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服务器及可使用期间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8093发布日期:2019-05-15 22:1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预测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对环境的关怀等为理由要求电器的长寿命化。这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也是同样的。为了使图像形成装置长寿命化,例如,日本特开2004-184601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器,该检测器将根据转印电流值和所述转印电压值求出的转印辊的实测电阻值和基准电阻值进行比较,在该实测电阻值大于所述基准电阻值时判断为到了所述转印辊的寿命(参照“摘要”)。

此外,日本特开2006-003538号公报公开如下结构:在判定为转印辊的电阻值未超过界限基准值的情况下,将印刷动作的动作模式设为第一印刷模式进行印刷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转印辊的电阻值超过界限基准值的情况下,将印刷动作的动作模式设为第二印刷模式进行印刷动作(参照“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4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035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图像形成装置不仅需要长寿命化,还需要高精度地预测部件的寿命。通过高精度地预测部件的寿命,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能够预先准备该部件的替代品,或者服务人员能够及时地更换部件。

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使用转印辊的电阻值来判断该部件的寿命的结构。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从对转印辊施加恒定电压的第一印刷模式切换到对转印辊流过恒定电流的第二印刷模式。根据该结构,转印辊的电阻值在第一模式中以非线性地发生变化,而在第二模式中以线性地发生变化。

如上所述,在部件的电气特性值(例如,电阻值)的变化根据模式而不同的情况下,当仅根据第一模式中的转印辊的电气特性值的推移来预测了转印辊的寿命的情况下,有时预测结果会与实际的寿命偏差较大。因此,在部件的电气特性值的推移的变化根据模式而不同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高精度地估计该部件的寿命的技术。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某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的寿命的技术。

根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载体,用于承载调色剂像;接触或者靠近像载体而被配置的部件;传感器,用于测量部件的电气特性值;电源装置,伴随着部件的使用,能够从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任一个的第一模式切换到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模式;存储装置,存储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和电气特性值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控制装置,用于预测部件的可使用期间。控制装置取得由传感器所测量的电气特性值和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预测在电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

优选地,电源装置能够基于电气特性值已达到第一值,而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控制装置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预测直到电气特性值达到比第一值更大的第二值为止的期间。

优选地,第一对应关系保持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和电气特性值的变动率的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由传感器所测量的电气特性值相对于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的变动率。

进一步优选地,控制装置基于由传感器在不同的定时所测量的电气特性值的差分和不同的定时中的使用量的差分,取得作为第二对应关系的变动率。

优选地,控制装置计算作为第二对应关系而计算出的变动率和根据第一对应关系来确定的变动率的比率,基于比率来预测可使用期间。

优选地,在第一模式中对部件施加恒定电压的情况下,被规定为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电气特性值的变动率相对于部件的使用量呈对数函数地发生变化。在第一模式中对部件流过恒定电流的情况下,被规定为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电气特性值的变动率相对于部件的使用量呈比例地发生变化。

优选地,部件的电气特性值包括部件的电阻值。

优选地,传感器取得在规定的定时对部件流过恒定电流的情况下在部件中产生的电压值或者在规定的定时对部件施加恒定电压的情况下在部件中流过的电流值。

优选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用于测量温度以及湿度的环境传感器。控制装置基于环境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校正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预测结果。

进一步优选地,控制装置进行校正,使得温度越高或者湿度越高则可使用期间的预测结果越长,且进行校正,使得温度越低或者湿度越低则可使用期间的预测结果越短。

优选地,控制装置基于每一个印字任务的平均印字张数来校正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预测结果。

进一步优选地,控制装置进行校正,使得每一个印字任务的平均印字张数越多则可使用期间的预测结果越短,且进行校正,使得每一个印字任务的平均印字张数越少则可使用期间的预测结果越长。

优选地,部件包括用于转印在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

进一步优选地,电源装置从对一次转印辊施加恒定电压的第一模式切换到对一次转印辊施加恒定电流的第二模式。

优选地,部件包括用于回收在像载体上残留的调色剂的清洁刷。

进一步优选地,电源装置从对清洁刷施加恒定电流的第一模式切换到对清洁刷施加恒定电压的第二模式。

优选地,部件包括用于使像载体带电的带电辊。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为了预测接触或者靠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包含的像载体而被配置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在计算机中执行该程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传感器,用于测量部件的电气特性值;以及电源装置,伴随着部件的使用,能够从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任一个的第一模式切换到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模式。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取得由传感器所测量的电气特性值和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的第一对应关系的步骤;以及基于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和电气特性值的第二对应关系、和取得的第一对应关系,预测在电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步骤。

根据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通信的服务器。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体,用于承载调色剂像;接触或者靠近像载体而被配置的部件;传感器,用于测量部件的电气特性值;以及电源装置,伴随着部件的使用,能够从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任一个的第一模式切换到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模式。服务器具备:存储装置,存储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和电气特性值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控制装置,用于预测部件的可使用期间。控制装置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由传感器所测量的电气特性值和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取得接收到的电气特性值和使用量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预测在电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并将预测结果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使用期间的预测方法,用于使用计算机来预测接触或者靠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包含的像载体而被配置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传感器,用于测量部件的电气特性值;以及电源装置,伴随着部件的使用,能够从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任一个的第一模式切换到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以及恒定电压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模式。可使用期间的预测方法包括:计算机取得由传感器所测量的电气特性值和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的第一对应关系的步骤;以及计算机基于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第一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和电气特性值的第二对应关系、和取得的第一对应关系,预测在电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步骤。

