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038发布日期:2019-04-30 19:0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学元件、显示装置以及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显示装置为了能让多个观看者一起观看,通常具有广视角的显示效果。然而,在某些情况或场合,例如在公开场合流览私人网页或机密资讯或输入密码时,广视角的显示效果却容易使机密资讯被旁人所窥视而造成机密资讯外泄。为了达到防窥需求,一般作法是在显示装置前方放置光控制膜(lightcontrolfilm,lcf),以将大角度的光线滤除。然而,光控制膜除了价格昂贵且厚度厚之外,还会使显示装置的整体辉度下降约30%。此外,光控制膜的周期结构容易与显示装置产生摩尔纹(moirépattern),而影响显示品质。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背景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其可限制视角且可避免摩尔纹的产生以及辉度的大幅下降。

本发明还提供应用上述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其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第一o型板补偿膜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穿透轴。第二偏光片位于第一偏光片的一侧且具有第二穿透轴。第一o型板补偿膜位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且具有第一光轴。第二o型板补偿膜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与第二偏光片之间且具有第二光轴。第一穿透轴平行于第二穿透轴。第一光轴在第一偏光片的正投影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以及第二穿透轴。第二光轴与第一光轴具有相反的倾斜方向。第二光轴在第二偏光片的正投影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以及第二穿透轴。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模块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穿透轴。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配置在显示模块靠近第一偏光片的一侧。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包括第二偏光片、第一o型板补偿膜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第二偏光片具有第二穿透轴。第一o型板补偿膜位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且具有第一光轴。第二o型板补偿膜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与第二偏光片之间且具有第二光轴。第一穿透轴平行于第二穿透轴。第一光轴在第一偏光片的正投影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以及第二穿透轴。第二光轴与第一光轴具有相反的倾斜方向。第二光轴在第二偏光片的正投影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以及第二穿透轴。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其包括光源模块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配置在光源模块的出光侧且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第一o型板补偿膜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穿透轴。第二偏光片位于第一偏光片的一侧且具有第二穿透轴。第一o型板补偿膜位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且具有第一光轴。第二o型板补偿膜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与第二偏光片之间且具有第二光轴。第一穿透轴平行于第二穿透轴。第一光轴在第一偏光片的正投影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以及第二穿透轴。第二光轴与第一光轴具有相反的倾斜方向。第二光轴在第二偏光片的正投影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以及第二穿透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中,藉由两片偏光片搭配两片o型板补偿膜来提供所需的相位延迟量,从而达到在欲控制的方位角上限制视角的效果。由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并非利用周期性结构来控制视角,因此可避免摩尔纹的产生。相较于市售产品,如光控制膜,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可具有较高的正视角辉度、较便宜的价格以及较薄的厚度。藉由限制单一方向(如纵向或横向)上的视角,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可应用于全防窥显示器或是车用显示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b及图1c分别是图1a中两片o型板补偿膜的两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d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锐角下在方位角0度-18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

图1e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锐角下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

图1f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相位延迟量下在方位角0度-18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

图1g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相位延迟量下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

图2至图5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包括第一偏光片p1、第二偏光片p2、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o2。

第一偏光片p1具有第一穿透轴t1。第二偏光片p2位于第一偏光片p1的一侧且具有第二穿透轴t2。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位于第一偏光片p1与第二偏光片p2之间且具有第一光轴oa1。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与第二偏光片p2之间且具有第二光轴oa2。第一穿透轴t1平行于第二穿透轴t2。第一光轴oa1在第一偏光片p1的正投影op1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t1以及第二穿透轴t2。第二光轴oa2与第一光轴oa1具有相反的倾斜方向,且第二光轴oa2在第二偏光片p2的正投影op2平行或垂直于第一穿透轴t1以及第二穿透轴t2。

