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304发布日期:2019-03-05 19:3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用于调整显示色彩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车辆驾驶人需要低头观看显示屏幕上的行车信息,容易影响行车注意力,因此将扩增实境的技术结合至车辆的人机互动接口中,而形成车用抬头显示器(head-updisplay;hud)已经成为目前各家显示器公司研究开发趋势。

但车用抬头显示器或其他车用显示器,因为于户外强光下需要比一般显示器需要更高的亮度或彩度,就较为耗能。除了抬头显示器外,其他户外使用的其他显示器,也是需要较高亮度或彩度。因此如何提升显示亮度、彩度或是降低耗能即为开发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经由使单一个发光区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颜色的设计,显示装置的发光的亮度转换率可以大幅提高,而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呈现预定的显示影像,并且能够大幅减少显示装置的耗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对应显示面板设置。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发光区,第一发光区包括一第一子像素和一第二子像素,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相邻。背光模块发出一背光,背光通过第一子像素后具有一第一频谱,背光通过第二子像素后具有一第二频谱,第一频谱的一波峰相对应一第一波长,第二频谱的一波峰相对应一第二波长,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的差值小于5纳米。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上视图。

图1c绘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上视图。

图2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发光的频谱。

图3a~图3i绘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4a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预定显示图案的示意图。

图4b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发光区和不透光区域的配置示意图。

图5a绘示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扩增实境的示意图。

图5b绘示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扩增实境的另一示意图。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

1、1a、1b、1c、1d、1e、1f、1g、1h、1i:显示装置

10:显示面板

20:背光模块

20-1:第一背光源

20-2:第二背光源

21:第一背光区

22:第二背光区

23:第三背光区

24:第四背光区

30:光学膜

40:透镜层

100:第一发光区

100p:第一发光图案

100-1:第一子像素

100-2:第二子像素

101:第一颜色子区块

102:第二颜色子区块

103:第三颜色子区块

200:第二发光区

200p:第二发光图案

300:第三发光区

300p:第三发光图案

400:暗区

500:不透光区域

1001:第一颜色区块

1002:第二颜色区块

1003:第二颜色区块

2001:白光发光二极管

2002: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

l1:第一频谱

l2:第二频谱

p1、p2:波峰

δλ:差值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经由使单一个发光区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颜色的设计,显示装置的发光的亮度转换率可以大幅提高,可以大幅减少背光模块的初始亮度,而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呈现预定的显示影像,并且能够大幅减少显示装置的耗能。

以下是参照所附图式详细叙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图式中相同的标号是用以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需注意的是,图式是已简化以利清楚说明实施例的内容,实施例所提出的细部结构仅为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公开欲保护的范围做限缩。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依据实际实施态样的需要对这些结构加以修饰或变化。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某层「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也就是某层和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当某层与其它层或基板「接触」时,有可能是指某层「直接接触」其它层或基板,或指某层「间接接触」其它层或基板,即某层与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再者,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这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图1a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b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上视图,图1c绘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上视图,图2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发光的频谱。如图1a~图2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块20,背光模块20对应显示面板10设置。显示面板10具有一第一发光区100,第一发光区100包括一第一子像素100-1和一第二子像素100-2,第一子像素100-1与第二子像素100-2相邻。背光模块20发出一背光,背光通过第一子像素100-1后具有一第一频谱l1,背光通过第二子像素100-2后具有一第二频谱l2,第一频谱l1的一波峰p1相对应一第一波长,第二频谱l2的一波峰p2相对应一第二波长,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的差值δλ小于5纳米。

如图2所示,一个频谱中可能具有多个波峰,本公开所指的波峰是指所述频谱的具有最大光强度的波峰。图2中的频谱是以白光为例,背光光源其他例子例如可为红色,则其光源频谱最大光强度的波峰则会位于红光区段,例如最大光强度的波峰的对应波长为650纳米(nm)。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的差值δλ小于5纳米,相当于表示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实质上相同,因此表示从第一子像素100-1发出的光线和从第二子像素100-2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的颜色。

