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3305发布日期:2018-08-14 17:0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在进行显示时,显示装置周围会存在电场,必然会在显示装置的表面吸附一些静电电荷。由于显示面板的盖板、偏光片等导电能力差,因此,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会聚集大量静电电荷。当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电荷聚集量过大时,会对显示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的电性产生影响,使得驱动像素的电压或者电流产生变化,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失真,影响显示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在显示装置的盖板内侧设置一层导电膜,用于将静电电荷快速导走。

这层导电膜虽然能够及时将静电电荷导走,但是,这层导电膜使得显示装置受到自然光照射时,产生不被希望的反射光,这些反射光会降低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这一现象在自然光较强时尤为明显。

因此,为了降低导电膜的反射率,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够在及时导走显示装置表面静电电荷的同时,降低自然光对显示装置对比度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片为所述显示装置显示一侧的偏光片;

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所述导电膜的折射率为第一折射率;

减反射膜,与所述导电膜接触,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折射膜,所述第一折射膜的折射率为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折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折射膜,所述第二折射膜的折射率为第三折射率,所述第三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其中,至少一层所述第二折射膜与所述第一折射膜接触;所述导电膜与所述第一折射膜和/或所述第二折射膜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包括一层所述第一折射膜;所述第一折射膜位于所述导电膜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折射膜位于所述导电膜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包括两层所述第一折射膜,两层所述第一折射膜与所述导电膜均接触;其中,一层所述第一折射膜位于所述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另一层所述第一折射膜位于所述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包括一层所述第一折射膜和一层所述第二折射膜,其中,所述第二折射膜与所述导电膜接触;在由所述第一基板指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导电膜、所述第二折射膜和所述第一折射膜依次堆叠。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包括两层所述第一折射膜和一层所述第二折射膜,其中,两层所述第一折射膜分别为所述第一层第一折射膜和所述第二层第一折射膜,所述第一层第一折射膜与所述导电膜接触,所述第二折射膜与所述导电膜接触;在由所述第一基板指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层第一折射膜、所述导电膜、所述第二折射膜和所述第二层第一折射膜依次堆叠。基于此,可选地,所述第一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70~85nm,所述第二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90~105nm,所述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10~20nm。

进一步地,所述减反射膜,包括三层所述第一折射膜和两层所述第二折射膜;三层所述第一折射膜,分别为第一层第一折射膜、第二层第一折射膜和第三层第一折射膜;两层所述第二折射膜,分别为第一层第二折射膜和第二层第二折射膜,其中,所述第一层第一折射膜与所述导电膜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一层第二折射膜与所述导电膜的另一侧接触;在由所述第一基板指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层第一折射膜、所述导电膜、所述第一层第二折射膜、所述第二层第一折射膜、所述第二层第二折射膜和所述第三层第一折射膜依次堆叠。基于此,可选地,所述第一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35~45nm,所述第二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10~20nm,所述第三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90~100nm;所述第一层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55~65nm,第二层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20~30nm。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膜为氧化铟锡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膜的厚度为10nm~15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射膜为二氧化硅薄膜;所述第二折射膜为五氧化二铌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为车载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导电膜接触的减反射膜以构成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强于导电膜,且相对于导电膜来说,复合膜层中的光路方向也不同,从而使得入射到导电层的自然光更少地被反射,能够有效改善导电膜引起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一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二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三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四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五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六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显示装置在进行显示时,显示装置周围会存在电场,必然会在显示装置的表面吸附一些静电电荷。由于显示面板的盖板、偏光片等导电能力差,因此,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会聚集大量静电电荷。当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电荷聚集量过大时,会对显示装置内部的电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失真,影响显示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的。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以及位于第一基板2远离第二基板3的一侧第一偏光片4,在第一偏光片1与第一基板之间设置一层接地的导电膜1,导电膜1的导电能力较强,能够将这些静电电荷快速导走,避免静电电荷在显示面板表面聚集。但是增加导电膜1后会导致另一问题:导电膜1会将入射到显示装置的部分自然光进行反射,使得显示装置在观看时会有褪色的效果,导致显示装置的对比度降低。