举例而言,如虚线框x1所示,第一穿透轴t1以及第二穿透轴t2可分别在与第一偏光片p1平行的第一方向d1上延伸。此外,第一光轴oa1在第一偏光片p1的正投影op1以及第二光轴oa2在第二偏光片p2的正投影op2平行于第一穿透轴t1以及第二穿透轴t2。另外,第一光轴oa1与第一偏光片p1所夹的锐角(即第一光轴oa1与正投影op1所夹的锐角θ1)相同或近似于第二光轴oa2与第二偏光片p2所夹的锐角(即第二光轴oa2与正投影op2所夹的锐角θ2)。此处,锐角θ1近似于锐角θ2是指锐角θ1与锐角θ2的差异不超过5度。

在本实施例中,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可限制第二方向d2上的视角,其中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的厚度方向(如第三方向d3)。进一步而言,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的防窥方向会与第一偏光片p1(或第二偏光片p2)平行且与第一光轴oa1的正投影op1(或第二光轴oa2的正投影op2)垂直。在虚线框x1的架构下,第一光轴oa1的正投影op1以及第二光轴oa2的正投影op2平行于第一方向d1,因此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限制第二方向d2上的视角。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轴oa1的正投影op1以及第二光轴oa2的正投影op2可改成平行于第二方向d2。如此,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可限制第一方向d1上的视角。

另外,如虚线框x2所示,第一穿透轴t1以及第二穿透轴t2可分别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此外,第一光轴oa1在第一偏光片p1的正投影op1以及第二光轴oa2在第二偏光片p2的正投影op2垂直于第一穿透轴t1以及第二穿透轴t2。另外,锐角θ1可相同或近似于锐角θ2。在虚线框x2的架构下,由于第一光轴oa1的正投影op1以及第二光轴oa2的正投影op2平行于第一方向d1,因此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限制第二方向d2上的视角。

图1b及图1c分别是图1a中两片o型板补偿膜的两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b及图1c,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与第二o型板补偿膜o2分别包括多个液晶分子lc。这些液晶分子lc分别具有光轴oa,且这些液晶分子lc的光轴oa分别与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o2的交界i夹有角度β。在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中,角度β可随着液晶分子lc与交界i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参见图1b)。或者,角度β可随着液晶分子lc与交界i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参见图1c)。在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中,这些液晶分子lc的光轴oa与交界i所夹的角度β的平均即为锐角θ1(参见图1a)。同样地,在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中,这些液晶分子lc的光轴oa与交界i所夹的角度β的平均即为锐角θ2(参见图1a)。

图1d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锐角下在方位角0度-18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图1e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锐角下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进一步而言,图1d及图1e是在图1a的虚线框x1搭配图1c的液晶排列方式的架构下所获得的模拟结果,其中图1a中的第一方向d1及其反方向对应于方位角0度-180度,而图1a中的第二方向d2及其反方向对应于方位角90度-270度。此外,图1a中的锐角θ1以及锐角θ2在图1d及图1e中皆以锐角θ表示,其中θ=20°表示图1a中的锐角θ1以及锐角θ2皆为20°。其余角度依此类推,于下便不再赘述。

从图1d及图1e可知,在第一偏光片的第一穿透轴与第二偏光片的第二穿透轴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架构下,当锐角θ落在20度至50度的范围内时,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在方位角0度-180度(即第一方向d1及其反方向)上的穿透率在天顶角为-55度到55度的范围内几乎不变,且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2及其反方向)上的穿透率随着天顶角的绝对值增加而逐渐降低。换句话说,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2及其反方向)上具有限制视角的效果。

此外,根据图1e,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视角会随着锐角θ的增加而变窄。此外,随着锐角θ的增加,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在大角度的部分逐渐有漏光的现象产生,而随着锐角θ的减少,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视角逐渐变广。因此,藉由使锐角θ落在20度至50度的范围内,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可具有窄视角且较无大角度的漏光现象。具体地,在图1a的实施例中,第一光轴oa1与第一偏光片p1所夹的锐角(即第一光轴oa1与正投影op1所夹的锐角θ1)落在20度至50度的范围内,且第二光轴oa2与第二偏光片p2所夹的锐角(即第二光轴oa2与正投影op2所夹的锐角θ2)落在20度至50度的范围内,其中锐角θ1与锐角θ2的差异不超过5度。