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第一子像素100-1例如相邻于第二子像素100-2,且第一子像素100-1和第二子像素100-2属于同一个像素。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个像素中的相邻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的颜色。

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100可包括多个子像素,例如可包括至少两个子像素100-1~100-2。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100例如包括6个子像素(例如相当于两个像素),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单一个发光区(例如第一发光区100)的所有子像素的发光频谱的波峰波长的差值彼此均小于5纳米,换言之,单一个发光区(例如第一发光区100)的所有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的颜色。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经由使单一个发光区(例如第一发光区100)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颜色的设计,显示装置的发光的亮度转换率可以大幅提高,可以大幅减少背光模块的初始亮度,而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呈现预定的显示影像,并且能够大幅减少背光模块的耗电量。

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背光模块20可包括一第一背光源20-1和一第二背光源20-2,第一背光源20-1和第二背光源20-2均对应第一发光区100设置,第一背光源20-1和第二背光源20-2具有相同发光颜色。举例而言,如图1a所示,第一背光源20-1和第二背光源20-2均发出红光。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100内可包括更多像素及子像素,亦即第一发光区100可包含三个以上的像素,或是包含六个以上的子像素。第二发光区200亦可随需要调整像素或子像素的数量。不同发光区可有不同区域大小及像素数量。端视设计需求。

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1更可包括一光学膜30,光学膜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块20之间。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30可包括一增亮膜、一反射式增亮膜和一扩散膜的至少其中一者。增亮膜可用来集光,反射式增亮膜可增加光效率,扩散膜可用来提高光线强度均匀性。

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1更可选择性包括一透镜层4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透镜层40可用于形成三维影像或加强景深效果。如果要形成三维影像,亦可选择性于显示面板10跟背光模块20之间设置金属光栅或是白色光阻光栅,这样亦可形成三维影像或加强景深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20可包括多个背光区,例如至少一第一背光区21和一第二背光区22,第一背光区21和第二背光区22具有不同发光颜色。

举例而言,如图1b所示(图1b绘示如图1a所示的背光模块20的上视图),显示装置1的背光模块20包括至少第一背光区21和第二背光区22,第一背光区21中设有例如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背光区22中设有例如绿色发光二极管,因此第一背光区21发出红光,第二背光区22发出绿光。如图1b所示,显示装置1的背光模块20可更包括第三背光区23及/或第四背光区24,第三背光区23中设有例如蓝色发光二极管,第四背光区24中设有例如黄色发光二极管,因此第三背光区23发出蓝光,第四背光区24发出黄光。

又,举例而言,如图1c所示(图1c绘示不同于如图1a所示的背光模块20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图),如图1c所示的背光模块20可包括第一背光区21、第二背光区22和第三背光区23,第一背光区21中设有例如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背光区22中设有例如绿色发光二极管,第三背光区23中设有例如蓝色发光二极管,因此第一背光区21发出红光,第二背光区22发出绿光,第三背光区23发出蓝光。

换言之,根据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20可采取分区提供不同发光颜色的设计。然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发光颜色、背光区的数量及其图案用仅为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公开欲保护的范围做限缩。

