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335发布日期:2019-03-05 19:3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是目前常用的平板显示器,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部件,用于在液晶显示器工作时为液晶面板提供光源。如图所示,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0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led灯条、胶框21、背板22、导光板23及光学膜片24等,其中胶框21设置在导光板23的四周,来支撑显示面板10;led灯条设置在导光板23的入光侧,光学膜片24设置在导光板23的出光面。

随着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市场对背光模组的性能、品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高亮度,窄边框,画面品味最优。而在窄边框演变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背光品味的下降,尤其是背光模组内侧亮线的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业内的顽固性问题。

传统的窄边框结构往往是通过使得光学膜片24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的尺寸l、胶框21的厚度、胶框21与显示面板10的重合量以及背板22的厚度等尽可能的最小化实现的,随着市场对超窄边框的需求小于2.2mm时,因胶框21与显示面板10的重合量最小为0.5mm、背板22的料厚为0.2mm以及胶框21与光学膜片24之间的间隙为0.2mm,使得光学膜片24的边缘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的尺寸l过小,即使增加光学膜片24中上扩散片的黑边,也能在45°视角时看到漏光不良,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边框过窄时漏光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包括入光侧及出光面;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光学膜片;

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四周的胶框;

所述光学膜片的至少一侧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超出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外,并叠放在所述胶框上,以使所述胶框支撑所述光学膜片;且在所述光学膜片的叠放在所述胶框上的部分上设置有垫片,用以支撑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为具有预设透光度的硅胶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四个侧边,所述四个侧边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侧边及除所述第一侧边之外的三个侧边,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三个侧边中每一侧边的边缘至少一部分均超出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外,并叠放在所述胶框上,且在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三个侧边中每一侧边的边缘处均设置有所述垫片。

进一步的,在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三个侧边中每一侧边的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胶框包括四个侧边框,所述四个侧边框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侧边框及除所述第一侧边框之外的三个侧边框,其中所述胶框的所述三个侧边框中每一侧边框的两端具有凸出的、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面,所述三个侧边框中每一侧边框的中部具有凹陷的、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支撑面,所述光学膜片的超出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外的部分叠放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叠放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上的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垫片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片超出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外预设宽度,所述预设宽度的值大于等于0.5mm。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及,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由所述光学膜片上的垫片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边缘及除所述第一边缘之外的三个边缘,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由所述胶框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三个边缘分别叠放于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三个侧边的垫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叠放于所述胶框的第一侧边框上,由所述胶框的第一侧边框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两端叠放在对应的所述胶框的侧边框两端的第一支撑面上,中部叠放在对应的所述光学膜片的侧边边缘处的垫片上,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两端由所述第一支撑面支撑,中部由所述垫片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将光学膜片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向外延伸,使光学膜片的边缘能够至少有一部分超出到导光板的边缘外,并叠放在胶框上,并在光学膜片的边缘处设置垫片,用来支撑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框来支撑显示面板的方式相比,光学膜片由于向外延伸,使得光学膜片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距离增加,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边框宽度过窄(如边框宽度在2mm以下)时的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主视图;

图3表示图2中a-a剖视图,其中示意出了显示面板;

图4表示图2中b-b剖视图,其中示意出了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在边框宽度过窄时由于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距离过小而导致漏光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背光模组在边框过窄时存在的漏光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100,包括入光侧及出光面;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的光学膜片200;

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四周的胶框300;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200的至少一侧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超出所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并叠放在所述胶框300上,以使所述胶框300支撑所述光学膜片200;且在所述光学膜片200的叠放在所述胶框300上的部分上设置有垫片400,用以支撑显示面板500。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将光学膜片200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向外延伸,使光学膜片200的边缘能够至少有一部分超出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并叠放在胶框300上,并在光学膜片200的边缘处设置垫片400,以使胶框300支撑光学膜片200,而光学膜片200上的垫片400来支撑显示面板500,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框300来支撑显示面板500的方式相比,光学膜片200向外延伸了一定距离,使得光学膜片200到显示面板500的显示区的距离增加,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边框宽度过窄(如边框宽度在2mm以下)时的漏光问题。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垫片400采用具有预设透光度的硅胶垫片,其中垫片400采用硅胶材质,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显示面板500时不会对显示面板500造成损伤的目的,另一方面硅胶的透光度及形状等可以进行调整,来调整光学膜片200边缘处的亮度均匀性等。

此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光学膜片200包括四个侧边,所述四个侧边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侧边及除所述第一侧边之外的三个侧边,其中所述光学膜片200的所述三个侧边中每一侧边的边缘至少一部分均超出所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并叠放在所述胶框300上,且在所述光学膜片200的所述三个侧边中每一侧边的边缘处均设置有所述垫片400。

