直接设定目标电流值IT的方法中,由于目标电流值IT与目标喷雾量ρ对应,控制部300也在第三处理中间接地设定目标喷雾量ρ。

而且,控制部300以由电流传感器3SA检测出的电流成为所设定的目标电流值IT的方式对电压进行控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电流传感器3SA检测到的电流的值也称为电流的测定值In

此外,控制部300具有执行第二处理的功能,第二处理为判断从喷嘴3N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是否已稳定的处理。详细而言,控制部300判断电流的测定值In与目标电流值IT之差是否已达到预定值δ以下,由此判断喷雾是否已稳定。

此外,控制部300具有如下功能:在第二处理中判断为喷雾已稳定时,执行对每单位时间的定影液L的使用量Lu进行推定的第一处理。在此,使用量Lu是从喷嘴3N喷射的定影液L的每单位时间的喷雾量。详细而言,控制部300在第一处理中,将电流的测定值In除以荷质比Rx而得出的值推定为使用量Lu。

此外,控制部300在第二处理中判断为喷雾未稳定时,将定影液L的使用量Lu设定为0。即,控制部300将从开始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到喷雾稳定为止的期间的定影液L的使用量Lu设定为0。

此外,控制部300具有执行第四处理的功能,第四处理为通过从定影液L的剩余量Ln的上次值Ln-1中减去使用量Lu来算出定影液L的剩余量Ln的处理。

接下来,对控制部3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9所示,控制部300在接收到印字指令时(开始),首先,从湿度传感器3SH获取湿度(S301),基于湿度来设定荷质比Rx(S302)。在步骤S302之后,控制部300基于图像数据来设定初始目标喷雾量ρ0(S303)。

在步骤S303之后,控制部300基于印字指令而判断用纸P是否为薄纸(S304)。如果在步骤S304中判断为用纸P不是薄纸(否),则控制部300判断用纸P是否为普通纸(S305)。

如果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用纸P是普通纸(是),则控制部300将初始目标喷雾量ρ0的值直接设定为临时目标喷雾量ρ1(S307)。如果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用纸P不是普通纸、即是厚纸(否),则控制部300将初始目标喷雾量ρ0乘以1以上的校正系数b(例如1.1)而得出的值设定为临时目标喷雾量ρ1(S308)。此外,如果在步骤S304中判断为用纸P是薄纸(是),则控制部300将初始目标喷雾量ρ0乘以小于1的校正系数a(例如0.9)而得出的值设定为临时目标喷雾量ρ1(S306)。

在步骤S306、步骤S307或步骤S308之后,控制部300基于图像数据而判断图像品质是否为高品质(S309)。如果在步骤S309中判断为不是高品质、即是普通品质(否),则控制部300将临时目标喷雾量ρ1的值直接设定为目标喷雾量ρ(S311),结束本控制。此外,如果在步骤S309中判断为是高品质(是),则控制部300将临时目标喷雾量ρ1乘以1以上的校正系数c(例如1.1)而得出的值设定为目标喷雾量ρ(S310),结束本控制。

在图49的处理结束之后进行图50的处理。另外,图50的处理被连续地反复执行。将反复执行的图50的处理之中的1次量的处理称为控制循环。

如图50所示,控制部300在图49的流程图中设定了目标喷雾量ρ之后(开始),判断标识F3是否为0(S321)。另外,标识F3在每次印字控制结束时被设定为0。

如果在步骤S321中判断为标识F3为0(是),则控制部300设定与目标喷雾量ρ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T后(S322),向第一电极374施加与目标电流值IT对应的电压V(S323)。步骤S323之后,控制部300将标识F3设定为1(S324),转移至步骤S325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321中判断为标识F3不为0(否),则控制部300跳过步骤S322~S324的处理而转移至步骤S325的处理。在步骤S325中,控制部300从电流传感器3SA获取电流的测定值In

在步骤S325之后,控制部300以电流的测定值In成为目标电流值IT的方式对电压V进行控制(S326)。在步骤S326之后,控制部300判断目标电流值IT减去电流的测定值In而得出的值是否达到预定值δ以下,从而判断喷雾是否已稳定(S327)。

如果在步骤S327中判断为IT-In>δ(否),则控制部300将定影液L的使用量Lu设定为0(S329)。如果在步骤S327中判断为IT-In≤δ(是),则控制部300将电流的测定值In除以荷质比Rx而得出的值设定为定影液L的使用量Lu(S328)。

另外,设定为,在判断为喷雾已稳定之后开始输送用纸P。即,定影头371在用纸P到达定影头371之前开始喷雾。

在步骤S328或步骤S329之后,控制部300将定影液L的剩余量的上次值Ln-1减去使用量Lu而得出的值设定为定影液L的剩余量Ln(S330)。另外,定影液L的剩余量Ln例如在每次更换向定影头371内供给定影液L的存积罐时被设定为新的存积罐内的定影液的量。

根据以上内容,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由于在从喷嘴3N喷射的定影液L的喷雾稳定之后算出定影液L的使用量Lu,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定影液L的剩余量Ln

由于在喷雾不稳定的期间,从喷嘴3N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因此通过将该不稳定期间的使用量Lu设为0而省略使用量Lu的计算,能够简单地进行使用量Lu的计算。

由于在喷雾已稳定的状态下,目标喷雾量ρ与电流的测定值In成正比的关系,因此,通过以成为与目标喷雾量ρ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T的方式对电流的测定值In进行控制,能够以恰当的喷雾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由于通过判断电流的测定值In与目标电流值IT之差是否达到了预定值δ以下来判断喷雾是否已稳定,因此,能够基于实际在第二电极372中流动的电流而恰当地判定喷雾的稳定状态。

由于基于实际在第二电极372中流动的电流来算出定影液L的使用量Lu,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使用量Lu。

由于考虑基于湿度而变化的荷质比Rx来算出定影液L的使用量Lu,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使用量Lu。

由于根据用纸P的种类来设定目标喷雾量ρ,因此,能够以与种类不同的每种用纸P相应的适当的喷雾量进行定影。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例示这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基于电流的测定值In而判断喷雾是否已稳定,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判断从开始对第一电极374施加电压起所经过的时间是否达到预定时间,来判断喷雾是否已稳定。具体而言,如图51所示,只要在从图50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21:否”起向步骤S325的路径的途中,设置进行经过时间T的计数的新的步骤S341,并且将图50的步骤S327取代为对经过时间T是否为预定时间Tth以上进行判断的新的步骤S342即可。另外,预定时间Tth只要通过实验、模拟等而适当设定即可。

由此,在步骤S323中开始施加电压V,在步骤S324中标识F3被设定为1,之后,在下一个控制循环中,在步骤S321中判定为否,在步骤S341中开始进行经过时间T的计数。然后,如果在步骤S341中判定为T<Tth(否),则控制部300判定为喷雾未稳定,如果判定为T≥Tth(是),则控制部300判定为喷雾已稳定。

在此,经过时间T的计数的开始从电压V的施加开始起延迟一个控制循环的量,但以这种方法算出的经过时间T是对应于从开始施加电压V起的实际的经过时间而增加的时间,因此能够作为与实际的经过时间大致相同的时间来处理。另外,在上次以前的控制循环中计数未开始的情况下,在S341中直接继续进行经过时间T的计数。

在如此通过从开始施加电压V起的经过时间T来判定喷雾的稳定状态的情况下,由于无需对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进行监视,因此,也能够简单地判定喷雾是否为稳定状态。

此外,在图51的方式中,定影液L的使用量Lu的计算方法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图51的方式中,设置新的步骤S343以取代图50的步骤S328,设置新的步骤S344以取代图50的步骤S329。

在步骤S343即第一处理中,控制部300将在第三处理(图49流程图)中设定的目标喷雾量ρ的值直接设定(推定)为使用量Lu。此外,在步骤S344中,控制部300将在第三处理中设定的目标喷雾量ρ乘以小于1的校正系数d而得出的值设定为使用量Lu。即,控制部300将从开始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到喷雾稳定为止的期间的定影液L的使用量设为比目标喷雾量ρ小的值。

如此在喷雾为稳定状态时(S342:是),将目标喷雾量ρ的值直接作为使用量Lu而利用,从而能够简单地算出稳定状态下的使用量Lu。此外,由于利用与稳定期间不同的方法对喷雾不稳定的期间的使用量Lu进行计算,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不稳定期间的使用量Lu。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将电流的测定值In除以荷质比Rx而得出的值设为了使用量Lu,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电流的测定值的本次值In与上次值In-1的平均值除以荷质比Rx而得出的值设为使用量Lu。具体而言,如图52所示,也可以设置将电流的测定值的本次值In与上次值In-1的平均值除以荷质比Rx而得出的值设为使用量Lu的新的步骤S351,以取代图50的步骤S328。

由此,考虑基于湿度而变化的荷质比Rx来算出使用量Lu,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使用量Lu。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基于湿度来设定荷质比Rx,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设定荷质比Rx,还可以基于温度以及湿度双方来设定荷质比Rx。另外,在这些情况下,只要将表示荷质比Rx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映射、表示荷质比Rx与温度以及湿度之间的关系的映射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即可。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电极372以与定影头371的各喷嘴3N的前端相向的方式进行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二电极372以不与各喷嘴的前端相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即,可以将第二电极372配置于相对于各喷嘴3N沿输送方向错开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当与第二电极接触的用纸与喷嘴的前端相向时,也能够在喷嘴内的定影液与用纸之间形成电位差而进行静电喷雾。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3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OHP片材。

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1次控制循环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极短时间,因此,不考虑该极短时间而对使用量Lu进行了计算,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用于求出使用量的参数(In等)乘以极短时间来算出使用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目的相同的处理可以适当进行替换。例如,可以实施步骤S329的处理以取代图51的步骤S344,也可以实施步骤S342的处理以取代图50的步骤S327。此外,在步骤S327中通过由电流传感器3SA进行测定来确定电流值,但并不限于该方法,也可以存储表示温度湿度与喷雾时流动的电流之间的关系的表,并利用该表来确定电流In

如此,通过参照图46至图52而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能够达到所述第四目的。另外,第四实施方式是第四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并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53~图62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401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激光打印机401具备定影装置407。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为图53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53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53所示,激光打印机401具备:壳体2;用于对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的用纸4P进行馈纸的馈送部3;用于在用纸4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以及控制部400。

馈送部3具备: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的下部的馈纸托盘31;以及将馈纸托盘31内的用纸4P向图像形成部4进行馈纸的馈纸机构32。馈纸机构32具备馈纸辊32A、分离辊32B、分离垫32C、纸粉清除辊32D以及对位辊32E。对位辊32E为将用纸P的前端位置对齐的辊,且通过控制部400适当地对停止、旋转进行切换。

定影装置407是通过静电喷雾向用纸4P上的调色剂像供给带电的定影液L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4P上的装置。另外,对于定影装置407的结构在后文详述。

在定影装置40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夹持从定影装置407排出的用纸4P而向下游侧输送的一对下游侧输送辊81。通过下游侧输送辊81输送来的用纸4P被输送至排纸辊R,从该排纸辊R被排出至排纸托盘21上。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4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定影装置407具备用于向用纸4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471以及在定影头471的下方支撑用纸4P的第二电极472。

图54(a)所示,定影头471具有沿宽度方向呈交错状排列的第一定影头471A、第二定影头471B、第三定影头471C、第四定影头471D以及第五定影头471E。第一定影头471A、第三定影头471C以及第五定影头471E在前后方向即用纸4P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在左右方向即用纸4P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定影头471B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471A以及第三定影头471C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471A与第三定影头471C之间。第四定影头471D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471C以及第五定影头471E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471C与第五定影头471E之间。

第一定影头471A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473;与收纳部473连通且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4N;以及向收纳部473内以及各喷嘴4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474。另外,其他的定影头471B~471E与第一定影头471A成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对构成其他定影头471B~471E的部件标注与构成第一定影头471A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说明。

收纳部473是在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绝缘性的容器,且具有上壁473A、前壁473B、后壁473C、左壁473D、右壁473E以及下壁473F。如图54(b)所示,各定影头471A~471E中的多个喷嘴4N分别从收纳部473的下壁473F向下方突出,且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4N沿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输送方向排列有多个。

详细而言,多个喷嘴4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第一交错排列组4U1以及第二交错排列组4U2。如图55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4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4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4N2构成,且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4N1与第二喷嘴4N2。

此外,各第二喷嘴4N2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4N1之间。而且,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4N1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一喷嘴4N1之间的第二喷嘴4N2而成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此外,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4N2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二喷嘴4N2之间的第一喷嘴4N1而成的形状也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4U2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4U1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相邻的喷嘴的外径间的最短距离)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471A和第二定影头471B)以从输送方向观察时各收纳部473重叠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预定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471A)上的多个喷嘴4N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例如,第一喷嘴4N1与第二喷嘴4N2之间的间距)为4Da。相对于此,从预定定影头的宽度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喷嘴4N(例如第一定影头471A的最右侧的第一喷嘴4N1)到与该预定定影头的一侧相邻的定影头(例如第二定影头471B)的宽度方向的最靠另一侧的喷嘴4N(例如第二定影头471B的最左侧的第一喷嘴4N1)的距离4Db小于最小间距4Da。

即,以对应定影头471A~4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设定的各定影区域A1~A5(通过各定影头471A~471E的各喷嘴4N而对用纸4P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从输送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定影头471A~471E。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各定影头471A~471E的各定影区域A1~A5设为与各收纳部4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而进行说明。

更详细而言,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作为从第一定影头471A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一定影区域A1与作为从第二定影头471B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二定影区域A2重叠。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作为从第五定影头471E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五定影区域A5与作为从第四定影头471D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四定影区域A4重叠。

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作为从第三定影头471C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三定影区域A3与第二定影区域A2以及第四定影区域A4重叠。通过如此配置各定影头471A~471E,能够抑制在各定影头471A~471E之间产生不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

第一定影头471A是用于对能够通过激光打印机401来进行印刷的多种用纸4P之中宽度最窄的第一用纸4P1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头,且以比第一用纸4P1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第一定影头471A被配置于比第一用纸4P1的左右两端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详细而言,第一定影头471A的第一定影区域A1具有第一用纸4P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即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以上的宽度,且以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进入到第一定影区域A1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5所示,用纸宽度不同的用纸4P1~4P5以左侧的端部为基准而被输送。详细而言,在壳体2内设有与各用纸4P1~4P5的左侧的端部接触而对该左端部进行引导的未图示的引导部件。

第二定影头471B在右侧(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定影头471A相邻,且与比第一用纸4P1的宽度宽的第二用纸4P2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另一侧)。详细而言,第二定影头471B的第二定影区域A2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二用纸4P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用纸4P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4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所述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471A以及第二定影头471B,第一定影头471A以及第二定影头471B能够向第二用纸4P2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三定影头471C在右侧与第二定影头471B相邻,且与比第二用纸4P2的宽度宽的第三用纸4P3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三定影头471C的第三定影区域A3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三用纸4P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三用纸4P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4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所述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471A、第二定影头471B以及第三定影头471C,第一定影头471A、第二定影头471B以及第三定影头471C能够向第三用纸4P3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四定影头471D在右侧与第三定影头471C相邻,且与比第三用纸4P3的宽度宽的第四用纸4P4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四定影头471D的第四定影区域A4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四用纸4P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四用纸4P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4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所述这样配置各定影头471A~471D,各定影头471A~471D能够向第四用纸4P4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五定影头471E在右侧与第四定影头471D相邻,且与比第四用纸4P4的宽度宽的第五用纸4P5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五定影头471E的第五定影区域A5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五用纸4P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五用纸4P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4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所述这样配置各定影头471A~471E,各定影头471A~471E能够向第五用纸4P5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返回至图53,第一电极474是用于向收纳部473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而使各喷嘴4N的前端产生电场的电极。第一电极4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473的上壁473A的方式设置,下端部配置于收纳部473内的定影液L内而与定影液L接触,上端部与具有未图示的电压施加部的控制部400连接。施加于第一电极4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

在各定影头471A~471E上连接有作为压力施加单元的一例的加压装置475。加压装置475是对各定影头471A~471E内的定影液L施加压力的装置,且具有通过向各定影头471A~471E内送入定影液L而进行加压的泵和通过从各定影头471A~471E内放出定影液L而进行减压的减压阀。此外,在各定影头471A~471E上分别设有对各定影头471A~4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4SP(仅代表性地图示出一个)。

第二电极472是与用纸4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4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4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且以从各定影头471A~471E的各喷嘴4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于各定影头471A~471E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是比用纸4P的厚度大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当向第一电极4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4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由于通过加压装置475而向喷嘴4N的前端供给定影液L,因此,在第二电极472与喷嘴4N的前端的定影液L之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4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泰勒锥。由于定影液L从该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电流传感器4SA是通过检测第一电极474中流动的电流而间接地检测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的传感器,且对应于各第一电极474而设置。电流传感器4SA对从喷嘴4N向用纸4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一电极4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400。在此,即使向第一电极4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4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一电极474中流动,通过从喷嘴4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4N向用纸4P移动,电流在第一电极474中流动。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474以及第二电极472成为用于在喷嘴4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4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4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控制部400具备由RAM、ROM等构成的存储部410、CPU、输入输出电路等,且具有基于从外部输入来的图像数据、来自各传感器4SP、4SA的信号而执行加压装置475控制、施加于第一电极474的电压的控制的功能。

具体而言,控制部400构成为,在印刷控制中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4SP的信息而将施加于各定影头471A~4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维持为固定。另外,能够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设定为例如在未向第一电极474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喷嘴4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空气间的界面成为向定影液L侧凹陷的状态这样的预定压力值。在此,喷嘴4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界面在压力较小时成为向定影液L侧凹陷的大致半球面形状,当从该状态起逐渐升高压力时,界面向外侧移动而逐渐成为接近平面的形状,当进一步升高压力时,界面进一步向外侧移动而逐渐成为向外侧凸起的大致半球面形状。而且,在界面成为接近平面的形状时,其表面积变得最小。另外,界面的表面积越大,则喷嘴4N的前端的定影液L越容易干燥而存在喷嘴4N的前端堵塞的顾虑,因此,理想的情况是表面积较小。

控制部400构成为,对施加于各定影头471A~471E内的定影液L的电压单独进行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400具有如下功能:在待机状态下,将施加于各定影头471A~471E的各第一电极474的电压V分别设为不会从喷嘴4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大小的第一电压V41,在印刷控制期间,在用纸4P的前端到达各定影区域A1~A5之前的预定时机,对应定影头471A~4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将电压V设为比第一电压V41大的第二电压V42。换言之,控制部400具有如下功能:在用纸4P的前端到达从各定影区域A1~A5向上游侧离开预定的第一距离4D1(参照图61(b)、(c))的第一位置时,即从用纸4P的前端到各定影区域A1~A5的距离达到了第一距离4D1时,对应定影头471A~4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将电压V设为比第一电压V41大的第二电压V42。

另外,能够将第一电压V41设定为比0大的电压值,例如将压力设定为上述那样的预定压力值时,能够通过电压的施加而设定为喷嘴4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空气间的界面的表面积成为比最大值小的值(例如最小值)这样的电压值。此外,能够将第二电压V42设定为不足所需的喷雾量但会进行喷雾的电压值。

详细而言,控制部400构成为,在待机状态下算出第二电极472中流动的电流与施加于第一电极474的电压的关系式,基于关系式来决定第二电压V42。更详细而言,如图56所示,控制部400在待机状态下,首先以由电流传感器4SA检测出的电流的值成为第一电流值Ia4的方式对施加于各第一电极474的电压V进行控制。而且,将电流的检测值达到了第一电流值Ia4时的第一测定电压Va4与Ia4一同进行存储。

接下来,控制部400以电流的检测值成为与第一电流值Ia4不同的第二电流值Ib4的方式对施加于各第一电极474的电压V进行控制。而且,控制部400将电流的检测值达到了第二电流值Ib4时的第二测定电压Vb4与Ib4一同存储。

然后,控制部400基于各测定电压Va4、Vb4以及各电流值Ia4、Ib4而算出表示图56所示那样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关系式。而且,控制部400根据关系式而求出电流为0时的电压(截距),将该电压设定为第二电压V42,将比第二电压V42小的值设定为第一电压V41。

控制部400在待机状态下满足了预定条件时执行上述关系式的计算。在此,预定条件只要是表示存在温度等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可能性的条件,则可以是任何条件。例如,作为预定条件,可以设定从结束上次的印刷控制起经过了预定的规定时间、由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计算上次的关系式时的温度的温度差达到了预定量以上、更换了向定影头471供给定影液L的未图示的定影液盒等。

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的预定时机被设定为用纸4P的前端从感光鼓61与转印辊TR之间通过后的时机。另外,该预定时机是从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一时间(与各用纸4P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例如可以是通过馈纸辊232A而开始馈纸的时刻,也可以是将通过对位辊232E而临时停止了的用纸4P的输送重启时的时刻,还可以是通过设置于比定影装置207靠上游侧且比对位辊232E靠下游侧的未图示的过纸传感器而检测到用纸4P的前端的通过的时刻。

此外,预定时机与从成为预定起点的初始位置(例如过纸传感器的位置)到上述第一位置的距离及用纸4P的输送速度相关,因此,例如在变更了输送速度的情况下,只要根据输送速度而适当地变更即可。详细而言,只要利用距离/输送速度而算出上述第一时间即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用于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的多个预定时机作为多个第一时刻t401而进行说明。

此外,控制部400构成为,在用纸4P上的调色剂像(以下,称为“图像”)到达各定影区域A1~A5之前,将电压V设为能够进行调色剂的定影且比第二电压V42大的第三电压V43。换言之,控制部400具有如下功能:在图像到达从各定影区域A1~A5向上游侧离开预定的第二距离4D2(比第一距离4D1短的距离:参照图61(d)、(e)等)的第二位置时,即图像到各定影区域A1~A5的距离为第二距离4D2时,对应定影头471A~4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将电压设为比第二电压V42大的第三电压V43。

在此,第三电压V43被设定为为了喷射出图像的定影所需要的量的定影液L的喷雾而需要的大小的电压值。因此,控制部400首先根据例如图像浓度而设定定影液L的目标供给量,根据目标供给量而设定图56所示这样的目标电流值Ix4。然后,控制部400基于目标电流值Ix4和图56的关系式来设定第三电压V43。

另外,各图像到达各定影区域A1~A5之前的时机为从上述那样的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二时间(与各图像、各定影区域A1~A5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切换为第三电压V43的多个时机作为多个第二时刻t402来进行说明。

