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膜控温调光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815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光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镀膜控温调光玻璃。



背景技术:

镀膜玻璃表面镀一层或多层诸如银、铬、钛或不锈钢等金属或其化合物组成的薄膜,使产品呈丰富的色彩,对于可见光有适当的透射率,对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对紫外线有较高吸收率,因此,也称为阳光控制玻璃,主要用于建筑和玻璃幕墙。

调光玻璃是一款将液晶膜复合进两层玻璃中间,经高温高压胶合后一体成型的夹层结构的新型特种光电玻璃产品。使用者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与否控制玻璃的透明与不透明状态。玻璃本身不仅具有一切安全玻璃的特性,同时又具备控制玻璃透明与否的隐私保护功能,由于液晶膜夹层的特性,调光玻璃还可以作为投影屏幕使用,替代普通幕布,在玻璃上呈现高清画面图像。

镀膜玻璃的镀膜层很薄,附着性差,不耐刮擦,脱落后不易修复。市场主流的调光玻璃对液晶层的使用环境有严苛要求,耐候性,使用稳定性较差,所以对调光玻璃的控温有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镀膜控温调光玻璃。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镀膜控温调光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体1,第一玻璃基体1一侧设有金属反射层2,金属反射层2外侧设有第二玻璃基体3,第二玻璃基体3外侧还设有第三玻璃基体5,第二玻璃基体3与第三玻璃基体5边缘之间相互密封连接且相邻两个侧面保持一定距离形成液体通道4,第三玻璃基体5为中间夹合有液晶膜的调光玻璃,第一玻璃基体1与第二玻璃基体3上设有与液体通道4相通的排气孔8,第三玻璃基体上设有与液体通道相通的进水孔6和排水孔7。

进一步的,金属反射层2为金属银层、金属铬层、钛氧化物层中的任一层,所述金属反射层2的厚度为10~30nm。

进一步的,第三玻璃基体5内夹合的液晶膜的上、下表面敷有导电层,导电层通过金属箔条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镀膜玻璃和调光玻璃结合使用,并且在镀膜层设有一层普通平板玻璃用来保护镀膜层不受外界损伤,由于镀膜玻璃的反射功能,避免了紫外线对调光玻璃中的液晶层的损害,同时由于液体通道的设置,引入恒温液体来控制调光玻璃的使用环境的温度,加长调光玻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

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

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

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镀膜控温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玻璃基体,2-金属反射层,3-第二玻璃基体,4-液体通道,5-第三玻璃基体,6-进水孔,7-排水孔,8-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镀膜控温调光玻璃,如图1所示,选择普通平板玻璃作为第一玻璃基体1,第一玻璃基体1一侧溅射一层金属反射层2,金属反射层2为金属银层、金属铬层、钛氧化物层中的任一层,金属反射层2的厚度为10~30nm;然后在金属反射层2外侧用PVB胶片粘合一层第二玻璃基体3,第二玻璃基体选择普通平板玻璃,第二玻璃基体3外侧还设有第三玻璃基体5,第二玻璃基体3与第三玻璃基体5边缘之间相互密封连接且相邻两个侧面保持一定距离形成液体通道4,第三玻璃基体5为中间夹合有液晶膜的调光玻璃,第一玻璃基体1与第二玻璃基体3上设有与液体通道4相通的排气孔8,第三玻璃基体5上设有与液体通道相通的进水孔6和排水孔7。由于金属反射层反射可见光中的紫外线,大大降低了紫外线对调光玻璃的损害,并且在液体通道中输入恒温液体来控制调光玻璃的环境温度,进一步保护调光玻璃。

制备第三玻璃基体5时,自上而下依次放置普通平板玻璃,带有上、下导电层的调光液晶层,普通平板玻璃,在上述三层间放置PVB胶片,其中调光液晶层上下两层导电层各放置一金属箔,通过在真空袋中常温压合得到夹胶玻璃。

其中调光玻璃中的液晶膜的上、下表面敷有一层导电层,每一层导电层上各放置一金属箔,然后在真空袋中常温压合得到的夹胶玻璃。选择氧化锡铟通过溅射法制备的导电层(ITO),厚度20~50nm,电阻率80~250Ω·m。在上、下两层导电层引出的金属箔上焊接正负极导线与外部控制器连接,外部控制器接民用电源,可以控制液晶层电流通断。

综上所述,将镀膜玻璃和调光玻璃结合使用,由于镀膜玻璃的反射功能,避免了紫外线对调光玻璃中的液晶层的损害,同时由于液体通道的设置,引入恒温液体来控制调光玻璃的使用环境的温度,加长调光玻璃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