根据某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构成该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的寿命。

公开的技术特征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根据与附图关联地理解的有关本发明的以下的详细说明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对部件施加恒定电压的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对部件流过恒定电流的恒定电流模式的情形的图。

图2是表示在从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电阻值的推移的图。

图3是表示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的情形的图。

图4是表示在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电阻值的推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像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基准对应关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预测一次转印辊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图。

图11是表示计算一次转印辊的寿命(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一次转印辊的可使用期间的通知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预测在转移到恒定电流模式之后一次转印辊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图。

图14是表示张数校正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环境校正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成像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a)和图18(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基准对应关系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预测清洁刷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图。

图20是表示计算清洁刷的寿命(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思想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样的部件标上同样的标号。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是相同的。因此,不重复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也可以适当选择性地进行组合。

[导入]

基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承载调色剂像的像载体(例如,感光体、中间转印体);以及接触或者靠近该像载体而被配置的部件(例如,带电辊、一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辊)。图像形成装置对部件施加电压而使该部件带电。

基于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接触或者靠近像载体而被配置的部件的电气特性值(例如,电阻值、电压值、电流值)来切换对于该部件的供电的方法。

图1表示从对部件施加恒定电压的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对部件流过恒定电流的恒定电流模式的情形。图1的横轴表示对部件流过的电流值,纵轴表示对部件施加的电压值。

图像形成装置在区域105(由虚线和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的范围内控制要对部件施加的电压以及电流。其理由是因为,在将电压值或者电流值设定在区域105的范围外的情况下,产生某种图像不良。说明部件为一次转印辊的情况。在对一次转印辊施加的电压值或者电流值为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能将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充分地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此外,在对一次转印辊施加的电压值或者电流值为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在一次转印辊和感光体之间产生放电,在调色剂像上产生斑点状的噪声。

初始值110表示对部件施加的初始电压值以及初始电流值。作为一例,初始值110被设定在区域105的中央。

在图1所示的例中,图像形成装置首先最初对部件施加恒定电压。若对部件施加电压,则部件的电阻值缓慢地上升。因此,在部件中流过的电流值缓慢地减小。若在部件中流过的电流值达到下限值,则图像形成装置对部件施加恒定电流。此时,伴随着部件的电阻值的上升,在部件中产生的电压值缓慢地变大。若在部件中产生的电压值达到上限值,则图像形成装置判断为部件到了寿命。

图2表示在从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电阻值的推移。图2的横轴表示使用了部件的累计印字张数,纵轴表示部件的电阻值。

如图2所示,部件的电阻值在恒定电压模式中根据曲线210以非线性地发生变化。图像形成装置基于电阻值已达到第一电阻值,而从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部件的电阻值在恒定电流模式中根据直线220发生变化。图像形成装置基于电阻值已达到第二电阻值(>第一电阻值),而判断为部件到了寿命。

基于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恒定电压模式中预测部件的寿命。更具体而言,基于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取得不同的累计印字张数中的部件的电阻值,并根据取得结果来预测在电阻值达到第二电阻值时的累计印字张数。此时,基于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在恒定电流模式中也预测为部件的电阻值根据曲线210(虚线部分)来发生变化,所以导致将部件的寿命预测为比实际的寿命(累计印字张数n2)更长。在使用要达到寿命的部件来印字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图像不良。

图3表示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的情形。在图3所示的例中,图像形成装置首先最初对部件流过恒定电流。若伴随着部件的电阻值的上升而在部件中产生的电压值达到上限值,则图像形成装置对部件施加恒定电压。此外,若伴随着部件的电阻值的上升而在部件中流过的电流值达到下限值,则图像形成装置判断为到了部件的寿命。

图4表示在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的情况下的部件的电阻值的推移。如图4所示,部件的电阻值在恒定电流模式中根据直线410发生变化。图像形成装置基于电阻值已达到第一电阻值,而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部件的电阻值在恒定电压模式中根据曲线420发生变化。图像形成装置基于电阻值已达到第二电阻值(>第一电阻值),而判断为到了部件的寿命。

基于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在恒定电流模式中测量的电阻值的变化来预测部件的寿命。此时,基于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在恒定电压模式中也预测为部件的电阻值根据直线410(虚线部分)来发生变化,所以导致将部件的寿命预测为比实际的寿命(累计印字张数n2)更短。这样,基于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将部件的控制从恒定电压模式以及恒定电流模式中的一个切换到另一个的情况下,不能准确地预测部件的寿命。以下,说明基于能够解决这样的课题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概要。

[技术思想]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图。在图5所示的例中,将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部件的控制从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

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存储装置中预先存储与曲线210对应的函数或者表。曲线210示出表示恒定电压模式中的部件的使用量的累计印字张数和部件的电阻值的基准对应关系。图像形成装置基于未图示的传感器来取得不同的累计印字张数中的部件的电阻值。在图5所示的例中,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累计印字张数n3、n4中的部件的电阻值r3、r4。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这些实测值来取得累计印字张数和电阻值的实际的对应关系。