图3a~图3i绘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是沿用同样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且相同或相似元件的相关说明请参考前述,在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3a~图3i所示,显示面板可更具有一第二发光区200,第二发光区200和第一发光区100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发光颜色;显示面板可更具有一第三发光区300,第三发光区300和第二发光区200和/或第一发光区100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发光颜色。如图3a~图3i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发光区100和第三发光区300例如各包括36个子像素(3(子像素像素)x6(像素/行)x2(行)),第二发光区200例如包括72个子像素。于此实施例中,各发光区可视需求调整大小跟形状,于此并不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可包括如图1b或图1c所示的多个背光区。举例而言,如图3a、图3d和图3g所示,显示装置1a、1d和1g的背光模块20a、20d、20g均包括如图1c所示的第一背光区21、第二背光区22和第三背光区23,第一背光区21中设有例如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背光区22中设有例如绿色发光二极管,第三背光区23中设有例如蓝色发光二极管,因此第一背光区21发出红光,第二背光区22发出绿光,第三背光区23发出蓝光。因此,如图3a、图3d和图3g所示的显示装置是经由背光模块20a、20d、20g的分区设计决定显示图像的颜色分布,而经由显示面板决定显示图像的图案与亮度。于此实施例中,背光模块20a、20d、20g的分区可视需求调整大小跟形状,于此并不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可包括多个同一颜色的背光源,例如是白光发光二极管2001或是红色发光二极管。举例而言,如图3b、图3e和图3h所示,显示装置1b、1e和1h的背光模块20b、20e、20h均由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所构成,因此显示装置1b、1e和1h的背光模块20b、20e、20h均发出白光。相较于单一背光源中包括三种颜色发光二极管的状况,其中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均需要分别驱动,背光模块20b、20e、20h的背光源仅包括白色发光二极管,因此所需要的驱动功率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

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可包括多个红绿蓝(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2002,例如每个背光源均包括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举例而言,如图3c、图3f和图3i所示,显示装置1c、1f和1i的背光模块20c、20f、20i均由多个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2002所构成,因此显示装置1c、1f和1i的背光模块20c、20f、20i的各个背光源可以独立地控制其发光颜色。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可不包括彩色滤光层,因此显示面板10的子像素所显示的颜色完全由背光模块20的背光源设计所决定。举例而言,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显示装置1a、1b和1c的显示面板10a、10b和10c都不包括彩色滤光层,但可调整灰度变化。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100的相邻第一子像素100-1和第二子像素100-2可具有相同颜色,所谓相同颜色是指其彩色滤光层的穿透频谱的最大峰值差异小于5纳米(nm)。举例而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包括一彩色滤光层,彩色滤光层对应于第一子像素100-1的部分和对应于第二子像素100-2的部分具有相同颜色。举例而言,如图3d、图3e和图3f所示,显示装置1d、1e和1f的显示面板10d、10e和1f的第一发光区100的彩色滤光层对应于第一子像素100-1的部分和对应于第二子像素100-2的部分均具有红色,亦即其红色彩色滤光层的穿透频谱的最大峰值差异小于5纳米(nm)。而第二发光区200的彩色滤光层例如可为蓝色,第三发光区300的彩色滤光层例如可为绿色。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可具有彩色滤光层,且彩色滤光层可包括一第一颜色区块和一第二颜色区块,第一颜色区块对应第一发光区100设置,第二颜色区块对应第二发光区200设置,第一颜色区块内对应不同子像素可具有不同颜色,第二颜色区块内对应不同子像素亦可具有不同颜色,因此搭配显示面板的灰度变化而可以使得第一发光区100和第二发光区200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举例而言,如图3g、图3h和图3i所示的显示装置1g、1h和1i的显示面板10g、10h和1i。

因此,如图3a所示,显示装置1a搭配的背光模块20a具有不同颜色的背光分区,因此显示装置1a可根据背光区设计呈现显示颜色效果。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不包括彩色滤光层,背光模块20a具有多个背光区,第一发光区100对应于第一背光区21,第二发光区200对应于第二背光区22,则基于第一背光区21和第二发光区22具有不同发光颜色,使得第一发光区100和第二发光区200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

如图3b所示,显示装置1b搭配的背光模块20b具有单色的背光源,故而依背光源颜色而显示灰度画面。举例而言,显示面板10b不包括彩色滤光层,背光模块20b由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所构成因此仅发出白光,使得第一发光区100和第二发光区200具有相同的发光颜色。

