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光缆走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294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光缆走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铺设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通信光缆走线装置。



背景技术:

依据城市建设要求,室外通信设施必须采用隐蔽的建设方式,一般均采用地下管道或地下直埋方式,为了保证通信设施的安全性,多采用地下通信管道内敷设光电缆,既满足通信业务需求,又不影响市容市貌。

目前传统的光缆铺设方式通常采用单孔或多孔塑料管道,管孔规格尺寸多为4寸,管孔容量多为24孔及以下,较少建设36孔和48孔,管道整体容量有限;各管道通过人手孔连接起来,构成地下通信管道,管道内径狭小,难以满足大容量线缆的铺设要求,随着城市的建设、改造及信息化事业的飞速发展,通信光缆线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日益增多,光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普通的通信管道已经无法满足大容量光缆的要求,并且难于改造扩建,制约了通信容量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光缆走线装置,线缆容量大,并且更良好的可扩充性能,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通信光缆走线装置,包括:

线缆槽,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内部至少设置两层配筋;所述线缆槽的横断面呈U 型,内壁上用于固定通信光缆,其内腔可供操作人员通过;

盖板,与所述线缆槽的规格尺寸配合设置,能够盖在所述线缆槽顶部的开口处,与所述线缆槽配合形成可埋设于地下的预制件。

可选地,所述线缆槽的底部开设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线缆槽的侧壁上设置用于与连接分支通信管道的分支孔。

可选地,所述线缆槽沿横断面外层布置U型配筋,其端部设置为U型拐角;所述线缆槽横断面的立壁内层配筋竖直设置,端部设置直角弯折或U型弯折;所述线缆槽底面沿横断面呈横向分布上层配筋和下层配筋,所述上层配筋和所述下层配筋的末端设置直角折弯;所述U型配筋、所述立壁内层配筋、所述上层配筋和所述下层配筋均与沿所述线缆槽长度方向分布的内层钢筋和外层钢筋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U型配筋、所述立壁内层配筋、所述上层配筋、所述下层配筋、所述内层钢筋和所述外层钢筋之间通过拉钩连接,所述拉钩为向开口处渐缩的U型钢筋。

可选地,所述盖板包括固定盖板与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宽度短于所述固定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宽度尺寸能够容纳操作人员进出。

可选地,所述盖板中的固定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沿横断面方向布置多条盖板上筋和盖板下筋,所述盖板上筋、所述盖板下筋两者与所述盖板中横向布置的两层钢筋通过所述拉钩固定。

可选地,所述盖板中的活动盖板为与固定盖板结构相同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或为两层角钢和两层钢板制成的内部中空的板件,一端与所述线缆槽通过折页铰接配合,另一端设置用于提拉的把手。

可选地,所述线缆槽的内壁上固定用于承载光缆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杆和水平设置的承托杆,多个所述承托杆分层固定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限位杆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线缆槽上。

可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线缆槽之间的接缝处覆盖设置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膜;在两段预制件的连接处设置耐候橡胶封堵。

可选地,所述线缆槽底部设置的排水孔的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到雨水井;所述排水管的弯折角度大于或等于120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光缆走线装置,包括线缆槽和盖板,线缆槽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内部至少设置两层配筋,以保证结构强度;线缆槽的横断面呈U型,内壁上用于固定通信光缆,其内腔可供操作人员通过;盖板与线缆槽的规格尺寸配合设置,能够盖在线缆槽顶部的开口处,与线缆槽配合形成可埋设于地下的预制件。相对于传统的通信管道,本实用新型中的线缆槽的尺寸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通信光缆,并且其具有可容纳人员活动的空间,操作人员可直接进入预制件内部进行检修与维护,具有更大的扩充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线缆槽的结构图;

图2为线缆槽与盖板相互配合的截面图;

图3A为U型配筋的结构图;

图3B为立壁内层配筋的结构图;

图3C为上层配筋的结构图;

图3D为下层配筋的结构图;

图3E为拉钩的结构图;

图4A为活动盖板的一种结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4B为活动盖板的一种结构的俯视剖面图;

图4C为活动盖板与线缆槽配合连接的结构图;

图5A为支架连接的主视图;

图5B为支架连接的侧视图;

图6为盖板与线缆槽之间相互配合的结构图;

图7为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包括:

线缆槽1、U型配筋11、立壁内层配筋12、上层配筋13、下层配筋14、内层钢筋 15、外层钢筋16、盖板2、盖板上筋21、盖板下筋22、角钢23、钢板24、折页25、把手26、支架3、限位杆31、承托杆32、防水层4、排水管5、拉钩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光缆走线装置,线缆容量大,并且更良好的可扩充性能。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光缆走线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光缆走线装置包括线缆槽1和盖板2,如图1所示,为线缆槽1的结构图,图2为线缆槽1与盖板2相互配合的截面图;线缆槽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内部至少设置两层配筋,可以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线缆槽1的横断面呈U型,内壁上用于固定通信光缆,线缆槽1的内腔可供操作人员通过,线缆槽1具有较大的尺寸,相对于传统的通信管道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线缆,并且可供人员进出,从而方便后续维护与扩增,更有良好的扩展性。