图像形成装置基于所取得的实际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基准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预测作为部件的可使用期间(寿命)的累计印字张数n6。

更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取得电阻值相对于使用了部件的累计印字张数的变动率(即,斜率),作为实际的对应关系。图像形成装置计算出所取得的变动率和根据基准对应关系而导出的累计印字张数n3-n4间的电阻值的变动率的比率。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计算出的比率来校正基准对应关系,并基于该校正后的基准对应关系来计算出在电阻值达到第一电阻值时的(即,从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时的)累计印字张数n5。在图5所示的例中,实际取得的电阻值的变动率大于在基准对应关系中规定的变动率。因此,与基于校正前的基准对应关系而电阻值达到第一电阻值时的累计印字张数n1相比,根据校正后的基准对应关系计算出的累计印字张数n5更少。

图像形成装置基于校正后的基准对应关系,计算出在电阻值达到第一电阻值时的、电阻值相对于累计印字张数的变动率(即,直线220的斜率)。图像形成装置基于该计算出的变动率和累计印字张数n1,计算出在电阻值达到第二电阻值时的累计印字张数n6(寿命)。

根据上述,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实际测量的部件的使用量和电气特性值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来校正基准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从而能够准确地预测模式的切换时。其结果,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准确地预测电气特性值相对于模式的切换后的使用量的变化。因此,即使是在模式切换的情况下,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准确地预测部件的寿命。以下,说明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具体的结构以及处理。

[实施方式1]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6表示图像形成装置600的结构的一例。图像形成装置600是激光打印机或led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600在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具备中间转印带1作为带部件。在中间转印带1的下部水平部分的下方,与黄(y)、品红(m)、青(c)、黑(k)的各个颜色分别对应的4个成像单元2y、2m、2c、2k沿着中间转印带1排列配置。这些成像单元2y、2m、2c、2k分别具有能够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体3y、3m、3c、3k。

在作为像载体的各感光体3y、3m、3c、3k的周围,沿着其旋转方向依次分别配置有用于使对应的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辊4y、4m、4c、4k、曝光装置5y、5m、5c、5k、显影装置6y、6m、6c、6k、夹着中间转印带1而与各感光体3y、3m、3c、3k对置的一次转印辊7y、7m、7c、7k。一次转印辊7y、7m、7c、7k靠近对应的感光体3y、3m、3c、3k而被配置。

在中间转印带1的被中间转印带驱动辊8所支撑的部分,压接了二次转印辊9。在二次转印辊9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8接触的区域中进行二次转印。在二次转印区域后方的搬送路径r1的下游位置,配置有包括定影辊10和加压辊11的定影装置20。

在图像形成装置600的下部,以可装卸的方式配置有供纸盒30。在供纸盒30内装载收容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31的旋转而从最上部的纸张开始逐张地向搬送路径r1送出。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600的上部,配置有操作面板90。作为一例,操作面板90由触摸面板和显示器相互重合的画面和物理按钮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图像形成装置600采用串联式的中间转印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动作)

接着,说明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600的概略动作。从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等)对后述的cpu810输入图像信号。cpu810生成将该图像信号颜色变换为黄、青、品红、黑的数字图像信号。此外,cpu810根据生成的数字信号,使各成像单元2y、2m、2c、2k的各曝光装置5y、5m、5c、5k发光而进行曝光。

由此,在各感光体3y、3m、3c、3k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各显影装置6y、6m、6c、6k分别显影而成为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各一次转印辊7y、7m、7c、7k的作用,依次重叠地被一次转印到沿着图6中的箭头a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上。

这样在中间转印带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9的作用,而被一并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被二次转印到纸张p的调色剂图像到达定影装置20。调色剂图像通过被加热的定影辊10以及加压辊11的作用而定影到纸张p上。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经由排纸辊50向排纸托盘60排出。

(成像单元)

以下,说明成像单元的具体的结构。另外,由于各成像单元2y、2m、2c、2k的结构相同,所以作为一例,说明成像单元2y的结构。

图7是表示成像单元2y的结构的图。参照图7,成像单元2y不仅具有上述的感光体3y、带电辊4y、曝光装置5y、显影装置6y、一次转印辊7y,还具有电源装置710y和电压传感器720y。

电源装置710y能够切换恒定电压模式和恒定电流模式。电源装置710y在恒定电压模式中对一次转印辊7y施加恒定电压,在恒定电流模式中对一次转印辊7y流过恒定电流。

电压传感器720y作为用于测量一次转印辊7y的电气特性值的传感器来发挥作用。作为一例,电压传感器720y测量在电源装置710y对一次转印辊7y流过恒定电流(例如30μa)时在一次转印辊7y中产生的电压值。

以下,有时从上述的对各个颜色设置的构成要素中省略黄“y”、品红“m”、青“c”以及黑“k”的标号。这样的构成要素表示四个颜色的各构成要素的统称。例如,感光体3表示感光体3y、3m、3c、3k的统称。

(图像形成装置的电连接关系)