如图3c所示,显示面板10c不包括彩色滤光层,而显示装置1c搭配的背光模块20c包括可分别控制的多个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2002,因此显示装置1c可依背光模块20c的发光颜色而呈现较为细腻的颜色及图案变化。

举例而言,如图3d、图3e和图3f所示,彩色滤光层可包括第一颜色区块1001、第二颜色区块1002和第三颜色区块1003,第一颜色区块1001、第二颜色区块1002和第三颜色区块1003分别对应第一发光区100、第二发光区200和第三发光区300设置。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区块1001例如具有红色,第二颜色区块1002例如具有绿色,第三颜色区块1003例如具有蓝色,因而可以使得第一发光区100、第二发光区200和第三发光区300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于另一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亦可加入量子点,可将进入彩色滤光层的入射光转换成其他颜色的出射光。

如图3d所示,显示装置1d搭配的背光模块20d具有不同颜色的背光分区,显示装置1d的彩色滤光层可包括第一颜色区块1001、第二颜色区块1002和第三颜色区块1003,而背光模块20d具有多个背光区,第一发光区100对应于第一背光区21,第二发光区200对应于第二背光区22,第一背光区21的光线可再经过颜色区块,使得颜色更纯化或是转成其他颜色。

如图3e所示,显示装置1e搭配的背光模块20e具有单色的背光源(例如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2001),显示装置1e的彩色滤光层可包括第一颜色区块1001、第二颜色区块1002和第三颜色区块1003,第一颜色区块1001、第二颜色区块1002和第三颜色区块1003分别对应第一发光区100、第二发光区200和第三发光区300设置,背光模块20e的光线经过各个颜色区块,而使得第一发光区100、第二发光区200和第三发光区300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

如图3f所示,显示装置1f搭配的背光模块20e包括可分别控制的多个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2002,显示装置1f的彩色滤光层可包括第一颜色区块1001、第二颜色区块1002和第三颜色区块1003,背光模块20e的各个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2002的光线经过各个颜色区块,使得颜色更纯化或是转成其他颜色。

如图3g所示,显示装置1g搭配的背光模块20g具有不同颜色的背光分区,显示装置1g的彩色滤光层可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子区块101、第二颜色子区块102和第三颜色子区块103,各个第一颜色子区块101、第二颜色子区块102和第三颜色子区块103分别对应一个发光区中的一个像素的三个子像素,例如一个第一颜色子区块101、一个第二颜色子区块102和一个第三颜色子区块103分别对应第一发光区100中的一个像素的三个子像素。各个背光区(例如第一背光区21)的光线可再经过子颜色区块,使得颜色更纯化或是转成其他颜色。

如图3h所示,显示装置1h搭配的背光模块20h具有单色的背光源(例如多个白光发光二极管2001),显示装置1h的彩色滤光层可包括多个分别对应一个发光区中的一个像素的三个子像素的第一颜色子区块101、第二颜色子区块102和第三颜色子区块103,背光模块20h的光线经过各个子颜色区块,因此显示装置1h可依各个子颜色区块的配置而呈现较为细腻的颜色及图案变化。

如图3i所示,显示装置1i搭配的背光模块20i包括可分别控制的多个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2002,显示装置1i的彩色滤光层可包括多个分别对应一个发光区中的一个像素的三个子像素的第一颜色子区块101、第二颜色子区块102和第三颜色子区块103,背光模块20i的各个rgb发光二极管背光源2002的光线经过各个子颜色区块,因此显示装置1i可依各个子颜色区块的配置而呈现较为细腻的颜色及图案变化。

以下以表1~2列示上述图3a~图3i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元件类型及显示特性。

