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板的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899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板的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板的承载装置,特别涉及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等电子设备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的制作曝光工艺是比较重要又频发的工艺。对基板进行曝光时,需将基板传送至曝光区域,进入曝光机中进行曝光,曝光完成后,传送回基板交换单元,并由外部设备的机械手将基板取出曝光机。

在曝光机内的基板的传送由承载装置完成。基板在曝光机内搬送过程中,因承载装置与基板间接触面较大,在基板与承载装置分离时容易产生较大静电,导致产品不良,且长时间使用后,承载装置表面磨损导致摩擦力变化,基板在搬送过程易产生形变,对产品的整体缩放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解决基板在与承载装置接触和分离时产生较大静电的问题和长时间使用后承载装置表面磨损导致产品缩放量变化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板的承载装置,包括一承载区,用于承载基板;在该承载区设有十字交叉设置的多个肋;在肋的交叉点设有若干垫片;每个垫片均设有与所述肋的十字交叉处进行组装配合的整体槽、以及卡持在肋上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肋与若干垫片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垫片呈十字型或t字型或一字型;

进一步,垫片包括两两垂直的四个边块、以及位于四个边块之间且均与四个边块连接的中心块;每个边块均开设有第一槽,中心块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连通的第二槽,四个第一槽和一个第二槽连通形成所述整体槽;

进一步,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边块在远离中心块的端部均设有所述凹槽,通过一个卡箍固定在凹槽内并将垫片与肋固定;

进一步,垫片包括三个边块、以及位于三个边块之间且均与三个边块连接的中心块;其中两个边块位于同一直线延伸方向,另一个边块均与所述两个边块垂直;

进一步,所述另一个边块在远离中心块的端部设有所述凹槽,通过一个卡箍固定在凹槽内并将垫片与肋固定;

进一步,所述卡箍包括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两个凸耳,所述本体内设有贯穿的收容空间,每个凸耳处预留孔;收容空间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和肋;

进一步,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边、均与第一侧边垂直连接的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与第二侧边连接的第四侧边、以及与第三侧边连接的第五侧边,第四侧边和第五侧边沿同一方向延续、间隔一定距离且均与第一侧边平行设置;所述收容空间由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以及第五侧边围设形成;其中一个凸耳与第四侧边垂直连接,另一个凸耳与第五侧边垂直连接。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承载装置的承载区的肋上放置垫片,避免玻璃基板与承载装置之间产生滑动,也减少了基板与承载装置的接触面积,使得基板与承载装置脱离时,静电量大幅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承载装置的承载区;

图2为本发明的垫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垫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垫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的承载装置,如图1所示,该基板的承载装置具有一承载面,承载面具有一基板的承载区100,承载区用以承载基板。在承载装置的承载区设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的多个肋101,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的多个肋101呈十字交叉状。这些肋具有一宽度,并且横向两相邻和纵向两相邻的肋之间具有一间距。为了减少承载装置因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磨损

在横向排列的肋和纵向排列的肋的交叉点设有与肋过盈配合的若干垫片102,即肋的十字交叉状处组装有垫片102,该若干垫片呈对称分布。

如图2所示,垫片102呈十字型,其包括两两垂直的四个边块202、以及位于四个边块202之间且均与四个边块202连接的中心块201。整个垫片102呈十字型,每个边块202均开设有第一槽2021,中心块20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2021连通的第二槽2011,即四个第一槽203和一个第二槽2011连通为一个整体的十字型槽203。十字型槽203与所述肋的十字交叉处进行组装配合,以便实现垫片102固定在承载面区100内,实现对基板的承载。

其中,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边块202在远离中心块201的端部均设有凹槽204,通过一个卡箍103固定在凹槽204内并将垫片102与肋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垫片根据安装在承载区的位置不同,可选用十字型的垫片或t字型的垫片如图3所示或一字型的垫片。为了使垫片不易形变且使用寿命较长,垫片102采用聚甲醛材质,该材质具有耐磨、几何性能稳定的特点。同时为了避免玻璃基板与承载装之间产生滑动,垫片的顶面做磨砂处理。

如图3所述,垫片401呈t字型,其包括三个边块402、以及位于三个边块402之间且均与三个边块402连接的中心块403。其中两个边块402位于同一直线延伸方向,另一个边块402均与上述两个边块402垂直。所述另一个边块402在远离中心块403的端部设有凹槽405,通过一个卡箍固定在凹槽405内并将垫片401与肋固定。

每个边块402均开设有第一槽4021,中心块403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4021连通的第二槽4031,即三个第一槽4021和一个第二槽4031连通为一个整体的t字型槽404。t字型槽404与所述肋的十字交叉处进行组装配合,以便实现垫片401固定在承载面区100内,实现对基板的承载。为了紧固垫片,通过卡箍固定所述凹槽。

在凹槽204/405通过使用卡箍103将垫片102与肋进行紧固。如图4所示,卡箍103包括方形的本体301、以及均与本体301连接的两个凸耳302,本体301内设有贯穿的收容空间,每个凸耳处预留孔303,通过收容空间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和肋,再使用螺栓等固定件穿过所述预留孔303后旋紧螺母固定,依次完成对卡箍103连接垫片和肋。

卡箍103一体成型。其中,本体301包括第一侧边3011、均与第一侧边3011垂直连接的第二侧边3012和第三侧边3013、与第二侧边3012连接的第四侧边3014、以及与第三侧边3013连接的第五侧边3015,第四侧边3014和第五侧边3015沿同一方向延续、间隔一定距离且均与第一侧边3011平行设置。收容空间由第一侧边3011、第二侧边3012、第三侧边3013、第四侧边3014、以及第五侧边3015围设形成。

其中一个凸耳302与第四侧边3014垂直连接,另一个凸耳302与第五侧边3015垂直连接。

采用卡箍进行紧固,可在不损伤承载装置的基础上更换垫片。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承载装置的承载区的肋上放置垫片,避免玻璃基板与承载装置之间产生滑动,也减少了基板与承载装置的接触面积,使得基板与承载装置脱离时,静电量大幅下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