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37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转印板。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液晶显示器件(LCD)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显示器件的上下两片玻璃基板分别涂覆PI(Polyimide,聚酰亚胺)取向膜,在液晶显示制造行业内应用较成熟较广泛的是凸版印刷技术。

取向膜的形成分两步:首先在玻璃基板上印刷上PI液,固化形成PI膜;而后对PI膜进行摩擦取向。摩擦取向一般采用摩擦(rubbing)辊裹上摩擦取向(rubbing)布后在玻璃基板上以一定的压力进行摩擦的方法实现。通过摩擦取向布尖端摩擦毛(pile)的摩擦作用,在PI膜的表面形成沟槽,而且PI分子也有按照摩擦取向辊方向排列的倾向,这样PI膜就具有了取向作用,成为取向膜。取向膜使得液晶分子被准确取向,液晶显示器件才有可能按照设计需要发挥旋光作用。

图1所示为玻璃基板PI液转印过程的设备工作示意图,其中转印板106卷曲设置在印刷辊100上,随印刷辊100转动,在转过副辊103时被涂上PI液,转印板106上有转印凸块(pattern),转印板106上只有有转印凸块的地方才能粘上PI液。玻璃基板101在传导载台102上水平传动,当传动玻璃基板101至印刷辊100下方时,转印板106的一个侧边刚好接触玻璃基板101,然后依靠印刷辊100的转动和传导载台102的水平传动,转印板106将PI液涂布在玻璃基板101上,使PI液在玻璃基板101上形成PI膜107。

转印板106的转印凸块上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网孔,用来存储PI液,并将存储的PI液转印至玻璃基板101上。

转印板106上设置的各个转印凸块与玻璃基板101上各个液晶屏图形相对应,且其尺寸比液晶屏的显示区大,目的保证玻璃基板101上各个液晶屏图形的显示区能够被PI膜107完全覆盖,将PI膜107印刷图形的边界区域控制在显示区外,以避免边界区域较厚的PI膜区域影响显示区的液晶正常取向。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转印板的平面图。转印板106上有规则排布的多个转印凸块1061。如图3所示,为图2中转印板沿印刷方向的剖面图。转印板106包括基底1060和转印凸块1061,其中转印凸块1061包括转印凸块中间区域10611、转印凸块边界区域10612和转印凸块空隙区10613,分别对应玻璃基板的液晶屏图形显示区、非显示区和空隙区。液晶屏图形区涂覆有PI液,而空隙区没有涂覆PI液。

由于转印板106与玻璃基板101挤压时的速度、压入量的相互影响,特别在每个转印凸块1061的边界区域10612与玻璃基板101接触或分离的过程,受力突然变化导致在印刷方向的边界区域的PI膜区域出现膜厚过大或宽度过宽而影响显示边缘的显示效果,直观表现为检查基板印刷效果时每个液晶屏图形的两条边的PI膜区域存在颜色过深或宽度异常。因此,液晶显示屏的周边取向膜厚度异常会导致液晶分子的取向异常,表现为周边颜色不均的现象,降低了产品品质和良率;对小尺寸产品而言,这种影响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印板,以克服现有的转印凸块的结构容易造成液晶显示屏的周边取向膜异常导致液晶分子的取向异常,出现周边颜色不均的现象影响产品品质和良率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印板,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转印凸块,所述转印凸块之间设置间隙区,其中:

所述转印凸块是四棱台体,所述转印凸块的上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基底,所述转印凸块的上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转印凸块的下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面积,所述转印凸块的侧表面是梯形。

优选地,所述转印凸块的上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图形是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转印凸块的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基底所在的平面形成的锐角为α,且75°≤α<90°。

优选地,所述转印凸块在所述基底上的高度为h,且10um≤h≤30um。

优选地,所述转印板上还设置有虚拟转印凸块,所述虚拟转印凸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印凸块之间,所述虚拟转印凸块是四棱台体,所述虚拟转印凸块的上表面面积小于所述转印凸块的上表面面积,所述虚拟转印凸块的上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虚拟转印凸块的下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面积,所述虚拟转印凸块的侧表面是梯形。

优选地,所述虚拟转印凸块的上表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图形是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虚拟转印凸块的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基底所在的平面形成的锐角为β,且75°≤β<90°。