采用上述方案,在导光板100的入光侧,光学膜片200的边缘可以不超出导光板100之外,仍然由胶框300来支撑显示面板500;而在导光板100的其他三侧,光学膜片200的三个侧边均延伸出导光板100之外,通过垫片400支撑显示面板5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使得光学膜片200的某一侧边延伸出导光板100之外由胶框300支撑,并设置垫片400来支撑显示面板500,以防止漏光,并不限定在光学膜片200的三侧边均延伸的方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胶框300包括四个侧边框,所述四个侧边框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侧边框及除所述第一侧边框之外的三个侧边框,其中所述胶框300的所述三个侧边框中每一侧边框的两端具有凸出的、用于支撑显示面板500的第一支撑面301,所述三个侧边框中每一侧边框的中部具有凹陷的、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200的第二支撑面302,所述光学膜片200的超出所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的部分叠放在所述第二支撑面302上。

显示面板50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边缘及除所述第一边缘之外的三个边缘,其中所述显示面板500的第一边缘由所述胶框300支撑,所述显示面板500的所述三个边缘分别叠放于所述光学膜片200的所述三个侧边的垫片400上。

采用上述方案,显示面板500除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采用胶框300整边支撑之外,其他三个边缘均可以由原来的胶框300整边支撑的结构改进为三点共同支撑结构,即,显示面板500除导光板100的入光侧之外的其他三个边缘每一边缘两端由胶框300支撑、中间部分由光学膜片200上的垫片400来共同支撑。这样,显示面板500的每一边缘的两端仍由胶框300支撑,可以对显示面板500进行更好的支撑及固定,防止热胀冷缩等,每一边缘的中间部分由光学膜片200上的垫片400来支撑,可以增加光学膜片200与显示面板500的显示区的距离,以起到防止漏光的目的。

其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光学膜片200的所述三个侧边中每一侧边的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垫片400。

此外,由于显示面板500的侧边采用上述三点支撑结构,可以通过调整硅胶垫片400的灰度及形状来规避显示面板500的两端及中间的亮度差。

此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面302与所述第一支撑面301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出光面的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光学膜片200的叠放于所述第二支撑面302上的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垫片400的厚度之和。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显示面板500由胶框300与垫片400共同支撑,因此胶框300的第二支撑面302与垫片400对显示面板500的支撑高度应高度相同,因此,所述第二支撑面302与所述第二支撑面302之间的预设距离应最好等于光学膜片200与垫片400的厚度之和。

此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200超出所述导光板100的边缘外预设宽度,所述预设宽度的值大于等于0.5mm。

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光学膜片200与显示面板500的显示区之间的距离增加0.5mm左右,可以更好的避免漏光现象产生。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500;其中所述背光模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500的至少一侧边缘由所述光学膜片200上的垫片400支撑。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50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100的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边缘及除所述第一边缘之外的三个边缘,其中所述显示面板500的第一边缘由所述胶框300支撑,所述显示面板500的所述三个边缘分别叠放于所述光学膜片200的所述三个侧边的垫片400上。

采用上述方案,在导光板100的入光侧,光学膜片200的边缘可以不超出导光板100之外,仍然由胶框300来支撑显示面板500;而在导光板100的其他三侧,光学膜片200的三个侧边均延伸出导光板100之外,通过垫片400支撑显示面板500。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显示面板500的第一边缘叠放于所述胶框300的第一侧边框上,由所述胶框300的第一侧边框支撑;所述显示面板500的所述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两端叠放在对应的所述胶框300的侧边框两端的第一支撑面301上,中部叠放在对应的所述光学膜片200的侧边边缘处的垫片400上,以使所述显示面板500的所述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两端由所述第一支撑面301支撑,中部由所述垫片400支撑。

采用上述方案,显示面板500除导光板100的入光侧采用胶框300整边支撑之外,其他三个边缘均可以由原来的胶框300整边支撑的结构改进为三点共同支撑结构,即,也就是说,显示面板500除导光板100的入光侧之外的其他三个边缘每一边缘两端由胶框300支撑、中间部分由光学膜片200上的垫片400来共同支撑。这样,显示面板500的每一边缘的两端仍由胶框300支撑,可以对显示面板500进行更好的支撑及固定,防止由于热胀冷缩等,每一边缘的中间部分由光学膜片200上的垫片400来支撑,可以增加光学膜片200与显示面板500的显示区的距离,以起到防止漏光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