图8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600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600具有作为图像形成装置600的控制装置来发挥作用的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810。cpu810分别与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820、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830、存储装置840、电源装置850、电源装置710、操作面板90、环境传感器860、通信i/f(接口)870进行电连接。cpu810通过读入在rom830中存储的控制程序832并执行,从而控制所连接的各设备的动作。

ram820作为cpu810用于执行控制程序832的工作存储器来发挥作用。存储装置840由硬盘驱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存储装置840存储基准对应关系841、使用量表842、电阻值历史表843、平均印字张数表844、张数校正表845、平均环境表846和环境校正表847。

使用量表842存储各个颜色的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例如,使用量包括使用一次转印辊7而被印字的累计印字张数(以下,也称为“累计张数”)、一次转印辊7的旋转数、运行距离等。在使用量表842中存储的各个颜色的使用量在每使用一次转印辊7时由cpu810更新。

电阻值历史表843按各个颜色存储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的历史。更具体而言,cpu810根据在规定的定时取得的电压传感器720的测量结果,计算出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cpu810将计算出的电阻值和上述规定的定时中的累计张数相关联地保存在电阻值历史表843中。在存储装置840中存储的其他的各数据将在后面叙述。

电源装置850对带电辊4施加规定电压。由此,感光体3通过带电辊4而被带电。

如上所述,电源装置710对一次转印辊7施加恒定电压或者恒定电流。电压传感器720检测在一次转印辊中产生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cpu810。

操作面板90将从用户受理的操作内容(例如,触摸面板中的坐标位置)输出到cpu810。

环境传感器860测量图像形成装置600的机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并将测量结果输出到cpu810。

作为一例,通信i/f870由无线lan(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卡来实现。cpu810能够与经由通信i/f870连接到lan或者w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的服务器800进行通信。例如,为了由图像形成装置600的制造方或者销售方管理图像形成装置600,服务器800受理表示图像形成装置600的状态的信息的输入。

(第一对应关系)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在存储装置840中存储的基准对应关系841的图。图9(a)表示基于某一方面的基准对应关系841的数据结构的一例。图9(b)是以视觉方式表示基准对应关系841的图。

参照图9(a),基准对应关系841保持恒定电压模式中的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和一次转印辊7的电气特性值的变动率的关系。在图9(a)所示的例中,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表示使用该一次转印辊而被印字的累计张数,变动率表示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相对于使用量的斜率。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被划分为连续的多个区间,在各区间中保持电气特性值的变动率的1个值。

如图9(a)所示,变动率随着累计张数增加而减小。此外,如图9(b)所示,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在恒定电压模式中随着累计张数增加而呈对数函数地发生变化。在基准对应关系841中保持的各变动率是通过预先确定的条件下的实验而预先计算出的值。预先确定的条件包括预先确定的温湿度、预先确定的对一次转印辊7施加的电压值、预先确定的每个印字任务的印字张数。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存储装置840存储表形式的基准对应关系841,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存储表示图9(b)所示的曲线的函数。

(一次转印辊7的寿命预测)

接着,使用具体例说明使用基准对应关系841来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寿命)的处理。

图10是用于说明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图。横轴表示使用一次转印辊7而被印字的累计张数,纵轴表示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作为一例,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在累计张数为0张时是6.8logω,在累计张数为10k张(k意味着1000)时是6.821logω,在累计张数为29.7k张时是6.862logω。这些值基于电压传感器720的输出结果而通过cpu810计算出。

首先,cpu810计算在累计张数为10k张至29.7k张时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的变动率p1=(6.862-6.821)/(29.7-10)*100=0.205[logω/100k张]。

此外,cpu810参照基准对应关系841,确定在累计张数为10k张-29.7k张时电阻值的基准变动率pa1为0.16[logω/100k张]。基准变动率pa1是根据基准对应关系841估计出的变动率。与此相对,变动率p1是基于电压传感器720的测量结果而计算出的实际的变动率。

接着,cpu810计算变动率p1相对于基准变动率pa1的比率ra。在上述的例中,比率ra=0.205/0.16≒1.3。

cpu810对在基准对应关系841中保持的各基准变动率乘以比率ra而进行校正,并基于校正后的对应关系1010,计算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时的累计张数n1。

更具体而言,cpu810根据下式(1)计算在达到第一电阻值(7.2logω)前的200k张时刻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r200k。

<式1>

r200k=初始电阻值+比率ra×(基准变动率pa1+基准变动率pa2)

=6.8+1.3×(0.16+0.12)

=7.16[logω]

基准变动率pa2是根据基准对应关系841估计出的累计张数100k张-200k张时的变动率。cpu810根据下式(2)计算累计张数200k张和累计张数n1的差分d1。

<式2>

d1=(第一电阻值-r200k)/(基准变动率pa3×比率ra)×100

=(7.2-7.16)/(0.08×1.3)×100

=38.5[k张]

基准变动率pa3是根据基准对应关系841估计出的累计张数200k张-300k张时的变动率。根据上述的结果,cpu810计算出在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时即在电阻值达到第一电阻值时的累计张数为238.5k张。

接着,cpu810计算出恒定电流模式中的变动率p3(即,直线1020中的斜率)=基准变动率pa3×比率ra=0.104。cpu810基于变动率p3和累计张数n1,根据下式(3)计算出与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对应的累计印字张数n2。

