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6051发布日期:2019-02-22 19:5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面屏技术,通过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实现了大于90%的屏占比。其在机身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显示面积的最大化,使得显示效果更加惊艳。基于全面屏的结构设计,需要在显示面板的挖孔区挖孔,以在孔内安装摄像头、听筒、感应器等器件。但是,由于挖孔区处没有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释放)防护电路,因此,使得挖孔区周围的电路结构等很容易受到静电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中挖孔区处没有esd防护电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挖孔区和esd防护电路;

所述esd防护电路包括导电环和第一导电引线;

所述导电环围绕所述挖孔区设置,所述导电环与所述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的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且所述导电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引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接地线电连接。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esd防护电路包括导电环和第一导电引线,由于导电环围绕挖孔区设置,导电环与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的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且导电环通过第一导电引线与显示面板的接地线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导电环、第一导电引线和接地线构成的静电释放通路来释放静电,从而避免了静电对挖孔区周围的电路结构等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在显示区内设置挖孔区a后,为了不影响数据线、栅极线和触控引线等的正常工作,令数据线、栅极线和触控引线等绕过挖孔区设置,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令数据线s绕过挖孔区d。但是,由于挖孔区d处没有esd防护电路,因此,数据线、栅极线和触控引线等在工作中积累的静电会对挖孔区d周围的电路结构等造成损伤。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包括挖孔区和esd防护电路;

所述esd防护电路包括导电环和第一导电引线;

所述导电环围绕所述挖孔区设置,所述导电环与所述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的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且所述导电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引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接地线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esd防护电路包括导电环和第一导电引线,由于导电环围绕挖孔区设置,导电环与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的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且导电环通过第一导电引线与显示面板的接地线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导电环、第一导电引线和接地线构成的静电释放通路释放静电,从而避免了静电对挖孔区周围的电路结构等造成损伤。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11,非显示区11包括挖孔区110和边框区111。其中,边框区11围绕显示区10设置,而挖孔区110位于显示区10内,以通过在挖孔区110挖孔,并在孔内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感应器等器件,减小边框区111的宽度,实现全面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esd防护电路,该esd防护电路包括导电环20和第一导电引线21。其中,导电环20围绕挖孔区110设置,导电环20通过第一导电引线21与显示面板的接地线22电连接,该接地线22通过走线与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的接地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接地线22位于边框区111,且围绕显示区10设置,其不仅可以将挖孔区110周围的静电传输到驱动芯片的接地端,而且可以将显示区10内的静电传输到接地端,以免静电对显示区10的走线或电极等结构造成损伤。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地线22还可以为与驱动芯片的接地端电连接的走线等。

基于此,可以通过导电环20、第一导电引线21和接地线22构成静电释放通路,并通过该静电释放通路释放挖孔区110周围的静电,从而可以避免静电对挖孔区110周围的数据线等结构以及挖孔区110孔内的摄像头等器件造成静电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挖孔区110可以为圆形区域、方形区域或梯形区域等,导电环20可以是圆形环或方形环等,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挖孔区110为圆形区域、导电环20为圆形环为例进行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挖孔区11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的任意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挖孔区110位于显示面板左上角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3、彩膜基板4以及位于阵列基板3和彩膜基板4之间的液晶层5。其中,阵列基板3包括第一基板30、位于第一基板30上的薄膜晶体管31、栅极线32、数据线33、像素电极34和触控电极35和触控引线36等。其中,触控电极35复用为公共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31包括栅极31a、源极31b、漏极31c和有源层31d,薄膜晶体管31与第一基板30之间具有遮光金属层37,该遮光金属层37用于阻挡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有源层31d上,影响有源层31d的性能。可选地,遮光金属层37的材料为金属mo。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电环20与遮光金属层37同层设置,即导电环20与遮光金属层37是采用相同材料、相同工序制作而成的,使得导电环20在起到释放静电作用的同时,不会对上方的膜层结构产生影响,更有利于esd防护电路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层设置,都是指二者采用相同材料、相同工序制作而成。可选地,接地线22与触控引线36同层设置,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地线22还可以与其他导电层如数据线33等同层设置。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导电环20包括第一导电环201、位于第一导电环201内侧的第二导电环202以及位于第一导电环201和第二导电环202之间的多条第二导电引线203,第二导电环202通过多条第二导电引线203与第一导电环201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引线21与第一导电环201电连接。基于此,第二导电环202可以将挖孔区110周围的静电通过第二导电引线203传输到第一导电环201上,再通过第一导电引线21和接地线22对静电进行释放。

可选地,呈放射状的第二导电引线203位于第一导电环201和第二导电环202之间,且多条第二导电引线203均匀分布。通常,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y上,部分数据线33会位于第一导电环201和第二导电环202之间(图中并未示出),与第一导电环201和第二导电环202直接接触电连接相比,采用多条第二导电引线203使得第一导电环201和第二导电环202电连接,可以减小导电环20与其上方数据线33的耦合电容,以免耦合电容影响数据线33中数据信号的强度,进而影响数据信号的传输。并且,由于多条第二导电引线203之间并联,因此,可以使得导电环20的接地阻抗较小,更有利于静电释放。