表1中,「bar」表示具有多个背光区的背光模块,「w」表示由白色发光二极管构成的背光模块,「rgb」表示由rgb发光二极管构成的背光模块,「n/a」表示显示面板没有设有彩色滤光层,「cfbar」表示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层具有多个不同颜色的颜色区块,「cfrgb」表示对应三个子像素分别具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层,「x」表示该显示装置的显示影像的色调/图案无法随意调整,「δ」表示该显示装置的显示影像的色调/图案具有调整空间,「○」表示该显示装置的显示影像的色调/图案可以随意调整,「ˇ」表示较佳应设置不透光区域(请参照图4a~4b的说明),「(optional)」表示可选择性地设置或不设置不透光区域,「x3」表示其三维解析度是「x1」的3倍。

表1

表2中,「白光功率」表示显示装置的呈现白色发光的正规化功率,「色光功率」表示显示装置的呈现非白色发光的正规化功率,「亮度转换率」表示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除以背光模块发出的光亮度的比例,举例而言,背光模块发出的光亮度是10000尼特(nit),则亮度转换率为5%的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为10000尼特x5%=500尼特。

表2

如表1~表2所示,图3c、图3f和图3i的实施例中,以rgb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分别搭配不具有彩色滤光层、具有数个不同颜色的颜色区块的彩色滤光层以及具有常见的rgb彩色滤光层的显示面板,其中单一个发光区(例如第一发光区100)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的颜色,可看出由于图3i的常见的rgb彩色滤光层仅容许一个像素的1/3的单一颜色的光通过,而图3f的彩色滤光层的颜色区块可以容许一个像素的全部的单一颜色的光通过,因此单一颜色的光的光转换效率可以从3%提升至9%。若是完全不设置彩色滤光层,则进一步减少光线被彩色滤光层的吸收,因此光转换效率可以从图3f的9%提升至图3c的10.8%。因此,由上述结果可看出,彩色滤光层的设置于否以及其颜色区块的设计很明显地影响了背光模块的背光的亮度转换率。

如表1~表2所示,图3b、图3e和图3h的实施例中,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分别搭配不具有彩色滤光层、具有数个不同颜色的颜色区块的彩色滤光层以及具有常见的rgb彩色滤光层的显示面板,其中单一个发光区(例如第一发光区100)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的颜色,单一颜色的光的光转换效率从图3h的5%提升至图3e的15%,并更进一步提升至图3b的18%。并且,图3b、图3e和图3h的实施例的单一颜色的光的亮度转换率均为对应的图3c、图3f和图3i的实施例的单一颜色的光的亮度转换率的1.66倍,这是因为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所需要的功率比rgb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所需要的功率低。因此,由上述结果可看出,背光模块所采用的背光源类型及其背光区的设计很明显地影响了背光模块的背光的亮度转换率。

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例如可应用于车用显示扩增实境影像的影像投射显示器或其他户外使用的显示器。一般电脑或手机的显示屏幕的发光亮度大约为500尼特,相对而言,车用显示扩增实境影像的影像投射显示器的显示发光亮度则需要约12000尼特。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经由使单一个发光区(例如第一发光区100)的至少两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实质上具有相同颜色的设计,亮度转换率从3%提高至9%甚至10.8%,则相当于背光模块的初始亮度可以下降3倍至3.6倍,例如可以从400000(12000/0.03)尼特下降至111111尼特(12000/0.108),等于可以减少73%的背光模块的初始亮度,相当于减少73%的背光模块的耗电量。因此,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应用于车用显示扩增实境影像的影像投射显示器具有节省耗电量的优点。

如表1~表2所示,图3a、图3d和图3g的实施例中,以具有多个背光区的背光模块作为背光源分别搭配不具有彩色滤光层、具有数个不同颜色的颜色区块的彩色滤光层以及具有常见的rgb彩色滤光层的显示面板,单一颜色的光的光转换效率从图3g的3%提升至图3d的9%,并更进一步提升至图3a的10.8%。

根据表1~表2的结果可看出,图3a、图3b和图3c的实施例中,虽然图3a和图3b的显示装置因为没有设置彩色滤光层,使得其显示影像的色调/图案基本上仅能与背光模块既有的背光源颜色与分区设计一致,但图3a、图3b和图3c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均具有相当高的亮度转换率,具有节省功率的优点。