<式3>

n2=(第二电阻值-第一电阻值)/变动率p3×100+累计张数n1

=(7.35-7.2)/0.104×100+238.5k张

=382.7k张

(控制结构)

图11是表示上述一系列的计算一次转印辊7的寿命(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各处理通过cpu810执行控制程序832而实现。

在步骤s1110中,cpu810判断是否为规定的定时。例如,规定的定时包括在图像形成装置600中开始了电源供给的定时、使用了一次转印辊7的累计印字张数达到规定张数(例如,每10k张)的定时、经由操作面板90而被输入的从用户指定的定时等。在判断为是规定的定时的情况下,cpu810执行步骤s1120的处理。

在步骤s1120中,cpu810基于电压传感器720的测量结果,取得电阻值作为一次转印辊7的电气特性值。cpu810将取得的电阻值和取得了该电阻值的定时中的累计张数相关联地存储在电阻值历史表843中。

在步骤s1130中,cpu810参照电阻值历史表843,计算电阻值相对于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的实际的变动率。

在步骤s1140中,cpu810参照基准对应关系841,确定与当前的使用量(在使用量表842中存储的累计张数)对应的基准变动率。作为一例,在当前的累计张数为250k张的情况下,对应的基准变动率成为0.08[logω/100k张]。

在步骤s1150中,cpu810计算实际的变动率相对于基准变动率的比率ra。在步骤s1160中,cpu810基于基准对应关系841和比率ra,估计在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达到第一电阻值时的累计张数n1(第一使用量)。

在步骤s1170中,cpu810参照基准对应关系841,确定在累计张数n1时的基准变动率(以下,也称为“切换变动率”)。

在步骤s1180中,cpu810基于对切换变动率乘以比率ra所得的值,计算出在电阻值从第一电阻值达到第二电阻值为止的印字张数(第二使用量)。

在步骤s1190中,cpu810计算第一使用量和第二使用量的合计值,作为累计张数n2(即,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cpu810进一步将计算出的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显示在操作面板90中。

根据上述,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600基于实际测量出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和使用一次转印辊7而被印字的累计张数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来校正预先存储的基准对应关系841(第一对应关系),从而能够准确地预测模式的切换时。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600能够准确地预测模式的切换后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的变化。因此,即使是在模式切换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600也能够准确地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此外,根据图像形成装置600的使用条件发生变化,有时电阻值相对于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的变动率发生变化。此时,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600也按步骤s1110所示的每个规定的定时计算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因此,即使在假设电阻值相对于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的变动率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600也能够每次计算出与该变化相应的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图像形成装置600基于在电阻值历史表843中存储的电阻值中的最近2个电阻值来计算变动率,但也可以基于3个以上的电阻值来计算变动率。

此外,在上述的例中,图像形成装置600基于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来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但也可以根据其他的参数来预测。例如,图像形成装置600也可以将在一次转印辊7中流过恒定电流时在一次转印辊7中产生的电压值实质上看作电阻值。

作为其他的例子,图像形成装置600也可以基于在对一次转印辊7施加了恒定电压时在一次转印辊7中流过的电流值来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此时,由于电流值和电阻值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图像形成装置600将所测量的电流值小于预先确定的电流值时的累计张数预测为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此外,在上述的例中,说明了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的结构,但图像形成装置600还能够使用同样的方法来预测其他部件的可使用期间。作为其他的部件,举出带电辊4、二次转印辊9等。例如,在预测带电辊4的可使用期间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600具有用于测量带电辊4的电阻值的传感器,存储装置840存储带电辊4的使用量和电气特性值(例如电阻值)的对应关系。此外,与电源装置710同样地,电源装置850能够切换恒定电压模式和恒定电流模式。

图12是表示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的通知方式的一例的图。在某一方面中,cpu810在操作面板90中显示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在图12所示的例中,cpu810将消息1210、1220、以及计量器1230显示在操作面板90中。消息1210表示从累计张数n2减去当前的累计张数的印字张数,即能够使用一次转印辊7来印字的剩余的印字张数。消息1220表示当前的累计张数相对于累计张数n2的比例。计量器1230以视觉方式表示消息1220所示的比例。

根据上述,用户能够以视觉方式容易地理解目前为止一次转印辊7使用了多少,今后还能够使用多少。

另外,在另一方面,cpu810也可以使用时间(例如,还有3个月)来在操作面板90中显示一次转印辊7的寿命。

此外,在消息1220所示的比例超过规定比例(例如90%)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600也可以对管理图像形成装置600的服务器800通知这个意思。由此,服务人员能够对包括即将达到寿命的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有效地更换部件。此外,图像形成装置600能够抑制由于部件要达到寿命而不能印字的期间(停机时间)长期发生。

(转移到恒定电流模式之后的寿命预测)

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600在从恒定电压模式转移到恒定电流模式之后,也能够计算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图13是用于说明在转移到恒定电流模式之后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图。横轴表示使用一次转印辊7而被印字的累计张数,纵轴表示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

在图10所示的例中,预测了在恒定电压模式中累计张数为29.7k张时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为382.7k张。在图13中,作为一例,在恒定电流模式中累计张数为300k张时重新计算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cpu810基于电压传感器720的测量结果,计算累计张数300k张时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r300k为7.3logω。

cpu810根据以下的式(4)计算恒定电流模式中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相对于一次转印辊7的使用量的变动率p3。

