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单元、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894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单元、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单元、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各种显示装置也随之蓬勃发展。电润湿显示装置和电泳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耗电量小、可挠性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电润湿显示装置和电泳显示装置都可以利用环境光的反射来达到显示的效果。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是通过电场来控制带电颜料颗粒的分布型态,进而改变显示区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来产生显示效果的显示装置。电润湿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是通过调整施加在液体与固体电极之间的电压来改变液体在固体表面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两者之间的接触角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可利用显示单元透光状态会发生变化的特性产生电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光阀和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电极相对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光阀;第一光致变形层,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设置在所述间隙位置处,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与所述光阀的开口区具有正对区域,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可随所述光阀透光状态的改变沿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的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以使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正对的区域内移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能反射光;或者,所述显示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电单元远离所述光阀一侧的反射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阀为电润湿光阀。

在电润湿光阀的一个优选实现中,所述电润湿光阀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设置在第三电极靠近第四电极一侧或设置在第四电极靠近第三电极侧的隔离层、设置在隔离层边缘的亲水层以及设置在亲水层上的挡墙;还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以及所述挡墙之间的电润湿显示介质,所述电润湿显示介质包括不导电的第一显示溶液和导电的第二显示溶液,所述第一显示溶液和所述第二显示溶液不混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阀为电泳光阀。

作为电泳光阀的一个可选实现,所述电泳光阀包括:电泳显示层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电泳显示层进行显示的透明驱动电极;所述电泳显示层包括透明溶剂和分散在所述透明溶剂中的黑色带电颗粒。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电泳光阀遮光区的第一子驱动电极和位于所述电泳光阀开口区的第二子驱动电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光致变形层;所述第二光致变形层设置在所述光阀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光致变形层与所述光阀的开口区具有正对区域,所述第二光致变形层可随所述光阀透光状态的改变沿所述第二光致变形层的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所述第二光致变形层与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电单元具有腔体,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位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发电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所述腔体的侧壁接触,且沿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铺展方向,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填充液;在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伸长时,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推动所述填充液挤压所述弹性体,在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收缩时,所述弹性体回复形变,推动所述填充液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正对的区域移动。

优选的,所述填充液的介电常数大于所述第一光致变形层的介电常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线,以及由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栅线绝缘交叉限定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设置有上述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储能单元和整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整流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形成回路。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栅线交叉的多条传输线、触控检测单元以及位于每个像素区域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触控检测单元包括多个电流检测单元,每条所述传输线与一个电流检测单元相连,所述触控检测单元用于根据各栅线的扫描信号以及各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变化确定触摸位置;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栅线相连,源极与所述传输线相连,漏极与发电单元中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相连;位于同一列像素区域中的薄膜晶体管与同一条传输线相连。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显示装置的触控方法,包括:在一时间段内,当数据线停止输入信号时,或者在一时间段内,当数据线输入的信号不变时,栅线逐行进行扫描,根据各栅线的扫描信号以及各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变化确定触摸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当光阀透光时,环境光会照射到第一光致变形层上,从而第一光致变形层会沿其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且随着光照强度的改变,第一光致变形层的变形程度也随之改变。由于显示单元在显示时,光阀的透光状态会随着显示画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第一光致变形层会伸长或收缩,从而使得第一光致变形层的自由端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正对的区域内移动,进而第一光致变形层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正对的面积会发生变化,这样便会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容发生变化。当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在电路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容的变化会在电路中形成充放电电流。若将发电单元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储能单元相连接,这样便可以回收电容充放电产生的电能,还可以补偿光阀透光状态改变消耗的电能,从而使得显示单元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中电润湿光阀为遮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中电润湿光阀为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中电润湿光阀为遮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中电润湿光阀为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中光阀为电泳光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中光阀为电泳光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中光阀为电泳光阀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01-遮光区;02-开口区;1-光阀;2-发电单元;3-反射层;10-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30-第一光致变形层;301-第一光致变形层的自由端;40-第三电极;50-第四电极;60-疏水层;70-挡墙;80-电润湿显示介质;801-第一显示溶液;802-第二显示溶液;90-透明基板(透明材料层);100-亲水层;110-隔离层;120-电泳显示层;1201-透明溶剂;1202-黑色带电颗粒;130-驱动电极;1301-第一子驱动电极;1302-第二子驱动电极;140-第二光致变形层;150-腔体;160-弹性体;170-填充液;180-储能单元;190-整流单元;200-电流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如图1-图8所示,包括:层叠设置的光阀1和发电单元2;发电单元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电极10相对第二电极20靠近光阀1;发电单元2还包括:第一光致变形层30,第一光致变形层30设置在间隙位置处,第一光致变形层30与光阀1的开口区具有正对区域,第一光致变形层30可随光阀1透光状态的改变沿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以使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自由端301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内移动;其中,第二电极20能反射光;或者,显示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发电单元2远离光阀1一侧的反射层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于光阀1的类型不进行限定,可以是液晶光阀,也可以是电润湿光阀或电泳光阀等。