此外,控制部400具有如下功能:在与各定影区域A1~A5对应的图像(进入到各定影区域A1~A5的宽度内的图像)在预定的用纸4P上在输送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且多个之中的2个图像间的距离比在一定程度上较短的第三距离4D3(参见图60)大的情况下,在2个之中的下游侧的图像穿过定影区域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即,例如,如图60所示,若控制部400判断为与第一定影区域A1对应的2个图像4G2、4G3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4D3,则在下游侧的第二图像4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时,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换言之,若在第二图像4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到下一个图像4G3到达第一定影区域A1为止的时间为第一阈值以上,则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

第一阈值例如设为在控制部400将施加于第一电极474的电压从第三电压V43变更为第二电压V42时从开始对电压进行变更的控制起至稳定为第二电压V42为止的时间,能够实验性地求出。距离4D3能够根据用纸的输送速度和第一阈值来求出。

此外,控制部400具有如下功能:在与各定影区域A1~A5对应的图像在预定的用纸4P上在输送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且多个之中的2个图像间的距离为在一定程度上较短的第三距离4D3(参见图60)以下的情况下,将2个图像识别为一个图像。即,例如,如图60所示,若控制部400判断为与第一定影区域A1对应的2个图像4G1、4G2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4D3以下,则将2个图像4G1、4G2识别为一个图像,因此,在2个图像4G1、4G2间不会使电压V下降而仍维持为第三电压V43。换言之,如果在图像4G1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到下一个第二图像4G2到达第一定影区域A1为止的时间小于第一阈值,则控制部4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43。

此外,控制部400具有如下功能:在预定的用纸4P上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图像(例如4G3)穿过了定影区域(例如A1)时,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变更为第一电压V41或第二电压V42。详细而言,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4P上的最上游侧的图像4G3的后端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的距离大于第四距离4D4,则控制部400在最上游侧的图像4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换言之,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4P上的最上游侧的图像4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起至下一用纸4P的前端到达第一定影区域A1为止的时间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部400在最上游侧的图像4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

第二阈值例如设为在控制部400将施加于第一电极474的电压从第三电压V43变更为第一电压V41时从开始对电压进行变更的控制起至稳定为第一电压V41为止的时间,能够实验性地求出。距离4D4能够根据用纸的输送速度和第二阈值来求出。

此外,控制部400构成为,在针对与预定的定影区域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图像而不存在下一用纸4P的情况下,或下一用纸4P上不存在与预定的定影区域对应的图像的情况下,也在最上游侧的图像穿过定影区域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具体而言,例如,在紧接着形成有与第一定影区域A1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图像4G3的预定的用纸4P之后被输送的下一用纸4P上不存在与第一定影区域A1对应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400在图像4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

另外,与下一用纸4P的前端间的距离比第四距离4D4大的最上游侧的各图像穿过各定影区域A1~A5的时机、不存在下一用纸4P或下一用纸4P上不存在图像的最上游侧的各图像穿过各定影区域A1~A5的时机为从上述那样的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四时间(与各图像、各定影区域A1~A5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的多个时机作为多个第四时刻t404来进行说明。

此外,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4P上的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4G4的后端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的距离为第四距离4D4以下,则控制部400在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至第二电压V42。换言之,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4P上的最上游侧的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起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到达第五定影区域A5为止的时间为第二阈值以下,则控制部400在最上游侧的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

另外,与下一用纸4P的前端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4D4以下的最上游侧的各图像穿过各定影区域A1~A5的时机为从上述那样的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三时间(与各图像、各定影区域A1~A5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的多个时机作为多个第三时刻t403而进行说明。

此外,控制部400构成为,在判断为预定的用纸4P的图像形成区域之中与预定的定影区域(例如,A3)对应的预定区域中不存在图像时,在第一时刻t401之后、且预定的用纸4P从与预定定影头对应的定影区域通过的期间,将向与预定区域对应的预定定影头(例如,471C)内的定影液L施加的电压V维持为第一电压V41。即,由于在图60所示的图示左侧的用纸4P的图像形成区域之中的第三定影区域A3的宽度内不存在图像,因而在此情况下,控制部400构成为,针对第三定影头471C而不设定第一时刻t401(即,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的时机)。由此,在图示左侧的用纸4P从第三定影区域A3通过的期间,施加于第三定影头471C的电压V被维持为第一电压V41。

另外,上述各距离4D1~4D4、各时刻t401~t404、各电压V41~V43等通过实验、模拟等而适当被设定。

接下来,对控制部4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控制部400针对各定影头471A~471E分别执行图57~图59所示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关于第一定影头471A的控制为代表来说明。图57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在即将进行定影控制之前的准备状态下对各时刻t401~t404进行设定的处理。此外,图58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待机状态下的电压控制,图59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印刷控制期间的电压控制。另外,图58所示的流程图在待机状态下被反复执行,图59所示的流程图在印刷控制期间被反复执行。

在此,定影控制是指从对印刷指令中的最先的用纸4P的图像开始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到对最后的用纸4P的图像的喷雾结束为止的控制。此外,准备状态是指从接收印刷指令起到开始进行对最先的用纸4P的图像的喷雾为止的状态。此外,待机状态是指激光打印机401的电源为导通的状态且未接收到印刷指令的状态。

如图57所示,当控制部400在待机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指令(开始)时,首先,基于印刷数据而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定影头471A对应的图像(以下也称为“对象图像”)(S401)。如果在步骤S401中判断为不存在对象图像(否),则控制部400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401中判断为存在对象图像(是),则控制部400将图像间隔为第三距离4D3以下即图像间隔较短的2个对象图像设定为一个对象图像(S40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步骤S402中所设定的多个对象图像的个数设为k个,以第1~k个对象图像之中任意的对象图像作为“对象图像m”来进行说明。

在步骤S402之后,控制部400对应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切换为第三电压V43的时机的第二时刻t402(S403)。在步骤S403之后,控制部400判断对象图像m是否为用纸4P的最后的图像、即是否为最上游侧的图像(S404)。

如果在步骤S404中判断为对象图像m不是最上游侧的图像(否),则控制部400对应每个非最上游侧的图像的对象图像m,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的时机的第三时刻t403(S405)。即,经过步骤S404:否→S405的处理,从而在同一用纸4P上的最上游侧以外的对象图像m从第一定影区域A1穿过之后,使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下降为第二电压V42。

如果在步骤S404中判断为对象图像m是最上游侧的图像(是),则控制部400判断相对于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是否存在下一用纸4P(S409)。如果在步骤S409中判断为相对于对象图像m而不存在下一用纸4P(是),则控制部400转移至步骤S407,针对于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即最后的对象图像k,设定作为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的时机的第四时刻t404。即,经过步骤S409:是→S407的处理,从而在对象图像m为最后的对象图像k、即向最后的对象图像k的喷雾结束的情况下,电压V返回到待机状态的第一电压V41。

如果在步骤S409中相对于对象图像m而存在下一用纸4P(否),则控制部400判断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后端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的距离是否比第四距离4D4长(S406)。如果在步骤S406中判断为距离比第四距离4D4长(是),则控制部400对应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的时机的第四时刻t404(S407)。即,经过步骤S406:是→S407的处理,从而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起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到达第一位置为止的时间为比较长的时间的情况下,使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下降为第一电压V41,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如果在步骤S406中判断出距离为第四距离4D4以下(否),则控制部400判断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下一用纸4P上是否存在对象图像m+1(S408)。如果在步骤S408中判断为下一用纸4P上不存在对象图像m+1(是),则控制部400转移至步骤S407,对应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第四时刻t404。即,经过步骤S408:是→S407的处理,从而在下一用纸4P上不存在对象图像m+1、即在第一定影头471A中不需要向下一用纸4P上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下,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起到至少下一用纸4P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为止的期间,将电压V维持为第一电压V41,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如果在步骤S408中判断为下一用纸4P上存在对象图像m+1(否),则转移至步骤S405,对应所对应的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第三时刻t403。即,经过步骤S406:否→S408:否→S405的处理,从而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后端起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的距离短至第四距离4D4以下的情况下,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变更为第二电压V42,从而不需要在纸间(在形成有对象图像m的预定的用纸与下一用纸之间)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

在此,在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时,有时会产生定影液L成为液滴而从喷嘴4N滴落的现象。此外,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后端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的距离短至第四距离4D4以下的情况下,例如,若提高输送速度,则有时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起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到达第一定影区域A1为止的时间会非常短。在该情况下,如果在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将电压V设为第一电压V41,并在纸间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则存在从喷嘴4N滴落的定影液L附着于下一用纸4P上的顾虑。对此,在距离短至第四距离4D4以下的情况下,在纸间将电压V维持为第二电压V42,由此能够抑制在从第一电压V41向第二电压V42切换时产生的滴液,因此,能够抑制滴状的定影液L附着于用纸4P的情况。

在步骤S407之后或在步骤S405之后,控制部400对于包含对象图像m的各用纸4P而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的时机的第一时刻t401(S410),而结束本控制。

如图58所示,控制部400在激光打印机401的电源成为导通时(开始),判断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可能性(S421)。如果在步骤S421中判断为满足预定条件、即存在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可能性(是),则如图56所示,控制部400以达到各电流值Ia4、Ib4的方式对电压V进行控制,而算出关系式(S422)。

在步骤S422之后,控制部400根据关系式来设定第一电压V41以及第二电压V42(S423)。在步骤S423之后、或如果在步骤S421中判断为否,则控制部4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一电压V41(S424),而结束本控制。由此,在待机状态下,基本上将电压V设定为第一电压V41。

如图59所示,当控制部400接收到印刷指令时(开始),首先判断以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为基准的时刻t、即从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计数的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一时刻t401(S431)。如果在步骤S431中为t=t401(是),则控制部4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二电压V42(S432)。详细而言,在步骤S432中,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升高为第二电压V42。

如果在步骤S431不是t=t401(否),则控制部400判断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二时刻t402(S433)。如果在步骤S433为t=t402(是),则控制部4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三电压V43(S434)。详细而言,在步骤S434中,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升高为第三电压V43。

如果在步骤S433中不是t=t402(否),则控制部400判断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三时刻t403(S435)。如果在步骤S435中为t=t403(是),则控制部4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二电压V42(S436)。详细而言,在步骤S436中,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二电压V42。

如果在步骤S435中不是t=t403(否),则控制部400判断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四时刻t404(S437)。如果在步骤S437中为t=t404(是),则控制部4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一电压V41(S438)。详细而言,在步骤S438中,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一电压V41。

如果在步骤S437中不是t=t404(否),或在步骤S432、S434、S436、S438之后,则控制部400判断印刷控制是否已结束(S439)。如果在步骤S439中印刷控制未结束(否),则控制部400返回步骤S431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439中印刷控制已结束(是),则控制部400结束本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60~图62对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60是使时间图的时间轴与位置对应而图示的图,以第一定影头471A、第三定影头471C以及第五定影头471E的控制为代表而进行了图示。另外,关于第二定影头471B,由于对象图像成为与关于第一定影头471A的对象图像4G1~4G3相同的大小和配置,因此被进行与第一定影头471A大致相同的控制。此外,关于第四定影头471D,由于对象图像成为与关于第五定影头471E的对象图像4G4~4G7相同的大小和配置,因此被进行与第五定影头471E大致相同的控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也将对象图像4G1~4G7依次称为第一图像4G1、第二图像4G2、第三图像4G3、第四图像4G4、第五图像4G5、第六图像4G6、第七图像4G7。

首先,参照图60对第一定影头471A的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60所示,当到达从印刷控制中的最先的用纸4P的前端到第一定影区域A1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4D1的第一时刻t401时,控制部400将在待机状态下设定为第一电压V41的电压V升高为第二电压V42。当到达从最先的用纸4P的第一图像4G1的前端到第一定影区域A1的距离成为第二距离4D2的第二时刻t2时,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升高为第三电压V43。

由于2个图像4G1、4G2的间隔为第三距离4D3以下,因此,在从第一图像4G1的前端到达第一定影区域A1起到第二图像4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为止的期间,控制部4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43。当到达第二图像4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的第三时刻t403时,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二电压V42。详细而言,由于第二图像4G2不相当于最上游侧的图像,因此,在第二图像4G2的后端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二电压V42。

然后,同样地,当到达相对于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4G3而设定的第二时刻t402时,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升高为第三电压V43。当到达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4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的第四时刻t404时,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一电压V41。详细而言,由于形成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4G3的最先的用纸4P的下一用纸4P上没有与第一定影区域A1对应的图像,因此,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一电压V41。

接下来,对第三定影头471C的控制进行说明。

由于在最先的用纸4P上没有与第三定影头471C对应的图像,因此,控制部400不对最先的用纸4P设定第一时刻t401。由此,即使从最先的用纸4P的前端到第三定影区域A3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4D1,控制部400也将电压V仍维持为待机状态时的第一电压V41。

由于在下一用纸4P上存在与第三定影头471C对应的图像4G5、4G6,因此,控制部400对下一用纸4P设定第一时刻t401。由此,当到达从下一用纸4P的前端到第三定影区域A3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4D1的第一时刻t401时,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升高为第二电压V42。

然后,与第一定影头471A的控制同样地,在第二时刻t402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升高为第三电压V43,在第四时刻t404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一电压V41。另外,对于图像4G5、4G6,间隔也在第三距离4D3以下,因此在各图像4G5、4G6间,控制部4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43。

最后,对第五定影头471E的控制进行说明。

当到达从最先的用纸4P的前端到第五定影区域A5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4D1的第一时刻t401时,控制部400将在待机状态下设定为第一电压V41的电压V升高为第二电压V42。当到达从最先的用纸4P的第四图像4G4的前端到第五定影区域A5的距离成为第二距离4D2的第二时刻t402时,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升高为第三电压V43。

在此,与最先的用纸4P上的第五定影区域A5对应的图像仅有第四图像4G4这一个,因此,第四图像4G4相当于最上游侧的图像。从第四图像4G4的后端起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的距离为第四距离4D4以下,因此,当到达第四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的第三时刻t403时,控制部4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二电压V42,而不降低至第一电压V41。

由此,在最先的用纸4P上的第四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起到下一用纸4P的第五图像4G5到达第五定影区域A5的近前位置为止的期间,电压V被维持为第二电压V42。然后,然后,与第一定影头471A的控制同样地,在第二时刻t402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升高为第三电压V43,在第四时刻t404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403降低为第一电压V41。另外,对于图像4G5、4G6、4G7,各自的间隔也为第三距离4D3以下,因此,在各图像4G5、4G6、4G7之间,控制部4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43。

接下来,参照图61以及图62对施加于各定影头471A~471E的电压V被切换的情形进行说明。

如图61(a)、(b)所示,当最先的用纸4P的前端到达从第二定影区域A2以及第四定影区域A4向上游侧离开第一距离4D1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471B以及第四定影头471D的各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

如图61(c)所示,当最先的用纸4P的前端到达从第一定影区域A1、第三定影区域A3以及第五定影区域A5向上游侧离开第一距离4D1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471A以及第五定影头471E的各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另外,在最先的用纸4P上没有与第三定影头471C对应的图像,因此,施加于第三定影头471C的电压V仍维持为第一电压V41。

如图61(d)所示,当与第二定影头471B对应的第一图像4G1到达从第二定影区域A2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4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471B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切换为第三电压V43。如图61(e)所示,当与第一定影头471A对应的第一图像4G1到达从第一定影区域A1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4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471A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切换为第三电压V43。

如图61(f)所示,当与第四定影头471D对应的第四图像4G4到达从第四定影区域A4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4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四定影头471D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切换为第三电压V43。如图61(g)所示,当与第五定影头471E对应的第四图像4G4到达从第五定影区域A5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4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五定影头471E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42切换为第三电压V43。

如图61(h)所示,当第二图像4G2从第二定影区域A2穿过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471B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图62(a)所示,当第二图像4G2从第一定影区域A1穿过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471A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

然后,在与各定影头471A、471B对应的第三图像4G3与各定影区域A1、A2间的距离分别成为上述第二距离4D2的时机,如图62(b)、(c)所示,施加于各定影头471A、471B的各电压V分别从第二电压V42切换为第三电压V43。如图62(d)所示,当第三图像4G3穿过第二定影区域A2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471B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即,由于在下一用纸4P上没有与第二定影区域A2对应的图像,因此,施加于第二定影头471B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同样地,如图62(e)所示,当第三图像4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471A的电压V也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一电压V41。

如图62(e)所示,当与第四定影头471D对应的第四图像4G4穿过第四定影区域A4时,施加于第四定影头471D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即,第四图像4G4与下一用纸4P的前端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4D4以下,因此,施加于第四定影头471D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同样地,如图62(f)所示,当第四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时,施加于第五定影头471E的电压V也从第三电压V43切换为第二电压V42。

另外,在图60~图62中,说明了针对宽度最宽的第五用纸4P5的各定影头471A~471E的控制,但对于其他宽度的用纸4P1~4P4也同样地进行上述控制。但是,在对其他宽度的用纸4P1~4P4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对于位于该用纸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以外的定影头(例如针对第四用纸4P4的第五定影头471E),在印刷控制中,施加于该定影头的电压被维持为第一电压V41。

详细而言,例如在对第四用纸4P4进行印刷控制的情况下,不存在与位于第四用纸4P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之外的第五定影头471E对应的对象图像,因此,在对于第五定影头471E的图57所示的处理中,在步骤S401中判定为否。由此,对于第五定影头471E,不设定用于变更电压V的各时刻t401~t404,因此,在印刷控制中,施加于第五定影头471E的电压被维持为第一电压V41。

根据以上内容,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由于在用纸4P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A1~A5之前,将电压从第一电压V41升高为第二电压V42,因此,能够抑制在从第一电压V41切换为第二电压V42时从喷嘴4N滴落的滴状的定影液L附着于用纸4P的情况。

由于施加第三电压V43之前设为比第三电压V43小的第二电压V42,因此与例如用纸4P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A1~A5之前从第一电压一下子变更为第三电压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由于在图像间隔较长的各图像4G2、4G3间将电压从第三电压V43降低为第二电压V42,因此,与例如在各图像4G2、4G3间将电压维持为第三电压V43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由于在图像间隔较短的各图像4G1、4G2间将电压维持为第三电压V43,因此,能够使对第一图像4G1之后的第二图像4G2进行定影时的喷雾状态稳定。

由于在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4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之后将电压降低为第一电压V41,因此,能够抑制在最先的用纸4P与下一用纸4P之间消耗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

由于在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之后将电压降低为第二电压V42,而不降低至第一电压V41,因此,能够抑制在纸间从第五定影头471E产生滴液的情况。

由于基于在待机状态下算出的关系式来决定第二电压V42,因此,能够将第二电压V42设定为与环境对应的恰当的值。

由于对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定影头471A~471E单独进行控制,因此,例如在用纸4P上不存在与第三定影头471C对应的图像时,能够将第三定影头471C设为非动作状态,能够抑制来自第三定影头471C的不必要的喷雾。

由于根据用纸4P的宽度的不同而对各定影头471A~471E进行控制,因此,例如在对于宽度最窄的第一用纸4P1进行印刷控制时,将不与第一用纸4P1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各定影头471B~471E设为非动作状态,能够抑制从各定影头471B~471E无端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

由于将第一定影头471A的宽度设为小于第一用纸4P1的宽度,将其他的定影头471B~471E以不超出所对应的各用纸4P2~4P5的宽度之外这样的较小的宽度构成,因此,能够使各定影头471A~471E小型化,进而能够使定影装置407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这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图像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4D3的情况下,将电压V变更为第二电压V42(泰勒锥开始产生的电压值),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小于第三电压V43且大于第一电压V41的值,则可以是任何电压值。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从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4G4的后端到下一用纸4P的前端的距离为第四距离4D4以下的情况下,在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4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A5之后,将电压V设定为第二电压V42,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大于第一电压V41的值,则可以是任何电压值。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印刷控制期间将电压V从待机状态的第一电压V41临时升高为第二电压V42之后,提高为定影用的第三电压V43,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用纸4P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之前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41一下子提高到第三电压V43。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4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4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在该情况下,只要使多个导电性的收纳部彼此分离,或在各收纳部之间设置绝缘性部件,从而阻断各收纳部间的电荷的移动即可。此外,也可以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并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4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4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OHP片材。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感光体而例示了感光鼓6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带状的感光体。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部件而例示了转印辊TR,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转印部件只要是导电性刷、导电性板簧等被施加转印偏压的部件即可。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压力施加单元而例示了具有泵、减压阀的加压装置47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对各头内的空气进行加压或减压的工作缸等。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由5个定影头471A~471E构成定影头47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由一个定影头构成,也可以由2~4个或6个以上的定影头构成。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于步骤S402、S406的处理,根据距离进行判断,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时间进行判断。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待机状态下施加电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待机状态下不施加电压。

在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定影区域A1~A5设为与收纳部4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定影区域也可以比收纳部的下表面小或大。即,定影区域只要根据宽度而在用纸上的被喷射的定影液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定义即可。

如此,通过参照图53至图62而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能够达到第五目的。另外,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为第五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63~图79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501进行详细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激光打印机501具备定影装置507。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为图63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63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63所示,激光打印机501具备:壳体2;对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的用纸P进行馈纸的馈送部3;及用于在用纸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

定影装置507是通过静电喷雾而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带电的定影液L的喷雾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装置。接下来,对定影装置5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4所示,定影装置507具备:用于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571;在定影头571的下方支撑用纸P的第二电极572;定影液盒576;作为压力施加单元的一例的加压装置575;加热器577;以及控制部500。

定影头571具有第一定影头571A、第二定影头571B及第三定影头571C。各定影头571A~571C以从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排列有第一定影头571A、第二定影头571B、第三定影头571C的方式配置。

第一定影头571A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573;与收纳部5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5N;以及向收纳部573内以及各喷嘴5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574。另外,第二定影头571B以及第三定影头571C成为与第一定影头571A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对构成第二定影头571B以及第三定影头571C的部件标注与构成第一定影头571A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说明。

第一电极5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573的上壁573A的方式设置,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573内的定影液L内,上端部与由控制部500控制的电压施加部520连接。施加于第一电极5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在各定影头571A~571C的第一电极574与电压施加部520之间,以对应于各第一电极574的方式设有多个电流传感器5SA,通过各电流传感器5SA来检测在各第一电极574中流动的电流。另外,也可以通过电压施加部520来检测在各第一电极574中流动的电流。

在各定影头571A~571C上连接有定影液盒576。定影液盒576是内部填充了定影液L的盒,并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进行拆装的方式构成。在壳体2中设有对定影液盒576的拆装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拆装检测传感器,由拆装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关于拆装的信息被输出至控制部500。另外,作为拆装检测传感器,例如可列举光传感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射频识别)等。