图1f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相位延迟量下在方位角0度-18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图1g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于不同相位延迟量下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上的穿透率与天顶角的相对关系图。进一步而言,图1f及图1g是在图1a的虚线框x1搭配图1c的液晶排列方式的架构下所获得的模拟结果。在图1f及图1g中,100nm表示第一o型板补偿膜的相位延迟量与第二o型板补偿膜的相位延迟量皆为100nm。其余相位延迟量依此类推,于下便不再赘述。

从图1f及图1g可知,在第一偏光片的第一穿透轴与第二偏光片的第二穿透轴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架构下,当第一o型板补偿膜的相位延迟量与第二o型板补偿膜的相位延迟量分别落在100nm至400nm的范围内时,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在方位角0度-180度(即第一方向d1及其反方向)上的穿透率在天顶角为-55度到55度的范围内几乎不变,且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2及其反方向)上的穿透率随着天顶角的绝对值增加而逐渐降低。换句话说,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在方位角90度-270度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2及其反方向)上具有限制视角的效果。

此外,根据图1g,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视角会随着o型板补偿膜的相位延迟量的增加而变窄。此外,随着o型板补偿膜的相位延迟量的增加,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在大角度的部分逐渐有漏光的现象产生,而随着o型板补偿膜的相位延迟量的减少,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视角逐渐变广。因此,藉由使相位延迟量落在100nm至400nm的范围内,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具有窄视角且较无大角度的漏光现象。具体地,在图1a的实施例中,第一o型板补偿膜o1的相位延迟量落在100nm至400nm的范围内,且第二o型板补偿膜o2的相位延迟量落在100nm至400nm的范围内,其中第一o型板补偿膜o1的相位延迟量与第二o型板补偿膜o2的相位延迟量的差异不超过50nm。

另外,在图1a的架构下,当第一偏光片p1较靠近使用者时,第一偏光片p1例如为吸收式偏光片,而第二偏光片p2可为吸收式偏光片或反射式偏光片。由于吸收式偏光片的偏光度(过滤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束的能力)高于反射式偏光片的偏光度,因此当第二偏光片p2采用吸收式偏光片时,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可具有较佳的防窥效果。另一方面,当第二偏光片p2采用反射式偏光片时,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可具有较佳的光利用率。

图2至图5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至图5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相似于图1a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下便不再重述。

请参照图2,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200与图1a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主要差异在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200进一步包括粘着层ad。粘着层ad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与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之间,以将两者接合。以下实施例皆适用此改良,于下便不再重述。

请参照图3,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300与图1a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主要差异在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300进一步包括第三偏光片p3,其中第二偏光片p2位于第三偏光片p3与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之间。第三偏光片p3具有第三穿透轴t3,且第三穿透轴t3平行于第一穿透轴t1以及第二穿透轴t2。第三偏光片p3可为吸收式偏光片或反射式偏光片,且较佳为反射式偏光片。当第二偏光片p2的偏光度不足时(指第二偏光片p2无法有效将欲过滤的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束过滤),第三偏光片p3的设置可提升第二偏光片p2所在侧的滤光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防窥效果。以下实施例皆适用此改良,于下便不再重述。

请参照图4,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400与图1a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主要差异在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400进一步包括补偿膜c。补偿膜c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与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之间,且补偿膜c可为c型板补偿膜或o型板补偿膜。以c型板补偿膜为例,补偿膜c的光轴oa平行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400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d3)。补偿膜c可用以改变滤光范围以及穿透率。举例而言,可藉由补偿膜c提供150nm的面外延迟值,以进一步提升防窥效果。应说明的是,图4虽仅绘示一个补偿膜c,但是补偿膜c的数量可依需求改变,而不以图4绘示的为限。以下实施例皆适用此改良,于下便不再重述。

请参照图5,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500与图1a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的主要差异在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500进一步包括两个补偿膜c,其中一个补偿膜c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与第一偏光片p1之间,且另外一个补偿膜c位于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与第二偏光片o2之间。两个补偿膜c可为c型板补偿膜或o型板补偿膜。此外,补偿膜c的数量可依需求改变,而不以图5绘示的为限。以下实施例皆适用此改良,于下便不再重述。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模块12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显示模块12包括显示面板dp以及第一偏光片p1。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配置在显示模块12靠近第一偏光片p1的一侧,且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包括第二偏光片p2、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o2。第一偏光片p1、第二偏光片p2、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以及第二o型板补偿膜o2的描述请参照前述,于此不再重述。