光阀1的开口区是指光阀1的最大透光区,其中,光阀1的开口区的大小是不变的,但是光阀1透光区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光阀1透光状态的改变包括遮光状态和透光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变,也包括光阀1处于透光状态时,透光区大小不同的变化。

第二,对于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材料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在光照时伸长,无光照时收缩或者在光照时收缩,无光照时伸长即可,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形变程度也能随之改变。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含有偶氮末结构的聚酞亚胺或者含有螺苯并毗喃结构的高分子等。

其中,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铺展方向,即指与第一光致变形层30厚度垂直的方向。第一光致变形层30沿其铺展方向伸展,可以是第一光致变形层30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第一光致变形层30只能沿其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也可以是第一光致变形层30设置在特定的通道中,通道的形状限定了第一光致变形层30只能沿其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

第三,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的间隙位置包括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还包括所述正对区域沿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铺展方向向外延伸的区域。第一光致变形层30设置在间隙位置处可以是如图1(a)所示,第一光致变形层30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部分设置在正对区域向外延伸的区域;也可以是如图1(b)所示,第一光致变形层30全部设置正对区域向外延伸的区域,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光致变形层30全部设置在正对区域(本发明说明书附图未示意出)。

第四,第一电极10可以是由透明材料形成,也可以是由能对光进行反射的材料形成。当第一电极10是由能对光进行反射的材料形成时,为了确保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自由端301能够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内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此时第一光致变形层30至少部分应设置在正对区域向外延伸的区域。为了使更多的光可以照射到第一光致变形层30上,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第一电极10为透明电极。

第五,为了确保显示单元能够进行显示,环境光射入显示单元后必然要反射向人眼,当第二电极20能反射光时,可以利用第二电极20进行反射,或者,如图2所示,可以利用设置在发电单元2远离光阀1一侧的反射层3进行反射。

第六,电容公式为其中,d为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的距离,S为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面积,ε为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根据电容公式可知,当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的介质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面积发生变化时,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具体的,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的介质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面积减小,则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减小,此时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与外部回路形成放电电流;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的介质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面积增大,则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增大,此时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与外部回路形成充电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当光阀1透光时,环境光会照射到第一光致变形层30上,从而第一光致变形层30会沿其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且随着光照强度的改变,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变形程度也随之改变。由于显示单元在显示时,光阀1的透光状态会随着显示画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第一光致变形层30会伸长或收缩,从而使得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自由端301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内移动,进而第一光致变形层30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面积会发生变化,这样便会使得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发生变化。当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连接在电路中,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的变化会在电路中形成充放电电流。若将发电单元2中的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与储能单元相连接,这样便可以回收电容充放电产生的电能,还可以补偿光阀1透光状态改变消耗的电能,从而使得显示单元更加节能环保。

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光阀1为电润湿光阀。

其中,电润湿是指通过改变液滴与绝缘基板之间的电压,来改变液滴在基板上的润湿性,即改变接触角,使液滴发生形变、位移的现象。

此处,对于电润湿光阀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任意类型的电润湿光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两种电润湿光阀的具体结构:

第一种:如图3(a)和图3(b)所示,电润湿光阀包括:相对设置的透明的第三电极40和透明的第四电极50、设置在第三电极40靠近第四电极50一侧或设置在第四电极50靠近第三电极40一侧的疏水层60(本发明说明书如图3中以疏水层60设置在第三电极40靠近第四电极50一侧为例进行示意)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之间的挡墙70;电润湿光阀还包括:填充在第三电极40、第四电极50以及挡墙70之间的电润湿显示介质80,电润湿显示介质80包括不导电的第一显示溶液801和导电的第二显示溶液802,第一显示溶液801和第二显示溶液802不混溶。