在定影液盒576与各定影头571A~571C之间,设有将定影液盒576内与各定影头571A~571C内进行连接的配管。由此,定影液盒576内的定影液L向各定影头571A~571C内供给。

在定影液盒576上连接有加压装置575。加压装置575通过对定影液盒576内的空气进行加压,而对定影液盒576内以及各定影头571A~571C内的定影液L进行加压。此外,在各定影头571A~571C上分别设有对各定影头571A~571C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5SP(仅以1个为代表而图示)。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压装置575来调节各定影头571A~571C内的压力,但也可以通过头内部的定影液L的水位差来调节头内部的压力。

第二电极5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5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且以从各定影头571A~571C的各喷嘴5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被配置于各定影头571A~571C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为大于用纸P的厚度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第二电极572接地。另外,第二电极572并不一定接地,例如也可以向第二电极572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574的电压小的电压。在第二电极572与喷嘴5N的前端之间形成电场。

当向第一电极5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5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具体而言,收纳部573内的定影液L通过加压装置575而被施加压力。由此,定影液L向喷嘴5N的前端被供给。在该喷嘴5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第二电极572之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5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电场在该泰勒锥的前端集中,因定影液L从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从喷嘴5N喷射的液滴状的定影液L带有正电。相对于此,用纸P实际上成为0电位状态。因此,液滴状的定影液L会由于库仑力而向用纸P飞射,并附着于用纸P、调色剂像上。

电流传感器5SA是通过第一电极5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而间接地对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对从喷嘴5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一电极5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500。在此,即使对第一电极5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5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一电极574中流动,通过从喷嘴5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5N向用纸P移动,电流在第一电极574中流动。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574以及第二电极574成为用于在喷嘴5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5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加热器577是对定影头571内及定影液盒576内的定影液L进行加热的装置,被配置于定影头571与定影液盒576之间。加热器577由控制部500控制。

此外,在壳体2中设有对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5ST。温度传感器5ST将所检测到的温度输出至控制部500。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通过温度传感器5ST对定影装置507周围的温度进行检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定影液L的温度。

如图65(a)所示,第一定影头571A的收纳部573为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容器,具有上壁573A、前壁573B、后壁573C、左壁573D、右壁573E以及下壁573F。第二定影头571B的收纳部573在左右方向上为与第一定影头571A的收纳部573相同的大小,在输送方向上小于第一定影头571A的收纳部573。第三定影头571C的收纳部573成为与第二定影头571B的收纳部573相同的大小。

如图65(b)所示,各定影头571A~571C上的多个喷嘴5N分别从收纳部573的下壁573F向下方突出,且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5N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各喷嘴5N的内径优选为0.1mm~1.0mm。

详细而言,第一定影头571A上的多个喷嘴5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第一交错排列组5U1以及第二交错排列组5U2。第二定影头571B上的多个喷嘴5N构成第三交错排列组5U3,第三定影头571C上的多个喷嘴5N构成第四交错排列组5U4。

如图66(a)、(b)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5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5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5N2构成,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5N1与第二喷嘴5N2。此外,各第二喷嘴5N2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5N1之间。而且,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5N1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一喷嘴5N1之间的第二喷嘴5N2而成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此外,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5N2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二喷嘴5N2之间的第一喷嘴5N1而成的形状也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5U2、第三交错排列组5U3以及第四交错排列组5U4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5U1相同的结构。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相邻的喷嘴的最短的外径间距离)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如图64所示,控制部500具备由RAM、ROM等构成的存储部510、电压施加部520、CPU、输入输出电路等,具有基于从外部输入来的图像数据、来自压力传感器5SP、电流传感器5SA以及温度传感器5ST的信号而对施加于第一电极574的电压、加压装置575以及577进行控制的功能。

具体而言,控制部500具有执行状态掌握控制和喷雾控制的功能,所述状态掌握控制为在未执行印刷控制时掌握定影液L的状态(例如粘度)的控制,所述喷雾控制为根据在状态掌握控制中掌握的定影液L的状态来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500构成为,针对多个定影头571A~571C单独地执行状态掌握控制以及喷雾控制。在此,喷雾控制是指在印刷控制中从开始从喷嘴5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起至结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为止的控制。详细而言,喷雾控制在印刷指令中的最先的用纸P到达比定影头571靠上游侧的预定位置时开始,在最后的用纸P穿过定影头571之后结束。

在状态掌握控制中,控制部500首先将通过加压装置575而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设为第一压力PR1。在此,第一压力PR1和后述的第二压力PR2是不会从喷嘴5N排出定影液L的程度的压力,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

然后,如图67所示,控制部500开始向第一电极574施加电压而使电压逐渐上升,将在由电流传感器5SA检测到的电流达到第一电流值I51时的第一电压V51存储于存储部510之后,将电流达到比第一电流值I51大的第二电流值I52时的第二电压V52存储于存储部510。在此,第一电流值I51以及第二电流值I52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在喷雾控制期间所使用的电流值的范围内的值。

而且,控制部500基于各电压V51、V52和各电流值I51、I52来求出表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的第一函数FU1。第一函数FU1为一次函数。详细而言,控制部500基于以下的式(1)、(2)来求出第一函数FU1的斜率α和截距β,从而求出第一函数FU1(V=α·I+β)。

V51=α·I51+β…(1)

V52=α·I52+β…(2)

α=(V52-V51)/(I52-I51)

β=(V51·I52-V52·I51)/(I52-I51)

接下来,控制部500在停止向第一电极574施加电压之后,将通过加压装置575向定影液L施加的压力设为比第一压力PR1大的第二压力PR2。然后,控制部500重启向第一电极574的电压的施加而使电压逐渐提高,在将由电流传感器5SA检测出的电流达到第一电流值I51时的第一电压V511存储于存储部510之后,将电流达到比第一电流值I51大的第二电流值I52时的第二电压V512存储于存储部510。然后,控制部500基于各电压V511、V512和各电流值I51、I52来求出表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的第二函数FU2。第二函数FU2为一次函数。另外,第二函数FU2的求出方法与第一函数FU1的求出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然后,控制部500根据第一函数FU1而求出在第一函数FU1中的电流值为0时的第四电压Va5,根据第二函数FU2而求出在第二函数FU2中的电流值为0时的第五电压Vb5。在此,第四电压Va5以及第五电压Vb5分别相当于第一函数FU1以及第二函数FU2的各截距β。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将第四电压Va5以及第五电压Vb5也称为截距电压Va5、Vb5。

接下来,控制部500基于第一函数FU1的截距电压Va5、与第一函数FU1对应的第一压力PR1、第二函数FU2的截距电压Vb5及与第二函数FU2对应的第二压力PR2而求出表示图68所示那样的压力与电压的关系的第三函数FU3。第三函数FU3为一次函数。另外,第三函数FU3的求出方法与第一函数FU1的求出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控制部500通过如以上那样求出各函数FU1~FU3而掌握当前的定影液L的状态。在此,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实验等而确认出,定影液L的粘度越高则上述各函数FU1、FU2的斜率α以及截距越大、由于函数FU1、FU2随着粘度而变化使得第三函数FU3也变化。而且,通常,温度越低则定影液L的粘度越高是公知的,因此,将上述的记载换一种说法为,温度越低,则函数FU1、FU2的斜率α越大。

控制部500构成为,在具备预定条件时执行上述这样的状态掌握控制。另外,对于预定条件在之后详述。

控制部500构成为,通过状态掌握控制而掌握定影液L的状态后,求出用于决定喷雾控制时的电压的第四函数FU4、在喷雾控制、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下施加于定影液L的第四压力PR4、在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下施加于定影液L的第七电压V57。在此,待机状态是指从激光打印机501的起动或印刷控制的结束起到经过预定的待机时间为止的状态、或到在所述待机时间中接收到印刷任务为止的状态(待印刷的状态)。此外,准备状态是指从开始印刷控制起到开始喷雾控制为止的期间的状态。另外,当从印刷控制结束起经过待机时间时,控制部500从待机状态转移至休眠状态。在休眠状态下,控制部500将电压以及压力均设为0。

为了求出上述第四函数FU4、第四压力PR4以及第七电压V57,控制部500首先如图67所示,求出目标电压VA5成为截距电压的目标函数FA。目标函数FA作为斜率为与第一函数FU1相同的斜率α且截距为目标电压VA5的一次函数而被求出。在此,目标电压VA5是将压力设为后述的目标压力PRA时的函数的截距电压,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0以上的电压值。

在此,表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函数(例如第一函数FU1)以越增大向定影液L施加的压力则其截距电压越减小的方式向负侧平行移动,这已由本申请发明人确认。而且,当如此平行移动的函数的截距电压比预定的值(在图67中为目标电压VA5)小时,如果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向定影液L施加与该函数对应的压力,则会从喷嘴5N产生滴液,这已由本申请发明人确认。

此外,控制部500基于图68所示的第三函数FU3来求出与目标电压VA5对应的目标压力PRA。在此,目标压力PRA是指在不向第一电极574施加电压而向定影液L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喷嘴5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空气间的界面大致成为平面时的压力值。在此,定影液L的界面在压力较小时成为向定影液L侧凹陷的大致半球面形状,当从该状态起逐渐升高压力时,界面向外侧移动而逐渐接近平面形状,进一步升高压力时,界面进一步向外侧移动而逐渐成为向外侧凸起的大致半球面形状。而且,在界面成为平面形状时,其表面积变得最小。而且,通过如此使界面的表面积成为最小,能够抑制喷嘴5N的前端的定影液L干燥的情况。

接下来,控制部500判断目标压力PRA是否为与加压装置575的分辨率对应的值,如果未对应,则设定为小于目标压力PRA且与分辨率对应的第四压力PR4。例如,在加压装置575的分辨率即压力变化的最小单位为x(N/mm2)的情况下,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以x、2x、3x……的方式变化。相对于此,在目标压力PRA包括比x小的值y时例如为2x+y时,加压装置575不能向定影液L施加作为2x与3x之间的数值的2x+y的目标压力PRA。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0将比2x+y小的2x的压力设定为与分辨率对应的第四压力PR4。

当控制部500设定第四压力PR4时,基于图68所示的第三函数FU3而求出与第四压力PR4对应的截距电压Vc5。然后,控制部500基于截距电压Vc5和计算第一函数FU1时求出的斜率α,而求出图69所示的第四函数FU4,并将该第四函数FU4存储于存储部510。另外,第四函数FU4的截距电压Vc5相当于在第四函数FU4中的电流值为0时的第六电压V6,被设定为高于目标电压VA5的值。

此外,控制部500通过从第四函数FU4的截距电压Vc5减去目标电压VA5,算出在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下施加于定影液L的第七电压V57。在此,截距电压Vc5表示在压力为第四压力PR4的状态下开始从喷嘴5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电压值,因此,当将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下施加于定影液L的第七电压V57设定为大于截距电压Vc5的值时,在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下会产生滴液。对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将第七电压V57设定为0以上且截距电压Vc5以下的值,详细而言为Vc5-VA5,因此能够抑制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下的滴液。

此外,如图68所示,由于Vc5-VA5的电压差相当于PRA-PR4的压力差,因此,当在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下向定影液L施加第七电压V57时,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成为将相当于PRA-PR4的压力差的压力与第四压力PR4相加所得的值、即PRA,因此,喷嘴5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界面成为平面。由此,能够抑制喷嘴5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干燥。

此外,控制部500具有如下功能:在执行喷雾控制之前,基于第四函数FU4和多个目标电流值Ip5而算出在喷雾控制中使用的多个喷雾用电压Vs5,并判断各喷雾用电压Vs5是否达到上限值Vmax以上。在此,目标电流值Ip5基于根据图像浓度等而设定的目标喷雾量ρ来设定。另外,目标电流值Ip5的设定方法将在之后详述。

控制部500构成为,在喷雾用电压Vs5为上限值Vmax以上时,将相应的喷雾用电压Vs5设定为小于上限值Vmax的值,并且减慢用纸P的输送速度。在此,用纸P的输送速度越慢,则喷射于用纸P的每单位面积的定影液L的喷雾量越增多。在此,喷雾量与电流为正比关系,电流与电压也为正比关系,因此,例如,将与输送速度的变化量对应的系数乘以喷雾用电压Vs5,从而能够算出与较慢的输送速度对应的新的喷雾用电压Vs5。而且,控制部500在喷雾控制中,在预定时机对所设定的各喷雾用电压Vs5适当进行切换并施加于第一电极574,从而能够向用纸P喷射所希望的喷雾量的定影液L。

接下来,对控制部5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控制部500在未执行印刷控制时始终反复执行图70所示的流程图。

如图70所示,控制部500判断是否为激光打印机501的起动时(S501)。如果在步骤S501中判断为是激光打印机501的起动时(是),则控制部500执行压力设定控制(S505)。在此,在压力设定控制中,控制部500首先执行上述的状态掌握控制,然后,设定在待机状态、准备状态或喷雾控制下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另外,关于压力设定控制,在后文详述。

如果在步骤S501中判断为不是激光打印机501的起动时(否),则控制部500判断从上次的状态掌握控制结束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S502)。在步骤S502中控制部500若判断为经过了预定时间(是),则转移至压力设定控制(S505),若判断为未经过预定时间(否),则转移至步骤S503。

在步骤S503中,控制部500将上次的状态掌握控制时的温度与当前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上次的状态掌握控制时的温度与当前的温度的温度差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温度差以上。另外,上次的状态掌握控制时的温度在执行上次的状态掌握控制时通过温度传感器5ST来检测,并通过控制部500而存储于存储部510。即,控制部500在每次执行状态掌握控制时将当时的温度存储于存储部510。

在步骤S503中,若控制部500判断为达到了预定的温度差以上(是),则转移至压力设定控制(S505),若判断为小于预定的温度差(否),则转移至步骤S504。在步骤S504中,控制部500判断是否更换了定影液盒576。

在步骤S504中,若控制部500判断为更换了定影液盒576(是),则转移至压力设定控制(S505),若判断为未更换定影液盒576(否),则结束本控制。

如图71所示,在压力设定控制中,控制部500首先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设定为第一压力PR1(S511)。在步骤S511之后,控制部500执行用于算出第一函数FU1的函数计算处理(S512)。

如图72所示,在函数计算处理中,控制部500首先开始向第一电极574施加电压,使电压逐渐升高(S531)。在步骤S531之后,控制部500将通过电流传感器5SA所检测的电流值I达到了第一电流值I51时的第一电压V51存储于存储部510(S532)。

在步骤S532之后,控制部500将通过电流传感器5SA所检测的电流值I达到了第二电流值I52时的第二电压V52存储于存储部510(S533)。在步骤S533之后,控制部500基于各电流值I51、I52以及各电压V51、V52而算出第一函数FU1(S534),并结束本控制。

返回至图71,在步骤S512之后,控制部500将压力PR变更为第二压力PR2(S513)。在步骤S513之后,控制部500执行与上述相同的函数计算处理(S514)。详细而言,控制部500在步骤S513中变更了压力PR之后,通过进行图72所示的步骤S531~S534的处理,在步骤S532、S533中算出与上述第一电压V51以及第二电压V52不同的第一电压V511以及第二电压V512,在步骤S534中算出与第一函数FU1不同的第二函数FU2。

在步骤S514之后,控制部500基于各函数FU1、FU2和各压力PR1、PR2来算出第三函数FU3(S515)。在步骤S515之后,控制部500基于第三函数FU3、目标电压VA5及加压装置575的分辨率,而设定在待机时以及印刷控制时施加于定影液L的第四压力PR4(S516)。在此,在印刷控制中包括准备控制和喷雾控制。

在步骤S516之后,控制部500基于第四压力PR4和第三函数FU3而算出第四函数FU4(S517)。在步骤S517之后,控制部500判断第四压力PR4是否大于能够由加压装置575进行加压的极限的压力即最大压力PRmax(S518)。

如果在步骤S518中判断为PR4>PRmax(是),则控制部500将加热器577设为导通(S519),并对定影液L进行加热。在此,定影液L的温度越低,则定影液L的粘度越高,因此,温度越低,则喷雾控制所需要的压力也需要越大的压力。由于第四压力PR4考虑了这样的定影液L的状态(粘度)而被设定,因此,在PR4>PRmax的情况下,可知定影液L的粘度较高,即,温度较低。因此,如此在定影液L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在步骤S519中将加热器577设为导通而对定影液L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降低定影液L的粘度。

在步骤S519之后,控制部500判断从将加热器577设为导通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时间(S520)。控制部500反复进行步骤S520的处理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如果在步骤S520中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是),则返回步骤S511的处理。由此,在定影液L的粘度下降了的状态下再次设定第四压力PR4等,因此,第四压力PR4被设定为比上次小的值。

在步骤S518中判断为PR4≤PRmax的情况下(否),如果在步骤S519中将加热器577设为导通,则控制部500将加热器577设为关断(S521)。另外,在不进入步骤S519而转移至步骤S521的情况下,控制部500在步骤S521中将加热器577维持为关断的状态。

在步骤S521之后,控制部500将压力PR设定为第四压力PR4(S522),并结束本控制。

如图73所示,控制部500在执行喷雾控制之前,执行用于设定喷雾控制的环境的喷雾环境设定控制。另外,喷雾环境设定控制在从控制部500接收到印刷指令起至开始进行用纸P的馈纸为止的期间被执行。例如,在控制部500接收到印刷指令时开始喷雾环境设定控制,在开始进行用纸P的馈纸之前,喷雾环境设定控制结束。

在喷雾环境设定控制中,控制部500首先执行用于算出目标喷雾量ρ的目标喷雾量计算处理(S541)。如图74所示,在目标喷雾量计算处理中,控制部500首先基于印刷指令的图像数据而设定与图像浓度相应的初始喷雾量ρ0(S551)。详细而言,在步骤S551中,图像浓度越高,则控制部500将初始喷雾量ρ0设定为越大的值。另外,初始喷雾量ρ0的设定可以根据相对于一张用纸P的图像形成区域整体的图像浓度而对应每张用纸P来进行设定,也可以将一张用纸P的图像形成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域而根据各区域的图像浓度对应每个区域来进行设定。

在步骤S551之后,控制部500基于印刷指令来判断用纸P是否为光泽纸(S552)。如果在步骤S552中判断为用纸P是光泽纸(是),则控制部500将初始喷雾量ρ0乘以比1小的系数a,从而算出第一临时喷雾量ρ1(S553)。即,在步骤S553中,第一临时喷雾量ρ1被设定为比初始喷雾量ρ0小的值。如果在步骤S552中判断为用纸P不是光泽纸(否),则控制部500将初始喷雾量ρ0仍设定为第一临时喷雾量ρ1(S554)。

在步骤S553、S554之后,控制部500基于印刷指令来判断用纸P是否为薄纸(S555)。如果在步骤S555中判断为是薄纸(是),则将第一临时喷雾量ρ1乘以比1小的系数b,从而算出第二临时喷雾量ρ2(S556)。即,在步骤S556中,第二临时喷雾量ρ2被设定为比第一临时喷雾量ρ1小的值。

如果在步骤S555中判断为不是薄纸(否),则控制部500基于印刷指令来判断用纸P是否为普通纸(S557)。如果在步骤S557中判断为是普通纸(是),则控制部500将第一临时喷雾量ρ1仍设定为第二临时喷雾量ρ2(S558)。

如果在步骤S557判断为不是普通纸(否)、即用纸P为厚纸,则控制部500将第一临时喷雾量ρ1乘以比1大的系数B,从而算出第二临时喷雾量ρ2(S559)。即,在步骤S559中,第二临时喷雾量ρ2被设定为比第一临时喷雾量ρ1大的值。

在步骤S556、S558、S559之后,控制部500基于印刷指令来判断图像品质是否为高品质(S560)。如果在步骤S560中判断为是高品质(是),则控制部500将第二临时喷雾量ρ2乘以比1大的系数C,从而算出目标喷雾量ρ(S561)。即,在步骤S561中,目标喷雾量ρ被设定为比第二临时喷雾量ρ2大的值。

如果在步骤S560中判断为不是高品质(否),则控制部500将第二临时喷雾量ρ2仍设定为目标喷雾量ρ(S562)。在步骤S561、S562之后,控制部500结束本控制。

返回到图73,在步骤S541之后,控制部500基于多个目标喷雾量ρ来设定多个目标电流值Ip5(S542)。在步骤S542之后,控制部500基于多个目标电流值Ip5和第四函数FU4来设定多个喷雾用电压Vs5(S543)。

在步骤S543之后,控制部500判断在步骤S543中设定的多个喷雾用电压Vs5是否全部小于上限值Vmax(S544)。如果在步骤S544中判断为全部喷雾用电压Vs5均小于上限值Vmax(是),则控制部500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544中判断为至少一个喷雾用电压Vs5为上限值Vmax以上(否),则控制部500以作为上限值Vmax以上的喷雾用电压Vs5成为比上限值Vmax小的值的方式进行将全部喷雾用电压Vs5乘以例如预定系数这样的校正,从而对各喷雾用电压Vs5进行再设定(S545)。在步骤S545之后,控制部500将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初始值慢的值(S546),并结束本控制。

如图75所示,当激光打印机501起动时(开始),控制部500开始电压控制。在电压控制中,控制部500首先判断是否处于压力设定控制中(S571)。如果在步骤S571中判断为处于压力设定控制中(是),则控制部500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571中判断为未处于压力设定控制中(否),则控制部500判断是否为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S572)。如果在步骤S572中判断为处于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是),则控制部500将施加于第一电极574的电压V设定为Vc5-VA5、即第七电压V57(S573),并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572中判断为不是待机状态以及准备状态中的任何一个状态(否),则控制部500判断是否处于喷雾控制中(S574)。如果在步骤S574中判断为处于喷雾控制中(是),则控制部500将电压V设定为喷雾用电压Vs5(S575),并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574中判断为未处于喷雾控制中(否),则控制部500将电压V设为0(S576),并结束本控制。

根据以上内容,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印刷控制的非执行时,通过掌握针对于第一电流值I51的第一电压V51的值等,能够掌握定影液L的状态(粘度),因此能够在印刷控制之前掌握定影液L的状态,由此在印刷控制中执行与定影液L的状态相应的喷雾控制。

由于将在状态掌握控制中使用的第一电流值I51和第二电流值I52设为在喷雾控制中使用的电流值的范围内的值,因此能够在喷雾控制中使用在状态掌握控制中存储于存储部510中的第一电压V51以及第二电压V52,能够良好地进行喷雾控制。

由于基于第一电压V51和第二电压V52而求出表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的第一函数FU1,并基于第一函数FU1和目标电流值Ip5而对喷雾用电压Vs5进行确定,因此,即使目标电流值Ip5是与第一电流值I51以及第二电流值I52不同的值,也能够恰当地确定与目标电流值Ip5对应的喷雾用电压Vs5。

