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粉刀及包括该出粉刀的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5218发布日期:2018-11-13 21:5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显影盒的出粉刀。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均采用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的显影盒,显影盒具有壳体以及在其内能被旋转支撑的显影辊,并且在显影辊的附近设置有出粉刀,通过显影辊的转动以及出粉刀的挤压,显影辊以及出粉刀之间的显影剂因摩擦带电而被吸附在显影辊的表面,通过出粉刀的接触作用在显影辊的表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显影层,从而与感光元件完成显影过程。

参见图1、图2,一种现有的出粉刀,所述出粉刀包括:钢架2以及焊接于钢架 2上的刀片1,钢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21。在将所述出粉刀安装至显影盒5中时,通常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即通过螺钉7将钢架2与刀片1沿从前至后方向安装至显影盒5上的安装部8。其中所述刀片1的一侧与钢架2焊接固定,另一侧则与显影辊4的圆周表面接触。

上述钢架2与刀片1通常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但焊接后容易出现在纵向方向上呈现波浪形的现象,并且对显影辊的工作表面施加压力不均以致损害显影辊,降低打印质量。此外由于出粉刀由钢架和刀片焊接固定构成,若要更换刀片,就要连同钢架一起更换,这就需要配备多种规格的显影盒出粉刀钢架,生产成本高,且钢架容易生锈,加工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粉刀,所述出粉刀只由刀片构成,所述刀片分为工作部和非工作部,所述刀片的工作部构造为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接触显影辊的圆周表面,所述刀片的非工作部构造为固定在显影盒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的非工作部采用胶水以可拆卸的方式粘贴至显影盒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的材料设置为导电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的材料还可设置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上述的出粉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粉刀,与传统的出粉刀相比,取消了钢架、锁刀螺钉以及安装孔等非必要的零部件。装配至显影盒中时,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了生产制造成本并且降低了工艺制造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出粉刀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出粉刀与显影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出粉刀结构示意图以及与显影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出粉刀与显影盒安装一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3、图4,为了更清楚地解释本实例中的技术方案,现将显影盒(壳体)5 的安装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显影辊4的轴向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垂直与前、后和左、右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

本实用新型出粉刀只由刀片10构成,所述刀片10构造为片状结构或者板状结构,其材料可以设置为导电金属或者橡胶,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设置为导电钢片,其弹性好并且耐磨,因此可以很好的控制显影剂的出粉量。另外,所述刀片10包括有非工作部11和工作部12两个组成部分,其中非工作部11构造为采用胶水沿着从前向后的方向粘贴至显影盒(壳体)5上的粉仓口6处,工作部12构造为沿显影辊 4的旋转方向接触显影辊4的圆周表面。随着显影辊4的转动,刀片10的工作部12 与显影辊4的圆周表面接触以控制显影辊4表面的显影层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包括有上述的出粉刀,与现有技术提供的出粉刀相比,取消了类似图1、图2中的钢架2、锁刀螺钉7以及安装孔21等非必要的零部件,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了生产制造成本并且降低了工艺制造复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