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94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2D/3D可切换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可切换透镜结构(Liquid Crystal Lenticular Lens Array)达到2D与3D影像切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具体原理可参见US 6069650、US 20100195203A1。

常见的电光可切换透镜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

如图1与图2所示,可切换透镜结构包括第一基底1’、多个电光材料分子2’、平凹透镜层3’与第二基底4’。第一基底1’包括第一电极层12’,第二基底4’包括第二电极层41’。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41’之间具有间隙,平凹透镜层3’设置在间隙中,且平凹透镜层3’的平面设置在第二电极层41’靠近第一电极层12’的表面上;各电光材料分子2’设置在平凹透镜层3’与第一电极层12’之间。

该平凹透镜层3’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柱状凹透镜,各柱状凹透镜是由各向同性(Isotropic)的材料形成的,且具有折射率nr

电光材料分子2’具有双折射率,分别是寻常光折射率(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no与非常光折射率(Extra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ne,ne>no,且no=nr。如图3所示,该电光材料分子2’的光轴方向沿Y轴,对于入射方向与电光材料分子光轴夹角为θ的影像光100'而言,当该影像光100'具有偏振方向101'、且当该偏振方向101'(垂直纸面向里)是位于由该影像光100'的入射方向与该光轴所构成的波振面上时,该影像光100'所感受的折射率n(θ),具有下式关系:

如图1所示,对于影像光100'而言,由于无电压供应于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41’之间,该影像光100'通过该电光材料分子2’与平凸透镜组件3’时,感受到折射率是ne与nr。由于ne>nr,因此,该可切换透镜结构可呈现凸透镜的光学作用,达到提供3D影像的显示功能。

如图2所示,对于影像光100'而言,在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41’之间施加一电压V,电光材料分子2’受到该电场的作用,光轴方向旋转,且与影像光100'的偏振方向101'垂直。该影像光100'通过该电光材料分子2’与该平凹透镜层3’时,感受到折射率是no与nr。由于no=nr。因此,该可切换透镜结构可呈现无透镜的光学作用,达到提供2D影像的显示功能。

然而,如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触控显示结构01’与可切换透镜结构02’,触控显示结构包括触控屏011’,对于智能手机上所采用in-cell触控显示屏或on-cell触控屏,不论是LCD或者是OLED的屏幕,上述公知的可切换透镜结构因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的存在,会屏蔽阻断使用者手指与该in-cell触控显示屏或on-cell触控显示屏间的电容感应效应,使得该触控屏011’丧失触控操作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无法触控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结构,上述触控显示结构输出影像光;设置在上述触控显示结构的出光方向上的可切换透镜结构,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包括:平凹透镜层,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柱状凹透镜;电光材料层,上述电光材料层是与上述平凹透镜层形状互补的平凸透镜层;至少两个电极,设置于上述电光材料层的远离上述平凹透镜层的一侧,上述电极间隔设置并在上述平凹透镜层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上述柱状凹透镜的不同边界处;通过调节相邻两个上述电极之间的电压以控制上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变化,实现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的2D显示状态和3D显示状态的切换,同时相邻两个上述电极之间的间隔耦合上述触控显示结构的电容感应。

进一步地,上述至少两个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与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电极,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交替设置,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且上述第三电极与各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上述第四电极与各上述第二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平行设置,且各上述第一电极与各上述第二电极设置在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四电极之间,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上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距均为PE,且任意相邻的两个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均为PE,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柱状凹透镜中心的间距均为PL,且PL=1/2PE

进一步地,上述电光材料层具有寻常光折射率no与非常光折射率ne,各上述柱状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r,no=nr,上述显示装置处于2D显示状态时,上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为no,上述显示装置处于3D显示状态时,上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为ne

进一步地,上述电光材料层为正型液晶层。

进一步地,上述电光材料层包括多个电光材料分子,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2D显示状态时,各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各上述柱状凹透镜的长度方向平行;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3D显示状态时,各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各上述柱状凹透镜的长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各上述柱状凹透镜靠近上述电光材料层的表面为凹表面,各上述凹表面是圆弧面、多个平面形成的表面或者抛物面。