由于基于第三函数FU3来决定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下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下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

由于将第四函数FU4的截距电压Vc5设定为比目标电压VA5高的值,因此能够抑制在未施加电压V时定影液L产生滴液的情况。

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中,向第一电极574施加相当于截距电压Vc5与目标电压VA5之差的第七电压V57,从而能够使喷嘴前端的定影液L与空气间的界面从向定影液L侧凹陷的状态成为大致平坦的状态,因此能够缩小界面的表面积,而抑制喷嘴前端的定影液L的干燥。

由于针对多个定影头571A~571C单独地执行状态掌握控制以及喷雾控制,因此能够执行与各定影头571A~571C的定影液L的状态相应的喷雾控制。

由于在每经过预定时间时、即每次有环境变化的可能性时进行状态掌握控制,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掌握定影液L的状态。

由于在每次产生温度差时进行状态掌握控制,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掌握定影液L的状态。

由于在每次定影液盒576的更换时进行状态掌握控制,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掌握从所更换的新的定影液盒576向定影头571供给的定影液L的状态。

通过将喷雾用电压Vs5设定为小于上限值Vmax的值,能够抑制因向定影液L施加上限值Vmax以上的电压而导致定影液L分离的情况。此外,在喷雾用电压Vs5为上限值Vmax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将喷雾用电压Vs5再设定为小于上限值Vmax的值而使喷雾量变小,但在该情况下,通过减慢用纸P的输送速度,而能够使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增大至所需的量,因此能够不禁止喷雾控制而以较慢的输送速度来执行喷雾控制。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这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成为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沿输送方向排列各定影头571A~571C,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6所示,也可以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定影头571D~571H。另外,各定影头571D~571H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定影头571A等仅大小不同,而结构本身大致相同,因此,对构成各定影头571D~571N的部件(喷嘴5N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定影头可以为一个。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在喷雾用电压Vs5为上限值Vmax以上时,对喷雾用电压Vs5进行再设定,并且减慢了输送速度,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图77所示,也可以为,在喷雾用电压Vs5为上限值Vmax以上时(S544:否),禁止喷雾控制而报告错误(S547)。在此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向定影液L施加上限值Vmax以上的电压而使定影液L分离的情况。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状态掌握控制中,求出各函数FU1~FU3而掌握定影液L的状态,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求出函数而根据第一电压来掌握定影液的状态。详细而言,定影液的粘度越高,则为了使第一电流值的电流流动所需要的第一电压的大小越大,因此利用该点能够掌握定影液的状态。而且,利用第一电流值与第一电压的关系能够决定喷雾控制时的电压。即,能够基于第一电压来执行喷雾控制。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根据定影液L的状态而对压力进行调节,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无论定影液L的状态如何都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设为固定。此外,在将压力设为固定值、例如第一压力PR1时,也可以仅算出第一函数FU1,基于第一函数FU1和目标电流值5Ip来决定喷雾用电压Vs5。

此外,在该情况下,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中,理想的是,将施加于第一电极574的电压设定为在第一函数FU1中的电流值为0时的值以下且0以上的第三电压。由此,能够抑制在待机状态或准备状态中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压力施加单元而例示了对定影液盒576内的空气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57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泵和减压阀的加压装置,所述泵对从定影液盒576内向各定影头571A~571C内送入定影液L的各定影头571A~571C内的空气进行加压,所述减压阀通过从各定影头571A~571C放出定影液L而进行减压。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5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是例如OHP片材。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5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5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并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利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利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并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此外,第二电极572并不一定与喷嘴5N相向,也可以向用纸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错开地配置。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函数FU1的截距电压Va5、与第一函数FU1对应的第一压力PR1、第二函数FU2的截距电压Vb5、与第二函数FU2对应的第二压力PR2而算出表示压力与电压间的关系的第三函数FU3,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8所示,通过求出电流值为I51时的压力和电压,能够求出第四函数FU4。也可以基于第一压力PR1、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设为第一压力PR1时所获取的第一电压V51、与第一压力PR1不同的第二压力PR2、在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设为第二压力PR2时所获取的第一电压V511,而求出图79所示的第三函数FU3。另外,第三函数FU3的求出方法能够采用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此外,第四压力PR4的求出方法也能够采用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

在所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状态掌握控制中,将电位差形成部中流动的电流达到了预先规定的第一电流值I51时的第一电压V51存储于存储部51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压达到了预先规定的第一电压时的第一电流值存储于存储部中。此时,可以基于存储于存储部的第一电流值来执行喷雾控制。

如此,通过参照图63至图79而说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能够达到第六目的。另外,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为第六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80~图96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601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激光打印机601具备定影装置607。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是图80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80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80所示,激光打印机601具备:壳体2;用于对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的用纸P进行馈纸的馈送部3;以及用于在用纸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

馈送部3具备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的下部的馈纸托盘31和将馈纸托盘31内的用纸P向图像形成部4进行馈纸的馈纸机构32。馈纸机构32具备馈纸辊632A、分离辊632B、分离垫632C、纸粉清除辊632D以及对位辊632E。对位辊632E是将用纸P的前端位置对齐的辊,通过后述的控制部600而被适当切换为停止、旋转。

定影装置607是通过静电喷雾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供给带电的定影液L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装置。另外,对于定影装置607的结构在后文详述。

在定影装置60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607排出的用纸P夹持而向下游侧输送的一对下游侧输送辊81。通过下游侧输送辊81而被输送来的用纸P被输送至排纸辊R,并从该排纸辊R排出至排纸托盘21上。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6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1所示,定影装置607具有:用于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671;在定影头671的下方支撑用纸P的第二电极672;加压装置675;定影液盒676;罐677;以及控制部600。

如图82(a)所示,定影头671具有沿宽度方向呈交错状排列的第一定影头671A、第二定影头671B、第三定影头671C、第四定影头671D以及第五定影头671E。第一定影头671A、第三定影头671C以及第五定影头671E在前后方向上即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且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定影头671B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671A以及第三定影头671C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671A与第三定影头671C之间。第四定影头671D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671C以及第五定影头671E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671C与第五定影头671E之间。

第一定影头671A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673;与收纳部6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6N;以及向收纳部673内以及各喷嘴6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674。另外,其他的定影头671B~671E成为与第一定影头671A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构成其他的定影头671B~671E的部件标注与构成第一定影头671A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即,各定影头671A~671E(各收纳部673)为相同的形状,分别分体构成。此外,在各收纳部673中分别以相同的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喷嘴6N。

收纳部673是在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绝缘性的容器,具有上壁673A、前壁673B、后壁673C、左壁673D、右壁673E以及下壁673F。如图82(b)所示,各定影头671A~671E上的多个喷嘴6N分别从收纳部673的下壁673F向下方突出,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6N沿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输送方向排列有多个。

详细而言,多个喷嘴6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第一交错排列组6U1以及第二交错排列组6U2。如图83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6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6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6N2构成。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交错排列组6U1的第一喷嘴6N1和第二喷嘴6N2。

此外,各第二喷嘴6N2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6N1之间。而且,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6N1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一喷嘴6N1之间的第二喷嘴6N2而成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此外,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6N2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二喷嘴6N2之间的第一喷嘴6N1而成的形状也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6U2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6U1相同的结构。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相邻的喷嘴的外径间的最短距离)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671A和第二定影头671B)以从输送方向观察时各收纳部673重叠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预定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671A)上的多个喷嘴6N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例如,第一喷嘴6N1与第二喷嘴6N2间的间距)为6Da。相对于此,从预定定影头的宽度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喷嘴6N(例如第一定影头671A的最右侧的第一喷嘴6N1)到与该预定定影头的一侧相邻的定影头(例如第二定影头671B)的宽度方向的最靠另一侧的喷嘴6N(例如第二定影头671B的最左侧的第一喷嘴6N1)的距离6Db小于最小间距6Da。

即,以对应定影头671A~671E中的每个定影头而设定的各定影区域B1~B5(由各定影头671A~671E的各喷嘴6N向用纸P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从输送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定影头671A~671E。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将各定影头671A~671E的各定影区域B1~B5设为与各收纳部6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而进行说明。

更详细而言,作为从第一定影头671A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一定影区域B1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作为从第二定影头671B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二定影区域B2重叠。作为从第五定影头671E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五定影区域B5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作为从第四定影头671D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四定影区域B4重叠。

作为从第三定影头671C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三定影区域B3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第二定影区域B2以及第四定影区域B4重叠。通过如此配置各定影头671A~671E,能够抑制在各定影头671A~671E之间产生不会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情况。

第一定影头671A是用于向能够利用激光打印机601进行印刷的多种用纸P之中宽度最窄的第一用纸6P1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头,以比第一用纸6P1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第一定影头671A被配置于比第一用纸6P1的左右两端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详细而言,第一定影头671A的第一定影区域B1具有第一用纸6P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即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以上的宽度,且以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进入到第一定影区域B1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一定影头671A的收纳部673相当于对应于第一用纸6P1的宽度而配置的第一收纳部。

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83所示,用纸宽度不同的用纸6P1~6P5以左侧的端部为基准而被输送。详细而言,在壳体2内设有与各用纸6P1~6P5的左侧的端部接触而对该左端部进行引导的未图示的引导部件。

第二定影头671B在右侧(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定影头671A相邻,且与比第一用纸6P1的宽度宽的第二用纸6P2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另一侧)。详细而言,第二定影头671B的第二定影区域B2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二用纸6P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用纸6P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6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671A以及第二定影头671B,第一定影头671A以及第二定影头671B能够向第二用纸6P2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另外,第二定影头671B的收纳部673相当于对应于比第一用纸6P1的宽度宽的第二用纸6P2的宽度而配置的第二收纳部。

第三定影头671C在右侧与第二定影头671B相邻,且与比第二用纸6P2的宽度宽的第三用纸6P3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三定影头671C的第三定影区域B3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三用纸6P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三用纸6P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6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671A、第二定影头671B以及第三定影头671C,第一定影头671A、第二定影头671B以及第三定影头671C能够向第三用纸6P3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另外,第三定影头671C的收纳部673相当于对应于比第二用纸6P2的宽度宽的第三用纸6P3的宽度而配置的第三收纳部。

第四定影头671D在右侧与第三定影头671C相邻,且与比第三用纸6P3的宽度宽的第四用纸6P4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四定影头671D的第四定影区域B4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四用纸6P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四用纸6P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6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各定影头671A~671D,各定影头671A~671D能够向第四用纸6P4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五定影头671E在右侧与第四定影头671D相邻,且与比第四用纸6P4的宽度宽的第五用纸6P5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五定影头671E的第五定影区域B5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五用纸6P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五用纸6P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6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各定影头671A~671E,各定影头671A~671E能够向第五用纸6P5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返回到图81,第一电极674是用于向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而使各喷嘴6N的前端产生电场的电极。第一电极674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673的上壁673A。第一电极674的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内而与定影液L接触。第一电极674的上端部与具有电压施加部620的控制部600连接。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

各定影头671A~671E上连接有加压装置675。加压装置675是向各定影头671A~671E内的定影液L施加压力的装置,具有对各定影头671A~671E内的空气进行加压的泵675A和通过从各定影头671A~671E内释放空气而进行减压的减压阀675B。此外,各定影头671A~671E上分别设有对各定影头671A~6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6SP(仅以一个为代表而图示)。

第二电极6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6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且以从各定影头671A~671E的各喷嘴6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被配置于各定影头671A~671E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是比用纸P的厚度大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第二电极672接地。另外,第二电极672并不一定接地,例如也可以向第二电极672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小的电压。在第二电极672与喷嘴6N的前端之间形成电场。

当向第一电极6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6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由于定影液L通过加压装置675而向喷嘴6N的前端供给,因此在第二电极672与喷嘴6N的前端的定影液L之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6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由于定影液L从该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从喷嘴6N喷射的液滴状的定影液L带有正电。相对于此,用纸P实质上成为0电位状态。因此,液滴状的定影液L会由于库仑力而向用纸P飞射,并附着于用纸P、调色剂像上。

电流传感器6SA是通过对第一电极6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而间接地对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且对应于各第一电极674而设置。电流传感器6SA对从喷嘴6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一电极6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600。在此,即使向第一电极6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6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一电极674中流动,通过从喷嘴6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6N向用纸P移动,电流在第一电极674中流动。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674以及第二电极672成为用于在喷嘴6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6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定影液盒676是在内部填充有定影液L的盒,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进行拆装的方式构成。定影液盒676经由配管676A而与罐677连接。另外,可以在配管676A上设有用于从定影液盒676向罐677供给定影液L的液压泵、用于对定影液L的供给/停止进行切换的切换阀等。

罐677被设于壳体2中,经由多个配管677A而与各定影头671A~671A的收纳部673连接。在各配管677A上分别设有用于从罐677向各定影头671A~671E供给定影液L的液压泵、用于对定影液L的供给/停止进行切换的阀677B。阀677B由绝缘性部件构成。

控制部600具备由RAM、ROM等构成的存储部610、向第一电极674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620、CPU以及输入输出电路等。控制部600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外部输入来的图像数据、来自各传感器6SP、6SA的信号而执行加压装置675的控制、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的控制、阀677B的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部600构成为,在印刷控制中,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6SP的信息而将施加于各定影头671A~6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维持为固定。另外,能够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设定为例如处于在未向第一电极674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喷嘴6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空气间的界面向定影液L侧凹陷的状态这样的预定压力值。在此,喷嘴6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界面在压力较小时成为向定影液L侧凹陷的大致半球面形状,当从该状态起逐渐升高压力时,界面向外侧移动而逐渐成为接近平面的形状,当进一步升高压力时,界面进一步向外侧移动而逐渐成为向外侧凸起的大致半球面形状。而且,在界面成为接近平面的形状时,其表面积变得最小。另外,界面的表面积越大,则喷嘴6N的前端的定影液L越容易干燥而存在喷嘴6N的前端堵塞的顾虑,因此,理想的情况是表面积较小。

控制部600构成为,对施加于各定影头671A~671E内的定影液L的电压单独地进行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600具有如下功能:在待机状态中,将施加于各定影头671A~671E的各第一电极674的电压V分别设为不会从喷嘴6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大小的第一电压V61,在印刷控制期间,在用纸P的前端到达各定影区域B1~B5之前的预定时机,对应定影头671A~6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将电压V设为比第一电压V61大的第二电压V62。换言之,控制部600具有如下的功能:在用纸P的前端到达从各定影区域B1~B5向上游侧离开预定的第一距离6D1(参照图72(b)、(c))的第一位置时,即,从用纸P的前端到各定影区域B1~B5的距离达到了第一距离6D1时,对应定影头671A~6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将电压V设为比第一电压V61大的第二电压V62。

另外,能够将第一电压V61设定为比0大的电压值,例如,在将压力设定为上述那样的预定压力值时,能够通过电压的施加而设定为喷嘴6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空气间的界面的表面积成为小于最大值的值(例如最小值)这样的电压值。此外,能够将第二电压V62设定为不足所需要的喷雾量但会进行喷雾的电压值。

即,第一电压V61是在不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下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第二电压V62是在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下作为其准备阶段而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控制部600构成为,在向与预定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671A)对应的第一电极674施加第一电压V61的情况下,关闭与预定定影头对应的阀677B。即,控制部600构成为,在未从预定定影头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关闭与预定定影头对应的阀677B。

另外,在向与预定定影头对应的第一电极674施加第二电压V62以上的电压时,控制部600进行根据预定定影头内的定影液L的量而将与预定定影头对应的阀677B适当进行开闭的控制。

详细而言,控制部600构成为,在待机状态下,算出第一电极674中流动的电流与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的关系式,基于关系式来决定第二电压V62。更详细而言,如图84所示,在待机状态下,控制部600首先以由各电流传感器6SA所检测出的电流的值成为第一电流值Ia6的方式对施加于各第一电极674的电压V进行控制。然后,将电流的检测值达到了第一电流值Ia6时的第一测定电压Va6与Ia6一同存储。

接下来,控制部600以电流的检测值成为与第一电流值Ia6不同的第二电流值Ib6的方式对施加于各第一电极674的电压V进行控制。然后,控制部600将电流的检测值达到了第二电流值Ib6时的第二测定电压Vb6与Ib6一同存储。

然后,控制部600基于各测定电压Va6、Vb6以及各电流值Ia6、Ib6来算出表示图84所示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关系式。然后,控制部600根据关系式来求出电流为0时的电压(截距),并将该电压设定为第二电压V61,将比第二电压V62小的值设定为第一电压V61。

控制部600在待机状态下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上述关系式的计算。在此,预定条件只要是表示存在温度等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可能性的条件,则可以是任何条件。例如,作为预定条件,能够设定为从上次的印刷控制结束起经过了预定的规定时间、由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与上次的关系式的计算时的温度的温度差达到了预定量以上、更换了定影液盒676等。

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的预定时机被设定为用纸P的前端从感光鼓61与转印辊TR之间通过之后的时机。另外,该预定时机为从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一时间(与各用纸P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例如可以是利用馈纸辊632A开始馈纸的时刻,也可以是将通过对位辊632E而临时停止了的用纸P的输送重启时的时刻,还可以是通过设置于比定影装置607靠上游侧且比对位辊632E靠下游侧的未图示的过纸传感器而检测到用纸P的前端的通过的时刻。

此外,预定时机与从成为预定起点的初始位置(例如过纸传感器的位置)起到上述第一位置的距离以及用纸P的输送速度相关,因此,例如在变更了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输送速度而适当变更。详细而言,只要通过距离/输送速度而算出上述第一时间即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用于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的多个预定时机作为多个第一时刻t601来进行说明。

此外,控制部600构成为,在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以下,也称为“图像”)到达各定影区域B1~B5之前将电压V设为能够进行调色剂的定影且比第二电压V62大的第三电压V63。换言之,控制部600具有如下功能:在图像到达从各定影区域B1~B5向上游侧离开预定的第二距离6D2(比第一距离6D1短的距离:参照图89(d)、(e)等)的第二位置时、即图像到各定影区域B1~B5的距离成为第二距离6D2时,对应定影头671A~6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将电压设为比第二电压V62大的第三电压V63。

在此,第三电压V63被设定为为了喷射图像的定影所需要的量的定影液L而需要的大小的电压值。因此,控制部600首先例如根据图像浓度来设定定影液L的目标供给量,根据目标供给量来设定图84所示的目标电流值Ix6。然后,控制部600基于目标电流值Ix6和图84的关系式来设定第三电压V63。

另外,各图像到达各定影区域B1~B5之前的时机为从上述这样的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二时间(与各图像、各定影区域B1~B5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切换为第三电压V63的多个时机作为多个第二时刻t602来进行说明。

此外,控制部600具有如下功能:在与各定影区域B1~B5对应的图像(进入到各定影区域B1~B5的宽度内的图像)在预定的用纸P上在输送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且多个之中的2个图像间的距离比在一定程度上较短的第三距离6D3(参见图88)大的情况下,在2个之中的下游侧的图像穿过定影区域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即,例如,如图88所示,若控制部600判断为与第一定影区域B1对应的2个图像6G2、6G3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6D3,则在下游侧的第二图像6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时,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换言之,如果在第二图像6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到下一个图像6G3到达第一定影区域B1为止的时间为第一阈值以上,则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

第一阈值例如设为在控制部600将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从第三电压V63变更为第二电压V62时从开始对电压进行变更的控制起至稳定为第二电压V62为止的时间,能够实验性地求出。距离6D3能够根据用纸的输送速度和第一阈值来求出。

此外,控制部600具有如下功能:在与各定影区域B1~B5对应的图像在预定的用纸P上在输送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且多个之中的2个图像间的距离为在一定程度上较短的第三距离6D3(参照图88)以下的情况下,将2个图像识别为一个图像。即,例如,如图88所示,若控制部600判断为与第一定影区域B1对应的2个图像6G1、6G2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6D3以下,则将2个图像6G1、6G2识别为一个图像,因此,在2个图像6G1、6G2间不会使电压V下降而仍维持为第三电压V63。换言之,如果在图像6G1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到下一个第二图像6G2到达第一定影区域B1为止的时间小于第一阈值,则控制部6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63。

此外,控制部600具有如下功能:在预定的用纸P上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图像(例如6G3)穿过了定影区域(例如B1)时,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变更为第一电压V61或第二电压V62。详细而言,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P上的最上游侧的图像6G3的后端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的距离大于第四距离6D4,则控制部600在最上游侧的图像6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换言之,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P上的最上游侧的图像6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起至下一用纸P的前端到达第一定影区域B1为止的时间大于第二阈值,则控制部600在最上游侧的图像6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

第二阈值例如设为在控制部600将施加于第一电极674的电压从第三电压V63变更为第一电压V61时从开始对电压进行变更的控制起至稳定为第一电压V61为止的时间,能够实验性地求出。距离6D4能够根据用纸的输送速度和第二阈值来求出。

此外,控制部600构成为,在针对与预定的定影区域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图像而不存在下一用纸P的情况下,或下一用纸P上不存在与预定的定影区域对应的图像的情况下,也在最上游侧的图像穿过定影区域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具体而言,例如,在紧接着形成有与第一定影区域B1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图像6G3的预定的用纸P之后被输送的下一用纸P上不存在与第一定影区域B1对应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600在图像6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

另外,与下一用纸P的前端间的距离比第四距离6D4大的最上游侧的各图像穿过各定影区域B1~B5的时刻、不存在下一用纸P或下一用纸P上不存在图像的最上游侧的各图像穿过各定影区域B1~B5的时机为从上述那样的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四时间(与各图像、各定影区域B1~B5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的多个时机作为多个第四时刻t604来进行说明。

此外,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P上的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6G4的后端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的距离为第四距离6D4以下,则控制部600在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换言之,例如,如果从预定的用纸P上的最上游侧的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起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到达第五定影区域B5为止的时间为第二阈值以下,则控制部600在最上游侧的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之后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

另外,与下一用纸P的前端间的距离成为第四距离6D4以下的最上游侧的各图像穿过各定影区域B1~B5的时机为从上述那样的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的第三时间(与各图像、各定影区域B1~B5对应的时间)时的时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的多个时机作为多个第三时刻t603来进行说明。

此外,控制部600构成为,在判断为预定的用纸P的图像形成区域之中与预定的定影区域(例如B3)对应的预定区域中不存在图像时,在第一时刻t601之后、且预定的用纸P从与预定定影头对应的定影区域通过的期间,将向与预定区域对应的预定定影头(例如671C)内的定影液L施加的电压V维持为第一电压V61。即,由于在图88所示的图示左侧的用纸P的图像形成区域之中的第三定影区域B3的宽度内不存在图像,因而在此情况下,控制部600构成为,针对第三定影头671C而不设定第一时刻t601(即,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的时刻)。由此,在图示左侧的用纸P从第三定影区域B3通过的期间,施加于第三定影头671C的电压V被维持为第一电压V61。

