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耦合接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346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耦合接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耦合熔融拉锥机,特别是一种熔融拉锥机上的光纤耦合接近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耦合器是光纤通讯网络的一个重要零件,目前国内光纤耦合器制作方式以烧结式方法生产为主,烧结方式的制作法是将两条及以上光纤并在一起烧融拉伸,使核芯聚合一起,以达光耦合作用,而其中最重要的生产设备是光纤熔融拉锥机。

以前的光纤熔融拉锥机在生产光纤耦合器是采用手动将光纤打绞使两根或多根光纤纠缠接触在一起,然后采用夹具将光纤固定,再采用氢氧焰将光纤纠缠接触的部分烧结在一起,但是手动打绞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很难保证烧结的质量,因而目前有人设计了熔融拉锥自动化靠近装置来实现光纤的靠近及接触,但是上述装置需用数控伺服电机配合导轨丝杆驱动夹具移动而实现光纤的准确移动,从而使光纤靠近并接触,但是上述装置不仅装配精度要求高而且成本高昂,因而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组装简单、成本低廉的光纤耦合接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纤耦合接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个对应设置的推动机构,每一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驱动气缸及能够于底座上滑动的滑轴,该滑轴与驱动气缸连接,滑轴上设有推动组件,该推动组件包括一固定于滑轴端部的连接座,连接座内设有可在连接座内滑动的滑杆,该滑杆的端部设有推动块,该推动块的一侧设有能够嵌入光纤的接近槽,所述推动块与连接座间设有能够使推动块复位的复位弹簧,且所述推动块通过驱动气缸的推动而与对应的推动块相互顶压从而使光纤靠近并保持一定的间距。

所述连接座间上设有调节复位弹簧伸长量的调节结构。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轴、固定板及调节板,所述固定板安装于底座上,且固定板中安装有轴承,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轴上具有与螺孔配合的螺纹,且调节轴的端部与轴承紧配合,所述调节板上设有供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顶压于调节板上。

所述推动块为T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气缸代替伺服电机作为动力,并且无需导轨丝杆,本结构只需滑轴做传动而带动推动组件移动,而两对应的接近槽带动两光纤相向接近移动,并通过接近槽的深度控制两光纤的间距,因而上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够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耦合接近装置,包括四个推动机构1,且推动机构1两两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推动机构 1包括底座2、安装于底座2上的驱动气缸3及能够于底座2上滑动的滑轴4,为了减小摩擦,滑轴4通过直线轴承与底座2连接,该滑轴4与驱动气缸3连接,滑轴4上设有推动组件,且该推动组件通过驱动气缸3的推动而移动,该推动组件包括一固定于滑轴4端部的连接座5,该连接座5通过顶丝固定于滑轴4端部,连接座5内设有可在连接座5内滑动的滑杆6,该滑杆6的端部设有推动块7,该推动块7的一侧设有能够嵌入光纤8的接近槽9,所述推动块7与连接座 5间设有能够使推动块7复位的复位弹簧10,且所述推动块7通过驱动气缸3的推动而与对应的推动块7相互顶压从而使光纤8靠近并保持一定的间距,为了避免滑杆6的较大磨损,连接座5与滑杆6间可以设置铜套或是直线轴承。

如图所示,连接座5间上设有调节复位弹簧10伸长量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轴11、固定板12及调节板13,所述固定板12安装于底座2上,且固定板12中安装有轴承14,所述调节板 13上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轴11上具有与螺孔配合的螺纹,且调节轴 11的端部与轴承14紧配合,所述调节板13上设有供滑杆6穿过的通孔,所述复位弹簧10的一端顶压于调节板13上,因而只需旋转调节轴11,调节轴11即可通过螺纹带动调节板13沿滑杆6轴线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复位弹簧10压缩量的调节。

如图所示,推动块7为T型结构,T型结构能够使接近槽9的长度缩短,因而减小接近槽9与光纤8接触的长度,因而在推动光纤8 后,接近槽9的两侧的光纤8可以在构成一个比较圆滑连续的弧度,保证光纤8在推挤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拐点而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光纤8开裂,推动块7的端面是平面而且是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简述:两根光纤8的两端通过真空吸附夹具 15固定,四个驱动气缸3同时工作,然后通过滑轴4推动连接座5 移动,连接座5带动推动块7移动,在此过程中,光纤8会卡入接近槽9中被推动块7推动而与另一根被推动的光纤8接近,在最后的行程中两相对的推动块7的端面会碰上而压缩复位弹簧10而紧密接触,因而两接近槽9也连通构成一体,两接近槽9的深度减去两光纤8的直径就是两光纤8的间隙,通过推动机构1的位置设置及间隙的距离设置,我们就可以控制两光纤8接触部分的长度,而接近槽9的深度决定了两光纤8的间隙的距离,而且通过调节结构能够调整复位弹簧 10的伸长量,以保证两光纤8的接触位置能够位于推动机构1间的中心位置,以及两光纤8的弯曲量能够均等,保证烧结后产品的质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8耦合接近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