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贴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85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贴治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屏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贴治具。



背景技术:

在制作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一般需要在LCM(LCD Module,LCD显示模组)上贴合OGS(One Glass Solution,一体化玻璃解决方案)触控屏,其使用的屏幕贴合技术一般为框贴,即将OGS触控屏与LCM的四个边框对位后进行固定贴合。

在现有框贴工艺中,当进行LCM与OGS触控屏的框贴时,均采用LCM与OGS触控屏依次从框贴治具上方垂直置入框贴治具内的方式,这样导致现有的框贴治具仅能贴合OGS触控屏的尺寸大于或等于LCM的尺寸的情况,然而当OGS触控屏的尺寸小于LCM的尺寸时,现有的框贴治具无法实现两者的精准对位与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框贴治具,能够在底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大于顶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时,实现两者的精准定位与贴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框贴治具,包括:

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同一侧且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第三侧壁,以构成矩形面板容置区;

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在与所述底板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凹陷部,以使得在所述矩形面板容置区内,由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底板构成抽拉槽。

可选的,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上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内侧的表面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除去所述凹陷部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上方的所述挡块上的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包括支撑端和拉出端;

所述挡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支撑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支撑端位于所述挡块的内侧,所述拉出端位于所述挡块的外侧;

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挡块的内侧的一端具有容置槽,当沿远离所述挡块内侧的方向拉动所述拉出端时,所述支撑端可进入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容置槽的底面,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端与所述容置槽的侧面相对的表面上;

当所述支撑端进入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的,所述拉出端固定连接有拉手。

可选的,各个位置处的所述凹陷部的高度均相同。

可选的,所述框贴治具的制作材质为电木。

可选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底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贴治具,包括:底板、位于底板同一侧且与底板垂直连接的侧壁;侧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垂直的第三侧壁,以构成矩形面板容置区;侧壁的内表面在与底板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凹陷部,以使得在矩形面板容置区内,由凹陷部与底板构成抽拉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框贴治具上设置抽拉槽,当待贴合的两个待贴合件中,位于底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大于位于顶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时,底层的待贴合件可从侧面插入所述抽拉槽,利用抽拉槽对尺寸较大的底层的待贴合件进行限位,而顶层的待贴合件可由上往下放入所述矩形面板容置区,利用侧壁对尺寸较小的顶层的待贴合件进行限位,这样实现了较大尺寸的底层的待贴合件与较小尺寸的顶层的待贴合件的精准定位与贴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贴治具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贴治具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贴治具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贴治具贴合待贴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贴治具贴合待贴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框贴治具10,如图1至图5所示,框贴治具10包括:底板11、位于底板11同一侧且与底板11垂直连接的侧壁12;侧壁1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以及与第一侧壁121垂直的第三侧壁123,以构成矩形面板容置区;侧壁12的内表面在与底板11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凹陷部13,以使得在所述矩形面板容置区内,由凹陷部13与底板11构成抽拉槽。

参考图3和图5所示,由凹陷部13与底板11构成的所述抽拉槽用于容置和限位底层的待贴合件21,侧壁12用于限位顶层的待贴合件22,这样将底层的待贴合件21和顶层的待贴合件22放置到框贴治具10中,即完成了底层的待贴合件21和顶层的待贴合件22的精准对位。其中,底层的待贴合件21和顶层的待贴合件22可以为多种待贴合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底层的待贴合件21可以为LCM,顶层的待贴合件22可以为OGS触控屏。

参考图3所示,凹陷部13与底板11构成的所述抽拉槽可限位底层的待贴合件21,即将底层的待贴合件21插入所述抽拉槽内时,底层的待贴合件21的侧面与凹陷部13的底面131接触,底层的待贴合件21的底面与底板11的上表面接触。各个位置处的凹陷部13的高度h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较佳的,各个位置处的凹陷部13的高度h均相同。这样凹陷部13可以更好的对底层的待贴合件21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当底层的待贴合件21的下表面不是平面时,可在底板11的上表面设计相应的结构以适于底层的待贴合件21的插入和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框贴治具10的制作材质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材质选取。为了节约成本,实际应用中一般选用电木来制作框贴治具10。