另外,上述各距离6D1~6D4、各时刻t601~t604、各电压V61~V63等通过实验、模拟等而适当被设定。

接下来,对控制部6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控制部600针对各定影头671A~671E分别执行图85~图87所示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关于第一定影头671A的控制为代表来说明。图85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在即将进行定影控制之前的准备状态下对各时刻t601~t604进行设定的处理。此外,图86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待机状态下的电压控制,图87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印刷控制中的电压控制。另外,图86所示的流程图在待机状态下被反复执行,图87所示的流程图在印刷控制期间被反复执行。

在此,定影控制是指从对印刷指令中的最先的用纸P的图像开始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起到对最后的用纸P的图像的喷雾结束为止的控制。此外,准备状态是指从接收到印刷指令起到开始进行对最先的用纸P的图像的喷雾为止的状态。此外,待机状态是指激光打印机601的电源为导通且未接收到印刷指令的状态。

如图85所示,当控制部600在待机状态下接收到印刷指令时(开始),首先,基于印刷数据来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定影头671A对应的图像(以下也称为“对象图像”)(S601)。如果在步骤S601中判断为不存在对象图像(否),则控制部600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601中判断为存在对象图像(是),则控制部600将图像间隔为第三距离6D3以下、即图像间隔较短的2个对象图像设定为一个对象图像(S60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步骤S602中所设定的多个对象图像的个数设为k个,以第1~k个对象图像之中任意的对象图像作为“对象图像m”来进行说明。

在步骤S602之后,控制部600对应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切换为第三电压V63的时机的第二时刻t602(S603)。在步骤S603之后,控制部600判断对象图像m是否为用纸P的最后的图像、即是否为最上游侧的图像(S604)。

如果在步骤S604中判断为对象图像m不是最上游侧的图像(否),则控制部600对应每个非最上游侧的图像的对象图像m,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的时机的第三时刻t603(S605)。即,经过步骤S604:否→S605的处理,从而在同一用纸4P上的最上游侧以外的对象图像m从第一定影区域B1穿过之后,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下降为第二电压V62。

如果在步骤S604中判断为对象图像m是最上游侧的图像(是),则控制部600判断相对于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是否存在下一用纸P(S609)。如果在步骤S609中判断为相对于对象图像m而不存在下一用纸P(是),则控制部600转移至步骤S607,针对于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即最后的对象图像k,设定作为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的时机的第四时刻t604。即,经过步骤S609:是→S607的处理,从而在对象图像m为最后的对象图像k、即向最后的对象图像k的喷雾结束的情况下,电压V返回到待机状态的第一电压V61。

如果在步骤S609中相对于对象图像m而存在下一用纸P(否),则控制部600判断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后端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的距离是否比第四距离6D4长(S606)。如果在步骤S606中判断为距离比第四距离6D4长(是),则控制部600对应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的时机的第四时刻t604(S607)。即,经过步骤S606:是→S607的处理,从而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A1起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到达第一位置为止的时间为比较长的时间的情况下,使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下降为第一电压V61,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如果在步骤S606中判断出距离为第四距离6D4以下(否),则控制部600判断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下一用纸P上是否存在对象图像m+1(S608)。如果在步骤S608中判断为下一用纸P上不存在对象图像m+1(是),则控制部600转移至步骤S607,对应所对应的最上游侧的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第四时刻t604。即,经过步骤S408:是→S607的处理,从而在下一用纸P上不存在对象图像m+1、即在第一定影头671A中不需要向下一用纸P上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下,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起到至少下一用纸4P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为止的期间,将电压V维持为第一电压V61,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如果在步骤S608中判断为下一用纸4P上存在对象图像m+1(否),则转移至步骤S605,对应所对应的每个对象图像m设定第三时刻t603。即,经过步骤S606:否→S608:否→S605的处理,从而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后端起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的距离短至第四距离6D4以下的情况下,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变更为第二电压V62,从而不需要在纸间(在形成有对象图像m的预定的用纸与下一用纸之间)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

在此,在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时,有时会产生定影液L成为液滴而从喷嘴6N滴落的情况。此外,在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的后端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的距离短至第四距离6D4以下的情况下,例如,若提高输送速度,则有时从最上游侧的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起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到达第一定影区域B1为止的时间会非常短。在该情况下,如果在对象图像m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将电压V设为第一电压V61,并在纸间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则存在从喷嘴6N滴落的定影液L附着于下一用纸P上的顾虑。对此,在距离短至第四距离6D4以下的情况下,在纸间将电压V维持为第二电压V62,由此能够抑制在从第一电压V41向第二电压V62切换时产生的滴液,因此,能够抑制滴状的定影液L附着于用纸P的情况。

在步骤S607之后或在步骤S605之后,控制部600针对于包含对象图像m的各用纸P而设定多个作为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的时机的第一时刻t601(S610),结束本控制。

如图86所示,控制部600在激光打印机601的电源成为导通时(开始),判断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可能性(S621)。如果在步骤S621中判断为满足预定条件、即存在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可能性(是),则如图84所示,控制部600以成为各电流值Ia6、Ib6的方式对电压V进行控制,算出关系式(S622)。

在步骤S622之后,控制部600根据关系式来设定第一电压V61以及第二电压V62(S623)。在步骤S623之后、或如果在步骤S621中判断为否,则控制部6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一电压V61(S624),结束本控制。由此,在待机状态下,基本上将电压V设定为第一电压V61。

如图87所示,当控制部600接收到印刷指令时(开始),首先判断以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为基准的时刻t、即从成为预定起点的时刻起计数的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一时刻t601(S631)。如果在步骤S631中为t=t601(是),则控制部6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二电压V62(S632)。详细而言,在步骤S632中,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升高为第二电压V62。

如果在步骤S631中不是t=t601(否),则控制部600判断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二时刻t602(S633)。如果在步骤S633中为t=t602(是),则控制部6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三电压V63(S634)。详细而言,在步骤S634中,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升高为第三电压V63。

如果在步骤S633中不是t=t602(否),则控制部600判断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三时刻t603(S635)。如果在步骤S635中为t=t603(是),则控制部6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二电压V62(S636)。详细而言,在步骤S636中,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二电压V62。

如果在步骤S635中不是t=t603(否),则控制部600判断时刻t是否达到了第四时刻t604(S637)。如果在步骤S637中为t=t604(是),则控制部600将电压V设定为第一电压V61(S638)。详细而言,在步骤S638中,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一电压V61。

如果在步骤S637中不是t=t604(否)、或在步骤S632、S634、S636、S638之后,则控制部600判断印刷控制是否已结束(S639)。如果在步骤S639中印刷控制未结束(否),则控制部600返回步骤S631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639中印刷控制已结束(是),则控制部600结束本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88~图90对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88是使时间图的时间轴与位置对应而图示的图,以第一定影头671A、第三定影头671C以及第五定影头671E的控制为代表而进行了图示。另外,关于第二定影头671B,由于对象图像成为与关于第一定影头671A的对象图像6G1~6G3相同的大小和配置,因此被进行与第一定影头671A大致相同的控制。此外,关于第四定影头671D,由于对象图像成为与关于第五定影头671E的对象图像6G4~6G7相同的大小和配置,因此被进行与第五定影头671E大致相同的控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也将对象图像6G1~6G7依次称为第一图像6G1、第二图像6G2、第三图像6G3、第四图像6G4、第五图像6G5、第六图像6G6、第七图像6G7。

首先,参照图88对第一定影头671A的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88所示,当到达从印刷控制中的最先的用纸P的前端到第一定影区域B1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6D1的第一时刻t601时,控制部600将在待机状态下设定为第一电压V61的电压V升高为第二电压V62。当到达从最先的用纸P的第一图像6G1的前端到第一定影区域B1的距离成为第二距离6D2的第二时刻t602时,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升高为第三电压V63。

由于2个图像6G1、6G2的间隔为第三距离6D3以下,因此,在从第一图像6G1的前端到达第一定影区域B1起到第二图像6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为止的期间,控制部6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63。当到达第二图像6G2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的第三时刻t603时,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二电压V62。详细而言,由于第二图像6G2不相当于最上游侧的图像,因此,在第二图像6G2的后端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二电压V62。

然后,同样地,当到达相对于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6G3而设定的第二时刻t602时,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升高为第三电压V63。当到达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6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的第四时刻t604时,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一电压V61。详细而言,由于形成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6G3的最先的用纸P的下一用纸P上没有与第一定影区域B1对应的图像,因此,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一电压V61。

接下来,对第三定影头671C的控制进行说明。

由于在最先的用纸P上没有与第三定影头671C对应的图像,因此,控制部600不对最先的用纸P设定第一时刻t601。由此,即使从最先的用纸P的前端到第三定影区域B3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6D1,控制部600也将电压V仍维持为待机状态时的第一电压V61。

由于在下一用纸P上存在与第三定影头671C对应的图像6G5、6G6,因此,控制部600对下一用纸P设定第一时刻t601。由此,当到达从下一用纸P的前端到第三定影区域B3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6D1的第一时刻t601时,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升高为第二电压V62。

然后,与第一定影头671A的控制同样地,在第二时刻t602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升高为第三电压V63,在第四时刻t604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一电压V61。另外,对于图像6G5、6G6,间隔也在第三距离6D3以下,因此在各图像6G5、6G6间,控制部6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63。

最后,对第五定影头671E的控制进行说明。

当到达从最先的用纸P的前端到第五定影区域B5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6D1的第一时刻t601时,控制部600将在待机状态下设定为第一电压V61的电压V升高为第二电压V62。当到达从最先的用纸P的第四图像6G4的前端到第五定影区域B5的距离成为第二距离6D2的第二时刻t602时,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升高为第三电压V63。

在此,最先的用纸P上的与第五定影区域B5对应的图像仅有第四图像6G4这一个,因此,第四图像6G4相当于最上游侧的图像。从第四图像6G4的后端起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的距离成为第四距离6D4以下,因此,当到达第四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的第三时刻t603时,控制部600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二电压V62,而不降低至第一电压V61。

由此,在最先的用纸P上的第四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起到下一用纸P的第五图像6G5到达至第五定影区域B5的近前位置为止的期间,电压V被维持为第二电压V62。然后,然后,与第一定影头671A的控制同样地,在第二时刻t602将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升高为第三电压V63,在第四时刻t604将电压V从第三电压V603降低为第一电压V61。另外,对于图像6G5、6G6、6G7,各自的间隔也为第三距离6D3以下,因此,在各图像6G5、6G6、6G7间,控制部600将电压V维持为第三电压V63。

接下来,参照图89以及图90对施加于各定影头671A~671E的电压V被切换的情形进行说明。

如图89(a)、(b)所示,当最先的用纸P的前端到达从第二定影区域B2以及第四定影区域B4向上游侧离开第一距离6D1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671B以及第四定影头671D的各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

如图89(c)所示,当最先的用纸P的前端到达从第一定影区域B1、第三定影区域B3以及第五定影区域B5向上游侧离开第一距离6D1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671A以及第五定影头671E的各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切换为第二电压V62。另外,在最先的用纸P上没有与第三定影头671C对应的图像,因此,施加于第三定影头671C的电压V仍维持为第一电压V61。

如图89(d)所示,当与第二定影头671B对应的第一图像6G1到达从第二定影区域B2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6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671B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切换为第三电压V63。如图89(e)所示,当与第一定影头671A对应的第一图像6G1到达从第一定影区域B1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6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671A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切换为第三电压V63。

如图89(f)所示,当与第四定影头671D对应的第四图像6G4到达从第四定影区域B4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6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四定影头671D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切换为第三电压V63。如图89(g)所示,当与第五定影头671E对应的第四图像6G4到达从第五定影区域B5向上游侧离开第二距离6D2的位置时,施加于第五定影头671E的电压V从第二电压V62切换为第三电压V63。

如图89(h)所示,当第二图像6G2从第二定影区域B2穿过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671B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如图90(a)所示,当第二图像6G2从第一定影区域B1穿过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671A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

然后,在与各定影头671A、671B对应的第三图像6G3与各定影区域B1、B2间的距离分别成为上述第二距离6D2的时机,如图90(b)、(c)所示,施加于各定影头671A、671B的各电压V分别从第二电压V62切换为第三电压V63。如图90(d)所示,当第三图像6G3穿过第二定影区域B2时,施加于第二定影头671B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即,由于在下一用纸P上没有与第二定影区域B2对应的图像,因此,施加于第二定影头671B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同样地,如图90(e)所示,当第三图像6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时,施加于第一定影头671A的电压V也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一电压V61。

如图90(e)所示,当与第四定影头671D对应的第四图像6G4穿过第四定影区域B4时,施加于第四定影头671D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即,第四图像6G4与下一用纸P的前端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6D4以下,因此,施加于第四定影头671D的电压V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同样地,如图90(f)所示,当第四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时,施加于第五定影头671E的电压V也从第三电压V63切换为第二电压V62。

另外,在图88~图90中,说明了针对宽度最宽的第五用纸6P5的各定影头671A~671E的控制,但对于其他宽度的用纸6P1~6P4也同样地进行上述控制。但是,在对其他宽度的用纸6P1~6P4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对于位于该用纸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以外的定影头(例如针对第四用纸6P4的第五定影头671E),在印刷控制中,施加于该定影头的电压被维持为第一电压V61。

详细而言,例如在对第四用纸6P4进行印刷控制的情况下,不存在与位于第四用纸6P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之外的第五定影头671E对应的对象图像,因此,在对于第五定影头671E的图85所示的处理中,在步骤S601中判定为否。由此,对于第五定影头671E,不设定用于变更电压V的各时刻t601~t604,因此,在印刷控制中,施加于第五定影头671E的电压被维持为第一电压V61。

根据以上内容,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由于对应于用纸P的种类(纸宽)或图像数据而对应定影头671A~6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分别控制电压,因此,能够在印刷控制中适当地使来自定影头671A~671E的喷雾单独停止,能够抑制无端地消耗定影液L的情况。

根据用纸P的纸宽来配置各定影头671A~671E,由此,例如在对第一用纸6P1进行喷雾时,能够停止向不对应于第一用纸6P1的纸宽的4个定影头671B~671E施加电压,因此,能够抑制无端地消耗定影液L的情况。

由于在不从预定定影头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关闭与预定定影头对应的阀677B,因此,能够通过绝缘性的阀677B来抑制从进行喷雾的一侧的定影头向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定影头泄漏电流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从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定影头错误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情况。

由于在用纸P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B1~B5之前,将电压从第一电压V61升高为第二电压V62,因此,能够抑制在从第一电压V61向第二电压V62切换时从喷嘴6N滴落的滴状的定影液L附着于用纸P上的情况。

由于在施加第三电压V63前设为比第三电压V63小的第二电压V62,因此,例如与在用纸P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B1~B5之前从第一电压V61一下子变更为第三电压V63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由于在图像间隔较长的各图像6G2、6G3之间,将电压从第三电压V63降低为第二电压V62,因此,例如与在各图像6G2、6G3之间将电压维持为第三电压V63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由于在图像间隔较短的各图像6G1、6G2之间,将电压维持为第三电压V63,因此,能够使对第一图像6G1之后的第二图像6G进行定影时的喷雾状态稳定。

由于在最上游侧的第三图像6G3穿过第一定影区域B1之后将电压降低为第一电压V61,因此,能够抑制在最先的用纸P与下一用纸P之间消耗不必要的电力的情况。

由于在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之后将电压降低为第二电压V62,而不降低至第一电压V61,因此,能够抑制在纸间从第五定影头671E产生滴液的情况。

由于基于在待机状态下算出的关系式来决定第二电压V62,因此,能够将第二电压V62设定为与环境对应的恰当的值。

由于将第一定影头671A的宽度设为小于第一用纸6P1的宽度,将其他的定影头671B~671E以不超出所对应的各用纸6P2~6P5的宽度之外这样的较小的宽度构成,因此,能够使各定影头671A~671E小型化,进而能够使定影装置607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这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成为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沿宽度方向排列多个分体的收纳部673,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91所示沿输送方向排列多个收纳部673。换言之,在图91所示的方式中,沿输送方向设有多列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收纳部673的列。

另外,在该方式中,用纸宽度不同的用纸6P1~6P3以各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成为相同的位置的方式,通过能够调节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未图示的引导件来引导各用纸6P1~6P3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收纳部673之中正中间的3个第一收纳部641对应于第一用纸6P1的宽度而被配置。另外,对于其他的列也同样,宽度方向的正中间的3个第一收纳部641对应于第一用纸6P1的宽度而被配置。

换言之,共计9个第一收纳部641的定影区域彼此不分离而重叠,该定影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于第一用纸6P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两端而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或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收纳部673之中与3个第一收纳部641的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2个第二收纳部642对应于比第一用纸6P1的宽度宽的第二用纸6P2的宽度而被配置。另外,在其他的列中也同样,各第二收纳部642对应于第二用纸6P2的宽度而被配置。

换言之,相对于共计9个第一收纳部641而配置于图示左侧的3个第二收纳部642的定影区域彼此不分离而重叠,该定影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相对于第二用纸6P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而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或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相对于各第一收纳部641而配置于图示右侧的3个第二收纳部642的定影区域也同样地配置。

沿宽度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收纳部673之中被配置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2个第三收纳部643对应于比第二用纸6P2的宽度宽的第三用纸6P3的宽度而配置。另外,在其他列中也同样,各第三收纳部643对应于第三用纸6P3的宽度而被配置。

换言之,配置于图示最左侧的3个第三收纳部643的定影区域彼此不分离而重叠,该定影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相对于第三用纸6P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而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或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配置于图示最右侧的3个第三收纳部643的定影区域也同样地配置。

此外,如图92所示,也可以沿输送方向排列多个能够利用激光打印机601进行印刷的用纸P之中的最大宽度的用纸P所对应的大小的收纳部673。

另外,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收纳部673分别分体地构成,但也可以将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各收纳部673一体地形成。以下,参照图93对将多个收纳部673一体地形成的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93所示的定影头680具备容器部681、多个分隔壁682以及多个第一电极674。容器部681具有在上方开口的矩形的容器本体683和封闭容器本体683的开口部的盖684。

容器本体683一体地具有底壁部683A、前壁部683B、后壁部683C、左壁部683D以及右壁部683E。底壁部683A被形成为沿宽度方向较长的矩形的板状,在其适当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喷嘴683F。另外,多个喷嘴683F的配置例如能够采用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多个喷嘴6N的配置相同的配置。

前壁部683B从底壁部683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起向上方延伸。后壁部683C从底壁部683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起向上方沿延。

左壁部683D从底壁部683A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图示左侧的端部)起向上方延伸,并与底壁部683A、前壁部683B以及后壁部683C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连结。右壁部683E从底壁部683A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图示右侧的端部)起向上方延伸,并与底壁部683A、前壁部683B以及后壁部683C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连结。

分隔壁682是用于将容器部681内分隔为多个室6R1~6R5的壁,以从底壁部683A的适当的位置起向上方延伸且从前壁部683B延伸至后壁部683C的方式与容器本体683一体地形成。另外,分隔壁682也可以与容器本体683分体地构成。

多个分隔壁682相对于用纸P的输送中心6CL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形成。在此,用纸P的输送中心6CL是指图91的方式中所说明这样的、用纸宽度不同的用纸以各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成为相同的位置的方式被输送的方式中的各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心。

此外,多个分隔壁682以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比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靠近输送中心6CL的方式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此外,与输送中心6CL相比处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2个分隔壁682互相平行,处于另一侧的2个分隔壁682互相平行。

盖684被形成为沿宽度方向较长的矩形的板状,其下表面与前壁部683B、后壁部683C、左壁部683D、右壁部683E以及各分隔壁682的上表面接触而被固定。在容器本体683上安装了盖684的状态下,容器部681内被各分隔壁682分隔开,从而形成用于收纳定影液L的多个室6R1~6R5。换言之,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由容器部681的一部分和分隔壁682构成。即,在第七实施方式中,5个收纳部一体地形成。

各第一电极674以上下贯穿的方式设于盖684的适当的位置,其下端部被配置于与各室6R1~6R5内的定影液L接触的位置。

如图94(a)、(b)所示,在底壁部683A的下表面,以从底壁部683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用于保护多个喷嘴683F的前端不受用纸P的影响的多个肋RB1~RB5。各肋RB1~RB5与各喷嘴683F相比向下方突出。另外,各肋RB1~RB5也可以与底壁部683A分体地构成。

多个肋RB1~RB5由沿着底壁部683A的四条边而设置的前肋RB1、后肋RB2、左肋RB3以及右肋RB4和从前肋RB1延伸至后肋RB2的4个倾斜肋RB5构成。

各倾斜肋RB5分别被配置于将上述各分隔壁682在喷嘴683F的长度方向(突出方向)上进行投影而得到的位置。由此,各倾斜肋RB5相对于输送中心6CL而在宽度方向上成为对称,因此,能够抑制由各倾斜肋RB5所引导的用纸P相对于输送方向而倾斜地移动的情况。此外,各倾斜肋RB5被配置为,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向输送中心6CL逐渐缩窄,因此,例如,当用纸P以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用纸P的中央部向喷嘴683F侧凸起的方式发生了卷曲时,能够通过逐渐缩窄的各倾斜肋RB5而将用纸P的鼓起的中央部向第二电极672侧压入,由此能够矫正用纸P的卷曲。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绝缘性的阀677B,抑制从进行喷雾的一侧的定影头向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定影头泄漏电流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在定影头、罐上设置接地部件而抑制电流的泄漏。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如图95所示,在各定影头671A~671E上设置接地部件691,以取代将设于罐677和各定影头671A~671E之间的各配管677A上的阀677C设为导电性的阀。

接地部件691是用于将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接地的导电性部件,以贯穿收纳部673的方式设置,并与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接触。接地部件691经由开关692而接地。

开关692能够切换为使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接地的导通状态(第一状态)和不使定影液L接地的断开状态(第二状态)。控制部600构成为,在喷射预定的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的喷雾时,将与该预定的收纳部673对应的开关692设为断开状态,在不喷射预定的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的喷雾时,将与该预定的收纳部673对应的开关92设为导通状态。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定影头671A中执行喷雾、在第二定影头671B中不执行喷雾的情况下,控制部600将与进行喷雾的一侧的第一定影头671A对应的开关692设为断开状态,将与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第二定影头671B对应的开关692设为导通状态。由此,即使在第一定影头671A内的定影液L的电荷经由各配管677A内、罐677内的定影液L而泄漏至第二定影头671B内的定影液L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接地部件691而将流至第二定影头671B内的定影液L的电荷释放至大地。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不进行喷雾的一侧的第二定影头671B内的定影液L错误地被喷射的情况。