进一步地,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还包括:第一基底,设置在上述电极的远离上述电光材料层的一侧;第二基底,与上述第一基底相对设置,设置在上述平凹透镜层的远离上述电光材料层的一侧;第一配向层,设置在上述电极的远离上述第一基底的表面上以及上述第一基底的靠近上述电光材料层的裸露表面上;第二配向层,设置在各上述柱状凹透镜与上述电光材料层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电光材料层包括多个电光材料分子,上述影像光为线性偏振光,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相位延迟组件,设置在上述触控显示结构与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之间,上述相位延迟组件用于调整上述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使得调整后的上述偏振方向与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或者平行,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2D显示状态时,调整后的上述偏振方向与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3D显示状态时,调整后的上述偏振方向与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显示结构包括触控显示屏,上述触控显示屏为in cell触控显示屏或on cell触控显示屏。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的可切换透镜结构中,采用平面内的电极代替现有技术中设置在两层基底上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过对相邻的两个电极之间加载电压,进而产生一个横向电场,该横向电场使得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发生偏转,最终沿着电场的方向,最终实现2D与3D显示,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之间的空隙,可以耦合使用者手指与触控显示屏之间的电容感应效应,达到提供触控操作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切换透镜结构3D显示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切换透镜结构2D显示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影像光以及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切换透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平凹透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平凹透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2D显示时的可切换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影像光的偏振方向的位置关系;

图12示出了电光材料分子在加载横向电场时的运动方向示意图;以及

图13示出了图10所示的结构在3D显示时的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基板;2'、电光材料分子;3'、平凹透镜层;4'、第二基板;01'、触控显示结构;02'、可切换透镜结构;12'、第一电极层;41'、第二电极层;011'、触控屏;100'、影像光;101'、偏振方向;1、第一基底;2、第一梳状电极;3、第二梳状电极;4、第一配向层;5、电光材料分子;6、第二配向层;7、平凹透镜层;8、第二基底;9、密封部;01、触控显示结构;02、可切换透镜结构;03、观赏者;10、第一方向;20、第二方向;30、第三方向;40、第四方向;21、第一电极;22、第三电极;31、第二电极;32、第四电极;71、柱状凹透镜;071、凹表面;100、影像光;101、偏振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无法实现触控功能,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为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结构01与设置在上述触控显示结构01的出光方向(即设置在靠近出光表面一侧)上的可切换透镜结构02,上述触控显示结构01输出影像光,观赏者03直接面对的是可切换透镜结构02。

其中,如图6所示,可切换透镜结构包括平凹透镜层7、至少两个电极以及电光材料层。其中,电光材料层设置在靠近上述触控显示结构的一侧,平凹透镜层设置在平凸透镜层的远离上述触控显示结构的一侧。

平凹透镜层7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柱状凹透镜71,电光材料层是与上述平凹透镜层7形状互补的平凸透镜层;至少两个电极设置于上述平凸透镜层的远离上述平凹透镜层7的一侧,上述电极间隔设置并在上述平凹透镜层7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上述柱状凹透镜71的不同边界处,并且,两个的电极位于相同的平面内,且相邻的两个电极在上述平凹透镜层7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上述柱状凹透镜71的不同边界处,通过调节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以控制上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实现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的2D显示状态和3D显示状态的切换,同时相邻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隔耦合上述触控显示结构的电容感应。

各上述柱状凹透镜71具有凹表面071。且本申请的柱状凹透镜即柱状凹透镜代表广义的柱状凹透镜,即其凹表面在第一平面上的截面并不是只有圆弧一种,还可以是多个直线连接形成的折线,还可以是其他的曲线,比如说是抛物线,对应于凹表面,即凹表面可以是弧面、多个平面形成的表面或者是抛物面。当然,凹表面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提到的形状,其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凹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形状的凹表面。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两个电极分别连接至一外部电源的正极与负极,通过该外部电源的电压驱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一横向电场,该横向电场可以改变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使得电光材层的折射率与平凹透镜层的折射率不同,进而实现3D显示。

该显示装置的可切换透镜结构中,通过对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控制,以实现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02的2D显示状态和3D显示状态的切换,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之间的空隙,可以耦合使用者手指与触控显示结构之间的电容感应效应,达到提供触控操作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显示装置的2D与3D显示状态的切换,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02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述第一电极21与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31,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交替设置,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02还包括第三电极22与第四电极32,且上述第三电极22与各上述第一电极21连接,上述第四电极32与各上述第二电极31连接,第一电极21与第三电极形成第一梳状电极2,且第一电极形成梳齿部,第二电极31与第四电极32形成第二梳状电极3,且第二电极形成梳齿部。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第三电极22与上述第四电极32平行设置,且各上述第一电极21与各上述第二电极31设置在上述第三电极22与上述第四电极32之间,上述第一电极21与上述第二电极31平行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产生的电场能够更加准确地调整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进而实现更好的2D显示与3D显示效果。