<式4>

p3=(r300k-第一电阻值)/{(当前的累计张数-累计张数n1)/100}

=(7.3-7.2)/{(300k-238.5k)/100}

=0.163[logω/100k张]

在恒定电流模式中,上述变动率p3原则上不变。因此,cpu810基于上述计算出的变动率p3和累计张数n1(238.5k张),根据以下的式(5)重新计算累计张数n2。

<式5>

n2=(第二电阻值-第一电阻值)/变动率p3×100+累计张数n1

=(7.35-7.2)/0.163×100+238.5k张

=330.5k张

根据上述,基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600能够根据在恒定电流模式中实际测量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修正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变形例]

(基于每个印字任务的平均印字张数的校正)

基于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600的带电辊4、一次转印辊7、二次转印辊9由电荷(载流子)为离子的离子导电材料构成。离子导电材料是每单位时间的使用量越多则可使用期间越短。其理由是因为,离子导电材料是每单位时间的使用量越多则内部的离子分布越不平衡(即,电阻越高)。

因此,基于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600使用每一个印字任务的平均印字张数作为离子导电材料的每单位时间的使用量的指标,校正由离子导电材料构成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作为一例,说明校正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

基于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600基于在存储装置840中存储的平均印字张数表844和张数校正表845,校正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平均印字张数表844按各个颜色存储每一个印字任务的平均印字张数。cpu810在每次输入印字任务时更新平均印字张数表844。

图14表示张数校正表845的数据结构的一例。如图14所示,张数校正表845将每一个印字任务的平均印字张数和校正系数相关联地保持。更具体而言,张数校正表845构成为平均印字张数越多则校正系数越小。

在规定的定时,cpu810根据上述的方法,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为330.5k张。cpu810还参照平均印字张数表844和张数校正表845,确定与该规定的定时中的平均印字张数对应的校正系数。作为一例,在平均印字张数为5.0张的情况下,cpu810确定校正系数为1.2。

cpu810对通过上述的方法而计算出的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330.5k张乘以所确定的校正系数1.2,取得校正后的可使用期间396.6k张。基于变形例的cpu810将该校正后的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显示在操作面板90中。

根据上述,基于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600在预测由离子导电材料形成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情况下,通过考虑该部件的每单位时间的使用量,能够预测更加准确的可使用期间。

另外,在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600也可以基于最近的规定期间(例如一个月期间)中的每单位时间的使用量,校正由离子导电材料形成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

(基于环境的校正)

温度越低或者湿度越低则离子导电材料的电阻值的上升率越大。其理由是因为,温度越低或者湿度越低,则离子的移动度低的离子导电材料的内部的离子分布越不平衡(即,电阻越高)。

因此,基于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600基于由环境传感器860检测出的温湿度,校正由离子导电材料构成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

更具体而言,基于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600基于在存储装置840中存储的平均环境表846和环境校正表847,校正可使用期间。

平均环境表846按由离子导电材料构成的每个部件,存储该部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600的期间的平均温度以及平均湿度。cpu810按每规定时间间隔(例如,10分钟)通过环境传感器860测量温度以及湿度,更新在平均环境表846中保持的平均温度以及平均湿度。

图15表示环境校正表847的数据结构的一例。如图15所示,环境校正表847将平均环境和校正系数相关联地保持。更具体而言,保持5个平均环境“hh环境”“nn-hh环境”“nn环境”“nn-ll环境”“ll环境”和与这些中的每个相关联的校正系数。

例如,“hh环境”表示平均温度为25℃以上且平均湿度为70%以上的环境。例如,“nn-hh环境”表示平均温度为25℃以上且平均湿度为30%以上且小于70%的环境、以及平均温度为15℃以上且小于25℃且平均湿度为70%以上的环境。例如,“nn环境”表示平均温度为15℃以上且小于25℃,并且平均湿度为30%以上且小于70%的环境。例如,“nn-ll环境”表示平均温度为15℃以上且小于25℃,并且平均湿度小于30%的环境;以及平均温度为小于15℃,并且平均湿度为30%以上且小于70%的环境。例如,“ll环境”表示平均温度小于15℃且平均湿度小于30%的环境。

如图15所示,在环境校正表847中,越是高温高湿则保持越高的校正系数,越是低温低湿则保持越低的校正系数。

在规定的定时,cpu810按照上述的方法,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为330.5k张。cpu810还参照平均环境表846和环境校正表847,确定与该规定的定时中的平均环境对应的校正系数。作为一例,由于平均温度为18℃且平均湿度为25%,所以cpu810确定与“nn-ll环境”对应的校正系数0.85。

cpu810对通过上述的方法而计算出的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330.5k张乘以所确定的校正系数0.85,取得校正后的可使用期间280.9k张。基于变形例的cpu810将该校正后的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显示在操作面板90中。

根据上述,基于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600在预测由离子导电材料形成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情况下,通过考虑该部件的平均环境,能够预测更准确的可使用期间。

另外,在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600也可以基于最近的规定期间(例如一个月期间)中的平均环境,校正由离子导电材料形成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