此外,如图96所示,也可以在罐677中设置接地部件691。具体而言,接地部件691以贯穿罐677的方式被设置,且与罐677内的定影液L接触。接地部件691直接接地。

由此,例如当在第一定影头671A中执行喷雾、在第二定影头671B中不执行喷雾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处于第一定影头671A内的定影液L的电荷经由各配管677A内、罐677内的定影液L而流至第二定影头671B内的定影液L中的途中的罐677的接地部件691而释放至大地。

另外,在图95或图96所示的方式中,设置了阀677C,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阀677C。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根据用纸P的种类和图像数据这两方而对施加于各收纳部673内的定影液L的各电压分别进行控制,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根据用纸P的种类而对各电压分别进行控制,还可以仅对应于图像数据而对各电压分别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在2个图像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6D3时,将电压V变更为第二电压V62(泰勒锥开始产生的电压值),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小于第三电压V63且大于第一电压V61的值,则可以为任何电压值。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在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6G4的后端到下一用纸P的前端的距离为第四距离6D4以下的情况下,在最上游侧的第四图像6G4穿过第五定影区域B5之后,将电压V设定为第二电压V62,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大于第一电压V61的值,则可以是任何电压值。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印刷控制中,将电压V从待机状态的第一电压V61临时升高为第二电压V62之后,升高为定影用的第三电压V63,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用纸P的前端到达定影区域之前,将电压V从第一电压V61一下子升高至第三电压V63。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673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6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并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在该情况下,只要通过使多个导电性的收纳部彼此分离、或在各收纳部之间设置绝缘性部件,来阻断各收纳部间的电荷的移动即可。此外,也可以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并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6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OHP片材。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作为向收纳部内的定影液赋予压力的压力施加单元而例示了具有泵、减压阀的加压装置67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水位差对各头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或减压的装置。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于步骤S602、S606的处理,根据距离进行判断,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时间进行判断。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待机状态下施加电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待机状态下不施加电压。

在所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定影区域B1~B5设为与收纳部6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定影区域也可以比收纳部的下表面小或大。即,定影区域只要根据宽度而在用纸上的被喷射的定影液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定义即可。

如此,能够通过参照图80至图96而说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来达到第七目的。另外,上述第七实施方式是第七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701,参照图97~图106进行详细说明。在第八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是图97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97所示,激光打印机701还具备定影装置707。

定影装置707是通过静电喷雾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带电的定影液L的喷雾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装置。另外,对于定影装置707的结构在后文详述。

在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在定影装置70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707排出的用纸P向下游侧输送的下游侧输送辊81。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7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定影装置707具备用于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771以及在定影头771的下方支撑用纸P的第二电极772。

定影头771具有第一头771A、第二头771B以及第三头771C。各头771A~771C从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以第一头771A、第二头771B、第三头771C的顺序排列配置。

第一头771A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773;与收纳部7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7N;以及向收纳部773内以及各喷嘴7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774。另外,第二头771B以及第三头771C成为与第一头771A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与构成第二头771B以及第三头771C的部件标注与构成第一头771A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第一电极7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773的上壁773A的方式设置,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773内的定影液L内,上端部与由控制部700控制的电压施加部720连接。施加于第一电极7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在各第一电极774与电压施加部720之间,以对应于各第一电极774的方式设有多个电流传感器7SA,通过各电流传感器7SA来检测各第一电极774中流动的电流。另外,也可以通过电压施加部720来检测各第一电极774中流动的电流。

在各头771A~771C上连接有作为压力施加部的一例的加压装置775。加压装置775是向各头771A~771C内的定影液L施加压力的装置,且具有通过向各头771A~771C内送入定影液L而进行加压的泵和通过从各头771A~771C内放出定影液L而进行减压的减压阀。此外,在各头771A~771C上分别设有对各头771A~771C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7SP(仅以一个为代表而进行图示)。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压装置775对各头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但也可以利用头内部的定影液的水位差而对头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

第二电极7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7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且以从各定影头771A~771C的各喷嘴7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被配置于各定影头771A~771C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为大于用纸P的厚度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第二电极772接地。另外,第二电极772并不一定接地,例如也可以向第二电极772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774的电压小的电压。在第二电极772与喷嘴7N的前端之间形成电场。

当向第一电极7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7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具体而言,收纳部773内的定影液L通过加压装置775而被施加压力。由此,定影液L向喷嘴7N的前端被供给。在该喷嘴7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与第二电极572之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5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电场在该泰勒锥的前端集中,因定影液L从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电流传感器7SA是通过对第一电极7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而间接地对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对从喷嘴7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一电极7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700。在此,即使在第一电极774上施加有电压,在未从喷嘴7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一电极774中流动,通过从喷嘴7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7N向用纸P移动,电流在第一电极774中流动。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774以及第二电极774成为用于在喷嘴7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7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此外,在壳体2中设有对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7ST和对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7SH。温度传感器7ST以及湿度传感器7SH分别将所检测到的温度或湿度输出至控制部700。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通过温度传感器7ST而对定影装置707周围的温度进行检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定影液的温度。

如图98(a)所示,第一定影头771A的收纳部773为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容器,具有上壁773A、前壁773B、后壁773C、左壁773D、右壁773E以及下壁773F。第二定影头771B的收纳部773在左右方向上为与第一定影头771A的收纳部773相同的大小,在输送方向上小于第一定影头771A的收纳部773。第三定影头771C的收纳部773成为与第二定影头771B的收纳部773相同的大小。

如图98(b)所示,各定影头771A~771C上的多个喷嘴7N分别从收纳部773的下壁773F向下方突出,且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7N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各喷嘴7N的内径优选为0.1mm~1.0mm。

详细而言,第一定影头771A上的多个喷嘴7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第一交错排列组7U1以及第二交错排列组7U2。第二定影头771B上的多个喷嘴7N构成第三交错排列组7U3,第三定影头771C上的多个喷嘴7N构成第四交错排列组7U4。

如图99(a)、(b)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7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7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7N2构成,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7N1与第二喷嘴7N2。此外,各第二喷嘴7N2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7N1之间。而且,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7N1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一喷嘴7N1之间的第二喷嘴7N2而成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此外,连接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7N2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二喷嘴7N2之间的第一喷嘴7N1而成的形状也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7U2、第三交错排列组7U3以及第四交错排列组7U4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7U1相同的结构。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最短的喷嘴间距)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如图97所示,控制部700具备由RAM、ROM等构成的存储部710、CPU、输入输出电路等,具有基于从外部输入来的图像数据、来自压力传感器7SP、电流传感器7SA、温度传感器7ST以及湿度传感器7SH的信号而对施加于第一电极774的电压、加压装置775进行控制的功能。

具体而言,控制部700具有根据印刷数据的图像浓度来决定作为用纸P的每单位面积所喷射的定影液L的目标值的目标喷雾量的功能。详细而言,如果印刷数据为文本数据,则控制部700设定预定的第一喷雾量ρ1作为目标喷雾量,如果印刷数据为图像数据、即与文本数据相比图像浓度高,则控制部700设定比第一喷雾量ρ1大的第二喷雾量ρ2作为目标喷雾量。

此外,控制部700具有基于由温度传感器7ST检测到的温度和由湿度传感器7SH所检测到的湿度来决定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值的功能。具体而言,在存储部710中存储有图100(a)所示的第一电流值表以及图100(b)所示的第二电流值表。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将各电流值表以坐标图(函数)的形式存储于存储部71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各电流值表以表形式存储于存储部710。

在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一喷雾量ρ1时,控制部700选择第一电流值表,在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二喷雾量ρ2时,控制部700选择第二电流值表,基于所选择的电流值表和温度以及湿度来决定电流值。

第一电流值表是表示与第一喷雾量ρ1对应的电流值、温度及湿度(相对湿度)间的关系的表,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在第一电流值表中,在湿度处于从第一湿度H1至第二湿度H2的范围内时,无论温度为何值,电流值均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值I701。此外,在湿度高于第二湿度H2时,电流值被设定为湿度越高则越大、并且温度越高则越大的值。

另外,考虑到温度、湿度越高则电流越向空气中放电的现象而设定了第一电流值表。此外,在喷射第一喷雾量ρ1所需要的压力(后述的所需压力PRα)被施加于定影液L的状态下,电流值I701被设定为喷射第一喷雾量ρ1所需要的电流值。另外,对于后述的第二电流值表以及电流值I702也同样地设定。

第二电流值表是表示与第二喷雾量ρ2对应的电流值、温度及湿度(相对湿度)间的关系的表,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在第二电流值表中,在湿度处于从第一湿度H1至第二湿度H2的范围内时,无论温度为何值,电流值均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值I702。在此,I702是大于I701的值。此外,在湿度高于第二湿度H2时,电流值被设定为湿度越高则越大、并且温度越高则越大的值。

此外,控制部700具有如下功能:在决定了电流值之后,以由电流传感器7SA检测到的电流值成为所决定的电流值的方式对电压进行控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所决定的电流值也称为目标电流值。

此外,控制部700具有基于由温度传感器7ST所检测到的温度来决定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的值的功能。具体而言,在存储部710中存储有图101(a)所示的第一压力表和图101(b)所示的第二压力表。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将各压力表以坐标图(函数)的形式存储于存储部71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各压力表以表形式存储于存储部710。

在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一喷雾量ρ1时,控制部700选择第一压力表,在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二喷雾量ρ2时,控制部700选择第二压力表,基于所选择的压力表和温度来决定压力的值。另外,各压力表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

第一压力表由第一所需压力表Pn1、第一上限压力表Pmax1及第一下限压力表Pmin1构成。第一所需压力表Pn1是表示喷射第一喷雾量ρ1所需要的压力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温度越高,则该表中的压力被设定为越小的值。详细而言,设定为,在温度从0至预定温度T701的低温度区域中,与高于预定温度T701的常温、高温区域相比,压力的变化量(相对于温度的上升量而言的压力的下降量)变大。这是由于,定影液的粘度根据定影液的温度而变化。定影液的温度越降低,则粘度越升高,因此,为了得到所需的喷雾量而需要增大向定影液施加的压力的值。此外,当定影液的温度较高时,定影液的粘度变小,因此,为了得到所需的喷雾量而需要减小施加于定影液的压力。该第一所需压力表Pn1能够通过实验来求出。

第一上限压力表Pmax1是表示在第一电极774上施加有与第一喷雾量ρ1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能够正常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压力的上限值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温度越升高,则该表中的压力被设定为越小的值。详细而言,在温度从0至预定温度T701的低温度区域中,压力被设定为大致固定的值PR704,且被设定为,从预定温度T701起,温度越升高,则压力的变化量越逐渐增大,当成为在一定程度上的高温时,压力的变化量逐渐减小。

具体而言,第一上限压力表Pmax1表示为了在喷嘴7N的前端维持泰勒锥而向收纳部773内施加的压力值的上限值。通常,泰勒锥仅在特定范围的液体的流量(向喷嘴7N的前端供给的定影液量)以及电场下发生。当使用于形成泰勒锥的电场以及流量下降或上升时,不会形成稳定的泰勒锥。在此,需要通过对收纳部773内的压力进行调节来控制向喷嘴7N的前端供给的定影液L的量。

为了在静电喷雾中从喷嘴7N进行良好的喷雾,需要在喷嘴7N的前端形成泰勒锥。泰勒锥在喷嘴7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表面张力与由电场产生的静电力相平衡时形成。在该状态下,当增强电场强度时,通过相对于表面张力而由泰勒锥前端的静电力所产生的排斥,而喷射微小的液滴。

在此,为了将定影液L供给至喷嘴7N的前端,需要通过加压装置775对定影头771内部的定影液L进行加压。但是,当加压装置775向定影液L施加的压力过大时,无法保持用于维持泰勒锥的表面张力与电场的平衡,无法在喷嘴7N的前端形成良好的泰勒锥。即,只要所形成的电场与喷嘴直径固定,则用于维持泰勒锥的条件就由定影液L的表面张力来决定。

即,第一上限压力表Pmax1能够作为定影液L的表面张力的函数而实验性地求出。通常,已知液体的表面张力为温度的递减函数,且成为在低温中向上凸且在高温中向下凸的函数。

在此,控制部700基于存储部710中所存储的第一上限压力表Pmax1,以使收纳部773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不大于第一上限压力表Pmax1的方式对加压装置775进行控制。

第一下限压力表Pmin1是表示在第一电极774上施加有与第一喷雾量ρ1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能够正常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压力的下限值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温度越升高,则该表中的压力被设定为越小的值。详细而言,在温度从0至预定温度T701的低温度区域中,压力被设定为大致固定的值PR702(PR702<PR704),且被设定为,从预定温度T701起,温度越升高,则压力的变化量越逐渐增大,当成为在一定程度上的高温时,压力的变化量逐渐减小。

第一下限压力表Pmin1表示为了在喷嘴7N的前端形成泰勒锥而向定影液L施加的压力的下限值。在压力小于第一下限压力表Pmin1的情况下,要以定影液L的表面张力来保持液体的形状,因此不会形成泰勒锥。在此,需要向收纳部775内的定影液L施加压力而使泰勒锥容易形成。第一下限压力表Pmin1的值是此时被施加于收纳部775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只要喷嘴直径固定,则能够作为定影液L的表面张力的函数而实验性地求出。

第二压力表由第二所需压力表Pn2、第二上限压力表Pmax2及第二下限压力表Pmin2构成。第二所需压力表Pn2是表示喷射第二喷雾量ρ2时所需要的压力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温度越升高,则该表中的压力被设定为越小的值。详细而言,设定为,在温度从0至预定温度T701的低温度区域中,与比预定温度T701高的常温、高温区域相比,压力的变化量变大。

第二上限压力表Pmax2是表示在第一电极774上施加有与第二喷雾量ρ2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能够正常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压力的上限值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温度越升高,则该表中的压力被设定为越小的值。详细而言,在温度从0至预定温度T701的低温度区域中,压力被设定为大致固定的值PR703(PR702<PR703<PR704),且被设定为,从预定温度T701起,温度越高,则压力的变化量越逐渐变大,当成为一定程度的高温时,压力的变化量逐渐变小。

第二下限压力表Pmin2是表示在第一电极774上施加有与第二喷雾量ρ2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能够正常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压力的下限值与温度间的关系的表,温度越升高,则该表中的压力被设定为越小的值。详细而言,在温度从0至预定温度T701的低温度区域中,压力被设定为大致固定的值PR701(PR701<PR702),从预定温度T701起,温度越升高,则压力的变化量越逐渐变大,在成为一定程度上的高温时,压力的变化量逐渐变小。

在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ρ1、且由温度传感器7ST所检测到的温度为预定温度时,控制部700从第一所需压力表Pn1、第一上限压力表Pmax1以及第一下限压力表Pmin1中取得与预定温度对应的所需压力PRα、上限值PRβ以及下限值PRγ。而且,如果压力的关系为PRγ≤PRα≤PRβ,则控制部700将所需压力PRα设定为定影液L的目标压力。此外,如果为PRβ<PRα,则控制部700将上限值PRβ设定为目标压力,如果PRα<PRγ,则控制部700将下限值PRγ设定为目标压力。另外,如果目标喷雾量为第二喷雾量ρ2,则控制部700利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从第二所需压力表Pn2、第二上限压力表Pmax2以及第二下限压力表Pmin2中取得所需压力PRα、上限值PRβ以及下限值PRγ,并对这些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来设定目标压力。

即,如果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ρ1,则如图102(a)所示,控制部700在温度在0(℃)至T711之间时选择上限值Pβ,在温度为T711至T712之间时选择所需压力PRα,在温度为T712至T713之间时选择下限值PRγ,在温度高于T713时选择所需压力PRα。在此,温度为T711~T712时或高于T713时的所需压力PRα相当于第一压力,温度为0~T711时的上限值PRβ相当于第二压力,温度为T712~T713时的下限值PRγ相当于第三压力。在此,第二压力能够设定为与能够在多个喷嘴7N的前端维持定影液L的泰勒锥的最大压力相等的值。此外,第三压力能够设定为与用于在多个喷嘴7N的前端形成定影液L的泰勒锥的最小压力相等的值。

另外,上述电流值I701被设定为在温度在T711~T712之间或高于T713的情况下向定影液L施加了所需压力PRα时的、喷射第一喷雾量ρ1所需要的电流值。

此外,如果目标喷雾量为第二喷雾量ρ2,则如图102(b)所示,控制部700在温度在0(℃)至T721之间时选择上限值Pβ,在温度在T721至T722之间时选择所需压力PRα,在温度高于T722时选择上限值Pβ。在此,温度为T721~T722时的所需压力PRα相当于第一压力,温度为0~T721或高于T722时的上限值PRβ相当于第二压力。

另外,上述电流值I702被设定为在温度在T721~T722之间的情况下向定影液L施加了所需压力PRα时的、喷射第一喷雾量ρ1所需要的电流值。

图103示出了将第一压力表与第二压力表重叠后的图。如图103所示,在温度为T731~T732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ρ1时所选择的压力(参照粗实线)被设定为比目标喷雾量为第二喷雾量ρ2时所选择的压力(参照粗虚线)低的值。此外,在温度在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ρ1时所选择的压力被设定为比目标喷雾量为第二喷雾量ρ2时所选择的压力高的值。

此外,控制部700具有根据所设定的目标压力来变更进行动作的喷嘴7N的个数的功能。具体而言,当将目标压力设定为所需压力PRα的情况下,控制部700以仅使第一头771A以及第二头771B动作而不使第三头771C动作的方式对施加于各头771A~771C的各第一电极774的电压进行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00向第一头771A以及第二头771B的各第一电极774施加电压,不向第三头771C的第一电极774施加电压。

此外,在将目标压力设定为上限值PRβ的情况下,控制部700以使3个头771A~771C全部进行动作的方式对施加于各头771A~771C的各第一电极774的电压进行控制。另外,在将目标压力设定为下限值PRγ的情况下,控制部700以仅使第一头771A进行动作而不使第二头771B以及第三头771C进行动作的方式对施加于各头771A~771C的各第一电极774的电压进行控制。

即,在将目标压力设定为所需压力PRα的情况下,控制部700将进行动作的喷嘴7N的个数设为第一喷嘴数,在将目标压力设定为上限值PRβ的情况下,控制部700将进行动作的喷嘴7N的个数设为比第一喷嘴数多的第二喷嘴数。此外,在将目标压力设定为下限值PRγ的情况下,控制部700将进行动作的喷嘴7N的个数设为比第一喷嘴数少的第三喷嘴数。

此外,控制部700构成为,在接收到印刷指令之前临时决定目标压力的值(以下,也称为临时目标压力),控制加压装置775以向各头771A~771C的各收纳部773内的定影液L施加压力。另外,在本第八实施方式中,参照第一压力表而设定临时目标压力,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第二压力表而设定临时目标压力,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履历而对第一压力表的使用次数和第二压力表的使用次数进行比较,并根据使用次数多的压力表来设定临时目标压力。

接下来,对控制部7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4所示,在激光打印机701的电源成为开启时或从休眠状态恢复时(开始),控制部700首先通过温度传感器7ST来测定温度(S701)。在步骤S701之后,控制部700通过压力传感器7SP对各头771A~771C内的压力进行测定(S702)。

在步骤S702之后,控制部700基于第一压力表和温度来设定临时目标压力(S703)。在步骤S703之后,控制部700判断由压力传感器7SP所测定出的压力是否为临时目标压力,由此判断是否不需要压力调节(S704)。另外,压力是否为临时目标压力的判定可以根据压力是否与临时目标压力一致来进行,也可以根据是否进入到包含临时目标压力在内的预定的误差范围内来进行。

如果在步骤S704中判断为压力不是临时目标压力、即需要压力调节(否),则控制部700驱动加压装置775的泵或减压阀而对各头771A~771C内的定影液L进行加压或减压(S705),并返回至步骤S702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704中判断为压力是临时目标压力、即不需要压力调节(是),则控制部700判断是否接受到了印刷数据(S706)。另外,如果判断为不需要压力调节,则控制部700停止加压装置775的泵或减压阀的驱动,从而将各头771A~771C内的液压保持为临时目标压力。

如果在步骤S706中判断为未接收到印刷数据(否),则控制部700判断从判断为不需要压力调节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S707)。如果在步骤S707中判断为未经过预定时间(否),则控制部700返回至步骤S706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707中判断为经过了预定时间(是),则控制部700转移至休眠模式(S708),结束本控制。另外,在休眠模式中,各头771A~771C内的压力可以通过释放减压阀而返回至初始状态,也可以维持为原有的压力的值。

如果在步骤S706中判断为接收到印刷数据(是),则控制部700基于印刷数据来设定目标喷雾量(S709)。具体而言,在印刷数据为文本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700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一喷雾量ρ1,在印刷数据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700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二喷雾量ρ2

在步骤S709之后,控制部700基于所设定的目标喷雾量而选择电流值表和压力表(S710)。具体而言,在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一喷雾量ρ1的情况下,控制部700选择第一电流值表和第一压力表,在将目标喷雾量设定为第二喷雾量ρ2的情况下,控制部700选择第二电流值表和第二压力表。

在步骤S710之后,控制部700通过温度传感器7ST来测定温度,并通过湿度传感器7SH来测定湿度(S711)。在步骤S711之后,控制部700基于在步骤S710中选择的电流值表、温度和湿度来设定目标电流值(S712)。

在步骤S712之后,控制部700根据在步骤S710中选择的压力表来设定目标压力,并基于所设定的目标压力而从各第一头771A~771C之中选择作为动作对象的头(S713)。在步骤S713之后,控制部700通过压力传感器7SP对各头771A~771C内的压力进行测定(S714)。

在步骤S714之后,控制部700判断由压力传感器7SP测定出的压力是否为目标压力,由此判断是否不需要压力调节(S715)。另外,压力是否为目标压力的判定可以根据压力是否与目标压力一致来进行,也可以根据是否进入到包含目标压力在内的预定的误差范围内来进行。

如果在步骤S715中判断为压力不是目标压力、即需要压力调节(否),则控制部700驱动加压装置775的泵或减压阀而对各头771A~771C内的定影液L进行加压或减压(S716),返回至步骤S714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715中判断为压力是目标压力、即不需要压力调节(是),则控制部700在停止加压装置775的泵或减压阀的驱动之后,通过恒流控制而进行静电喷雾(S717),结束本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700仅向在步骤S713中所选择的头的第一电极774施加电压,并以由电流传感器7SA检测到的电流成为目标电流值的方式对电压进行控制。此外,在步骤S717中,控制部700以从开始由印刷指令所指定的张数的量的印刷起至结束为止的时间进行恒流控制,然后,停止电压的施加而结束本控制。