为了产生更加均匀的电场,进一步准确地控制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的方向,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上述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距均为PE,且任意相邻的两个上述第二电极31之间的间距均为PE,且如图6所示,上述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柱状凹透镜71中心的间距均为PL,且PL=1/2PE,即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21与上述第二电极31在上述平凹透镜层7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一个上述柱状凹透镜71的两侧边界处,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柱状凹透镜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每个柱状凹透镜对应一个子电场,该子电场控制该柱状凹透镜下方的这些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的方向,进而使得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更多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的偏转,更好地实现2D显示与3D显示。

为了更好地实现2D显示与3D显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电光材料层具有寻常光折射率no与非常光折射率ne,各上述柱状凹透镜71的折射率为nr,no=nr。这样,当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为寻常光折射率no时,其与柱状凹透镜71的折射率相同,使得影像光通过该可切换透镜结构时,实现显示装置的2D显示;当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为非常光折射率ne时,其与柱状凹透镜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影像光通过该可切换透镜结构时,实现显示装置的3D显示。

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上述Δn=ne-no≥0.15,当电光材料分子的折射率与柱状凹透镜的折射率不同时,影像光通过该柱状凹透镜与电光材料分子的交界面时,其方向会发生偏折,可切换透镜结构的作用与凸透镜的作用相同,Δn越大,可切换透镜结构的高度可以做得更小,进而满足现有技术对显示装置轻薄化的需求。

本申请的电光材料分子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电光材料分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材料的电光材料分子,例如可以选择液晶分子。

为了更加准确地控制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的方向,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电光材料层为正型液晶层,正型液晶层具有正介电常数,且其正型液晶分子的长轴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的相同。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电光材料层包括多个电光材料分子5,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2D显示状态时,各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各上述柱状凹透镜的长度方向平行;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3D显示状态时,各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与各上述柱状凹透镜的长度方向垂直。

为了方便制作,且同时进一步保证包括可切换透镜结构的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各上述凹表面是圆弧面、多个平面形成的表面或者抛物面。其中,如图6所示,可切换透镜结构中的柱状凹透镜71的凹表面071均为抛物面;对于多个平面形成的凹表面,当该凹表面071具有两个平面(以两个为例,并不限于两个平面)时,其形成的柱状平凹透镜层如图8所示,当凹表面071为圆弧面时,其形成的柱状平凹透镜层如图9所示。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还包括第一基底1以及与上述第一基底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底8,上述第一基底1与上述第二基底8之间具有间隙。

第一梳状电极与第二梳状电极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且设置在上述第一基底的表面上;第一梳状电极与第二梳状电极也是层结构,且与第一基板平行的层结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厚度也相同。

为了对电光材料分子的取向进行配向,使得各电光材料分子的取向相同,使得2D显示时,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均与影像光100的偏振方向(可能是经过延迟组件调整后的)垂直,如图10所示,本申请优选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还包括第一配向层4与第二配向层6。其中,第一配向层4设置在上述电极的远离上述第一基底1的表面上以及上述第一基底1的靠近上述间隙的裸露表面上;第二配向层6设置在各上述柱状凹透镜71与上述电光材料层之间。

在制作过程中,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可以是通过旋转(Spin)、浸泡(Dipping)、凸版印刷或喷印(Inkjet Printing)等制程形成的。

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形成的将具体过程包括涂布以及热烘烤两个制程。

一般地,该第一配向层的原料与第二配向层的原料均是由聚酰亚胺(Polyimide)材料形成的。另外,该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还需经过配向的制程,才能让多个电光材料分子达到同一方向排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向制程,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配向制程选自摩擦制程(Rubbing Proess)或者光配向制程(Photo-Alignment Process)。

本申请中的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可行材料形成的基底,例如可以是软性透明薄膜基底,还可以是玻璃基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层作为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

另外,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二者为相同或者不同。

本申请中的各平凹透镜层是由透明材料形成的,例如可以使玻璃或UV可固化树脂(VU-Cured Resin,简称UV树脂)。但是并不限于这两种透明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明材料制备凸透镜。

当该平凹透镜层是由UV树脂材料所构成时,该柱状凹透镜可通过平面紫外线固化制程(Plate-to-Plate UV-Cured Manufacturing Process),以直接设置于该第二基底的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何透明电极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形成对应的电极。例如二者可以均是ITO电极层。