导电膜1引起显示装置对比度降低的原因是:对于反射率,除入射光本身的性质之外,还与发生反射的界面处的两介质的性质有关。设这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当光线的入射角近似为0°时,则光的反射率r=(n1-n2)2/(n1+n2)2,因此,这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1和n2的差值越小,则光的反射率越小。而导电膜1与第一偏光片4的折射率具有一个较大的差值,导电膜反光严重。通常,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膜的折射率是高于第一偏光片的折射率的,以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氧化铟锡导电膜为例,其折射率通常高于1.8,而通常第一偏光片的折射率为1.5,当入射到显示装置中的光线较强时,导电膜引起的反射光必然会降低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为了解决导电膜引起的显示装置对比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第一偏光片4,位于第一基板2远离第二基板3的一侧,第一偏光片4为显示装置显示一侧的偏光片;导电膜1,位于第一基板2和第一偏光片4之间,导电膜1的折射率为第一折射率;减反射膜5,与导电膜1接触,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折射膜501,第一折射膜501的折射率为第二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低于第一折射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导电膜接触的减反射膜以构成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强于导电膜,且相对于导电膜来说,复合膜层中的光路方向也不同,从而使得入射到导电层的自然光更少地被反射,能够有效改善导电膜引起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2,由于导电膜1靠近显示装置的显示一侧,因此,导电膜1为透明导电膜,以保证显示图像的光线能够正常通过导电膜1。可选地,导电膜1采用氧化铟锡材料制成,氧化铟锡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而且,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为了兼顾导电膜1的透明度和导电性能,导电膜1的厚度优选为10nm~15nm。