在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上施加电压,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之间形成电场,通过改变疏水层60表面的湿润性,例如使疏水层60表面更亲水(湿润),来改变第二显示溶液802在疏水层60上的湿润性,从而使得第一显示溶液801和第二显示溶液802发生形变、位移。具体的,如图3(a)所示,当未给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施加电压时,不导电的第一显示溶液801会平铺在疏水层60上,因此显示单元会呈现第一显示溶液801的颜色;当给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施加电压时,如图3(b)所示,疏水层60上产生的电荷会吸引导电的第二显示溶液802,因此使得第一显示溶液801被挤压到角落,因而会呈现第二电极20(此时第二电极20能反射光)的颜色或反射层3的颜色。此时,环境光可以透过光阀1射向发电单元2中第一光致变形层30。

第二种:如图4(a)和图4(b)所示,电润湿光阀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设置在第三电极40靠近第四电极50一侧或设置在第四电极50靠近第三电极40一侧的隔离层110、设置在隔离层110边缘的亲水层100以及设置在亲水层100上的挡墙70;电润湿光阀还包括:填充在第三电极40、第四电极50以及挡墙70之间的电润湿显示介质80,电润湿显示介质80包括不导电的第一显示溶液801和导电的第二显示溶液802,第一显示溶液801和第二显示溶液802不混溶。

此处,当未给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施加电压时,如图4(a)所示,不导电的第一显示溶液801会平铺在隔离层110上,因此会呈现第一显示溶液801的颜色;当给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施加电压时,如图4(b)所示,隔离层60上产生的电荷会吸引导电的第二显示溶液802,因此使得第一显示溶液801被挤压到隔离层110的边缘,因而会呈现第二电极20(此时第二电极20能反射光)的颜色或反射层3的颜色。此时,环境光可以透过光阀1射向发电单元2中第一光致变形层30。

其中,对于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或FTO(Fluorine-Doped Tin Oxide,氟掺杂二氧化锡)。

此处,不导电的第一显示溶液801可以是油墨或烷烃等,导电的第二显示溶液802可以是水或盐溶液等。

此外,电润湿光阀中可以是第三电极40靠近发电单元2设置,也可以是第四电极50靠近发电单元2设置。其中,靠近发电单元2设置的电极和第一电极10之间可以设置透明基板90,也可以设置透明材料层90。

本发明实施例,当光阀1为电润湿光阀时,通过控制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上的电压,便可控制光阀1的透光状态,当光阀1的透光状态发生变化时,由于光强的变化,第一光致变形层30会伸长或收缩,而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伸长或收缩会使得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发生变化,当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连接在电路中,便可以在电路中形成充放电电流。若将发电单元中的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与储能单元相连接,这样便可以回收电容充放电产生的电能。

在此基础上,当光阀1为如图3所示或如图4所示的电润湿光阀时,若将电润湿光阀中第三电极40和第四电极50中靠近第一电极10的电极设置成多个条状子电极,通过控制施加到多个条状子电极上的电压,便可以控制光阀1处于透光状态时透光区的大小,从而使透过光阀1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参考如图5-图8所示,光阀1为电泳光阀。

其中,电泳光阀可以是微胶囊式电泳光阀,也可以是微杯式电泳光阀,或者是其它类型的电泳光阀。在此基础上,对于电泳光阀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任意结构的电泳光阀。

如图5(a)和图5(b)所示,显示了电泳光阀的一种原理性实现,包括:电泳显示层120以及用于驱动电泳显示层120进行显示的透明驱动电极130;电泳显示层120包括透明溶剂1201和分散在透明溶剂1201中的黑色带电颗粒1202。

其中,对于驱动电极130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ITO、IZO、IGZO或FTO。

此处,对于黑色带电颗粒1202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由铁锰黑、铜铬黑或碳黑等形成。在此基础上,黑色带电颗粒1202可以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在此基础上,对于透明溶剂1201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为合成异构烷烃、脂肪油或硅液等。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在具体的技术实施中,可采用微胶囊、微杯等具体的电泳显示解决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电泳显示层120和第一电极10之间可以设置透明基板90,也可以设置透明材料层90。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驱动电极130上的电压便可以控制光阀1的透光状态,当光阀1的透光状态发生变化时,由于光强的变化,第一光致变形层30会伸长或收缩,而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伸长或收缩会使得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发生变化,当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连接在电路中,便可以在电路中形成充放电电流。若将发电单元中的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与储能单元相连接,这样便可以回收电容充放电产生的电能。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5-图8所示,驱动电极130包括位于电泳光阀遮光区01的第一子驱动电极1301和位于电泳光阀开口区02的第二子驱动电极1302。