显示面板dp可为自发光显示面板或非自发光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dp为非自发光显示面板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10可进一步包括光源模块bl,如直下式光源模块或侧入式光源模块,以提供照明光束。另一方面,当显示面板dp为自发光显示面板时,则可省略光源模块bl。

以非自发光显示面板为例,当显示面板dp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模块12可包括两个偏光片p。两个偏光片p配置在显示面板dp的相对侧,且两个偏光片p的穿透轴(未绘示)可彼此垂直或彼此平行,且两个偏光片p中较靠近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的偏光片p的穿透轴(未绘示)平行于第二偏光片p2的穿透轴(未绘示)。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偏光片p中较靠近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的偏光片p作为图1a的第一偏光片p1,使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可省略一片偏光片,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图6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也可采用图1a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图2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200、图3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300、图4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400或图5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500。另一方面,图6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也可进一步包括图2的粘着层ad、图3的第三偏光片p3、图4的补偿膜c或图5的两个补偿膜c。

藉由将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与显示模块12整合在一起,可限制自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10射出的显示光束的方位角角度,使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10具有防窥的效果。此外,由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并非利用周期性结构来控制视角,因此可避免摩尔纹的产生。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20相似于图6的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模块10,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下便不再重述。

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20与图6的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10的主要差异如下所述。在图6的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10中,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位于显示模块12与光源模块bl之间。在图7的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20中,显示模块12则位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与光源模块bl之间。与图6的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10类似地,在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20中,以两个偏光片p中较靠近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的偏光片p作为图1a的第一偏光片p1,使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可省略一片偏光片,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图7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也可采用图1a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图2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200、图3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300、图4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400或图5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500。

补充说明的是,在图7中,第一偏光片p1、第一o型板补偿膜o1、第二o型板补偿膜o2以及第二偏光片p2的配置顺序与图6的配置顺序是相反的。另外,图7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也可进一步包括图2的粘着层ad、图4的补偿膜c或图5的两个补偿膜c。于一实施例中,除了第二偏光片p2之外,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4还可包括第三偏光片(未绘示)。第三偏光片配置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o1面向显示模块12的表面上,且位于第一o型板补偿膜o1与第一偏光片p1之间,其中第三偏光片的穿透轴平行于第一偏光片p1的穿透轴(未绘示)以及第二偏光片p2的穿透轴(未绘示)。举例而言,第三偏光片可为反射式偏光片,但不以此为限。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30包括光源模块bl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光源模块bl可为直下式光源模块或侧入式光源模块。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配置在光源模块bl的出光侧。在另一实施例中,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也可替换成图2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200、图3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300、图4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400或图5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500。

藉由将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100配置在光源模块bl的出光侧,可限制自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30射出的照明光束的方位角角度,使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30可应用于有限制视角的装置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中,藉由两片偏光片搭配两片o型板补偿膜来提供所需的相位延迟量,从而达到在欲控制的方位角上限制视角的效果。由于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并非利用周期性结构来控制视角,因此可避免摩尔纹的产生。相较于市售产品,如光控制膜,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可具有较高的正视角辉度、较便宜的价格以及较薄的厚度。藉由限制单一方向(如纵向或横向)上的视角,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可应用于全防窥显示器或是车用显示器。在一实施例中,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三偏光片或是至少一补偿膜,以进一步提升防窥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列表

10、20: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

12:显示模块

14、100、200、300、400、500: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

30: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

ad:粘着层

bl:光源模块

c:补偿膜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p:显示面板

i:交界

lc:液晶分子

o1:第一o型板补偿膜

o2:第二o型板补偿膜

oa:光轴

oa1:第一光轴

oa2:第二光轴

op1、op2:正投影

p:偏光片

p1:第一偏光片

p2:第二偏光片

p3:第三偏光片

t1:第一穿透轴

t2:第二穿透轴

t3:第三穿透轴

x1、x2:虚线框

β:角度

θ、θ1、θ2:锐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