为了便于对导电膜及由导电膜和减反射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效果的测量,申请人以空气作为另一相邻介质分别对导电膜、由导电膜和减反射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率进行仿真模拟。这是因为空气的折射率低于第一偏光片的折射率,而目前常用的导电膜的折射率高于第一偏光片的折射率,因此,通过上述的反射率公式可知,如果复合膜层相对于空气的反射率降低,那么相对于第一偏光片的反射率也会有所下降。其中,测量温度为室温,压强为一个大气压。当导电膜为12nm厚的氧化铟锡(ito)薄膜时,得到的其反射率为8.27%,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多个具体的复合膜层的结构,通过仿真模拟得到这些复合膜层的折射率,并采用复合膜层与导电膜的反射率之差除以导电膜的反射率的结果来表示复合膜层的减反射效果,这一数值越大,则复合膜层减反射效果越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反射膜仅包括第一折射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导电膜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第一折射膜可以为一层,位于导电膜的一侧,也可以是两层,分别位于导电层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位于导电膜一侧的第一折射膜来说,由于第一折射膜的材料是确定的,因此,无论是一次制作完成,还是分次制作完成,均视为一层第一折射膜。可选地,第一折射膜为二氧化硅薄膜,二氧化硅材料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使得显示装置表面的静电电荷能够传递到导电膜上,而且二氧化硅材料价格较低,成膜工艺较为简单,使得制作二氧化硅薄膜的成本较低。其中,导电膜和第一折射膜均可以采用蒸镀或者溅射的方式制备。以下对减反射膜仅包括第一折射膜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一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中的减反射膜包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这层第一折射膜501位于导电膜1靠近第一基板2的一侧。此时,可以将第一折射膜501制作在第一基板2上,再将导电膜1制作在第一折射膜501上,以获得导电膜和第一折射膜构成的复合膜层。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层第一折射膜与导电膜构成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优于导电膜,且该复合膜层中的光路方向与单一导电膜中的光路方向也有所不同,使得更少的光被反射,因此,复合膜层的反射率比单一导电膜的反射率低,从而改善显示装置在自然光下导电膜引起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而且减反射膜的结构简单,工艺流程少,生产成本较低。可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减反射效果,第一折射膜501的厚度为110~120nm。以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117nm,以空气作为相邻介质为例进行仿真模拟,此时,减反射膜与导电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率为6%,较之导电膜与空气作为相邻介质的仿真反射率(8.27%),可以将反射率降低27.4%(由复合膜层与导电膜的反射率之差除以导电膜的反射率求得),能够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二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中的减反射膜包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这层第一折射膜501位于导电膜1靠近偏光片4的一侧。此时,可以将导电膜1第一基板2上,再将第一折射膜501制作在导电膜1上,以获得导电膜和第一折射膜构成的复合膜层。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折射膜与导电膜构成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优于导电膜,且该复合膜层中的光路方向与单一导电膜中的光路方向也有所不同,使得更少的光被反射,因此,复合膜层的反射率比单一导电膜的反射率低,从而改善显示装置在自然光下,导电膜引起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而且减反射膜的结构简单,工艺流程少,生产成本较低。可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减反射效果,第一折射膜501的厚度为110~120nm,以第一折射膜501的厚度为113nm,以空气作为相邻介质为例进行仿真模拟,此时,减反射膜与导电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仿真反射率为5.39%,较之ito导电膜与空气作为相邻介质的仿真反射率(8.27%),可以将反射率降低34.8%(由复合膜层与导电膜的反射率之差除以导电膜的反射率求得),能够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三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中的减反射膜包括两层第一折射膜501,这两层第一折射膜501与导电层1均接触,其中,一层第一折射膜501位于导电膜1与第一偏光片4之间,另一层第一折射膜501位于导电膜1与第一基板2之间。此时,可以将第一折射膜501上制作第一基板上,再将导电膜1制作在这层第一折射膜501上,然后,在导电膜1上再制作另一层第一折射膜501,以获得导电膜和第一折射膜构成的复合膜层。本实施例中,构成第一折射膜-导电膜-第一折射膜的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优于导电膜,且该复合膜层中的光路方向与单一导电膜中的光路方向也有所不同,使得更少的光被反射,因此,复合膜层的反射率比单一导电膜的反射率低,从而改善显示装置在自然光下,导电膜引起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而且减反射膜的结构简单,工艺流程少,生产成本较低。可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减反射效果,位于导电膜1与第一偏光片4之间的第一折射膜501的厚度为95~105nm,位于导电膜1与第一基板2之间的第一折射膜501的厚度为80~90nm,以这两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分别为102nm和83nm,以空气作为相邻介质为例进行仿真模拟,此时,减反射膜与导电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率为3.98%,较之ito导电膜与空气作为相邻介质的仿真反射率(8.27%),可以将反射率降低51.9%(由复合膜层与导电膜的反射率之差除以导电膜的反射率求得),能够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减反射膜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折射膜和至少一层第二折射膜,第二折射膜的折射率为第三折射率,第三折射率高于第二折射率;其中,至少一层第二折射膜与第一折射膜接触;导电膜与第一折射膜和/或第二折射膜接触。当减反射膜同时包括第一折射膜和第二折射膜时,能够有效改善导电膜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可选地,第一折射膜可以为二氧化硅薄膜,第二折射膜可以为五氧化二铌薄膜,二氧化硅薄膜和五氧化二铌薄膜的成膜工艺均较为简单,且均具有一定的导电线,从而能够将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电荷传递至导电膜。其中,导电膜、第一折射膜和第二折射膜均可以采用蒸镀或者溅射的方式制备。以下对减反射膜同时包括第一折射膜和第二折射膜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四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减反射膜5包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和一层第二折射膜502,其中,第二折射膜502与导电膜1接触;在由第一基板2指向第一偏光片4的第一方向x上,导电膜1、第二折射膜502和第一折射膜501依次堆叠。此时,可以将导电膜1制作在第一基板2上,再将第二折射膜502制作在导电膜1上,然后将第一折射膜501制作在第一基板2上,第二折射膜502上,以获得复合膜层。本实施例中,减反射膜同时具有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折射膜和第二折射膜,复合膜层,利于对光的吸收,使得复合膜层的光吸收效果优于单元导电膜,而且,折射率不同的膜层堆叠在一起,使膜层内的光路发生改变,因此,相较于单一导电膜,复合膜层的反射率有所降低,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而且减反射膜的结构简单,工艺流程少,生产成本较低。可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减反射效果,第一折射膜501的厚度为75~85nm,第二折射膜502的厚度为90~100nm,以第一折射膜501的厚度为81nm,第二折射膜502的厚度为96nm,以空气作为相邻介质为例进行仿真模拟,此时,减反射膜与导电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率为5.25%,较之ito导电膜的仿真反射率(8.27%),可以将反射率降低36.5%(由复合膜层与导电膜的反射率之差除以导电膜的反射率求得),能够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五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减反射膜5包括两层第一折射膜501和一层第二折射膜502,其中,两层第一折射膜501分别为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和第二层第一折射膜5012,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与导电膜1接触,第二折射膜502与导电膜1接触;在由第一基板2指向第一偏光片4的第一方向x上,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导电膜1、第二折射膜502和第二层第一折射膜5012依次堆叠。