(服务器800计算可使用期间)

在上述的例中,由图像形成装置600计算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但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服务器800计算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

此时,服务器800将上述的基准对应关系841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装置中。图像形成装置600在成为规定的定时时(图11的步骤s1110中为“是”),将基于电压传感器720的测量结果的一次转印辊7的电阻值和使用该一次转印辊7来印字的累计张数发送给服务器800。服务器800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装置的电阻值历史表中。

服务器800的控制装置(例如cpu)通过基于在自己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基准对应关系841和电阻值历史表来执行图11中的步骤s1130-s1180的处理,从而预测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服务器800将预测结果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600。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600也可以不自己进行一次转印辊7的可使用期间的预测处理。此外,服务器800能够掌握所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600的部件的可使用期间。

[实施方式2]

在上述中,说明了在从恒定电压模式切换到恒定电流模式的情况下预测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结构。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在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的情况下预测部件的可使用期间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6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1600中的成像单元1610y的结构的图。与基于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600的不同点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600具有成像单元1610y、1610m、1610c、1610k来代替成像单元2y、2m、2c、2k。

由于成像单元1610y、1610m、1610c、1610k的结构相同,所以以下作为一例说明成像单元1610y的结构。

参照图16,成像单元1610y不仅具有感光体3y、带电辊4y、曝光装置5y、显影装置6y、一次转印辊7y,还具有清洁刷1620y、1640y。

在清洁刷1620y上压接了回收辊1622y,在回收辊1622y上抵接而配置刮刀1624y。此外,电源装置1630y通过对清洁刷1620y施加正的电压,从而使清洁刷1620y带正电。

在清洁刷1640y上压接了回收辊1642y,在回收辊1642y上抵接而配置刮刀1644y。此外,电源装置1650y通过对清洁刷1640y施加负的电压,从而使清洁刷1640y带负电。

电源装置1630y以及1650y伴随着清洁刷1620y或者1640y的使用,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电源装置1630y以及1650y在恒定电流模式中对对应的清洁刷流过恒定电流,在恒定电压模式中对对应的清洁刷施加恒定电压。

在感光体3y上,存在未通过一次转印辊7y而被转印的调色剂(未转印的调色剂)。该未转印的调色剂被清洁刷1620y或者1640y吸附,并经由回收辊1622y或者1642y被刮刀1624y或者1644y回收到未图示的箱中。

未转印的调色剂基本上带负电,但受到从一次转印辊7y施加的正电压的影响,一部分调色剂带正电。因此,通过带正电的清洁刷1620y而回收带负电的未转印的调色剂,通过带负电的清洁刷1640y而回收带正电的未转印的调色剂。

此外,成像单元1610y还具有用于测量清洁刷1620y的电气特性值的电压传感器1632y和用于测量清洁刷1640y的电气特性值的电压传感器1652y。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600具有电压传感器1632y以及1652y,但在清洁刷1620y以及1640y作为单元而被同时更换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具有电压传感器1632y。

其理由是因为,清洁刷1620y的可使用期间比清洁刷1640y的可使用期间更短。这是因为,如上所述那样未转印的调色剂的大部分带负电,清洁刷1620y回收的调色剂比清洁刷1640y回收的调色剂更多。

(图像形成装置的电连接关系)

图17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1600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7所示的要素中,对与图8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上相同的标号。因此,有时不重复关于该要素的说明。

rom830存储控制程序1732。存储装置840存储基准对应关系1710、使用量表842、电阻值历史表843和系数1720。

实施方式2中的使用量表842存储各个颜色的清洁刷1620的使用量。例如,使用量包括从开始使用清洁刷1620起印字的累计张数、清洁刷1620的旋转数、运行距离等。在使用量表842中存储的各个颜色的使用量在每次使用清洁刷1620时被cpu810更新。

此外,实施方式2中的电阻值历史表843按各个颜色存储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的历史。更具体而言,cpu810基于在规定的定时取得的电压传感器1632的测量结果,计算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cpu810将计算出的电阻值和上述规定的定时中的累计张数相关联地保存在电阻值历史表843中。

以下,说明利用基准对应关系1710和系数1720来预测清洁刷1620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另外,清洁刷1640的可使用期间的预测也通过同样的方法来实现。

图18(a)和图18(b)是用于说明基准对应关系1710的图。图18(a)表示基于某一方面的基准对应关系1710的数据结构的一例。图18(b)是以视觉方式表示基准对应关系1710的图。

参照图18(a),基准对应关系1710保持恒定电流模式中的清洁刷1620的使用量和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的基准变动率的关系。清洁刷1620的使用量划分为连续的多个区间,按各区间保持基准变动率的1个值。在基准对应关系1710中保持的各基准变动率是通过预先确定的条件下的实验而预先计算出的值。预先确定的条件包括预先确定的温湿度、预先确定的在清洁刷1620中流过的电流值、预先确定的每个印字任务的印字张数。

另外,如图18(b)所示,由于在恒定电流模式中基准变动率是一定的,所以如图18(a)所示,也可以不按每个区间保持使用量和基准变动率的关系,而存储一个基准变动率(在图18的例中为0.1[logω/100k张])。