此处,当给第二子驱动电极1302施加与黑色带电颗粒1202电性相反的电压时,此时黑色带电颗粒1202会移动平铺在开口区02上,此时光阀1处于遮光状态;当给第一子驱动电极1301施加与黑色带电颗粒1202电性相反的电压时,此时黑色带电颗粒1202会移动至遮光区01,此时光阀1处于透光状态,这时环境光便可以透过光阀1射向第一光致变形层3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光阀1为电泳光阀时,还可以给电泳光阀的遮光区01设置黑矩阵,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未示意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子驱动电极1301和第二子驱动电极1302上的电压,便可以控制光阀1处于遮光状态或透光状态。

在此基础上,如图6-图8所示,当第二子驱动电极1302为多个条状子电极时,通过控制施加到多个条状子电极上的电压,便可以控制光阀1处于透光状态时透光区的大小,从而使透过光阀1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优选的,如图7所示,发电单元2还包括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第二光致变形层140设置在光阀1与第一电极10之间,第二光致变形层140与光阀1的开口区具有正对区域,第二光致变形层140可随光阀1透光状态的改变沿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的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第二光致变形层140与第一光致变形层30相连接。

此处,附图7中以光阀1为电泳光阀为例进行示意。

其中,对于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的材料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在光照时伸长,无光照时收缩或者在光照时收缩,无光照时伸长即可,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的形变程度也能随之改变。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含有偶氮末结构的聚酞亚胺或者含有螺苯并毗喃结构的高分子等。在此基础上,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的材料和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的材料和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材料不同时,第一光致变形层30和第二光致变形层140在光照时应均伸长或均收缩,在无光照时也应均伸长或均收缩。

在此基础上,第二光致变形层140沿其铺展方向伸展,可以是第二光致变形层140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第二光致变形层140只能沿其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也可以是第二光致变形层140设置在特定的通道中,通道的形状限定了第二光致变形层140只能沿其铺展方向伸长或收缩。

本发明实施例,在光阀1和第一电极1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光致变形层140,由于第二光致变形层140与光阀1的开口区具有正对区域,且第二光致变形层140与第一光致变形层30相连接,因而第二光致变形层140在光阀1的透光状态发生变化时,会伸长或收缩,从而会推动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自由端301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移动,进而引起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电容的变化。由于第一光致变形层30和第二光致变形层140共同变形,使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自由端301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移动,因而可以增加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变形程度,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变化的更明显,进而使得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在电路中形成的充放电电流更大,这样便可以回收到更大的电能。

优选的,如图8(a)和图8(b)所示,发电单元2具有腔体150,第一光致变形层30位于腔体150中;发电单元2还包括:位于腔体150内的弹性体160,弹性体160与腔体150的侧壁接触,且沿第一光致变形层30铺展方向,弹性体160与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自由端301之间设置有填充液170;在第一光致变形层30伸长时,如图8(a)所示,第一光致变形层30推动填充液170挤压弹性体160,在第一光致变形层30收缩时,如图8(b)所示,弹性体160回复形变,推动填充液170向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移动。

优选的,填充液170的介电常数大于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介电常数。

其中,对于填充液170的类型不进行限定,只要填充液170的介电常数大于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介电常数即可。填充液170例如可以是电润湿显示介质80,也可以是电泳显示层120中的溶剂等。

此处,腔体150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在此基础上,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可以形成在腔体150内,也可以形成在腔体150外,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在光阀1的透光状态发生变化时,若第一光致变形层30伸长,则第一光致变形层30会推动填充液170移动,使得填充液170与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面积减小;在光阀1的透光状态发生变化时,若第一光致变形层30收缩,则弹性体160回复形变,从而会推动填充液170向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正对的区域移动,从而使得填充液170与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面积增加。由于填充液170的介电常数大于第一光致变形层30的介电常数,因而相对于第一光致变形层30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区域移动,填充液170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均正对的区域移动对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的影响更明显,从而使得形成的充放电电流更大。

作为一个示例,乙醚的介电常数为4.335,由于乙醚的介电常数较大,因而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现中可采用乙醚作为填充液17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a)所示,包括多条数据线(Date)和多条栅线(Gate),以及由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线绝缘交叉限定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设置有上述的显示单元;如图9(a)和图9(b)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储能单元180和整流单元190;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和整流单元190、储能单元180形成回路。