这四个电极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它们的材料设置为相同的或者不同的。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与图10所示,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还包括密封部9,密封部9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且上述第一基底1、上述平凹透镜层7与上述密封部9形成密闭空间,或者上述第一基底1、上述第二基底8与上述密封部9形成密闭空间,平凹透镜层7与电光材料分子5均设置在密封空间中。

本申请中的触控显示结构输出影像光,该影像光的偏振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方向,即可以不与2D显示时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也可以与2D显示时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电光材料层包括多个电光材料分子5,上述影像光为任意偏振方向的线性偏振光,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相位延迟组件,相位延迟组件设置在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与上述触控显示结构之间,该相位延迟组件用于调整上述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使得调整后的上述偏振方向与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中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或者平行,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2D显示状态时,调整后的上述偏振方向与上述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当上述显示装置处于3D显示状态时,调整后的上述偏振方向与上述的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平行。

当不向该显示装置加载电压时,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与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不垂直时,可以使用相位延迟组件调整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使得偏振方向与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进而实现2D显示。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相位延迟组件为λ/2相位延迟组件。

以下将结合图11来说明在不同的显示状态下,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与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的关系。

如图11所示,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为第一方向10,该方向与Y轴的夹角为θ,在2D显示时,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为第三方向30,且该方向与Y轴的夹角为第一方向10旋转Δθ后,达到第二方向20,第二方向20与第三方向30垂直。在3D显示时,电光材料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长轴方向变为第四方向40,第三方向30与第四方向40垂直。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结构包括触控显示屏,上述触控显示屏为in cell触控显示屏或on cell触控显示屏。

但并不限于上述的触控显示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触控显示屏。

该触控显示屏中的显示屏,可以是LCD、OLED、QD或μLED。通过复数个画素,该显示屏可提供显示对应的显示影像。但是并不限于上述的显示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种类的显示屏。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该显示装置还需要一个外部的电源提供电压,当该外部电源的电压V=OFF时,该显示装置用于呈现2D影像的显示;当V=ON时,该显示装置用于呈现3D影像的显示。

本申请的再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触控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的显示装置。

上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触屏电视、平板电脑、触屏手机或者是智能手表等。

该电子设备可以同时实现2D显示与3D显示,并且还可以实现触控的功能。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结构01与设置在上述触控显示结构01表面上的可切换透镜结构02。

可切换透镜结构如图10所示,第一梳状电极2与第二梳状电极3的结构如图7所示。

其中,第一基底1与第二基底8均为玻璃基底,第一梳状电极2与第二梳状电极3均为ITO透镜电极,且第一梳状电极2的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距均为PE,且第二梳状电极3的相邻两个第二电极31之间的间距均为PE。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交错设置,且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均平行,且第一电极21与第三电极22垂直,第二电极31与第四电极32垂直。电光材料分子5均为正型液晶分子,其具有寻常光折射率no与非常光折射率ne,各上述柱状凹透镜71的折射率为nr,no=nr。平凹透镜层7中的柱状凹透镜71由UV树脂材料通过平面紫外线固化制程形成的。当向上述可切换透镜结构加载的电压为0V时,各上述柱状凹透镜71的长度方向与各上述电光材料分子5的长轴方向平行。第一配向层4与第二配向层6均聚酰亚胺(Polyimide)材料形成。

触控显示结构01输出影像光,该影像光100由第一基底1入射至可切换透镜结构02,外部电源不向第一梳状电极2与第二梳状电极3加载电压时,该影像光的偏振方向101与正型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垂直,正型液晶分子的折射率为no,此时,正型液晶分子的折射率与柱状凹透镜71的折射率相同,因此,影像光通过该可切换透镜结构时,方向不发生偏转,实现2D显示。

外部电源向第一梳状电极2与第二梳状电极3加载电压时,第一梳状电极2与第二梳状电极3之间产生一个横向电场,如图12所示,使得正型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发生偏转,直到与该电场的方向平行,如图13所示,此时,该影像光的偏振方向101与正型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平行,正型液晶分子的折射率为ne,此时,正型液晶分子的折射率与柱状凹透镜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影像光通过该可切换透镜结构时,方向发生偏转,实现3D显示,该可切换透镜结构相当于凸透镜。

且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之间的空隙,可以耦合使用者手指与触控显示屏之间的电容感应效应,达到提供触控操作的目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对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加载电压,进而产生一个横向电场,该横向电场使得电光材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发生偏转,最终沿着电场的方向,最终实现2D与3D显示,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之间的空隙,可以耦合使用者手指与触控显示屏之间的电容感应效应,达到提供触控操作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