这样一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框贴治具上设置抽拉槽,当待贴合的两个待贴合件中,位于底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大于位于顶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时,底层的待贴合件可从侧面插入所述抽拉槽,利用抽拉槽对尺寸较大的底层的待贴合件进行限位,而顶层的待贴合件可由上往下放入所述矩形面板容置区,利用侧壁对尺寸较小的顶层的待贴合件进行限位,这样实现了较大尺寸的底层的待贴合件与较小尺寸的顶层的待贴合件的精准定位与贴合。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3和图5所示,侧壁12远离底板11的表面上设置有挡块14,挡块14内侧的表面与侧壁12的内表面上除去凹陷部13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通过在侧壁12上设置挡块14,这样在由上往下放入顶层的待贴合件22时,挡块14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和限位作用,因而便于顶层的待贴合件22的放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挡块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挡块14的尺寸大小和具体设置数量等均不做限定。

较佳的,参考图1和图2所示,框贴治具1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壁12上方的挡块14上的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包括支撑端和拉出端;挡块1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支撑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支撑端位于挡块14的内侧,所述拉出端位于挡块14的外侧;所述通孔位于挡块14的内侧的一端具有容置槽,当沿远离挡块14内侧的方向拉动所述拉出端时,所述支撑端可进入所述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活动支撑件,将顶层的待贴合件22先放入到活动支撑件的支撑端上,利用活动支撑件的支撑端对顶层的待贴合件22进行支撑,然后对顶层的待贴合件22进行质量检查,待检查完毕判定顶层的待贴合件22的质量合格后,沿远离挡块14内侧的方向拉动活动支撑件的拉出端,此时活动支撑件的支撑端进入所述容置槽内,顶层的待贴合件22跌落到底层的待贴合件21上,与其实现精准对位和贴合,这样方便了对顶层的待贴合件22的质量检查,避免了将质量不合格的顶层的待贴合件22与底层的待贴合件21进行贴合而造成的产品良率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相对的两个侧壁12上方的活动支撑件是同时移动的,即同时向挡块14的外侧拉动所述拉出端,这样才可以保证顶层的待贴合件22可以很好地跌落到底层的待贴合件21上,与其实现精准对位。

进一步的,框贴治具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容置槽的底面,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端与所述容置槽的侧面相对的表面上;当所述支撑端进入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活动支撑件。当沿远离挡块14内侧的方向拉动活动支撑件的拉出端,即向活动支撑件的拉出端施加一个沿远离挡块14内侧的方向的力时,活动支撑件的支撑端进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当活动支撑件的拉出端上的施力消失时,在弹性件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活动支撑件的支撑端从所述容置槽内出来,复位到支撑顶层的待贴合件22的位置处,便于下一次支撑顶层的待贴合件22。

较佳的,所述拉出端固定连接有拉手15。通过拉动拉手15就可拉动所述拉出端,这样方便了对于所述拉出端的操作。

参考图3至图5所示,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底板11远离侧壁12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撑柱16,多个支撑柱16用于支撑底板11。这样可以使得底板11位于较为适合的操作高度,便于技术人员操作底板11上的底层的待贴合件21和顶层的待贴合件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贴治具,包括:底板、位于底板同一侧且与底板垂直连接的侧壁;侧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垂直的第三侧壁,以构成矩形面板容置区;侧壁的内表面在与底板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凹陷部,以使得在矩形面板容置区内,由凹陷部与底板构成抽拉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框贴治具上设置抽拉槽,当待贴合的两个待贴合件中,位于底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大于位于顶层的待贴合件的尺寸时,底层的待贴合件可从侧面插入所述抽拉槽,利用抽拉槽对尺寸较大的底层的待贴合件进行限位,而顶层的待贴合件可由上往下放入所述矩形面板容置区,利用侧壁对尺寸较小的顶层的待贴合件进行限位,这样实现了较大尺寸的底层的待贴合件与较小尺寸的顶层的待贴合件的精准定位与贴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