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器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2976发布日期:2018-10-12 23:2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相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相器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能够对波的相位进行调整的装置,在通信、仪器仪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微带传输线的移相器在液晶移相器方面技术最为成熟,图1为该液晶移相器在三维方向(X、Y、Z)的结构示意图,该移相器通过在第一电极层01和第二电极层02之间利用液晶层03填充,通过第一电极层01和第二电极层02之间的电压差控制液晶层03偏转,由于液晶层03的偏转造成微波传输过程中周围有效的介电常数变化,因此能够改变微波的传播常数,从而达到移相的目的,图1中的标记04表示第一基板,标记05表示第二基板。

由于移相器为相控阵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隐藏的天线既能够减小器件的尺寸,又能增加器件的美观度,例如在汽车中,可以将移相器集成到汽车玻璃上,从而减小汽车尺寸,若将移相器集成到玻璃上,这就需要移相器为透明的,而传统的液晶移相器,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常采用金属铝等材质,即移相材料并不透明,无法达到透明的目的,因而无法集成到玻璃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及显示装置,用以提供一种透明的移相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取向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取向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之间的液晶层;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均具有透明区域。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透明基板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透明绝缘材料包括玻璃或透明陶瓷。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氧化物。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氧化物,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网格状金属电极。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网格状金属电极。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至少部分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及显示装置,该移相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取向层,位于第二电极层朝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取向层,以及位于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之间的液晶层;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具有透明区域。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采用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具有透明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器是透明的移相器,可以集成到器件的玻璃基板中,相当于把移相器隐藏在器件的玻璃基板中,既能够减小器件的尺寸,又能增加器件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4g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的制备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及显示装置。

附图中各膜层厚度和区域大小、形状不反应各膜层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如图2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04和第二基板05,位于第一基板04朝向第二基板05一侧的第一电极层01,位于第二基板05朝向第一基板04一侧的第二电极层02,位于第一电极层01朝向第二基板05一侧的第一取向层06,位于第二电极层02朝向第一基板04一侧的第二取向层07,以及位于第一取向层06和第二取向层07之间的液晶层03;其中,

第一基板04和第二基板05均为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01和第二电极层02均具有透明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取向层,位于第二电极层朝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取向层,以及位于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之间的液晶层;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具有透明区域。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采用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具有透明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器是透明的移相器,可以集成到器件的玻璃基板中,相当于把移相器隐藏在器件的玻璃基板中,既能够减小器件的尺寸,又能增加器件的美观度。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04和第二基板05,位于第一基板04朝向第二基板05一侧的第一电极层01,位于第二基板05朝向第一基板04一侧的第二电极层0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01和第二电极层02之间的液晶层03;其中,第一基板04和第二基板05均为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01和第二电极层02均为透明电极,还包括位于第一电极层01和液晶层03之间的第一取向层(图中未示出),以及位于第二电极层02和液晶层03之间的第二取向层(图中未示出),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采用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透明电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器是透明的移相器,可以集成到器件的玻璃基板中,相当于把移相器隐藏在器件的玻璃基板中,既能够减小器件的尺寸,又能增加器件的美观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透明基板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透明绝缘材料包括玻璃或透明陶瓷,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移相器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传输微波信号的信号电极,一个是接地电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01代表传输微波信号的信号电极,第一电极层01一般采用折线的形状,第二电极层02代表接地电极。当然也可以是第二电极层代表信号电极,第一电极层代表接地电极,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01和第二电极层02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透明导电氧化物可以包括氧化铟锡、掺铟氧化锌或铝掺杂的氧化锌等,具体地,可以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激光溅射、电子束蒸发、电镀、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等方法形成导电层,再对导电层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层01和第二电极层02,图案化方法可以采用光刻、纳米压印、激光转印、喷墨打印+烧结(激光烧结、热固化或红外固化)、气溶胶打印+烧结(激光烧结、热固化或红外固化)、丝网印刷+烧结(激光烧结、热固化或红外固化)等。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第一电极层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透明导电氧化物可以包括氧化铟锡、掺铟氧化锌或铝掺杂的氧化锌等,第二电极层采用金属制成,可以采用铜、铁、银或钼等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可以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激光溅射、电子束蒸发、电镀、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等方法形成导电层,再对导电层图案化形成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图案化方法可以采用光刻、纳米压印、激光转印、喷墨打印+烧结(激光烧结、热固化或红外固化)、气溶胶打印+烧结(激光烧结、热固化或红外固化)、丝网印刷+烧结(激光烧结、热固化或红外固化)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当第一电极层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第二电极层采用金属制成时,第二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由于第二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金属电极线的宽度较细,不影响移相器的透明态,因此可以实现透明移相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当第一电极层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第二电极层采用金属制成时,第二电极层包括网格状金属电极。由于网格状电极包括多个网格,即各网格是第二电极层的透明区域,因此可以实现透明移相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第一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第二电极层包括网格状金属电极。由于第一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金属电极线的宽度较细,该宽度相比于移相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影响移相器的透明态,由于网格状电极包括多个网格,即各网格是第二电极层的透明区域,因此可以实现透明移相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由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包括多条线宽小于100μm的金属电极线,金属电极线的宽度较细,该宽度相比于移相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影响移相器的透明态,因此可以实现透明移相器。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透明基板,透明基板至少部分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移相器。

具体实施时,移相器可以单独是上述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也可以是上述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的部分组成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相器的制备方法,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所示的移相器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提供一第一基板04,对第一基板04进行清洗并干燥;其中,第一基板04采用玻璃基板或透明陶瓷基板,如图4a所示;

(2)在第一基板04上形成透明的且宽度小于100um的第一电极层01,如图4b所示;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基板上通过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沉积导电层,导电层采用铜、铁、银或钼等金属,也可以采用氧化铟锡、掺铟氧化锌或铝掺杂的氧化锌等透明导电氧化物。在导电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第一电极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导电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图形。

(3)在形成有第一电极层01的第一基板04上形成第一取向层06,如图4c所示;制备第一取向层06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4)提供一第二基板05,对第二基板05进行清洗并干燥;其中,第二基板05采用玻璃基板或透明陶瓷基板,如图4d所示;

(5)在第二基板05上形成透明的第二电极层02,如图4e所示;

具体地,可以在第二基板上通过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沉积导电层,导电层采用铜、铁、银或钼等金属,也可以采用氧化铟锡、掺铟氧化锌或铝掺杂的氧化锌等透明导电氧化物。当采用铜、铁、银或钼等金属时,将第二电极层制备成金属网格状,在导电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第二电极层的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导电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第二电极层的图形。

(6)在形成有第二电极层02的第二基板05上形成第二取向层07,如图4f所示;制备第二取向层07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7)在第一基板04上滴注液晶层03,如图4g所示;制备液晶层03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8)将第一基板04与第二基板05进行对盒,形成移相器,如图2所示。

经过上述步骤(1)至步骤(8)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及显示装置,该移相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取向层,位于第二电极层朝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取向层,以及位于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之间的液晶层;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具有透明区域。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采用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具有透明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器是透明的移相器,可以集成到器件的玻璃基板中,相当于把移相器隐藏在器件的玻璃基板中,既能够减小器件的尺寸,又能增加器件的美观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