系数1720表示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相对于恒定电压模式中的清洁刷1620的使用量的变动率的斜率。例如,系数1720可以是0.8。此时,作为一例,表示在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之后的600k-700k张的期间的变动率为0.1[logω/100k张]的情况下,接下来700k-800k张的期间的变动率为0.08(=0.1×0.08)[logω/100k张],接下来800k-900k张的期间的变动率为0.064(=0.08×0.08)。该系数1720通过实验预先确定。

(清洁刷1620的寿命预测)

接着,使用具体例说明使用基准对应关系1710以及系数1720来预测清洁刷1620的可使用期间(寿命)的处理。

图19是用于说明预测清洁刷1620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图。横轴表示在从开始使用清洁刷1620起印字的累计张数,纵轴表示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作为一例,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在累计张数为100k张时为7.35logω,在累计张数为150k张时为7.39logω。这些值基于电压传感器1632的输出结果而通过cpu810计算出。此外,设第一电阻值为7.75logω,第二电阻值为7.9logω。

首先,cpu810计算在累计张数为100k张-150k张时的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的变动率p1=(7.39-7.35)/(150-100)*100=0.08[logω/100k张]。

此外,cpu810参照基准对应关系1710,确定在累计张数为100k张-150k张时的电阻值的基准变动率pa1是0.1[logω/100k张]。基准变动率pa1是根据基准对应关系1710估计出的变动率。相对于此,变动率p1是基于电压传感器1632的测量结果而计算出的实际的变动率。

接着,cpu810计算变动率p1相对于基准变动率pa1的比率ra。在上述的例中,成为比率ra=0.08/0.1=0.8。

cpu810对在基准对应关系1710中保持的各基准变动率乘以比率ra而校正,并基于校正后的基准对应关系1910,按照下式(6)而计算在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时的累计张数n1。

<式6>

n1=(第一电阻值-r150k)/比率ra×100+150k张

=(7.75-7.39)/0.08×100+150k张

=600k张

接着,cpu810根据下式(7)计算达到第二电阻值(7.9logω)之前的800k张时刻的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r800k。

<式7>

r800k=变动率p1×系数1720+变动率p1×系数1720^2+第一电阻值

=0.08×0.8+0.08×0.8^2+7.75

=7.865

cpu810根据下式(8)计算累计张数800k张和累计张数n2的差分d2。

<式8>

d2=(第二电阻值-r800k)/(变动率p1×系数1720^3)*100

=(7.9-7.865)/(0.08×0.8^3)*100

=85.4k张

根据上述的结果,cpu810计算清洁刷1620的可使用期间为885.4k张。

(控制结构)

图20是表示上述一系列的计算清洁刷1620的寿命(可使用期间)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0所示的各处理通过cpu810执行控制程序1732而实现。

在步骤s2010中,cpu810判断是否为规定的定时。例如,规定的定时包括在图像形成装置1600中开始了电源供给的定时、从开始使用清洁刷1620起印字的累计张数达到规定张数(例如,每50k张)的定时、经由操作面板90而被输入的从用户指定的定时等。在判断为是规定的定时的情况下,cpu810执行步骤s2020的处理。

在步骤s2020中,cpu810通过电压传感器1632而测量在电源装置1630对清洁刷1620施加了恒定电流(例如30μa)时在清洁刷1620中产生的电压值。cpu810基于测量结果而取得电阻值作为清洁刷1620的电气特性值。cpu810将取得的电阻值和取得了该电阻值的定时中的累计张数相关联地存储在电阻值历史表843中。

在步骤s2030中,cpu810参照电阻值历史表843,计算电阻值相对于清洁刷1620的使用量的实际的变动率。

在步骤s2040中,cpu810计算上述计算出的实际的变动率相对于在基准对应关系1710中规定的基准变动率(=0.1[logω/100k张])的比率ra。

在步骤s2050中,cpu810基于基准对应关系1710(中规定的基准变动率)和比率ra,估计在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达到第一电阻值时的累计张数n1(第一使用量)。

在步骤s2060中,cpu810基于实际的变动率、比率ra和系数1720,计算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从第一电阻值达到第二电阻值为止的印字张数(第二使用量)。

在步骤s2070中,cpu810计算第一使用量和第二使用量的合计值作为累计张数n2(即,清洁刷1620的可使用期间)。cpu810进一步将计算出的清洁刷1620的可使用期间显示在操作面板90中。

根据上述,基于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1600能够根据实际的变动率,准确地预测模式的切换时。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600基于比率ra来校正相对于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之后的清洁刷1620的使用量的、清洁刷1620的电阻值的变化。由此,即使在从恒定电流模式切换到恒定电压模式,图像形成装置1600也能够准确地预测清洁刷1620的可使用期间。

上述说明的各处理通过一个cpu810实现,但并不限定于此。这些各种功能也可以通过如至少一个处理器那样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至少一个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至少一个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至少一个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和/或其他的具有运算功能的电路而实现。

这些电路可以从有形的可读取的至少一个介质读取一个以上的命令而执行上述的各种处理。

这样的介质可取磁性介质(例如,硬盘)、光学介质(例如,光盘(cd)、dvd)、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任意类型的存储器等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以及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nvram。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而非上述的说明,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