如图4和图5所示,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非显示区11还包括框胶区112,该框胶区112具有框胶1120,该框胶区112和框胶1120围绕挖孔区110设置,该框胶1120用于阻挡显示面板中的液晶进入挖孔区110内。

并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y上,框胶1120的投影覆盖第二导电环202的投影,且框胶1120的投影与数据线33等走线的投影有交叠,但是,框胶1120的投影并不覆盖第一导电环201的投影。

由于框胶1120的投影与数据线33等走线的投影有交叠,因此,在框胶1120正下方设置第二导电环202,可以通过第二导电环202将框胶1120正下方的数据线33等走线中积累的静电引到框胶1120外侧的第一导电环201上,再通过静电通路进行释放,避免静电损伤。

虽然第二导电环202位于框胶1120正下方,但是,由于第二导电环202与遮光金属层37同层设置,在制作后续的膜层的过程中会进行平坦化处理,因此,第二导电环202顶部的膜层不会被垫高,也不会导致框胶1120底部的平面不平整而引起泄露液晶的风险。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引线21与显示面板的触控引线36同层设置,接地线22也与触控引线36同层设置,因此,第一导电引线21与接地线22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引线21可以通过过孔、数据线33所在金属层和栅极31a所在金属层与第一导电环201电连接。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导电引线21还可以与数据线33同层设置,第一导电引线21通过过孔以及栅极31a所在金属层与第一导电环201电连接,接地线22通过过孔与第一导电引线21电连接。

或者,如图7所示,图7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导电引线21还可以与栅极31a同层设置,第一导电引线21通过过孔与第一导电环201电连接,接地线22通过过孔以及数据线33所在金属层与第一导电引线21电连接。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esd防护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三导电环203,第三导电环203围绕挖孔区110设置。多个第三导电环203与位于第二导电环202和框胶1120之间的多个导电层一一对应同层设置,其中,多个导电层包括触控引线层、触控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等。并且,任一第三导电环203都与第二导电环202电连接。

可选地,第三导电环203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过孔2030与第二导电环202电连接,以通过第三导电环203将各导电层中的静电传导到第二导电环202上,并通过第二导电环202、第二导电引线203、第一导电环201、第一导电引线21和接地线22构成的静电释放通路释放静电。

可选地,如图8所示,任一第三导电环203呈网格状,以保证第三导电环203所在区域的光线透过率,即确保背景光能够照射到框胶1120上,以保证框胶1120的固化可靠。

如图9所示,图9为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y上,任意两个第三导电环203的投影重叠;任一第三导电环203的投影覆盖第二导电环202的投影,以使各个第三导电环203堆叠在一起,并通过过孔与第二导电环202电连接。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个第三导电环203a与触控引线36同层设置,且通过过孔与第二导电环202电连接,以释放触控引线36所在导电层的静电;第二个第三导电环203b与触控电极35同层设置,且通过过孔与第三导电环203a电连接,以释放触控电极35所在导电层的静电;第三个第三导电环203c与像素电极34同层设置,且通过过孔与第三导电环203b电连接,以释放像素电极34所在导电层的静电。其中,第三导电环203a与第二导电环202之间的过孔贯穿数据线33所在膜层和栅极31a所在膜层,所述数据线33所在膜层和栅极31a所在膜层起到提供过孔和垫层的作用。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引线21与触控引线36同层设置,接地线22与数据线33同层设置,接地线22通过过孔与第一导电引线21电连接,第一导电引线21通过过孔以及数据线22所在导电层和栅极31a所在导电层与第一导电环201电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导电环20位于框胶区112且位于框胶1120下方,即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y上,框胶1120的投影覆盖导电环20的投影,以将与框胶1120投影交叠的数据线33等结构上的静电引到静电释放通路上。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导电引线21包括第一子引线211和第二子引线212。第一子引线211通过过孔与导电环20电连接,第二子引线212通过过孔与接地线22电连接,第二子引线212与第一子引线211通过过孔电连接,以建立导电环20与接地线22之间的静电释放通路。

其中,第一子引线211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0,第二子引线212和接地线22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1即边框区111。基于此,可以选择透光度更好的导电层制作第一子引线211,以减小第一子引线211对开口率的影响;选择阻抗更小的导电层制作第二子引线212,以减小esd防护电路的阻抗。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子引线211与薄膜晶体管中的有源层31d同层设置,以通过透光度比遮光金属层37好的有源层31d,减小第一子引线211对开口率的影响;第二子引线212与遮光金属层37同层设置。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子引线211与薄膜晶体管中的栅极31a同层设置,以通过透光度比遮光金属层37好的栅极31a,减小第一子引线211对开口率的影响;第二子引线212与遮光金属层37同层设置。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导电环20和接地线22之间的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esd防护电路包括导电环和第一导电引线,由于导电环围绕挖孔区设置,导电环与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的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且导电环通过第一导电引线与显示面板的接地线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导电环、第一导电引线和接地线构成的静电释放通路释放静电,从而避免了静电对挖孔区周围的电路结构等造成损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