根据以上内容,在第八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由于基于温度来决定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的值,因此,能够进行与温度相应的恰当的喷雾。此外,由于不需要设置现有技术那样的加热器,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由于在所需压力PRα大于上限值PRβ的情况下将上限值PRβ设为目标压力,因此能够将喷雾状态保持为正常。在此,定影液L的喷雾量处于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越增大则喷雾量越增多、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越增高则喷雾量越增多的倾向。因此,在将目标压力设定为比所需压力PRα小的上限值PRβ的情况下,喷雾量不足目标喷雾量,但此时通过增加喷嘴数、详细而言将头的个数从两个增加为三个,能够使喷雾量接近目标喷雾量,因此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

在所需压力PRα小于下限值PRγ的情况下,将下限值PRγ设为目标压力,因此,能够将喷雾状态保持为正常。另外,在将目标压力设定为比所需压力PRα大的下限值PRγ的情况下,喷雾量大于目标喷雾量,但此时通过减少喷嘴数、详细而言将头的个数从两个减少为一个,能够使喷雾量接近目标喷雾量,因此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

如图103所示,在温度为T731~T732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ρ1时的压力被设定为比目标喷雾量为第二喷雾量ρ2时的压力低的值,因此,能够在温度为T731~T732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恰当的喷雾量进行定影。

在温度为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目标喷雾量为第一喷雾量ρ1时的压力被设定为比目标喷雾量为第二喷雾量ρ2时的压力高的值,因此,能够在温度为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以恰当的喷雾量进行定影。

通过在接收到印刷数据之前向定影液L施加临时决定的临时目标压力(S705),在接收到印刷数据时(S706:是),由通过印刷数据而指示的数据的种类(文本或图像)和温度所决定的目标压力有时会与临时目标压力相同。在该情况下,能够缩短到定影装置7成为能够喷雾的状态为止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印刷速度。

由于基于温度和湿度来决定电流值,因此能够进行与温度和湿度相应的恰当的喷雾。

由于以由电流传感器7SA所检测出的电流值成为所决定的目标电流值的方式对电压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使喷雾量固定。

由于基于目标喷雾量来选择电流值表,因此,能够使适于目标喷雾量的电流值在定影液L中流动,能够适当地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第八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这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由图101(a)所示的3个表Pn1、Pmax1、Pmin1构成第一压力表,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图102(a)中用粗线示出的表来构成。即,也可以仅将3个表Pn1、Pmax1、Pmin1之中仅设定了作为目标压力而被选择的压力的表存储于存储部中。另外,第二压力表也同样可以由图102(b)中用粗线示出的表来构成。

在此,压力表根据所使用的定影液的种类而倾向有所不同,因此,只要根据所使用的定影液的种类而通过进行实验、模拟等适当决定即可。另外,电流值表的成为基准的电流值(例如图100(a)所示的电流值I1)也只要根据所使用的定影液的种类而通过进行实验、模拟等来适当决定即可。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在所需压力PRα高于上限值PRβ的情况下,将目标压力设定为上限值PRβ,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所需压力PRα超过上限值PRβ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目标压力设定为处于上限值PRβ与下限值PRγ之间的范围内的压力。此外,在所需压力PRα低于下限值PRγ的情况下也同样,可以将目标压力设定为处于上限值PRβ与下限值PRγ之间的范围内的压力。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作为压力施加部而例示了具有泵、减压阀的加压装置7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对各头内的空气进行加压或减压的工作缸等。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作为目标喷雾量而例示了与文本数据对应的第一喷雾量ρ1和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第二喷雾量ρ2,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定与图像的浓度(0%、20%、40%……)对应的三种以上的目标喷雾量。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OHP片材。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并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利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利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并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此外,第二电极772并不一定与喷嘴7N相向,也可以向用纸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错开地配置。

在所述第八实施方式中,针对各定影头771A~771C而以交错状配置了喷嘴7N,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沿输送方向设有多个定影头,该定影头仅具有1列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逐列地对各喷嘴列进行喷雾的开启关断控制。在此情况下,例如在基于图102(b)所示的各表Pn2、Pmax2、Pmin2而进行压力控制时,存储部可以存储表示在T721以下的温度下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增加进行喷雾的喷嘴列的列数这样的温度与喷嘴列数的关系的表(参照图105)。同样地,例如在基于图102(b)所示的各表Pn2、Pmax2、Pmin2而进行压力控制时,存储部也可以存储在T722以上的温度下随着温度上升而逐渐增加进行喷雾的喷嘴列数这样的温度与喷嘴列数的关系的表(参照图105)。此外,在能够逐个喷嘴进行喷雾的开启关断控制的情况下(例如,具有多个仅具有一个喷嘴的定影头的情况下),存储部也可以同样地存储表示温度与喷嘴数的关系的表。

如此,在T721以下的温度下,温度越降低则定影液的粘度越升高,另一方面,压力被保持为固定,因此,喷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少。然而,通过以补充相对于所需的喷雾量的不足的方式增加进行喷雾的喷嘴数,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喷雾量。

此外,在例如基于图102(a)所示的各表Pn1、Pmax1、Pmin1而进行压力控制时,控制部可以以在从T712至T713之间的温度下减少与基于表Pn1与表Pmin1的压力差的相对于所需喷雾量的增加对应的量的方式对各喷嘴列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如图106所示,随着温度从T712升高,控制部使喷嘴列的列数从基准列数NB(表Pn中进行压力控制时的列数)逐渐减少。在表Pn1与表Pmin1的压力差最大的温度(例如T14:参照图102(a))下,喷嘴列的相对于基准列数NB的减少量最大。在温度T714至T713之间,随着温度升高而控制部使喷嘴列的列数逐渐向基准列数NB增加。存储部也可以存储表示上述的温度与喷嘴数的关系的图106的表。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针对温度的喷雾量的控制。

另外,在图106的表中,在T711以下的温度下,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增加进行喷雾的喷嘴列的列数。其理由与在图105的表的T721以下的温度下设定喷嘴列的列数的理由相同。

如此,通过参照图97至图106所说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能够达到第八目的。另外,上述的第八实施方式是第八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接下来,参照图107~图114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801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是图107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107所示,激光打印机801还具备定影装置807。

定影装置807是通过静电喷雾向用纸SH上的调色剂像供给带电的定影液L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SH上的装置。另外,对于定影装置7的结构在后文详述。

在定影装置80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807排出的用纸P夹持而向下游侧输送的一对下游侧输送辊81。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8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7所示,定影装置807具有:用于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871;在定影头871的下方支撑用纸P的第二电极872;作为压力施加单元的一例的加压装置875;定影液盒876;罐877;以及控制部800。

如图109(a)所示,定影头871具有沿宽度方向呈交错状排列的第一定影头871A、第二定影头871B、第三定影头871C、第四定影头871D以及第五定影头871E。第一定影头871A、第三定影头871C以及第五定影头871E在前后方向即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且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定影头871B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871A以及第三定影头871C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871A与第三定影头871C之间。第四定影头871D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871C以及第五定影头871E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871C与第五定影头871E之间。

第一定影头871A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873;与收纳部8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8N;以及向收纳部873内以及各喷嘴8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874。另外,其他的定影头871B~871E成为与第一定影头871A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构成其他的定影头871B~871E的部件标注与构成第一定影头871A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即,各定影头871A~871E(各收纳部873)为相同的形状,分别分体构成。此外,在各收纳部873中分别以相同的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喷嘴8N。

收纳部873是在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绝缘性的容器,具有上壁873A、前壁873B、后壁873C、左壁873D、右壁873E以及下壁873F。如图109(b)所示,各定影头871A~871E上的多个喷嘴8N分别从收纳部873的下壁673F向下方突出,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8N沿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输送方向排列有多个。

详细而言,多个喷嘴8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第一交错排列组8U1以及第二交错排列组8U2。如图110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8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8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8N2构成,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8N1和第二喷嘴8N2。

此外,各第二喷嘴8N2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8N1之间。而且,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8N1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一喷嘴8N1之间的第二喷嘴8N2而成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此外,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8N2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二喷嘴8N2之间的第一喷嘴8N1而成的形状也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8U2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8U1相同的结构。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相邻的喷嘴的外径间的最短距离)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871A和第二定影头871B)以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各收纳部873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具体而言,预定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871A)上的多个喷嘴8N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例如,第一喷嘴8N1与第二喷嘴8N2之间的间距)成为。相对于此,从预定定影头的宽度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喷嘴8N(例如第一定影头871A的最右侧的第一喷嘴8N1)到与该预定定影头的一侧相邻的定影头(例如第二定影头871B)的宽度方向的最靠另一侧的喷嘴8N(例如第二定影头871B的最左侧的第一喷嘴8N1)的距离8Db小于最小间距8Da。

即,以对应定影头871A~871E中的每个定影头而设定的各定影区域8A1~8A5(由各定影头871A~871E的各喷嘴8N向用纸P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从输送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定影头871A~871E。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将各定影头871A~871E的各定影区域A801~A805设为与各收纳部8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而进行说明。

更详细而言,作为从第一定影头871A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一定影区域A801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作为从第二定影头871B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二定影区域A802重叠。作为从第五定影头871E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五定影区域A805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作为从第四定影头871D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四定影区域A804重叠。

作为从第三定影头871C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三定影区域A803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第二定影区域A802以及第四定影区域A804重叠。通过如此配置各定影头871A~871E,能够抑制在各定影头871A~871E之间产生不会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情况。

第一定影头871A是用于向能够利用激光打印机801进行印刷的多种用纸P之中宽度最窄的第一用纸P801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头,以比第一用纸P801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第一定影头871A被配置于比第一用纸P801的左右两端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详细而言,第一定影头871A的第一定影区域A801具有第一用纸P80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即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以上的宽度,且以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进入到第一定影区域A801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110所示,用纸宽度不同的用纸P801~P805以左侧的端部为基准而被输送。详细而言,在壳体2内设有与各用纸P801~P805的左侧的端部接触而对该左端部进行引导的未图示的引导部件。

第二定影头871B在右侧(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定影头871A相邻,且与比第一用纸P801的宽度宽的第二用纸P802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另一侧)。详细而言,第二定影头871B的第二定影区域A802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二用纸P80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用纸P80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8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871A以及第二定影头871B,第一定影头871A以及第二定影头871B能够向第二用纸P802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三定影头871C在右侧与第二定影头871B相邻,且与比第二用纸P802的宽度宽的第三用纸P803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三定影头871C的第三定影区域A803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三用纸P80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三用纸P80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8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871A、第二定影头871B以及第三定影头871C,第一定影头871A、第二定影头871B以及第三定影头871C能够向第三用纸P803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四定影头871D在右侧与第三定影头871C相邻,且与比第三用纸P803的宽度宽的第四用纸P804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四定影头871D的第四定影区域A804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四用纸P80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四用纸P80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8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各定影头871A~871D,各定影头871A~871D能够向第四用纸P804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五定影头871E在右侧与第四定影头871D相邻,且与比第四用纸P804的宽度宽的第五用纸P805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五定影头871E的第五定影区域A805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五用纸P80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五用纸P80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8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各定影头871A~871E,各定影头871A~871E能够向第五用纸P805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返回到图108,第一电极874是用于向收纳部873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而使各喷嘴8N的前端产生电场的电极。第一电极8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873的上壁873A的方式设置,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873内的定影液L内而与定影液L接触,上端部与具有电压施加部820的控制部800连接。施加于第一电极8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

各定影头871A~871E上连接有加压装置875。加压装置875是向各定影头871A~871E内的定影液L施加压力的装置,具有对各定影头871A~871E内的空气进行加压的泵875A和通过从各定影头871A~871E内释放空气而进行减压的减压阀875B。此外,各定影头871A~871E上分别设有对各定影头871A~8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8SP(仅以一个为代表而图示)。

第二电极8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8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且以从各定影头871A~871E的各喷嘴8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被配置于各定影头871A~871E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是比用纸P的厚度大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第二电极872接地。另外,第二电极872并不一定接地,例如也可以向第二电极872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874的电压小的电压。在第二电极872与喷嘴8N的前端之间形成电场。

当向第一电极8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8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由于定影液L通过加压装置875而向喷嘴8N的前端供给,因此在第二电极872与喷嘴8N的前端的定影液L之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8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由于定影液L从该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从喷嘴8N喷射的液滴状的定影液L带有正电。相对于此,用纸P实质上成为0电位状态。因此,液滴状的定影液L会由于库仑力而向用纸P飞射,并附着于用纸P、调色剂像上。

第一电流传感器8SB是通过对第一电极8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而间接地对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且对应于各第一电极874而设置。第一电流传感器8SB对从喷嘴8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一电极8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800。在此,即使向第一电极8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8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一电极874中流动,通过从喷嘴8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8N向用纸P移动,电流在第一电极874中流动。

第二电流传感器8SA是对第二电极872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8SA对从喷嘴8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二电极872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800。在此,即使向第一电极8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8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二电极872中流动,通过从喷嘴8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8N向用纸P移动,电流在第二电极872中流动。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874以及第二电极872成为用于在喷嘴8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8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定影液盒876是在内部填充有定影液L的盒,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进行拆装的方式构成。定影液盒876经由配管876A而与罐877连接。另外,可以在配管876A上设有用于从定影液盒876向罐877供给定影液L的液压泵、用于对定影液L的供给/停止进行切换的切换阀等。

罐877被设于壳体2中,经由多个配管877A而与各定影头871A~871E的收纳部873连接。在各配管877A上分别设有用于从罐877向各定影头871A~871E供给定影液L的液压泵、用于对定影液L的供给/停止进行切换的阀877B。阀877B由绝缘性部件构成。

控制部800具备由RAM、ROM等构成的存储部810、向第一电极874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820、CPU以及输入输出电路等。控制部800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外部输入来的图像数据、来自各传感器8SP、8SA、8SB的信号而执行加压装置875的控制、施加于第一电极874的电压的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800构成为,对应每个定影头而单独对施加于各定影头871A~871E内的定影液L的电压以及施加于各定影头871A~8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部800构成为,在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设定为第一压力PR801,基于根据图像数据而求得的目标喷雾量ρ对施加于各第一电极874的电压V进行控制。在此,目标喷雾量ρ是向用纸P的每单位面积喷射的定影液L的目标值,且图像浓度越高则被设定为越大的喷雾量。此外,第一压力PR801例如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

此外,控制部800构成为,在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开始减小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的压力降低处理之后,执行使电压相对于压力降低处理开始时的电压而降低的电压降低处理。详细而言,控制部800在电压降低处理中,停止向各第一电极874施加电压,从而使电压降低至0V。此外,控制部800在定影喷雾处理结束时(即,结束向印刷任务中处于最终页的最上游侧的图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发生印刷控制中的错误时等,决定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在此,作为错误,可以列举例如,用纸P堵塞在激光打印机801内的输送路径上的情况、将对用于更换处理盒6等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罩在印刷控制中打开了的情况等。此外,作为错误判断,例如可以基于来自配置于输送路径中的未图示的过纸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用纸P的堵塞,也可以基于来自用于检测罩的开闭的未图示的开闭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印刷控制中的罩的打开。

控制部800在决定了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电压V设定为预定电压V80a,开始压力降低处理。在此,预定电压V80a是在定影控制中所使用的电压的范围内的值,适当通过实验、模拟等而决定。此外,控制部800在从决定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起至开始电压降低处理为止的期间,将电压V8维持为预定电压V80a。

控制部800在压力降低处理中,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从第一压力PR801变更为比该第一压力PR801低的第二压力PR802。在此,第二压力PR802是0≤P802<P801的范围内的值,以成为弯液面耐压力以下的压力的方式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决定。

在此,弯液面耐压力是指在未向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能够在喷嘴8N内保持定影液L的最大压力,由以下的式(1)来表示。

Pm=(4·σ·cosθ)/d…(1)

Pm:弯液面耐压力

σ:定影液L的表面张力

θ:接触角

d:喷嘴8N的前端的内径(直径)

即,在未向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若向定影液L施加比弯液面耐压力大的压力,则定影液L会从喷嘴8N的前端漏出,若使向定影液L施加的压力成为弯液面耐压力以下,则定影液L会被保持于喷嘴8N内。

控制部800在开始压力降低处理之后,判断是否已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如果判断为已停止喷射,则执行电压降低处理。详细而言,控制部800判断由第二电流传感器8SA检测出的电流I是否达到了预定值Ith以下,如果电流I达到了预定值Ith以下,则判断为已停止喷射。

接下来,参照图111对控制部8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控制部800对应定影头871A~8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执行图111所示的处理。以下,以关于第一定影头871A的控制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如图111所示,控制部800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印刷指令(S801)。如果在步骤S801中判断为不存在印刷指令(否),则控制部800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801中判断为存在印刷指令(是),则控制部800基于印刷数据而根据与第一定影头871A对应的图像来设定目标喷雾量ρ(S802)。在步骤S802之后,控制部800将施加于第一定影头871A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PR设定为第一压力PR801(S803)。

在步骤S803之后,控制部800执行如下的定影喷雾处理:基于目标喷雾量ρ而设定施加于第一电极874的电压V,将该电压V施加于第一电极874,从而从第一定影头871A向用纸P的图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S804)。在步骤S804之后,控制部800判断定影喷雾处理是否已结束(S805)。

如果在步骤S805中判断为定影喷雾处理已结束(否),则控制部800判断是否发生了错误(S806)。如果在步骤S806中判断为未发生错误(否),则控制部800返回至步骤S804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805中判断为定影喷雾处理已结束(是)、在步骤S806中判断为发生了错误(是),则控制部800决定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并将施加于第一电极874的电压V设定为预定电压V80a(S807)。在步骤S807之后,控制部800打开加压装置875的减压阀875B(S808),开始压力降低处理。

在步骤S808之后,控制部800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8SP的信号而判断第一定影头871A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PR是否达到了第二压力PR802以下(S809)。在步骤S809中,如果P>P802(否),则控制部800转移至步骤S811的处理,如果P≤P802(是),则控制部800关闭减压阀875B(S810),结束压力降低处理。

在步骤S810之后或如果在步骤S809中判断为否,则控制部800判断由第二电流传感器8SA所检测出的电流I是否达到了预定值Ith以下(S811)。在步骤S811中,如果I>Ith(否),则控制部800返回至步骤S809的处理,如果I≤Ith(是),则控制部800在执行了将电压V设为0的电压降低处理之后(S812),结束本控制。另外,如果在步骤S812中处于减压阀875B打开的状态,则控制部800还执行将减压阀875B关闭的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112(a)~(c)对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的喷嘴8N的前端附近的定影液L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12(a)所示,在定影喷雾处理中,在喷嘴8N的前端形成有圆锥形状的定影液L、即泰勒锥,从泰勒锥的前端喷射目标喷雾量ρ的定影液L。当定影喷雾处理结束而压力降低处理开始时,送入到喷嘴8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量逐渐减少,由此,如图112(b)所示,泰勒锥的体积将逐渐减小。

然后,当来自泰勒锥的喷雾停止、控制部800停止向定影液L施加电压V时,如图112(c)所示,形成泰勒锥形状的定影液L的表面形状变化为球面状。此时,从定影喷雾处理结束起至停止施加电压V为止的期间,通过定影液L的喷雾而使得泰勒锥的体积减小,因此,残留于喷嘴8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量(位于比喷嘴N的前端靠下方的定影液L的量)变少,所以残留于喷嘴8N的前端的定影液L不会迂回到喷嘴8N的外周面而会保持在喷嘴8N内。

根据以上内容,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定影喷雾处理结束后,在执行了压力降低处理之后执行电压降低处理,从而抑制了定影液L从喷嘴8N的前端迂回到喷嘴8N的外周面上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定影液L附着于喷嘴8N的外周面的情况。

在定影喷雾处理结束后,继续施加电压(V=Va)直至停止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为止,因此能够使泰勒锥形状的定影液L的体积极小。

由于基于由第二电流传感器8SA检测出的电流I来判断定影液L的喷雾的停止,因此能够良好地判断喷雾的停止。

即使在用纸P堵塞的情况等错误发生时,也会进行压力降低处理以及电压降低处理,因此,即使在错误发生时也能够抑制定影液L附着于喷嘴N的外周面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第九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例示的这样以各种形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成为与所述第九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对于定影液L的喷雾的停止的判断,是基于由第二电流传感器8SA检测出的电流I而进行判断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由电压传感器检测出的电压而进行喷雾的停止的判断。具体而言,可以在与第二电极872连接的配线上设置电阻和对施加于该电阻的电压极性检测的电压传感器,并判断由该电压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是否达到了预定值以下,由此判断电流值是否达到了预定值以下(喷雾已停止)。

此外,对于喷雾的停止的判断,也可以根据在进行压力降低处理起的时间来进行判断。具体而言,例如,只要设置图113所示的步骤S821的处理以取代图111的步骤S811即可。

具体而言,在步骤S821中,控制部800判断从开始压力降低处理起(从执行步骤S808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然后,如果在步骤S821中判断为未经过预定时间(否)、则控制部800返回至步骤S809的处理,如果判断为经过了预定时间(是),则控制部800判断为喷雾已停止,而转移至步骤S812的处理。

由此,根据从压力降低处理开始起的经过时间而判断喷雾的停止,因此,与所述第九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控制简化。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始终在定影喷雾处理结束后、即印刷任务中的最终页图像的上游端穿过定影液L的定影区域A801~A805(喷雾区域)之后执行压力降低处理,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800也可以构成为,在印刷任务中的最终页图像的上游端穿过定影液L的定影区域A801~A805之前开始压力降低处理。

具体而言,如图114所示,也可以对图111的流程图设置新的步骤S831、S832的处理。步骤S831的处理被设置于步骤S804与步骤S805之间。

控制部800在步骤S831中判断针对印刷任务中的最终页的最上游所配置的最上游图像Gr(与定影区域A801~A805相同大小的图像)设定的目标喷雾量ρr是否大于预定的阈值ρth。在此,阈值ρth作为与在步骤S807~步骤S812期间被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对应的值而通过实验、模拟等来适当设定。

如果在步骤S831中ρr>ρth(是),则控制部800判断为以在步骤S807~步骤S812期间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无法良好地对最上游图像Gr进行定影,并转移至步骤S805的处理。即,在最上游图像Gr的图像浓度较高、最上游图像Gr的定影需要大量的定影液L的情况下(与泰勒锥的体积对应的量的定影液L的量不足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805的处理,之后转移至步骤S804的处理,从而向最上游图像Gr喷射目标喷雾量ρr的量的定影液L,因此能够良好地对最上游图像Gr进行定影。