优选地,所述虚拟转印凸块在所述基底上的高度为h’,且10um≤h’≤30um。

优选地,所述转印凸块、所述虚拟转印凸块和所述基底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印板,在其对应液晶屏非显示区的转印凸块边界区域采用平滑的斜面设计,在PI液转印时每个转印凸块的边界与玻璃基板接触或者分离的过程都能平滑的过渡,能有效减轻转印板印刷时的震动和边界压力,均匀地将PI液印刷在玻璃基板上,改善液晶显示屏的周边区域取向膜的宽度和厚度,避免液晶显示屏的周边区域取向膜异常影响液晶屏显示区,有效保障了取向膜的印刷和液晶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基板PI液转印过程的设备工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转印板的平面图;

图3为图2中转印板沿印刷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印板的平面图;

图5为图4中延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转印板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

请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印板的平面图,图5为图4中延AA’所截取的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印板206,包括基底2060和位于所述基底2060上的转印凸块2061,所述转印凸块2061之间设置间隙区20613,所述转印凸块2061是四棱台体,所述转印凸块2061的上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基底2060,所述转印凸块2061的上表面在所述基底206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转印凸块2061的下表面在所述基底2060上的投影面积,所述转印凸块2061的侧表面是梯形。

本实施例中转印凸块2061的上表面在基底2060上的投影图形是长方形,是根据液晶显示屏的形状设计的,尽管本实施例以长方形为例,但转印凸块2061的上表面在基底2060上的投影图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多边形;其中转印凸块2061包括转印凸块中间区域20611、转印凸块边界区域20612和转印凸块空隙区20613,分别对应玻璃基板的液晶屏图形显示区、非显示区和空隙区。液晶屏图形区涂覆有PI液,而空隙区没有涂覆PI液。

本实施例中将转印凸块边界区域20612设置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平滑斜面,其中转印凸块2061的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与基底2060所在的平面形成的锐角为α,且75°≤α<90°,具体地可以将转印凸块2061的任何一个侧表面所在的平面都设置为与基底2060所在的平面所成角度都大于等于75°且小于90°,也可以只将转印凸块2061的两个侧表面所在平面与基底2060所在平面所成的角度设置为大于等于75°且小于90°,所述两个侧表面为在印刷过程中首先接触到印刷辊的侧表面和最后接触到印刷辊的侧表面。

本实施例中转印凸块2061在基底2060上的高度为h,且10um≤h≤30um。

本实施例转印板206上还设置有虚拟转印凸块2063,所述虚拟转印凸块206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印凸块2061之间,所述虚拟转印凸块2063是四棱台体,所述虚拟转印凸块2063的上表面面积小于所述转印凸块2061的上表面面积,所述虚拟转印凸块2063的上表面在所述基底206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虚拟转印凸块2063的下表面在所述基底2060上的投影面积,所述虚拟转印凸块2063的侧表面是梯形。

本实施例根据转印板206和转印凸块2061的尺寸大小可以选择性的在转印凸块2061之间设置虚拟转印凸块2063,虚拟转印凸块2063可以增加转印板的平整度,减少印刷过程中印刷辊的震动,保证印刷和取向的效果。

虚拟转印凸块2063的上表面在基底2060上的投影图形是长方形。也可以根据转印凸块2061的形状对虚拟转印凸块2063的形状做适当变形。

虚拟转印凸块2063的侧表面所在的平面与基底2060所在的平面形成的锐角为β,且75°≤β<90°。如此设置的理由同转印凸块,不再赘述。

虚拟转印凸块在所述基底上的高度为h’,且10um≤h’≤30um,一般使虚拟转印凸块的高度h’等于转印凸块的高度h,以增加转印板206的平整度。

本实施例中转印凸块2061、虚拟转印凸块2063和基底2060一体成型。所述基底是高分子材料,可选地所述基底2060可以是树脂材料。

本实施例中的转印板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虚拟转印凸块增加了转印板的平整度,减弱印刷过程中印刷辊的震动,保证印刷和取向的效果。

每个转印凸块的边界区域都设置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坡型,能保证每个转印凸块都能平滑过渡,减少印刷过程中接触和分离印刷辊时的震动,减轻PI膜厚不均的发生,保证印刷和取向的效果。

本申请中转印凸块、虚拟转印凸块和基底一体成型,转印凸块和虚拟转印凸块有相同的边缘坡度,工艺上较易实现。

本申请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申请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