根据表1~表2的结果可看出,图3d、图3e和图3f的实施例中,虽然因为设置了彩色滤光层,使得其亮度转换率低于图3a、图3b和图3c的实施例的亮度转换率,但经由适当地搭配彩色滤光层的颜色区块及背光模块的背光源类型,而可以配合预定显示影像的颜色与图案设计,可以达到具有良好色调与图案的显示效果。

图4a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预定显示图案的示意图,图4b绘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发光区和不透光区域的配置示意图。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是沿用同样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且相同或相似元件的相关说明请参考前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a所示,一实施例中,预定显示图案具有呈现绿色的第一发光区100、呈现蓝色的第二发光区200、呈现黄色的第三发光区300以及呈现黑色的暗区400,各个发光区都包括多个像素,且第一发光区100和第二发光区200具有大约为t字形状。然而,一些实施例中,当光线从背光模块20发出而通过扩散膜后,对应各个像素的光线被扩散而可能与对应邻近的像素的光线发生混光,导致两个相邻的发光区的边界可能产生混色或图案边界模糊而对比不佳的状况。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b所示,第一发光区100和第二发光区200之间以一不透光区域500彼此分隔开来。换言之,第一发光区100不直接相邻于第二发光区200,而是以不透光区域500相隔开来。举例而言,如图4b所示,第一发光区原本具有第一发光图案100p,第二发光区原本具有第二发光图案200p,在第一发光图案100p和第二发光图案200p交界处的两个像素被不透光区域500所取代。

更进一步而言,如图4b所示,第一发光区100和第三发光区300之间亦可以以不透光区域500彼此分隔开来,第二发光区200和第三发光区300之间亦可以以不透光区域500彼此分隔开来,举例而言,如图4b所示,第三发光区原本具有第三发光图案300p,在第一发光图案100p和第三发光图案300p交界处的四个像素被不透光区域500所取代,在第二发光图案200p和第三发光图案300p交界处的四个像素被不透光区域500所取代。如此一来,可以避免两个相邻的发光区的边界可能产生混色或图案边界模糊而对比不佳的状况。

实施例中,不透光区域500可以是一遮光层或多个具有暗态的子像素。举例而言,一些实施例中,当发光图案均为固定的时候,不透光区域可以是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遮光层(例如黑色矩阵)。举例而言,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发光图案会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而转换调整时,不透光区域可以是经由显示面板中经由控制液晶而形成的具有暗态的子像素。

图5a绘示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扩增实境的示意图,图5b绘示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扩增实境的另一示意图。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是沿用同样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且相同或相似元件的相关说明请参考前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a所示,将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应用于车用显示扩增实境影像的影像投射显示器时,显示装置1发出的影像经由挡风玻璃610的折射与反射,可形成镜像显示装置620,并进而形成人眼630所看到的虚拟影像640。人眼630与挡风玻璃610之间的距离d1大约例如0.7米,挡风玻璃610与镜像显示装置620之间的距离d2大约例如0.3米,而虚拟影像640与镜像显示装置620之间的距离d3大约小于1米。

如图5b所示,将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显示装置应用于车用显示扩增实境影像的影像投射显示器时,可进一步搭配设置扩大投影光学装置(enlargingprojectionoptics)650,扩大投影光学装置650对应于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设置。显示装置1发出的影像先经过扩大投影光学装置650的处理,接着经由挡风玻璃610的折射与反射,可形成镜像显示装置620,并进而形成人眼630所看到的虚拟影像640。人眼630与挡风玻璃610之间的距离d1大约例如0.7米,挡风玻璃610与镜像显示装置620之间的距离d2大约例如1.5~2米,透过扩大投影光学装置650的设置使虚拟影像640与镜像显示装置620之间的距离d3大约可加长为30米。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