如果在步骤S831中ρr≤ρth(否),则控制部800判断为以在步骤S807~步骤S812期间喷射的定影液L的量能够对最上游图像Gr进行充分定影,并判断最上游图像Gr是否已到达喷雾区域(例如定影区域A801)(S832)。如果在步骤S832中判断为最上游图像Gr未到达喷雾区域(否),则控制部800返回至步骤S804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832中判断为最上游图像Gr已到达喷雾区域(是),则控制部800转移至步骤S807的处理。由此,在最上游图像Gr穿过喷雾区域之前,执行步骤S807以后的处理,因此,能够将在步骤S807~步骤S812期间所喷射的定影液L用于最上游图像Gr的定影,能够实现定影液L的有效利用。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8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8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并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在该情况下,只要通过使多个导电性的收纳部彼此分离、或在各收纳部之间设置绝缘性部件,来阻断各收纳部间的电荷的移动即可。此外,也可以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并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8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OHP片材。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作为向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施加压力的压力施加单元而例示了具有泵875A、减压阀875B的加压装置87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水位差对各头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或减压的装置。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定影区域A801~A805设为与收纳部8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定影区域也可以比收纳部的下表面小或大。即,定影区域只要根据宽度而在用纸上的被喷射的定影液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定义即可。

在所述第九实施方式中,电压降低处理中,将电压降低至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电压降低处理中,也可以将电压降低至小于压力降低处理开始时的电压且大于0的值。换言之,在电压降低处理中,也可以将电压降低至小于在定影喷雾处理中使用的电流范围的最小值且大于0的值。

如此,通过参照图107至图114而说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能够达到第九目的。另外,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为第九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并不限于此。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901,参照图115~图121进行详细说明。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方向为图115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将面向纸面时的右侧设为“前侧”,将面向纸面时的左侧设为“后侧”,将面向纸面时的里侧设为“右侧”,将面向纸面时的近前侧设为“左侧”。此外,将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115所示,激光打印机901还具备定影装置907。

定影装置907是通过静电喷雾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供给带电的定影液L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装置。另外,对于定影装置907的结构在后文详述。

在定影装置907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从定影装置907排出的用纸P夹持而向下游侧输送的一对下游侧输送辊81。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90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6所示,定影装置907具有:用于向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定影头971;在定影头671的下方支撑用纸P的第二电极972;作为压力施加单元的一例的加压装置975;定影液盒976;罐977;以及控制部900。

如图117(a)所示,定影头971具有沿宽度方向呈交错状排列的第一定影头971A、第二定影头971B、第三定影头971C、第四定影头971D以及第五定影头971E。第一定影头971A、第三定影头971C以及第五定影头971E在前后方向即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且在左右方向即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定影头971B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971A以及第三定影头971C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一定影头971A与第三定影头971C之间。第四定影头971D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971C以及第五定影头971E的上游侧,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第三定影头971C与第五定影头971E之间。

第一定影头971A具备:在内部收纳定影液L的收纳部973;与收纳部973连通并向调色剂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多个喷嘴9N;以及向收纳部973内以及各喷嘴9N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974。另外,其他的定影头971B~971E成为与第一定影头971A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构成其他的定影头971B~971E的部件标注与构成第一定影头971A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即,各定影头971A~971E(各收纳部973)为相同的形状,分别分体构成。此外,在各收纳部973中分别以相同的配置设有相同数量的喷嘴9N。

收纳部973是在宽度方向上成为长条的矩形的绝缘性的容器,具有上壁973A、前壁973B、后壁973C、左壁973D、右壁973E以及下壁973F。如图117(b)所示,各定影头971A~971E上的多个喷嘴9N分别从收纳部973的下壁973F向下方突出,越朝向下方,则越逐渐缩径。多个喷嘴9N沿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并且沿输送方向排列有多个。

详细而言,多个喷嘴9N构成了沿输送方向排列的第一交错排列组9U1以及第二交错排列组9U2。如图118所示,第一交错排列组9U1由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9N1和在宽度方向上隔开固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9N2构成,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在输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地配置第一喷嘴9N1和第二喷嘴9N2。

此外,各第二喷嘴9N2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第一喷嘴9N1之间。而且,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喷嘴9N1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一喷嘴9N1之间的第二喷嘴9N2而成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此外,连结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喷嘴9N2和配置于这两个第二喷嘴9N2之间的第一喷嘴9N1而成的形状也为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第二交错排列组9U2成为与第一交错排列组9U1相同的结构。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相邻的喷嘴的外径间的最短距离)只要设定在1mm以上且14mm以下的范围内即可。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971A和第二定影头971B)以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各收纳部973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具体而言,预定定影头(例如第一定影头971A)上的多个喷嘴9N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例如,第一喷嘴9N1与第二喷嘴9N2之间的间距)成为9Da。相对于此,从预定定影头的宽度方向的最靠一侧的喷嘴9N(例如第一定影头971A的最右侧的第一喷嘴9N1)到与该预定定影头的一侧相邻的定影头(例如第二定影头971B)的宽度方向的最靠另一侧的喷嘴9N(例如第二定影头971B的最左侧的第一喷嘴9N1)的距离9Db小于最小间距9Da。

即,以对应定影头971A~971E中的每个定影头而设定的各定影区域A901~A905(由各定影头971A~971E的各喷嘴9N向用纸P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定影头971A~971E。另外,在第十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将各定影头971A~971E的各定影区域A901~A905设为与各收纳部9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而进行说明。

更详细而言,作为从第一定影头971A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一定影区域A901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作为从第二定影头971B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二定影区域A902重叠。作为从第五定影头971E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五定影区域A905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作为从第四定影头971D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四定影区域A904重叠。

作为从第三定影头971C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第三定影区域A903在从输送方向观察时,与第二定影区域A902以及第四定影区域A904重叠。通过如此配置各定影头971A~971E,能够抑制在各定影头971A~971E之间产生不会被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区域的情况。

第一定影头971A是用于向能够利用激光打印机901进行印刷的多种用纸P之中宽度最窄的第一用纸P901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的头,以比第一用纸P901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第一定影头971A被配置于比第一用纸P901的左右两端靠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详细而言,第一定影头971A的第一定影区域A901具有第一用纸P90的形成图像的区域即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以上的宽度,且以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进入到第一定影区域A901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如图118所示,用纸宽度不同的用纸P901~P905以左侧的端部为基准而被输送。详细而言,在壳体2内设有与各用纸P901~P905的左侧的端部接触而对该左端部进行引导的未图示的引导部件。

第二定影头971B在右侧(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定影头971A相邻,且与比第一用纸P901的宽度宽的第二用纸P902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另一侧)。详细而言,第二定影头971B的第二定影区域A902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二用纸P90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用纸P90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9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971A以及第二定影头971B,第一定影头971A以及第二定影头971B能够向第二用纸P902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三定影头971C在右侧与第二定影头971B相邻,且与比第二用纸P902的宽度宽的第三用纸P903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三定影头971C的第三定影区域A903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三用纸P90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三用纸P903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9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第一定影头971A、第二定影头971B以及第三定影头971C,第一定影头971A、第二定影头971B以及第三定影头971C能够向第三用纸P903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四定影头971D在右侧与第三定影头971C相邻,且与比第三用纸P903的宽度宽的第四用纸P904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四定影头971D的第四定影区域A904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四用纸P90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四用纸P904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9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各定影头971A~971D,各定影头971A~971D能够向第四用纸P904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第五定影头971E在右侧与第四定影头971D相邻,且与比第四用纸P904的宽度宽的第五用纸P905的右侧的端部相比配置于左侧。详细而言,第五定影头971E的第五定影区域A905的右侧端部被配置于与第五用纸P90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右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右侧端部靠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五用纸P905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成为与第一用纸P90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左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如以上这样配置各定影头971A~971E,各定影头971A~971E能够向第五用纸P905的图像形成区域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

返回到图116,第一电极974是用于向收纳部973内的定影液L施加电压而使各喷嘴9N的前端产生电场的电极。第一电极974以自上而下贯穿收纳部973的上壁973A的方式设置,下端部被配置于收纳部973内的定影液L内而与定影液L接触,上端部与具有电压施加部920的控制部900连接。施加于第一电极974的电压优选为1kV~10kV。

在各定影头971A~971E上连接有加压装置975。加压装置975是向各定影头971A~971E内的定影液L施加压力的装置,具有对各定影头971A~971E内的空气进行加压的泵975A和通过从各定影头971A~971E内释放空气而进行减压的减压阀975B。此外,在各定影头971A~971E上分别设有对各定影头971A~9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9SP(仅以一个为代表而图示)。

第二电极972是与用纸P接触而用于在喷嘴9N内的定影液L与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极,且以从各定影头971A~971E的各喷嘴9N的前端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式被配置于各定影头971A~971E的下方。在此,预定距离是比用纸P的厚度大的距离,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设定为能够恰好地进行静电喷雾的距离。

第二电极972接地。另外,第二电极972并不一定接地,例如也可以向第二电极972施加比施加于第一电极974的电压小的电压。在第二电极972与喷嘴9N的前端之间形成电场。

当向第一电极974施加电压时,在喷嘴9N的前端附近的空间形成电场。由于定影液L通过加压装置975而向喷嘴9N的前端供给,因此在第二电极972与喷嘴9N的前端的定影液L之间形成电场。于是,在喷嘴9N的前端,定影液L被电场牵引而形成所谓的泰勒锥。由于定影液L从该泰勒锥的前端被拉拽出而生成微小的液滴。

从喷嘴9N喷射的液滴状的定影液L带有正电。相对于此,用纸P实质上成为0电位状态。因此,液滴状的定影液L会由于库仑力而向用纸P飞射,并附着于用纸P、调色剂像上。

第一电流传感器9SB是通过对第一电极9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而间接地对定影液L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且对应于各第一电极974而设置。第一电流传感器9SB对从喷嘴9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一电极974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900。在此,即使向第一电极9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9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一电极974中流动,通过从喷嘴9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9N向用纸P移动,电流在第一电极974中流动。

第二电流传感器9SA是对第二电极972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9SA对从喷嘴9N向用纸P喷射了定影液L的喷雾时在第二电极972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900。在此,即使向第一电极974施加电压,在未从喷嘴9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电流也不会在第二电极972中流动,通过从喷嘴9N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即通过带电的定影液L从喷嘴9N向用纸P移动,电流在第二电极972中流动。

如此构成的第一电极974以及第二电极972成为用于在喷嘴9N内的定影液L与在离开喷嘴9N的位置被输送的用纸P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电位差形成部。

定影液盒976是在内部填充有定影液L的盒,以能够相对于壳体2进行拆装的方式构成。定影液盒976经由配管976A而与罐977连接。另外,可以在配管976A上设有用于从定影液盒976向罐977供给定影液L的液压泵、用于对定影液L的供给/停止进行切换的切换阀等。

罐977被设于壳体2中,经由多个配管977A而与各定影头971A~971E的收纳部973连接。在各配管977A上分别设有用于从罐977向各定影头971A~971E供给定影液L的液压泵、用于对定影液L的供给/停止进行切换的阀977B。阀977B由绝缘性部件构成。

控制部900具备由RAM、ROM等构成的存储部910、向第一电极974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920、CPU以及输入输出电路等。控制部900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外部输入来的图像数据、来自各传感器9SP、9SA、9SB的信号而执行加压装置975的控制、施加于第一电极974的电压的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900构成为,对应每个定影头而单独对施加于各定影头971A~971E内的定影液L的电压以及施加于各定影头971A~971E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部900具有如下功能:执行从定影头971A~971E向用纸P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用纸P上的定影喷雾处理和用于将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液滴除去的液滴除去处理。控制部900构成为,在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时,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设定为第一压力PR901,基于根据图像数据而求得的目标喷雾量ρ对施加于各第一电极974的电压V进行控制。在此,目标喷雾量ρ是向用纸P的每单位面积喷射的定影液L的目标值,且图像浓度越高则被设定为越大的喷雾量。此外,第一压力PR901例如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

控制部900在进行定影喷雾处理之前执行液滴除去处理。详细而言,控制部900在从印刷任务被输入起至执行定影喷雾处理为止的期间执行液滴除去处理。

控制部900在液滴除去处理中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设定为比第一压力PR901小的第二压力PR902,并且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电压V设定为预定电压V90a。在此,预定电压V90a是定影喷雾处理时的电压值的范围内的值,适当通过实验、模拟等而决定。另外,由于越升高预定电压V90a,则越能够使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飞散,因此,预定电压V90a只要设定为定影喷雾处理时的电压值的范围内的最大电压值即可。此外,第二压力PR902是0≤P902<P901的范围内的值,以成为弯液面耐压力以下的压力的方式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决定。

在此,弯液面耐压力是指在未向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能够在喷嘴9N内保持定影液L的最大压力,由以下的式(1)来表示。

Pm=(4·σ·cosθ)/d…(1)

Pm:弯液面耐压力

σ:定影液L的表面张力

θ:接触角

d:喷嘴9N的前端的内径(直径)

即,在未向定影液L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若向定影液L施加比弯液面耐压力大的压力,则定影液L会从喷嘴9N的前端漏出,若使向定影液L施加的压力成为弯液面耐压力以下,则定影液L会被保持于喷嘴9N内。

控制部900构成为,在液滴除去处理中,在第一时间T901的期间向第一电极974施加了成为预定电压V90a的电压V之后,将压力PR从第二压力PR902变更为第一压力PR901而开始定影喷雾处理。在此,第一时间T901是指通过施加预定电压V90a来除去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所花费的时间,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

此外,控制部900构成为,判断被输入了印刷任务时从上次的定影喷雾处理结束起是否经过了第三时间T903以上,如果判断为经过了第三时间T903以上,则不执行液滴除去处理。在此,“第三时间T3”是指用于使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自然蒸发的足够长的时间,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

另外,第三时间T903可以根据温度、湿度等而适当变更。例如,对于第三时间T903,可以在温度越高时设定为越短的时间,也可以在湿度越低时设定为越短的时间。

此外,控制部900还具有如下功能:在进入到喷嘴9N的前端的定影液L的水分蒸发而该定影液L的粘性升高的情况(例如一定时间以上未进行定影动作的情况等)下,执行通过压力使堵塞在喷嘴9N的前端的定影液L向外部排出的清洗处理。在清洗处理中,控制部900例如不向定影液L施加电压,而通过泵975A的驱动对定影头971A~971E内的定影液L进行加压,由此从喷嘴9N的前端排出定影液L。

在实施了这种清洗处理的情况下,定影液L容易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因此,在第十实施方式中,控制部900构成为,即使在执行了清洗处理的情况下也执行液滴除去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19对控制部9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控制部900对应定影头971A~971E中的每一个定影头而执行图119所示的处理。以下,以关于第一定影头971A的控制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如图119所示,控制部900首先判断是否被输入了印刷任务(S901)。如果在步骤S901中判断为被输入了印刷任务(是),则控制部900判断从上次的定影喷雾处理起是否经过了第三时间T903(S902)。

如果在步骤S902中判断为未经过第三时间T903(否),则控制部900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设定为更低的第二压力PR902(S903)。详细而言,如果在步骤S903中当前的压力PR与第二压力PR902相同,则控制部900不对加压装置975进行控制,而使压力PR仍维持为第二压力PR902。此外,如果在步骤S903中当前的压力PR小于第二压力PR902,则控制部900使泵975A动作而使压力PR上升至第二压力PR902,如果当前的压力PR大于第二压力PR902,则打开减压阀975B而使压力PR下降至第二压力PR902之后,关闭减压阀975B。

在步骤S903之后,控制部900向定影液L施加预定电压V90a(S904)。由此,开始液滴除去处理。

在步骤S904之后,控制部900判断从向定影液L施加预定电压V90a起是否经过了第一时间T901,从而判断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是否已被除去(S905)。如果在步骤S905中判断为未经过第一时间T901(否),则控制部900返回至步骤S903的处理,而继续液滴除去处理。如果在步骤S905中判断为经过了第一时间T901(是),则控制部900转移至步骤S906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901中判断为未被输入印刷任务(否),则控制部900判断是否执行了清洗处理(S907)。如果在步骤S907中判断为未执行清洗处理(否),则控制部900结束本控制。

如果在步骤S907中判断为执行了清洗处理(是),则控制部900将表示执行了清洗处理的标识F9设为1之后(S908),执行液滴除去处理(S903、S904)。在步骤S906中,控制部900判断标识F9是否为0,由此,判断是否以印刷任务的输入为契机而执行了液滴除去处理。

如果在步骤S906中判断为F9=0(是),则为被输入了印刷任务的情况,因此,控制部900转移至定影喷雾处理(S909~S911)。如果在步骤S906中判断为F9=1(否),则为未被输入印刷任务的情况,因此,控制部900不转移至定影喷雾处理(S909~S911),而将标识F9恢复为0(S913),结束本控制。

在此,在将标识F9恢复为0的情况下,控制部900为了结束液滴除去处理而使例如电压的施加停止。另外,液滴除去处理结束后的压力PR、即待机时的压力PR可以以液滴除去处理时的第二压力PR902维持,也可以设为与第二压力PR902不同的压力值。

如果在步骤S902中判断为经过了第三时间T903(是),则处于从上次的定影喷雾处理起经过了足够长的时间而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已蒸发的状态,因此,控制部900不执行液滴除去处理(S903、S904),而转移至定影喷雾处理(S909~S911)。

在步骤S909中,控制部900基于印刷数据而根据与第一定影头971A对应的图像来设定目标喷雾量ρ。在步骤S909之后,控制部900将施加于第一定影头971A内的定影液L的压力PR从第二压力PR902变更为第一压力PR901(S910)。详细而言,控制部900通过在步骤S910中使泵975A动作,使压力PR从第二压力PR902上升至第一压力PR901。

在步骤S910之后,控制部900执行如下的定影喷雾处理:基于目标喷雾量ρ来设定施加于第一电极974的电压V,通过将该电压V施加于第一电极974而从第一定影头971A向用纸P的图像喷射定影液L的喷雾(S911)。在步骤S911之后,控制部900判断定影喷雾处理是否已结束(S912)。

如果在步骤S912中判断为定影喷雾处理未结束(否),则控制部900返回至步骤S911的处理而继续定影喷雾处理。如果在步骤S912中判断为定影喷雾处理已结束(是),则控制部900停止电压的施加而结束本控制。另外,定影喷雾处理结束后的压力PR可以下降至液滴除去处理时的第二压力PR902,也可以下降至与第二压力PR902不同的压力值。

接下来,参照图120(a)~(c)对除去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的情形进行说明。

如图120(a)所示,在定影喷雾处理结束后、清洗处理之后,有时喷嘴9N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会附着液滴状的定影液L。在此情况下,通过实施液滴除去处理,会由于向第一电极974施加电压而导致在附着于喷嘴9N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周围产生电场,由于该电场的影响,会如图120(b)所示那样使定影液L飞散。由此,如图120(c)所示,能够良好地除去附着于喷嘴9N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

另外,在液滴除去处理中,将施加于定影液L的压力PR设为比定影喷雾处理时的第一压力PR901低的第二压力PR902,因此,输送至喷嘴9N的前端部的定影液L的量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在液滴除去处理中从喷嘴9N的开口向外部挤出定影液L而使定影液L迂回至外周面的情况,因此不会使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的量增加,能够从喷嘴9N的外周面良好地除去定影液L。

根据以上内容,在第十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使在喷嘴9N的外周面上附着了定影液L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液滴除去处理,也能够消除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因此能够在开始定影喷雾处理时迅速地成为稳定的喷雾状态。

在从上次的定影喷雾处理结束起经过了第三时间T903以上的情况下,不进行液滴除去处理,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由于在清洗处理之后进行液滴除去处理,因此能够良好地除去在清洗处理中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第十实施方式,而能够如以下所例示那样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成为与所述第十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对于附着于喷嘴9N的外周面的定影液L是否已被除去的判断,是通过判断是否经过了第一时间T901来进行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判断电流未在第一电极974中流动的状态是否持续了第二时间T2以上来进行。具体而言,如图121所示,也可以设置新的步骤S921来代替图119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905。

在步骤S921中,控制部900判断从第二电流传感器9SA不输出检测值的状态是否持续了第二时间T902以上。详细而言,控制部900在步骤S904中将电压V设定为预定电压V90a时,开始计数器的计数,当在计数器的计数成为与第二时间T902对应的计数之前从第二电流传感器9SA取得了检测值的情况下,将计数器重置为0。并且,当计数器重置后,控制部900再次开始计数器的计数。而且,控制部900在计数器的计数成为与第二时间T902对应的计数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921中判断为是。

由此,通过判断电流不在第一电极974中流动的状态是否持续了第二时间T902以上,能够精度良好地判断喷嘴9N的外周面上的定影液L的飞散是否已结束。另外,第二时间T2只要通过实验、模拟等而被适当设定即可。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将实施液滴除去处理的时机设定为从输入印字任务起至开始定影喷雾处理为止的期间和清洗处理结束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未执行定影喷雾处理时,则可以是任何时机。例如,也可以在定影喷雾处理结束后执行液滴除去处理。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在液滴除去处理中,将电压V维持为预定电压V90a,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在液滴除去处理中改变电压的值。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在收纳部973的内部配置了第一电极97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形成喷嘴以及收纳部,并对喷嘴或收纳部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被施加电压的喷嘴或收纳部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此外,在该情况下,只要通过使多个导电性的收纳部彼此分离、或在各收纳部之间设置绝缘性部件,来阻断各收纳部间的电荷的移动即可。此外,也可以用树脂等非导电性部件来形成收纳部,用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来形成喷嘴,并对喷嘴施加电压。另外,在该情况下,喷嘴作为第一电极发挥功能。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90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而例示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用纸P,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OHP片材。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作为向收纳部内的定影液施加压力的压力施加单元而例示了具有泵975A、减压阀975B的加压装置97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水位差对各头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或减压的装置。

在所述第十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定影区域A901~A905设为与收纳部973的下表面相同的形状、大小、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定影区域也可以比收纳部的下表面小或大。即,定影区域只要根据宽度而在用纸上的被喷射的定影液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定义即可。

如此,能够通过参照图115至图121而说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来达到第十目的。另外,上述第十实施方式是第十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而不限于此。

第一~第十实施方式以及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任意的结构、处理可以与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处理进行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7、207、307、407、507、607、807、907 定影装置

72、172、272、372、472、572、672、772、872、972 第二电极

74、174、274、374、474、574、674、774、874、974 第一电极

73、173、273、373、473、573、673、773、873 收纳部

L 定影液

N、1N、2N、3N、4N、5N、6N、7N、8N、9N 喷嘴

P 用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