盖板2与线缆槽1的规格尺寸配合设置,能够盖在线缆槽1顶部的开口处,与线缆槽 1配合形成可埋设于地下的预制件,线缆槽1与盖板2形成的多个预制件首尾对接,构成整个通信光缆走线装置,以供通信光缆铺设延伸。除了具有更大的容量之外,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光缆走线装置还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能够承受上方回填土的压力。

线缆槽1的底部开设用于排水的排水孔,可将积水及时排出到外部;线缆槽1的侧壁上设置分支孔,通过分支孔连接分支通信管道,分支通信管道与线缆槽1两者相互交叉对接,分支通信管道形成横向的分支结构,满足不同方向的走线需要。线缆槽1作为主线管道,分支通信管道为分支管道,可采用塑料管道,仅需要容纳少量的线缆。

图2中表示在线缆槽1与盖板2中的配筋,线缆槽1沿横断面外层布置U型配筋 11,U型配筋11沿线缆槽1的横断面分布,沿长度平行设置多个,如图3A所示,为U 型配筋11的结构图,其端部设置为U型拐角,通过U型拐角进行连接。线缆槽1横断面的立壁内层配筋12竖直设置,端部设置直角弯折或U型弯折,如图3B所示,为立壁内层配筋12的结构图,上端设置为U型弯折,下端设置为直角弯折,线缆槽1的立壁的外层配筋为U型配筋11的竖直部分,内层为立壁内层配筋12。

线缆槽1底面沿横断面呈横向分布上层配筋13和下层配筋14,如图3C和图3D所示,分别为上层配筋13和下层配筋14的结构图,上层配筋13和下层配筋14的两末端均设置直角折弯。在线缆槽1中延长度方向分布多条钢筋,位于内层的内层钢筋15和位于外层的外层钢筋16,U型配筋11、立壁内层配筋12、上层配筋13和下层配筋14均与沿内层钢筋15和/或外层钢筋16连接固定,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配筋整体结构,再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线缆槽1。

具体地,U型配筋11、立壁内层配筋12、上层配筋13、下层配筋14、内层钢筋15 和外层钢筋16之间通过拉钩6连接,如图3E所示,为拉钩6的结构图,拉钩6为向开口处渐缩的U型钢筋,可以快速实现连接。

具体地,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进出,盖板2包括固定盖板与活动盖板两种,两者长度相同,与线缆槽1配合,宽度尺寸不同,活动盖板的宽度短于固定盖板,固定盖板安装在线缆槽1上之后一般不必打开,因其宽度较大,质量较大,打开时可借助起吊机;活动盖板的长度恰好能够容纳操作人员进出,质量小,可人工抬起。这里盖板2的长度是指与线缆槽1宽度方向同向的尺寸;宽度是指与线缆槽1长度方向同向的尺寸,即为整个走线装置的延伸方向。

如图2所示,盖板2中的固定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盖板,固定盖板沿横断面方向布置多条盖板上筋21和盖板下筋22,盖板上筋21、盖板下筋22两者与固定盖板中横向布置的两层钢筋通过拉钩6固定,按上述方式配筋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固定盖板。

盖板2中的活动盖板可为钢筋混凝土盖板,与固定盖板的结构相同,除了采用钢筋混凝土之外,活动盖板还可设置为其他的形式,如钢质盖板,为两层角钢23和两层钢板24 制成的内部中空的板件,如图4A和图4B所示,分别为活动盖板的一种结构的正视剖面图与俯视剖面图;图4C为活动盖板与线缆槽1配合连接的结构图;活动盖板的一端与线缆槽1通过折页25铰接配合,另一端设置用于提拉的把手26,打开时仅需要提起把手 26,使其绕折页25旋转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线缆槽1的内壁上固定用于承载光缆的支架3,支架3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杆31和水平设置的承托杆32,多个承托杆32分层固定在限位杆31上,限位杆3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线缆槽1上,限位杆31和承托杆32可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如图5A和图5B所示,分别为支架3连接的主视图与侧视图,图中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

如图6所示,为盖板2与线缆槽1之间相互配合的结构图,盖板2与线缆槽1之间的接缝处覆盖设置防水层4,防水层4采用聚氨酯涂膜;图6中在盖板2的上表面与线缆槽 1的两侧设置一整张防水层4;在两段预制件的连接处设置耐候橡胶封堵。

线缆槽1底部设置的排水孔连接排水管5,排水管5连通到雨水井;如图7所示,为排水管5的连接结构图,排水管5的弯折角度大于或等于120度,使水流平缓地转折,流通更加顺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