此时,可以在第一基板2表面制作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在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上制作导电膜1,在导电膜1上制作第二折射膜502,在第二折射膜502上制作第二层第一折射膜5012,以构成复合膜层。本实施例中,减反射膜同时具有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折射膜和第二折射膜,减反射膜和导电构成的复合膜层利于对光的吸收,使得复合膜层的光吸收效果优于单一导电膜,而且,折射率不同的膜层堆叠在一起,使膜层内的光路发生改变,因此,相较于单一导电膜,复合膜层的反射率有所降低,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而且减反射膜的结构简单,工艺流程少,生产成本较低。可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减反射效果,第一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70~85nm,第二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90~105nm,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10~20nm;以第一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77nm,第二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97nm,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14nm,以空气作为相邻介质为例进行仿真模拟,此时,减反射膜与导电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率为1.96%,较之ito导电膜的仿真反射率(8.27%),可以将反射率降低76.3%(由复合膜层与导电膜的反射率之差除以导电膜的反射率求得),能够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第六种具体复合膜层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减反射膜5包括三层第一折射膜501和两层第二折射膜502;三层第一折射膜501分别为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第二层第一折射膜5012和第三层第一折射膜5013;两层第二折射膜502分别为第一层第二折射膜5021和第二层第二折射膜5022,其中,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与导电膜1的一侧接触,第一层第二折射膜5021与导电膜1的另一侧接触;在由第一基板2指向第一偏光片4的第一方向x上,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导电膜1、第一层第二折射膜5021、第二层第一折射膜5012、第二层第二折射膜5022和第三层第一折射膜5013依次堆叠。此时,可以在第一基板1上制作第一层第一导电膜5011,在第一层第一折射膜5011上制作导电膜1,在导电膜1上制作第一层第二折射膜5021,在第一层第二折射膜5021上制作第二层第一折射膜5012,在第二层第一折射膜5012上制作第二层第二折射膜5022,在第二层第二折射膜5012上制作第三层第一折射膜5013,以获得复合膜层。构成的复合膜层。本实施例中,减反射膜同时具有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折射膜和第二折射膜,减反射膜和导电构成的复合膜层利于对光的吸收,使得复合膜层的光吸收效果优于单元导电膜,而且,折射率不同的膜层堆叠在一起,使膜层内的光路发生改变,因此,相较于单一导电膜,复合膜层的反射率有所降低,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可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减反射效果,第一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35~45nm,第二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10~20nm,第三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90~100nm,第一层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55~65nm,第二层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20~30nm。以第一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41nm,第二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17nm,第三层第一折射膜的厚度为94nm,第一层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60nm,第二层第二折射膜的厚度为24nm,以空气作为相邻介质为例进行仿真模拟,此时,减反射膜与导电膜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率为1.83%,较之ito导电膜的仿真反射率(8.27%),可以将反射率降低77.9%(由复合膜层与导电膜的反射率之差除以导电膜的反射率求得),能够有效改善显示装置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减反射膜可以包括更多层的第一折射膜和更多层的第二折射膜,但是,当减反射膜的膜层数量过多时,虽然能够降低减反射膜与导电膜组成的复合膜层的反射率,但是,会增加减反射膜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不利于显示面板的薄化设计,因此,可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及对显示装置对比度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实施方式。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9,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2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3为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色阻,以及位于各色阻周围的黑色矩阵,其中,色阻的颜色包括红色、蓝色和绿色,分别使得通过色阻的光呈红色、蓝色或者绿色,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彩色显示,黑色矩阵主要用于防止漏光现象发生,同时遮盖阵列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及信号线等。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导电膜接触的减反射膜以构成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强于导电膜,且相对于导电膜来说,复合膜层中的光路方向也不同,从而使得入射到导电层的自然光更少地被反射,能够有效改善导电膜引起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中的减反射膜5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减反射膜结构。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0,可选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6位于第一基板2与第二基板3之间。对于液晶显示装置来说,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来控制光是否能够通过液晶层透射至第一偏光片4,以实现显示装置对画面的显示。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显示装置均可以作为车载显示装置。目前广泛使用的车载显示装置主要有mp3、mp4、gps和行车记录仪等,尤其是对于行车过程中具有导航作用的显示装置来说,驾驶员需要在任何有观看需求时获得清晰的画面,因此,车载显示装置必须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如果再强光条件下,车载显示装置由于导电膜而产生严重的反光,使得显示装置对比度降低,可能会造成驾驶员无法清晰的获得行车路线,而发生走错路线或者车道的可能。而对于mp3或mp4等显示装置来说,当对比度下降时,会影响观看效果,也可能因无法看清显示画面而出现一些误操作。而且,对于车载显示装置来说,为了保证驾驶员对车外情况的感知,外界强光必然会进入车内,因此,车载显示装置必然会受到强光的影响,因此,导电膜的反光效应对车载显示装置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尤为适用于作为车载显示装置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导电膜接触的减反射膜以构成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强于导电膜,且相对于导电膜来说,复合膜层中的光路方向也不同,从而使得入射到导电层的自然光更少地被反射,能够有效改善导电膜引起的反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