其中,储能单元180例如可以为蓄电池。

此处,整流单元190可以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充放电电流转化成可以充到蓄电池的电压,以将电能存储起来。

此外,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可以通过显示装置中设置的走线与整流单元190、储能单元180相连形成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中的发电单元2产生的电能可存储起来,也可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即用于驱动显示单元中光阀1透光状态的改变。当显示装置显示所需的电能均由发电单元2提供时,此时显示装置在开机时,则需预先给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充一次电荷,此后便可以断电。

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单元的显示过程中,若光阀1的透光状态发生变化时,则发电单元2中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的电容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形成充放电电流,产生的充放电电流通过整流单元190的整流后存储在储能单元180中,从而可以回收电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装置的显示过程中,利用显示单元光透过状态发生变化的特性产生电能,产生电能可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从而使得显示装置更加环保。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栅线交叉的多条传输线(C)、触控检测单元以及位于每个像素区域的薄膜晶体管T;触控检测单元包括多个电流检测单元200,每条传输线C与一个电流检测单元200相连,触控检测单元用于根据各栅线的扫描信号以及各电流检测单元200检测到的电流变化确定触摸位置;其中,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与栅线相连,源极与传输线相连,漏极与发电单元2中的第一电极10或第二电极20相连;位于同一列像素区域中的薄膜晶体管T与同一条传输线相连。

其中,触控检测单元根据各栅线的扫描信号可以确定行位置,根据电流检测单元200检测到的电流变化可以确定列位置,此时显示装置具有触控功能。此处,电流的变化可以是由无电流到有电流的变化,也可以是电流大小的变化。

此处,漏极与发电单元2中的第一电极10或第二电极20相连,对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中未与漏极相连的电极,其可以通过显示装置中的其它的走线与储能单元180相连(本发明说明书附图10中以第一电极10或第二电极20通过走线M与储能单元180相连为例进行示意)。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显示装置中设置公共电极线,第一电极10或第二电极20通过公共电极线与储能单元180相连。此时,公共电极线与显示装置中的其它电极不相连。

基于上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为了确保电流检测单元200检测到的电流变化是由触摸引起的,因此在确定触摸位置时,数据线应停止输入信号,或在一段时间内,数据线输入的信号不变。在此基础上,所有显示单元中的光阀1不能全部是遮光状态,否则即使手指触摸,也不会引起传输线上电流的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当数据线不输入信号或数据线输入的信号不变时,此时光阀1的透光状态不改变,因此第一光致变形层30便不会伸长或收缩,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不会发生变化,因而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不会形成充放电电流,传输线上的电流信号也便不会发生变化。当进行触摸时,此时数据线不输入信号或数据线输入的信号不变,由于手指遮挡了环境光,因而光阀1的透光状态会改变,因此第一光致变形层30便会伸长或收缩,从而会使得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发生变化,而充放电会使得传输线上的电流信号也会发生变化,触控检测单元根据各栅线的扫描信号以及各电流检测单元200检测到的电流变化便可以确定触摸位置,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具有触控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显示装置的触控方法,包括:在一时间段内,当数据线停止输入信号时,或者在一时间段内,当数据线输入的信号不变时,栅线逐行进行扫描,根据各栅线的扫描信号以及各电流检测单元200检测到的电流变化确定触摸位置。

上述所称的一段时间内,指的是达成光阀的透光状态不改变所需的时间。例如,在进行显示内容变化时达成所需显示内容所需的时间。具体的说,例如对于电子墨水光阀,该时间可以是完成一次内容变化刷新的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触控方法,在一时间段内,当数据线不输入信号或在一时间段内,当数据线输入的信号不变时,此时光阀1的透光状态不改变,因此第一光致变形层30便不会伸长或收缩,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不会发生变化,因而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不会形成充放电电流,传输线上的电流信号也便不会发生变化。当进行触摸时,此时数据线不输入信号或数据线输入的信号不变,由于手指遮挡了环境光,因而光阀1的透光状态会改变,因此第一光致变形层30便会伸长或收缩,从而会使得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形成的电容发生变化,而充放电会使得传输线上的电流信号也会发生变化,触控检测单元根据各栅线的扫描信号以及各电流检测单元200检测到的电流变化便可以确定触摸位置,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可以进行触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